第647章 天子削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去年一年,大明抵达长崎港的商船,足有近三百艘次,随船抵达的中国商人多达一万多人次。
抵日的货物主要便是生丝、丝绸、茶叶、瓷器,蔗糖,还有鹿皮象牙犀角香料。大多数货都是大明产的,有一些则是自南洋贩来转售日本。
对日贸易利润极高,比如白糖,在广州港一两六银子一担,运到长崎四两五一担,红糖广州九钱一担,到长崎二两五一担。
南京生丝在广州一百二十五两一担,到长崎二百三十两一担。
水银广州四十两一担,到长崎一百一十五两一担。
其它铁、锌、槟榔、蜂蜡等,都是有很高利润。
而大明去年从日本进口的铜,达到五百万斤之多,另外还进口了大量的银和金,这些运回大明,提炼加工成金银铜币,或制造成银器等,利润都很高。
日本是产银和产铜大国,其银铜价格都不高,在美洲白银输入减少的情况下,日本银现在成了绍天朝重要的白银来源地。
去年小金元都进了五万多块回来。
之前日本虽允许中国和荷兰商人前往贸易,却又设了贸易额度,给荷兰人才三十万两限额,给中国商人是六十万两。
不过自从三年前开始,这个限额其实对大明,尤其是对绍天朝的商人已经不再实行。
相比起荷兰人以前主要靠从中国采购商货,转销日本的模式,大明自己就有庞大的市场,供货能力也更强,在与日本的贸易中,占据完全的优势。
而且绍天朝趁着之前与荷兰人在台湾交战,封锁了他们的长崎巴达维亚贸易航线,趁机更是迅速的抢占了荷兰人在长崎的市场份额,等荷兰人再回来时,已经发现没他们位置了。
虽然他们可以在大明诸港自由采购商货,可比起大明海商,已经没有半点优势。
贸易额的巨量提升,也让日本幕府甚至各地大名们收益激增,锁国令其实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毕竟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么大的利润。
日本现在唯一还坚持的,就是禁瓷器令,禁止大明把中国瓷器运往日本,仅允许一些高端瓷器进口,关税还特别高。
可这并难不到大明商人。
日本的瓷器业不如中国,但比起东南亚诸国,甚至荷兰等还是强多了的,所以大明商人去日本贸易后,不仅采购大量铜银压舱,也还采购大批日本瓷器,因为日本瓷器出口有优惠。
采买后随船回到中国,再转出口南洋各国,一样不有不少利润。
甚至对大明的瓷器产业也没什么冲击,因为日本瓷器顶多算低端产品,与占据高中端出口的大明瓷器并不冲突。
大明船商还能在日本那里拿到优惠补贴,关税减免等。
也正是大明商人这种讲究精神,让日本幕府现在对这种贸易很满意。
各地大名们更希望全面放开贸易,这样他们也能获得良多,不过德川家还是有所保守,仅是增加了几个港口,主要还是集中在德川家的地盘上,不给其它大名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甚至对于大明提出希望萨摩藩退出琉求的要求,德川家不顾岛津家的反对,也同意了。因为萨摩藩以前出兵控制琉求后,经常借用琉求的名义跟大明朝贡贸易,不顾德川家的锁国令,通过海贸赚的盆满钵满,发展迅速,有些控制不住了。
德川家在里面并没得到什么好处,所以同意大明的要求,让萨摩藩退出琉求,这事引的萨摩万分不满,跟幕府关系紧张。
可幕府哪管你这个,不服那就开打。
当初锁国令的目的之一,本就是限制一些大名的发展,避免威胁幕府将军家。
现在幕府愿意放开与大明贸易,甚至允许日本商人出海到大明,但也有许多规矩限制,比如必须取得幕府的授权许可,必须到指定的几个港登记,并报关交税后出海,回来也得到这个港登记报关交税等。
明日贸易,对于绍天朝廷和德川幕府来说,都有大利可图,双方现在正是蜜月期,谁也舍不得分手啊。
朱以海少府监里有专门跑日本航线的船行,一条大船一次可载铜十万斤,还要载不少金、银,另外其它诸如瓷器倭刀啊咸鱼啊鲸油啊漆等也能载不少。
销往日本的则以生丝、棉纱、糖、鹿皮、人参,高端瓷器、丝绸、材料、佛经等为主。
仅这条航线,皇家少府监去年往日本跑了一百艘次,一来一返,获利何止百万。
现在明日贸易,早就改变过去那种官方朝贡堪合贸易模式了,基本上就是私人贸易,官府只是指定港口,征税缉私而已。
安南的贸易去年也增加了许多。
郑主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后黎朝,想要得到大明恢复其藩属国地位,但大明历代都没松口,朱以海也不轻易让步。
现在是安南都统使司,是大明属地,虽仅是名义上的,也给了以后留了操作空间,若是同意册封为安南国王,哪怕是藩属国,也是后患无穷的。
朱以海趁着如今势力大盛,屯兵镇南关,对安南的五方势力也是来了一次骚操作。
继续册封傀儡黎皇为安南都统使,并授他安南郡公爵,赐银印。
授实际控制着后黎朝政以及安南北部的郑主为红河宣慰使,赐封河内侯,赐银印。
授封控制着高平一带的莫氏,为高平宣慰使,赐封高平侯,赐银印。
授封控制着宣光一带的武氏,为宣光宣慰使,赐封宣光侯,赐银印。
授封控制着灵江以南的阮氏,为顺化宣慰使,赐封顺化侯,赐银印。
傀儡黎皇为都统使,安南郡公,两大割据南北的军阀各为宣慰使,封侯。
北方两个小点的割据军阀,也封宣慰使,封侯。
宣慰使是明朝在边地设立的一些高级土司,比宣抚使、安抚使级别高,二品。
朱以海的这个赐封,其实就有几分故意把水搞浑的意思了,特别是同这几方势力都展开贸易。
去年从安南几地进口了大量的粮食回国,还有香料象牙铜料,船木等。
也向他们出口了许多瓷器茶叶丝绸药材佛经等,获利不少。
甚至一边向他们买入船木,一边又给他们出口船只,一边进口铜料,一边还出口铜制品等。
手工制造业水平不高的安南几家势力,在贸易这块也只能卖卖原材料了。
注重火器的阮氏,甚至去年都向绍天朝订制鸟铳和火炮、战舰这些。
绍天朝这边向阮氏展示了这些先进装备,跟他们签订了军售合同,转眼就把消息透露给了郑氏,激的郑氏也赶紧掏钱下订单。
粮食、煤炭、铁料、船木、锡铅等一船船运回中原,然后再给他们运回铳、炮、火药等,大明的军工企业既赚了许多利润,还得以扩大了生产规模。
去年,从安南运回广西、广州的粮就超百万石,甚至还直接从红河往上游的云南境内运,支援围剿土司叛乱战争,云南也有不少土产直接顺红河而下。
一个个藩国使者上前奉表进贡。
大明礼部官员则一道道册封赏赐诏旨宣读。
绍天朝,已经重建了天朝上国体系。
虽然北京还是鞑子占着,但可以想象到,此时北京的金殿大朝会上,不会有什么藩国使者,甚至也不会有什么热烈高兴的气氛,定然是愁云惨雾一片忧愁的。
朱以海这里是万国来朝,四方进贡。
就算是排着长长的队,站到了广场的雪地里,吹着冷风,可这些人都是毕恭毕敬。
这就是大国实力。
虽然大明也曾暗澹过。
但犹如沉睡的巨龙再次睁眼醒来,他抖一抖身子,威风便已经笼罩四面。
外国友邦、藩国使臣依次上表进贡。
然后是大明边疆的土司土官们,接着是各外镇、屯镇,然后是地方督抚、统兵大将等朝集使。
一班班的朝贺。
朱以海坐在御门受朝,笼着手,袖里握着个暖炉,倒是一点不冷。
蓬来宫的御门,远不如南京北京。
但这里的气势,却是直冲云宵。
一直到了午后很久,这场隆重而热烈的正旦大朝才结束。
皇帝赐宴。
宴会上,朱以海特把几个外镇叫了过来,辽东耿仲明、江西金声桓、河西米喇印、陇右贺弘器还有夷陵李赤心,北直的土国宝。
又有河南团练的许定国、丁启光、李化鲸等。
还有屯镇的袁宗第、高必正、郝摇旗、刘体纯、王光泰、党守素等一干人。
以及统领行营等的五个皇帝义子朱成功等。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方藩镇,除五位皇帝义儿外,其余人统领的兵马,都不是中央嫡系,在此之前,皇帝也仅是派了少量的文官过去监军。
今天,皇帝特意叫他们一起,就是要针对这些外镇、屯镇、团练进一步加强管理。
“年后你们回镇后,各级军官、士官,分成十批,分批送来京师受训学习,加强指挥作战能力。”
“一批送京学习,一批交换到其它镇学习。”(未完待续)
去年一年,大明抵达长崎港的商船,足有近三百艘次,随船抵达的中国商人多达一万多人次。
抵日的货物主要便是生丝、丝绸、茶叶、瓷器,蔗糖,还有鹿皮象牙犀角香料。大多数货都是大明产的,有一些则是自南洋贩来转售日本。
对日贸易利润极高,比如白糖,在广州港一两六银子一担,运到长崎四两五一担,红糖广州九钱一担,到长崎二两五一担。
南京生丝在广州一百二十五两一担,到长崎二百三十两一担。
水银广州四十两一担,到长崎一百一十五两一担。
其它铁、锌、槟榔、蜂蜡等,都是有很高利润。
而大明去年从日本进口的铜,达到五百万斤之多,另外还进口了大量的银和金,这些运回大明,提炼加工成金银铜币,或制造成银器等,利润都很高。
日本是产银和产铜大国,其银铜价格都不高,在美洲白银输入减少的情况下,日本银现在成了绍天朝重要的白银来源地。
去年小金元都进了五万多块回来。
之前日本虽允许中国和荷兰商人前往贸易,却又设了贸易额度,给荷兰人才三十万两限额,给中国商人是六十万两。
不过自从三年前开始,这个限额其实对大明,尤其是对绍天朝的商人已经不再实行。
相比起荷兰人以前主要靠从中国采购商货,转销日本的模式,大明自己就有庞大的市场,供货能力也更强,在与日本的贸易中,占据完全的优势。
而且绍天朝趁着之前与荷兰人在台湾交战,封锁了他们的长崎巴达维亚贸易航线,趁机更是迅速的抢占了荷兰人在长崎的市场份额,等荷兰人再回来时,已经发现没他们位置了。
虽然他们可以在大明诸港自由采购商货,可比起大明海商,已经没有半点优势。
贸易额的巨量提升,也让日本幕府甚至各地大名们收益激增,锁国令其实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毕竟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么大的利润。
日本现在唯一还坚持的,就是禁瓷器令,禁止大明把中国瓷器运往日本,仅允许一些高端瓷器进口,关税还特别高。
可这并难不到大明商人。
日本的瓷器业不如中国,但比起东南亚诸国,甚至荷兰等还是强多了的,所以大明商人去日本贸易后,不仅采购大量铜银压舱,也还采购大批日本瓷器,因为日本瓷器出口有优惠。
采买后随船回到中国,再转出口南洋各国,一样不有不少利润。
甚至对大明的瓷器产业也没什么冲击,因为日本瓷器顶多算低端产品,与占据高中端出口的大明瓷器并不冲突。
大明船商还能在日本那里拿到优惠补贴,关税减免等。
也正是大明商人这种讲究精神,让日本幕府现在对这种贸易很满意。
各地大名们更希望全面放开贸易,这样他们也能获得良多,不过德川家还是有所保守,仅是增加了几个港口,主要还是集中在德川家的地盘上,不给其它大名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甚至对于大明提出希望萨摩藩退出琉求的要求,德川家不顾岛津家的反对,也同意了。因为萨摩藩以前出兵控制琉求后,经常借用琉求的名义跟大明朝贡贸易,不顾德川家的锁国令,通过海贸赚的盆满钵满,发展迅速,有些控制不住了。
德川家在里面并没得到什么好处,所以同意大明的要求,让萨摩藩退出琉求,这事引的萨摩万分不满,跟幕府关系紧张。
可幕府哪管你这个,不服那就开打。
当初锁国令的目的之一,本就是限制一些大名的发展,避免威胁幕府将军家。
现在幕府愿意放开与大明贸易,甚至允许日本商人出海到大明,但也有许多规矩限制,比如必须取得幕府的授权许可,必须到指定的几个港登记,并报关交税后出海,回来也得到这个港登记报关交税等。
明日贸易,对于绍天朝廷和德川幕府来说,都有大利可图,双方现在正是蜜月期,谁也舍不得分手啊。
朱以海少府监里有专门跑日本航线的船行,一条大船一次可载铜十万斤,还要载不少金、银,另外其它诸如瓷器倭刀啊咸鱼啊鲸油啊漆等也能载不少。
销往日本的则以生丝、棉纱、糖、鹿皮、人参,高端瓷器、丝绸、材料、佛经等为主。
仅这条航线,皇家少府监去年往日本跑了一百艘次,一来一返,获利何止百万。
现在明日贸易,早就改变过去那种官方朝贡堪合贸易模式了,基本上就是私人贸易,官府只是指定港口,征税缉私而已。
安南的贸易去年也增加了许多。
郑主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后黎朝,想要得到大明恢复其藩属国地位,但大明历代都没松口,朱以海也不轻易让步。
现在是安南都统使司,是大明属地,虽仅是名义上的,也给了以后留了操作空间,若是同意册封为安南国王,哪怕是藩属国,也是后患无穷的。
朱以海趁着如今势力大盛,屯兵镇南关,对安南的五方势力也是来了一次骚操作。
继续册封傀儡黎皇为安南都统使,并授他安南郡公爵,赐银印。
授实际控制着后黎朝政以及安南北部的郑主为红河宣慰使,赐封河内侯,赐银印。
授封控制着高平一带的莫氏,为高平宣慰使,赐封高平侯,赐银印。
授封控制着宣光一带的武氏,为宣光宣慰使,赐封宣光侯,赐银印。
授封控制着灵江以南的阮氏,为顺化宣慰使,赐封顺化侯,赐银印。
傀儡黎皇为都统使,安南郡公,两大割据南北的军阀各为宣慰使,封侯。
北方两个小点的割据军阀,也封宣慰使,封侯。
宣慰使是明朝在边地设立的一些高级土司,比宣抚使、安抚使级别高,二品。
朱以海的这个赐封,其实就有几分故意把水搞浑的意思了,特别是同这几方势力都展开贸易。
去年从安南几地进口了大量的粮食回国,还有香料象牙铜料,船木等。
也向他们出口了许多瓷器茶叶丝绸药材佛经等,获利不少。
甚至一边向他们买入船木,一边又给他们出口船只,一边进口铜料,一边还出口铜制品等。
手工制造业水平不高的安南几家势力,在贸易这块也只能卖卖原材料了。
注重火器的阮氏,甚至去年都向绍天朝订制鸟铳和火炮、战舰这些。
绍天朝这边向阮氏展示了这些先进装备,跟他们签订了军售合同,转眼就把消息透露给了郑氏,激的郑氏也赶紧掏钱下订单。
粮食、煤炭、铁料、船木、锡铅等一船船运回中原,然后再给他们运回铳、炮、火药等,大明的军工企业既赚了许多利润,还得以扩大了生产规模。
去年,从安南运回广西、广州的粮就超百万石,甚至还直接从红河往上游的云南境内运,支援围剿土司叛乱战争,云南也有不少土产直接顺红河而下。
一个个藩国使者上前奉表进贡。
大明礼部官员则一道道册封赏赐诏旨宣读。
绍天朝,已经重建了天朝上国体系。
虽然北京还是鞑子占着,但可以想象到,此时北京的金殿大朝会上,不会有什么藩国使者,甚至也不会有什么热烈高兴的气氛,定然是愁云惨雾一片忧愁的。
朱以海这里是万国来朝,四方进贡。
就算是排着长长的队,站到了广场的雪地里,吹着冷风,可这些人都是毕恭毕敬。
这就是大国实力。
虽然大明也曾暗澹过。
但犹如沉睡的巨龙再次睁眼醒来,他抖一抖身子,威风便已经笼罩四面。
外国友邦、藩国使臣依次上表进贡。
然后是大明边疆的土司土官们,接着是各外镇、屯镇,然后是地方督抚、统兵大将等朝集使。
一班班的朝贺。
朱以海坐在御门受朝,笼着手,袖里握着个暖炉,倒是一点不冷。
蓬来宫的御门,远不如南京北京。
但这里的气势,却是直冲云宵。
一直到了午后很久,这场隆重而热烈的正旦大朝才结束。
皇帝赐宴。
宴会上,朱以海特把几个外镇叫了过来,辽东耿仲明、江西金声桓、河西米喇印、陇右贺弘器还有夷陵李赤心,北直的土国宝。
又有河南团练的许定国、丁启光、李化鲸等。
还有屯镇的袁宗第、高必正、郝摇旗、刘体纯、王光泰、党守素等一干人。
以及统领行营等的五个皇帝义子朱成功等。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方藩镇,除五位皇帝义儿外,其余人统领的兵马,都不是中央嫡系,在此之前,皇帝也仅是派了少量的文官过去监军。
今天,皇帝特意叫他们一起,就是要针对这些外镇、屯镇、团练进一步加强管理。
“年后你们回镇后,各级军官、士官,分成十批,分批送来京师受训学习,加强指挥作战能力。”
“一批送京学习,一批交换到其它镇学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