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无法拒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宋乌台案后的苏轼,处置结果就是责授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跟唐代时贬去潮州看鳄鱼的韩愈,贬到九江的江州司马白居易等,唐代的州司马就是个专门给贬官安排的闲职,没半点实际职事,到了偏远地方任司马,不是去做官,实际就是流放和监视看管的。
在张国维等人理解里,冒辟疆授的这个第二同知,或者说右同知,有人说他实际上就是府司马,左同知应当是府长史。
所以这就是个责授闲职。
可现在皇帝说这是挂职!
冒襄被派到台北去挂职锻炼,虽然挂的是府右同知这个官职,但右同知也是知府佐贰官,特别是要派出设衙分管一片。
冒襄原来的金紫光禄大夫这个三品散官本阶,和三品的谏院吏科掌印都给事中,都不变。
朝廷依然给他们留着这职官散阶。
连俸禄都还是在原单位领,档案什么的也不变。
就是暂时下去挂职锻炼,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干完一任就回原单位,如果历练好了,表现出色,回来后就可以准备提拔升赏。
干不好,也回原来衙门,但就相当于是一次考核不合格,到时该夺职还是降级,又或罚俸,还是说平调其它单位,或改为闲职等,那也都按现有考核任用制度来。
这么一说,大家不免有几分半信半疑。
皇帝的这个挂职,难道还真是特别下放历练?
一个谏院掌印都给事中,三品大员,实权京官大吏,就为了增加些地方官经验,多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去挂个五品的府同知?
皇帝说这同知要派出设衙,分衙办公,分管差事,倒确实不是责授闲职。
“朕还是那句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如冒辟疆大家也都熟悉,复社四公子,年轻才俊,他自幼读书,十四岁就刊刻诗集发行,而今年不过三十六岁,虽说他曾六次乡试不中,仅是秀才。
但朕向来不拘一格用人才,特赐进士出身,他在朝三年,也一直在科道任职,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可如果说将来要更进一步,他的出身与履历,却限制着他。
仅在六科任了三年职,既没在翰林院做过庶吉士学习,也没在部院行走,更没有地方府县任职经历。
朕是很赏识辟疆之才情和忠心的。
他还年轻,才三十六岁,连民间也称他为储相。朕也希望他将来走的更远,入阁拜相,可以他现在资历,这条路却不好走。
以前朝廷形成俗例,不经翰林,不入内阁,不仅要两榜进士出现,还得是庶吉士出身才能入阁。
朕却有另外的要求,内阁学士必须得有过地方府县任职经历,还得是主官或起码佐贰官才行。
总督巡抚布按,这些地方大员,也得有京师部院任职经历才行。
朝中的侍郎、尚书、学士等,也需要在地方任过督抚或布按。
为何要有这些要求?因为不论是地方上的督抚布按,还是朝中的侍郎尚书、学士,这些官职已经不仅仅是管一地一块,而还要统筹全局,考虑全盘的。
朕赏识冒辟疆,所以如今特定挂职制度,给这些优秀的年轻才俊们,一个特别锻炼的机会。
朝中的下放地方挂职,地方上的也可到省里或京中挂职,挂职期间保留其原品级和职位。
冒辟疆要是这个台北同知挂职的好,能做出成绩来,积累出好经验,那么可以继续回谏院任职掌印,甚至明年还可以安排挂职个布政司参政或按察司副使。
做的好,也是算入他的考核里,考满后,视其优异,便可直授二品布、按,或是担任侍郎了。
未来的路,无疑会更加光明!”
朱以海拿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来举例子,描绘了一条康庄大道。
今年挂台北同知,明年挂福建布政司参政,后年可能再到六部里挂个职,然后考满后,就有可能直接外放做个布政使或是按察使,或是侍郎、司谏、通政使等。
若是能做上布按或侍郎,那下一步无疑就是巡抚,再接着就是总督、尚书、大学士,一路就直入中枢,成为大学士也是指日可待了。
皇帝话说的这么明白,张国维也不由的沉思起来。
冒辟疆以前名气大,但确实仅是个六次乡试不中的秀才而已,他也年轻,三十多岁投绍天帝,入朝在科道做了三年官。
哪怕现在是三品掌印,但往上再升,确实有很大限制,尤其是如今越来越规范,用人也不可能没半点制度。
皇帝现在等于给冒辟疆特别开辟了捷径,让他可以到地方上去挂职,把不足之处补上来。
虽然挂职去当府同知,但依然还是三品官职保留。
挂职后,也不用从同知再一步步往上升,而是仍还是按他现在官职品阶,甚至是资序论的。
想明白这些后,不仅张国维惊讶的不敢置信,其它好多今天打定主意,一定要跟皇帝据理力争,甚至要来一出站冰跪雪的三四朝元老们,都沉默了。
皇帝所说若时是真的,那这个挂职就不是什么贬降,而是实打实的格外开恩赏识了。
比如钱谦益儿子钱孙爱,二十岁不到,也是赐进士出身,由行人到大理寺评事,再到如今的六品大理寺丞,也确实只在京师任职,还主要就在大理寺任职,虽是六品,可其它经历并不丰富,现在给他机会,让他到福建海澄县挂职个县丞,派出厦门建衙,分管厦门港等一片地区,这确实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如果是贬降为八品县丞,那确实难以接受。
可保留着六品大理寺丞的职事还有本品,下去挂职县丞,并不影响现在的散官、职事,这无疑就让人万分惊喜了。
这实打实是恩赏和机遇啊。
朱以海面带着微笑看着这些人。
挂职当然也不全是好事。
这也是筛选淘汰的一个机制,既是机会,也是考验,如果只是凭着功臣子弟或勋戚名门身份在早前进了朝廷任职,可如果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那么下去挂职就不是什么机会,而是危机了。
比如在京做个行人或是主事,又或是其它一些官职,既不用主管负责,也不需统筹考虑,甚至可能就是混混日子。可一旦到了地方,不管是县丞、还是副乡长、副镇长,朱以海给的挂职职位,都不是混日子的,都是要分管一片的,都要单独设衙主管的。
干不好,那可是一目了然,藏都藏不住的。
挂职干的太差,那到时自然也是要影响他的本来官职品阶的,一个考核不过关,不是罚俸就是降级,更可能还是责授闲职甚至夺职,慢慢的就旁落闲置,甚至是淘汰了。
如果真有本事,表现的好,甚至只要能做的差不多,也还有机会。
另一方面,把大批京官,尤其是冒辟疆这样的不安定活跃党派分子下放,也是釜底抽薪,地方上也抽一批优秀官吏到省、京任职,注入新鲜血液,强化活力。
假如冒辟疆不识抬举,不懂事,到了地方上还不忘记要搞党争那套,那皇帝收拾起来也会容易的多。
所以这次的挂职,表面上看着非常诱人,其实是皇帝精心准备的杀手锏。
面对现在泛起的党争思潮,朱以海没有直接简单粗暴的去打压处罚,那样可能引起更大的朝堂动荡甚至是舆论的混乱。
现在朱以海拿出挂职这个杀器来当诱饵,不是优秀人才,朝廷还不给你这挂职机会。
能挑选入挂职名单的,不管是上挂中央,还是下挂地方,那都是最优秀的储备官员,甚至是未来储相啊。
选中了你不去吗?
有何理由不去?
其它大臣如何反对这事?
想反对都没太大理由。
就算说挂的职与本来官职相差太大,但朱以海可以说现在是头一次,之前好多官员因局势原因,年轻、没经历等,所以先从小点的职事挂起,也是小心谨慎起见嘛。
总不能说钱孙爱只在大理寺当了三年官,现在要给他去挂个知府或同知吧?
冒辟疆一个六次乡试不中的前秀才,在六科做了三年言官,现在就要让他去挂个布政使或参政、副使?
不得先从同知练手?
知府是一府主官,所以谨慎起见,还是先设个右同知,专门历练。
“徐尚书,还请你们吏部尽快把朝中下挂的一千人名单拟好上报给朕,此事尽快推行。也许我们明年此时,就能在北京过年了,到时恢复中原,接着面临的就是治理的问题,
治国先治吏,朕从不怀疑我们绍天朝官员们的忠诚和才能,但忠心却无法代替经验,尤其我们的许多官员还很年轻,更加得增加实干经验。
另外,以前朝廷用人,也在这方面有所忽略,所以朝中许多大臣,履历也不够丰富,对许多事务都不懂。
这导致好多官员只知一味空谈,谈玄说幻,如何能真正治理好国家天下呢?
尤其是制订政策之时,更得有全面了解调查,才有发言权,所以朕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历练,填补一下这些短板。”
北宋乌台案后的苏轼,处置结果就是责授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跟唐代时贬去潮州看鳄鱼的韩愈,贬到九江的江州司马白居易等,唐代的州司马就是个专门给贬官安排的闲职,没半点实际职事,到了偏远地方任司马,不是去做官,实际就是流放和监视看管的。
在张国维等人理解里,冒辟疆授的这个第二同知,或者说右同知,有人说他实际上就是府司马,左同知应当是府长史。
所以这就是个责授闲职。
可现在皇帝说这是挂职!
冒襄被派到台北去挂职锻炼,虽然挂的是府右同知这个官职,但右同知也是知府佐贰官,特别是要派出设衙分管一片。
冒襄原来的金紫光禄大夫这个三品散官本阶,和三品的谏院吏科掌印都给事中,都不变。
朝廷依然给他们留着这职官散阶。
连俸禄都还是在原单位领,档案什么的也不变。
就是暂时下去挂职锻炼,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干完一任就回原单位,如果历练好了,表现出色,回来后就可以准备提拔升赏。
干不好,也回原来衙门,但就相当于是一次考核不合格,到时该夺职还是降级,又或罚俸,还是说平调其它单位,或改为闲职等,那也都按现有考核任用制度来。
这么一说,大家不免有几分半信半疑。
皇帝的这个挂职,难道还真是特别下放历练?
一个谏院掌印都给事中,三品大员,实权京官大吏,就为了增加些地方官经验,多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去挂个五品的府同知?
皇帝说这同知要派出设衙,分衙办公,分管差事,倒确实不是责授闲职。
“朕还是那句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如冒辟疆大家也都熟悉,复社四公子,年轻才俊,他自幼读书,十四岁就刊刻诗集发行,而今年不过三十六岁,虽说他曾六次乡试不中,仅是秀才。
但朕向来不拘一格用人才,特赐进士出身,他在朝三年,也一直在科道任职,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可如果说将来要更进一步,他的出身与履历,却限制着他。
仅在六科任了三年职,既没在翰林院做过庶吉士学习,也没在部院行走,更没有地方府县任职经历。
朕是很赏识辟疆之才情和忠心的。
他还年轻,才三十六岁,连民间也称他为储相。朕也希望他将来走的更远,入阁拜相,可以他现在资历,这条路却不好走。
以前朝廷形成俗例,不经翰林,不入内阁,不仅要两榜进士出现,还得是庶吉士出身才能入阁。
朕却有另外的要求,内阁学士必须得有过地方府县任职经历,还得是主官或起码佐贰官才行。
总督巡抚布按,这些地方大员,也得有京师部院任职经历才行。
朝中的侍郎、尚书、学士等,也需要在地方任过督抚或布按。
为何要有这些要求?因为不论是地方上的督抚布按,还是朝中的侍郎尚书、学士,这些官职已经不仅仅是管一地一块,而还要统筹全局,考虑全盘的。
朕赏识冒辟疆,所以如今特定挂职制度,给这些优秀的年轻才俊们,一个特别锻炼的机会。
朝中的下放地方挂职,地方上的也可到省里或京中挂职,挂职期间保留其原品级和职位。
冒辟疆要是这个台北同知挂职的好,能做出成绩来,积累出好经验,那么可以继续回谏院任职掌印,甚至明年还可以安排挂职个布政司参政或按察司副使。
做的好,也是算入他的考核里,考满后,视其优异,便可直授二品布、按,或是担任侍郎了。
未来的路,无疑会更加光明!”
朱以海拿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来举例子,描绘了一条康庄大道。
今年挂台北同知,明年挂福建布政司参政,后年可能再到六部里挂个职,然后考满后,就有可能直接外放做个布政使或是按察使,或是侍郎、司谏、通政使等。
若是能做上布按或侍郎,那下一步无疑就是巡抚,再接着就是总督、尚书、大学士,一路就直入中枢,成为大学士也是指日可待了。
皇帝话说的这么明白,张国维也不由的沉思起来。
冒辟疆以前名气大,但确实仅是个六次乡试不中的秀才而已,他也年轻,三十多岁投绍天帝,入朝在科道做了三年官。
哪怕现在是三品掌印,但往上再升,确实有很大限制,尤其是如今越来越规范,用人也不可能没半点制度。
皇帝现在等于给冒辟疆特别开辟了捷径,让他可以到地方上去挂职,把不足之处补上来。
虽然挂职去当府同知,但依然还是三品官职保留。
挂职后,也不用从同知再一步步往上升,而是仍还是按他现在官职品阶,甚至是资序论的。
想明白这些后,不仅张国维惊讶的不敢置信,其它好多今天打定主意,一定要跟皇帝据理力争,甚至要来一出站冰跪雪的三四朝元老们,都沉默了。
皇帝所说若时是真的,那这个挂职就不是什么贬降,而是实打实的格外开恩赏识了。
比如钱谦益儿子钱孙爱,二十岁不到,也是赐进士出身,由行人到大理寺评事,再到如今的六品大理寺丞,也确实只在京师任职,还主要就在大理寺任职,虽是六品,可其它经历并不丰富,现在给他机会,让他到福建海澄县挂职个县丞,派出厦门建衙,分管厦门港等一片地区,这确实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如果是贬降为八品县丞,那确实难以接受。
可保留着六品大理寺丞的职事还有本品,下去挂职县丞,并不影响现在的散官、职事,这无疑就让人万分惊喜了。
这实打实是恩赏和机遇啊。
朱以海面带着微笑看着这些人。
挂职当然也不全是好事。
这也是筛选淘汰的一个机制,既是机会,也是考验,如果只是凭着功臣子弟或勋戚名门身份在早前进了朝廷任职,可如果没有什么真正的本事,那么下去挂职就不是什么机会,而是危机了。
比如在京做个行人或是主事,又或是其它一些官职,既不用主管负责,也不需统筹考虑,甚至可能就是混混日子。可一旦到了地方,不管是县丞、还是副乡长、副镇长,朱以海给的挂职职位,都不是混日子的,都是要分管一片的,都要单独设衙主管的。
干不好,那可是一目了然,藏都藏不住的。
挂职干的太差,那到时自然也是要影响他的本来官职品阶的,一个考核不过关,不是罚俸就是降级,更可能还是责授闲职甚至夺职,慢慢的就旁落闲置,甚至是淘汰了。
如果真有本事,表现的好,甚至只要能做的差不多,也还有机会。
另一方面,把大批京官,尤其是冒辟疆这样的不安定活跃党派分子下放,也是釜底抽薪,地方上也抽一批优秀官吏到省、京任职,注入新鲜血液,强化活力。
假如冒辟疆不识抬举,不懂事,到了地方上还不忘记要搞党争那套,那皇帝收拾起来也会容易的多。
所以这次的挂职,表面上看着非常诱人,其实是皇帝精心准备的杀手锏。
面对现在泛起的党争思潮,朱以海没有直接简单粗暴的去打压处罚,那样可能引起更大的朝堂动荡甚至是舆论的混乱。
现在朱以海拿出挂职这个杀器来当诱饵,不是优秀人才,朝廷还不给你这挂职机会。
能挑选入挂职名单的,不管是上挂中央,还是下挂地方,那都是最优秀的储备官员,甚至是未来储相啊。
选中了你不去吗?
有何理由不去?
其它大臣如何反对这事?
想反对都没太大理由。
就算说挂的职与本来官职相差太大,但朱以海可以说现在是头一次,之前好多官员因局势原因,年轻、没经历等,所以先从小点的职事挂起,也是小心谨慎起见嘛。
总不能说钱孙爱只在大理寺当了三年官,现在要给他去挂个知府或同知吧?
冒辟疆一个六次乡试不中的前秀才,在六科做了三年言官,现在就要让他去挂个布政使或参政、副使?
不得先从同知练手?
知府是一府主官,所以谨慎起见,还是先设个右同知,专门历练。
“徐尚书,还请你们吏部尽快把朝中下挂的一千人名单拟好上报给朕,此事尽快推行。也许我们明年此时,就能在北京过年了,到时恢复中原,接着面临的就是治理的问题,
治国先治吏,朕从不怀疑我们绍天朝官员们的忠诚和才能,但忠心却无法代替经验,尤其我们的许多官员还很年轻,更加得增加实干经验。
另外,以前朝廷用人,也在这方面有所忽略,所以朝中许多大臣,履历也不够丰富,对许多事务都不懂。
这导致好多官员只知一味空谈,谈玄说幻,如何能真正治理好国家天下呢?
尤其是制订政策之时,更得有全面了解调查,才有发言权,所以朕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历练,填补一下这些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