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明统天下 > 第二百九十六章确定方向

第二百九十六章确定方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爷爷,那我就先回去了。././”刘健的书房里,刘灵雨例行公事般前来问候请安之后高兴的回到了自己的闺房里,最近为了看住刘灵雨,刘健给她下了死命令了,要求刘灵雨必须每天在晚饭之后到他那里问候请安,不过刘灵雨也不亏,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像刘健抛出了一系列的请求,经过一连三日的撒娇般的哀求,刘健终于在今天答应了她为她找一个军中的将领教她行军布阵的本事。

    早早的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结果,刘灵雨就没有像往常一样一直缠着刘健而是早早的离开了,不过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离开了刘健书房不久之后,一个她朝思暮想的人同样的走进了刘健的书房。

    是的,这个人就是朱厚照了,今天考虑了一整天的朱厚照还是不能下定决心,但是他也知道这件事不能一直这样犹犹豫豫下去,不然到了以后就更难下决心了,所以趁着晚上他就偷偷的出了皇宫来刘健这里了。当年刘健还是内阁首辅的时候,刘健、李东阳和谢迁三人便被称为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这三人之中当初刘健便是因为做事善于决断被人称赞的,所以朱厚照绝对既然自己决定不了,那何不让刘健给自己舀一个主意呢。

    就这样朱厚照在刘灵雨离开了没多久之后便到了刘健这里。如果刘灵雨当时能够稍微晚上一盏茶的功夫的话。说不定她和朱厚照就能够碰上了。而双方的身份也能够解开了,那么以后的事情说不定就简单多了,但是偏偏就是差了这么一盏茶的功夫。而刘健和刘二叔对于朱厚照就是多次和刘灵雨相见的那个书生的真想也不了解,毕竟当初派人去查探的时候都是两人都是派的下面的下人前去的,他们两个身份尊贵怎么可能亲自去一线工作呢,朱厚照就是站在他们两人面前,他们也不会将朱厚照和那个书生联系在一起,因为那个书生到底长得什么模样他们俩人也没看见过,自然也不清楚了。

    找到了刘健之后,朱厚照将自己的想法完完全全的告诉了刘健。而刘健呢现在已经不再担任具体的职务了,只是作为朱厚照的一个私人的参谋,所以也不再在使用以前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了,作为参谋。自然是朱厚照想要做真么,他就为朱厚照怎么出谋划策了。

    当天晚上,朱厚照和刘健两人促膝长谈了一整宿,一直到第二天听到外面的公鸡打鸣了,两人才意识到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天早上了。

    年轻人一晚上不休息自然是没什么事情了,但是刘健已经七老八十了,朱厚照怕累着他了,所以心里有了决断之后就离开了刘健那里以便让刘健多休息一下。

    回到了宫里已经到了快要上朝的时候了,虽然一整晚都没有眨一下眼,但是朱厚照却一点都不感觉到累。和刘健一晚上的畅谈让朱厚照收获了不少,刘健比朱厚照多几十年的经验让朱厚照知道了很多弯弯道道的东西,一晚上下来朱厚照就像科研人员终于攻克了难关发明出来了想要的东西一样振奋不已。

    趁着这股劲头,在早朝上朱厚照初次的跑出了一点想法,昨天晚上经过和刘健畅谈以及刘健给了许多建议之后朱厚照已经决定将改革的试点从军事那方面展开了,既然大明的未来是扩张性的,那么进行军事改革就显得最为紧迫了;军事改革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大明军队的作战能力,为以后的战争增加胜算。除此之外如果对外战争也可以促进以后的经济以及政治的改革。对外战争只要胜利了大都数时候都可以为大明带来数不尽的金钱以及土地,而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作为以后其他方面的改革的物质保障。

    而且军队毕竟是一个和社会相对比较脱节的地方,如果先对经济和政治展开改革势必会将整个大明的方方面面都带入进来。但是如果只动军队则不然,只动军队可以很好的减少改革之中的波澜。除了与军队相关的一小部分的群体之外,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在平常对于军队是没有联系的,他们是相对隔绝的。

    同时军队也是社会群体之中最讲究纪律的一个群体,依靠着这一个特点朱厚照便可以依靠自己的皇权更好的以命令的行事来自上往下的进行军队的改革。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是刘健说的一句话:只要掌握了军权便立于了不败之地。这句话对朱厚照深有触动。军队作为人类社会之中最为强大的力量,只要朱厚照能够掌握了它。不但为自己增加的实力与底气,哪怕将来改革失败了面对那些反弹的反对者朱厚照也可以舀着军队自保不成问题。朱厚照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的改革一定会成功,虽然自己是穿越者,但也仅此而已,除了自己多出来的那些见识之外朱厚照并不比这个时代的其他人要聪明,单论聪明朱厚照就连经常和自己在一起的杨慎都比不上。所以朱厚照也不得不为自己考虑一下后事,万一将来自己失败了如何自保。

    古往今来进行过改革的帝王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数确实以失败告终,而纵览那些取得了成功的帝王无一例外都是自己身上有过赫赫战功的帝王,周武王灭了商纣,秦始皇灭了六国,汉武帝打败了匈奴、刘秀建立了东汉,曹操打败了袁绍,李世民灭了突厥,就连赵匡胤也是身上带着结束了乱世的功劳的,这些都是古代进行过较大的改革并且取得了成功的帝王,他们身上无一例外的都是战功赫赫的。

    战功就代表着战争,战争就有杀戮,能够在战场之上取得大胜的帝王无一例外都已经被战火锻炼出来了一个坚毅果断的性格,他们的赫赫战功能够威慑众臣,面对这样杀伐无数的帝王没有几个大臣敢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而他们的性格也能够果断的下定决心,果断的清洗反对者。其实就连明朝的建立者太祖朱元璋以及成祖朱棣两人也都是这样,明朝现行的所有制度都是这两个人定下来的,而他们和前面的那些帝王也没有区别。

    朱厚照可不想学宋神宗那样“熙宁变法”式的改革,没有战功完完全全就是靠着自己皇帝的权威在那里推动改革,结果最后不但劳民伤财还以失败告终了。所以朱厚照觉得自己应该像汉武帝学习,因为他们两个都不是帝国的建立者,所以他们面对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制度的帝国所面临的困难更大,汉武帝打败了匈奴,朱厚照就要不断的开疆扩土,这个时候的大明没有一个可以像匈奴那样威胁汉王朝的敌人,汉王朝的时候匈奴多么的强大以至于当时的人们都不敢和匈奴人打仗,但是在明朝最大敌人蒙古就没有这样的实力了,对于蒙古大明从来都没有害怕过,每一次都是只要蒙古人来了就打,从来没有怯战过。所以朱厚照需要通过不断的开疆扩土来达到和汉武帝一样的效果。

    这一次朱厚照并没有将自己想要对军队进行改革的全部计划说出来,而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关于京军的改制。

    大明在地方上的军队不少,这些军队说起来是属于皇家的,但实际上地方上那些世家大族、官绅地主的插手地方军队的不在少数,但惟独京军是个例外。

    在京畿地区,京军没有几个人敢私自的插手,因为京军和其他的军队的实际上性质有点不一样,京军就好比是皇家的私军一样,凡是插手京军的都会被皇家所怀疑。所以京军相对来说纯洁性最高,而对皇家的忠诚也是最高的。

    先对京军进行改制,来自内部的阻力最小,而且朝中的大臣们也不好过多的干涉,只要到时候朱厚照提出来的改制的方案在大臣们看来是可行的,朝中便不会有太多的异样的言论,京军于皇家的意义就好比皇宫于皇家的性质一样,我动我自己的东西,你们外人就不要说那么多的闲话了。

    所以当朱厚照在朝堂之上抛出了自己想要改变京军的军制的想法之后,虽然在朝堂之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却并没有人直接的站出来说反对的话,因为他们都在等着朱厚照具体的改制方案呢,只要方案可行,到时候朝中的大臣便不会说太多。对于这种和皇家关系密切的事情他们也不想插手太深,以免以后被秋后算账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