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国仇家恨需血偿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通过在占城王宫里的所见所闻,和奂知道此事的占城已经没有懂得汉语的人了,所以子沙古卜洛想要前往大明就必须要找到一个懂得汉语的人才行,而这个便是和奂认为的更好的机会。
如果只是和大明前往占城使臣一起回京那么和奂最好的结果就是进入礼部当一个懂得占城语的小官,在京城当中没有其他的人脉关系的和奂想要有所作为也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能够和占城国王子沙古卜洛一同前往京城的话那情况将极大的不同。作为子沙古卜洛和大明之间的翻译和奂可以在京城当中见到很多的大臣甚至是见到皇上,到时候到了京城当中那么长的时间里和奂总能够在某个大臣或者朱厚照的面前表现出过人一等的能力然后被看重之后便可以一展自己的抱负了。
所以在陪着使臣一行人重新回到了大明之后和奂便以暂时不放心家里为借口辞别了已经和自己成为朋友的那个出使的使臣,然后和奂便带着身上仅剩的九十多文钱风餐露宿的呆在子沙古卜洛前往大明必经的一条官道之上。
和奂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这里等着,如果能够等到子沙古卜洛一行的话那他便趁机上去自荐,这样自己之前的计划便可以顺利的展开了,但是如果在这里没有等到子沙古卜洛一行或者等到了之后但是子沙古卜洛却不愿意用和奂充当自己的翻译的话那么和奂便只能重新收拾行装前往京城投奔那个之前认识的使臣,或许是在短暂的接触之中被和奂的才华所折服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反正最后那个使臣就差和和奂结拜了,最后当得知和奂不愿意立刻跟随自己前往京城之后还依依不舍的再三告诉和奂如果有朝一日前往京城了一定要去找自己。
和奂自己在那里等着子沙古卜洛一行,这种方法虽然有很大的几率要以失败告终,但是和奂却愿意去尝试,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百分之百能够成功的,对于出身卑微、无权、无钱、无人脉有不能通过科考改变命运的和奂来说,任何成功的可能都是愿意尝试的。
怎么说呢。可以说和奂这叫做有心人天不负,也可以说和奂命好,总之现在看来和奂的这个方法还是很成功的。不但在官道之上遇上了子沙古卜洛,而且还成功的成为了子沙古卜洛的翻译一路带着子沙古卜洛前往了京城。而更为幸运的时候,才到了京城两天的时间。和奂不但已经踏入了奉天殿见到了文武百官以及大明皇帝朱厚照,也在自己还没有开始展露才华的时候便已经被朱厚照这个大明天子所看重了,最起码和奂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朱厚照就像是张良、萧何一样能够慧眼识珠但从自己的外表上便看出来了自己身具才能,他哪里知道朱厚照看重的是他那种遇大事而不乱的气质,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天才常常有,但是不但是天才并且还具有一颗临危不乱的大心脏的天才却不多见。
通过和和奂的交谈,朱厚照还知道和奂在来京城的路上已经受到过了子沙古卜洛的招揽,不过却被和奂给拒绝了,很明显在和奂的眼中子沙古卜洛这座庙太小了容不下自己。只有大明这个舞台才能够让自认才能不凡的和奂展露自己的才华。
当得知和奂掌握了数个属国的语言之后朱厚照在心里已经下定决心了一定要将和奂留在京城加以重用。单从同时会几国语言这一点来说和奂在整个大明不说是独一无二的那也是鲜有能够和他比肩的,在大明除非朝廷需要很少有人能够会除了大明官话以及地方方言之外的其他语言,一般能够会一门外国的语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个时候大明人没有说将来到外国去寻找发展前途的,再加上大明以及汉语在亚洲的强势。很少有人去学习那些属国的语言,精通的更是几乎没有。
从眼下来说礼部还缺少一个懂得占城语的官员,由和奂先去充任最合适不过了,而且和奂除了懂得占城语之外,还懂得中南半岛多国的语言有和奂在也可以在礼部里面挑选一些不入流的管理跟随和奂学习这些外国的语言,也算是为国家培养一些外交人才了。
而更关键的时候。在朱厚照的计划里已经有了单独将礼部里面负责招待外宾的机构给分离出来单独的设置一个机构负责此事。术有专攻,礼部一个部门负责那么多的事情再加上招待外宾的事情不受重视长此以往在这方面的工作很难在礼部去的较好的进展。
“您觉得自己的才能如何?”朱厚照突然朝和奂问道。
朱厚照的这个问题让和奂突然的愣了一下,然后看了一下朱厚照仍旧笑着的脸和奂慢慢的说道:“这就要看皇上比哪些方面的才能了,如果皇上看重的是诗词作赋、文言八股草民几乎难以开口,但是除此之外草民自然不必旁人差多少。”
说完之后,和奂心里焦急的等着朱厚照的下文,在明朝之后要想在官场之上有所作为诗词作赋、文言八股这些东西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这是整个大环境使然。
“哈哈哈,和奂,朕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你运气好遇见了朕,如果是其他的人坐在这个龙椅之上,单是你诗词作赋、文言八股不通便别想站立在朝堂之上,不过别人看重这些东西,朕却不看重,我大明每三年的科考诗词作赋、文言八股样样精通的人不下数万人,但是这数万人当中真正对大明有用的却寥寥无几,在朕看来你虽然诗词作赋以及文言八股样样不通,但是但论你会几门属国语言的能力在我大明便是不可多得的。”
“现在朕可以给你一个机会,礼部主客清吏司从今天起由你来掌管。就看你有没有能力留在这个位子上了。”
礼部主客清吏司就是礼部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部门,主管官员一般为礼部侍郎,正五品。礼部主客清吏司本来是有自己的主管侍郎的,不过就凭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个侍郎就别想在朱厚照的眼皮底下再干下去,把他撤了之后正好由和奂接任。
只是朱厚照一句话,和奂便立马从一个身无功名的平明百姓一跃而成为了正五品的礼部侍郎。现在只要和奂答应下来,这件事情便是成了。
不过令朱厚照意外的时候,虽然和奂站起来谢恩了。但是和朱厚照所想的却不太一样,只见朱厚照说完了之后和奂呆在那里静静的思考了一会之后便跪下说道:“草民谢皇上隆恩,不过草民有一个不情之请。既然皇上看得重草民那边说明草民的几分能力还入得皇上的法眼,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草民还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武将而不是一个文官。”
“哦,这是为何?”朱厚照不解道,在大明文官不止比武官高上一等,在很多时候即便是面对比自己低上好几阶的文官,那些武将们也不一定能够直的起腰来,可以说在大明如果有希望成为文官的话,正常情况下没有人愿意放弃大好的前程去当一个处处受气的武将。
现在朱厚照一口气直接将和奂提拔为了正五品的礼部侍郎,标准的文官之中的要职,可以说此举和奂可谓是一步登天就连那些科考的状元都不一定能够比得上和奂的好运。但是这么好的机会,想不到和奂竟然还不愿意答应,朱厚照不解。
“为了国仇家恨。”说道这里,和奂猛然的一变脸色,刚才稳如和曦的脸庞瞬间变得极为狰狞。
“这是个有故事的人。”朱厚照又一次在心里想到。
这个世上没有说不清的仇也没有道不明的恨。很快和奂便主动的将自己所谓的国仇家恨给说了出来,国仇自然不用多说,就是朱厚照也猜得出来一点。
按照和奂的说法,他所为的国仇针对的是大明的属国安南国,安南和大明之间如果真的说有国仇的话也并不算错,从远的来说现在安南的那片地方在很早以前那都是属于中原王朝的地方。但是后来却被安南的那些当地土著们据为己有,这当然算的上是国仇了。
安南那片土地从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开始是中原王朝的领土。在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越南叛乱,从中国分裂出去,从此之后这片土地便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后来在唐朝的虽然有反复,但最终也都都没能扭转局面。
不过这一切好像和现在的和奂有点远了,毕竟那些土地又不是在大明的手中丢的,在大明成立的时候那些土地已经被当地人据为己有好几百年了,让和奂一个大明人为一个几百年前的朝代报国仇,估计就连朱厚照都看不过去了。
既然远的不行,那当然得是近的了,往近了说大明同样和安南有着莫大的国仇,元朝的时候元朝曾经一度统治过安南,但是后来随着战争消耗过大元朝没法维护渐渐的安南再一次脱离自立,而到了大明取代元朝之后,已经自立的安南陈氏王朝臣服于大明,正式的成为了大明的属国。
大明和安南之间的仇恨其实从建国之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在元末内乱的时候安南陈氏王朝曾经趁乱出兵侵占了当时属于中国南部的一片领土,一直到明朝建国之后这些土地也还在安南的掌握之中。当时大明刚刚建国内部不稳、外部不平,再加上安南出兵的事情当时也由于资料不多有点说不清楚,所以太祖皇帝便暂时的将这点事情给搁置了下来,转而安心的稳定国内局势。
这一点其实算是大明和安南之间的仇恨的一个伏笔,两国在建国之初就没有将历史上的事情给说清楚那在后来只要有心之人想要翻出来加以利用便是一个很好的出兵借口。
后来太祖驾崩之后建文帝登基,其实那个时候大明的国力已经很强盛了完全由能力将那些安南侵占的领土给夺回来,但是可惜建文帝没有做皇帝的命。
刚刚登基没多长时间便爆发了“靖难之役”。当时被靖难之役所困的建文帝根本就没有经历去管安南哪一点事情。
而后来的结果很明确,建文帝失败了,而成祖登上了大明的宝座。在大明不太平的那段时间之内,安南也同样不太平。在安南国内安南本来的陈氏国主以王室被国内权臣胡氏所屠戮,并且胡氏自立为王。
其实自从大明成立以来,安南的陈氏政权已趋式微,国内一直内讧不断。在公元1371年的时候。安南国王陈日坚就被自己的伯父陈叔明逼死,之后因惧怕大明反对,陈叔明未敢纂位。而是立其弟陈煓为国王。后陈瑞在入侵占城时败死,他的弟弟陈炜被立为国王。不过到了这个似乎后安南陈氏王朝的政权却已逐渐的落入安南权臣黎季犛的控制之中。趁着新君即位不稳,不久他就杀掉陈炜。改立陈日焜为王。
公元1399年,黎季犛又把陈日焜杀掉,改立其子陈颙,没多久,再杀陈颙,次年,黎季犛看到自己好几次杀了国王但却没人能拿自己怎么样之后胆子也打了起来,这一次他干脆灭掉陈朝,大肆屠戮陈氏宗族,并且还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虞,改元圣元,自己也改姓胡,名一元,与其子胡汉苍共理朝政。
在笼络人心之上胡一元还是很是一把好手的。在自立之后为了获得国内民众、宗主国大明的支持,胡一元竟然敢自称自己是帝舜后裔胡公满的子孙,以抬高身价。帝舜就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尧舜禹三人之中的舜。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周围的属国之中帝舜的威望在当时都是相当的高的,所以胡一元此举还是很厉害的。
在同年冬天,胡一元又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胡汉苍。同时遣使奉表到明朝,诡称陈氏宗族已绝,胡汉苍为陈明宗之外孙,因此暂时登基理政请求大明正式的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这是当年大明与安南战争爆发的最直接原因。
因为当时大明国内正值“靖难之役”,建文皇帝无暇它顾,对胡一元的请示未置可否,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不过后来成祖皇帝即位之后,情况就没有那么好了,成祖即位之后显示派官员到安南通告,于是在永乐二年(公元1403年)4月1日的时候,胡汉苍再次遣使者到南京朝贺,并再次讨封。
当时为了弄清楚安南国内倒地发生了什么事情,成祖皇帝命人亲自前往安南国内打探消息,不过那个被派去的使臣却被胡汉苍所收买反而反过来替胡汉苍讨封。
马上打天下的成祖皇帝和太祖朱元璋以及后来的建文帝完全不同,太祖皇帝由于从小生活贫困见识到百姓深受战乱之祸,所以在即位之后一直希望和周边和睦相处,所以对于安南一直比较宽容,即便是后来大明强大了之后也没有去讨伐安南侵占前朝国土的事情。至于建文帝,那和成祖差的更多了。
成祖皇帝和太祖完全不同,他没有经历过太祖的那种疾苦生活,从生下来的时候太祖皇帝便已经成为了天下的有力争夺者,归根而言成祖皇帝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一样的人物,这种人更加在乎自己开疆拓土的功绩。
马上得来天下的成祖志向很大,他早就希望能够收复前朝被安南夺取的领土,只不过是一直没有机会而已,并且安南一直以来对大明不太听话的表现也让成祖皇帝十分的不喜。
胡汉苍收买大明使臣的事情毕竟满的了一是满不了一世,没过多长时间有一个安南前朝旧臣冒死的逃到京城向成祖皇帝告发了胡汉苍父子谋反篡位以及收买大明使臣的事实,这一下子苦苦没有借口的成祖皇帝立马心里暗喜,一直没有借口,这借口不是自己来了吗。
到了这里双方之间的矛盾终于开始要爆发了。
很快成祖皇帝便登殿点将,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为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将军,丰城侯李彬为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统率水陆大军八十万以恢复安南陈氏王朝为借口远征安南。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大军水陆并进,追歼残敌,清远伯王友等率军渡过自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集水师扼守天险盘滩江,张辅大胆起用降将陈封攻击,大败胡杜。尽夺其舟,遂定东潮、谅江诸府州。明军主力追击至木丸江对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战船三百艘来战。明军迎头痛击,斩首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安南兵焚溺死者无数,江水为赤。张辅在咸子关筑城,命都督柳升镇守。3月,安南兵又搦战于富良江,张辅与沐晟夹岸迎战,柳升以水师横冲其阵,大败敌军。斩首数万级,因天旱水浅,安南兵纷纷弃舟逃走,明军追至时江水忽然大涨,遂乘胜急进。安南兵大多被歼。5月,明军追击至日南州奇罗海口,安南军队残部全军覆没,胡氏父子仅以数舟逃遁,明军在当地百姓协助下,擒获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随后又擒胡汉苍和伪太子胡芮,全部槛送京师。
至此,明军出师仅一年,就大获全胜,消灭了纂位的胡氏政权,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
大胜了之后成祖很快以平安南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阯布政使司,以吕毅为都指挥使,黄中为副,黄福为布政使兼按察使,并分设官吏,改置17府,正式把安南变成了明朝的一个行政区。
至此,脱离了中原王朝数百年之久的安南地区终于再一次回到了中国的怀抱,不过事情如果就这么完全结束了也就不会有现在朱厚照和和奂两人谈论的问题了。
在大明再一次将安南纳入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之后发生的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才更是两国之间仇恨的焦点。
由于当时安南已经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几百年了,当地的民众早就已经不再承认自己是中原王朝的子民了,这是安南在后来反抗成功的基础。在大明远征安南的大军撤回大明之后安南立刻出现了反抗的力量,成祖皇帝向来喜欢高压政策,对于安南当地出现的叛乱全都采取了残酷的占压。本来大明在这个地方的统治就已经得不到太多的人心了,之后残酷的镇压更是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很快安南的局势便愈演愈烈了,在安南各地反抗的力量不断的冒出来,虽然在成祖皇帝还在的时候这些反抗力量一直在和大明的对抗当中落于下风,但是后来随着成祖的驾崩,两边的情况便完全的被扭转了。
成祖之后的继承者在军事能力上面完全无法和成祖皇帝相比,所以在成祖之后由于连续的失误大明在安南的局势便急转直下,城池接连被攻破,官府接连被屠戮,大明能够控制的住的地方也越来越少,到了宣宗的时候基本上大明已经丧失了对安南的实际统治,除了名义之上安南还算是大明的疆土之外,大明已经完全不能够对安南产生丝毫的影响了。
后来面对越来越糜烂的局势,终于最后大明撑不住了,因为大明在安南收获的回报远远小于自己的投入,在1437年正统二年的时候,英宗皇帝正式的下旨册封当时安南的实际控制着黎利为安南国王,而黎利也不愿与大明继续为敌,所以随着大明的率先让步,这一场前后跨度几十年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想要结束一场战争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要平息两国之间的仇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之中,大明在安南战死以及受伤的将士数十万,这些将士哪一个没有家人,又有哪一家没有受到战争的危害。而安南更甚,因为几乎全部的战争都是在安南之内发生的,所以战争结束之后不但整个安南被差不多夷为了平地,而且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之中安南伤亡士兵有近百万之众,受到影响导致死伤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这么一大笔仇恨岂是大明一道圣旨,安南重新成为大明的属国就可以消除的了的。并且战争结束之后的这七十年来两国之间也并不是完全的太平的,由于从英宗开始大明国力迅速衰微。看到大明衰落的安南总是想要在大明身上占点便宜,虽然两国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两国之间小规模的摩擦以及战争却不下数百次。
而其次安南多次率先发难侵占占城领土这件事情也让大明极端的不满,占城身为大明的属国,大明有义务保护占城的安全,但是安南却至大明的反对于不顾,多次兴兵占城。最后更是直接将占城灭国。这是对大明一种多么严重的挑衅啊。
大明身为天朝上国岂能让安南一直挑衅,只不过虽然很多人有心报仇,但是大明的国力却不足以再支撑大明在应对蒙古人的同时还远征安南。不得已大明只能暂时的将安南放在一边不管了。可以旧仇还未消除的情况下。两国却已经增添了新的仇恨了。
所以这几十年来虽然两国的朝堂都不想继续打下去了,但是两国的民间却极端的仇视。哪怕是到了现在大明也不乏有人想要再次远征安南,而和奂便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
前面所说的都是大明和安南之间的国仇。而和奂和安南之间的家恨同样不弱于国仇。
和奂的老家在早些年还并不在车里宣慰司而在云南广南府的富州。云南和广西是这个时候大明和安南交界的两个省份,而大明和安南平时冲突最多、爆发的战争罪频繁的地方便是在两省之间交界和安南相邻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便是广南府。
在二十年前和奂的家还在广南府当中,不过随着二十年前和奂父亲战死在和安南爆发的小规模战争之中,和奂便被自己的母亲带着离开了广南府而到了稍微平静一点的车里宣慰司。
在和家当中战死沙场的并不是只有和奂的父亲一人,从和奂的祖辈开始和家便已经和安南结下了血海深仇。
云南作为近邻安南的一个省份,在百年当中云南当地的军队和安南发生直接交战的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了,特别是云南当地的壮丁更是常常被当做进攻安南的先锋军队。七十多年之前在和奂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正直大明和安南爆发的占城结束的最后几年,不甘心失败的大明在最后几年里曾经组织过几次较大规模的远征,而和奂的曾祖父便在那一次的远征之列。
不过可惜的时候,大明最后还是战败了。而能够从战场之上逃回来的军队却没有多少,和奂的曾祖父没有那么幸运没能够在战场之上活下来。
大明实行卫所制,对军籍限制的十分严格,一般一个人当兵,那么他往后的世世代代当中的男丁只要大明还存在的情况下都将被强制性的充作军队。在和奂的曾祖父之前。和家已经有两代人在军队之中为大明效力了,只不过当时和家命好,没有人在战场之上阵亡。
所以和奂的曾祖父成为了和家在对安南的战争之中第一个阵亡的家人,这也是和奂和安南血海深仇的开始。
从曾祖父那一带和家的命运便彻底的被扭转了过来,先前的好运彻底的被用完了,留下的之后厄运相伴。
大明成化五年的时候和奂的祖父长大成人开始接过自己的父亲的兵役进入军队。成化皇帝晚年的时候为了帮助占城复国派大军深入被安南占领的占城境内和安南发生了直接的战争,就是在这场战争之中和奂的祖父阵亡。
那场战争总的来说是大明取得了胜利,因为大明驱赶了安南在占城的军队帮助占城复国成功,不过安南虽然经历了失败,但却元气未伤,在成化皇帝之后,安南便屡次兴兵挑衅大明。接替成化皇帝即位的是孝宗皇帝,为了恢复国力孝宗皇帝极力压制请战派,而安南看到大明竟然不回击竟然派大军深入大明境内,整个广南府几乎都遭受了安南的兵灾。
就是在这场战争之中,和家有一个人战死了。而这个人便是和奂的父亲。
卫所制到了弘治皇帝的时候已经接近崩坏,许多卫所当中的人因为待遇太差以及不想让自己的后代走上和自己相同的道路便想方设法的逃出卫所。而和奂的父亲便是在这种浪潮之下脱离了军队的。
和家连续两代人战死沙场在广南府当地引起的震动也是很大的,广南当地不少人都对和家极其同情。所以当时的一个卫所千户在收了和奂父亲的礼金之后便便想方设法的帮助和家彻底的脱离了军籍。
和奂的父亲之所以要脱离军籍就是因为之前连续两代和家的人战死沙场对和家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为了避免自己有一天战死沙场而导致和家再次陷入贫困的情况发生和奂的父亲才会花费银两脱离军籍。
本来和家人想着想脱离了军籍不再上战场打仗从此之后和家应该可以安稳的过日子了,但是没想到广南府却突然遭到了安南的袭击。
由于安南袭击的太过于突然,广南守将在三莲关战败身亡,广南守军几乎全军覆灭。当时为了应对在广南屠戮的安南军队,整个广南境内各个城池当中的男丁纷纷结兵自保。
而和奂的父亲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安南大军进入富州城拿起家里的兵器充当了守城了男丁。
安南那一次来的都是正规军队,而由于广南守军几乎覆灭。所以守城的一般都是从城内的平民当中临时组织起来的男丁,所以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富州城破。和奂的父亲在掩护百姓撤退的时候不幸战死。
这是和家在安南手中战死了第三个男丁,连着三代人都因为安南而战死,这个仇恨对于和家的人来说可想而知有多么的深了。
那场战争安南只不过是仗着突袭之力才去的了一点成功。但是毕竟安南比不上大明,在黔国公沐崑的率领之下明军很快便将侵略的安南军队赶出了大明,并且趁势攻入了安南,只不过后来也同样被赶了出来。
这场战争两国最后不相上下,再加上后来两国都不想大打出手,所以慢慢的也被平息了下来。但是对于大明,特别是云南的百姓来说,那一次的战争确是一场屈辱。
而和奂呢在那一场战争之后则跟随者自己的母亲被最后护送百姓的守军救了出来,不过和家连续三代人战死沙场的刺激让和奂的母亲认为广南府是和家的不祥之地,要不然和家怎么会连续三代人都战死沙场了。为了逃离这片不祥之地并且也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沦落到和和家祖先一样的下场,所以在战争平息之后和母便带着才三岁额和奂离开广南府来到了车里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倒是比广南府确实要安静的多了。
二十年过去了,车里宣慰司一直平平静静,而和奂也在目前的艰难照料之下终于长大成人了。和家在和奂之前连续五代无一人识字,但是和奂却在目前的逼迫之下涉猎甚多。原因就在于到了车里宣慰司之后为了避免和奂在长大之后被拉壮丁。和母便强行的逼迫和奂读四书五经,为的就是希望和奂有朝一日能够不说科考高中,哪怕是成为一个小秀才就行。在大明读书人地位超高,哪怕是一个小秀才虽然身上没有官职,但是却可以见官不跪,全家也可以跟着不用服徭役、不用纳税。
和母的设想是很好的。只要和奂能够成为秀才,那么基本上从此之后战争这种东西就和和奂无缘了。
但是和奂的父亲战死之时和奂已经三岁了,对于当时的事情已经稍微有点记忆了,而且和家连续三代人战死的事情在整个云南都流传甚广,和母根本就无法阻止和奂去了解自己家里发生的往事。
从自己十岁之时和奂便已经对自己家里发生的往事了如指掌,和母只希望和奂能够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但是当时身兼三代家仇的和奂怎么可能如和母所愿呢。
对把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母亲,和奂不敢违背,并且和奂也认为如果不读书的话自己也只能当一个大头兵,根本就不可能报家仇,只有熟读兵书成为一个将军才有可能。所以和奂也听从了母亲的要求进了学堂,但是在学堂当中和奂却并没有把自己的心思用在哪些四书五经当中,而是整日的研读兵书。虽然经常被老夫子责骂,但是和奂也只不过是把读兵书从明处转为了暗处而已。
从自己十岁到现在,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和奂熟读的兵书不下百部。但是为了熟读以及消化这些兵书,和奂却将自己四书五经的学业给耽搁了,虽然在整个学堂当中和奂也能排名中等,但是考虑到这个时候云南的教育情况,在和奂所在的车里宣慰司所办的学堂当中前几面的能够考上秀才就算正常了,有一个能够在科考当中有较好的名次都算是烧高香了。要知道整个云南能够科考高中的每一次都几乎没有。
和奂知道自己的水平,科考考得就是四书五经,自己在整个车里宣慰司都只能排名中等,想要在云南考中秀才估计非得登上十年八年才行,到时候自己也已经三十多岁了才是一个小小的秀才,那自己这一辈子报仇的愿望算是落空了。
这当然是和奂自己不能接受的了,所以去年和奂便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离开了学堂,之后他一边在家里务农养活全家,一边等待时机。
至于和奂自己所掌握的那几门属国的语言,估计如果不是为了报仇,和奂自己也不会去学这些东西。不过不管怎样在仇恨的驱使之下和奂还是自己学会了安南极其周边好几个国家的语言。
而且在读书的同时,和奂也没有忘记关注安南等几个国家的局势,可以说在和奂的有心收集之下,他对当地几个属国之间的了解并不比锦衣卫的那些探子知道的少多少。
前边的是和奂所谓的国仇,而后便的则是和奂的家恨,至于国仇则是和奂在长大了之后自己加上去的,已经长大成人的和奂在思考的时候已经不单单的考虑自己的家恨,国仇同样也成为了他的一个前进动力。
至于此次前往京城的机遇也是和奂命好,在离开书院没多久便碰上了这样的机会。
听完和奂的叙述,朱厚照也是久久没有说话,他在静静的消化和奂所说的话当中折射出来的东西,和奂的家族史可以说是大明与安南之间冲突的半部史,它折射出来了大明和安南这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的主旋律便是冲突,然后一直到一个国家彻底的衰落为止。
同时从和奂的身上,朱厚照也可以看出来此时的大明民间对于安南的仇恨是多么的深刻,身为大明的皇帝,自己子民的这个仇,朱厚照不能不帮他们报。
而作为一个有着前世记忆的人,朱厚照也同样知道安南和大唐、两宋、大明、满清乃至之后的中国之间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和平,冲突,休养,再冲突是这两个国家之间永恒不变的话题。
“既然如此那你就不要怪朕将你灭国毁族了。”想到这里,朱厚照冷声说道。
“什么?”和奂没有听清楚,反问道,一说完才想起来对方是皇帝来着,自己刚才反问皇帝的话足够自己杀头了,“皇上赎罪。”
“无妨!”此时的朱厚照已经没了找到和奂这个人才之时的喜悦,站起来透过门口看着外面火红的天边,朱厚照心里想到:“或许只有漫天的血色才能让大明这个巨人永远昂首挺梁于天地之间。”
“从明天开始你便去礼部报道,至于你的国仇家恨从今天开始便是朕的国仇家恨,不报此仇朕枉为天子。”(未完待续。。)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通过在占城王宫里的所见所闻,和奂知道此事的占城已经没有懂得汉语的人了,所以子沙古卜洛想要前往大明就必须要找到一个懂得汉语的人才行,而这个便是和奂认为的更好的机会。
如果只是和大明前往占城使臣一起回京那么和奂最好的结果就是进入礼部当一个懂得占城语的小官,在京城当中没有其他的人脉关系的和奂想要有所作为也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能够和占城国王子沙古卜洛一同前往京城的话那情况将极大的不同。作为子沙古卜洛和大明之间的翻译和奂可以在京城当中见到很多的大臣甚至是见到皇上,到时候到了京城当中那么长的时间里和奂总能够在某个大臣或者朱厚照的面前表现出过人一等的能力然后被看重之后便可以一展自己的抱负了。
所以在陪着使臣一行人重新回到了大明之后和奂便以暂时不放心家里为借口辞别了已经和自己成为朋友的那个出使的使臣,然后和奂便带着身上仅剩的九十多文钱风餐露宿的呆在子沙古卜洛前往大明必经的一条官道之上。
和奂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这里等着,如果能够等到子沙古卜洛一行的话那他便趁机上去自荐,这样自己之前的计划便可以顺利的展开了,但是如果在这里没有等到子沙古卜洛一行或者等到了之后但是子沙古卜洛却不愿意用和奂充当自己的翻译的话那么和奂便只能重新收拾行装前往京城投奔那个之前认识的使臣,或许是在短暂的接触之中被和奂的才华所折服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反正最后那个使臣就差和和奂结拜了,最后当得知和奂不愿意立刻跟随自己前往京城之后还依依不舍的再三告诉和奂如果有朝一日前往京城了一定要去找自己。
和奂自己在那里等着子沙古卜洛一行,这种方法虽然有很大的几率要以失败告终,但是和奂却愿意去尝试,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是百分之百能够成功的,对于出身卑微、无权、无钱、无人脉有不能通过科考改变命运的和奂来说,任何成功的可能都是愿意尝试的。
怎么说呢。可以说和奂这叫做有心人天不负,也可以说和奂命好,总之现在看来和奂的这个方法还是很成功的。不但在官道之上遇上了子沙古卜洛,而且还成功的成为了子沙古卜洛的翻译一路带着子沙古卜洛前往了京城。而更为幸运的时候,才到了京城两天的时间。和奂不但已经踏入了奉天殿见到了文武百官以及大明皇帝朱厚照,也在自己还没有开始展露才华的时候便已经被朱厚照这个大明天子所看重了,最起码和奂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朱厚照就像是张良、萧何一样能够慧眼识珠但从自己的外表上便看出来了自己身具才能,他哪里知道朱厚照看重的是他那种遇大事而不乱的气质,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天才常常有,但是不但是天才并且还具有一颗临危不乱的大心脏的天才却不多见。
通过和和奂的交谈,朱厚照还知道和奂在来京城的路上已经受到过了子沙古卜洛的招揽,不过却被和奂给拒绝了,很明显在和奂的眼中子沙古卜洛这座庙太小了容不下自己。只有大明这个舞台才能够让自认才能不凡的和奂展露自己的才华。
当得知和奂掌握了数个属国的语言之后朱厚照在心里已经下定决心了一定要将和奂留在京城加以重用。单从同时会几国语言这一点来说和奂在整个大明不说是独一无二的那也是鲜有能够和他比肩的,在大明除非朝廷需要很少有人能够会除了大明官话以及地方方言之外的其他语言,一般能够会一门外国的语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个时候大明人没有说将来到外国去寻找发展前途的,再加上大明以及汉语在亚洲的强势。很少有人去学习那些属国的语言,精通的更是几乎没有。
从眼下来说礼部还缺少一个懂得占城语的官员,由和奂先去充任最合适不过了,而且和奂除了懂得占城语之外,还懂得中南半岛多国的语言有和奂在也可以在礼部里面挑选一些不入流的管理跟随和奂学习这些外国的语言,也算是为国家培养一些外交人才了。
而更关键的时候。在朱厚照的计划里已经有了单独将礼部里面负责招待外宾的机构给分离出来单独的设置一个机构负责此事。术有专攻,礼部一个部门负责那么多的事情再加上招待外宾的事情不受重视长此以往在这方面的工作很难在礼部去的较好的进展。
“您觉得自己的才能如何?”朱厚照突然朝和奂问道。
朱厚照的这个问题让和奂突然的愣了一下,然后看了一下朱厚照仍旧笑着的脸和奂慢慢的说道:“这就要看皇上比哪些方面的才能了,如果皇上看重的是诗词作赋、文言八股草民几乎难以开口,但是除此之外草民自然不必旁人差多少。”
说完之后,和奂心里焦急的等着朱厚照的下文,在明朝之后要想在官场之上有所作为诗词作赋、文言八股这些东西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这是整个大环境使然。
“哈哈哈,和奂,朕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你运气好遇见了朕,如果是其他的人坐在这个龙椅之上,单是你诗词作赋、文言八股不通便别想站立在朝堂之上,不过别人看重这些东西,朕却不看重,我大明每三年的科考诗词作赋、文言八股样样精通的人不下数万人,但是这数万人当中真正对大明有用的却寥寥无几,在朕看来你虽然诗词作赋以及文言八股样样不通,但是但论你会几门属国语言的能力在我大明便是不可多得的。”
“现在朕可以给你一个机会,礼部主客清吏司从今天起由你来掌管。就看你有没有能力留在这个位子上了。”
礼部主客清吏司就是礼部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部门,主管官员一般为礼部侍郎,正五品。礼部主客清吏司本来是有自己的主管侍郎的,不过就凭今天发生的事情,那个侍郎就别想在朱厚照的眼皮底下再干下去,把他撤了之后正好由和奂接任。
只是朱厚照一句话,和奂便立马从一个身无功名的平明百姓一跃而成为了正五品的礼部侍郎。现在只要和奂答应下来,这件事情便是成了。
不过令朱厚照意外的时候,虽然和奂站起来谢恩了。但是和朱厚照所想的却不太一样,只见朱厚照说完了之后和奂呆在那里静静的思考了一会之后便跪下说道:“草民谢皇上隆恩,不过草民有一个不情之请。既然皇上看得重草民那边说明草民的几分能力还入得皇上的法眼,不过如果有可能的草民还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武将而不是一个文官。”
“哦,这是为何?”朱厚照不解道,在大明文官不止比武官高上一等,在很多时候即便是面对比自己低上好几阶的文官,那些武将们也不一定能够直的起腰来,可以说在大明如果有希望成为文官的话,正常情况下没有人愿意放弃大好的前程去当一个处处受气的武将。
现在朱厚照一口气直接将和奂提拔为了正五品的礼部侍郎,标准的文官之中的要职,可以说此举和奂可谓是一步登天就连那些科考的状元都不一定能够比得上和奂的好运。但是这么好的机会,想不到和奂竟然还不愿意答应,朱厚照不解。
“为了国仇家恨。”说道这里,和奂猛然的一变脸色,刚才稳如和曦的脸庞瞬间变得极为狰狞。
“这是个有故事的人。”朱厚照又一次在心里想到。
这个世上没有说不清的仇也没有道不明的恨。很快和奂便主动的将自己所谓的国仇家恨给说了出来,国仇自然不用多说,就是朱厚照也猜得出来一点。
按照和奂的说法,他所为的国仇针对的是大明的属国安南国,安南和大明之间如果真的说有国仇的话也并不算错,从远的来说现在安南的那片地方在很早以前那都是属于中原王朝的地方。但是后来却被安南的那些当地土著们据为己有,这当然算的上是国仇了。
安南那片土地从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开始是中原王朝的领土。在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时,越南叛乱,从中国分裂出去,从此之后这片土地便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后来在唐朝的虽然有反复,但最终也都都没能扭转局面。
不过这一切好像和现在的和奂有点远了,毕竟那些土地又不是在大明的手中丢的,在大明成立的时候那些土地已经被当地人据为己有好几百年了,让和奂一个大明人为一个几百年前的朝代报国仇,估计就连朱厚照都看不过去了。
既然远的不行,那当然得是近的了,往近了说大明同样和安南有着莫大的国仇,元朝的时候元朝曾经一度统治过安南,但是后来随着战争消耗过大元朝没法维护渐渐的安南再一次脱离自立,而到了大明取代元朝之后,已经自立的安南陈氏王朝臣服于大明,正式的成为了大明的属国。
大明和安南之间的仇恨其实从建国之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在元末内乱的时候安南陈氏王朝曾经趁乱出兵侵占了当时属于中国南部的一片领土,一直到明朝建国之后这些土地也还在安南的掌握之中。当时大明刚刚建国内部不稳、外部不平,再加上安南出兵的事情当时也由于资料不多有点说不清楚,所以太祖皇帝便暂时的将这点事情给搁置了下来,转而安心的稳定国内局势。
这一点其实算是大明和安南之间的仇恨的一个伏笔,两国在建国之初就没有将历史上的事情给说清楚那在后来只要有心之人想要翻出来加以利用便是一个很好的出兵借口。
后来太祖驾崩之后建文帝登基,其实那个时候大明的国力已经很强盛了完全由能力将那些安南侵占的领土给夺回来,但是可惜建文帝没有做皇帝的命。
刚刚登基没多长时间便爆发了“靖难之役”。当时被靖难之役所困的建文帝根本就没有经历去管安南哪一点事情。
而后来的结果很明确,建文帝失败了,而成祖登上了大明的宝座。在大明不太平的那段时间之内,安南也同样不太平。在安南国内安南本来的陈氏国主以王室被国内权臣胡氏所屠戮,并且胡氏自立为王。
其实自从大明成立以来,安南的陈氏政权已趋式微,国内一直内讧不断。在公元1371年的时候。安南国王陈日坚就被自己的伯父陈叔明逼死,之后因惧怕大明反对,陈叔明未敢纂位。而是立其弟陈煓为国王。后陈瑞在入侵占城时败死,他的弟弟陈炜被立为国王。不过到了这个似乎后安南陈氏王朝的政权却已逐渐的落入安南权臣黎季犛的控制之中。趁着新君即位不稳,不久他就杀掉陈炜。改立陈日焜为王。
公元1399年,黎季犛又把陈日焜杀掉,改立其子陈颙,没多久,再杀陈颙,次年,黎季犛看到自己好几次杀了国王但却没人能拿自己怎么样之后胆子也打了起来,这一次他干脆灭掉陈朝,大肆屠戮陈氏宗族,并且还自立为帝。定国号为大虞,改元圣元,自己也改姓胡,名一元,与其子胡汉苍共理朝政。
在笼络人心之上胡一元还是很是一把好手的。在自立之后为了获得国内民众、宗主国大明的支持,胡一元竟然敢自称自己是帝舜后裔胡公满的子孙,以抬高身价。帝舜就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尧舜禹三人之中的舜。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周围的属国之中帝舜的威望在当时都是相当的高的,所以胡一元此举还是很厉害的。
在同年冬天,胡一元又自称太上皇,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胡汉苍。同时遣使奉表到明朝,诡称陈氏宗族已绝,胡汉苍为陈明宗之外孙,因此暂时登基理政请求大明正式的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这是当年大明与安南战争爆发的最直接原因。
因为当时大明国内正值“靖难之役”,建文皇帝无暇它顾,对胡一元的请示未置可否,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不过后来成祖皇帝即位之后,情况就没有那么好了,成祖即位之后显示派官员到安南通告,于是在永乐二年(公元1403年)4月1日的时候,胡汉苍再次遣使者到南京朝贺,并再次讨封。
当时为了弄清楚安南国内倒地发生了什么事情,成祖皇帝命人亲自前往安南国内打探消息,不过那个被派去的使臣却被胡汉苍所收买反而反过来替胡汉苍讨封。
马上打天下的成祖皇帝和太祖朱元璋以及后来的建文帝完全不同,太祖皇帝由于从小生活贫困见识到百姓深受战乱之祸,所以在即位之后一直希望和周边和睦相处,所以对于安南一直比较宽容,即便是后来大明强大了之后也没有去讨伐安南侵占前朝国土的事情。至于建文帝,那和成祖差的更多了。
成祖皇帝和太祖完全不同,他没有经历过太祖的那种疾苦生活,从生下来的时候太祖皇帝便已经成为了天下的有力争夺者,归根而言成祖皇帝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一样的人物,这种人更加在乎自己开疆拓土的功绩。
马上得来天下的成祖志向很大,他早就希望能够收复前朝被安南夺取的领土,只不过是一直没有机会而已,并且安南一直以来对大明不太听话的表现也让成祖皇帝十分的不喜。
胡汉苍收买大明使臣的事情毕竟满的了一是满不了一世,没过多长时间有一个安南前朝旧臣冒死的逃到京城向成祖皇帝告发了胡汉苍父子谋反篡位以及收买大明使臣的事实,这一下子苦苦没有借口的成祖皇帝立马心里暗喜,一直没有借口,这借口不是自己来了吗。
到了这里双方之间的矛盾终于开始要爆发了。
很快成祖皇帝便登殿点将,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为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将军,丰城侯李彬为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统率水陆大军八十万以恢复安南陈氏王朝为借口远征安南。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大军水陆并进,追歼残敌,清远伯王友等率军渡过自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集水师扼守天险盘滩江,张辅大胆起用降将陈封攻击,大败胡杜。尽夺其舟,遂定东潮、谅江诸府州。明军主力追击至木丸江对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战船三百艘来战。明军迎头痛击,斩首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安南兵焚溺死者无数,江水为赤。张辅在咸子关筑城,命都督柳升镇守。3月,安南兵又搦战于富良江,张辅与沐晟夹岸迎战,柳升以水师横冲其阵,大败敌军。斩首数万级,因天旱水浅,安南兵纷纷弃舟逃走,明军追至时江水忽然大涨,遂乘胜急进。安南兵大多被歼。5月,明军追击至日南州奇罗海口,安南军队残部全军覆没,胡氏父子仅以数舟逃遁,明军在当地百姓协助下,擒获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随后又擒胡汉苍和伪太子胡芮,全部槛送京师。
至此,明军出师仅一年,就大获全胜,消灭了纂位的胡氏政权,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
大胜了之后成祖很快以平安南诏告天下,改安南为交阯布政使司,以吕毅为都指挥使,黄中为副,黄福为布政使兼按察使,并分设官吏,改置17府,正式把安南变成了明朝的一个行政区。
至此,脱离了中原王朝数百年之久的安南地区终于再一次回到了中国的怀抱,不过事情如果就这么完全结束了也就不会有现在朱厚照和和奂两人谈论的问题了。
在大明再一次将安南纳入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之后发生的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才更是两国之间仇恨的焦点。
由于当时安南已经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几百年了,当地的民众早就已经不再承认自己是中原王朝的子民了,这是安南在后来反抗成功的基础。在大明远征安南的大军撤回大明之后安南立刻出现了反抗的力量,成祖皇帝向来喜欢高压政策,对于安南当地出现的叛乱全都采取了残酷的占压。本来大明在这个地方的统治就已经得不到太多的人心了,之后残酷的镇压更是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很快安南的局势便愈演愈烈了,在安南各地反抗的力量不断的冒出来,虽然在成祖皇帝还在的时候这些反抗力量一直在和大明的对抗当中落于下风,但是后来随着成祖的驾崩,两边的情况便完全的被扭转了。
成祖之后的继承者在军事能力上面完全无法和成祖皇帝相比,所以在成祖之后由于连续的失误大明在安南的局势便急转直下,城池接连被攻破,官府接连被屠戮,大明能够控制的住的地方也越来越少,到了宣宗的时候基本上大明已经丧失了对安南的实际统治,除了名义之上安南还算是大明的疆土之外,大明已经完全不能够对安南产生丝毫的影响了。
后来面对越来越糜烂的局势,终于最后大明撑不住了,因为大明在安南收获的回报远远小于自己的投入,在1437年正统二年的时候,英宗皇帝正式的下旨册封当时安南的实际控制着黎利为安南国王,而黎利也不愿与大明继续为敌,所以随着大明的率先让步,这一场前后跨度几十年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想要结束一场战争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要平息两国之间的仇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之中,大明在安南战死以及受伤的将士数十万,这些将士哪一个没有家人,又有哪一家没有受到战争的危害。而安南更甚,因为几乎全部的战争都是在安南之内发生的,所以战争结束之后不但整个安南被差不多夷为了平地,而且在长达几十年的战争之中安南伤亡士兵有近百万之众,受到影响导致死伤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这么一大笔仇恨岂是大明一道圣旨,安南重新成为大明的属国就可以消除的了的。并且战争结束之后的这七十年来两国之间也并不是完全的太平的,由于从英宗开始大明国力迅速衰微。看到大明衰落的安南总是想要在大明身上占点便宜,虽然两国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两国之间小规模的摩擦以及战争却不下数百次。
而其次安南多次率先发难侵占占城领土这件事情也让大明极端的不满,占城身为大明的属国,大明有义务保护占城的安全,但是安南却至大明的反对于不顾,多次兴兵占城。最后更是直接将占城灭国。这是对大明一种多么严重的挑衅啊。
大明身为天朝上国岂能让安南一直挑衅,只不过虽然很多人有心报仇,但是大明的国力却不足以再支撑大明在应对蒙古人的同时还远征安南。不得已大明只能暂时的将安南放在一边不管了。可以旧仇还未消除的情况下。两国却已经增添了新的仇恨了。
所以这几十年来虽然两国的朝堂都不想继续打下去了,但是两国的民间却极端的仇视。哪怕是到了现在大明也不乏有人想要再次远征安南,而和奂便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
前面所说的都是大明和安南之间的国仇。而和奂和安南之间的家恨同样不弱于国仇。
和奂的老家在早些年还并不在车里宣慰司而在云南广南府的富州。云南和广西是这个时候大明和安南交界的两个省份,而大明和安南平时冲突最多、爆发的战争罪频繁的地方便是在两省之间交界和安南相邻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便是广南府。
在二十年前和奂的家还在广南府当中,不过随着二十年前和奂父亲战死在和安南爆发的小规模战争之中,和奂便被自己的母亲带着离开了广南府而到了稍微平静一点的车里宣慰司。
在和家当中战死沙场的并不是只有和奂的父亲一人,从和奂的祖辈开始和家便已经和安南结下了血海深仇。
云南作为近邻安南的一个省份,在百年当中云南当地的军队和安南发生直接交战的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了,特别是云南当地的壮丁更是常常被当做进攻安南的先锋军队。七十多年之前在和奂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正直大明和安南爆发的占城结束的最后几年,不甘心失败的大明在最后几年里曾经组织过几次较大规模的远征,而和奂的曾祖父便在那一次的远征之列。
不过可惜的时候,大明最后还是战败了。而能够从战场之上逃回来的军队却没有多少,和奂的曾祖父没有那么幸运没能够在战场之上活下来。
大明实行卫所制,对军籍限制的十分严格,一般一个人当兵,那么他往后的世世代代当中的男丁只要大明还存在的情况下都将被强制性的充作军队。在和奂的曾祖父之前。和家已经有两代人在军队之中为大明效力了,只不过当时和家命好,没有人在战场之上阵亡。
所以和奂的曾祖父成为了和家在对安南的战争之中第一个阵亡的家人,这也是和奂和安南血海深仇的开始。
从曾祖父那一带和家的命运便彻底的被扭转了过来,先前的好运彻底的被用完了,留下的之后厄运相伴。
大明成化五年的时候和奂的祖父长大成人开始接过自己的父亲的兵役进入军队。成化皇帝晚年的时候为了帮助占城复国派大军深入被安南占领的占城境内和安南发生了直接的战争,就是在这场战争之中和奂的祖父阵亡。
那场战争总的来说是大明取得了胜利,因为大明驱赶了安南在占城的军队帮助占城复国成功,不过安南虽然经历了失败,但却元气未伤,在成化皇帝之后,安南便屡次兴兵挑衅大明。接替成化皇帝即位的是孝宗皇帝,为了恢复国力孝宗皇帝极力压制请战派,而安南看到大明竟然不回击竟然派大军深入大明境内,整个广南府几乎都遭受了安南的兵灾。
就是在这场战争之中,和家有一个人战死了。而这个人便是和奂的父亲。
卫所制到了弘治皇帝的时候已经接近崩坏,许多卫所当中的人因为待遇太差以及不想让自己的后代走上和自己相同的道路便想方设法的逃出卫所。而和奂的父亲便是在这种浪潮之下脱离了军队的。
和家连续两代人战死沙场在广南府当地引起的震动也是很大的,广南当地不少人都对和家极其同情。所以当时的一个卫所千户在收了和奂父亲的礼金之后便便想方设法的帮助和家彻底的脱离了军籍。
和奂的父亲之所以要脱离军籍就是因为之前连续两代和家的人战死沙场对和家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为了避免自己有一天战死沙场而导致和家再次陷入贫困的情况发生和奂的父亲才会花费银两脱离军籍。
本来和家人想着想脱离了军籍不再上战场打仗从此之后和家应该可以安稳的过日子了,但是没想到广南府却突然遭到了安南的袭击。
由于安南袭击的太过于突然,广南守将在三莲关战败身亡,广南守军几乎全军覆灭。当时为了应对在广南屠戮的安南军队,整个广南境内各个城池当中的男丁纷纷结兵自保。
而和奂的父亲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安南大军进入富州城拿起家里的兵器充当了守城了男丁。
安南那一次来的都是正规军队,而由于广南守军几乎覆灭。所以守城的一般都是从城内的平民当中临时组织起来的男丁,所以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富州城破。和奂的父亲在掩护百姓撤退的时候不幸战死。
这是和家在安南手中战死了第三个男丁,连着三代人都因为安南而战死,这个仇恨对于和家的人来说可想而知有多么的深了。
那场战争安南只不过是仗着突袭之力才去的了一点成功。但是毕竟安南比不上大明,在黔国公沐崑的率领之下明军很快便将侵略的安南军队赶出了大明,并且趁势攻入了安南,只不过后来也同样被赶了出来。
这场战争两国最后不相上下,再加上后来两国都不想大打出手,所以慢慢的也被平息了下来。但是对于大明,特别是云南的百姓来说,那一次的战争确是一场屈辱。
而和奂呢在那一场战争之后则跟随者自己的母亲被最后护送百姓的守军救了出来,不过和家连续三代人战死沙场的刺激让和奂的母亲认为广南府是和家的不祥之地,要不然和家怎么会连续三代人都战死沙场了。为了逃离这片不祥之地并且也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沦落到和和家祖先一样的下场,所以在战争平息之后和母便带着才三岁额和奂离开广南府来到了车里宣慰司。车里宣慰司倒是比广南府确实要安静的多了。
二十年过去了,车里宣慰司一直平平静静,而和奂也在目前的艰难照料之下终于长大成人了。和家在和奂之前连续五代无一人识字,但是和奂却在目前的逼迫之下涉猎甚多。原因就在于到了车里宣慰司之后为了避免和奂在长大之后被拉壮丁。和母便强行的逼迫和奂读四书五经,为的就是希望和奂有朝一日能够不说科考高中,哪怕是成为一个小秀才就行。在大明读书人地位超高,哪怕是一个小秀才虽然身上没有官职,但是却可以见官不跪,全家也可以跟着不用服徭役、不用纳税。
和母的设想是很好的。只要和奂能够成为秀才,那么基本上从此之后战争这种东西就和和奂无缘了。
但是和奂的父亲战死之时和奂已经三岁了,对于当时的事情已经稍微有点记忆了,而且和家连续三代人战死的事情在整个云南都流传甚广,和母根本就无法阻止和奂去了解自己家里发生的往事。
从自己十岁之时和奂便已经对自己家里发生的往事了如指掌,和母只希望和奂能够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但是当时身兼三代家仇的和奂怎么可能如和母所愿呢。
对把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母亲,和奂不敢违背,并且和奂也认为如果不读书的话自己也只能当一个大头兵,根本就不可能报家仇,只有熟读兵书成为一个将军才有可能。所以和奂也听从了母亲的要求进了学堂,但是在学堂当中和奂却并没有把自己的心思用在哪些四书五经当中,而是整日的研读兵书。虽然经常被老夫子责骂,但是和奂也只不过是把读兵书从明处转为了暗处而已。
从自己十岁到现在,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和奂熟读的兵书不下百部。但是为了熟读以及消化这些兵书,和奂却将自己四书五经的学业给耽搁了,虽然在整个学堂当中和奂也能排名中等,但是考虑到这个时候云南的教育情况,在和奂所在的车里宣慰司所办的学堂当中前几面的能够考上秀才就算正常了,有一个能够在科考当中有较好的名次都算是烧高香了。要知道整个云南能够科考高中的每一次都几乎没有。
和奂知道自己的水平,科考考得就是四书五经,自己在整个车里宣慰司都只能排名中等,想要在云南考中秀才估计非得登上十年八年才行,到时候自己也已经三十多岁了才是一个小小的秀才,那自己这一辈子报仇的愿望算是落空了。
这当然是和奂自己不能接受的了,所以去年和奂便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离开了学堂,之后他一边在家里务农养活全家,一边等待时机。
至于和奂自己所掌握的那几门属国的语言,估计如果不是为了报仇,和奂自己也不会去学这些东西。不过不管怎样在仇恨的驱使之下和奂还是自己学会了安南极其周边好几个国家的语言。
而且在读书的同时,和奂也没有忘记关注安南等几个国家的局势,可以说在和奂的有心收集之下,他对当地几个属国之间的了解并不比锦衣卫的那些探子知道的少多少。
前边的是和奂所谓的国仇,而后便的则是和奂的家恨,至于国仇则是和奂在长大了之后自己加上去的,已经长大成人的和奂在思考的时候已经不单单的考虑自己的家恨,国仇同样也成为了他的一个前进动力。
至于此次前往京城的机遇也是和奂命好,在离开书院没多久便碰上了这样的机会。
听完和奂的叙述,朱厚照也是久久没有说话,他在静静的消化和奂所说的话当中折射出来的东西,和奂的家族史可以说是大明与安南之间冲突的半部史,它折射出来了大明和安南这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的主旋律便是冲突,然后一直到一个国家彻底的衰落为止。
同时从和奂的身上,朱厚照也可以看出来此时的大明民间对于安南的仇恨是多么的深刻,身为大明的皇帝,自己子民的这个仇,朱厚照不能不帮他们报。
而作为一个有着前世记忆的人,朱厚照也同样知道安南和大唐、两宋、大明、满清乃至之后的中国之间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和平,冲突,休养,再冲突是这两个国家之间永恒不变的话题。
“既然如此那你就不要怪朕将你灭国毁族了。”想到这里,朱厚照冷声说道。
“什么?”和奂没有听清楚,反问道,一说完才想起来对方是皇帝来着,自己刚才反问皇帝的话足够自己杀头了,“皇上赎罪。”
“无妨!”此时的朱厚照已经没了找到和奂这个人才之时的喜悦,站起来透过门口看着外面火红的天边,朱厚照心里想到:“或许只有漫天的血色才能让大明这个巨人永远昂首挺梁于天地之间。”
“从明天开始你便去礼部报道,至于你的国仇家恨从今天开始便是朕的国仇家恨,不报此仇朕枉为天子。”(未完待续。。)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