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见爷爷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春节前十天。
天气愈冷,年味愈浓。
刀郎的音乐工作室内,姚远摇头晃脑的听着一首刚制作完成的歌曲,半响睁开眼,道:“非常棒,又一首传世经典!”
“您过奖了,我只是沉下心来做这张专辑。”
“沉下心就好,但我先提醒你,你的热度已经过去了,即便这张专辑水准很高,也难以达到500万张的程度了。”
刀郎笑了笑,觉得姚老板太夸张。
那特娘是500万张啊!
《2002年的第一场雪》直接把华语歌坛干懵逼,出道即巅峰,以至于发行《Ks噶尔胡杨》时,媒体纷纷写:
“刀郎神奇不再,新专辑销量惨澹!”
“仅破100万张!”
历史上,刀郎成名后签约环球唱片,被死命压榨,连发了两张莫名其妙的专辑《谢谢你》《披着羊皮的狼》。
仅有一首、两首新歌,剩下的全是老歌或者翻唱。
现如今,姚远避免了他的过度商业化,这两张专辑不存在,《披着羊皮的狼》也没被谭咏麟撬走,而是统一放在了这张新专辑《刀郎Ⅲ》里。
神专预定!
“这首歌我先拿走了,给我刻张盘。”
刀郎老老实实给刻盘,忍不住问了一句:“姚总,您要这歌做什么?”
“提前宣传啊,像第一场雪这样,先把歌炒火了,然前卖专辑。”
姚远张口就来,摆摆手道:“行了,你也是打扰了,提前给他拜个早年。”
他晃晃悠悠出了工作室,开车回棕榈泉。
在家里,茵茵已经整理了一个大行李箱,鼓鼓的像座小山,道:“我带了换洗衣服和洗漱用的,说不准过不过夜,但可能性很大。”
“那就带着吧一来回四个小时,再吃顿饭,聊会天,一天就过去了。哎,你爷爷家房子够咱俩睡的么?”
“想什么呢,就算住宿也得去外面住啊!”
茵茵把行李箱拎起来,试试重量,道:“喂,你想好跟我爷爷说什么了嘛?”
“哄呗,老人家就跟小孩一样,全靠哄。”
“你可别小瞧,我爷爷可是杀过鬼子的!”
“都一样,是人就有爱好,通过你的描述我已经搭建了一个完美的心理模型,投其所好,肯定没问题。”
“屁的心理模型!”
茵茵担心的不得了,爷爷同意,万事皆可;爷爷不同意,那就,那就,她已经做好了违背祖宗的准备。
这会是九点来钟,事不宜迟,俩人立即出门。
没叫小莫,姚远自己开着车,在市区七拐八拐驶上去天津的高速公路,全程一百多公里,两个小时左右。
说起来他们谈恋爱之后,一次远门没出过,最远的就是去通州。
此番出了京城,还挺稀奇,有种自驾游的感觉。
天津自古以来便是重镇。
沧海桑田,阅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起落,更在今年1月25号上映的《霍元甲》里,一句“嘛时候津门第一”造就了一个流行梗。
在后世,京津冀号称七大城市群之一。
嗯。
中午时分,姚远开进了天津城,在茵茵的指挥下到了一处干休所。
门脸挺气派,有两层,弄了个大门洞以供通行,里面长长的通道,两侧还有树。
“让进么?
“让进。”
“那我可进了?”
“哪那么多废话啊!”
姚远开车进去,走了一段路眼前豁然开朗,才见了许多住宅楼,楼不高,一看户型就不小。
还有花坛、水池什么的,又路过一个小广场,有栋建筑叫“老干部活动中心”他贫下中农出身啊,看啥都好奇,问:“这房子归部队还是归个人?”
“以前是军产,后来改革我爷爷好像买下来了,不太清楚,反正现在归个人。”
“哦,那就跟小区似的?”
“本来就是小区呀!无非有部队供车,部队诊所,过年过节首长来探望,国家开大会这里也组织学习什么的。”
哎哟!
姚远就爱她这个劲儿,现在比刚认识那会活泼多了,都会凡尔赛了。
他理了理衣服,拎着几个礼盒,没忘把眼镜戴上,跟茵茵上了楼。
二楼。
爷爷奶奶接到孙女电话,提前一个礼拜就盼着呢,此刻更急切的不得了,早早坐在客厅等。
“冬冬冬!”
敲门敲三声,也不知道谁规定的。
老头一听,蹭的站起来,但又顿住,道:“开门去!开门去!”
老太太白了他一眼,过去开门,抬眼就见自己的乖孙女,后面跟着一个身形修长,气质斯文的年轻人,笑起来一口白牙。
“奶奶好!”
“爷爷好!”
“哎哎,好,快进来快进来!今天冷吧,零下十几度呢,自己开车来的?”
姚远一边应着,一边打量,老太太72了,身形有点抽抽,但仍然很高挑,据茵茵说有1米7--那个年代,女性能达到1米7不得了。
白发新染,时髦的烫了个卷,穿着一件毛衫,文艺气息浓厚。
老头站在里面,今年岁了,个头当然也不矮,短短的头发,干瘦挺拔,同样在打量自己。
由于戴着眼镜像个人,第一印象还不错。
姚远奉上礼盒,坐下来开始唠家常,自己的情况他们当然知晓一二,但还是要问。
“你老家是东北的?”
“嗯,离沉城不远。”
“父母是做什么的?”
“都是中学教师。”
“哦,教师好,教师好!”
老太太问的很简单,三两句就完了,笑道:“听说你们来,我早上特意买了两条鲜鱼,一会留下吃饭,别嫌弃。”
姚远起身就要帮忙,又被劝住。
“你坐着,茵茵帮我就行了。”
说着,老太太带着孙女进厨房,女人们离开,刚才还比较缓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安静且尴尬。
老头不笑的时候非常严肃,心里滴咕着,正想跟对方“交交锋”,结果人家先开口了,道:“听茵茵说您喜欢钓鱼,我原本想给您带个鱼竿,但后来想想没太敢。”
“这有什么敢不敢的?”老头奇道。
“您是行家啊,我是新手,还没到一年,当时第一个竿买的是5。4米!”
“长了!肯定长了!”
“是啊,我也不懂,我都在网上查的,说5。4米的不错,拿到手才觉得有点重头。”
“肯定重头了,但皮实,六七斤的鲢子都能硬钓,不带怂的。你现在用的啥竿?”
“现在用4。5米的,37调。”
“37调?”
“就是代表鱼竿的硬度,有19调、28调、37调、46调、55调,19调是最硬的,37就是偏软一点!”
“嗨!我钓鱼的时候哪有这么麻烦!”
老头特看不上,道:“还分什么调,全靠手感,抖几下就知道怎么回事。”
“那倒是,您有经验,但现在都讲科学标准了。”
“我跟你讲小子,钓鱼这玩意经验比科学好使,多钓两年啥都明白,你平时去哪儿钓?”
“大兴那边有个垂钓园,在坑里钓。”
哟哟哟!
老头刚才还绷着,现在不装了,愈发看不上这个小趴菜,一个在坑里钓鱼的跟我逼逼什么?
好为人师,人之常情。
(还有一章)
春节前十天。
天气愈冷,年味愈浓。
刀郎的音乐工作室内,姚远摇头晃脑的听着一首刚制作完成的歌曲,半响睁开眼,道:“非常棒,又一首传世经典!”
“您过奖了,我只是沉下心来做这张专辑。”
“沉下心就好,但我先提醒你,你的热度已经过去了,即便这张专辑水准很高,也难以达到500万张的程度了。”
刀郎笑了笑,觉得姚老板太夸张。
那特娘是500万张啊!
《2002年的第一场雪》直接把华语歌坛干懵逼,出道即巅峰,以至于发行《Ks噶尔胡杨》时,媒体纷纷写:
“刀郎神奇不再,新专辑销量惨澹!”
“仅破100万张!”
历史上,刀郎成名后签约环球唱片,被死命压榨,连发了两张莫名其妙的专辑《谢谢你》《披着羊皮的狼》。
仅有一首、两首新歌,剩下的全是老歌或者翻唱。
现如今,姚远避免了他的过度商业化,这两张专辑不存在,《披着羊皮的狼》也没被谭咏麟撬走,而是统一放在了这张新专辑《刀郎Ⅲ》里。
神专预定!
“这首歌我先拿走了,给我刻张盘。”
刀郎老老实实给刻盘,忍不住问了一句:“姚总,您要这歌做什么?”
“提前宣传啊,像第一场雪这样,先把歌炒火了,然前卖专辑。”
姚远张口就来,摆摆手道:“行了,你也是打扰了,提前给他拜个早年。”
他晃晃悠悠出了工作室,开车回棕榈泉。
在家里,茵茵已经整理了一个大行李箱,鼓鼓的像座小山,道:“我带了换洗衣服和洗漱用的,说不准过不过夜,但可能性很大。”
“那就带着吧一来回四个小时,再吃顿饭,聊会天,一天就过去了。哎,你爷爷家房子够咱俩睡的么?”
“想什么呢,就算住宿也得去外面住啊!”
茵茵把行李箱拎起来,试试重量,道:“喂,你想好跟我爷爷说什么了嘛?”
“哄呗,老人家就跟小孩一样,全靠哄。”
“你可别小瞧,我爷爷可是杀过鬼子的!”
“都一样,是人就有爱好,通过你的描述我已经搭建了一个完美的心理模型,投其所好,肯定没问题。”
“屁的心理模型!”
茵茵担心的不得了,爷爷同意,万事皆可;爷爷不同意,那就,那就,她已经做好了违背祖宗的准备。
这会是九点来钟,事不宜迟,俩人立即出门。
没叫小莫,姚远自己开着车,在市区七拐八拐驶上去天津的高速公路,全程一百多公里,两个小时左右。
说起来他们谈恋爱之后,一次远门没出过,最远的就是去通州。
此番出了京城,还挺稀奇,有种自驾游的感觉。
天津自古以来便是重镇。
沧海桑田,阅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起落,更在今年1月25号上映的《霍元甲》里,一句“嘛时候津门第一”造就了一个流行梗。
在后世,京津冀号称七大城市群之一。
嗯。
中午时分,姚远开进了天津城,在茵茵的指挥下到了一处干休所。
门脸挺气派,有两层,弄了个大门洞以供通行,里面长长的通道,两侧还有树。
“让进么?
“让进。”
“那我可进了?”
“哪那么多废话啊!”
姚远开车进去,走了一段路眼前豁然开朗,才见了许多住宅楼,楼不高,一看户型就不小。
还有花坛、水池什么的,又路过一个小广场,有栋建筑叫“老干部活动中心”他贫下中农出身啊,看啥都好奇,问:“这房子归部队还是归个人?”
“以前是军产,后来改革我爷爷好像买下来了,不太清楚,反正现在归个人。”
“哦,那就跟小区似的?”
“本来就是小区呀!无非有部队供车,部队诊所,过年过节首长来探望,国家开大会这里也组织学习什么的。”
哎哟!
姚远就爱她这个劲儿,现在比刚认识那会活泼多了,都会凡尔赛了。
他理了理衣服,拎着几个礼盒,没忘把眼镜戴上,跟茵茵上了楼。
二楼。
爷爷奶奶接到孙女电话,提前一个礼拜就盼着呢,此刻更急切的不得了,早早坐在客厅等。
“冬冬冬!”
敲门敲三声,也不知道谁规定的。
老头一听,蹭的站起来,但又顿住,道:“开门去!开门去!”
老太太白了他一眼,过去开门,抬眼就见自己的乖孙女,后面跟着一个身形修长,气质斯文的年轻人,笑起来一口白牙。
“奶奶好!”
“爷爷好!”
“哎哎,好,快进来快进来!今天冷吧,零下十几度呢,自己开车来的?”
姚远一边应着,一边打量,老太太72了,身形有点抽抽,但仍然很高挑,据茵茵说有1米7--那个年代,女性能达到1米7不得了。
白发新染,时髦的烫了个卷,穿着一件毛衫,文艺气息浓厚。
老头站在里面,今年岁了,个头当然也不矮,短短的头发,干瘦挺拔,同样在打量自己。
由于戴着眼镜像个人,第一印象还不错。
姚远奉上礼盒,坐下来开始唠家常,自己的情况他们当然知晓一二,但还是要问。
“你老家是东北的?”
“嗯,离沉城不远。”
“父母是做什么的?”
“都是中学教师。”
“哦,教师好,教师好!”
老太太问的很简单,三两句就完了,笑道:“听说你们来,我早上特意买了两条鲜鱼,一会留下吃饭,别嫌弃。”
姚远起身就要帮忙,又被劝住。
“你坐着,茵茵帮我就行了。”
说着,老太太带着孙女进厨房,女人们离开,刚才还比较缓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安静且尴尬。
老头不笑的时候非常严肃,心里滴咕着,正想跟对方“交交锋”,结果人家先开口了,道:“听茵茵说您喜欢钓鱼,我原本想给您带个鱼竿,但后来想想没太敢。”
“这有什么敢不敢的?”老头奇道。
“您是行家啊,我是新手,还没到一年,当时第一个竿买的是5。4米!”
“长了!肯定长了!”
“是啊,我也不懂,我都在网上查的,说5。4米的不错,拿到手才觉得有点重头。”
“肯定重头了,但皮实,六七斤的鲢子都能硬钓,不带怂的。你现在用的啥竿?”
“现在用4。5米的,37调。”
“37调?”
“就是代表鱼竿的硬度,有19调、28调、37调、46调、55调,19调是最硬的,37就是偏软一点!”
“嗨!我钓鱼的时候哪有这么麻烦!”
老头特看不上,道:“还分什么调,全靠手感,抖几下就知道怎么回事。”
“那倒是,您有经验,但现在都讲科学标准了。”
“我跟你讲小子,钓鱼这玩意经验比科学好使,多钓两年啥都明白,你平时去哪儿钓?”
“大兴那边有个垂钓园,在坑里钓。”
哟哟哟!
老头刚才还绷着,现在不装了,愈发看不上这个小趴菜,一个在坑里钓鱼的跟我逼逼什么?
好为人师,人之常情。
(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