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七、天子无心寻芳柳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宋宝庆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晴。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福宁殿的地砖上,赵与莒吸了口气,看了看自己左边,又看了看自己右边。
两边的人都不在,或许是怕为太后知道会怪罪有失皇家体统吧。
赵与莒鼻端还能嗅到淡淡的香味,那是玫瑰与栀子花合在一起的味道,他眯着眼,想了好一会儿,对于昨夜是怎样将杨妙真与韩妤两人都推倒在床上已经没有印象了不过这没关系,今晚再来一次便是。
想到这,他露出一缕笑容。
殿外传来宫女欢快的笑声,不过立刻就中止了,想必是有老成的宫女在喝斥了。赵与莒咳嗽了一声,片刻之后,一个宫女行了进来,手中捧着他的衣衫。
他自登基以来,算不得历行节俭,至少先帝在位时这福宁殿都没有装玻璃窗,而他登基后很快就换了。但同样他也不能算奢侈,宫中用人,能省便省,除去太后那边人手还充足外,杨妙真韩妤处人手已经极为精简,好在她二人都是自立惯了的,却不是那种娇滴滴的小家子女人。便是赵与莒自己,服侍他的宫女也只有六人,至于太监,那是完全没有人权的,他是能赶多远便赶多远。
官家,请更衣。
那宫女年纪很少,声音还极稚嫩,赵与莒微微有些惊讶,服侍他的宫女当中,便没有这样一个人。他皱眉打量了一眼。只见这宫女才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年体方方长足,皮肤莹洁如玉。\一双眼睛似梦似幻,虽说五官并不算极出众,但这皮肤与眼睛足以弥补了。
赵与莒只看了两眼便淡淡地说道:将衣衫放下。你且出去。
那宫女应了声是便退出福宁殿,赵与莒自己换好衣衫,因为长时间都是有人服侍地缘故,他现在穿起衣衫都有些生疏了。
他心中微微有一些恼怒,这个宫女,显然就是杨太后近来挑入宫的三十六人之一。自己记得那些宫女都在慈明宫,这个打来的。想必是杨太后地主意。
那么此人的身份也呼之欲出。一定是原本历史上理宗的皇后谢道清了。没有想到地是,因为自己的穿越,原本两年后才出现在皇宫中的她,还是提前进来,而且她那传说中的皮肤病与眼疾,竟然都治好了。
穿好衣服,他出外便看到那个谢道清凝神肃立,神态端庄。目光丝毫没有乱瞄。这给赵与莒极好的印象,他微微一笑,只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女孩儿罢了,只怕她自家心中对于来服侍自己还未必高兴呢。
给朕打些水来,记着要凉的。赵与莒道。
道清没有问为何要凉地,只是行礼退下,过了片刻,赵与莒听得她细碎地脚步声。然后她端着一盆清水肩上搭着赵与莒的毛巾进来。
只在赵与莒低头洗脸的时候。谢道清才真正看了赵与莒一眼。这位官家很年轻,今年才是二十岁。外表甚至比这年纪还要小上几许。他相貌如同传说一般不凡,看透人心的亮眼,直挺的鼻梁和紧抿的唇。不过他对洗脸很是专注,甚至不曾抬起头来看谢道清一眼。
这让谢道清多少有些失落,在家中时,她原本因为皮肤病与眼疾的缘故,时常受同族歧视。当杨太后要召谢氏之女入宫时,她的叔伯们都竭力反对,原因是觉得她长得这么丑,便是入宫最多也是一个粗使地宫女,而送女儿入宫都得备上价值不菲的嫁妆,对于已经中落的谢家而言,实在是得不偿失。她父亲早逝,若不是她兄长坚持,连入宫的机会都不会有。因为机缘,她身上隐疾得愈,族人待她便不同与往,她自家也平添了几分自信,觉得入宫之后便是不得天子亲睐,至少也不至于受到轻视。
结果却被天子当作不存在一般。少女的敏感,让她觉察到,天子对于她来服侍一事,并不欢喜。这让她更觉得委曲,若不是杨太后之令,她才不愿意来此呢。在慈明宫中与一帮小姐妹们读书习算,玩一玩羽鞠,岂不远胜过陪这个无趣的天子官家
虽说心中如此想,但面上谢道清什么都未表现出来,赵与莒洗漱完皆之后,直接去了博雅楼,这是他努力为自己争来的一点点利益,每五日中有一日,不必那么早起来,可以自己在书。
当然,所谓的自己,还是有人在地,起居郎会一大早便在博雅楼等着,若是他来得真太晚,那起居郎少不得记上一笔:某年某月某日,上晚至,惰于学。
然后那些吃饱了饭没事干地言官,就会很快乐地来劝谏他要勤政,切莫荒怠,更不可沉溺于女色。
装模作样看了会书之后,赵与莒便有些坐不住,起身道:今日闲着无事,好久未曾见过荣王太妃了,朕去那边走走,不必惊动太多人。
他登基之后,便追赠他早逝的父亲荣王,他地兄弟赵与芮便成了荣王世子,而母亲全氏则成了荣王太妃。虽说全氏是他的生母,但如今却只能住在荣王府中,好在荣王府便在皇宫边上,隔三岔五的赵与莒便会去看望生母。对于天子的孝行,众臣都默许了,毕竟这位官家虽是年轻英武有类英宗,却不曾象英宗那般非要称自家生父为皇考。
全氏见着赵与莒来便要行礼,赵与莒慌忙掺住,埋怨道:母亲,每回都要孩儿说你,我再如何也是你生下的儿子,如何能当你的礼
全氏笑眯眯地望着自家地天子儿子,也不多说。只是向他身后望望,没见着杨妙真与韩妤,便有些奇了:贤妃与婕妤呢
母亲还如在郁樟山庄时一般。叫她们妙真与阿妤便是,什么贤妃婕妤的,没来由地叫得生份赵与莒唯有在全氏面前。还带着几分年轻人的禀性,这最让全氏欢喜。他笑道:今日她们要陪太后教导宫女,故此不曾前来,母亲也是,有了媳妇便忘了孩儿。
官家都执掌天下权柄了,还是这般孩子气。全氏拉着赵与莒地手,仔细端详着自己的儿子他现在已经不是自己的儿子了。只能在这座王府之中。在朝臣背后偷偷称呼自己母亲,自他小时起,便从未让自己操心过,相反,一直是他在为自己为自家操心,如今,还要为这个天下社稷操心。
想到这里,全氏又有些惆怅。若还是在郁樟山庄中,一家人安安生生地过着小日子那该有多好。
与芮呢与母亲聊了会天,没见着自家兄弟,赵与莒奇怪地问道。
去宗学了,近来读书倒颇为用功,说是不可以坏了皇帝哥哥地脸面。提及次子,全氏面上又浮起笑来:他可是佩服官家了。
赵与莒微微笑了,也不以为意。他正欲再说话。忽然院外有人喊道:臣秦大石求见。
秦大石与龙十二,如今都在殿前司补了职司。因为资历的缘故,他们当的都是低品秩的小官,但在殿前司诸侍卫中,二人声望却是极高。而且如今殿前司侍卫之中,有近百人都是出自流求,他们无论是身手还是纪律,都足以服众,故此做起这小官来,倒还算顺利。
赵与莒微撩了一下眉,秦大石而不是朝臣求见,那么意味着来的事情生在流求了。\
如今朝堂与流求是完全并行的两个体制,朝堂之中,依旧是那些重臣清议们掌握着实权,流求则完全是天子私产。当初献土之后,赵与莒便借击倒史弥远和朝臣们对接二连三的变化措手不及之机,借口不欲生事扰民,要求维持流求现行制度五十年不变朝臣们当时震惊之下,也不觉不妥,又不愿把献土地喜事变成反目地恨事,故此便默认了。待得他们觉得流求如此宝地,竟然不派驻官吏实为不妥时,天子明诏已,再想反悔已是不及。
隐约之中,赵与莒便有借着流求来鞭笞朝堂诸公的意味在里面,譬如说夺徐州便是一例。再如现在官家与真德秀的赌约,虽然是二人间的密谈,但这等事哪里瞒得住众人,如今朝臣们都是心思复杂地在观望,看淮北与淮南三年之后究竟孰能大治。
官家国务繁忙,便先回去吧。见赵与莒的模样,全太妃笑道:有闲时再来,回宫之后,还须多陪陪太后才是。
流求来的消息极为不妙,主要还是人心思归,特别是那些最早迁居的移民,觉得如今杨妙真已是贤妃,天子是他们的主人,流求已经再无保密必要,而且开淮北抽调人手,也让他们觉得,这些抽调之人可以回去那么他们自然也可以。虽说此间甚好,但必须承认,他们对故土地思念几乎是无法克服。
秋爽虽是暂时弹压,但凭的只是他之威信,再有一次,只怕很难弹压得住了。李云睿有些心情沉重地道:虽不致于闹事,但怠工消极只怕难免。如今两淮正是需要的时候,出这种事情官家,不如让臣再回流求吧
不必。赵与莒皱着眉,此事在他意料之中,只不过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罢了。
沉吟了会儿,他拿起笔,飞快地在纸上书写着,足足过了刻钟一个钟点的时间,他才停下笔,看着自己写下的东西,然后又删改了一些,再交给李云睿:你安排人将此送还流求。
赵与莒的解决对策是因势利导,他们不是想回大6么,若是只一昧阻拦,反而会越积越大,最终酿成大祸,倒不如由流求公署制定一个章程,这个章程之中规定为流求奉献到何种程度便可以自由往来于6地与流求之间。保证让所有想回来的人都看到回来的希望,又控制能回来地人数,不至于影响到流求地展。
而且,赵与莒相信,经过流求六年以上熏陶的人,他们回到6上之后,与原本在淮北京东之人已经有很大区别,过惯了流求极富纪律同时又有相对较富庶生计,再在淮北京东苦熬,一时之间肯定是不惯。
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培养一支政治力量。若是流求之人始终停在流求,那么他们对于整个大宋而言,终究有些格格不入,若是让他们在淮北京东生息,这终究是大宋故土,他们也算是大宋遗民,更易被大宋各阶层接受一些。故此,在赵与莒地这份对策中,另一项便是回6之后安置办法。回到6上可以,但还必须接受流求制度约束,要与流求银行签订一份小额借贷协议,即流求银行或以现钱或以物资,资助他们在淮北京东创业,诸如开辟大型农场,开矿山,开办工场作坊等等。这些行当必须接受流求财税制度的约束,除去归还流求银行的贷款外,还须得向京东淮北官府足额纳税。
赵与莒曾花许多时间分析过如今大宋情形,虽说名义上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实际上天子一言一行尽要受士大夫掣肘,而士大夫这个整体,却撑握着清议与祖宗家法这两大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几乎为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而无所顾忌。故此王安石虽是睿智,变法却也只能黯然收场。这些士大夫既是地主,同时也是官商,他们为着自家利益,拒绝朝堂的改变,但他们对土地与财富的贪婪,又在动摇社稷根基。唯有培养出一个能与这士大夫阶层抗衡同时又不至于不受控制的阶层,赵与莒才能全面将这些士大夫取而代之,若说流求是苗圃,那么由于战乱,现在士大夫们力量尚未伸至的淮北京东,则将是将培养出的苗木移植的地方。
自然,这些从流求回迁之人,也会有自家私心,甚至有可能与士大夫同流,形成新的士大夫阶层,故此,流求必须通过财税制度与技术实力,强化对他们的无形控制。
想到这一步之后,可能在大宋引起的种种风云变幻,赵与莒很是犹豫了会儿,然后将那张纸交与李云睿。
但愿这些因循守旧的士大夫们,能晚一些觉自家的用意
大宋宝庆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晴。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福宁殿的地砖上,赵与莒吸了口气,看了看自己左边,又看了看自己右边。
两边的人都不在,或许是怕为太后知道会怪罪有失皇家体统吧。
赵与莒鼻端还能嗅到淡淡的香味,那是玫瑰与栀子花合在一起的味道,他眯着眼,想了好一会儿,对于昨夜是怎样将杨妙真与韩妤两人都推倒在床上已经没有印象了不过这没关系,今晚再来一次便是。
想到这,他露出一缕笑容。
殿外传来宫女欢快的笑声,不过立刻就中止了,想必是有老成的宫女在喝斥了。赵与莒咳嗽了一声,片刻之后,一个宫女行了进来,手中捧着他的衣衫。
他自登基以来,算不得历行节俭,至少先帝在位时这福宁殿都没有装玻璃窗,而他登基后很快就换了。但同样他也不能算奢侈,宫中用人,能省便省,除去太后那边人手还充足外,杨妙真韩妤处人手已经极为精简,好在她二人都是自立惯了的,却不是那种娇滴滴的小家子女人。便是赵与莒自己,服侍他的宫女也只有六人,至于太监,那是完全没有人权的,他是能赶多远便赶多远。
官家,请更衣。
那宫女年纪很少,声音还极稚嫩,赵与莒微微有些惊讶,服侍他的宫女当中,便没有这样一个人。他皱眉打量了一眼。只见这宫女才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年体方方长足,皮肤莹洁如玉。\一双眼睛似梦似幻,虽说五官并不算极出众,但这皮肤与眼睛足以弥补了。
赵与莒只看了两眼便淡淡地说道:将衣衫放下。你且出去。
那宫女应了声是便退出福宁殿,赵与莒自己换好衣衫,因为长时间都是有人服侍地缘故,他现在穿起衣衫都有些生疏了。
他心中微微有一些恼怒,这个宫女,显然就是杨太后近来挑入宫的三十六人之一。自己记得那些宫女都在慈明宫,这个打来的。想必是杨太后地主意。
那么此人的身份也呼之欲出。一定是原本历史上理宗的皇后谢道清了。没有想到地是,因为自己的穿越,原本两年后才出现在皇宫中的她,还是提前进来,而且她那传说中的皮肤病与眼疾,竟然都治好了。
穿好衣服,他出外便看到那个谢道清凝神肃立,神态端庄。目光丝毫没有乱瞄。这给赵与莒极好的印象,他微微一笑,只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女孩儿罢了,只怕她自家心中对于来服侍自己还未必高兴呢。
给朕打些水来,记着要凉的。赵与莒道。
道清没有问为何要凉地,只是行礼退下,过了片刻,赵与莒听得她细碎地脚步声。然后她端着一盆清水肩上搭着赵与莒的毛巾进来。
只在赵与莒低头洗脸的时候。谢道清才真正看了赵与莒一眼。这位官家很年轻,今年才是二十岁。外表甚至比这年纪还要小上几许。他相貌如同传说一般不凡,看透人心的亮眼,直挺的鼻梁和紧抿的唇。不过他对洗脸很是专注,甚至不曾抬起头来看谢道清一眼。
这让谢道清多少有些失落,在家中时,她原本因为皮肤病与眼疾的缘故,时常受同族歧视。当杨太后要召谢氏之女入宫时,她的叔伯们都竭力反对,原因是觉得她长得这么丑,便是入宫最多也是一个粗使地宫女,而送女儿入宫都得备上价值不菲的嫁妆,对于已经中落的谢家而言,实在是得不偿失。她父亲早逝,若不是她兄长坚持,连入宫的机会都不会有。因为机缘,她身上隐疾得愈,族人待她便不同与往,她自家也平添了几分自信,觉得入宫之后便是不得天子亲睐,至少也不至于受到轻视。
结果却被天子当作不存在一般。少女的敏感,让她觉察到,天子对于她来服侍一事,并不欢喜。这让她更觉得委曲,若不是杨太后之令,她才不愿意来此呢。在慈明宫中与一帮小姐妹们读书习算,玩一玩羽鞠,岂不远胜过陪这个无趣的天子官家
虽说心中如此想,但面上谢道清什么都未表现出来,赵与莒洗漱完皆之后,直接去了博雅楼,这是他努力为自己争来的一点点利益,每五日中有一日,不必那么早起来,可以自己在书。
当然,所谓的自己,还是有人在地,起居郎会一大早便在博雅楼等着,若是他来得真太晚,那起居郎少不得记上一笔:某年某月某日,上晚至,惰于学。
然后那些吃饱了饭没事干地言官,就会很快乐地来劝谏他要勤政,切莫荒怠,更不可沉溺于女色。
装模作样看了会书之后,赵与莒便有些坐不住,起身道:今日闲着无事,好久未曾见过荣王太妃了,朕去那边走走,不必惊动太多人。
他登基之后,便追赠他早逝的父亲荣王,他地兄弟赵与芮便成了荣王世子,而母亲全氏则成了荣王太妃。虽说全氏是他的生母,但如今却只能住在荣王府中,好在荣王府便在皇宫边上,隔三岔五的赵与莒便会去看望生母。对于天子的孝行,众臣都默许了,毕竟这位官家虽是年轻英武有类英宗,却不曾象英宗那般非要称自家生父为皇考。
全氏见着赵与莒来便要行礼,赵与莒慌忙掺住,埋怨道:母亲,每回都要孩儿说你,我再如何也是你生下的儿子,如何能当你的礼
全氏笑眯眯地望着自家地天子儿子,也不多说。只是向他身后望望,没见着杨妙真与韩妤,便有些奇了:贤妃与婕妤呢
母亲还如在郁樟山庄时一般。叫她们妙真与阿妤便是,什么贤妃婕妤的,没来由地叫得生份赵与莒唯有在全氏面前。还带着几分年轻人的禀性,这最让全氏欢喜。他笑道:今日她们要陪太后教导宫女,故此不曾前来,母亲也是,有了媳妇便忘了孩儿。
官家都执掌天下权柄了,还是这般孩子气。全氏拉着赵与莒地手,仔细端详着自己的儿子他现在已经不是自己的儿子了。只能在这座王府之中。在朝臣背后偷偷称呼自己母亲,自他小时起,便从未让自己操心过,相反,一直是他在为自己为自家操心,如今,还要为这个天下社稷操心。
想到这里,全氏又有些惆怅。若还是在郁樟山庄中,一家人安安生生地过着小日子那该有多好。
与芮呢与母亲聊了会天,没见着自家兄弟,赵与莒奇怪地问道。
去宗学了,近来读书倒颇为用功,说是不可以坏了皇帝哥哥地脸面。提及次子,全氏面上又浮起笑来:他可是佩服官家了。
赵与莒微微笑了,也不以为意。他正欲再说话。忽然院外有人喊道:臣秦大石求见。
秦大石与龙十二,如今都在殿前司补了职司。因为资历的缘故,他们当的都是低品秩的小官,但在殿前司诸侍卫中,二人声望却是极高。而且如今殿前司侍卫之中,有近百人都是出自流求,他们无论是身手还是纪律,都足以服众,故此做起这小官来,倒还算顺利。
赵与莒微撩了一下眉,秦大石而不是朝臣求见,那么意味着来的事情生在流求了。\
如今朝堂与流求是完全并行的两个体制,朝堂之中,依旧是那些重臣清议们掌握着实权,流求则完全是天子私产。当初献土之后,赵与莒便借击倒史弥远和朝臣们对接二连三的变化措手不及之机,借口不欲生事扰民,要求维持流求现行制度五十年不变朝臣们当时震惊之下,也不觉不妥,又不愿把献土地喜事变成反目地恨事,故此便默认了。待得他们觉得流求如此宝地,竟然不派驻官吏实为不妥时,天子明诏已,再想反悔已是不及。
隐约之中,赵与莒便有借着流求来鞭笞朝堂诸公的意味在里面,譬如说夺徐州便是一例。再如现在官家与真德秀的赌约,虽然是二人间的密谈,但这等事哪里瞒得住众人,如今朝臣们都是心思复杂地在观望,看淮北与淮南三年之后究竟孰能大治。
官家国务繁忙,便先回去吧。见赵与莒的模样,全太妃笑道:有闲时再来,回宫之后,还须多陪陪太后才是。
流求来的消息极为不妙,主要还是人心思归,特别是那些最早迁居的移民,觉得如今杨妙真已是贤妃,天子是他们的主人,流求已经再无保密必要,而且开淮北抽调人手,也让他们觉得,这些抽调之人可以回去那么他们自然也可以。虽说此间甚好,但必须承认,他们对故土地思念几乎是无法克服。
秋爽虽是暂时弹压,但凭的只是他之威信,再有一次,只怕很难弹压得住了。李云睿有些心情沉重地道:虽不致于闹事,但怠工消极只怕难免。如今两淮正是需要的时候,出这种事情官家,不如让臣再回流求吧
不必。赵与莒皱着眉,此事在他意料之中,只不过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罢了。
沉吟了会儿,他拿起笔,飞快地在纸上书写着,足足过了刻钟一个钟点的时间,他才停下笔,看着自己写下的东西,然后又删改了一些,再交给李云睿:你安排人将此送还流求。
赵与莒的解决对策是因势利导,他们不是想回大6么,若是只一昧阻拦,反而会越积越大,最终酿成大祸,倒不如由流求公署制定一个章程,这个章程之中规定为流求奉献到何种程度便可以自由往来于6地与流求之间。保证让所有想回来的人都看到回来的希望,又控制能回来地人数,不至于影响到流求地展。
而且,赵与莒相信,经过流求六年以上熏陶的人,他们回到6上之后,与原本在淮北京东之人已经有很大区别,过惯了流求极富纪律同时又有相对较富庶生计,再在淮北京东苦熬,一时之间肯定是不惯。
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培养一支政治力量。若是流求之人始终停在流求,那么他们对于整个大宋而言,终究有些格格不入,若是让他们在淮北京东生息,这终究是大宋故土,他们也算是大宋遗民,更易被大宋各阶层接受一些。故此,在赵与莒地这份对策中,另一项便是回6之后安置办法。回到6上可以,但还必须接受流求制度约束,要与流求银行签订一份小额借贷协议,即流求银行或以现钱或以物资,资助他们在淮北京东创业,诸如开辟大型农场,开矿山,开办工场作坊等等。这些行当必须接受流求财税制度的约束,除去归还流求银行的贷款外,还须得向京东淮北官府足额纳税。
赵与莒曾花许多时间分析过如今大宋情形,虽说名义上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实际上天子一言一行尽要受士大夫掣肘,而士大夫这个整体,却撑握着清议与祖宗家法这两大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几乎为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而无所顾忌。故此王安石虽是睿智,变法却也只能黯然收场。这些士大夫既是地主,同时也是官商,他们为着自家利益,拒绝朝堂的改变,但他们对土地与财富的贪婪,又在动摇社稷根基。唯有培养出一个能与这士大夫阶层抗衡同时又不至于不受控制的阶层,赵与莒才能全面将这些士大夫取而代之,若说流求是苗圃,那么由于战乱,现在士大夫们力量尚未伸至的淮北京东,则将是将培养出的苗木移植的地方。
自然,这些从流求回迁之人,也会有自家私心,甚至有可能与士大夫同流,形成新的士大夫阶层,故此,流求必须通过财税制度与技术实力,强化对他们的无形控制。
想到这一步之后,可能在大宋引起的种种风云变幻,赵与莒很是犹豫了会儿,然后将那张纸交与李云睿。
但愿这些因循守旧的士大夫们,能晚一些觉自家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