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余勇可贾7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了惠登相的禀报,左良玉觉得张献忠这次不同于以前,便亲率中军人马,前来观看。他立马于高坡上,远远看去,只见张献忠的人马只有几百人,为首的人高挑着张字大旗,而旗下立马横刀站着一人,居然正是张献忠。
左良玉微一皱眉,不知道张献忠要干什么,再看张献忠身后的密林,也不敢冒进,便让惠登相先过去答话。
惠登相来到阵前,有几名卫士挺起盾牌,遮护住他,向前来到河边,高声叫道:“对面可是八大王么?”张献忠见了惠登相,便知道左良玉就在附近,于是也带着两名卫士,用盾牌护住,来到河岸边,笑道:“原来是过天星,最近可是大发横财啊,恭喜恭喜。”惠登相一笑:“这也是托了八大王的福,今日你带着这点人马,在此等候我,是不是也要归顺朝庭?”
张献忠哈哈大笑:“要说归顺朝庭,我张献忠也不是干过一次两次了,以前是没办法,你也知道,被逼上绝路,临时假投降一下,也是死中求活的计策。然而这一次却不然,实话告诉你过天星,老子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投降了。”
惠登相心头大怒,喝道:“那你在此列阵,所为何事?”
张献忠道:“只是有一番话,想对左良玉说说,你回去,叫左良玉来,告诉他,如果不听,他会非常后悔。”
惠登相冷笑:“你无论耍什么诡计,我也不会上当。想让左将军亲自来,除非你投降。”
便在这时,忽听远处一阵马蹄声急,跑来一支人马,为首一杆大旗,上书左字,正是左良玉到了。
原来左良玉听着二人的对答,觉得张献忠定有要事与自己说,惠登相如果将张献忠吓走,可能会误了大事,这才带着中军,跑到阵前。
左良玉身边围着二三十名铁甲军,到了河边,向张献忠一笑:“八大王,我左某来了,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张献忠道:“你让过天星离得远一些,我这话,不想让他听到。”
左良玉转头对惠登相道:“你回归本阵,不要过来。”惠登相领令,退了下去,这边只剩下左良玉和几十个亲兵。
张献忠与左良玉之间,只隔着一丈来宽的一条河,张献忠便将唐赛儿说给他的那一番话,原原本本的学了一遍,然后对左良玉笑道:“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不光是为了我的性命,也为了将军的前程,请将军三思。”
左良玉沉吟不语。
他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也知道一些典故,张献忠所说的兔死狗烹之事,历史上发生得太多了,不由得他不想。况且左良玉也明白,眼下李自成部已经几乎被洪承畴剿灭,他这边如果再将张献忠擒杀,天下便安定了,到时候,他的人马烧杀抢掠的“壮举”必然被朝中的言官们弹劾,那个时候,皇帝也不一定护着自己,因为天下安定,无贼可剿,自然也就用不着他了。
张献忠见左良玉沉吟不答,心头高兴,他知道,左良玉已经被他的言语打动,此时也用不着听他回话,因此向左良玉一抱拳:“将军好好想想吧,张某先走了。”
说着,他带着人马步步后撤,转过密林,消失于山谷中。
左良玉兀自思索,原地未动,惠登相跑过来,急迫地道:“将军,张献忠逃了,为何不追?”左良玉哼了一声:“此人一向狡诈,他带着几百人前来诱阵,必然有埋伏,我们不可上当,吩咐全军,退出山去,在平地扎营,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一人出战。”
惠登相不敢不从,只得率领人马,缓缓后退。
再说张献忠,带着人跑出一段路,发现没有官军前来追赶,不由得在马上哈哈大笑,对李定国道:“军师果然好计策,只一席话,左良玉再也不会拼命地剿杀我们了。”
他带着人马,赶上大队,快速向东而去。
果然不出唐赛儿所料,左良玉从此便消极怠慢了下来,他将人马囤在竹山,自己高卧不出,杨嗣昌多次下令催促,他就是不听,推说身体有病,或是军饷欠缺,士兵忿恨,影响士气,总之就是不出战。
这下子将杨嗣昌气得半死,却毫无办法,左良玉加封了太子少保,正是皇帝眼前的红人,况且他人马众多,实力雄厚,也不敢动他,一旦怪罪左良玉,再把他逼反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因此杨嗣昌只得忍气吞声,自己带着人马去追赶张献忠。
张献忠除了怕左良玉,别人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他只有五千余人,多是骑兵,因此行动如风,便牵着杨嗣昌的鼻子转起了圈子,把官军拖得疲于奔命。而农民军的士气,却渐渐高涨了起来。
范雎将这些事都看在眼里,心中暗自高兴,他知道,杨嗣昌调动不了左良玉,那么就剿灭不了张献忠,而张献忠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旦有机会,必然会狠狠地捅明军一刀,那个时候,杨嗣昌的末日,就要到了。
因此范雎十分重视与左良玉的关系,多次写信给他,称颂左良玉的功劳,大有将其捧为大明第一名将之意。左良玉一向尊敬文人,何况是范雎这样的,因此也着意接纳,二人的关系一时十分密切。
张献忠得到了喘息之机,他的人马,也慢慢多了起来,被打散的人逐渐又回到了他身边,张献忠知道,他送杨嗣昌去鬼门关的日子,不远了。
便在此时,河南的洪承畴已经得知李自成重整人马,杀回中原的消息,正要布置剿杀任务,突然朝庭来了一道急令,崇祯改任他为山西巡抚,立刻赶往大同,前去阻挡后金人的进攻。
洪承畴大吃一惊,他知道,大同有卢象升在镇守,此时调他过去,显然卢象升是顶不住了。
他接了旨仔细一问,不由得吃惊更甚。
原来卢象升已经战死。
后金人马在皇太极的率领下,已经撤走,本来卢象升已经松了口气,但是多尔衮平定了蒙古之后,挺进关中,结果在关中大败一场,还把个侧福晋给丢了,他恼羞成怒,回师的时候,对天发誓一定要发泄一下怒气。
于是多尔衮一日一夜间,疾驰三百余里,带着一万多后金骑兵,突到了大同城下。卢象升本来也有准备,多尔衮没有讨得多少便宜,但是多尔衮人多势众,死攻不退,卢象升手下只有三千人马,其余的被监军高起潜调走,这高起潜与卢象升不和,便从中作梗,拒不发兵救援,卢象升驰书五道,都被高起潜扣住,始终不肯发兵。
这样一来,卢象升与后金军作战五日天夜,终于寡不敌众,城中官军死伤殆尽,卢象升誓死报国,他带着最后的二百骑兵,冲进敌阵,杀敌数百,自己身中十余创,血流不止而死。他的一名亲兵为了保护他的尸体,伏在尸身上,被射中二十四箭。
卢象升一死,高起潜等人闻风而逃,多尔衮杀进山西,大大的抢掠了一番之后,这才撤走。而杨嗣昌与卢象升不和,指使高起潜等人污蔑卢象升,说他是丢城弃逃,被后金追杀而死,不应厚恤,后来三军与百姓看不下去,纷纷传扬卢象升的美名,朝庭这才恢复了卢象升的名誉。
但是山西成了烂摊子,总得有人收拾,此时孙传庭还在狱中,除了洪承畴,再无人可以督师山西,抵挡后金。因此崇祯下旨,调洪承畴入晋。
至于河南剿贼一事,崇祯令御史傅宗龙为河南巡抚,总督中原剿匪之事。
这傅宗龙也是一员名将,他靠着镇压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的苗人叛乱起家,用兵有些韬略,崇祯对他寄与厚望,亲赐御酒,为其壮行。
可是洪承畴有些担心,他知道李自成的厉害,认为除了自己与孙传庭之外,再没有人可以对付李自成。傅宗龙一旦镇不住,李自成闹将起来,中原从此,再无宁日。但是圣旨已下,山西的局面又亟须收拾,因此他也没有办法,只好奉命启程。
走的时候,洪承畴只带着自己的三万洪兵,所有将领全部留下,交给傅宗龙指挥,因为山西那边还有祖宽,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洪承畴一直认为,后金军虽然厉害,可终究不是心腹大患,只要大明朝内部稳固,后金军是打不进来的,就算打进来,也不敢久驻。但是农民军就不同了,这此人土生土长,与当地百姓之间关系密切,打断骨头连着筋,实在不容易剿灭,因此洪承畴一惯的办做法便是全部杀光。
他向傅宗龙详细讲了农民军的特点,因为傅宗龙并没有与农民军打过交道,他怕傅宗龙上当,毕竟以前已经有多个京师派来的人,中了农民军的诡计。傅宗龙对这位洪大人十分尊崇,听得很认真,不住地连连点头。
讲得差不多了,洪承畴这才放心,他带着自己的人马,渡过黄河,进入了山西,将中原大地,彻头彻尾地留给了李自成。
听了惠登相的禀报,左良玉觉得张献忠这次不同于以前,便亲率中军人马,前来观看。他立马于高坡上,远远看去,只见张献忠的人马只有几百人,为首的人高挑着张字大旗,而旗下立马横刀站着一人,居然正是张献忠。
左良玉微一皱眉,不知道张献忠要干什么,再看张献忠身后的密林,也不敢冒进,便让惠登相先过去答话。
惠登相来到阵前,有几名卫士挺起盾牌,遮护住他,向前来到河边,高声叫道:“对面可是八大王么?”张献忠见了惠登相,便知道左良玉就在附近,于是也带着两名卫士,用盾牌护住,来到河岸边,笑道:“原来是过天星,最近可是大发横财啊,恭喜恭喜。”惠登相一笑:“这也是托了八大王的福,今日你带着这点人马,在此等候我,是不是也要归顺朝庭?”
张献忠哈哈大笑:“要说归顺朝庭,我张献忠也不是干过一次两次了,以前是没办法,你也知道,被逼上绝路,临时假投降一下,也是死中求活的计策。然而这一次却不然,实话告诉你过天星,老子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投降了。”
惠登相心头大怒,喝道:“那你在此列阵,所为何事?”
张献忠道:“只是有一番话,想对左良玉说说,你回去,叫左良玉来,告诉他,如果不听,他会非常后悔。”
惠登相冷笑:“你无论耍什么诡计,我也不会上当。想让左将军亲自来,除非你投降。”
便在这时,忽听远处一阵马蹄声急,跑来一支人马,为首一杆大旗,上书左字,正是左良玉到了。
原来左良玉听着二人的对答,觉得张献忠定有要事与自己说,惠登相如果将张献忠吓走,可能会误了大事,这才带着中军,跑到阵前。
左良玉身边围着二三十名铁甲军,到了河边,向张献忠一笑:“八大王,我左某来了,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张献忠道:“你让过天星离得远一些,我这话,不想让他听到。”
左良玉转头对惠登相道:“你回归本阵,不要过来。”惠登相领令,退了下去,这边只剩下左良玉和几十个亲兵。
张献忠与左良玉之间,只隔着一丈来宽的一条河,张献忠便将唐赛儿说给他的那一番话,原原本本的学了一遍,然后对左良玉笑道:“这是我的肺腑之言,不光是为了我的性命,也为了将军的前程,请将军三思。”
左良玉沉吟不语。
他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也知道一些典故,张献忠所说的兔死狗烹之事,历史上发生得太多了,不由得他不想。况且左良玉也明白,眼下李自成部已经几乎被洪承畴剿灭,他这边如果再将张献忠擒杀,天下便安定了,到时候,他的人马烧杀抢掠的“壮举”必然被朝中的言官们弹劾,那个时候,皇帝也不一定护着自己,因为天下安定,无贼可剿,自然也就用不着他了。
张献忠见左良玉沉吟不答,心头高兴,他知道,左良玉已经被他的言语打动,此时也用不着听他回话,因此向左良玉一抱拳:“将军好好想想吧,张某先走了。”
说着,他带着人马步步后撤,转过密林,消失于山谷中。
左良玉兀自思索,原地未动,惠登相跑过来,急迫地道:“将军,张献忠逃了,为何不追?”左良玉哼了一声:“此人一向狡诈,他带着几百人前来诱阵,必然有埋伏,我们不可上当,吩咐全军,退出山去,在平地扎营,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一人出战。”
惠登相不敢不从,只得率领人马,缓缓后退。
再说张献忠,带着人跑出一段路,发现没有官军前来追赶,不由得在马上哈哈大笑,对李定国道:“军师果然好计策,只一席话,左良玉再也不会拼命地剿杀我们了。”
他带着人马,赶上大队,快速向东而去。
果然不出唐赛儿所料,左良玉从此便消极怠慢了下来,他将人马囤在竹山,自己高卧不出,杨嗣昌多次下令催促,他就是不听,推说身体有病,或是军饷欠缺,士兵忿恨,影响士气,总之就是不出战。
这下子将杨嗣昌气得半死,却毫无办法,左良玉加封了太子少保,正是皇帝眼前的红人,况且他人马众多,实力雄厚,也不敢动他,一旦怪罪左良玉,再把他逼反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因此杨嗣昌只得忍气吞声,自己带着人马去追赶张献忠。
张献忠除了怕左良玉,别人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他只有五千余人,多是骑兵,因此行动如风,便牵着杨嗣昌的鼻子转起了圈子,把官军拖得疲于奔命。而农民军的士气,却渐渐高涨了起来。
范雎将这些事都看在眼里,心中暗自高兴,他知道,杨嗣昌调动不了左良玉,那么就剿灭不了张献忠,而张献忠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旦有机会,必然会狠狠地捅明军一刀,那个时候,杨嗣昌的末日,就要到了。
因此范雎十分重视与左良玉的关系,多次写信给他,称颂左良玉的功劳,大有将其捧为大明第一名将之意。左良玉一向尊敬文人,何况是范雎这样的,因此也着意接纳,二人的关系一时十分密切。
张献忠得到了喘息之机,他的人马,也慢慢多了起来,被打散的人逐渐又回到了他身边,张献忠知道,他送杨嗣昌去鬼门关的日子,不远了。
便在此时,河南的洪承畴已经得知李自成重整人马,杀回中原的消息,正要布置剿杀任务,突然朝庭来了一道急令,崇祯改任他为山西巡抚,立刻赶往大同,前去阻挡后金人的进攻。
洪承畴大吃一惊,他知道,大同有卢象升在镇守,此时调他过去,显然卢象升是顶不住了。
他接了旨仔细一问,不由得吃惊更甚。
原来卢象升已经战死。
后金人马在皇太极的率领下,已经撤走,本来卢象升已经松了口气,但是多尔衮平定了蒙古之后,挺进关中,结果在关中大败一场,还把个侧福晋给丢了,他恼羞成怒,回师的时候,对天发誓一定要发泄一下怒气。
于是多尔衮一日一夜间,疾驰三百余里,带着一万多后金骑兵,突到了大同城下。卢象升本来也有准备,多尔衮没有讨得多少便宜,但是多尔衮人多势众,死攻不退,卢象升手下只有三千人马,其余的被监军高起潜调走,这高起潜与卢象升不和,便从中作梗,拒不发兵救援,卢象升驰书五道,都被高起潜扣住,始终不肯发兵。
这样一来,卢象升与后金军作战五日天夜,终于寡不敌众,城中官军死伤殆尽,卢象升誓死报国,他带着最后的二百骑兵,冲进敌阵,杀敌数百,自己身中十余创,血流不止而死。他的一名亲兵为了保护他的尸体,伏在尸身上,被射中二十四箭。
卢象升一死,高起潜等人闻风而逃,多尔衮杀进山西,大大的抢掠了一番之后,这才撤走。而杨嗣昌与卢象升不和,指使高起潜等人污蔑卢象升,说他是丢城弃逃,被后金追杀而死,不应厚恤,后来三军与百姓看不下去,纷纷传扬卢象升的美名,朝庭这才恢复了卢象升的名誉。
但是山西成了烂摊子,总得有人收拾,此时孙传庭还在狱中,除了洪承畴,再无人可以督师山西,抵挡后金。因此崇祯下旨,调洪承畴入晋。
至于河南剿贼一事,崇祯令御史傅宗龙为河南巡抚,总督中原剿匪之事。
这傅宗龙也是一员名将,他靠着镇压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的苗人叛乱起家,用兵有些韬略,崇祯对他寄与厚望,亲赐御酒,为其壮行。
可是洪承畴有些担心,他知道李自成的厉害,认为除了自己与孙传庭之外,再没有人可以对付李自成。傅宗龙一旦镇不住,李自成闹将起来,中原从此,再无宁日。但是圣旨已下,山西的局面又亟须收拾,因此他也没有办法,只好奉命启程。
走的时候,洪承畴只带着自己的三万洪兵,所有将领全部留下,交给傅宗龙指挥,因为山西那边还有祖宽,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洪承畴一直认为,后金军虽然厉害,可终究不是心腹大患,只要大明朝内部稳固,后金军是打不进来的,就算打进来,也不敢久驻。但是农民军就不同了,这此人土生土长,与当地百姓之间关系密切,打断骨头连着筋,实在不容易剿灭,因此洪承畴一惯的办做法便是全部杀光。
他向傅宗龙详细讲了农民军的特点,因为傅宗龙并没有与农民军打过交道,他怕傅宗龙上当,毕竟以前已经有多个京师派来的人,中了农民军的诡计。傅宗龙对这位洪大人十分尊崇,听得很认真,不住地连连点头。
讲得差不多了,洪承畴这才放心,他带着自己的人马,渡过黄河,进入了山西,将中原大地,彻头彻尾地留给了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