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秦疆 > 第386章,霜天晓1

第386章,霜天晓1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崇祯九年,正月十三日。

    寒夜漫漫,紫禁城一片静谧,只有不时响起的更声,体现着时光的流逝,勤政殿中的灯火仍旧通明,连日以来,这座大殿总是如此,直到将近三更天时,灯火才会熄灭。

    崇祯坐在暖榻上,正在灯下看奏折,殿中四角放着炭火炉,使得殿内温暖如春,但是崇祯的心里,却始终笼罩着一片寒意,消失不去。

    他在看各地的塘报。有安徽的,辽东的,关中的,河南的,湖广的,四川的,山西的,厚厚地叠起一摞。崇祯挨个看过,不禁大皱眉头,轻轻摇头叹息。

    所有的战报,几乎没有一个好消息。

    安徽有流贼骚扰,是老回回,革左五营,众约二十万,辽东的皇太极正在准备建国,这伙女真蛮族真的建了国,便是摆明了与大明分庭抗礼,因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嘛。

    关中倒是很安静,但是细作有报,关中的秦军正在秣兵厉马,加紧操练,日夜赶制军器,督造火铳弓箭等物,还有攻城器具,虽然不知道要进攻哪里,但看架式,近期肯定会有大的行动。

    山西的洪承畴来报,大同已经收复,后金军已然撤走,因为多尔衮要回辽东去,参与建国一事,因此山西暂时安定下来。

    再有便是关于李自成与张献忠的,傅宗龙来报,李自成一进河南,便打下了故县,补充了粮草银钱,人马军器,然后在这里过了年,于正月初三便开进河南腹地,此时傅宗龙正调集兵力,准备包围李自成部。

    崇祯最为关心的,则是杨嗣昌那边。据报,杨嗣昌还在尾随追击张献忠,只是张献忠极为狡猾,多次追剿终没有将其歼灭,张献忠部在四川与湖广交界之处,忽而东,忽而西,使得官军抓不到他的主力进行决战。

    崇祯将塘报扔在案上,愁眉不展。

    一边站立的兵部尚书张凤翼看了,小心谨慎地问了一句:“陛下,当前剿贼之事,错综复杂,局势不明,别的地方都好办,有名将督办,唯独关中的秦军,缺少制衡之力量。一旦秦军也开出潼关,进入中原,与李自成联手,傅宗龙只怕顾此失彼,控制不住啊。”

    崇祯叹息一声:“若有良帅,何愁流贼不灭?只是眼下,朝中无人可用。”

    张凤翼小心地道:“微臣以为,还有一人。”

    崇祯一抬头,盯着他问:“是哪一个?”张凤翼沉吟道:“便是……便是尚在诏狱中的……孙传庭……”

    他说这话时,眼睛紧盯着崇祯的脸色,生怕他震怒起来。

    哪知崇祯听了,并不恼怒,只是神色黯然,然后站了起来,走到炉火边上,伸出手烤了烤,才道:“朕岂会不知?但是孙传庭与杨嗣昌,势同水火,若是再度起用孙传庭,杨嗣昌必定会阻止,两人必然不睦,他二人不睦,必定牵扯剿贼大事,到时候万一相互掣肘,岂不误国?就像年前,大同失守,皆因高起潜与卢象升不和,虽然朕查办了高起潜,但终究丧了卢象升这员名将,悔之不及啊。”

    张凤翼这才心服:“陛下想得周全,微臣不查,失口乱言,有罪有罪。”

    崇祯道:“朕也知道,孙传庭是帅才,极有韬略,但是杨嗣昌也有长处,二人只能用其一,说到底,还是一大憾事。”

    此时又有太监送进来一封奏折,崇祯一瞧封皮,便知道是杨嗣昌来的,他曾经下旨给内阁,只要是杨嗣昌的奏报,不论何时,都要立刻呈报,不得拖延。

    崇祯立时开阅,看了一遍,眉头复皱,然后将奏折交给张凤翼,让他看过。

    张凤翼将奏折打开一瞧,也吓了一跳,杨嗣昌在奏报上说,近日以来,左良玉称病不出,人马不前,对于剿灭张献忠一事,很是消极。他再三催令,左良玉只是不理。而且不光如此,他手下人得知,范雎近期一段时间以来,刻意与左良玉接纳,二人经常来往,情好日密。杨嗣昌担心,范雎有异志,要拉拢左良玉,另立山头,无论是不是这样,都需要着意提防,他在奏报中建议,将范雎调出湖广,让他去别的省,先孤立起来,然后再观察其言行,以便处置。

    崇祯问道:“你看如何?”

    张凤翼想了想,才道:“陛下,范雎自从归顺过来,立过战功,而他拉拢左良玉这件事,也需要仔细酌量,会不会是他看着左良玉最近屡立大功,成了陛下眼中的红人,然后想巴结一番呢?也未可知。要知道,范雎毕竟是个降将,在朝中没有根基,巴结一下别人,也是人之常情。”

    崇祯缓缓点头:“也是一理。不过杨嗣昌说得,也不无道理。这要看当下的剿贼大局。对于张献忠,有杨嗣昌与左良玉足矣,范雎在那边,也没有施展才能的余地,以朕看来,倒不如听从杨嗣昌的建议,将范雎调到别的地方,也好让他为朝庭分解一些难题。”

    张凤翼听了,眼睛一亮:“陛下,此时安徽那边有老回回等数营人马,闹得声势可也不小,我看不如让范雎去安徽,剿灭流贼。如果他剿贼得力,自然是好,如果不得力,再治罪不迟,这样说起来,也名正言顺。”

    崇祯笑了:“正合朕意,拟旨,调任范雎为安徽巡抚,子义为参将,原来的巡抚周至骏剿匪不利,罢职。命范雎全权负责清剿流贼事宜。”

    张凤翼道:“遵旨。”

    几天之后,圣旨便下到了杨嗣昌的营中,范雎接了旨,心头便是一愣。

    接旨的第二天,便应该起行了,这天晚上,子义来到范雎帐中,与他商议对策。范雎看起来也没什么精神,坐在那里,几个亲信给他收拾着东西。

    子义进来之后,范雎便挥挥手,让旁人退下,帐中只剩下他二人。子义有些急迫:“先生,朝庭这道旨意,其意甚诡,我看是有人在皇帝面前,说了我们的坏话。”

    范雎点头:“此人定是杨嗣昌。近日以来,我们与左良玉接近,令他很是不安。他怕我们与左良玉拉起手来,架空他在军中的地位,所以才上奏朝庭,朝庭因为不知道我们想干什么,为了防备万一,才将我们调走。可是调到安徽,这其中大有文章。”

    子义道:“皇帝封的官不小,安徽巡抚,可是要知道,上一任安徽巡抚,因为剿匪不利被罢职查办,咱们要是去了,剿灭不了农民军,也得落一个同样下场。”

    范雎道:“安徽有老回回与革左五营,人马数十万,朝庭这是把咱们架在火上烤啊。如果剿不灭农民军,日后裂土为王的大志,就是空谈啦。弄不好还得把命搭进去。可是圣旨一下,不容更改,咱们只有硬着头皮,拼上一拼。”

    子义道:“可是咱们身边自己的人马,只有五六千人,进了安徽,不要说剿贼,恐怕连保存自己都难。这可怎么办?”

    范雎眼睛里露出狠戾的光芒:“事在人为,如果老天有意让我分茅裂土,必然马到成功,如果上天不佑,嘿嘿,太不了,再死一次。”

    子义也咬咬牙:“好,走一步说一步吧。”

    第二天,范雎与子义带着厉从周,苏单并五千六百余人马,向杨嗣昌辞行。杨嗣昌心中高兴,但表面上还是显出极为惋惜的神色,其中又带着鼓励的意思,说道:“范先生调任安徽巡抚,这可是皇上大大看重,破格提拔,我想先生定然不负重望,马到成功。”

    范雎客气了一番,带着人马上路,他稍稍绕了点道,来见左良玉,二人一见面,左良玉也听到了消息,迎了出来,拉着范雎的手道:“先生,我已知道此事,一面想恭喜先生,可另一方面,又为先生担心哩。”

    范雎笑道:“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左良玉道:“安徽的情况十分严重,老回回与革左五营,在流贼之中,战斗力虽然只属中流,可是人多势众,人马不下二十万,即使其中有家属,老弱妇孺,可是能打的人也有十万之众,先生只带着几千人马,想要剿平这些人,相当困难,上一任巡抚周至骏就是因为剿贼不利而罢职丢官,您可不要步了他的后尘。”

    范雎拍拍左良玉的肩膀:“将军放心,范雎不是姓周的,以前在秦军当中,我能以数千新败之军,一战夺华阴,再战取西安,在强敌环伺之中,抢占立足之地,此时率领堂堂官军,正义之师,又何愁不胜呢?只是我走之后,将军好自为之,杨嗣昌其人,心怀阴险,先是诬陷孙传庭,将其下狱,再又勾结高起潜,害死卢象升,将军虽然屡获大胜,皇帝欣喜,可是也夺了他的风头,日后可要小心了。”

    左良玉连连点头,他设宴款待了范雎与子义等人一番之后,双方互道珍重,拱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