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逆命者必剪除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丘福的死很快在京中传开,朝野上下全都在议论这件事,自然也会跟着议论这次的惨败。
据战报来看,当时丘福率领军队一路猛进,赶到了克鲁伦河附近,击溃了一些鞑靼的散兵,并抓获了鞑靼的一名尚书。
丘福便揪着这个尚书询问敌情,这位尚书倒是个直爽人,也没等丘福用什么酷刑和利诱手段,就主动交待,鞑靼军队主力就在此地北方三十里,如果现在进攻,必然可以轻易获得大胜。
丘福十分高兴,干脆就让这个尚书当向导,照着他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这样看来,丘福倒真是有几分国际主义者的潜质,竟然如此信任刚刚抓来的俘虏,而从他的年纪看,似乎也早已过了天真无邪的少年时代,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实在是天真地过头了。
大概真的是年纪大了远离战场很多年了,丘福的判断能力与年轻时相差太远,这次的判断不仅让他一代名将的身份蒙羞,更让他和他的将士们全军覆没。
在那位向导的的带领下,丘福果然找到了鞑靼的军营,但是并没有多少士兵,那位向导总会解释说,大部队在前面。就这样,不停的追了两天,依然如此,总是那么几百个鞑靼士兵,而且一触即溃。
部下们开始担忧了,他们认为那个向导不怀好意,然而丘福却没有这种意识,第三天,他还是下令部队跟随向导前进,这下子他的副将李远也坐不住了。
李远劝丘福及时回撤,前面可能有埋伏,可是丘福不听,他固执地认为前方必然有鞑靼的大本营,只要前行必可取胜。
李远急得跳脚,也顾不得上下级关系,大喊道:“临行前靖国公和你说过的话,你忘记了吗!?”
然而李远的这番话,依然没有把如今渴望胜利的丘福从悬崖边上拉回来。
丘福如同前两日一样地出发了,带路的还是那位向导,这一次他没有让丘福失望,找了很久的鞑靼军队终于出现了。
但与丘福所预期的不一样,这些鞑靼骑兵是主动前来的,而且并没有四散奔逃,也没有惊慌失措,反而看上去吃饱喝足,睡眠充分,此刻正精神焕发地注视着他们。
明军落入了鞑靼大军为他们设下的圈套,此时的鞑靼大军根本就是在这里准备好了陷阱等待着明军入瓮。
丘福全军被敌人围困起来打,虽然拼死抵抗,但依然没有逃离必死的命运。
这件事在京中传的沸沸扬扬,朱棣的怒火越烧越旺,但他依然保持着冷静,清晰的分析着目前的情势。
然而此时,有一个人的愤怒已经燃烧的失去了平日的冷静,这个人就是叶羽。
叶羽怒气冲冲的到东暖阁找朱棣,但是让朱棣惊讶的是,他不是来询问战况的,反而是来兴师问罪的。
“为什么没有带回大哥的遗体!?”叶羽毫不忌讳君臣之礼,刚刚见到朱棣就立刻问出了这句话。
朱棣怔怔看着他,这才反应过来他的来意。
“这场战役的始末你也听说了,当时的情况太过混乱,我军是被围起来打的,乱军之中哪里还分得出谁是谁?别说分不清遗体了,我们就连逃出来的人都有限。”因为能够理解叶羽的心情,所以朱棣对他说话很心平气和。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叶羽却并没有因为朱棣的心平气和而改变自己的说话态度。
“那战后为何没有返回战场去寻找?”
朱棣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叶羽的这个问题太没水平,而且可以说几近于白痴一般,没有人会在战败之后再特意返回战场,只为了寻找一个败军之将的尸体。
“你说这话也太天真,我军已经战败,怎么可能再返回战场去?这样很危险不说,也会继续劳损我军的军力。”
朱棣已经足够耐心的在跟叶羽说这件事,但叶羽却似乎对朱棣的解释十分不满。
“所以就要让大哥曝尸荒野么?”
朱棣盯着叶羽,说实话,自从徐仪华逝世之后,他就没遇上一件好事,所以脾气也很暴躁,今天能对叶羽这么有耐心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你到底想说什么?”朱棣不明白,事情已经够烦的了,叶羽突然在这个时候抽风到底是要干嘛?认识他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一次这样过。
叶羽炙热的眼神回视着朱棣,缓缓问道:“我不是在以臣子的身份对陛下说话,我是在问二哥你。”
朱棣终于明白了,叶羽跑来跟自己兴师问罪,并不是以一个臣子的身份,而是以结义兄弟的身份,在质问自己为何没有想办法寻回大哥的遗体。
朱棣一时间有些语塞,他这时候突然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之前还能振振有词,只是因为他在刚刚忘记了丘福还是自己结义大哥的事实。
两个人沉默了很久,朱棣不说话,叶羽就只是盯着他看。
最终,还是朱棣无奈的妥协,叹息着站起身,走到叶羽身边问道:“那你想怎么样?”
朱棣妥协了,叶羽立刻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感受到了他的妥协。
说实话,身为帝王,朱棣这样的表现已经很难得了,至少叶羽不会再得寸进尺。
于是,叶羽的语气也立刻和缓了下来,他牢牢看住朱棣,道:“鞑靼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容忍范围,我们必须要痛打他们一顿,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厉害。”
这话不用叶羽说,朱棣当然明白,但他现在没有想到合适代替丘福的人,所以才会有些头疼。
哪知,叶羽却自顾自的说下去,“二哥可有合适的将领?”
朱棣无奈的摇摇头。
叶羽却突然笑了,笃定的说:“我来给二哥推荐一个人选吧。”
“谁?”
“我!”
朱棣有些惊讶的看着他,确实没想到他会主动请缨。在朱棣的印象当中,除了靖难那一次之外,叶羽从未有一次主动请缨上过战场,他基本属于能躲就躲那类型的人。
叶羽看朱棣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忍不住笑了笑,说道:“我不喜欢战场,但我这次必须去!”
朱棣当然明白叶羽所执着的地方是什么,他沉默的思考着,权衡着此刻让叶羽去北境战场还是留在京城的利弊。
叶羽自朱棣登基以来就是他的左右手,一直在帮他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虽然有内阁的七位大学士在帮忙,但有时很多决策性的问题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朱棣都会询问叶羽。
况且战场毕竟凶险,朱棣现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实在也不想让叶羽亲自去打仗。
叶羽也知道朱棣在犹豫什么,便说道:“北境是我最熟悉的战场,我的第一场战争就是和蒙古人的战争。二哥,你已经找不出别人比我更合适北伐主帅的位置了,对么?况且,这次我去北伐,还肩负着大哥的仇恨!大哥战死在蒙古的战场上,作为他的兄弟,我必须要替他报仇!”
朱棣看着叶羽,沉声问道:“你的把握大么……”
叶羽笑道:“哪个人上战场之前能确定自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也已经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所以二哥,无论你犹豫多久,你最后都一定会同意让我去的。”
叶羽确实了解朱棣,放眼整个朝堂,除了叶羽之外已经没有第二个人合适出征北伐了。
所以,最后朱棣还是下了一道谕旨,任命靖国公叶羽为北伐主帅,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对鞑靼的第二次北伐。
于是在靖难之战后第六年,叶羽再次披上了盔甲,拿起了战刀,准备走上战场去击败他的敌人。与之前的那次战争之不同的是,上一次他是逆贼,这一次他是皇亲,上一次是为了自己,这一次是为了国家。
朱棣完全继承了朱元璋的人生哲学“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次也不例外。为了给鞑靼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下达了总动员令,命令凡长江以北全部可以调动的士兵,立刻全部向北方集结,于是长江以北无数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始向集结地进发,集结完毕后共五十万,靖国公叶羽任主帅。
与此同时,朱棣派遣使者向瓦剌传递消息,大致意思是大明马上就要出击鞑靼,希望你们不要多管闲事,如果多事,大可连你们一起收拾。
而此时的鞑靼却十分没有自知之明,击败丘福之后,本雅史里与阿鲁台十分得意,甚至开始谋划恢复元帝国,重新做皇帝,因而对瓦剌更加傲慢。这两位尚在做美梦的仁兄根本不会想到,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只等砍下去了。
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后,叶羽终于率领着他的五十万大军出塞远征,目标直指鞑靼!
六年未经战阵的叶羽再次回到了战场,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江南水乡的秀丽和宁静和北方草原的辽阔与豪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叶羽带着朱棣的期待,带着为丘福报仇的决心,来到了北漠之中。
鞑靼的做法不仅让朱棣愤怒,也让叶羽愤怒。
像这样不听话的邻居是不需要的,必须要将他们彻底消灭!
丘福的死很快在京中传开,朝野上下全都在议论这件事,自然也会跟着议论这次的惨败。
据战报来看,当时丘福率领军队一路猛进,赶到了克鲁伦河附近,击溃了一些鞑靼的散兵,并抓获了鞑靼的一名尚书。
丘福便揪着这个尚书询问敌情,这位尚书倒是个直爽人,也没等丘福用什么酷刑和利诱手段,就主动交待,鞑靼军队主力就在此地北方三十里,如果现在进攻,必然可以轻易获得大胜。
丘福十分高兴,干脆就让这个尚书当向导,照着他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这样看来,丘福倒真是有几分国际主义者的潜质,竟然如此信任刚刚抓来的俘虏,而从他的年纪看,似乎也早已过了天真无邪的少年时代,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实在是天真地过头了。
大概真的是年纪大了远离战场很多年了,丘福的判断能力与年轻时相差太远,这次的判断不仅让他一代名将的身份蒙羞,更让他和他的将士们全军覆没。
在那位向导的的带领下,丘福果然找到了鞑靼的军营,但是并没有多少士兵,那位向导总会解释说,大部队在前面。就这样,不停的追了两天,依然如此,总是那么几百个鞑靼士兵,而且一触即溃。
部下们开始担忧了,他们认为那个向导不怀好意,然而丘福却没有这种意识,第三天,他还是下令部队跟随向导前进,这下子他的副将李远也坐不住了。
李远劝丘福及时回撤,前面可能有埋伏,可是丘福不听,他固执地认为前方必然有鞑靼的大本营,只要前行必可取胜。
李远急得跳脚,也顾不得上下级关系,大喊道:“临行前靖国公和你说过的话,你忘记了吗!?”
然而李远的这番话,依然没有把如今渴望胜利的丘福从悬崖边上拉回来。
丘福如同前两日一样地出发了,带路的还是那位向导,这一次他没有让丘福失望,找了很久的鞑靼军队终于出现了。
但与丘福所预期的不一样,这些鞑靼骑兵是主动前来的,而且并没有四散奔逃,也没有惊慌失措,反而看上去吃饱喝足,睡眠充分,此刻正精神焕发地注视着他们。
明军落入了鞑靼大军为他们设下的圈套,此时的鞑靼大军根本就是在这里准备好了陷阱等待着明军入瓮。
丘福全军被敌人围困起来打,虽然拼死抵抗,但依然没有逃离必死的命运。
这件事在京中传的沸沸扬扬,朱棣的怒火越烧越旺,但他依然保持着冷静,清晰的分析着目前的情势。
然而此时,有一个人的愤怒已经燃烧的失去了平日的冷静,这个人就是叶羽。
叶羽怒气冲冲的到东暖阁找朱棣,但是让朱棣惊讶的是,他不是来询问战况的,反而是来兴师问罪的。
“为什么没有带回大哥的遗体!?”叶羽毫不忌讳君臣之礼,刚刚见到朱棣就立刻问出了这句话。
朱棣怔怔看着他,这才反应过来他的来意。
“这场战役的始末你也听说了,当时的情况太过混乱,我军是被围起来打的,乱军之中哪里还分得出谁是谁?别说分不清遗体了,我们就连逃出来的人都有限。”因为能够理解叶羽的心情,所以朱棣对他说话很心平气和。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叶羽却并没有因为朱棣的心平气和而改变自己的说话态度。
“那战后为何没有返回战场去寻找?”
朱棣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叶羽的这个问题太没水平,而且可以说几近于白痴一般,没有人会在战败之后再特意返回战场,只为了寻找一个败军之将的尸体。
“你说这话也太天真,我军已经战败,怎么可能再返回战场去?这样很危险不说,也会继续劳损我军的军力。”
朱棣已经足够耐心的在跟叶羽说这件事,但叶羽却似乎对朱棣的解释十分不满。
“所以就要让大哥曝尸荒野么?”
朱棣盯着叶羽,说实话,自从徐仪华逝世之后,他就没遇上一件好事,所以脾气也很暴躁,今天能对叶羽这么有耐心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你到底想说什么?”朱棣不明白,事情已经够烦的了,叶羽突然在这个时候抽风到底是要干嘛?认识他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一次这样过。
叶羽炙热的眼神回视着朱棣,缓缓问道:“我不是在以臣子的身份对陛下说话,我是在问二哥你。”
朱棣终于明白了,叶羽跑来跟自己兴师问罪,并不是以一个臣子的身份,而是以结义兄弟的身份,在质问自己为何没有想办法寻回大哥的遗体。
朱棣一时间有些语塞,他这时候突然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之前还能振振有词,只是因为他在刚刚忘记了丘福还是自己结义大哥的事实。
两个人沉默了很久,朱棣不说话,叶羽就只是盯着他看。
最终,还是朱棣无奈的妥协,叹息着站起身,走到叶羽身边问道:“那你想怎么样?”
朱棣妥协了,叶羽立刻从他的表情和语气中感受到了他的妥协。
说实话,身为帝王,朱棣这样的表现已经很难得了,至少叶羽不会再得寸进尺。
于是,叶羽的语气也立刻和缓了下来,他牢牢看住朱棣,道:“鞑靼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容忍范围,我们必须要痛打他们一顿,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厉害。”
这话不用叶羽说,朱棣当然明白,但他现在没有想到合适代替丘福的人,所以才会有些头疼。
哪知,叶羽却自顾自的说下去,“二哥可有合适的将领?”
朱棣无奈的摇摇头。
叶羽却突然笑了,笃定的说:“我来给二哥推荐一个人选吧。”
“谁?”
“我!”
朱棣有些惊讶的看着他,确实没想到他会主动请缨。在朱棣的印象当中,除了靖难那一次之外,叶羽从未有一次主动请缨上过战场,他基本属于能躲就躲那类型的人。
叶羽看朱棣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忍不住笑了笑,说道:“我不喜欢战场,但我这次必须去!”
朱棣当然明白叶羽所执着的地方是什么,他沉默的思考着,权衡着此刻让叶羽去北境战场还是留在京城的利弊。
叶羽自朱棣登基以来就是他的左右手,一直在帮他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虽然有内阁的七位大学士在帮忙,但有时很多决策性的问题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朱棣都会询问叶羽。
况且战场毕竟凶险,朱棣现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实在也不想让叶羽亲自去打仗。
叶羽也知道朱棣在犹豫什么,便说道:“北境是我最熟悉的战场,我的第一场战争就是和蒙古人的战争。二哥,你已经找不出别人比我更合适北伐主帅的位置了,对么?况且,这次我去北伐,还肩负着大哥的仇恨!大哥战死在蒙古的战场上,作为他的兄弟,我必须要替他报仇!”
朱棣看着叶羽,沉声问道:“你的把握大么……”
叶羽笑道:“哪个人上战场之前能确定自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也已经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所以二哥,无论你犹豫多久,你最后都一定会同意让我去的。”
叶羽确实了解朱棣,放眼整个朝堂,除了叶羽之外已经没有第二个人合适出征北伐了。
所以,最后朱棣还是下了一道谕旨,任命靖国公叶羽为北伐主帅,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对鞑靼的第二次北伐。
于是在靖难之战后第六年,叶羽再次披上了盔甲,拿起了战刀,准备走上战场去击败他的敌人。与之前的那次战争之不同的是,上一次他是逆贼,这一次他是皇亲,上一次是为了自己,这一次是为了国家。
朱棣完全继承了朱元璋的人生哲学“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次也不例外。为了给鞑靼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下达了总动员令,命令凡长江以北全部可以调动的士兵,立刻全部向北方集结,于是长江以北无数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始向集结地进发,集结完毕后共五十万,靖国公叶羽任主帅。
与此同时,朱棣派遣使者向瓦剌传递消息,大致意思是大明马上就要出击鞑靼,希望你们不要多管闲事,如果多事,大可连你们一起收拾。
而此时的鞑靼却十分没有自知之明,击败丘福之后,本雅史里与阿鲁台十分得意,甚至开始谋划恢复元帝国,重新做皇帝,因而对瓦剌更加傲慢。这两位尚在做美梦的仁兄根本不会想到,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只等砍下去了。
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后,叶羽终于率领着他的五十万大军出塞远征,目标直指鞑靼!
六年未经战阵的叶羽再次回到了战场,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江南水乡的秀丽和宁静和北方草原的辽阔与豪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叶羽带着朱棣的期待,带着为丘福报仇的决心,来到了北漠之中。
鞑靼的做法不仅让朱棣愤怒,也让叶羽愤怒。
像这样不听话的邻居是不需要的,必须要将他们彻底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