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十九章 科林伍德的求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欧洲人在格雷克水域布置了不少拦截网和暗桩木排,后者的招数很大程度上还是copy的中国。中国人在过去的海防措施里,把重物坠在木排的下方,再把木排削尖,悬浮于水面下,外表看起来半点危险也没有,但真的被船只撞上了,绝对能对船只吃水线下的壳体造成不小的创伤。
但欧洲人也不是把六七华里的水面全都布置了拦截网和暗桩木排,因为他们也要过船沟通西面的两处岸防阵地的,不依靠舰船的力量,要是走陆路去沟通两次岸防阵地,那在后勤补给上完全是一场灾难。
阿萨尔托号四级风帆战舰就一直徘徊在防线的西侧,如果中国人的军舰来了,阿萨尔托号和一旁的另外几艘军舰的作用就是吸引着中国人前来格雷克。欧洲人流出的空档,他们自己人自然是了解的,但中国人绝对是不知道的,有心算无心,这会让他们吃一个大亏的。
而现在中国战舰的影子都没有看到。阿萨尔托号的左侧弦突然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滚滚浓烟升腾,巨大的爆炸在其左舷的前部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大量海水的涌入已经让阿萨尔号前端的重量彻底超出了后端。它现在就像一个斜着插入水中的鱼叉,战舰的后端已经要翘出水面了。
而就在这时,阿萨尔托号左舷的中部再度猛地炸裂起来,大量的水兵已经跟下饺子一样从军舰上跳了下来,军舰的整体结构似乎都被破坏了,爆炸之后格吧格吧作响,就像是担负不起重力了一样,整艘军舰的覆没已不可避免。
卡斯伯特·科林伍德是老海军了,一眼就看出了阿萨尔托号的不妙来。要是只之前的爆炸,那么军舰还有挽救的可能,但是现在么,为之晚矣。
如今的区别只是这艘战舰究竟是怎么个覆没法。是整个倒栽葱的扎进海底?还是前后一断两截?
阿萨尔托号可不是新建的机帆船,后者还可以往水密舱注水,平衡战舰,以便能挽救回命运,风帆战舰哪来的水密舱啊。
阿萨尔托号沉没的很快,第二次爆炸停歇不到十分钟,战舰的舰艏部分就已彻底没入了海水中,整个舰体与海平面的角度已经超出了三十度。而且左舷中部的'伤口'在不停的扩大,战舰不断地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就像被一个五百斤大胖子坐上的竹椅一样,并且最终暴起了'轰'的一声巨响,整个军舰断成两截。后半截重重的向海面上拍了下去……
海面上漂浮着二百多名筋疲力尽的水兵,他们呼喊着,哭泣着,在冰冷的海水里全力挣扎着。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楚到底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攻击来自何处。
但结局已经这样了。
“是水雷吗?“卡斯伯特·科林伍德的副手,西班牙人胡安·佩洛斯海军少将皱着眉头说道。
……
西历1815年2月末,一场东西方最大规模的海战在美洲的最南端打响了。
这一战陈汉共出动了机帆船二十二艘,三级以上战列舰三十艘,其中包括多艘二级、一级战列舰,其他的中小型战舰五十余艘,外有后勤运输船五十余艘,共计一百六十五艘大小船舶,水手近四万人。随船陆战兵力一万五千余,有水师陆战一旅和驻屯军南下第四支队六千兵力,外加多支侦察部队。
这是一支极其强大的海军战力,光是战斗舰船兵力就接近三万人,比之1588年大板鸭的无敌舰队兵力还要多出四五千人,而大板鸭的无敌舰队还是以跳帮战为主,只说舰船火炮操纵上的兵力是相差甚远。
法西联合舰队与纳尔逊的那场大战,他们的兵力也赶不上这个数字。
就算是历史上记载的郑和舰队,也赶不上这支庞大舰队的规模。
而作为它的敌人,欧洲人组织起来的联合舰队实力也异常庞大,别的不说,南大西洋舰队的序列中光一级风帆战列舰就有四艘,整个联合舰队里的一级风帆战列舰更是多达七艘。
三级风帆战列舰南北两支舰队总和有五十二艘,再加上二级风帆战列舰四艘,欧洲联合舰队光是主力战舰就有六十三艘,再加上四级风帆战舰和巡航舰等,欧洲人的舰队总规模不下二百艘。
中国人拉扯起来一百多艘舰船西来,光主力舰就高达五十余艘,这俨然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气了。欧洲人最初组织起来的联合舰队也高达一百五十艘以上,但质量上就差多了,主力战舰的数量连现有规模的一半都不到,还是中方的情报传到欧洲之后,英国、瑞典、西班牙才重新组织了第二批四十艘风帆战列舰紧急火燎的赶到了美洲来。
现在欧洲人的联合舰队分成了两个序列,南大西洋舰队和加勒比海舰队。没有北大西洋舰队,因为北美洲东海岸的战斗,看的就是加勒比海上的风向群岛的控制权。
亲自坐镇南大西洋舰队的纳尔逊对于自己的老战友卡斯伯特·科林伍德非常信任,中国人的舰队虽然庞大的可怕,但中国人的舰队这些年里可曾经历过欧洲世界的一场场血战?
就是被拿破仑催熟的法国舰队,在作战经验上也比中国人丰富。
后者从来没有打过一场真正的全面海战。看看中国海军的首领,那几个人全部都是过去年代里有过作战经验的人,可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他们真正战争经验的欠缺。虽然德雷克一战中国人的表现令人惊艳,但那只是一支小舰队。
纳尔逊相信,被中国人派去德雷克海峡的那支小舰队一定是中国人最精锐的战斗。这就不存在什么可比性和普遍性的了。
纳尔逊知道中国有钱,中国人的大舰队每年几乎都有大规模的海上演习。但这就像是陆军的演习场一样,练是练不出真正的精锐的。
所以,纳尔逊相信卡斯伯特·科林伍德一定能将中国人堵在第一狭水道以西的地方,甚至科林伍德还会瞅准机会给中国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要不是想尽可能的把中国人的舰队留在麦哲伦海峡,他们凭什么放弃第二、第三狭水道?难道只因为第一狭水道距离马岛更近吗?那绝对不是。
这就是为了让中国更加深入的进入麦哲伦海峡,那么等到他们被打败的时候,曲折多变的麦哲伦海峡就能吞噬掉更多地中国舰船。
但是当身在马岛的纳尔逊接到格雷克的急报时,他才警觉自己真的小看了对方。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收到了埃斯塔多斯岛的德雷克海峡舰队的警报,后者竟然被中国人溜猴一样玩弄于鼓掌之中,德雷克海峡舰队十五艘大小战舰损失了三艘,却没能拿下任何一艘中国战舰,这已经让纳尔逊提高了对中国海军的认知,可是当科林伍德告急的信报送到纳尔逊手中的时候,他还是惊呆了。
第一狭水道的布置,纳尔逊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根本不认为中国人能突破了格雷克,因为便是他亲自指挥舰队,也没有信心突破那道防线。但现在科林伍德却告诉他,中国人的先头舰队已经冲出了第一狭水道,格雷克更是被中国人的陆战力量配合着海军战舰给团团包围了。
上帝,怎么会这样?之前被中国人的小舰队吸引走的舰群都还没有‘回家’的啊。这边,中国人就已经打通了第一狭水道?
当然,科林伍德没有被包围在格雷克,他是海军战将,当一颗颗到了时间的水雷把木排、暗桩,乃至拦截网都炸得乱七八糟的时候,当一艘艘中国战舰出现在第一狭水道内的时候,当格雷克以西的两处岸防阵地被中国人从陆地上偷袭攻破的时候,科林伍德毫无畏惧的走上了军舰,指挥着手中依旧兵力不弱的守备舰队牢牢堵住了第一狭水道的东入口。
现如今的海军战舰的火炮可不是准头一般的滑膛炮了,六角炮的准确度在1000米内还是很有把握的,中国舰队就算破开了木排暗桩和拦截网,从狭水道内出来也是以寡敌众,注定是要吃大亏的。
第一狭水道的整体形状是一个斧头,它的东端北向的位置是一个半圆形的小凹陷,欧洲舰队集结的舰船很大程度上就都留在这个凹陷水域里,可现在这块凹陷的区域属于中国的了。
欧洲的战舰都是风帆战舰,风帆战舰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很难在无风或是逆风的情况下,对敌人发起进攻。麦哲伦海峡内不存在无风的情况,但对于格雷克的欧洲舰队来说,却始终是处在逆风状态下的。
一个有利的地势——东端凹陷区域,一个小海湾,对于格雷克欧洲战舰的火力发挥十分重要,但是现在这儿属于中国了。
中方的舰队舰船上携带的有大量的陆战兵力,他们既可以从陆地上包围了格雷克,还偷袭了格雷克的炮兵阵地,也可以从狭水道的北岸登陆,拖拽着一门门沉重的六角炮艰苦跋涉一二十里地,在水道的北岸建立起掩护阵地。
反正,欧洲人的局势在中方狭水道北岸的掩护阵地于夜间建立起来之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失败的深渊滑落了。
格雷克还没有被攻陷,中国人陆战队缺乏重武器,而中国舰队虽然有着无数门大炮,却很难一时间把大炮送到格雷克外围的陆战部队手中。就算是那个距离格雷克最近的岸防阵地,与格雷克之间的直线距离也有四公里远,而中间更是有着大片的山丘冰原,陆地上根本就极难通行。
所以格雷克的局面暂时还稳定的住,可是靠近北岸的战斗,局面是对欧洲舰队越来越不利了。
欧洲人在水道的北岸本身就没什么防护,那个地带平谈无奇,无险可守。同时海岸线周边还多暗礁和浅滩,不适合舰船停泊。所以陈汉陆战部队登陆北岸后,完全没有遇到丝毫的阻碍,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陆路运输的困难。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人在随后的日子里,会把越来越多的大炮聚集在北岸的。
纳尔逊接到的急报就告知了他如此的情况。这场战斗的重点似乎并不是他预想的海战,而是在陆地上的战斗。
第一狭水道北岸多有暗礁和浅滩,不适合船只靠近,并且地势低平,无险可守。而格雷克却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港湾,在之前的二三百年里,这儿都是麦哲伦海峡东端的重要港口,一个小规模的港口。现成的格雷克摆在那儿呢,科林伍德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就把地点定在了格雷克,而不是荒凉的北岸。
在任何人看来,北岸都没有半点的军事价值。可是中国人却突然的将大炮架到了海面上!
是的,一夜之间大海上就多出了六个浮动炮台一样的怪物。它们各自向海面延伸出了一二百米不等,有着厚厚的装甲,炮弹打上去一点用都没有,其中两个还能借助礁石的掩护,这对于海湾区域内的欧洲战舰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并且这种怪物一样的浮动炮台在以‘六’为倍数的迅速增加,当第三天夜里这种炮台数量增加到十八个的时候,科林伍德终于丧失了该地的控制权。欧洲舰队在次日的天亮之后,大批量的从第一狭水道东端的小海湾中撤离,只剩下最东端的边缘地区还把握在科林伍德的手中。
而同时间第一狭水道的正面,中国人也开始增大攻势,至少他们对格雷克的压力是与日俱增,科林伍德只能向纳尔逊求救了。
他现在已经无法挽回格雷克的战局了。再迟缓几天,就算马岛的大批军舰赶来了格雷克,也会无济于事的。甚至于纳尔逊怀疑,这封求援信送到自己手上的时候,也就是现在,中国人已经把第一狭水道打下来了。
纳尔逊头疼了,马岛南大西洋舰队总部的头头脑脑都头疼了。
中方的这种进攻方式真的是见鬼了。
那种可以跟六角炮硬钢的浮动炮台是什么鬼?它们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吃水又很浅,装甲还厚的连六角炮都打不动,中国人什么时候搞出了这种古怪的武器?
在场的将军都是欧洲海军的精华,他们每一个都经历过海战的严酷考验,但此刻他们的大脑全都在发出红色的警报声,在告诉他们自己的‘内存’不够用了。
任在场的这些海军精英们绞尽脑汁,他们都想不出那么bt的浮动炮台,必然十分的沉重。中国人是怎么在短短时间里就把它‘飞’过了一二十里的旱路,成功的被放置在北岸水域去的?
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浮动码头……
不知道第一狭水道的北岸虽然到处都是浅滩和暗礁,却也足够大舢板船来往,有了铁木结构的浮动码头,大批的物质就能够以一个远超没有浮动码头的速度运输上岸。而且大舰队运载的还有不少的马匹,大马车也可以很快的组装起来,只要做到零件标准化。
有了马车,陆路上的运输力就再度提升了一个档次。而还是零件标准化,一个个内衬软木,外包铁板的空心箱子在螺丝的连接下也就可以形成了,链接缝隙处他们甚至还有余力用融化开的铅锌给封死了。如此一个个空心铁木箱子被木滑道送进大海里之后,十个八个连在一块,在用原木等加固,那就是一个浮动炮台的根基。而至于火炮的后坐力,那一律以圆轨来解决,在一百年前的欧洲,船艏炮/旋转炮技术就开始普及使用了。
而火炮的外侧再用炮塔式的铁木壳一罩,一座浮动炮台就新鲜出炉了。为了抵抗风浪,再加上几个大铁锚,或者说间隔不远的炮台用铁链锁起来,就是再大的风浪也不至于把它们冲走。欧洲人的木头军舰怎么来跟这些穿着一层铁衣的家伙硬碰硬?
欧洲人在格雷克水域布置了不少拦截网和暗桩木排,后者的招数很大程度上还是copy的中国。中国人在过去的海防措施里,把重物坠在木排的下方,再把木排削尖,悬浮于水面下,外表看起来半点危险也没有,但真的被船只撞上了,绝对能对船只吃水线下的壳体造成不小的创伤。
但欧洲人也不是把六七华里的水面全都布置了拦截网和暗桩木排,因为他们也要过船沟通西面的两处岸防阵地的,不依靠舰船的力量,要是走陆路去沟通两次岸防阵地,那在后勤补给上完全是一场灾难。
阿萨尔托号四级风帆战舰就一直徘徊在防线的西侧,如果中国人的军舰来了,阿萨尔托号和一旁的另外几艘军舰的作用就是吸引着中国人前来格雷克。欧洲人流出的空档,他们自己人自然是了解的,但中国人绝对是不知道的,有心算无心,这会让他们吃一个大亏的。
而现在中国战舰的影子都没有看到。阿萨尔托号的左侧弦突然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滚滚浓烟升腾,巨大的爆炸在其左舷的前部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大量海水的涌入已经让阿萨尔号前端的重量彻底超出了后端。它现在就像一个斜着插入水中的鱼叉,战舰的后端已经要翘出水面了。
而就在这时,阿萨尔托号左舷的中部再度猛地炸裂起来,大量的水兵已经跟下饺子一样从军舰上跳了下来,军舰的整体结构似乎都被破坏了,爆炸之后格吧格吧作响,就像是担负不起重力了一样,整艘军舰的覆没已不可避免。
卡斯伯特·科林伍德是老海军了,一眼就看出了阿萨尔托号的不妙来。要是只之前的爆炸,那么军舰还有挽救的可能,但是现在么,为之晚矣。
如今的区别只是这艘战舰究竟是怎么个覆没法。是整个倒栽葱的扎进海底?还是前后一断两截?
阿萨尔托号可不是新建的机帆船,后者还可以往水密舱注水,平衡战舰,以便能挽救回命运,风帆战舰哪来的水密舱啊。
阿萨尔托号沉没的很快,第二次爆炸停歇不到十分钟,战舰的舰艏部分就已彻底没入了海水中,整个舰体与海平面的角度已经超出了三十度。而且左舷中部的'伤口'在不停的扩大,战舰不断地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就像被一个五百斤大胖子坐上的竹椅一样,并且最终暴起了'轰'的一声巨响,整个军舰断成两截。后半截重重的向海面上拍了下去……
海面上漂浮着二百多名筋疲力尽的水兵,他们呼喊着,哭泣着,在冰冷的海水里全力挣扎着。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楚到底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攻击来自何处。
但结局已经这样了。
“是水雷吗?“卡斯伯特·科林伍德的副手,西班牙人胡安·佩洛斯海军少将皱着眉头说道。
……
西历1815年2月末,一场东西方最大规模的海战在美洲的最南端打响了。
这一战陈汉共出动了机帆船二十二艘,三级以上战列舰三十艘,其中包括多艘二级、一级战列舰,其他的中小型战舰五十余艘,外有后勤运输船五十余艘,共计一百六十五艘大小船舶,水手近四万人。随船陆战兵力一万五千余,有水师陆战一旅和驻屯军南下第四支队六千兵力,外加多支侦察部队。
这是一支极其强大的海军战力,光是战斗舰船兵力就接近三万人,比之1588年大板鸭的无敌舰队兵力还要多出四五千人,而大板鸭的无敌舰队还是以跳帮战为主,只说舰船火炮操纵上的兵力是相差甚远。
法西联合舰队与纳尔逊的那场大战,他们的兵力也赶不上这个数字。
就算是历史上记载的郑和舰队,也赶不上这支庞大舰队的规模。
而作为它的敌人,欧洲人组织起来的联合舰队实力也异常庞大,别的不说,南大西洋舰队的序列中光一级风帆战列舰就有四艘,整个联合舰队里的一级风帆战列舰更是多达七艘。
三级风帆战列舰南北两支舰队总和有五十二艘,再加上二级风帆战列舰四艘,欧洲联合舰队光是主力战舰就有六十三艘,再加上四级风帆战舰和巡航舰等,欧洲人的舰队总规模不下二百艘。
中国人拉扯起来一百多艘舰船西来,光主力舰就高达五十余艘,这俨然是拿出了吃奶的力气了。欧洲人最初组织起来的联合舰队也高达一百五十艘以上,但质量上就差多了,主力战舰的数量连现有规模的一半都不到,还是中方的情报传到欧洲之后,英国、瑞典、西班牙才重新组织了第二批四十艘风帆战列舰紧急火燎的赶到了美洲来。
现在欧洲人的联合舰队分成了两个序列,南大西洋舰队和加勒比海舰队。没有北大西洋舰队,因为北美洲东海岸的战斗,看的就是加勒比海上的风向群岛的控制权。
亲自坐镇南大西洋舰队的纳尔逊对于自己的老战友卡斯伯特·科林伍德非常信任,中国人的舰队虽然庞大的可怕,但中国人的舰队这些年里可曾经历过欧洲世界的一场场血战?
就是被拿破仑催熟的法国舰队,在作战经验上也比中国人丰富。
后者从来没有打过一场真正的全面海战。看看中国海军的首领,那几个人全部都是过去年代里有过作战经验的人,可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他们真正战争经验的欠缺。虽然德雷克一战中国人的表现令人惊艳,但那只是一支小舰队。
纳尔逊相信,被中国人派去德雷克海峡的那支小舰队一定是中国人最精锐的战斗。这就不存在什么可比性和普遍性的了。
纳尔逊知道中国有钱,中国人的大舰队每年几乎都有大规模的海上演习。但这就像是陆军的演习场一样,练是练不出真正的精锐的。
所以,纳尔逊相信卡斯伯特·科林伍德一定能将中国人堵在第一狭水道以西的地方,甚至科林伍德还会瞅准机会给中国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要不是想尽可能的把中国人的舰队留在麦哲伦海峡,他们凭什么放弃第二、第三狭水道?难道只因为第一狭水道距离马岛更近吗?那绝对不是。
这就是为了让中国更加深入的进入麦哲伦海峡,那么等到他们被打败的时候,曲折多变的麦哲伦海峡就能吞噬掉更多地中国舰船。
但是当身在马岛的纳尔逊接到格雷克的急报时,他才警觉自己真的小看了对方。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收到了埃斯塔多斯岛的德雷克海峡舰队的警报,后者竟然被中国人溜猴一样玩弄于鼓掌之中,德雷克海峡舰队十五艘大小战舰损失了三艘,却没能拿下任何一艘中国战舰,这已经让纳尔逊提高了对中国海军的认知,可是当科林伍德告急的信报送到纳尔逊手中的时候,他还是惊呆了。
第一狭水道的布置,纳尔逊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根本不认为中国人能突破了格雷克,因为便是他亲自指挥舰队,也没有信心突破那道防线。但现在科林伍德却告诉他,中国人的先头舰队已经冲出了第一狭水道,格雷克更是被中国人的陆战力量配合着海军战舰给团团包围了。
上帝,怎么会这样?之前被中国人的小舰队吸引走的舰群都还没有‘回家’的啊。这边,中国人就已经打通了第一狭水道?
当然,科林伍德没有被包围在格雷克,他是海军战将,当一颗颗到了时间的水雷把木排、暗桩,乃至拦截网都炸得乱七八糟的时候,当一艘艘中国战舰出现在第一狭水道内的时候,当格雷克以西的两处岸防阵地被中国人从陆地上偷袭攻破的时候,科林伍德毫无畏惧的走上了军舰,指挥着手中依旧兵力不弱的守备舰队牢牢堵住了第一狭水道的东入口。
现如今的海军战舰的火炮可不是准头一般的滑膛炮了,六角炮的准确度在1000米内还是很有把握的,中国舰队就算破开了木排暗桩和拦截网,从狭水道内出来也是以寡敌众,注定是要吃大亏的。
第一狭水道的整体形状是一个斧头,它的东端北向的位置是一个半圆形的小凹陷,欧洲舰队集结的舰船很大程度上就都留在这个凹陷水域里,可现在这块凹陷的区域属于中国的了。
欧洲的战舰都是风帆战舰,风帆战舰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很难在无风或是逆风的情况下,对敌人发起进攻。麦哲伦海峡内不存在无风的情况,但对于格雷克的欧洲舰队来说,却始终是处在逆风状态下的。
一个有利的地势——东端凹陷区域,一个小海湾,对于格雷克欧洲战舰的火力发挥十分重要,但是现在这儿属于中国了。
中方的舰队舰船上携带的有大量的陆战兵力,他们既可以从陆地上包围了格雷克,还偷袭了格雷克的炮兵阵地,也可以从狭水道的北岸登陆,拖拽着一门门沉重的六角炮艰苦跋涉一二十里地,在水道的北岸建立起掩护阵地。
反正,欧洲人的局势在中方狭水道北岸的掩护阵地于夜间建立起来之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失败的深渊滑落了。
格雷克还没有被攻陷,中国人陆战队缺乏重武器,而中国舰队虽然有着无数门大炮,却很难一时间把大炮送到格雷克外围的陆战部队手中。就算是那个距离格雷克最近的岸防阵地,与格雷克之间的直线距离也有四公里远,而中间更是有着大片的山丘冰原,陆地上根本就极难通行。
所以格雷克的局面暂时还稳定的住,可是靠近北岸的战斗,局面是对欧洲舰队越来越不利了。
欧洲人在水道的北岸本身就没什么防护,那个地带平谈无奇,无险可守。同时海岸线周边还多暗礁和浅滩,不适合舰船停泊。所以陈汉陆战部队登陆北岸后,完全没有遇到丝毫的阻碍,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陆路运输的困难。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人在随后的日子里,会把越来越多的大炮聚集在北岸的。
纳尔逊接到的急报就告知了他如此的情况。这场战斗的重点似乎并不是他预想的海战,而是在陆地上的战斗。
第一狭水道北岸多有暗礁和浅滩,不适合船只靠近,并且地势低平,无险可守。而格雷克却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港湾,在之前的二三百年里,这儿都是麦哲伦海峡东端的重要港口,一个小规模的港口。现成的格雷克摆在那儿呢,科林伍德没有经过太多思考,就把地点定在了格雷克,而不是荒凉的北岸。
在任何人看来,北岸都没有半点的军事价值。可是中国人却突然的将大炮架到了海面上!
是的,一夜之间大海上就多出了六个浮动炮台一样的怪物。它们各自向海面延伸出了一二百米不等,有着厚厚的装甲,炮弹打上去一点用都没有,其中两个还能借助礁石的掩护,这对于海湾区域内的欧洲战舰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并且这种怪物一样的浮动炮台在以‘六’为倍数的迅速增加,当第三天夜里这种炮台数量增加到十八个的时候,科林伍德终于丧失了该地的控制权。欧洲舰队在次日的天亮之后,大批量的从第一狭水道东端的小海湾中撤离,只剩下最东端的边缘地区还把握在科林伍德的手中。
而同时间第一狭水道的正面,中国人也开始增大攻势,至少他们对格雷克的压力是与日俱增,科林伍德只能向纳尔逊求救了。
他现在已经无法挽回格雷克的战局了。再迟缓几天,就算马岛的大批军舰赶来了格雷克,也会无济于事的。甚至于纳尔逊怀疑,这封求援信送到自己手上的时候,也就是现在,中国人已经把第一狭水道打下来了。
纳尔逊头疼了,马岛南大西洋舰队总部的头头脑脑都头疼了。
中方的这种进攻方式真的是见鬼了。
那种可以跟六角炮硬钢的浮动炮台是什么鬼?它们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吃水又很浅,装甲还厚的连六角炮都打不动,中国人什么时候搞出了这种古怪的武器?
在场的将军都是欧洲海军的精华,他们每一个都经历过海战的严酷考验,但此刻他们的大脑全都在发出红色的警报声,在告诉他们自己的‘内存’不够用了。
任在场的这些海军精英们绞尽脑汁,他们都想不出那么bt的浮动炮台,必然十分的沉重。中国人是怎么在短短时间里就把它‘飞’过了一二十里的旱路,成功的被放置在北岸水域去的?
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浮动码头……
不知道第一狭水道的北岸虽然到处都是浅滩和暗礁,却也足够大舢板船来往,有了铁木结构的浮动码头,大批的物质就能够以一个远超没有浮动码头的速度运输上岸。而且大舰队运载的还有不少的马匹,大马车也可以很快的组装起来,只要做到零件标准化。
有了马车,陆路上的运输力就再度提升了一个档次。而还是零件标准化,一个个内衬软木,外包铁板的空心箱子在螺丝的连接下也就可以形成了,链接缝隙处他们甚至还有余力用融化开的铅锌给封死了。如此一个个空心铁木箱子被木滑道送进大海里之后,十个八个连在一块,在用原木等加固,那就是一个浮动炮台的根基。而至于火炮的后坐力,那一律以圆轨来解决,在一百年前的欧洲,船艏炮/旋转炮技术就开始普及使用了。
而火炮的外侧再用炮塔式的铁木壳一罩,一座浮动炮台就新鲜出炉了。为了抵抗风浪,再加上几个大铁锚,或者说间隔不远的炮台用铁链锁起来,就是再大的风浪也不至于把它们冲走。欧洲人的木头军舰怎么来跟这些穿着一层铁衣的家伙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