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户贴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72章 户贴
第二天放学后,兄弟几个刚走出大本堂,便见大哥等在文华门口。
“父皇要见你们。”朱标给朱桢理了理衣领。
“啥事儿?”几位殿下都打怵,他们可没忘了,父皇说惩罚还不算呢。
“不知道。”朱标摇摇头道:“就是让我来叫你们,问啥事儿也不说。”
“那看来准没好事儿。”老四很懂行道。
“有,有道理。”老二点头。
“去就知道了。”老三昂首先行一步。
老五老六默默跟在后头,朱桢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屁股,尼玛刚好没几天……
老七却踯躅问道:“大哥,我也要去吗?”
“父皇没说,你想去就去。”朱标温和道。
“那,我还是不去了吧……”老七再不敢凑热闹了,上回殃及池鱼,被母妃回去一顿揍,他实在不想再来一回了。
说完,他便拉着老八逃走了。心说这回我什么都不知道,总不至于挨揍了吧?
~~
武英殿,朱元璋从堆积如山的案牍中抬起头,摘下老花镜,看向立在阶下的儿子们。
“好啊,一转眼,都长大成人了。”朱老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然这话里不包括老六。
几个小子都大气不喘、俯首帖耳、聆听圣训。
朱元璋也不兜圈子,直接宣布将要派他们去凤阳历练,过一年老百姓的日子!
听完之后,儿子们一个个面露喜色。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哪个愿意整天被困在学堂?而且还是全年无休……
现在有机会出去野,哪个不喜出望外?
“不是让伱们出去玩,是去学老农民种地!”
“没问题!儿臣早就想亲身体验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了。”老四喜不自胜,只要不念书,让他干啥都甘之若饴。
“‘锄禾日当午’那滋味可不好受,比你们在学堂吃的那点苦,至少还要苦上十倍。”朱元璋看似好心提醒,实则激将。
听得太子郁闷无比,这是亲爹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偏生那帮傻小子已经昏了头,刀山火海都不在乎。
“要等到秋收后才能回来。”朱元璋又道。
“过,过年都没,没问题的。”
“没有护卫,没有侍从,吃饭要自己烧,衣裳得自己洗……”
“儿臣正想好好磨砺自己,为日后带兵出塞做准备!”说这话的却不是老四,而是老三。
“好,好小子。”朱元璋赞许的拍拍老三的肩膀,朱登时得意的瞥一眼老四。
爸爸夸了我,没夸你……
朱老板最后站在老六面前,低头问道:“老六啊,你母后嫌你还小,不让你去。不过咱还是问问你,你想不想去?”
‘什么叫嫌你还小?爹,做个人吧。’朱标无语望着殿顶藻井。那要不是他爹,他能直接开喷。
“俺肯定去啊。”朱桢却毫不犹豫道:“哥哥们为了俺才受罚,俺要是不去,那不就跟老七
一样了吗?”
“老七……”朱元璋一愣,心说老七有这么糟糕吗?
不过再一想,好像哪次都没见他的影儿,简直比老五还老五。
于是不由自主,父爱减五。
只一闪念,朱元璋便收回思绪,欣慰的点点头:“这才像话嘛。咱老朱的种,就该有这担当!好了,你出去吧……”
“哦。”朱桢一听就很不高兴,接下来的会议内容,自己居然连列席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他屁股还痒着呢,哪敢有半句废话?赶紧乖乖出去了。
~~
待不懂事的屁孩子出去,朱元璋看看余下的儿子。
太子二十一,秦王二十,晋王十八,燕王十六……
哦,差点忘了,还有十五岁的吴王。
真是一个个风华正茂啊!
“你们都是大小伙子了。”朱元璋满含期许的看着这些朱家的男儿。“也该学着为父皇分忧了。”
“儿臣一直等着这天呢!”老三忙抢着道。
“请父皇吩咐!”老四也不慢。
“俺……俺也是。”老二……
“这次让你们回老家,除了历练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差事要交给你们。”朱元璋也不卖关子,沉声道:“替咱体察民情!”
“哦……”儿子们的热情消退了不少。不就是走走看看聊聊吗?这叫什么重要的差事。
“怎么?嫌太简单了?要不让你们去把王保保抓回来?”朱元璋冷笑一声。
“好,好啊……”老二这次反应不慢。
“好个弔!”朱元璋骂骂咧咧,随手抄起本书来,连抽老二的方脑壳。“一群眼高手低的东西,给老子踏实点儿!先从简单的干起!”
“是,父皇……”老二委屈的点头,其余兄弟也赶紧应声。
“而且这差事看似简单,实则至关重要。”朱元璋神情严肃的一指御案道:“你们上前看。”
兄弟伙儿便围上来,只见御案上那些案牍,并非五花八门的奏章,而是清一水白色的户贴。
为啥知道叫这名呢?因为每本封皮都写着‘户贴’,以及‘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圣旨’的字样。
后面还有‘某行省某府某县进呈,几册之几’……
翻开一看,每一页都记载了一户人家的住址、成员户籍资料,以及田产住宅情况。
此外还有各级经办人员的印签,骑缝章,编号勘合之类,看上去十分的严谨……
但不出意外,哥儿几个看的一头雾水。
“这是洪武三年,父皇命户部制作的户贴册。”太子指一指每页户贴的最右侧,提醒弟弟们
道:
“这里印有当时的圣旨明文。”
几个殿下便细读起来,只见圣旨原文曰: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
‘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作军。比到其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作军。钦此。’
咱洪武皇帝的圣旨就是这样原生态,接地气,老百姓一听就明白。
皇子们当然更能看明白了,老三老四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老二则抬头看向大哥,眼神纯净若婴儿。
“我大明江山能否长治久安,全靠这东西。”太子只好耐心解释道。
ps.第九章了是吧?
第72章 户贴
第二天放学后,兄弟几个刚走出大本堂,便见大哥等在文华门口。
“父皇要见你们。”朱标给朱桢理了理衣领。
“啥事儿?”几位殿下都打怵,他们可没忘了,父皇说惩罚还不算呢。
“不知道。”朱标摇摇头道:“就是让我来叫你们,问啥事儿也不说。”
“那看来准没好事儿。”老四很懂行道。
“有,有道理。”老二点头。
“去就知道了。”老三昂首先行一步。
老五老六默默跟在后头,朱桢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屁股,尼玛刚好没几天……
老七却踯躅问道:“大哥,我也要去吗?”
“父皇没说,你想去就去。”朱标温和道。
“那,我还是不去了吧……”老七再不敢凑热闹了,上回殃及池鱼,被母妃回去一顿揍,他实在不想再来一回了。
说完,他便拉着老八逃走了。心说这回我什么都不知道,总不至于挨揍了吧?
~~
武英殿,朱元璋从堆积如山的案牍中抬起头,摘下老花镜,看向立在阶下的儿子们。
“好啊,一转眼,都长大成人了。”朱老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然这话里不包括老六。
几个小子都大气不喘、俯首帖耳、聆听圣训。
朱元璋也不兜圈子,直接宣布将要派他们去凤阳历练,过一年老百姓的日子!
听完之后,儿子们一个个面露喜色。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小伙子,哪个愿意整天被困在学堂?而且还是全年无休……
现在有机会出去野,哪个不喜出望外?
“不是让伱们出去玩,是去学老农民种地!”
“没问题!儿臣早就想亲身体验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了。”老四喜不自胜,只要不念书,让他干啥都甘之若饴。
“‘锄禾日当午’那滋味可不好受,比你们在学堂吃的那点苦,至少还要苦上十倍。”朱元璋看似好心提醒,实则激将。
听得太子郁闷无比,这是亲爹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偏生那帮傻小子已经昏了头,刀山火海都不在乎。
“要等到秋收后才能回来。”朱元璋又道。
“过,过年都没,没问题的。”
“没有护卫,没有侍从,吃饭要自己烧,衣裳得自己洗……”
“儿臣正想好好磨砺自己,为日后带兵出塞做准备!”说这话的却不是老四,而是老三。
“好,好小子。”朱元璋赞许的拍拍老三的肩膀,朱登时得意的瞥一眼老四。
爸爸夸了我,没夸你……
朱老板最后站在老六面前,低头问道:“老六啊,你母后嫌你还小,不让你去。不过咱还是问问你,你想不想去?”
‘什么叫嫌你还小?爹,做个人吧。’朱标无语望着殿顶藻井。那要不是他爹,他能直接开喷。
“俺肯定去啊。”朱桢却毫不犹豫道:“哥哥们为了俺才受罚,俺要是不去,那不就跟老七
一样了吗?”
“老七……”朱元璋一愣,心说老七有这么糟糕吗?
不过再一想,好像哪次都没见他的影儿,简直比老五还老五。
于是不由自主,父爱减五。
只一闪念,朱元璋便收回思绪,欣慰的点点头:“这才像话嘛。咱老朱的种,就该有这担当!好了,你出去吧……”
“哦。”朱桢一听就很不高兴,接下来的会议内容,自己居然连列席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他屁股还痒着呢,哪敢有半句废话?赶紧乖乖出去了。
~~
待不懂事的屁孩子出去,朱元璋看看余下的儿子。
太子二十一,秦王二十,晋王十八,燕王十六……
哦,差点忘了,还有十五岁的吴王。
真是一个个风华正茂啊!
“你们都是大小伙子了。”朱元璋满含期许的看着这些朱家的男儿。“也该学着为父皇分忧了。”
“儿臣一直等着这天呢!”老三忙抢着道。
“请父皇吩咐!”老四也不慢。
“俺……俺也是。”老二……
“这次让你们回老家,除了历练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差事要交给你们。”朱元璋也不卖关子,沉声道:“替咱体察民情!”
“哦……”儿子们的热情消退了不少。不就是走走看看聊聊吗?这叫什么重要的差事。
“怎么?嫌太简单了?要不让你们去把王保保抓回来?”朱元璋冷笑一声。
“好,好啊……”老二这次反应不慢。
“好个弔!”朱元璋骂骂咧咧,随手抄起本书来,连抽老二的方脑壳。“一群眼高手低的东西,给老子踏实点儿!先从简单的干起!”
“是,父皇……”老二委屈的点头,其余兄弟也赶紧应声。
“而且这差事看似简单,实则至关重要。”朱元璋神情严肃的一指御案道:“你们上前看。”
兄弟伙儿便围上来,只见御案上那些案牍,并非五花八门的奏章,而是清一水白色的户贴。
为啥知道叫这名呢?因为每本封皮都写着‘户贴’,以及‘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圣旨’的字样。
后面还有‘某行省某府某县进呈,几册之几’……
翻开一看,每一页都记载了一户人家的住址、成员户籍资料,以及田产住宅情况。
此外还有各级经办人员的印签,骑缝章,编号勘合之类,看上去十分的严谨……
但不出意外,哥儿几个看的一头雾水。
“这是洪武三年,父皇命户部制作的户贴册。”太子指一指每页户贴的最右侧,提醒弟弟们
道:
“这里印有当时的圣旨明文。”
几个殿下便细读起来,只见圣旨原文曰: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来了。’
‘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作军。比到其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作军。钦此。’
咱洪武皇帝的圣旨就是这样原生态,接地气,老百姓一听就明白。
皇子们当然更能看明白了,老三老四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老二则抬头看向大哥,眼神纯净若婴儿。
“我大明江山能否长治久安,全靠这东西。”太子只好耐心解释道。
ps.第九章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