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问政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时之间,殿内气氛甚是紧张,周围的内侍们脸上皆显露畏惧之色。反观韩非,却连一点示弱和退让的意思也没有,他似乎觉得自己比嬴政更有资格生气。再观嬴政,他并没有生气,或者说,至少从表面上看,他对韩非的态度并不以为忤。对于郑国一事,嬴政知道一时半会也打发不了韩非,决定用"拖"字诀,不再同他纠缠,于是笑道:"公子之言,容寡人细思之。秦政上下,当有比诛杀郑国更急迫之事务,愿公子言之。"
韩非道,"陛下不能用臣之言,臣多言又有何益?"嬴政再请。韩非乃道,"治国必先治吏。臣来咸陽,交游百官,所见所闻,窃为陛下危之。"
嬴政面容一肃,道,"公子何出此言?"
韩非道,"当今秦国,宗室之臣太轻,异姓之臣太重,安得不危?"
嬴政道,"昌平君、昌文君皆位居相国,宗室何轻之有?"
韩非冷笑道,"昌平君、昌文君虽为相国,空有其名,却无其实。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陛下使昌平君、昌文君虚荷国宠,却不称其任,此非重宗室,实为辱宗室也。今秦之内事听于李斯,外事听于姚贾,军事听于尉缭,将则有桓齮、蒙武、王翦等,皆异姓之臣,而陛下孤立于上。宗室于陛下有骨肉之亲,陛下弃而不用,宠幸异姓,专以权,任以势,臣窃惑焉!"
说至此处,韩非忽怒形于色。他多年的积怨,在这一刻如火山爆发。他本为韩国宗室,却一直被韩国的异姓大臣压制,不能见用。无尽的等待,枯萎了他大好的年华,而愤怒和委屈,则长久地积压在他心底。他何尝愿意写《韩非子》一书!特穷愁而自遣也。当他说到秦国宗室所受的"不公正待遇"时,实际上却不知不觉地寄托进了自己的感情。韩非起身,又慷慨言道,"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人臣太贵,必易其主。人臣之所以不弑其君者,党与未具也。"
韩非形近失控,不觉欺近嬴政之宝座,疾声力辨,加以说话时有结巴,更显其言辞迫切和神态激烈。韩非再道,"唯宗室之臣,与陛下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岂得离陛下哉!是以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今陛下疏宗室而亲异姓,亡在不远也。"
韩非咄咄相逼的气势,连嬴政也不免为之沮丧。然而,嬴政很快便清醒过来,开始冷静考虑韩非所提的建议。韩非毕竟不是本国人,对秦国这几年的政治斗争并不能尽知内情。
近几年来,秦国先后度过了成蟜、嫪毐、吕不韦这三场政坛危机,其官僚集一团一已经历过三次洗牌,到了现在,嬴政终于打造出了忠属于自己的官吏队伍,君臣和谐,目标一致——翦灭六国,统一天下。对于秦国政坛目前的格局,嬴政并无不满。如果真如韩非所言,重用宗室,削弱异姓,则意味着全面的人事调整,其效果无异于一场地震。况且,从成蟜谋反一事也可以看出,宗室并非如韩非所说的那般可以完全信任。而异姓中的人才,也远非宗室可比。
总之,韩非所言,要么是存心想搅乱秦国局势,要么是他以己度人,站在宗室的立场,提出了一个对秦国并不实用的主张,因而不足采纳。嬴政于是道,"幸受教。公子且退,容寡人思之。"
韩非告退。他并没有低估嬴政,他也知道,像这样重大的计策,不可能一说便成。但是至少,他已经在嬴政的心中播下了猜疑和不安的种一子,总有一天,它们会发芽开花。
若是没有秦子戈这个外来者,或许韩非的乱秦计划终有实现的一天。可惜没有如果!
"子戈,你对韩非的说法怎么看?"嬴政看着座下一言不发的秦子戈问道。
"父王可还记得当年的逐客令?秦国能有如今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韩非口中的外臣。商鞅,张仪,公孙衍,范雎,还有如今的李斯,尉缭,父王想想若是这些人没有来我秦国,秦国还能有今天?大秦奋六世之余烈,在于君臣想得。如今大秦正要一统天下,岂能自断手脚!不过,韩非说的也不是一无是处!父王历经缪毐和吕不韦长达八年的把持朝政,外臣之患乃前车之鉴,不可不防。不过,不是现在!眼下父王春秋鼎盛,外臣中谁敢造次!"秦子戈霸气的说道。
"你小子,少拍父王的马屁!"嬴政笑骂道。
"哪有?都是儿臣的肺腑之言!纵观六国的国君,有哪一个经历过父王的苦难!孟子有一句话说的还是很中肯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父王吃的苦已尽,甘自然就来了。"
"你不是一向对儒家的学说不感兴趣吗?怎么也看起儒家的孔孟之道来了?"嬴政还起的问道。
"大秦将来是要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到时候没了攻伐的对象,自然不能再继续沿用商君的耕战之法。这绵延了几百年的战乱已经让普通民众乏了,累了。眼下有别国威胁着,尚且不会出什么乱子,可是等天下一统后,这些问题就会一涌而来。商君的军功授爵给了平民晋升的渠道,可是等天下一统后无战可打了,平民晋升的这一渠道便名存实亡了。我们需要为他们找一条新的出路!"
"你就这么笃定我大秦会一统天下?"
"如同韩非方才说的,今秦之内事听于李斯,外事听于姚贾,军事听于尉缭,将则有桓齮、蒙武、王翦等,再加上父王坐镇,谁能挡我大秦兵锋!"
"好了好了,下去吧,再听下去,寡人就要给你夸的找不着北了!对了,那什么侠以武犯禁的事你上点心,尽快拿个章程出来!"嬴政挥手说道。
"此事儿臣已有定计,不过需要父王的鼎力支持!"秦子戈请示道。
"说说看。"
"要管理好治安问题,除了要招揽盖聂这样的侠客,还要将选一些身强体壮之人。不论是蒙家还是王家,甚至是李斯家,家中幼子眼下都肯定学过武艺了,他们的父辈出于安全的考虑没有让他们上战场,可是却正好便宜了儿臣。有了他们的加盟,儿臣有信心让咸阳城中的百姓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秦子戈承诺道。
"此事我先考虑考虑,之后再给你答复。"嬴政思忖道。
"是,儿臣告退!"
看着秦子戈离去的身影,嬴政心里翻起了惊天巨浪,一个念头不可抑制的出现在他脑海中。
一时之间,殿内气氛甚是紧张,周围的内侍们脸上皆显露畏惧之色。反观韩非,却连一点示弱和退让的意思也没有,他似乎觉得自己比嬴政更有资格生气。再观嬴政,他并没有生气,或者说,至少从表面上看,他对韩非的态度并不以为忤。对于郑国一事,嬴政知道一时半会也打发不了韩非,决定用"拖"字诀,不再同他纠缠,于是笑道:"公子之言,容寡人细思之。秦政上下,当有比诛杀郑国更急迫之事务,愿公子言之。"
韩非道,"陛下不能用臣之言,臣多言又有何益?"嬴政再请。韩非乃道,"治国必先治吏。臣来咸陽,交游百官,所见所闻,窃为陛下危之。"
嬴政面容一肃,道,"公子何出此言?"
韩非道,"当今秦国,宗室之臣太轻,异姓之臣太重,安得不危?"
嬴政道,"昌平君、昌文君皆位居相国,宗室何轻之有?"
韩非冷笑道,"昌平君、昌文君虽为相国,空有其名,却无其实。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陛下使昌平君、昌文君虚荷国宠,却不称其任,此非重宗室,实为辱宗室也。今秦之内事听于李斯,外事听于姚贾,军事听于尉缭,将则有桓齮、蒙武、王翦等,皆异姓之臣,而陛下孤立于上。宗室于陛下有骨肉之亲,陛下弃而不用,宠幸异姓,专以权,任以势,臣窃惑焉!"
说至此处,韩非忽怒形于色。他多年的积怨,在这一刻如火山爆发。他本为韩国宗室,却一直被韩国的异姓大臣压制,不能见用。无尽的等待,枯萎了他大好的年华,而愤怒和委屈,则长久地积压在他心底。他何尝愿意写《韩非子》一书!特穷愁而自遣也。当他说到秦国宗室所受的"不公正待遇"时,实际上却不知不觉地寄托进了自己的感情。韩非起身,又慷慨言道,"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人臣太贵,必易其主。人臣之所以不弑其君者,党与未具也。"
韩非形近失控,不觉欺近嬴政之宝座,疾声力辨,加以说话时有结巴,更显其言辞迫切和神态激烈。韩非再道,"唯宗室之臣,与陛下同根同祖,血脉相连,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岂得离陛下哉!是以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今陛下疏宗室而亲异姓,亡在不远也。"
韩非咄咄相逼的气势,连嬴政也不免为之沮丧。然而,嬴政很快便清醒过来,开始冷静考虑韩非所提的建议。韩非毕竟不是本国人,对秦国这几年的政治斗争并不能尽知内情。
近几年来,秦国先后度过了成蟜、嫪毐、吕不韦这三场政坛危机,其官僚集一团一已经历过三次洗牌,到了现在,嬴政终于打造出了忠属于自己的官吏队伍,君臣和谐,目标一致——翦灭六国,统一天下。对于秦国政坛目前的格局,嬴政并无不满。如果真如韩非所言,重用宗室,削弱异姓,则意味着全面的人事调整,其效果无异于一场地震。况且,从成蟜谋反一事也可以看出,宗室并非如韩非所说的那般可以完全信任。而异姓中的人才,也远非宗室可比。
总之,韩非所言,要么是存心想搅乱秦国局势,要么是他以己度人,站在宗室的立场,提出了一个对秦国并不实用的主张,因而不足采纳。嬴政于是道,"幸受教。公子且退,容寡人思之。"
韩非告退。他并没有低估嬴政,他也知道,像这样重大的计策,不可能一说便成。但是至少,他已经在嬴政的心中播下了猜疑和不安的种一子,总有一天,它们会发芽开花。
若是没有秦子戈这个外来者,或许韩非的乱秦计划终有实现的一天。可惜没有如果!
"子戈,你对韩非的说法怎么看?"嬴政看着座下一言不发的秦子戈问道。
"父王可还记得当年的逐客令?秦国能有如今的发展,离不开这些韩非口中的外臣。商鞅,张仪,公孙衍,范雎,还有如今的李斯,尉缭,父王想想若是这些人没有来我秦国,秦国还能有今天?大秦奋六世之余烈,在于君臣想得。如今大秦正要一统天下,岂能自断手脚!不过,韩非说的也不是一无是处!父王历经缪毐和吕不韦长达八年的把持朝政,外臣之患乃前车之鉴,不可不防。不过,不是现在!眼下父王春秋鼎盛,外臣中谁敢造次!"秦子戈霸气的说道。
"你小子,少拍父王的马屁!"嬴政笑骂道。
"哪有?都是儿臣的肺腑之言!纵观六国的国君,有哪一个经历过父王的苦难!孟子有一句话说的还是很中肯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父王吃的苦已尽,甘自然就来了。"
"你不是一向对儒家的学说不感兴趣吗?怎么也看起儒家的孔孟之道来了?"嬴政还起的问道。
"大秦将来是要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到时候没了攻伐的对象,自然不能再继续沿用商君的耕战之法。这绵延了几百年的战乱已经让普通民众乏了,累了。眼下有别国威胁着,尚且不会出什么乱子,可是等天下一统后,这些问题就会一涌而来。商君的军功授爵给了平民晋升的渠道,可是等天下一统后无战可打了,平民晋升的这一渠道便名存实亡了。我们需要为他们找一条新的出路!"
"你就这么笃定我大秦会一统天下?"
"如同韩非方才说的,今秦之内事听于李斯,外事听于姚贾,军事听于尉缭,将则有桓齮、蒙武、王翦等,再加上父王坐镇,谁能挡我大秦兵锋!"
"好了好了,下去吧,再听下去,寡人就要给你夸的找不着北了!对了,那什么侠以武犯禁的事你上点心,尽快拿个章程出来!"嬴政挥手说道。
"此事儿臣已有定计,不过需要父王的鼎力支持!"秦子戈请示道。
"说说看。"
"要管理好治安问题,除了要招揽盖聂这样的侠客,还要将选一些身强体壮之人。不论是蒙家还是王家,甚至是李斯家,家中幼子眼下都肯定学过武艺了,他们的父辈出于安全的考虑没有让他们上战场,可是却正好便宜了儿臣。有了他们的加盟,儿臣有信心让咸阳城中的百姓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秦子戈承诺道。
"此事我先考虑考虑,之后再给你答复。"嬴政思忖道。
"是,儿臣告退!"
看着秦子戈离去的身影,嬴政心里翻起了惊天巨浪,一个念头不可抑制的出现在他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