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老鱼市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哥,你来了啊?”
看见陈凡过来,张鹏笑容满面地比划着。
这个小舅子还像前世一样乖巧懂事。
陈凡基本上每周过来两次。
这会儿不比80年代以前,那时人们生活太困难,除了海鲜没别的吃的,谁要是顿顿吃海鲜那都是穷人。
就像解放前的魔都一样,穷人生活太困难了,被三座大山压得快要活不下去了,只能顿顿吃大闸蟹。
眼下,三天两头吃海鲜的人已经是比较富裕的人了。
主要原因在于交通日益发达了,而北方地区海鲜产量并不大,原来只供应当地,还显得绰绰有余。眼下很多海鲜都往内地走了,价格也渐渐起来了。当地人想吃海鲜也越来越不容易。
看着陈鹏满面的笑容,陈凡点点头。
“是啊,今天生意怎么样?”
“还凑合。”
“这鼓虾是才上来的吧?”
“是的呢,我姐刚驮回来的,好多还是活的呢。”
其实,这回张蓝也在,目瞪口呆地看着陈凡和自己老弟比划着,自己仿佛都成了灯泡。
她狐疑地看看陈凡,再看看自己老弟,不由得有些忧虑,连忙挡在二人面前。
“你想买鼓虾,是吧?”
“嗯,再来两条鲅鱼。”
张蓝比划几下,让她老弟在她身后忙着称鱼。
陈凡继续搭讪着。
“那啥,今天有点冷啊……”
“哦……”张蓝虽然反感,但人家正常买东西,也不好表现的太过分。
“你大半夜就得到海边上货是吧?”
“是啊。”张蓝忍不住叹口气。
“冷不冷啊?”
张蓝愣了一下,看了陈凡几眼,又低下头,小声应了句:“还行……”
没一会儿,张鹏将陈凡买的东西都称好装进网兜里了,递了过来。
陈凡赶紧掏出一张大团结,张蓝过来接钱的时候,陈凡故意碰了她的手一下。
张蓝手抖了下,但还是接过了钱,有些愠怒地看了陈凡一眼。
陈凡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买东西不小心碰一下手有啥好计较的。
张蓝只能压抑着恼火低头在腰包里找零。
陈凡则得意地偷偷打量张蓝。
趁着张蓝低头,先打量张蓝的头脸。
每次过来,张蓝脸上都蒙着块儿布。
刚开始陈凡还以为张蓝是嫌鱼市气味太大。
可想想也不对,一块儿布能挡住多少气味,还不如戴口罩呢。
难道她脸上有伤?
上一世张蓝腿有点瘸。
难道这一世受伤的是脸?
陈凡看了半天也没看见她的下半张脸,却看见她的沟儿了。
张蓝穿着大圆领毛衣,弯腰低头的时候隐约能看到里面一点点。
张蓝一抬头刚好看到陈凡馋兮兮的眼神,不由得狠狠瞪了他一眼。
找出了零钱,张蓝害怕再跟陈凡的手接触,飞快地放到柜台上了。
陈凡伸手拿钱,不仅不慢地清点着,张蓝忍不住看一眼他的手,赶紧把自己的手缩回去,插进口袋里。
陈凡的手干净又漂亮。
手指和手掌都比较长,用算命的说法叫做龙掌。
陈凡的眼角余光早发现张蓝的眼神了,故意不紧不慢,心里还在琢磨着。
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张蓝跟上一世一样,还是那么容易害羞。
穿着也不喜欢随大流。
当下这个季节的女孩子们,要么是厚裙子、体型裤、小靴子;要么就飒一点,像陈波那种,牛仔裤旅游鞋。
张蓝却穿着一双军勾鞋,类似马裤那样的收腿裤,上身穿一件圆领毛衣。
当然,这也是为了工作的需要。
天天骑着摩托车,不可能穿裙子或者小白鞋。
相比之下,张鹏要时髦多了。
牛仔裤、彪马旅游鞋,烫着头。
张鹏发量惊人,烫着头就像郭富城一样。
陈凡磨磨唧唧好半天,这才把钱揣起来挥挥手:“走了啊!”
张鹏连忙挥手比划着:“有空再来。”
看着陈凡渐渐走远了,张蓝这才冲老弟抹下脸比划着:“以后少跟他来往。”
“怎么了?他人挺好的啊。”
“挺好……我,我看他像流氓。”
说着,张蓝使劲搓搓手。
“没有啊,人家是大老板,开公司呢。”
“哼,那些有钱人,没几个好东西。”
姐弟俩正比划着,又有人过来买东西了,赶紧接待张罗一会儿。
这一忙活,眼瞅着就到中午了。
张鹏正比划着要回家拿午饭,张蓝一指:“妈都来了!”
他们的老妈胡美惠提着便当来了。
胡美惠是一个穿着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头发梳的光光的,笑容也和蔼可亲。
只是脸上有一种跟年龄不相符的红晕。
懂行的人一下就能看出,这是心脏病患者。
张蓝连忙迎上去:“妈,你不老实在家待着,又出来干什么?”
胡美惠笑嘻嘻地:“这几天我都挺好啊,没事儿的。”
胡美惠和她的母亲高桥洋都是本市最大的纺织厂红星纺织厂的工人。
高桥洋当年在纺织厂是大名鼎鼎的挡车工。
她十三岁进厂,十六岁便打破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一般的挡车工最多能看十六台机器,她能看二十四台机器。
因为手头极快,人送外号亚细亚。
这亚细亚是日伪时期,南满铁路上一种速度最快的火车头。
到了胡美惠这一代,她继承了老母的光荣传统,也在十六岁便走进车间成了一名挡车工。
可惜,三草驴变蚂蚱一辈儿不如一辈儿。
胡美惠身体没老妈皮实,干到三十来岁就百病缠身。
又是神经衰弱又是心脏病的。
而厂子里的领导干部们又比较t恤民情、坚持原则。
死活不肯给胡美惠调换工作。
前些年,张蓝下来干活儿挣钱了,这才逼着老妈办理病退回家养起来。
姐俩在柜台前吃着老妈亲手做的便当,冷不防对面的马大姐凑过来。
“哟!这饭做的真精致啊。这手艺好啊,老妈是南方人吧?”
胡美惠不置可否地笑笑。
胡美惠自己是知道自己的来处的。
可劳动模范亚细亚当年吃过这方面的亏。
胡美惠和她的哥哥妹妹们就不提这档子事儿了。
吃完饭,胡美惠和张鹏在一旁收拾时,张蓝走出柜台,来到马大姐的柜台里。
“姐,你那个手油呢?”
马大姐把护手蛇油递过来。
张蓝倒出一点点使劲在手背上搓一搓。
“多倒点!”马大姐说。
等张蓝搓完了,马大姐又一把抓起她的手,嘴里“啧啧”惋惜:“可惜了,大姑娘,手都成这样子了。”
张蓝叹口气,把蛇油膏还给她。
马大姐慷慨地挥挥手:“留着吧,我还有呢。”
“谢谢啊。”张蓝拿着蛇油膏走了。
“哥,你来了啊?”
看见陈凡过来,张鹏笑容满面地比划着。
这个小舅子还像前世一样乖巧懂事。
陈凡基本上每周过来两次。
这会儿不比80年代以前,那时人们生活太困难,除了海鲜没别的吃的,谁要是顿顿吃海鲜那都是穷人。
就像解放前的魔都一样,穷人生活太困难了,被三座大山压得快要活不下去了,只能顿顿吃大闸蟹。
眼下,三天两头吃海鲜的人已经是比较富裕的人了。
主要原因在于交通日益发达了,而北方地区海鲜产量并不大,原来只供应当地,还显得绰绰有余。眼下很多海鲜都往内地走了,价格也渐渐起来了。当地人想吃海鲜也越来越不容易。
看着陈鹏满面的笑容,陈凡点点头。
“是啊,今天生意怎么样?”
“还凑合。”
“这鼓虾是才上来的吧?”
“是的呢,我姐刚驮回来的,好多还是活的呢。”
其实,这回张蓝也在,目瞪口呆地看着陈凡和自己老弟比划着,自己仿佛都成了灯泡。
她狐疑地看看陈凡,再看看自己老弟,不由得有些忧虑,连忙挡在二人面前。
“你想买鼓虾,是吧?”
“嗯,再来两条鲅鱼。”
张蓝比划几下,让她老弟在她身后忙着称鱼。
陈凡继续搭讪着。
“那啥,今天有点冷啊……”
“哦……”张蓝虽然反感,但人家正常买东西,也不好表现的太过分。
“你大半夜就得到海边上货是吧?”
“是啊。”张蓝忍不住叹口气。
“冷不冷啊?”
张蓝愣了一下,看了陈凡几眼,又低下头,小声应了句:“还行……”
没一会儿,张鹏将陈凡买的东西都称好装进网兜里了,递了过来。
陈凡赶紧掏出一张大团结,张蓝过来接钱的时候,陈凡故意碰了她的手一下。
张蓝手抖了下,但还是接过了钱,有些愠怒地看了陈凡一眼。
陈凡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买东西不小心碰一下手有啥好计较的。
张蓝只能压抑着恼火低头在腰包里找零。
陈凡则得意地偷偷打量张蓝。
趁着张蓝低头,先打量张蓝的头脸。
每次过来,张蓝脸上都蒙着块儿布。
刚开始陈凡还以为张蓝是嫌鱼市气味太大。
可想想也不对,一块儿布能挡住多少气味,还不如戴口罩呢。
难道她脸上有伤?
上一世张蓝腿有点瘸。
难道这一世受伤的是脸?
陈凡看了半天也没看见她的下半张脸,却看见她的沟儿了。
张蓝穿着大圆领毛衣,弯腰低头的时候隐约能看到里面一点点。
张蓝一抬头刚好看到陈凡馋兮兮的眼神,不由得狠狠瞪了他一眼。
找出了零钱,张蓝害怕再跟陈凡的手接触,飞快地放到柜台上了。
陈凡伸手拿钱,不仅不慢地清点着,张蓝忍不住看一眼他的手,赶紧把自己的手缩回去,插进口袋里。
陈凡的手干净又漂亮。
手指和手掌都比较长,用算命的说法叫做龙掌。
陈凡的眼角余光早发现张蓝的眼神了,故意不紧不慢,心里还在琢磨着。
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张蓝跟上一世一样,还是那么容易害羞。
穿着也不喜欢随大流。
当下这个季节的女孩子们,要么是厚裙子、体型裤、小靴子;要么就飒一点,像陈波那种,牛仔裤旅游鞋。
张蓝却穿着一双军勾鞋,类似马裤那样的收腿裤,上身穿一件圆领毛衣。
当然,这也是为了工作的需要。
天天骑着摩托车,不可能穿裙子或者小白鞋。
相比之下,张鹏要时髦多了。
牛仔裤、彪马旅游鞋,烫着头。
张鹏发量惊人,烫着头就像郭富城一样。
陈凡磨磨唧唧好半天,这才把钱揣起来挥挥手:“走了啊!”
张鹏连忙挥手比划着:“有空再来。”
看着陈凡渐渐走远了,张蓝这才冲老弟抹下脸比划着:“以后少跟他来往。”
“怎么了?他人挺好的啊。”
“挺好……我,我看他像流氓。”
说着,张蓝使劲搓搓手。
“没有啊,人家是大老板,开公司呢。”
“哼,那些有钱人,没几个好东西。”
姐弟俩正比划着,又有人过来买东西了,赶紧接待张罗一会儿。
这一忙活,眼瞅着就到中午了。
张鹏正比划着要回家拿午饭,张蓝一指:“妈都来了!”
他们的老妈胡美惠提着便当来了。
胡美惠是一个穿着干净利落的中年妇女,头发梳的光光的,笑容也和蔼可亲。
只是脸上有一种跟年龄不相符的红晕。
懂行的人一下就能看出,这是心脏病患者。
张蓝连忙迎上去:“妈,你不老实在家待着,又出来干什么?”
胡美惠笑嘻嘻地:“这几天我都挺好啊,没事儿的。”
胡美惠和她的母亲高桥洋都是本市最大的纺织厂红星纺织厂的工人。
高桥洋当年在纺织厂是大名鼎鼎的挡车工。
她十三岁进厂,十六岁便打破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一般的挡车工最多能看十六台机器,她能看二十四台机器。
因为手头极快,人送外号亚细亚。
这亚细亚是日伪时期,南满铁路上一种速度最快的火车头。
到了胡美惠这一代,她继承了老母的光荣传统,也在十六岁便走进车间成了一名挡车工。
可惜,三草驴变蚂蚱一辈儿不如一辈儿。
胡美惠身体没老妈皮实,干到三十来岁就百病缠身。
又是神经衰弱又是心脏病的。
而厂子里的领导干部们又比较t恤民情、坚持原则。
死活不肯给胡美惠调换工作。
前些年,张蓝下来干活儿挣钱了,这才逼着老妈办理病退回家养起来。
姐俩在柜台前吃着老妈亲手做的便当,冷不防对面的马大姐凑过来。
“哟!这饭做的真精致啊。这手艺好啊,老妈是南方人吧?”
胡美惠不置可否地笑笑。
胡美惠自己是知道自己的来处的。
可劳动模范亚细亚当年吃过这方面的亏。
胡美惠和她的哥哥妹妹们就不提这档子事儿了。
吃完饭,胡美惠和张鹏在一旁收拾时,张蓝走出柜台,来到马大姐的柜台里。
“姐,你那个手油呢?”
马大姐把护手蛇油递过来。
张蓝倒出一点点使劲在手背上搓一搓。
“多倒点!”马大姐说。
等张蓝搓完了,马大姐又一把抓起她的手,嘴里“啧啧”惋惜:“可惜了,大姑娘,手都成这样子了。”
张蓝叹口气,把蛇油膏还给她。
马大姐慷慨地挥挥手:“留着吧,我还有呢。”
“谢谢啊。”张蓝拿着蛇油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