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文化战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日太子爷吃着早膳,今日倒是寡淡了很多,清粥配着小菜,太子妃在旁边给他装了第三碗粥:“殿下,今日这是第三碗了,您最近身子不舒服,还是少吃点吧。”
“吃得清汤寡水,连粥都不让多喝一点了?”太子爷有些生气。
太子妃无奈的叹气:“今年的秋风甚至寒凉,殿下您每天入了冬就会不舒服,陛下又下了命令,您还是少吃点吧。”
朱高炽不想和她再说什么,翻开了桌上的报纸。
上书大明日报,虽然不是每日都能发,但是朱瞻墡最终还是决定叫这份报纸大明日报。
“瞻墡这做的是什么,书不是书,折子不是折子。”显然太子妃不明白自己儿子鼓捣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瞻墡啊,脑子是真的聪明,而且是远远超出常人的聪明。”朱高炽赞赏了一句自己的儿子,翻看报纸。
第一页是会通河全面贯通的消息,但是也让所有的漕运商人得到了消息,等于发了一份公告,而且不用去城门口张贴,人们也不用围着看。
第二页的时事是李时勉编写的,关于最近北疆瓦剌有异动的消息,《伐北疆夷民书》。
不得不说李时勉这个老喷子还是有一手的,激情洋溢的从朱元璋起事抗元开始简述了多年来北方游牧民族对于我中原王朝的劫掠,又深刻的痛斥了一番当年石敬瑭割让北方的事情。
简要摘写一段:“自秦汉以来,长城以北,荒原恶民,无礼数无律法之蛮夷,以劫掠我中原为目的,杀我百姓妇孺,太祖聚人心以抗蒙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若后继之臣民仍受蛮夷欺辱,是为不忠不义不孝,泱泱大明寸土不让。”
通篇下来都是与北方国仇家恨,世代血仇,老喷子喷人厉害,扇动人也厉害。
全篇没有一个脏字,只有一个主题,大明江山寸土不让,还言语中不断的支持朱棣亲征北伐,这文章朱棣看了都拍手叫好。
这倒真的不是李时勉转了性子拍朱棣的马屁,而是就事论事,朱瞻墡给他出的命题作文。
他上喷皇帝下喷百姓,当火力对外,喷异族夷民的时候更加不遗余力,在朱棣亲征这件事情上他是百分百支持的。
看着这篇文章,朱高炽苦笑了一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文章让民间的百姓看到了,到时候必然各个群情激奋,要求北伐。”
这就是文化宣传的厉害,让人产生共鸣,让自己的想法思路去影响他人。
朱高炽翻到了小说那一版,上面连载了两篇小说,秦淮墨客的杨家府演义,还有烟波钓叟重新规整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老书新载,杨家府演义则是新书。
“殿下怎么有心思看小说了。”
“这杨家府演义讲宋太宗和杨业的故事,讲的抗击外敌,前日瞻墡来与我问了这样的小说怎么样,我觉得好,大明朝百姓有抗击外敌的思想,很好。”
“殿下,这里怎么还写了应天府的各处市场的物价。”太子妃看到了商版。
“物价,奇货,包括运河是否有淤堵,各地粮食欠收,都会刊载在上面,让百姓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消息。”
“这排名是什么,纳税?”太子妃发现了边上一栏写着十个人的名字,仔细看才看到是税收。
“嗯,瞻墡和陛下请示了,陛下示意可以做,这也是陛下让这份报纸以私人的名义去做的原因,若是以朝廷的名字,就是怕有压着这些人纳税的意思,陛下怕现在这样做不好,以私人的名义就会好很多,但是这些数字都是户部给瞻墡的。”
“这样没有问题吧?”太子妃有些担心。
“没事的,报纸挂着外头商户的名字,编写报纸就算是朝廷的御史也有钱财收入,是的雇佣关系,商行纳税的排序也可以说是外头人排的,有人怕出名,有人想出名,应当是想出名的比较多。”
太子妃看到了最后一页来了兴致:“这最后一页比较有趣,有猜灯谜,有对对子。”她比较喜欢这样内容。
这一日不只是皇宫之中,应天府的街头巷尾,那些小摊贩的摊子上都出现了一沓厚厚的报纸,只要花上三五个铜板,或者等额的粮票就可以换上一份。
最开始无人感兴趣,但是渐渐的看到有人手拿报纸在茶馆或者早餐摊看着的时候就有人询问,渐渐的报纸销售一空,第一批印制的都还不够用。
对于这些新鲜且快速获取消息的方式,百姓们很快就能接纳,报纸成为了他们最高效的获取信息载体。
运德茶楼内,林苗先生今日登台,讲的不是三国志的故事,而是新出的杨家府演义,纪振伦点了一杯茶,坐在听众的位置,满含热泪的听着自己写的故事,听到有人为之叫好,偷偷的擦了擦眼泪。
我的书,原来真的还不错。
各处的街头巷尾,一些说书先生拿着报纸也开始给孩子们,给不识字的贩夫走卒们讲报纸上连载的小说,这可比去买书也便宜的多,而且一段时间连载一次也吊着听众们的胃口,他下次讲听众们还是会来听,他的生意有了保障,他也成了报纸的忠实客户。
报纸也流到了一些商行中,一个个大老板看着自己榜上有名,成为了纳税大户,有人欢喜有人愁,后台硬的高兴,后台不够硬的可就愁些。
总的来说高兴的多。
最后一页的娱乐版却最受闺阁女子们的喜欢,自己在闺房内娱乐活动有限,喜好仰慕文人才子,有学过些文化的就会自己对对子,猜灯谜,最后还有一些简单的教人识字的版面。
文人仕子们看着时事政事,国家大事他们最是关心,后一日的朝会上还有人拿着报纸登殿,要求重赏李时勉这一篇伐北疆夷民书,本就支持北伐的臣子更是群情激奋,那些不支持北伐的臣子,今日在朝堂上压不住这满堂的激昂。
朱棣可是开心了,但是他不喜欢李时勉这没脑子的驴脾气,最终只是暗地里让朱瞻墡给他多加了数量不少的稿费,相当于榜一大哥的偷偷打赏。
这才第一份报纸就有这样的效果,超出了朱棣的预料,也超出了朱瞻墡自己的预料。
永乐盛世,国富民强,大家对于这些文娱时事的需求非常大。
而且这一份报纸足够发行好几天,上面的内容足够传播好几天。
终于闲下来的朱瞻墡躺在摇椅上,此时的屋子内已经点了炭,今年冷的厉害,而且太子爷身体不舒服,各院内也就更小心了些。
本以为终于可以闲下来一段时间的朱瞻墡就接到了陈瑄来找自己的消息。
这一日太子爷吃着早膳,今日倒是寡淡了很多,清粥配着小菜,太子妃在旁边给他装了第三碗粥:“殿下,今日这是第三碗了,您最近身子不舒服,还是少吃点吧。”
“吃得清汤寡水,连粥都不让多喝一点了?”太子爷有些生气。
太子妃无奈的叹气:“今年的秋风甚至寒凉,殿下您每天入了冬就会不舒服,陛下又下了命令,您还是少吃点吧。”
朱高炽不想和她再说什么,翻开了桌上的报纸。
上书大明日报,虽然不是每日都能发,但是朱瞻墡最终还是决定叫这份报纸大明日报。
“瞻墡这做的是什么,书不是书,折子不是折子。”显然太子妃不明白自己儿子鼓捣出来的到底是什么。
“瞻墡啊,脑子是真的聪明,而且是远远超出常人的聪明。”朱高炽赞赏了一句自己的儿子,翻看报纸。
第一页是会通河全面贯通的消息,但是也让所有的漕运商人得到了消息,等于发了一份公告,而且不用去城门口张贴,人们也不用围着看。
第二页的时事是李时勉编写的,关于最近北疆瓦剌有异动的消息,《伐北疆夷民书》。
不得不说李时勉这个老喷子还是有一手的,激情洋溢的从朱元璋起事抗元开始简述了多年来北方游牧民族对于我中原王朝的劫掠,又深刻的痛斥了一番当年石敬瑭割让北方的事情。
简要摘写一段:“自秦汉以来,长城以北,荒原恶民,无礼数无律法之蛮夷,以劫掠我中原为目的,杀我百姓妇孺,太祖聚人心以抗蒙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若后继之臣民仍受蛮夷欺辱,是为不忠不义不孝,泱泱大明寸土不让。”
通篇下来都是与北方国仇家恨,世代血仇,老喷子喷人厉害,扇动人也厉害。
全篇没有一个脏字,只有一个主题,大明江山寸土不让,还言语中不断的支持朱棣亲征北伐,这文章朱棣看了都拍手叫好。
这倒真的不是李时勉转了性子拍朱棣的马屁,而是就事论事,朱瞻墡给他出的命题作文。
他上喷皇帝下喷百姓,当火力对外,喷异族夷民的时候更加不遗余力,在朱棣亲征这件事情上他是百分百支持的。
看着这篇文章,朱高炽苦笑了一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文章让民间的百姓看到了,到时候必然各个群情激奋,要求北伐。”
这就是文化宣传的厉害,让人产生共鸣,让自己的想法思路去影响他人。
朱高炽翻到了小说那一版,上面连载了两篇小说,秦淮墨客的杨家府演义,还有烟波钓叟重新规整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老书新载,杨家府演义则是新书。
“殿下怎么有心思看小说了。”
“这杨家府演义讲宋太宗和杨业的故事,讲的抗击外敌,前日瞻墡来与我问了这样的小说怎么样,我觉得好,大明朝百姓有抗击外敌的思想,很好。”
“殿下,这里怎么还写了应天府的各处市场的物价。”太子妃看到了商版。
“物价,奇货,包括运河是否有淤堵,各地粮食欠收,都会刊载在上面,让百姓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消息。”
“这排名是什么,纳税?”太子妃发现了边上一栏写着十个人的名字,仔细看才看到是税收。
“嗯,瞻墡和陛下请示了,陛下示意可以做,这也是陛下让这份报纸以私人的名义去做的原因,若是以朝廷的名字,就是怕有压着这些人纳税的意思,陛下怕现在这样做不好,以私人的名义就会好很多,但是这些数字都是户部给瞻墡的。”
“这样没有问题吧?”太子妃有些担心。
“没事的,报纸挂着外头商户的名字,编写报纸就算是朝廷的御史也有钱财收入,是的雇佣关系,商行纳税的排序也可以说是外头人排的,有人怕出名,有人想出名,应当是想出名的比较多。”
太子妃看到了最后一页来了兴致:“这最后一页比较有趣,有猜灯谜,有对对子。”她比较喜欢这样内容。
这一日不只是皇宫之中,应天府的街头巷尾,那些小摊贩的摊子上都出现了一沓厚厚的报纸,只要花上三五个铜板,或者等额的粮票就可以换上一份。
最开始无人感兴趣,但是渐渐的看到有人手拿报纸在茶馆或者早餐摊看着的时候就有人询问,渐渐的报纸销售一空,第一批印制的都还不够用。
对于这些新鲜且快速获取消息的方式,百姓们很快就能接纳,报纸成为了他们最高效的获取信息载体。
运德茶楼内,林苗先生今日登台,讲的不是三国志的故事,而是新出的杨家府演义,纪振伦点了一杯茶,坐在听众的位置,满含热泪的听着自己写的故事,听到有人为之叫好,偷偷的擦了擦眼泪。
我的书,原来真的还不错。
各处的街头巷尾,一些说书先生拿着报纸也开始给孩子们,给不识字的贩夫走卒们讲报纸上连载的小说,这可比去买书也便宜的多,而且一段时间连载一次也吊着听众们的胃口,他下次讲听众们还是会来听,他的生意有了保障,他也成了报纸的忠实客户。
报纸也流到了一些商行中,一个个大老板看着自己榜上有名,成为了纳税大户,有人欢喜有人愁,后台硬的高兴,后台不够硬的可就愁些。
总的来说高兴的多。
最后一页的娱乐版却最受闺阁女子们的喜欢,自己在闺房内娱乐活动有限,喜好仰慕文人才子,有学过些文化的就会自己对对子,猜灯谜,最后还有一些简单的教人识字的版面。
文人仕子们看着时事政事,国家大事他们最是关心,后一日的朝会上还有人拿着报纸登殿,要求重赏李时勉这一篇伐北疆夷民书,本就支持北伐的臣子更是群情激奋,那些不支持北伐的臣子,今日在朝堂上压不住这满堂的激昂。
朱棣可是开心了,但是他不喜欢李时勉这没脑子的驴脾气,最终只是暗地里让朱瞻墡给他多加了数量不少的稿费,相当于榜一大哥的偷偷打赏。
这才第一份报纸就有这样的效果,超出了朱棣的预料,也超出了朱瞻墡自己的预料。
永乐盛世,国富民强,大家对于这些文娱时事的需求非常大。
而且这一份报纸足够发行好几天,上面的内容足够传播好几天。
终于闲下来的朱瞻墡躺在摇椅上,此时的屋子内已经点了炭,今年冷的厉害,而且太子爷身体不舒服,各院内也就更小心了些。
本以为终于可以闲下来一段时间的朱瞻墡就接到了陈瑄来找自己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