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 抉择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可是宜阳县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相对于风陵渡,这里隔着新安县,所以,他们被击溃的消息传递的应该并不快,他们这个时候去的话,完全就可以赶在坏消息传进县城之前就骗开城门。
其他人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打成了一致意见,全都赞成了那个小校的建议。如今,洛阳府内全部厢军都已经出了城,还不是被对方陡然出现的骑兵吓得不战自溃。
这些军官对于形势自然非常清楚。如今,即便他们努力收拢剩余的厢军,最终得到的人数也只有不到四千人。人数更少了,对方却还是那些骑兵,根本就没有战胜这些未知敌人的可能。
为今之计,这些军官和剩余的厢军只能全盘采取那个小校的建议,至于接下来遭劫的宜阳县,这个锅完全可以扔到那些饥民的身上。
到那个时候,那位宜阳县的知县不出面尚好,一旦他亲自出面,这些军官一点也不会介意就此杀掉那个县令。
这些原本洛阳城里的败军之将这一次做事倒是雷厉风行,他们商议之后,便理解收拢好已经跑散了的队伍,迅速整队向宜阳县进发。
可惜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等到他们赶到宜阳县县城之外的时候,时值正午,可是任凭他们喊破了喉咙,别说给他们开城门了,城投之上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
有个弟兄艺高人胆大,想要用挠勾勾住城墙爬上去,可是,他刚想要走近城墙边,城头之上就飞下来一只羽箭,把这个名兄弟射了个对穿,直接从哽嗓咽喉处扎了进去,连声惨叫都没有能够及时喊出声,便死在了众人的面前。可这些人居然连都没有看清楚,这支羽箭到底是从哪里射出来的。
见此情景,剩下的那些将领们一个个都傻了眼,不是说宜阳县不知道情况吗?怎么现在连问都不问一句,直接就开打了呢?
原来,这件事还是他们自己的人走漏了消息。
这些厢军溃散之后,有不少人不敢回洛阳城,又觉得新安县离着风陵渡太近,所以,不少人直接越过了新安县,直奔宜阳县而来。
最近,那些河东路过了黄河的饥民们虽然都是直奔汴梁城,可洛阳城附近的属县大小官员又都不是傻子,他们或多说少都知道一些消息,自然的就会吩咐手下的人严把城门,坚决不能让一个饥民进入自己的县城。
宜阳县的县令做得更是彻底,一方面他命令县尉亲自带领宜阳县的厢军把守北门,另外一方面,他向县下的各乡镇发了告示,招募猎人和射手进县城。
这位县令也是个有识之士,他已经从当朝的这些执政们一贯的作风看出,未来事态的发展。他已经预料到,那些当场的宰辅们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肯定不会像王安石那样傻乎乎的看着饥民们相伴进入汴梁城就食,所以,一定会派出禁军拦阻他们。
那些一路从河东路逃难而来的饥民们一旦被禁军拦阻住去路,当这些人前进无路、觉得生存都没有办法保障的时候,而朝廷派来的人处置不当的话,比如那个郑侠当初到河北处置蝗灾时的所作所为,这一次很有可能会爆发出比河北更大规模的骚乱,甚至是叛乱。
要知道,禁军们这一次所面对的百姓可不是以往那些被他们随意驱赶的绵羊,而是一个个愤怒的火yao桶,王安石的保甲法执行的效果非常差,却让这些穷途末路上的百姓们都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
保甲法推行的地方,可不光是河北诸路,西北诸路,以及河东路更是保甲法实施时的重中之重。
保甲,即为乡兵是也。
由于王安石在推行保甲法的时候,过于操切且又固执己见。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徒足以困百姓,而实无益于军实’,这是那个时代有识之士对于保甲法最实事求是的评价。
可是,有一点,实施新法的人和反对新法的人其实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西北、河东和河北这三个地区的保甲,虽然残害了无数的百姓,却也让这几个地区的老百姓掌握了一定自保的能力。特别是河北沧州等地区,明朝的时候,这里便是著名的武术之乡,究其原因,这里面也有王安石保甲法的一些功劳。
所以,一旦这些饥民们为了求得自己生存的机会,肯定会奋起反击的,那么,发生叛乱就成了他们最终也是必然的选择。而洛阳府周边这些属县以及汴梁西部的京畿属县,也就会成为这些将要叛乱饥民们的首选目标了。
可是,这位县令深知,这话说出去,谁又会信他们这个芝麻绿豆大小官的危言耸听呢?如果,他把自己的这些猜测上奏个朝廷的话,在事情真得如他预测的那样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之前,当朝的执政们肯定不会重视自己的奏报,而叛乱一旦发生了,那么,自己的奏报非但得不到任何的奖励,反而会成为他的罪证。
田丰是怎么死得,凡是读过三国志的人都清楚。
外宽内忌这个缺点,可不是只有袁绍一个人有,真正能听取下属意见、或者在事后真心承认自己错误的君主或者官员,其实是少之又少。
忠言一向逆耳,良药也一向都是苦口的。
这个时候,这位知县能做的,也是他必须做得,就是完成好自己宜阳县知县的职责,能在这场浩劫之中,保护好一县的百姓,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于是,那些三三两两、仓惶逃到宜阳县的败军刚一进入宜阳县,就被一直守在宜阳县城门内,亲自帅厢军压阵的县尉给逮了起来。
那个时候,除了汴梁城里的禁军之外,其他的军队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服装,何况,这些厢军混得连奴仆都不如,可是,这位县尉还是从他们的言行举止看出了他们的身份。更何况,这些人虽然是来投奔亲戚的,毕竟是异乡人,那些把守城门的老油子,别的本事不强,可让他们分辨这些人是不是那些周边经常来县城来贩卖东西的农民,那还是一逮一个准的。
在得到洛阳城厢军溃败的消息之后,这位县令立刻就在全县的范围内发布了戒严令,所以,这些想要过来骗开城门的厢军才会遭遇到他们面前的这副场景。
宜阳县的知县已经下了死命令,这个时候,谁来也不能给他们开城门的。有人胆敢靠近城墙,只要有爬上城墙的企图或者工具的话,一律格杀勿论。
这些厢军在叫门的时候,县尉便压着被抓捕起来的厢军隐蔽在城头指认城门前的人,这当然是一认一个准了。一听说城下的这些人是洛阳城里那些被饥民们吓得溃散的厢军,撇开县尉和知县不谈,就是他们手下守城的这些招募来的弓手和猎人都知道,这些人比那些饥民更可怕。
一旦让他们进城,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这些人连招呼都不打,一箭就射死了那个手拿挠勾的厢军。
就在这些厢军将领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之前献计的那个小校又一次站了出来,他说道:“诸位,眼见得宜阳县如此作态,他们肯定是有了防备,据我猜想,这是之前的逃兵把咱们的身份暴露了。如此看来,想要拿下宜阳县,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
“是呀,没武器、没粮食,在这么下去的话,咱们这些人连手下的兄弟们都要留不住了。”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他们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厢军,一旦看到他们无计可施,过了今天,仅存的干粮就会吃完,一旦到了明日,人心也就散了。
人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这些人肯定会再次逃散,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中低级的将领也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骗不成的话,咱们只有来硬的了!”那个小校阴沉沉地说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有个别比较天真的武官问道。
“哼!什么意思,你还不明白吗?他就说咱们这些人如今只剩下攻城一条路了。”
“什么,先不说这么做根本就等于是造反,如今,宜阳县城都已经有了防备,咱们这些人手中又没有武器,就这么攻城根本就是去送死啊!”(未完待续)
可是宜阳县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相对于风陵渡,这里隔着新安县,所以,他们被击溃的消息传递的应该并不快,他们这个时候去的话,完全就可以赶在坏消息传进县城之前就骗开城门。
其他人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打成了一致意见,全都赞成了那个小校的建议。如今,洛阳府内全部厢军都已经出了城,还不是被对方陡然出现的骑兵吓得不战自溃。
这些军官对于形势自然非常清楚。如今,即便他们努力收拢剩余的厢军,最终得到的人数也只有不到四千人。人数更少了,对方却还是那些骑兵,根本就没有战胜这些未知敌人的可能。
为今之计,这些军官和剩余的厢军只能全盘采取那个小校的建议,至于接下来遭劫的宜阳县,这个锅完全可以扔到那些饥民的身上。
到那个时候,那位宜阳县的知县不出面尚好,一旦他亲自出面,这些军官一点也不会介意就此杀掉那个县令。
这些原本洛阳城里的败军之将这一次做事倒是雷厉风行,他们商议之后,便理解收拢好已经跑散了的队伍,迅速整队向宜阳县进发。
可惜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等到他们赶到宜阳县县城之外的时候,时值正午,可是任凭他们喊破了喉咙,别说给他们开城门了,城投之上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
有个弟兄艺高人胆大,想要用挠勾勾住城墙爬上去,可是,他刚想要走近城墙边,城头之上就飞下来一只羽箭,把这个名兄弟射了个对穿,直接从哽嗓咽喉处扎了进去,连声惨叫都没有能够及时喊出声,便死在了众人的面前。可这些人居然连都没有看清楚,这支羽箭到底是从哪里射出来的。
见此情景,剩下的那些将领们一个个都傻了眼,不是说宜阳县不知道情况吗?怎么现在连问都不问一句,直接就开打了呢?
原来,这件事还是他们自己的人走漏了消息。
这些厢军溃散之后,有不少人不敢回洛阳城,又觉得新安县离着风陵渡太近,所以,不少人直接越过了新安县,直奔宜阳县而来。
最近,那些河东路过了黄河的饥民们虽然都是直奔汴梁城,可洛阳城附近的属县大小官员又都不是傻子,他们或多说少都知道一些消息,自然的就会吩咐手下的人严把城门,坚决不能让一个饥民进入自己的县城。
宜阳县的县令做得更是彻底,一方面他命令县尉亲自带领宜阳县的厢军把守北门,另外一方面,他向县下的各乡镇发了告示,招募猎人和射手进县城。
这位县令也是个有识之士,他已经从当朝的这些执政们一贯的作风看出,未来事态的发展。他已经预料到,那些当场的宰辅们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肯定不会像王安石那样傻乎乎的看着饥民们相伴进入汴梁城就食,所以,一定会派出禁军拦阻他们。
那些一路从河东路逃难而来的饥民们一旦被禁军拦阻住去路,当这些人前进无路、觉得生存都没有办法保障的时候,而朝廷派来的人处置不当的话,比如那个郑侠当初到河北处置蝗灾时的所作所为,这一次很有可能会爆发出比河北更大规模的骚乱,甚至是叛乱。
要知道,禁军们这一次所面对的百姓可不是以往那些被他们随意驱赶的绵羊,而是一个个愤怒的火yao桶,王安石的保甲法执行的效果非常差,却让这些穷途末路上的百姓们都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
保甲法推行的地方,可不光是河北诸路,西北诸路,以及河东路更是保甲法实施时的重中之重。
保甲,即为乡兵是也。
由于王安石在推行保甲法的时候,过于操切且又固执己见。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徒足以困百姓,而实无益于军实’,这是那个时代有识之士对于保甲法最实事求是的评价。
可是,有一点,实施新法的人和反对新法的人其实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西北、河东和河北这三个地区的保甲,虽然残害了无数的百姓,却也让这几个地区的老百姓掌握了一定自保的能力。特别是河北沧州等地区,明朝的时候,这里便是著名的武术之乡,究其原因,这里面也有王安石保甲法的一些功劳。
所以,一旦这些饥民们为了求得自己生存的机会,肯定会奋起反击的,那么,发生叛乱就成了他们最终也是必然的选择。而洛阳府周边这些属县以及汴梁西部的京畿属县,也就会成为这些将要叛乱饥民们的首选目标了。
可是,这位县令深知,这话说出去,谁又会信他们这个芝麻绿豆大小官的危言耸听呢?如果,他把自己的这些猜测上奏个朝廷的话,在事情真得如他预测的那样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之前,当朝的执政们肯定不会重视自己的奏报,而叛乱一旦发生了,那么,自己的奏报非但得不到任何的奖励,反而会成为他的罪证。
田丰是怎么死得,凡是读过三国志的人都清楚。
外宽内忌这个缺点,可不是只有袁绍一个人有,真正能听取下属意见、或者在事后真心承认自己错误的君主或者官员,其实是少之又少。
忠言一向逆耳,良药也一向都是苦口的。
这个时候,这位知县能做的,也是他必须做得,就是完成好自己宜阳县知县的职责,能在这场浩劫之中,保护好一县的百姓,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于是,那些三三两两、仓惶逃到宜阳县的败军刚一进入宜阳县,就被一直守在宜阳县城门内,亲自帅厢军压阵的县尉给逮了起来。
那个时候,除了汴梁城里的禁军之外,其他的军队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服装,何况,这些厢军混得连奴仆都不如,可是,这位县尉还是从他们的言行举止看出了他们的身份。更何况,这些人虽然是来投奔亲戚的,毕竟是异乡人,那些把守城门的老油子,别的本事不强,可让他们分辨这些人是不是那些周边经常来县城来贩卖东西的农民,那还是一逮一个准的。
在得到洛阳城厢军溃败的消息之后,这位县令立刻就在全县的范围内发布了戒严令,所以,这些想要过来骗开城门的厢军才会遭遇到他们面前的这副场景。
宜阳县的知县已经下了死命令,这个时候,谁来也不能给他们开城门的。有人胆敢靠近城墙,只要有爬上城墙的企图或者工具的话,一律格杀勿论。
这些厢军在叫门的时候,县尉便压着被抓捕起来的厢军隐蔽在城头指认城门前的人,这当然是一认一个准了。一听说城下的这些人是洛阳城里那些被饥民们吓得溃散的厢军,撇开县尉和知县不谈,就是他们手下守城的这些招募来的弓手和猎人都知道,这些人比那些饥民更可怕。
一旦让他们进城,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这些人连招呼都不打,一箭就射死了那个手拿挠勾的厢军。
就在这些厢军将领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之前献计的那个小校又一次站了出来,他说道:“诸位,眼见得宜阳县如此作态,他们肯定是有了防备,据我猜想,这是之前的逃兵把咱们的身份暴露了。如此看来,想要拿下宜阳县,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
“是呀,没武器、没粮食,在这么下去的话,咱们这些人连手下的兄弟们都要留不住了。”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他们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厢军,一旦看到他们无计可施,过了今天,仅存的干粮就会吃完,一旦到了明日,人心也就散了。
人心散了,队伍也就不好带了。这些人肯定会再次逃散,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中低级的将领也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骗不成的话,咱们只有来硬的了!”那个小校阴沉沉地说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有个别比较天真的武官问道。
“哼!什么意思,你还不明白吗?他就说咱们这些人如今只剩下攻城一条路了。”
“什么,先不说这么做根本就等于是造反,如今,宜阳县城都已经有了防备,咱们这些人手中又没有武器,就这么攻城根本就是去送死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