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奸臣世家 > 第372 新流民图1

第372 新流民图1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过,蔡道也并没有因此而闲下来,他想出了一个非常绝妙的主意,可以让窝在太原城里的郑侠和汴梁城里的文彦博与吕公著都过不好这个冬天。

    就这样,在吕大防志得意满救助饥民的时候,不知从哪一天起,一套连环画在汜水关前饥民的营地,河东路的各个州府县里,以及汴梁城市井之内迅速的散播开来。

    这自然是出自蔡道的手笔,这套连环画一共有九幅图画所组成。

    第一副

    却是出自郑侠的手笔,

    也就是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

    流民图!

    这幅画,蔡道还亲眼看过。

    想当初,蔡道一进入汴梁城之后,就想方设法让赵佣从宋神宗那里将这幅画拿出来,他亲眼观看了一次。那个时候,这幅曾经让宋神宗心神震动、让两宫太后痛哭不已的画早就被宋神宗扔进了故纸堆。赵佣手下的小太监足足找了三天,才找到。

    这幅图上的内容,所绘的是郑侠‘亲眼’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

    其实说穿了,就是逃荒的农民罢了。

    熙宁七年,大宋天下大汉,由于老天爷一直都没有下雨,宋神宗这个一些想要富国强兵、稳固赵宋统治、却又摇摆不定,耳根子极软的皇帝开始心生犹豫了。而那些一直伺机扳倒王安石,废除新法的保守派大臣们看出了宋神宗此时的心理。

    于是,他们便利用郑侠这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却又是最适合给王安石致命一击的人,指示他画了这幅流民图,利用天灾弹劾了王安石。

    而郑侠,众所周知,这个人还是王安石本人亲自提拔起来,并举荐给宋神宗的。

    反骨仔就是反骨仔。

    在古代的华夏,凡是发生灾害的地方,脆弱的小农经济根本没有可能抵御这样的破坏,靠土地刨食的农民,其唯一的对策,便是男女老幼携手一起逃荒,这几乎都成了华夏农民逃生的一种天生必备的手段。

    除非发生灾荒的当地官员敢于开仓放粮,而且这个官府的仓库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亏空,其中有充足的备荒粮食。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让农民们免于流离失所之苦。可是,细数起来,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当中,真正敢于这么做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而王安石恰恰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幅画之所以被宋神宗抛弃,原因就在后面的几幅画里面。

    第二幅画

    就有点意思了。

    图还是那幅图,画中的人物和造型都没有变,却不是老生常谈。

    蔡道只是在图画当中多加了几笔,却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出,这些灾民是因为家乡发生可旱灾,这才逃离了自己的家园。

    而且,在图中,蔡道还在上面附加了一些文字说明——熙宁二年三月,京畿旱甚。

    郑侠当时虽然不是上朝官,却是因为进士及第,在治平思念就被授予了将作郎,担当的职务一直秘书省校书郎。这个官职也只是从八品,自然不高,可是,秘书省是天子近臣,虽然仅仅是校书郎,这个官职也是非常清贵的。

    可是,当年的旱灾,同样有流民,郑侠却没有上流民图。

    这个反骨仔从王安石手中亲自接过了任职通知书,被刚刚当上参知政事的王安石举荐提拔,高高兴兴地去光州就任司法参军去了。

    这个官职虽然还是从八品,而且还是地方官,但是却掌握了一州司法大权。再加上,那个时候的郑侠是王安石的亲信,所以,连当时光州知州都要让他三分,就更别说光州的其他的官员了。

    况且,他这司法参军不但掌控这一州的司法权,还不用通过提刑官来上奏差事,因为他可以将案件的处理意见直接转交给王安石亲自审阅。

    那个时候,他也没有上流民图。

    当然,光凭一幅画和十几个字的文字说明,并不能够表达出这么多的含义。

    负责给这些老百姓解读这幅连环画的人,却都是被七色领重金收买的当地的说书人,这些人本来就是用自己的嘴皮子讨生活的,有了实物在手,讲解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了。而且,他们也能够用当地百姓们能够听得懂的方言,将蔡道画的这些连环画当中所要想表达出的意思,原原本本告诉这三处地方的百姓。

    第三幅画

    也同前面一样,不过,说明的文字却是写的熙宁三年,诸路旱。六月,京畿之内旱。八月,卫州旱。

    而郑侠还在光州安安稳稳地当着他那个司法参军。

    那个时候,他还是没有上流民图。

    第四幅图,

    说明文字写的是熙宁五年五月,大名府自春至夏不雨。

    这个时候的郑侠,已经光州司法参军任上,当满了三年的任期。可是,由于他和王安石在变法上面的政见不同,所以,这一次,王安石就没有在举荐他升官,而是将他贬到了汴梁城安上门的监门小吏。

    那个时候,两个人之间已经出现了裂痕,而且,王安石还将郑侠这个从八品的实权官,直接贬成了一个小吏,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可谓是羞辱以极了。

    可是,即便二人已生嫌隙,郑侠还是没有上流民图。

    而熙宁七年发生的那次震动整个大宋的旱灾就是第一幅图所描述的场景。

    第五幅图,

    说明文字写了从熙宁八年一直到元丰五年,整个大宋朝的疆域之内,从南到北一共发生了七次大大小小的旱灾。

    第六幅画,

    图中的画终于有了变化,这次画里描述不光是旱灾,还有蝗灾。

    则恰恰是郑侠重新返京的那一年,也就是元丰六年,除了京畿之外,整个中原地区田地里面的粮食全都获得了丰收。

    元丰六年秋收的时候,这个郑侠奉诏回到了汴梁城,所在的京畿先是发生了旱灾,接着就是蝗灾。双重打击之下,以至于除了蔡道在艮岳那块地种植的上千亩水稻、大豆和高粱美玉偶减产之外,京畿路其他地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有些水源本身就不足的地方发生了绝产的事件。

    艮岳那片地之所以能够躲过这次双重的威胁,

    第一、自然是宋神宗非常地重视。

    发生干旱的时候,蔡道却不再汴梁城,所以,宋神宗在情急之下让狄咏派手下的禁军帮助那些佃农给地里面灌溉。

    第二、是因为蔡道种植的这些粮食、经过了选种、浇了粪肥,自然比一般的粮食成熟的要早上半个月,所以,再加上收获的时候,又有禁军帮忙,收获完以后,恰好躲过了之后的蝗灾。

    那个时候,京畿之内的百姓和朝廷之内的文武官员,也都并未将这次同时发生蝗灾和旱灾联系在郑侠的身上。

    可是,那个时候的郑侠,回京之后,便忙着去拜望那些在汴梁城中的保守派大佬们,哪里还顾得上给宋神宗上什么流民图呀!

    而且,京畿之内发生的旱灾和蝗灾,自有那些属县的县令放粮救助,也不会有什么流民出现。

    第七幅画,

    河北诸路本无灾害,却因为辽国南京,也就是幽州地区屡遭蝗灾,所以,辽国的蝗灾又再一次蔓延到了河北诸路的境内。

    而郑侠恰恰就是那个被宋神宗派去救灾的救火官员,可这厮把这个差事办得差极了。

    郑侠自己倒是表现得洁身自好,没有从这次的差事当中贪污一文钱。可是,他这个主管救灾的主官,不但眼睁睁地看着当地的官员和豪族勾结在一起,私吞了大部分宋神宗从汴梁城里调拨给河北诸路的救灾粮食,还间接导致了元丰八年河北诸路保甲叛乱事件。

    而这个时间其实就是直接导致宋神宗驾崩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八幅画,

    画得就是这次河东路大雪灾事件。

    这幅画是由四幅小画组成的,

    1、几个小人乘着毛驴没落的离开了汴梁城,

    、宰相府门前,两个都穿着官府的人面对面站着,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家将一枚官印递到了面前一位中年人的手中。

    老人的头上写着介休二字,而那个中年人头上只写了一个字——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