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舅舅的婚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回去后,一问,周李氏果然还真在给舅舅找对象。弟弟的婚事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好不容易他有了些资产,也正正经经地挣钱养家了,周李氏才有了底气给弟弟找一个像样一些的婚事。
她想着弟弟手头也有五六十两,正好可以拿出十两银子盖一个一进宅子,成亲后住一家子是完全没问题的——总不能他成亲后还住他们家里,那岂不是被人戳脊梁骨,说他成了姓周的吗?反正村长给的地还有一亩,拿来盖房子绰绰有余。
至于剩余的四十两,先拿来全部置办田地,增添一些他家底才是。反正聘金这些,李南每个月都差不多会有二三十两的收入,从相看到定下来至少也需要几个月时间,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她只需稍微藏拙,将李南一个月能有五两银子的消息透露出去,便有不少人家找上门来。周李氏在这些人中,大致看中了三家。
第一家是邻村的王家姑娘,今年十八,持家是一把好手,缺点是有些爱计较。
第二家是城里一位童生的孙姓孙女,今年刚过十六生辰。只是因为家境有些贫寒,原本的家底全都拿来供养爷爷念书,所以才看上了李南。毕竟李南一个月五两银子很能拿得出手。
第三家则是和李梅花同样为重县的张姑娘,年纪二十,在三人之中算最大。之前因为父亲去世的缘故守了三年孝,这才耽搁了年纪。据说这位张姑娘颇为能干,种田收拾家务都是好手,唯一缺点就是更早之前有个未婚夫还没成亲便去世,因此有些克夫的传言。
周李氏本身就是这种流言的受害者,因此并不将这种流言看在眼里,注重的还是姑娘本身的人品。当然家庭也是很重要的,倘若有许多的极品亲戚拖后腿,再好的姑娘也是要不得的。
安宁打探了一下,问道:“这三个姑娘哪个好看?”
周李氏扬了扬眉,“结亲看什么长相,姑娘人好才是重点。靠长相能吃饭吗?”
“可以啊,每次我出去买菜的时候,大娘看我可爱都多送我一根葱呢,娘你就没有这样的待遇——”话还没说完,已经被她娘狠狠掐脸了。
安宁觉得好无辜,自己只是说出实话而已。她也的确是一片好心,通过下午的谈话就可以看出,她舅舅本质上就是个肤浅的男人啊,喜欢长相好的。安宁严重怀疑,舅舅一直以来那么疼爱自己,肯定也是因为颜控的缘故。
不过从刚刚介绍的语气来看,周李氏似乎更偏爱孙姑娘来着。觉得孙姑娘是童生的孙女,识文断字,说不定李家的后代都会被熏陶出一些书香气质。
但是安宁恰好第一个否决的就是这孙姑娘。原因无他,她下午还真在李艳那边恰巧听到关于他们家的事情。
据说,这孙家原本也是有几十亩的薄田的,偏偏孙姑娘的爷爷孙北中了童生后便一心想中个秀才,给家里改庭换户。偏偏考了几十年,也不知道是缺了点运道还是啥,就是没考上,还直接把家底给消耗得一干二净的。安宁总觉得倘若舅舅娶了这位,就要沦为孙北念书的取款机了,辈分压在那里,李南敢太过反对吗?更何况,念书,在旁人眼中,就是上等的好事。
她分外同情孙北的家人,这是得多倒霉才摊上这么一个亲人啊。倘若孙北能够自己教书,挣点银子一边养家糊口一边念书也就算了,偏偏他除了念书还是念书,仿佛吸血鬼一般,吸着家人的血液来供养自己,做着中秀才举人的美梦。
呸,她最看不起这种人了。因此打死她也不想同孙家成亲戚。
她同周李氏说了一通后,周李氏眉头就皱了起来,她可不是要给弟弟找一家子负担来着。不过安宁毕竟也是听说的,因此周李氏确定还是自己去打听一把。
打听完后,她回来就默默把孙小姐从名单上划去了。
因为酱油的缘故,村里人都尝到了甜头,对他们家就更加热络了。这直接反应在周李氏的人缘上,她出去打听消息时还真不缺愿意给她透露内幕的人。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她才否决掉了孙家。
她剩余的时间则去打听起了另外两家。安宁觉得她有点事做也挺好的,省的一直念叨她。周李氏对她这个女儿爱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唠叨。虽然前世没体会过多少母爱的她对此很感动,但经常这样也是受不住啊。
在周李氏磨刀霍霍一心要给弟弟找好妻子的时候,安宁一天中的主要工作便是料理田地、练字、外加刺绣。绣姐儿也时常上门寻她,在收到安宁给她准备的那份笔墨后,她过后几天又送了安宁一些手帕和各种花的络子。
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时间很快就滑到了七月,村里第一所学堂正式开门。
村长将酱油收益又拿了些出来,因此村里人上学的束脩从原来的每个月两百文变成了每个月五十文。因此送孩子来上学的又多了一些。他们也不求自己孩子能中秀才,不当睁眼瞎,不被人骗就满意了。
安宁发现除了她和绣姐儿,还有另外四家的女儿也都被送来,都是十岁以下,最小的一个是七岁。其余六十多个,都是男孩,最大的甚至有十七岁,最小的则是五岁。
就算减少到了五十文,许多人还是舍不得花这点钱给闺女上学,上学后的笔墨再节省一个月也要几十文,对于这些人家来说,还不如把钱拿来买几十个鸡蛋全家一起吃了。因此能送女儿来的,要么家境不错,要么是真心疼爱女儿的。
安宁扫了一圈,发现她和那四个姑娘都不太熟,绣姐儿倒是和最小的那个春兰玩的不错,还笑嘻嘻地做介绍人介绍他们认识。
春兰家境不错,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家中不仅有五十多亩田地,在城里还有一间店铺,家里做的是米粮的生意。她一张苹果脸看上去就十分讨喜,还笑眯眯地请她们两个吃自己带来的绿豆糕。
三人坐座位的时候干脆坐在一起,另外三个女孩子则是坐她们后面。
幸好这屋子够大,装下七十人没什么问题。先生姓李,还是村长的远房亲戚,三十多岁的样子,性格有些严厉,对孩子倒也耐心。
上课之前,沈家的一个管事还过来说了通话刷了下存在感,只是说话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准备过的,文绉绉的,听得好几个调皮的男孩都直翻白眼。翻译成白话也无非就是好好感念沈家的恩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类的。
不过玉山村太小,沈家估计也看不上,因此也只派了这小管事过来。
这管事说完后,换李文李先生讲话。
忽略掉一开始的拜圣人画像等步骤,等正式上课的时候,半个早上已经过去了。
第一堂课上的便是三字经,书声琅琅,别有一番味道。沈家捐献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几个开蒙用的书籍,每本书都送了十二本,李文分一分,大概六个人用一本。
学堂也就是上半天的课程,毕竟村里孩子平时也得帮忙干活的,上一整天家长也不愿意。
结束后,大家认了三个字,背了背几段三字经,进程有快有慢。几个女孩子还笑着说回去后在沙子上练字呢。
至于书籍,因为担心小孩子不小心弄坏,李文在下课后便收了起来。
春兰也是嘟着嘴抱怨说书被收走后都没法认字,她担心她记不住。
安宁想起了前世所使用的黑板和粉笔,心中不由一动。
倘若她将黑板和粉笔弄出来,那不就方便大家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复习吗?李先生上课也多了不少便利,这两样东西又不难做,毕竟她没打算一口气弄出现代黑板。
越想越觉得可行,安宁便回家找舅舅去了。
回去后,一问,周李氏果然还真在给舅舅找对象。弟弟的婚事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好不容易他有了些资产,也正正经经地挣钱养家了,周李氏才有了底气给弟弟找一个像样一些的婚事。
她想着弟弟手头也有五六十两,正好可以拿出十两银子盖一个一进宅子,成亲后住一家子是完全没问题的——总不能他成亲后还住他们家里,那岂不是被人戳脊梁骨,说他成了姓周的吗?反正村长给的地还有一亩,拿来盖房子绰绰有余。
至于剩余的四十两,先拿来全部置办田地,增添一些他家底才是。反正聘金这些,李南每个月都差不多会有二三十两的收入,从相看到定下来至少也需要几个月时间,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她只需稍微藏拙,将李南一个月能有五两银子的消息透露出去,便有不少人家找上门来。周李氏在这些人中,大致看中了三家。
第一家是邻村的王家姑娘,今年十八,持家是一把好手,缺点是有些爱计较。
第二家是城里一位童生的孙姓孙女,今年刚过十六生辰。只是因为家境有些贫寒,原本的家底全都拿来供养爷爷念书,所以才看上了李南。毕竟李南一个月五两银子很能拿得出手。
第三家则是和李梅花同样为重县的张姑娘,年纪二十,在三人之中算最大。之前因为父亲去世的缘故守了三年孝,这才耽搁了年纪。据说这位张姑娘颇为能干,种田收拾家务都是好手,唯一缺点就是更早之前有个未婚夫还没成亲便去世,因此有些克夫的传言。
周李氏本身就是这种流言的受害者,因此并不将这种流言看在眼里,注重的还是姑娘本身的人品。当然家庭也是很重要的,倘若有许多的极品亲戚拖后腿,再好的姑娘也是要不得的。
安宁打探了一下,问道:“这三个姑娘哪个好看?”
周李氏扬了扬眉,“结亲看什么长相,姑娘人好才是重点。靠长相能吃饭吗?”
“可以啊,每次我出去买菜的时候,大娘看我可爱都多送我一根葱呢,娘你就没有这样的待遇——”话还没说完,已经被她娘狠狠掐脸了。
安宁觉得好无辜,自己只是说出实话而已。她也的确是一片好心,通过下午的谈话就可以看出,她舅舅本质上就是个肤浅的男人啊,喜欢长相好的。安宁严重怀疑,舅舅一直以来那么疼爱自己,肯定也是因为颜控的缘故。
不过从刚刚介绍的语气来看,周李氏似乎更偏爱孙姑娘来着。觉得孙姑娘是童生的孙女,识文断字,说不定李家的后代都会被熏陶出一些书香气质。
但是安宁恰好第一个否决的就是这孙姑娘。原因无他,她下午还真在李艳那边恰巧听到关于他们家的事情。
据说,这孙家原本也是有几十亩的薄田的,偏偏孙姑娘的爷爷孙北中了童生后便一心想中个秀才,给家里改庭换户。偏偏考了几十年,也不知道是缺了点运道还是啥,就是没考上,还直接把家底给消耗得一干二净的。安宁总觉得倘若舅舅娶了这位,就要沦为孙北念书的取款机了,辈分压在那里,李南敢太过反对吗?更何况,念书,在旁人眼中,就是上等的好事。
她分外同情孙北的家人,这是得多倒霉才摊上这么一个亲人啊。倘若孙北能够自己教书,挣点银子一边养家糊口一边念书也就算了,偏偏他除了念书还是念书,仿佛吸血鬼一般,吸着家人的血液来供养自己,做着中秀才举人的美梦。
呸,她最看不起这种人了。因此打死她也不想同孙家成亲戚。
她同周李氏说了一通后,周李氏眉头就皱了起来,她可不是要给弟弟找一家子负担来着。不过安宁毕竟也是听说的,因此周李氏确定还是自己去打听一把。
打听完后,她回来就默默把孙小姐从名单上划去了。
因为酱油的缘故,村里人都尝到了甜头,对他们家就更加热络了。这直接反应在周李氏的人缘上,她出去打听消息时还真不缺愿意给她透露内幕的人。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她才否决掉了孙家。
她剩余的时间则去打听起了另外两家。安宁觉得她有点事做也挺好的,省的一直念叨她。周李氏对她这个女儿爱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唠叨。虽然前世没体会过多少母爱的她对此很感动,但经常这样也是受不住啊。
在周李氏磨刀霍霍一心要给弟弟找好妻子的时候,安宁一天中的主要工作便是料理田地、练字、外加刺绣。绣姐儿也时常上门寻她,在收到安宁给她准备的那份笔墨后,她过后几天又送了安宁一些手帕和各种花的络子。
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时间很快就滑到了七月,村里第一所学堂正式开门。
村长将酱油收益又拿了些出来,因此村里人上学的束脩从原来的每个月两百文变成了每个月五十文。因此送孩子来上学的又多了一些。他们也不求自己孩子能中秀才,不当睁眼瞎,不被人骗就满意了。
安宁发现除了她和绣姐儿,还有另外四家的女儿也都被送来,都是十岁以下,最小的一个是七岁。其余六十多个,都是男孩,最大的甚至有十七岁,最小的则是五岁。
就算减少到了五十文,许多人还是舍不得花这点钱给闺女上学,上学后的笔墨再节省一个月也要几十文,对于这些人家来说,还不如把钱拿来买几十个鸡蛋全家一起吃了。因此能送女儿来的,要么家境不错,要么是真心疼爱女儿的。
安宁扫了一圈,发现她和那四个姑娘都不太熟,绣姐儿倒是和最小的那个春兰玩的不错,还笑嘻嘻地做介绍人介绍他们认识。
春兰家境不错,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家中不仅有五十多亩田地,在城里还有一间店铺,家里做的是米粮的生意。她一张苹果脸看上去就十分讨喜,还笑眯眯地请她们两个吃自己带来的绿豆糕。
三人坐座位的时候干脆坐在一起,另外三个女孩子则是坐她们后面。
幸好这屋子够大,装下七十人没什么问题。先生姓李,还是村长的远房亲戚,三十多岁的样子,性格有些严厉,对孩子倒也耐心。
上课之前,沈家的一个管事还过来说了通话刷了下存在感,只是说话不知道是不是刻意准备过的,文绉绉的,听得好几个调皮的男孩都直翻白眼。翻译成白话也无非就是好好感念沈家的恩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类的。
不过玉山村太小,沈家估计也看不上,因此也只派了这小管事过来。
这管事说完后,换李文李先生讲话。
忽略掉一开始的拜圣人画像等步骤,等正式上课的时候,半个早上已经过去了。
第一堂课上的便是三字经,书声琅琅,别有一番味道。沈家捐献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这几个开蒙用的书籍,每本书都送了十二本,李文分一分,大概六个人用一本。
学堂也就是上半天的课程,毕竟村里孩子平时也得帮忙干活的,上一整天家长也不愿意。
结束后,大家认了三个字,背了背几段三字经,进程有快有慢。几个女孩子还笑着说回去后在沙子上练字呢。
至于书籍,因为担心小孩子不小心弄坏,李文在下课后便收了起来。
春兰也是嘟着嘴抱怨说书被收走后都没法认字,她担心她记不住。
安宁想起了前世所使用的黑板和粉笔,心中不由一动。
倘若她将黑板和粉笔弄出来,那不就方便大家在没有课本的情况下复习吗?李先生上课也多了不少便利,这两样东西又不难做,毕竟她没打算一口气弄出现代黑板。
越想越觉得可行,安宁便回家找舅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