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袁训辞亲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哈哈哈……”不同于沈渭的沮丧,萧观叉腰狂笑不止,他实在是忍不住。如果不是圣旨当众宣读,都听得到这是袁将军家的喜事,只看小王爷疯笑模样,还以为他家有了喜事。
圣旨是见到袁训过去后,就径直展开宣读。袁训也不能拒绝,说找个没人的地方再念,他就赶紧跪下。
旁边的人不想跟着陪跪,都避到帐篷或马车等后面。并不隔音,就都听得清楚。他们纷纷走出来打算道喜,就让萧观的狂笑魔音贯耳。
看过来时,见小沈将军狠瞪着小王爷。
萧观笑的不是别人,也不是为袁家的亲事大乐特乐,他对着沈渭:“哈哈……。”那意思不言自明,你家的儿媳妇飞喽。
斜起眼角,萧观还有另外一个意思,给你沈家多少狗胆,敢去和太子殿下争亲事?
梁山王闻讯走出帐篷,圣旨已经念完,他看到最惹眼的,就是他家儿子的大笑脸,那嘴就快咧到耳朵根。
“大倌儿,贺喜虽是好事,也不要过了头。”梁山王会错了意。而他的话提醒沈渭,沈渭走到袁训面前,倒不是道喜,他满面懊丧,吐出无力的两个字:“小袁……。”再就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留郡王和辅国公父子也赶到,见到袁训面色平静,并没有太多的惊喜。辅国公悠然笑着有得色,对陈留郡王道:“瞻载,阿训又长进了。”
陈留郡王不敢苟同岳父对袁训的新看法,他道:“闻喜哪有不喜的呢?加寿的亲事定得好,小弟应该喜欢。亲事定在太子府上,从礼节上说,小弟应该欣喜。可岳父你看他,哪有半点儿喜悦模样?”
那脸跟劲风吹平的旗子似的,嘴角的笑容不多,还像是勉强挤出来的。
辅国公还是持原有看法:“他大了,再说这亲事出来的,虽然出乎我的意料,可我并不觉得意外。他呢,想来更不意外不是。”所以依然稳重冷静。
翁婿说着话,把龙氏兄弟们听得莫明奇妙。八公子龙怀城凑过来询问:“父亲怎么倒不意外?加寿许给太子殿下,我可吓上一大跳。”
龙氏兄弟们闻言,皆用眸光表示自己们都吃惊。
辅国公扯几句假话出来,佯装不悦:“加寿有福相,是个能干孩子,你们真是眼拙,倒没看出来。”
龙氏兄弟全搔脑袋,加寿是个能干孩子,她的大红包太能干了,要一回钱抵得上别人要几年。
好吧,龙氏兄弟全承认自己眼拙。
见梁山王贺过袁训,将军们又来贺。郡王和国公父子全是自己人,就不和外人抢。贺上大半天,袁训才回到姐丈和舅父面前。
眸子依然是平静的,笑容也依然是不多的。
龙氏兄弟们佩服他,小弟还真端得住。这亲事要是换成别人,还不喜欢得在地上打滚儿吗?
大家都贺过,对袁训更高看一眼,龙氏兄弟说还有酒,约下袁训中午一起用饭,袁训答应下来,就往帐篷走去。
陈留郡王见他到底有点儿不对,就和辅国公随后跟进去。
褚大现在是袁训的亲兵队长,又是亲戚的他,倒喜欢得嘴咧着,跟袁训后面问他要什么?袁训说不必,自己进帐篷,三品的将军帐篷里,案几俱全,袁训默默的打开砚盒,也不像平时会喊别人研墨,他自己研,铺开纸,执笔书写起来。
辅国公和陈留郡王跟进来,袁训见到也没有说话,继续写信。
他的稳重样子,让辅国公越看越喜爱,让陈留郡王也看他端坐凝重的好身姿,笑道:“他这是写谢恩折子。”
袁训眼皮塌没一下。
陈留郡王还是觉得哪里不对,缓步对着袁训走过去。怕袁训嫌打扰,走上两步,见袁训没有反对,郡王走到他身后,往信上面一瞧。
啼笑皆非。
这信上写的是什么?
是袁训要辞亲事。
辞亲事的理由,全开列得明明白白。原因如下:一,他的小加寿是不会允许丈夫纳妾的,所以这亲事不成。二,他的小加寿进京是承欢膝下,不是为招人嫉妒。就是疼爱她,也用不着这就把宝贝儿摆在风头浪尖上。三,英敏小殿下自然是好的,但加寿还小,若是长大和英敏殿下合不来,加寿该多委屈…。
陈留郡王骇然好笑,杀鸡抹脖子似的点头使眼色,辅国公也走上来看。一看之下,国公也愣神住,随即:“咳咳咳……”让自己口水呛住。
陈留郡王无声大笑,这一回真的带着下巴快甩下来模样。辅国公则赶快把气顺过来,无奈的问袁训:“你这信不是真的要发走吧?”
“要发走的,舅父。”袁训一丝不苟的回答。
这信是完全出自当父亲的真心疼爱,是袁训跪听圣旨的时候就想到的。
亲事虽然好,但谁也保不准加寿以后看英敏小殿下不顺眼睛,袁将军自己就记得小时候,他喜欢过亲戚家的小姑娘,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小姑娘和别人定亲了,袁将军又去了京里,再没有想到过她。
在今儿把旧事翻出来,是袁将军在听到小姑娘定亲时,曾自大的愕然住。他一直以为人家是喜欢他的。
所以,加寿以后的喜好还没有定,亲事不能定下来。以后加寿找的,只能是她喜欢的。
还有就是,加寿的娘是专房专宠的,女儿自也不能差,差一丝半点的,那是要当父亲的命才是。
出自于真心,下笔就流利,很快写完。袁训拿起来吹了吹墨,见不再会流淌,恭恭敬敬送到陈留郡王面前:“我写得急,也许文法不对,请姐丈帮我看看,如果没有不对,这就让来人带走。”
陈留郡王对他翘翘大拇指:“小弟你有种。”接信在手,心想还看什么,怎么看也找不出对的地方。
换成别人家辞亲事,会说自己女儿不般配,把自己家说得一文不值。小弟你倒好,你这写的全是加寿受委屈,加寿还不明白,加寿……加寿这亲事定得好不如意。
郡王嘻嘻直言相告:“字是没有错的,文辞上也不错。就是这意思,哪一句都不好。”辅国公想劝,又觉得这事情太滑稽,想笑,又想袁训这信送上去,只怕要惹雷霆怒,哪里还能笑得出来。
袁训不听他们的劝告,见说没有错字错文法,再自己把开头的叩辞,和结尾的叩安看过,他认为有这两个就行,中间内容,更不用改。待信干,把信折叠封好,还打上火漆印,以示这信要紧,拿在手上往外走去。
他才走出去,陈留郡王放声大笑,随即人笑得软脚走不动。辅国公急道:“我劝他不听,你还笑,快去给我劝住他。”
“岳父,我们今天劝住他,他明天再写一封,谁能拦住?”陈留郡王继续大笑:“哈哈,笑死我了,他还怕委屈到他女儿,哈哈,”
辅国公拂袖而去,亏你还能在这里笑出来。亲姐丈,你倒不为他着急。
当天小袁将军的好圣眷传遍梁山王军中,看架势不用太久就能传遍全军。而萧观在帐篷里发呆,也弄明白一件事。
姓袁的,他现在真的成了自己亲戚。
萧观强定袁家还没影儿的女儿,是为乐子,打心里并没有当袁训是自己亲家老爷的意思。而今天呢,本着亲戚的小舅子就是自己的小舅子这思路下去,姓袁的是太子的亲家,太子又是萧观嫡亲的堂兄。
梁山王和当今,是嫡亲堂兄弟,祖父皆是太上皇。
小王爷的亲家老爷就此出炉。
萧观愣神半天,这事情真是看不懂。什么样的好姑娘,能让太子殿下相中。太子殿下的眼界儿,可不是一般的高啊。
小王爷懒洋洋起身,这几天无战事,父亲让宰牛杀羊的,虽然没有酒,也是大吃一顿,为太子殿下府上小殿下定亲贺喜,也贺小袁将军。萧观打算去找亲家老爷扯扯话,另外,再声明一下。沈家的亲事到此为止,他没福气以后不用管他,再生女儿,可就是萧家先相看,萧家先定亲。
小袁将军的妻子又有了,信已经早到军中。
……
京里下第一场雪以后,加寿小姑娘打进京后,头一回出宫。亲戚们全等着见呢,老太太不敢回中宫,袁夫人回上去,中宫把日子定在十月里,说是宜出门的好日子,这一天,纷纷扬扬的下起雪花。
瑞庆小殿下遗憾的把加寿送到内宫门,对她嘟嘴儿:“可以堆雪人了,你怎么偏偏要走亲戚呢?中午好吃的涮锅子,不给你留啊。”
加寿和她相处得熟悉,笑嘻嘻回答得很俏皮:“姑姑自己吃,加寿吃别的。”瑞庆小殿下扁嘴,加寿也学着她,扁一个瑞庆似的嘴儿,摇着小手让任保抱出宫门。
曾祖母和祖母,外加侍候的人跟上一圈,在白雪中登上宫车。
先去的是太子府上,由苏先安排见袁训的知己们,讨见面钱。
在没有陈留郡王和辅国公出现以前,袁训是公认的太子党中最没有根基的人。因为没有根基,难免有人轻视。而袁训自己知道是至亲,凡事又更收敛和谨慎。
十二岁的年纪就要看人眉眼,是种成长,也属不易。又有萧观曾骂过他的最会和稀泥,不少人得过袁训和过稀泥,袁训算是人缘儿不错的人。
太子党们心本齐,这一天就都在这里。加寿认下许多的爹爹,收拾起大红包,宫车再去南安侯府。
南安侯府今天请的亲戚不多,全是不避形迹的至亲和好友,才有资格出现在这里。加寿姑娘的红包儿不小,请的人不富就贵,不然不是成了老太太指着曾孙女儿讹人,这是笑话。再说,加寿姑娘今非昔比,一般的人想找讹,老太太还不干呢。
这里面,没有人抢得过阮家小二英明,他从加寿下车,就抱到自己手上,扮怪相给她看,说有积年的私房全给加寿,把加寿哄得没一会儿就同他相熟。
老太太见到放心,对袁夫人说就来,袁夫人想她不是方便,就是去交待厨房做加寿爱吃的,反正总有事情,袁夫人颔首,她留下陪加寿。
阮小二的陈年私房,从他三岁时留下的猴子面具,再到泥人儿怪石头,作几个大箱子搬过来,给加寿挑她喜欢的。
加寿开心的格格笑着,两只小脚兴奋的蹦哒着,把背着的大红包让袁夫人取下来,对着阮家二叔仰起小面庞:“装,装在这里面。”
她活泼的笑容,临出门前老太太回首看上一看,就慈爱的化不开。转身,老太太带着毅然走开。为了加寿一直这样的笑,安老太太任何事情都会去做。
孩子的笑容,是多么的能暖老人的心。
这样想着,老太太扶着拐杖。下雪天,她不得不谨慎些,就把拐杖用上。
安老太太本来在小镇上呆得好,众人眼里的老封君一个,给她太后她都不会换。对着一干子勤劳而筋骨壮的长寿老人,晒暖儿聊家常,听的是田头上新鲜的古记儿,吃的是山珍野味。又有时常去和国公夫人走动,国公夫人对她感激于心,最好的东西总是留着等她来。
她日子比神仙还悠游了,听说回京是担心寂寞的。
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单冷清。
但现在老太太走得脊背挺直,进京前想的寂寞啊孤单啊,全都飞走。她想的事情,让她都快想不过来。
柳家?她恨恨地想着,把手中拐杖敲得石板地当当地响。
什么东西!
也敢想动加寿的亲事!
接下来见的是隐密的人,说的是私密的事情。老太太没用丫头跟着,也不用人带路,熟门熟路的走到偏僻的一处院子。
青砖红瓦的院门,让老太太浮出一丝笑容。这是她小时候常来玩的一处地方,有她许多回忆。
院门打开,不是家人迎出,是侯爷钟恒沛和他的父亲二老爷。
钟二公子在外任,三公子留沛四公子引沛在客厅上招待客人,也免得客人上门,见不到这家的男主人,会起疑心。
余下的男人们,大老爷三兄弟皆在这里。临窗下几旁,还坐着中年微发福,却更儒雅的靖远侯阮侯爷,大学士董家是老夫妻父子全在这里。阮梁明、董仲现也面容凝然倚家人而坐。还有几个人,不是亲戚中最知心的,就是随老侯进京,受他提拔良多的官员。
“都知道了,我的曾孙女儿啊,大福气,这亲事定的啊,出乎我意料,大福气,总有大挫折啊,”老太太坐定就开口,约齐全家的人来说话,本是老太太的主意。
老太太眉头寒冷:“柳家!哼。现今太子妃殿下不满意,依我想必然是柳家怂恿。我老了,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容柳家对加寿的亲事作祟!”
老太太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是那一天,太子妃冲到花房,打算叫出加寿来训斥时,隔着花房门帘,老太太和袁夫人都见到。
见说太子妃到来,老太太还欣喜的对袁夫人说:“我们加寿最讨人喜欢,中宫和小殿下都这么喜欢她,太子妃殿下也一定是疼她的。”
接下来,太子妃说话的语气,和她面上的狰狞,把老太太吓得一惊。见要找加寿,本能的老太太要出去回话,但袁夫人扯住她,摇头微笑:“不要去。”
本想去安抚太子妃怒气,再把自己孙女儿的好说上一回的老太太,把女官们不客气的回话听在耳朵里。
她一面安心,一面又惊又怒。
她是在山西和宝珠亲家一直住着的,她知道这门亲事不是亲家主动找来的,这是宫里的意思。当时皇上在,他由太子作主。中宫既然愿意,太子自然说好。这亲事,我们没做手脚。
再看一眼加寿,花房不小,有一个中等宫殿那么大。加寿和瑞庆殿下正拔得笑哈哈,花香染衣,把面颊也染得红扑扑,正对着一株子不好拔的花嘀咕。
“拿剪子来。”瑞庆殿下这样说。
加寿也软软的学话,回头看人:“拿剪刀来。”
自从加寿姑娘在宫里,任保像专门侍候她的,加寿姑娘在哪里,任保就在哪里。这个中宫最信任的大太监,陪着中宫起伏,随她走进中宫殿室,最知道中宫心思。
任保就亲手拿剪刀,说碰到手,他把花剪下来。
这么招人疼爱的孩子,花见了也要乖乖从盆里下来,太子妃她竟然敢忤逆中宫意思不喜欢……老太太在这里又生气起来:“这定然是柳家的意思了。”
随后老太太只出宫一次,她没有和袁夫人商议,因为国公也好,郡王也好,全是外官。在京里能找得着人的,倒是老太太。
老太太这就不放心加寿,由原本的欢喜到极致,回到正常心思。那是个你好就有人嫉妒,遇难不要气馁的心思。回娘家找到侄子们,让他们拿对策出来。
花房的这段说完,董大学士的妻子,董家老太太冷笑讥诮:“太子妃前两胎儿子皆没养住,柳家自然是把全有的宝,全压到英敏殿下身上。加寿儿抢走他们家的亲事,他怎么会罢休!不识相的老东西,他就不想想这亲事是中宫定的!”
靖远侯冷静淡淡:“只怕,他们以为这事是袁家做下什么?”
“天地良心,我们才进京,能做什么!”老太太皱眉。
闻言,沉吟思索整件事情的董大学士眸子一张,精明四射:“妹妹,当天定亲,你是在的?”董家老太太,是安老太太的姨表姐。
“在的。”安老太太笑容满面,加寿的事情,我哪能不在。依我这诰封并不能得中宫进京就召见,却因好孙婿的缘故,也能去晋见中宫。
老太太让找亲戚们来商议,但有些事情,如她想明白袁家才是中宫的亲戚,这话风险太大,她不会说出。
在场的人全看出老太太因曾孙女儿而荣耀的心思,全都会意一笑。董大学士更是笑容满面,从亲戚的角度上,加寿的这亲事真是太好太好太好了。
这亲事上要帮忙,他们全是甘愿的。
笑过,正事还是要说的。大学士道:“妹妹,请你把当天的事情,细细的告诉我们。”老而更睿智的眸子缓缓扫视房中,董学士认真的道:“找出这亲事的原因,我们行事也许更得力。”
“老大人说得有理。”靖远侯点头,别人也都说应该听听。
老太太重提这事,还是笑得合不拢嘴。受她的感染,别人全是笑容可掬。
“……她和瑞庆殿下吃点心呢,就翻出那些字,”老太太说到这里,心里格登一下。不容她细想,董大学士追问:“点心盒子是哪里来的?”
“是瑞庆殿下要的,是殿下的宫女端进来,”老太太心里又格登第二下。
大学士继续问,这全是关键不是。
“端进来后,有谁碰过?”以大学士来想,袁夫人也没有理由去接盒子,但他也得弄清楚。
老太太的心里就可格登格登的停不下来。她嗓音有点儿颤抖,不过别人都没听出来。
“点心盒子一直是瑞庆殿下捧着,加寿小,她捧还不摔着。”
“有字的点心是加寿自己取的?”
“是。”
董大学士问了一圈子,他抚须喃喃:“天意,这是天意啊。”从头到尾,袁家的人就没有碰过那点心。
但通过他的问话,把老太太心头迷雾解开。
如果没有今天的这些推敲,老太太也以为是天意。但现在她明白过来,她明白过来,她还不能说。
点心,是瑞庆殿下要的,她嚷着饿了,让人去取给她准备的好宫点。
点心到了以后,是小殿下自己捧着,把加寿哄下来吃点心的也是她。老太太一旦明了,回忆潮水般涌出。
她记得清楚,加寿拿点心的时候,小殿下曾经手转过盒子。对小孩子来说,点心都长得差不多,哪块顺手就取哪块。
拿到手为什么没有吃,反正放地上玩呢。是瑞庆殿下一手托着盒子,另一只手在加寿取到一块以后,就往她嘴里塞上一块点心,加寿有吃的,就把到手的那块学着小殿下,摆地上去玩。
先看翻开点心看字的,也是瑞庆殿下。
加寿就来了精神,学着瑞庆殿下嘀咕:“有字儿?”再拿一个再拿一个……
在房中旁人看来,瑞庆殿下没有帮助袁家定亲的道理,虽然袁训曾是她的老师。年青人们,钟恒沛、阮梁明和董仲现低语商议过,他们也相信地道:“这是天意啊,就算是瑞庆小殿下帮忙,她也不能知道翻开的点心下面是什么字。”
不,瑞庆殿下是事先知道的,老太太这样想着。
那点心的后面,点缀的有碎蜜饯青红丝。但老太太能说吗?她不能说。她虽不能说,却对邀请亲戚们一起对策这事更有底气。
柳家的,这就更不算什么!老太太笑得俨然为孙女儿亲事欢喜就差雀跃。
男人们开始讨论这事怎么应付,而董家老太太则和老太太说家中以后的富贵长有。加寿的亲事定得这么好,长辈们想想以后也在情在理。
“这天冷的,可不敢乱给她吃东西,外面来的东西,也不能吃啊。”董老太太叮咛着。有亲戚们帮忙分析交待,安老太太的心思更明。
中宫是有私膳房的,外面御膳房送的例菜,加寿从来不吃。皇上不在中宫这里,加寿是和中宫、瑞庆殿下同桌吃饭。皇上时常在中宫这里,几乎晚晚都到,加寿和瑞庆殿下,就和皇上皇后同桌吃饭。
她年纪小,只能吃软烂的。但哪怕是个肉沫蒸蛋,也就有人给尝菜。
她们的话让钟大老爷听到,把大老爷提醒。大老爷带着惭愧,赶快弥补自己们前一时的没想到。
“从今儿起,派四个老实可靠的家人到宫门上,候着姑母、亲家太太和加寿要什么,还是自己家的人去买更放心。”钟大老爷强调放心二字,听的人都说对。
这是娘家的盛情,安老太太欣然接受。她并不说娘家不安排家人跑腿也不打紧,还有顺伯在宫门上候着,每天给加寿姑娘买外面好吃的。
顺伯是男人,不是忠婆,可以恩典进宫侍候,专管为加寿姑娘做饭。顺伯就晚晚回家去歇,一早就在宫门上等候,随时当差。
顺伯买进来的东西,全是有固定的人取,不让外人插手,直送到内宫中。老太太又把这一条想起来,出宫前还在想着怎么研究对策,现在她则是更舒心畅意,安定不少。
对策很快就出来,南安侯府加上靖远侯俩侯府,还有董大学士老姜弥辣,更不是吹的。虽然老侯那里去信还没有回来,但有老侯素来倚重的幕僚官员们在。老侯太看视他们,进京前先举荐进京,全在这里。
董大学士慢慢地说着:“柳家的几个直系子弟,倒也谨慎。再说我们是为敲山震虎,先不寻他们。只他别房头的十几个官员,又出十几个纨绔,这就足够弹劾的。”
大学士稳稳当当:“这是政事上。再来内宅里,闻听皇后娘娘赐给太子殿下两个宫人,都美貌如仙。这事情是什么苗头?换成平时,我觉得也稀奇平常。但今天以我来看,这是娘娘对太子妃已生不满。我们也别闲着,也从内宅里下下手。”
老太太聚精会神,不敢错过一个字。
董老太太笑道:“老大人想的虽然好,但娘娘才赐给宫人,我们再给太子殿下送人,这不是刻意抢她们的宠爱,太子不会要,娘娘也不会喜欢。”
大学士呵呵笑了:“夫人呐,谁说一定要从太子内宅中下手。太子内宅,我们也要预备上。家里挑出好女儿来,这几年里一直要预备着,用得上的。这呢,不过只是一条。夫人也才说过,今年就送,这是分宠没眼色的去得罪宫里娘娘。这柳家的内宅,我们也得想想啊。”
董老太太听得已有眉飞色舞之意,但还是笑说疑惑:“柳老头子一把年纪,给他送人只怕也是个不济事。”
“不给他送人,这老东西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谁要白糟蹋人送给他,外面买的也不送。我收到信,也打听清楚。柳家早有意,为英敏殿下备下一嫡一庶两个姑娘,备选的又有小姑娘。亲事让加寿得了,他岂有不恼的?”董大学士笑得有点儿泛坏。
他接下来的话,让房中所有人都翘大拇指。
“柳家门第不算坏,和我们家般配得上。这就回去挑亲事,向柳家求聘年青女儿。想来挑尖子的,他是打算给太子的,我们就求他家挑尖子的女儿,想来不会教养错,配得上我们的子弟。”
靖远侯把桌子轻轻一打,笑道:“妙啊!老大人这计甚好。”
“我们是世族,柳家也是世族,盯着我们看的不知道有多少。和柳家血战,倒是不怕。不过二虎相争,两败俱伤,便宜就落到别人家,这样不美。求亲吧,结为姻亲,让柳丞相个老东西好好想想,加寿的好亲事,还是有他一份的。”董大学士老奸巨滑地笑。
而靖远侯哈哈笑了:“他若是不答应,就是瞧不起我们这几家,”
“那我们就同他翻脸,正大光明的翻。”钟大老爷也明白过来,只要他敢公开拒亲蔑视我们。
“就是这样!”二老爷和三老爷异口同声。
对视一眼,房中气氛忽然沸腾。为加寿亲事的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
加寿的好亲事,让柳家觉得会失去许多好处。但对钟家等人来说,却带来无数好处。钟大老爷三兄弟,本来为前南安侯夫人守丧,丁忧三年不能为官,正闲得难过。现在全有了精神,摩拳擦掌,高涨兴致,好好的来做这件事情。
大家都心中有数,足有好多年,宫中没有送人。就阮家好些,送进去一个姑娘。送姑娘们进宫,都会说那是见不得人的地方,受到煎熬。但对家里确有好处,也是体面,一直如此。
为什么钟府里好些年没进去过人,那不是以前文章侯府的亲戚,老太妃和钟家过不去,她把着的。
把到南安老侯官场上拼搏去了,索性不送人进宫,后来太妃去世,文章侯府失势,老侯也懒得再应送人进宫的事,主要是让宫里有个不对头的伤了心,而且太妃再得太上皇宠爱,老侯想我用心为官,你也没奈我何,这事情就丢下来。
现在加寿的亲事出现,虽然不见得就此往宫里送人,但保住加寿,以后宫里就有人。这几家子想当然全有好处,而且还有亲戚情意。再有一层,就是都不服气柳家。都有一种心思,当我们家里没人吗?
不打起精神来还行吗?
商议过,大家往前面去看加寿时,年青侯爷钟恒沛半开了句玩笑:“伯父,父亲,三叔,你们前几天还说闷,今天我看着,这就面上红光上来。”
大家哈哈一笑。
……
袁训自从写过辞婚的信后,天天盼着回信。陈留郡王取笑他成了望信石,只要不打仗,见天儿的就在营门外守着。
仗不是天天都有的打,有时候歇息下来足有十天半个月空闲。休养生息中,陈留郡王就更有空拿小弟取乐。
他跑到营门,陪袁训站着。笑道:“一百两银子,小弟,赌你这亲退不成。”袁训咧咧嘴不理他。
估计他的信把中宫和太子气得不轻,信,直到腊月,大雪堆积有半人多高,才回来。
“袁将军的信。”
袁训一把抢走,抖抖身上站这里不动积的雪,就要拆时,想到身边还有一个姐丈。看时,见姐丈随意准备爆笑,伸长脖子正准备一起看。
袁训主要是对回复心里没底,他要是有底气这亲事说退就退得成,他就在这里拆信,然后赚姐丈一百两银子也不错。
但怕信中如姐丈所说的,全是训斥。袁训怕陈留郡王在这里当众大笑,不是气到自己?把信往怀里一揣,袁训径直回帐篷。
陈留郡王怎么会放过,随后跟上。在帐篷里袁训撵不走他,就由着姐丈在一旁观看。
信封内,是袁训的原信退回。在原信的下面,有一行娟秀的字迹,是中宫所写:一派胡言。一派胡言下面,还有一行字,苍劲有力,又工整,是太子殿下,四个大字:一派胡言!
“哈哈哈……一百两银子给我……”陈留郡王笑得快岔气。看看,就知道你要撞钉子,你不信,还一定要辞亲。
袁训亲事没退成,正满心里不高兴,哪里还肯给他银子。正和姐丈瞪着眼,外面有人高声回话:“圣旨到,王爷命大小军官都去听宣。”
随即,召集将军们的鼓声响起。
陈留郡王和袁训不再闹,整齐盔甲赶去梁山王大帐中,见刚才给袁训信的那个人,从背上解下包袱,郑重的取出一道圣旨呈给梁山王。
梁山王打开扫上一眼,就面有诧异地在袁训面上瞄瞄,清清嗓子开始宣读。念到第三句上,所有人都偷看袁训,全是一个想法,小袁将军的好圣眷这就到了头?
再一想他女儿才许亲太子府上,这是惯例的敲打才是。
陈留郡王憋笑快得内伤,辅国公是担忧的看着袁训。圣旨中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斥责昭勇将军袁训恃宠而骄。
狠狠斥责的话,让人听着都能忘记袁将军如今是天子的亲家,让人总担心他下一步就要官职不保。
须臾念完,梁山王也醒过神。在王爷来看,袁将军家才有喜事,怕他翘尾巴,有道训斥圣旨也不出惯例。
王爷哪里知道这圣旨是袁将军自己招来的,梁山王把圣旨恭恭敬敬贡到案几上,就来安慰袁训。
他的儿子萧观还不明白,以萧观来想姓袁的这亲家老爷不错啊,怎么才许他家亲事,这就骂上了。
萧观拍袁训肩头:“没事儿,还有哥哥我罩着你。”从宣圣旨开始,袁训就一直沉思模样。让萧观一拍,他眸光跳动,想到些什么。
“哥哥,借一步说话。”
萧观惊得几乎没跳起来。旋即,他沉下脸。袁亲家老爷肯主动叫自己哥哥,往往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他又骂自己是小倌儿哥哥。萧观黑着脸:“给你脸呢,别不要啊。”
袁训把他一拉,直接扯出帐篷。萧观惊得:“你,你要作什么?”太让他意外,小王爷也没想到甩开他。
在背风的地方袁训停下,放开萧观的手,郑重地深深弯下腰,对着萧观就是一个大揖。萧观狐疑:“你做下什么坏事?才求到我这里?”
把小倌儿端详下,和以前一样,没有泛坏模样啊。
萧观再一想,就恼得火冒三丈,一把揪起袁训衣襟,怒道:“你是想一个人去打苏赫对不对?你敢撇下我,我敢给你冷箭你信不信!”
把袁训衣甲揪得哗啦几声。
换成以前,袁训早恼得比他狠。但今天他没有生气,心平气和地都不去挣开。袁训静静地道:“打苏赫,说好的,我不会丢下你。”
小王爷立即情绪好转,放下小倌儿,再讨好的给他抚几下胸前衣甲,想到小倌儿还没有说为什么行礼,问得小心翼翼:“啥事儿?”
嗓音也放低下来。
袁训还是异常平静:“我要出营,想让你帮忙。”
萧观一听就乐了,原来是这事儿。他在心里怪着袁训,你倒早说啊,你早说我怎么还会生气?他就不想想,他也没有给袁训说话的机会。
“你想老婆了是不是?这下大雪,我爹也不让咱们回边城。他说新兵要练,就大雪里练。再说,”萧观嘿嘿着,他不隐瞒袁训,反正这些门道袁训全知道。
“兵部天天说咱们的花费高,我爹一年大冬天的回家,一年大冬天的不能回去。让他们雪里多运几回粮草,他们第二年就不说花钱多。也是的,你老婆有了,咱们可说好了,那肚子里的可是我家的人,你要回家过年,你只管走。我为你想个名目,”
萧观拧眉头,袁训静静看着他。没一会儿,萧观想出来:“就说粮草军需上来的慢,让你去路上接应。”
“那,让我去京里接应粮草怎么样?”袁训的话把萧观愣住。
“为什么要去京里接应?”萧观糊涂掉,那眼神儿这就不对。他寻思着:“你老婆在边城啊,难道你还有花花肠子,你京里还有一个要生的女人?”
小王爷的心思从来转得诡异,让袁训哭笑不得。
“我……”他张张嘴,满腹心事。
萧观又火了:“你有什么事还瞒着我,”怒道:“以后别叫我哥哥!”他就没想起来,是他先叫别人小倌儿的。
袁训长叹一声,看上去有辛酸事:“我告诉你,你不许告诉别人。”萧观就地发了个誓,虎视眈眈等着。
“我要到京里辞去我女儿和太子府上的亲事。”
萧观一个踉跄,险些往前摔到袁训身上。袁训就要扶他时,萧观又自己稳住,往后一让,几步退到后面,重重撞在停在那里的马车上。
马车咣当当响着,小王爷瞪住袁训:“你,你再说一遍?”
“我女儿,我不愿意和太子府上结亲事。我家女儿要过自由自在的日子,我房中不纳妾,我女儿房里也不能有。以后我儿子愿意有,倒是可以。一想到她许给英敏殿下,我就没有一夜睡好过。给我想个法子,把我这就打发到京里去,赶紧辞亲是正经的。”
袁训的一番“正经”话,让萧观都快找不到东南西北。他骇然的盯住袁训,心里想这个人莫不是疯了?
而对面的袁将军,目光稳定,面容镇定,看不出来有哪里有发疯迹象。
------题外话------
哈,小袁辞亲去了。给点票票,给他多点动力。
“哈哈哈……”不同于沈渭的沮丧,萧观叉腰狂笑不止,他实在是忍不住。如果不是圣旨当众宣读,都听得到这是袁将军家的喜事,只看小王爷疯笑模样,还以为他家有了喜事。
圣旨是见到袁训过去后,就径直展开宣读。袁训也不能拒绝,说找个没人的地方再念,他就赶紧跪下。
旁边的人不想跟着陪跪,都避到帐篷或马车等后面。并不隔音,就都听得清楚。他们纷纷走出来打算道喜,就让萧观的狂笑魔音贯耳。
看过来时,见小沈将军狠瞪着小王爷。
萧观笑的不是别人,也不是为袁家的亲事大乐特乐,他对着沈渭:“哈哈……。”那意思不言自明,你家的儿媳妇飞喽。
斜起眼角,萧观还有另外一个意思,给你沈家多少狗胆,敢去和太子殿下争亲事?
梁山王闻讯走出帐篷,圣旨已经念完,他看到最惹眼的,就是他家儿子的大笑脸,那嘴就快咧到耳朵根。
“大倌儿,贺喜虽是好事,也不要过了头。”梁山王会错了意。而他的话提醒沈渭,沈渭走到袁训面前,倒不是道喜,他满面懊丧,吐出无力的两个字:“小袁……。”再就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留郡王和辅国公父子也赶到,见到袁训面色平静,并没有太多的惊喜。辅国公悠然笑着有得色,对陈留郡王道:“瞻载,阿训又长进了。”
陈留郡王不敢苟同岳父对袁训的新看法,他道:“闻喜哪有不喜的呢?加寿的亲事定得好,小弟应该喜欢。亲事定在太子府上,从礼节上说,小弟应该欣喜。可岳父你看他,哪有半点儿喜悦模样?”
那脸跟劲风吹平的旗子似的,嘴角的笑容不多,还像是勉强挤出来的。
辅国公还是持原有看法:“他大了,再说这亲事出来的,虽然出乎我的意料,可我并不觉得意外。他呢,想来更不意外不是。”所以依然稳重冷静。
翁婿说着话,把龙氏兄弟们听得莫明奇妙。八公子龙怀城凑过来询问:“父亲怎么倒不意外?加寿许给太子殿下,我可吓上一大跳。”
龙氏兄弟们闻言,皆用眸光表示自己们都吃惊。
辅国公扯几句假话出来,佯装不悦:“加寿有福相,是个能干孩子,你们真是眼拙,倒没看出来。”
龙氏兄弟全搔脑袋,加寿是个能干孩子,她的大红包太能干了,要一回钱抵得上别人要几年。
好吧,龙氏兄弟全承认自己眼拙。
见梁山王贺过袁训,将军们又来贺。郡王和国公父子全是自己人,就不和外人抢。贺上大半天,袁训才回到姐丈和舅父面前。
眸子依然是平静的,笑容也依然是不多的。
龙氏兄弟们佩服他,小弟还真端得住。这亲事要是换成别人,还不喜欢得在地上打滚儿吗?
大家都贺过,对袁训更高看一眼,龙氏兄弟说还有酒,约下袁训中午一起用饭,袁训答应下来,就往帐篷走去。
陈留郡王见他到底有点儿不对,就和辅国公随后跟进去。
褚大现在是袁训的亲兵队长,又是亲戚的他,倒喜欢得嘴咧着,跟袁训后面问他要什么?袁训说不必,自己进帐篷,三品的将军帐篷里,案几俱全,袁训默默的打开砚盒,也不像平时会喊别人研墨,他自己研,铺开纸,执笔书写起来。
辅国公和陈留郡王跟进来,袁训见到也没有说话,继续写信。
他的稳重样子,让辅国公越看越喜爱,让陈留郡王也看他端坐凝重的好身姿,笑道:“他这是写谢恩折子。”
袁训眼皮塌没一下。
陈留郡王还是觉得哪里不对,缓步对着袁训走过去。怕袁训嫌打扰,走上两步,见袁训没有反对,郡王走到他身后,往信上面一瞧。
啼笑皆非。
这信上写的是什么?
是袁训要辞亲事。
辞亲事的理由,全开列得明明白白。原因如下:一,他的小加寿是不会允许丈夫纳妾的,所以这亲事不成。二,他的小加寿进京是承欢膝下,不是为招人嫉妒。就是疼爱她,也用不着这就把宝贝儿摆在风头浪尖上。三,英敏小殿下自然是好的,但加寿还小,若是长大和英敏殿下合不来,加寿该多委屈…。
陈留郡王骇然好笑,杀鸡抹脖子似的点头使眼色,辅国公也走上来看。一看之下,国公也愣神住,随即:“咳咳咳……”让自己口水呛住。
陈留郡王无声大笑,这一回真的带着下巴快甩下来模样。辅国公则赶快把气顺过来,无奈的问袁训:“你这信不是真的要发走吧?”
“要发走的,舅父。”袁训一丝不苟的回答。
这信是完全出自当父亲的真心疼爱,是袁训跪听圣旨的时候就想到的。
亲事虽然好,但谁也保不准加寿以后看英敏小殿下不顺眼睛,袁将军自己就记得小时候,他喜欢过亲戚家的小姑娘,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小姑娘和别人定亲了,袁将军又去了京里,再没有想到过她。
在今儿把旧事翻出来,是袁将军在听到小姑娘定亲时,曾自大的愕然住。他一直以为人家是喜欢他的。
所以,加寿以后的喜好还没有定,亲事不能定下来。以后加寿找的,只能是她喜欢的。
还有就是,加寿的娘是专房专宠的,女儿自也不能差,差一丝半点的,那是要当父亲的命才是。
出自于真心,下笔就流利,很快写完。袁训拿起来吹了吹墨,见不再会流淌,恭恭敬敬送到陈留郡王面前:“我写得急,也许文法不对,请姐丈帮我看看,如果没有不对,这就让来人带走。”
陈留郡王对他翘翘大拇指:“小弟你有种。”接信在手,心想还看什么,怎么看也找不出对的地方。
换成别人家辞亲事,会说自己女儿不般配,把自己家说得一文不值。小弟你倒好,你这写的全是加寿受委屈,加寿还不明白,加寿……加寿这亲事定得好不如意。
郡王嘻嘻直言相告:“字是没有错的,文辞上也不错。就是这意思,哪一句都不好。”辅国公想劝,又觉得这事情太滑稽,想笑,又想袁训这信送上去,只怕要惹雷霆怒,哪里还能笑得出来。
袁训不听他们的劝告,见说没有错字错文法,再自己把开头的叩辞,和结尾的叩安看过,他认为有这两个就行,中间内容,更不用改。待信干,把信折叠封好,还打上火漆印,以示这信要紧,拿在手上往外走去。
他才走出去,陈留郡王放声大笑,随即人笑得软脚走不动。辅国公急道:“我劝他不听,你还笑,快去给我劝住他。”
“岳父,我们今天劝住他,他明天再写一封,谁能拦住?”陈留郡王继续大笑:“哈哈,笑死我了,他还怕委屈到他女儿,哈哈,”
辅国公拂袖而去,亏你还能在这里笑出来。亲姐丈,你倒不为他着急。
当天小袁将军的好圣眷传遍梁山王军中,看架势不用太久就能传遍全军。而萧观在帐篷里发呆,也弄明白一件事。
姓袁的,他现在真的成了自己亲戚。
萧观强定袁家还没影儿的女儿,是为乐子,打心里并没有当袁训是自己亲家老爷的意思。而今天呢,本着亲戚的小舅子就是自己的小舅子这思路下去,姓袁的是太子的亲家,太子又是萧观嫡亲的堂兄。
梁山王和当今,是嫡亲堂兄弟,祖父皆是太上皇。
小王爷的亲家老爷就此出炉。
萧观愣神半天,这事情真是看不懂。什么样的好姑娘,能让太子殿下相中。太子殿下的眼界儿,可不是一般的高啊。
小王爷懒洋洋起身,这几天无战事,父亲让宰牛杀羊的,虽然没有酒,也是大吃一顿,为太子殿下府上小殿下定亲贺喜,也贺小袁将军。萧观打算去找亲家老爷扯扯话,另外,再声明一下。沈家的亲事到此为止,他没福气以后不用管他,再生女儿,可就是萧家先相看,萧家先定亲。
小袁将军的妻子又有了,信已经早到军中。
……
京里下第一场雪以后,加寿小姑娘打进京后,头一回出宫。亲戚们全等着见呢,老太太不敢回中宫,袁夫人回上去,中宫把日子定在十月里,说是宜出门的好日子,这一天,纷纷扬扬的下起雪花。
瑞庆小殿下遗憾的把加寿送到内宫门,对她嘟嘴儿:“可以堆雪人了,你怎么偏偏要走亲戚呢?中午好吃的涮锅子,不给你留啊。”
加寿和她相处得熟悉,笑嘻嘻回答得很俏皮:“姑姑自己吃,加寿吃别的。”瑞庆小殿下扁嘴,加寿也学着她,扁一个瑞庆似的嘴儿,摇着小手让任保抱出宫门。
曾祖母和祖母,外加侍候的人跟上一圈,在白雪中登上宫车。
先去的是太子府上,由苏先安排见袁训的知己们,讨见面钱。
在没有陈留郡王和辅国公出现以前,袁训是公认的太子党中最没有根基的人。因为没有根基,难免有人轻视。而袁训自己知道是至亲,凡事又更收敛和谨慎。
十二岁的年纪就要看人眉眼,是种成长,也属不易。又有萧观曾骂过他的最会和稀泥,不少人得过袁训和过稀泥,袁训算是人缘儿不错的人。
太子党们心本齐,这一天就都在这里。加寿认下许多的爹爹,收拾起大红包,宫车再去南安侯府。
南安侯府今天请的亲戚不多,全是不避形迹的至亲和好友,才有资格出现在这里。加寿姑娘的红包儿不小,请的人不富就贵,不然不是成了老太太指着曾孙女儿讹人,这是笑话。再说,加寿姑娘今非昔比,一般的人想找讹,老太太还不干呢。
这里面,没有人抢得过阮家小二英明,他从加寿下车,就抱到自己手上,扮怪相给她看,说有积年的私房全给加寿,把加寿哄得没一会儿就同他相熟。
老太太见到放心,对袁夫人说就来,袁夫人想她不是方便,就是去交待厨房做加寿爱吃的,反正总有事情,袁夫人颔首,她留下陪加寿。
阮小二的陈年私房,从他三岁时留下的猴子面具,再到泥人儿怪石头,作几个大箱子搬过来,给加寿挑她喜欢的。
加寿开心的格格笑着,两只小脚兴奋的蹦哒着,把背着的大红包让袁夫人取下来,对着阮家二叔仰起小面庞:“装,装在这里面。”
她活泼的笑容,临出门前老太太回首看上一看,就慈爱的化不开。转身,老太太带着毅然走开。为了加寿一直这样的笑,安老太太任何事情都会去做。
孩子的笑容,是多么的能暖老人的心。
这样想着,老太太扶着拐杖。下雪天,她不得不谨慎些,就把拐杖用上。
安老太太本来在小镇上呆得好,众人眼里的老封君一个,给她太后她都不会换。对着一干子勤劳而筋骨壮的长寿老人,晒暖儿聊家常,听的是田头上新鲜的古记儿,吃的是山珍野味。又有时常去和国公夫人走动,国公夫人对她感激于心,最好的东西总是留着等她来。
她日子比神仙还悠游了,听说回京是担心寂寞的。
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单冷清。
但现在老太太走得脊背挺直,进京前想的寂寞啊孤单啊,全都飞走。她想的事情,让她都快想不过来。
柳家?她恨恨地想着,把手中拐杖敲得石板地当当地响。
什么东西!
也敢想动加寿的亲事!
接下来见的是隐密的人,说的是私密的事情。老太太没用丫头跟着,也不用人带路,熟门熟路的走到偏僻的一处院子。
青砖红瓦的院门,让老太太浮出一丝笑容。这是她小时候常来玩的一处地方,有她许多回忆。
院门打开,不是家人迎出,是侯爷钟恒沛和他的父亲二老爷。
钟二公子在外任,三公子留沛四公子引沛在客厅上招待客人,也免得客人上门,见不到这家的男主人,会起疑心。
余下的男人们,大老爷三兄弟皆在这里。临窗下几旁,还坐着中年微发福,却更儒雅的靖远侯阮侯爷,大学士董家是老夫妻父子全在这里。阮梁明、董仲现也面容凝然倚家人而坐。还有几个人,不是亲戚中最知心的,就是随老侯进京,受他提拔良多的官员。
“都知道了,我的曾孙女儿啊,大福气,这亲事定的啊,出乎我意料,大福气,总有大挫折啊,”老太太坐定就开口,约齐全家的人来说话,本是老太太的主意。
老太太眉头寒冷:“柳家!哼。现今太子妃殿下不满意,依我想必然是柳家怂恿。我老了,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容柳家对加寿的亲事作祟!”
老太太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是那一天,太子妃冲到花房,打算叫出加寿来训斥时,隔着花房门帘,老太太和袁夫人都见到。
见说太子妃到来,老太太还欣喜的对袁夫人说:“我们加寿最讨人喜欢,中宫和小殿下都这么喜欢她,太子妃殿下也一定是疼她的。”
接下来,太子妃说话的语气,和她面上的狰狞,把老太太吓得一惊。见要找加寿,本能的老太太要出去回话,但袁夫人扯住她,摇头微笑:“不要去。”
本想去安抚太子妃怒气,再把自己孙女儿的好说上一回的老太太,把女官们不客气的回话听在耳朵里。
她一面安心,一面又惊又怒。
她是在山西和宝珠亲家一直住着的,她知道这门亲事不是亲家主动找来的,这是宫里的意思。当时皇上在,他由太子作主。中宫既然愿意,太子自然说好。这亲事,我们没做手脚。
再看一眼加寿,花房不小,有一个中等宫殿那么大。加寿和瑞庆殿下正拔得笑哈哈,花香染衣,把面颊也染得红扑扑,正对着一株子不好拔的花嘀咕。
“拿剪子来。”瑞庆殿下这样说。
加寿也软软的学话,回头看人:“拿剪刀来。”
自从加寿姑娘在宫里,任保像专门侍候她的,加寿姑娘在哪里,任保就在哪里。这个中宫最信任的大太监,陪着中宫起伏,随她走进中宫殿室,最知道中宫心思。
任保就亲手拿剪刀,说碰到手,他把花剪下来。
这么招人疼爱的孩子,花见了也要乖乖从盆里下来,太子妃她竟然敢忤逆中宫意思不喜欢……老太太在这里又生气起来:“这定然是柳家的意思了。”
随后老太太只出宫一次,她没有和袁夫人商议,因为国公也好,郡王也好,全是外官。在京里能找得着人的,倒是老太太。
老太太这就不放心加寿,由原本的欢喜到极致,回到正常心思。那是个你好就有人嫉妒,遇难不要气馁的心思。回娘家找到侄子们,让他们拿对策出来。
花房的这段说完,董大学士的妻子,董家老太太冷笑讥诮:“太子妃前两胎儿子皆没养住,柳家自然是把全有的宝,全压到英敏殿下身上。加寿儿抢走他们家的亲事,他怎么会罢休!不识相的老东西,他就不想想这亲事是中宫定的!”
靖远侯冷静淡淡:“只怕,他们以为这事是袁家做下什么?”
“天地良心,我们才进京,能做什么!”老太太皱眉。
闻言,沉吟思索整件事情的董大学士眸子一张,精明四射:“妹妹,当天定亲,你是在的?”董家老太太,是安老太太的姨表姐。
“在的。”安老太太笑容满面,加寿的事情,我哪能不在。依我这诰封并不能得中宫进京就召见,却因好孙婿的缘故,也能去晋见中宫。
老太太让找亲戚们来商议,但有些事情,如她想明白袁家才是中宫的亲戚,这话风险太大,她不会说出。
在场的人全看出老太太因曾孙女儿而荣耀的心思,全都会意一笑。董大学士更是笑容满面,从亲戚的角度上,加寿的这亲事真是太好太好太好了。
这亲事上要帮忙,他们全是甘愿的。
笑过,正事还是要说的。大学士道:“妹妹,请你把当天的事情,细细的告诉我们。”老而更睿智的眸子缓缓扫视房中,董学士认真的道:“找出这亲事的原因,我们行事也许更得力。”
“老大人说得有理。”靖远侯点头,别人也都说应该听听。
老太太重提这事,还是笑得合不拢嘴。受她的感染,别人全是笑容可掬。
“……她和瑞庆殿下吃点心呢,就翻出那些字,”老太太说到这里,心里格登一下。不容她细想,董大学士追问:“点心盒子是哪里来的?”
“是瑞庆殿下要的,是殿下的宫女端进来,”老太太心里又格登第二下。
大学士继续问,这全是关键不是。
“端进来后,有谁碰过?”以大学士来想,袁夫人也没有理由去接盒子,但他也得弄清楚。
老太太的心里就可格登格登的停不下来。她嗓音有点儿颤抖,不过别人都没听出来。
“点心盒子一直是瑞庆殿下捧着,加寿小,她捧还不摔着。”
“有字的点心是加寿自己取的?”
“是。”
董大学士问了一圈子,他抚须喃喃:“天意,这是天意啊。”从头到尾,袁家的人就没有碰过那点心。
但通过他的问话,把老太太心头迷雾解开。
如果没有今天的这些推敲,老太太也以为是天意。但现在她明白过来,她明白过来,她还不能说。
点心,是瑞庆殿下要的,她嚷着饿了,让人去取给她准备的好宫点。
点心到了以后,是小殿下自己捧着,把加寿哄下来吃点心的也是她。老太太一旦明了,回忆潮水般涌出。
她记得清楚,加寿拿点心的时候,小殿下曾经手转过盒子。对小孩子来说,点心都长得差不多,哪块顺手就取哪块。
拿到手为什么没有吃,反正放地上玩呢。是瑞庆殿下一手托着盒子,另一只手在加寿取到一块以后,就往她嘴里塞上一块点心,加寿有吃的,就把到手的那块学着小殿下,摆地上去玩。
先看翻开点心看字的,也是瑞庆殿下。
加寿就来了精神,学着瑞庆殿下嘀咕:“有字儿?”再拿一个再拿一个……
在房中旁人看来,瑞庆殿下没有帮助袁家定亲的道理,虽然袁训曾是她的老师。年青人们,钟恒沛、阮梁明和董仲现低语商议过,他们也相信地道:“这是天意啊,就算是瑞庆小殿下帮忙,她也不能知道翻开的点心下面是什么字。”
不,瑞庆殿下是事先知道的,老太太这样想着。
那点心的后面,点缀的有碎蜜饯青红丝。但老太太能说吗?她不能说。她虽不能说,却对邀请亲戚们一起对策这事更有底气。
柳家的,这就更不算什么!老太太笑得俨然为孙女儿亲事欢喜就差雀跃。
男人们开始讨论这事怎么应付,而董家老太太则和老太太说家中以后的富贵长有。加寿的亲事定得这么好,长辈们想想以后也在情在理。
“这天冷的,可不敢乱给她吃东西,外面来的东西,也不能吃啊。”董老太太叮咛着。有亲戚们帮忙分析交待,安老太太的心思更明。
中宫是有私膳房的,外面御膳房送的例菜,加寿从来不吃。皇上不在中宫这里,加寿是和中宫、瑞庆殿下同桌吃饭。皇上时常在中宫这里,几乎晚晚都到,加寿和瑞庆殿下,就和皇上皇后同桌吃饭。
她年纪小,只能吃软烂的。但哪怕是个肉沫蒸蛋,也就有人给尝菜。
她们的话让钟大老爷听到,把大老爷提醒。大老爷带着惭愧,赶快弥补自己们前一时的没想到。
“从今儿起,派四个老实可靠的家人到宫门上,候着姑母、亲家太太和加寿要什么,还是自己家的人去买更放心。”钟大老爷强调放心二字,听的人都说对。
这是娘家的盛情,安老太太欣然接受。她并不说娘家不安排家人跑腿也不打紧,还有顺伯在宫门上候着,每天给加寿姑娘买外面好吃的。
顺伯是男人,不是忠婆,可以恩典进宫侍候,专管为加寿姑娘做饭。顺伯就晚晚回家去歇,一早就在宫门上等候,随时当差。
顺伯买进来的东西,全是有固定的人取,不让外人插手,直送到内宫中。老太太又把这一条想起来,出宫前还在想着怎么研究对策,现在她则是更舒心畅意,安定不少。
对策很快就出来,南安侯府加上靖远侯俩侯府,还有董大学士老姜弥辣,更不是吹的。虽然老侯那里去信还没有回来,但有老侯素来倚重的幕僚官员们在。老侯太看视他们,进京前先举荐进京,全在这里。
董大学士慢慢地说着:“柳家的几个直系子弟,倒也谨慎。再说我们是为敲山震虎,先不寻他们。只他别房头的十几个官员,又出十几个纨绔,这就足够弹劾的。”
大学士稳稳当当:“这是政事上。再来内宅里,闻听皇后娘娘赐给太子殿下两个宫人,都美貌如仙。这事情是什么苗头?换成平时,我觉得也稀奇平常。但今天以我来看,这是娘娘对太子妃已生不满。我们也别闲着,也从内宅里下下手。”
老太太聚精会神,不敢错过一个字。
董老太太笑道:“老大人想的虽然好,但娘娘才赐给宫人,我们再给太子殿下送人,这不是刻意抢她们的宠爱,太子不会要,娘娘也不会喜欢。”
大学士呵呵笑了:“夫人呐,谁说一定要从太子内宅中下手。太子内宅,我们也要预备上。家里挑出好女儿来,这几年里一直要预备着,用得上的。这呢,不过只是一条。夫人也才说过,今年就送,这是分宠没眼色的去得罪宫里娘娘。这柳家的内宅,我们也得想想啊。”
董老太太听得已有眉飞色舞之意,但还是笑说疑惑:“柳老头子一把年纪,给他送人只怕也是个不济事。”
“不给他送人,这老东西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谁要白糟蹋人送给他,外面买的也不送。我收到信,也打听清楚。柳家早有意,为英敏殿下备下一嫡一庶两个姑娘,备选的又有小姑娘。亲事让加寿得了,他岂有不恼的?”董大学士笑得有点儿泛坏。
他接下来的话,让房中所有人都翘大拇指。
“柳家门第不算坏,和我们家般配得上。这就回去挑亲事,向柳家求聘年青女儿。想来挑尖子的,他是打算给太子的,我们就求他家挑尖子的女儿,想来不会教养错,配得上我们的子弟。”
靖远侯把桌子轻轻一打,笑道:“妙啊!老大人这计甚好。”
“我们是世族,柳家也是世族,盯着我们看的不知道有多少。和柳家血战,倒是不怕。不过二虎相争,两败俱伤,便宜就落到别人家,这样不美。求亲吧,结为姻亲,让柳丞相个老东西好好想想,加寿的好亲事,还是有他一份的。”董大学士老奸巨滑地笑。
而靖远侯哈哈笑了:“他若是不答应,就是瞧不起我们这几家,”
“那我们就同他翻脸,正大光明的翻。”钟大老爷也明白过来,只要他敢公开拒亲蔑视我们。
“就是这样!”二老爷和三老爷异口同声。
对视一眼,房中气氛忽然沸腾。为加寿亲事的保卫战,就此拉开序幕。
加寿的好亲事,让柳家觉得会失去许多好处。但对钟家等人来说,却带来无数好处。钟大老爷三兄弟,本来为前南安侯夫人守丧,丁忧三年不能为官,正闲得难过。现在全有了精神,摩拳擦掌,高涨兴致,好好的来做这件事情。
大家都心中有数,足有好多年,宫中没有送人。就阮家好些,送进去一个姑娘。送姑娘们进宫,都会说那是见不得人的地方,受到煎熬。但对家里确有好处,也是体面,一直如此。
为什么钟府里好些年没进去过人,那不是以前文章侯府的亲戚,老太妃和钟家过不去,她把着的。
把到南安老侯官场上拼搏去了,索性不送人进宫,后来太妃去世,文章侯府失势,老侯也懒得再应送人进宫的事,主要是让宫里有个不对头的伤了心,而且太妃再得太上皇宠爱,老侯想我用心为官,你也没奈我何,这事情就丢下来。
现在加寿的亲事出现,虽然不见得就此往宫里送人,但保住加寿,以后宫里就有人。这几家子想当然全有好处,而且还有亲戚情意。再有一层,就是都不服气柳家。都有一种心思,当我们家里没人吗?
不打起精神来还行吗?
商议过,大家往前面去看加寿时,年青侯爷钟恒沛半开了句玩笑:“伯父,父亲,三叔,你们前几天还说闷,今天我看着,这就面上红光上来。”
大家哈哈一笑。
……
袁训自从写过辞婚的信后,天天盼着回信。陈留郡王取笑他成了望信石,只要不打仗,见天儿的就在营门外守着。
仗不是天天都有的打,有时候歇息下来足有十天半个月空闲。休养生息中,陈留郡王就更有空拿小弟取乐。
他跑到营门,陪袁训站着。笑道:“一百两银子,小弟,赌你这亲退不成。”袁训咧咧嘴不理他。
估计他的信把中宫和太子气得不轻,信,直到腊月,大雪堆积有半人多高,才回来。
“袁将军的信。”
袁训一把抢走,抖抖身上站这里不动积的雪,就要拆时,想到身边还有一个姐丈。看时,见姐丈随意准备爆笑,伸长脖子正准备一起看。
袁训主要是对回复心里没底,他要是有底气这亲事说退就退得成,他就在这里拆信,然后赚姐丈一百两银子也不错。
但怕信中如姐丈所说的,全是训斥。袁训怕陈留郡王在这里当众大笑,不是气到自己?把信往怀里一揣,袁训径直回帐篷。
陈留郡王怎么会放过,随后跟上。在帐篷里袁训撵不走他,就由着姐丈在一旁观看。
信封内,是袁训的原信退回。在原信的下面,有一行娟秀的字迹,是中宫所写:一派胡言。一派胡言下面,还有一行字,苍劲有力,又工整,是太子殿下,四个大字:一派胡言!
“哈哈哈……一百两银子给我……”陈留郡王笑得快岔气。看看,就知道你要撞钉子,你不信,还一定要辞亲。
袁训亲事没退成,正满心里不高兴,哪里还肯给他银子。正和姐丈瞪着眼,外面有人高声回话:“圣旨到,王爷命大小军官都去听宣。”
随即,召集将军们的鼓声响起。
陈留郡王和袁训不再闹,整齐盔甲赶去梁山王大帐中,见刚才给袁训信的那个人,从背上解下包袱,郑重的取出一道圣旨呈给梁山王。
梁山王打开扫上一眼,就面有诧异地在袁训面上瞄瞄,清清嗓子开始宣读。念到第三句上,所有人都偷看袁训,全是一个想法,小袁将军的好圣眷这就到了头?
再一想他女儿才许亲太子府上,这是惯例的敲打才是。
陈留郡王憋笑快得内伤,辅国公是担忧的看着袁训。圣旨中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斥责昭勇将军袁训恃宠而骄。
狠狠斥责的话,让人听着都能忘记袁将军如今是天子的亲家,让人总担心他下一步就要官职不保。
须臾念完,梁山王也醒过神。在王爷来看,袁将军家才有喜事,怕他翘尾巴,有道训斥圣旨也不出惯例。
王爷哪里知道这圣旨是袁将军自己招来的,梁山王把圣旨恭恭敬敬贡到案几上,就来安慰袁训。
他的儿子萧观还不明白,以萧观来想姓袁的这亲家老爷不错啊,怎么才许他家亲事,这就骂上了。
萧观拍袁训肩头:“没事儿,还有哥哥我罩着你。”从宣圣旨开始,袁训就一直沉思模样。让萧观一拍,他眸光跳动,想到些什么。
“哥哥,借一步说话。”
萧观惊得几乎没跳起来。旋即,他沉下脸。袁亲家老爷肯主动叫自己哥哥,往往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他又骂自己是小倌儿哥哥。萧观黑着脸:“给你脸呢,别不要啊。”
袁训把他一拉,直接扯出帐篷。萧观惊得:“你,你要作什么?”太让他意外,小王爷也没想到甩开他。
在背风的地方袁训停下,放开萧观的手,郑重地深深弯下腰,对着萧观就是一个大揖。萧观狐疑:“你做下什么坏事?才求到我这里?”
把小倌儿端详下,和以前一样,没有泛坏模样啊。
萧观再一想,就恼得火冒三丈,一把揪起袁训衣襟,怒道:“你是想一个人去打苏赫对不对?你敢撇下我,我敢给你冷箭你信不信!”
把袁训衣甲揪得哗啦几声。
换成以前,袁训早恼得比他狠。但今天他没有生气,心平气和地都不去挣开。袁训静静地道:“打苏赫,说好的,我不会丢下你。”
小王爷立即情绪好转,放下小倌儿,再讨好的给他抚几下胸前衣甲,想到小倌儿还没有说为什么行礼,问得小心翼翼:“啥事儿?”
嗓音也放低下来。
袁训还是异常平静:“我要出营,想让你帮忙。”
萧观一听就乐了,原来是这事儿。他在心里怪着袁训,你倒早说啊,你早说我怎么还会生气?他就不想想,他也没有给袁训说话的机会。
“你想老婆了是不是?这下大雪,我爹也不让咱们回边城。他说新兵要练,就大雪里练。再说,”萧观嘿嘿着,他不隐瞒袁训,反正这些门道袁训全知道。
“兵部天天说咱们的花费高,我爹一年大冬天的回家,一年大冬天的不能回去。让他们雪里多运几回粮草,他们第二年就不说花钱多。也是的,你老婆有了,咱们可说好了,那肚子里的可是我家的人,你要回家过年,你只管走。我为你想个名目,”
萧观拧眉头,袁训静静看着他。没一会儿,萧观想出来:“就说粮草军需上来的慢,让你去路上接应。”
“那,让我去京里接应粮草怎么样?”袁训的话把萧观愣住。
“为什么要去京里接应?”萧观糊涂掉,那眼神儿这就不对。他寻思着:“你老婆在边城啊,难道你还有花花肠子,你京里还有一个要生的女人?”
小王爷的心思从来转得诡异,让袁训哭笑不得。
“我……”他张张嘴,满腹心事。
萧观又火了:“你有什么事还瞒着我,”怒道:“以后别叫我哥哥!”他就没想起来,是他先叫别人小倌儿的。
袁训长叹一声,看上去有辛酸事:“我告诉你,你不许告诉别人。”萧观就地发了个誓,虎视眈眈等着。
“我要到京里辞去我女儿和太子府上的亲事。”
萧观一个踉跄,险些往前摔到袁训身上。袁训就要扶他时,萧观又自己稳住,往后一让,几步退到后面,重重撞在停在那里的马车上。
马车咣当当响着,小王爷瞪住袁训:“你,你再说一遍?”
“我女儿,我不愿意和太子府上结亲事。我家女儿要过自由自在的日子,我房中不纳妾,我女儿房里也不能有。以后我儿子愿意有,倒是可以。一想到她许给英敏殿下,我就没有一夜睡好过。给我想个法子,把我这就打发到京里去,赶紧辞亲是正经的。”
袁训的一番“正经”话,让萧观都快找不到东南西北。他骇然的盯住袁训,心里想这个人莫不是疯了?
而对面的袁将军,目光稳定,面容镇定,看不出来有哪里有发疯迹象。
------题外话------
哈,小袁辞亲去了。给点票票,给他多点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