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六章 西班牙 红毛鬼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个月更新量有点差,日更只有四千多字(两章),有点对不住我的读者朋友们。
明天给死去的岳父填坟,清明快到了,咱汉人重视逝去的先人。
.......
官府没有骗人,很多从山里出来的难民都被分到了土地和已经没有主人的房屋。
都说大乱之后便是大治,事实证明,这话说的不错。
虽然福建光复各府留用的原清朝投降官吏占了八成,但是对于政策的执行,他们却是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并且效率很高。
将功赎罪的心理促使投降官吏们一丝不苟的完成齐王殿下的交待。
很多从前在百姓眼中的“狗官”摇身一变成了“青天”,也算是洗头革面了。
和钱财相比,还是性命要紧些。更何况不少降官还指着弄些“政绩”在新朝扶摇直上呢。
闽南邻近广东的府县,第七镇从潮州打进来后,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建村设乡”,并且广东方面,尤其是潮汕地区正在用各种手段吸引闽地百姓投奔。
潮汕之地原本就是粮仓,早年郑森为了解决金厦粮草困乏的难题时,就曾将夺取潮汕定为解决之道,为此不惜攻打据有潮汕的明军郝尚久部,最终导致郝尚久降清以及后来的“潮州大屠杀”。太平军东征后,因为历史原因,对潮汕活跃的地方团练和寨丁进行了大清洗,或直接、或间接制造了不少惨剧,最终在击败济度大军后,潮汕之地基本也成了白地。
而广东省各府中,潮汕之地显然是非常适宜居住和开垦的,因此广东光复后,广东巡抚廖瑞祥便一直想恢复潮汕地区的生产,但因缺乏人力导致潮汕的恢复始终不能奏效。第七镇驻防潮州,曾三次奉命攻入闽南,执行削弱福建清军的战略意图。在此过程中,第七镇镇将胡启立得到廖瑞祥以及两广总督宋襄公的授意,迁移了不少闽南百姓至潮州屯田开垦,总数有四万余。
表面上,广东官府对于闽南百姓迁移到潮州居住肯定是用“自愿”字眼定性的,实际上却是“掳掠”性质的。当年周士相在香山提出伐清如伐树,指出人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故而对清军事行动首先就是要削弱清军的枝叶,再伐其主干。将清占区人口大量“动迁”至明占区,便是这个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针之一。
第七镇迁移闽南百姓至潮州,在当时是得到了周士相的默认的,因为闽南地区是清占区。清战区的人口越少,生产越破败,肯定有利于太平军。至于这种手段牺牲了多少清占区百姓的利益,害了多少人家,周士相不愿去想,他也不敢想。因为一旦深入去想这件事,他会做恶梦,会生出愧疚感,但现实却迫使他不得不这样做。
这件事和在湘西为修建封堵清军的工事而累死数万百姓、镇压潮州反动寨丁一样,本质上都是打着光复大明的旗帜,干的却是和满清一样人神共愤的事。矛与盾的结合,良知和现实的煎熬,诚然如铁石心肠的周士相,都不敢去想,他能做的也仅仅是最大程度的减少不必要的死伤。但到底减少了多少,没有人能知道,也没有人去统计。或许,这些事情会永久封存在史料档案之中。
满清杀了我无数汉人,所以我要站出来反抗,可却因为我的反抗,又使许多原本应该在这乱世之中能活下去的百姓丢掉了性命,那么我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从前,周士相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可以用大义,用民族的未来,用他前世所知道的历史让自己相信他的所做所为没有错。可当真正面临这些事,亲眼目睹那些惨剧之后,什么样的大义都不足以让他镇定自若。那些百姓或许可以用“牺牲”二字一笔带过,可以用战争注定就有伤亡解释,可周士相始终不愿面对。
如今的闽南的各府已经光复,从前对付清占区的手段自然不能再用。想要集中人力恢复生产,福建正在推行的分田地政策自然会引申到广东。福建方面肯定不愿意境内人口流失,于是,在长达近十年时间内,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官府,从上至下都是处于对立面,一方在拼命想吸引对方境内的百姓投奔自己,一方却是死命想留住百姓。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幕出现了——两省的官员们带着手下的保安团丁在省境处昼夜巡逻,很多时候老爷们为了几个百姓的去留大打出手,丝毫不顾颜面。
官府不再是官府,而是真正成了父母。
当人口的有效增长成了考核官员升迁的最主要手段后,固然有一些荒唐的事情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得益最多的还是原本官员眼里的“草民”。
.......
晋江县也在分田分房子。
因为道路不便,乡间的妇人李氏得知这个消息时,距离官府榜文公布出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她当时就将自己那窝囊的男人痛骂了一顿。
“官府有这样的好事,你还傻傻的呆在家里干什么,还不赶紧去报名!”
一向“妻管严”的男人吴大有则是一脸苦相,犹豫一会,硬着头皮道:“这事咱们还是不去凑热闹了吧。”
“为什么不去!”李氏急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自家男人不去?
“官府说了,报名是一门一户的报,报完之后要统一安排,分配土地。我家弟兄四个,要是给分开了,到了外地,人不生地不熟的,容易叫人欺负。”吴大有说出了心理话,他担心兄弟几人要是分开,会叫人家“欺生”。
李氏眉头一皱,拿手指猛戳了下丈夫的额头,骂他道:“你这蠢蛋,大家都是去报名的,分到地方,都是生户,哪个有熟人在那?谁能欺负谁?...再说了,就算你们兄弟几个都在一起,没有土地,别人还不是想怎么欺负便怎么欺负。上次你家老三被村头王家打伤,这事你还记得吧,你们兄弟三个都在村里,放出一个屁出来没有?为啥?还不是因为你们兄弟几个种着王家的地,指着他家的田吃饭!你吴家要是有自己的地,能憋着气窝囊?”
这一番话说出来,顿时说得吴大有哑口无言,想了想,觉得孩子他娘说的确实很对,有了自家的地,做什么都有底气。在李氏的极力催促下,吴大有当天就出发往县城,走了三天才问到报名处。到地方时,只见人头攒动,来报名的早就排成长长的队伍,如果不是旁边手持大刀、长矛的士兵在维持着秩序,这里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呢。所有报名的百姓脸上都是焦急之色,唯恐因为来报名的人多,分不到自己。看到这种情况,吴大有也是后悔不迭,早知如此,他就应该早点来,要是分到自己没了,回去之后还不知李氏要怎么收拾他呢。
还好,报名的队伍再长,官府的人都在那里造册登记,没有收拾东西说散了的意思。
下午的时候,终是轮到了吴大有,他一脸忐忑的来到一个书办的前面,小心翼翼的说道:“官爷,我报名。”
那书办是县城的一个秀才,临时给官府拉来帮着造册的。这会一边埋头填写,一边随口问道:“叫什么名字?”
吴大有将名字报了,书办又问了家里几个人,然后给吴大有填了一份表册,叫他将这表拿好到另一边去听分地的具体事项。官府的效率真是非常非常快,那一天吴大有带着李氏和两个孩子再次赶到县城时,县城外早已备好了车马,然后县官大人亲自出来接见他们,还带人亲自护送他们前往新的居住地。这待遇可让这辈子连县衙都没进过的吴大有和李氏激动了半天。
晋江知县之所以亲自带兵护送,却是因为境内有些土匪和散兵游勇作乱,虽说不成气候,可这事是齐王殿下亲自交办的,又关系他的前程,却是万万不敢大意的。小心驶得万年船,如他这般新降官吏想要保住乌纱帽,可得小心做事才行。
一行数百人在知县老爷的几十个穿着红色军服的士兵护送下,前往相隔百十里的新居住地。路上,县衙的人专门设有临时休息点,里面早就备了热水和食物。休息时,知县老爷还前前后后的和百姓们打了招呼,一点官架子也没有。有知情的百姓私下议论说,县尊大人从前可不这样,就三年前,这位县尊大人可是下令砍了几十个乱民脑袋放在城门上示众的,听说还亲自砍了两个乱民首领。
吴大有和李氏听了这事,不由吓得打了个颤,又觉不像,县尊大人看着可叫人亲近了,怎么看也不像会拿刀杀人的样子。正疑惑时,就听官道远处有“哒哒哒”的马蹄声传来,然后就见一大队骑兵簇拥着一个将领往这里飞奔而来。
晋江知县忙要士兵张罗百姓避到边上,那队骑兵远远过来后,晋江知县看到打出的旗帜,心中一颤,正要恭迎,却见这大队骑兵已然驰马往南奔去,并不曾勒马停留。
马上为首之人正是周士相,他看到了道边的百姓,却没有停留,而是急着赶往金厦。
让周士相焦急南下的原因不是郑经绝地反击打败了郑袭,而是郑袭的部将刘国轩急报,一艘马尼拉往倭国的商船带来一个消息,吕宋的西班牙人正在对华人进行大屠杀。与此同时,舟山的郑鸣俊也急报截获一个消息,那就是北京的清廷正在与东番的红毛鬼签约订款。
这个月更新量有点差,日更只有四千多字(两章),有点对不住我的读者朋友们。
明天给死去的岳父填坟,清明快到了,咱汉人重视逝去的先人。
.......
官府没有骗人,很多从山里出来的难民都被分到了土地和已经没有主人的房屋。
都说大乱之后便是大治,事实证明,这话说的不错。
虽然福建光复各府留用的原清朝投降官吏占了八成,但是对于政策的执行,他们却是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并且效率很高。
将功赎罪的心理促使投降官吏们一丝不苟的完成齐王殿下的交待。
很多从前在百姓眼中的“狗官”摇身一变成了“青天”,也算是洗头革面了。
和钱财相比,还是性命要紧些。更何况不少降官还指着弄些“政绩”在新朝扶摇直上呢。
闽南邻近广东的府县,第七镇从潮州打进来后,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建村设乡”,并且广东方面,尤其是潮汕地区正在用各种手段吸引闽地百姓投奔。
潮汕之地原本就是粮仓,早年郑森为了解决金厦粮草困乏的难题时,就曾将夺取潮汕定为解决之道,为此不惜攻打据有潮汕的明军郝尚久部,最终导致郝尚久降清以及后来的“潮州大屠杀”。太平军东征后,因为历史原因,对潮汕活跃的地方团练和寨丁进行了大清洗,或直接、或间接制造了不少惨剧,最终在击败济度大军后,潮汕之地基本也成了白地。
而广东省各府中,潮汕之地显然是非常适宜居住和开垦的,因此广东光复后,广东巡抚廖瑞祥便一直想恢复潮汕地区的生产,但因缺乏人力导致潮汕的恢复始终不能奏效。第七镇驻防潮州,曾三次奉命攻入闽南,执行削弱福建清军的战略意图。在此过程中,第七镇镇将胡启立得到廖瑞祥以及两广总督宋襄公的授意,迁移了不少闽南百姓至潮州屯田开垦,总数有四万余。
表面上,广东官府对于闽南百姓迁移到潮州居住肯定是用“自愿”字眼定性的,实际上却是“掳掠”性质的。当年周士相在香山提出伐清如伐树,指出人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故而对清军事行动首先就是要削弱清军的枝叶,再伐其主干。将清占区人口大量“动迁”至明占区,便是这个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针之一。
第七镇迁移闽南百姓至潮州,在当时是得到了周士相的默认的,因为闽南地区是清占区。清战区的人口越少,生产越破败,肯定有利于太平军。至于这种手段牺牲了多少清占区百姓的利益,害了多少人家,周士相不愿去想,他也不敢想。因为一旦深入去想这件事,他会做恶梦,会生出愧疚感,但现实却迫使他不得不这样做。
这件事和在湘西为修建封堵清军的工事而累死数万百姓、镇压潮州反动寨丁一样,本质上都是打着光复大明的旗帜,干的却是和满清一样人神共愤的事。矛与盾的结合,良知和现实的煎熬,诚然如铁石心肠的周士相,都不敢去想,他能做的也仅仅是最大程度的减少不必要的死伤。但到底减少了多少,没有人能知道,也没有人去统计。或许,这些事情会永久封存在史料档案之中。
满清杀了我无数汉人,所以我要站出来反抗,可却因为我的反抗,又使许多原本应该在这乱世之中能活下去的百姓丢掉了性命,那么我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从前,周士相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可以用大义,用民族的未来,用他前世所知道的历史让自己相信他的所做所为没有错。可当真正面临这些事,亲眼目睹那些惨剧之后,什么样的大义都不足以让他镇定自若。那些百姓或许可以用“牺牲”二字一笔带过,可以用战争注定就有伤亡解释,可周士相始终不愿面对。
如今的闽南的各府已经光复,从前对付清占区的手段自然不能再用。想要集中人力恢复生产,福建正在推行的分田地政策自然会引申到广东。福建方面肯定不愿意境内人口流失,于是,在长达近十年时间内,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官府,从上至下都是处于对立面,一方在拼命想吸引对方境内的百姓投奔自己,一方却是死命想留住百姓。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幕出现了——两省的官员们带着手下的保安团丁在省境处昼夜巡逻,很多时候老爷们为了几个百姓的去留大打出手,丝毫不顾颜面。
官府不再是官府,而是真正成了父母。
当人口的有效增长成了考核官员升迁的最主要手段后,固然有一些荒唐的事情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得益最多的还是原本官员眼里的“草民”。
.......
晋江县也在分田分房子。
因为道路不便,乡间的妇人李氏得知这个消息时,距离官府榜文公布出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她当时就将自己那窝囊的男人痛骂了一顿。
“官府有这样的好事,你还傻傻的呆在家里干什么,还不赶紧去报名!”
一向“妻管严”的男人吴大有则是一脸苦相,犹豫一会,硬着头皮道:“这事咱们还是不去凑热闹了吧。”
“为什么不去!”李氏急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自家男人不去?
“官府说了,报名是一门一户的报,报完之后要统一安排,分配土地。我家弟兄四个,要是给分开了,到了外地,人不生地不熟的,容易叫人欺负。”吴大有说出了心理话,他担心兄弟几人要是分开,会叫人家“欺生”。
李氏眉头一皱,拿手指猛戳了下丈夫的额头,骂他道:“你这蠢蛋,大家都是去报名的,分到地方,都是生户,哪个有熟人在那?谁能欺负谁?...再说了,就算你们兄弟几个都在一起,没有土地,别人还不是想怎么欺负便怎么欺负。上次你家老三被村头王家打伤,这事你还记得吧,你们兄弟三个都在村里,放出一个屁出来没有?为啥?还不是因为你们兄弟几个种着王家的地,指着他家的田吃饭!你吴家要是有自己的地,能憋着气窝囊?”
这一番话说出来,顿时说得吴大有哑口无言,想了想,觉得孩子他娘说的确实很对,有了自家的地,做什么都有底气。在李氏的极力催促下,吴大有当天就出发往县城,走了三天才问到报名处。到地方时,只见人头攒动,来报名的早就排成长长的队伍,如果不是旁边手持大刀、长矛的士兵在维持着秩序,这里还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呢。所有报名的百姓脸上都是焦急之色,唯恐因为来报名的人多,分不到自己。看到这种情况,吴大有也是后悔不迭,早知如此,他就应该早点来,要是分到自己没了,回去之后还不知李氏要怎么收拾他呢。
还好,报名的队伍再长,官府的人都在那里造册登记,没有收拾东西说散了的意思。
下午的时候,终是轮到了吴大有,他一脸忐忑的来到一个书办的前面,小心翼翼的说道:“官爷,我报名。”
那书办是县城的一个秀才,临时给官府拉来帮着造册的。这会一边埋头填写,一边随口问道:“叫什么名字?”
吴大有将名字报了,书办又问了家里几个人,然后给吴大有填了一份表册,叫他将这表拿好到另一边去听分地的具体事项。官府的效率真是非常非常快,那一天吴大有带着李氏和两个孩子再次赶到县城时,县城外早已备好了车马,然后县官大人亲自出来接见他们,还带人亲自护送他们前往新的居住地。这待遇可让这辈子连县衙都没进过的吴大有和李氏激动了半天。
晋江知县之所以亲自带兵护送,却是因为境内有些土匪和散兵游勇作乱,虽说不成气候,可这事是齐王殿下亲自交办的,又关系他的前程,却是万万不敢大意的。小心驶得万年船,如他这般新降官吏想要保住乌纱帽,可得小心做事才行。
一行数百人在知县老爷的几十个穿着红色军服的士兵护送下,前往相隔百十里的新居住地。路上,县衙的人专门设有临时休息点,里面早就备了热水和食物。休息时,知县老爷还前前后后的和百姓们打了招呼,一点官架子也没有。有知情的百姓私下议论说,县尊大人从前可不这样,就三年前,这位县尊大人可是下令砍了几十个乱民脑袋放在城门上示众的,听说还亲自砍了两个乱民首领。
吴大有和李氏听了这事,不由吓得打了个颤,又觉不像,县尊大人看着可叫人亲近了,怎么看也不像会拿刀杀人的样子。正疑惑时,就听官道远处有“哒哒哒”的马蹄声传来,然后就见一大队骑兵簇拥着一个将领往这里飞奔而来。
晋江知县忙要士兵张罗百姓避到边上,那队骑兵远远过来后,晋江知县看到打出的旗帜,心中一颤,正要恭迎,却见这大队骑兵已然驰马往南奔去,并不曾勒马停留。
马上为首之人正是周士相,他看到了道边的百姓,却没有停留,而是急着赶往金厦。
让周士相焦急南下的原因不是郑经绝地反击打败了郑袭,而是郑袭的部将刘国轩急报,一艘马尼拉往倭国的商船带来一个消息,吕宋的西班牙人正在对华人进行大屠杀。与此同时,舟山的郑鸣俊也急报截获一个消息,那就是北京的清廷正在与东番的红毛鬼签约订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