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目标青岛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忙于整编军队同时,周士相没有对山东正在爆发的反清起义坐视不管。
于七起义已经蔓延整个登莱,山东绿营对此肯定是无能为力的,否则索尼也不会急调屯泰部开赴山东平乱。
趁人病,要人命。
周士相现在若趁徐州清军空虚之时大举北上,完全能一举占领徐州,并乘势进入山东,和于七起义军取得联系,前后夹击山东清军,一战而定山东,进而对京畿形成正面威胁。但这样做无疑是将之前制定的战略全盘推翻,并且需要紧急动员北上大军,时间上根本来不及。等到太平军集结完毕,黄花菜都凉了,于七的起义军根本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
军部连夜制定了一个方案,那就是江北军暂时不进行整编,而调两到三个镇由葛义亲自指挥北进,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拿下徐州。
以两到三个镇的兵力规模北上,既可以避免调动大军北上,影响正在进行的整军,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大批钱粮。江南暴乱的发生不但让百姓损失严重,也让江苏今年的税收急剧下降。现在为了赈灾和灾后重建,周士相不得不将屯积在崇明、松江和太仓等地的军粮拿出一部分来返还地方。这也是为何北上辽东的计划不得不中止的原因。没有钱粮支撑,再庞大的舰队也不可能在辽东有所作为,甚至都不可能支撑到朝鲜求和。
军部的这个方案显然可行,因为江北军的训练和驻防就是针对徐州清军的。在距离上,也是离徐州清军最近的,并且江北军本身就有一批存粮,军部再咬牙调一部分过江,完全能够支撑两三万人所需。
江北军拿下徐州,进而占领整个山东,周士相毫不怀疑,但他考虑的是,山东一旦失守,北京的小皇帝和满州权贵们还有没有胆量继续留在那里,等待中原的鳌拜和吴三桂分出胜负。
如果小皇帝和满州权贵们没有胆量再留在北京,选择带着他们几十年抢掠的财富,再裹挟京畿的百姓退出关外,那么占领一座空城对于太平军而言,根本没有意义,反而会让今后的麻烦变得更大。想要在辽东,在关外彻底清剿荡平满州,周士相要投入的就不是两三个镇这么简单的事。
一直以来,周士相的态度就是要么不北上,北上就必须灭族,将满州连根拔起,绝不能让一个满州鞑子逃出关外,上至老梆子,下至小崽子都不行。真正做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为此,周士相不顾众将反对,力排众异,坚持调动水陆兵马北上辽东作战。虽然这个大胆且冒险的计划因为江南暴乱而不得不中止,但周士相却从没有放弃这一计划。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
骨子里,周士相对满州其实是惧怕的。他怕的不是满州的凶残,而是满州的“韧劲”。
大明为何有中原的遍地烽烟,为何有甲申之变,为何有三帝殉国,为何有156座大小城池被屠杀的惨剧,咎其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天灾人祸,而是因为长达三十年的“辽事”活生生的拖垮了大明。
满州若出关,意味着这场“辽事”还将继续。周士相不可能容忍这种局面出现,更不会让满州和当年的北元一样苟延残喘下去,成为汉人的边患。
满州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他们是不可能像蒙古人一样在草原上东奔西窜,一个据点被焚毁就逃至另一个据点,利用茫茫大草原和明军游击。当年成祖皇帝五出塞外,却依旧无法彻底消灭蒙古人,结果十多年后,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大明朝再次意识到蒙古这条恶狼仍有反咬的能力。
但关外没有大草原,可却有茫茫林海,太平军可以占领城镇,却无法在茫茫林海中将满州人一个个抓出来砍头。也不可能分兵一一把守各个要点,那样就会重新陷入几十年前辽东明军的境地。那时候,关外的明军尚有三百万汉人百姓支撑,现在,关外却没有一个汉人。纯靠关内调粮支援,太平军在关外就好比一座破败的房子,处处露风。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再次出现萨尔浒的悲剧,万劫不复。
更重要的是,周士相不可能在关外长期驻扎大军。驻军少了,对付不了满州人,驻军多了,关内的财政吃不消。依明朝现有的人口,二三十年间也无法做到将关外开发成周士相前世的所知道的东北,所以周士相坚持北上辽东,断满州出关后路,将他们堵在山海关内。哪怕这个计划在当下根本不符合太平军的利益,也不利于收复北方。他却执意如此。
为了不让满清出关,周士相甚至秘令一部太平军伪扮清军在唐三水手下牵制阻挠北上的十几万忠贞营,早前更有一支骑兵以八旗的身份和吴军先锋吴之茂部发生交战,这两件事情若是公布出来,周士相头顶上的反清英雄光环立时就会变得黯淡,军内军外都会非议一片。
军部的提案被否决后,郭雄以为周士相不会理会山东,但很快,他就得到命令,马上起草一封给东海舰队的战斗文书。
陆地上,周士相是不会派一兵一卒北进的了,但山东的反清起义军,他却不会不管。不管是以定武朝廷的名义还是以他齐王周士相的名义,太平军都必须对山东的反清起义军表达善意和支持。
........
在舟山休整并准备北上辽东的东海水师总镇、定海公郑鸣俊接到了军部急令,命令要求东海水师马上启程北上,目标夺取山东莱州的青岛港。
青岛并非大明的地名,而是周士相在莱州沿海新起的一个地名,此地原是明朝莱州水师所在。当年孔有德登州作乱失败后,便是在青岛港出海投奔后金的。其临走之前,一把火烧毁了莱州水营,清军入关后,登莱水师残部向满清投降。清廷重建了莱州水营,营地就在青岛港。不过因为清朝不重视水师,且北方没有明军水师活动,所以莱州水营一直得不到清廷重视,实力很小,只有大小战船几十艘,船上的水兵甚至都有老掉牙的存在。说莱州水营也是抬举了那帮人。
周士相要求郑鸣俊率东海水师抢占青岛港,歼灭莱州水营那可怜的几十条船,将青岛打造为东海水师的港口,并成为未来北上辽东大军的中转战。
郑鸣俊接到命令后,立即和侄子、建平侯郑缵绪、东海水师安军大使、思明伯冯锡范商议如何抢占青岛。
在舟山休整的这段时间内,郑鸣俊和冯锡范他们一直没有闲着,早就派了快船北上测绘沿途海道,并找来了当年北上登莱做过生意的郑家老人,将他们当年绘制的海图和现在的测绘结果印证。大体上对于北上,郑鸣俊他们都很有信心。
青岛这个地名在郑鸣俊他们看来是很陌生,不过胶莱运河他们却是熟悉。当年元朝为了方便海运漕粮,曾在山东半岛开僻了一条海运河,称之为胶莱运河,这条运河的出海口就是青岛,也就是现在的莱州水营所在。
除了占领青岛外,郑鸣俊他们还有一个使命,就是全力支援登莱的于七起义军。周士相要求他们占领青岛后要马上和起义军取得联系,向他们输送粮草和武器装备,并且征得于七等人的同意后,可以向起义军派遣军官,也可以派出一些擅于陆战的精锐帮助起义军和山东清军作战。
郑鸣俊的部下中有一定数量的铁甲兵,甚至还有一些西班牙、葡萄牙和倭人。这些原本都是郑泰生前招募蓄养的私兵,郑泰死后,这些人因为是郑泰私兵的缘故,根本不可能得到郑经的信任,所以大多追随郑鸣俊叔侄投奔了太平军。周士相对这些人也一视同仁,没有要求郑鸣俊叔侄将人交出,而是继续留在东海水师,组成了一支人数不到千人的陆战部队。水师内部称为陆战队。
制定了北上计划后,郑鸣俊立即命令侄儿郑缵绪先行带领240条大小战船和6000多名水兵北上,两天后,他和冯锡范一起带领东海水师余下的300多条战船和12000多名水师起锚北上。
占领青岛,消灭只有几十条船的莱州水营,对于庞大的东海水师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但这一次水师大举北上,却是自万历年间抗倭战事以来,明朝水师的又一次庞大集结,更是甲申以来,明朝军队第一次踏上距离北京最近的土地,其性质远比一般海战来得还要大。
周士相特别要求东海水师只能在青岛周围百里之地活动,绝不能出现在天津沿海一带。如此是为了避免水师把北京的小皇帝和满州权贵们吓到,弄巧成拙。不过要是清廷仅仅因为山东沿海出现了明军水师就吓得仓皇出关,那周士相对此也只能表示无奈,认为自己还是高估了满州大爷们的胆量。
东海水师从舟山出发,到达崇明补充淡水和粮食时,河南战事的最新消息送到了周士相的案头。
忙于整编军队同时,周士相没有对山东正在爆发的反清起义坐视不管。
于七起义已经蔓延整个登莱,山东绿营对此肯定是无能为力的,否则索尼也不会急调屯泰部开赴山东平乱。
趁人病,要人命。
周士相现在若趁徐州清军空虚之时大举北上,完全能一举占领徐州,并乘势进入山东,和于七起义军取得联系,前后夹击山东清军,一战而定山东,进而对京畿形成正面威胁。但这样做无疑是将之前制定的战略全盘推翻,并且需要紧急动员北上大军,时间上根本来不及。等到太平军集结完毕,黄花菜都凉了,于七的起义军根本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
军部连夜制定了一个方案,那就是江北军暂时不进行整编,而调两到三个镇由葛义亲自指挥北进,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拿下徐州。
以两到三个镇的兵力规模北上,既可以避免调动大军北上,影响正在进行的整军,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大批钱粮。江南暴乱的发生不但让百姓损失严重,也让江苏今年的税收急剧下降。现在为了赈灾和灾后重建,周士相不得不将屯积在崇明、松江和太仓等地的军粮拿出一部分来返还地方。这也是为何北上辽东的计划不得不中止的原因。没有钱粮支撑,再庞大的舰队也不可能在辽东有所作为,甚至都不可能支撑到朝鲜求和。
军部的这个方案显然可行,因为江北军的训练和驻防就是针对徐州清军的。在距离上,也是离徐州清军最近的,并且江北军本身就有一批存粮,军部再咬牙调一部分过江,完全能够支撑两三万人所需。
江北军拿下徐州,进而占领整个山东,周士相毫不怀疑,但他考虑的是,山东一旦失守,北京的小皇帝和满州权贵们还有没有胆量继续留在那里,等待中原的鳌拜和吴三桂分出胜负。
如果小皇帝和满州权贵们没有胆量再留在北京,选择带着他们几十年抢掠的财富,再裹挟京畿的百姓退出关外,那么占领一座空城对于太平军而言,根本没有意义,反而会让今后的麻烦变得更大。想要在辽东,在关外彻底清剿荡平满州,周士相要投入的就不是两三个镇这么简单的事。
一直以来,周士相的态度就是要么不北上,北上就必须灭族,将满州连根拔起,绝不能让一个满州鞑子逃出关外,上至老梆子,下至小崽子都不行。真正做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为此,周士相不顾众将反对,力排众异,坚持调动水陆兵马北上辽东作战。虽然这个大胆且冒险的计划因为江南暴乱而不得不中止,但周士相却从没有放弃这一计划。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
骨子里,周士相对满州其实是惧怕的。他怕的不是满州的凶残,而是满州的“韧劲”。
大明为何有中原的遍地烽烟,为何有甲申之变,为何有三帝殉国,为何有156座大小城池被屠杀的惨剧,咎其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天灾人祸,而是因为长达三十年的“辽事”活生生的拖垮了大明。
满州若出关,意味着这场“辽事”还将继续。周士相不可能容忍这种局面出现,更不会让满州和当年的北元一样苟延残喘下去,成为汉人的边患。
满州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他们是不可能像蒙古人一样在草原上东奔西窜,一个据点被焚毁就逃至另一个据点,利用茫茫大草原和明军游击。当年成祖皇帝五出塞外,却依旧无法彻底消灭蒙古人,结果十多年后,一场土木堡之变让大明朝再次意识到蒙古这条恶狼仍有反咬的能力。
但关外没有大草原,可却有茫茫林海,太平军可以占领城镇,却无法在茫茫林海中将满州人一个个抓出来砍头。也不可能分兵一一把守各个要点,那样就会重新陷入几十年前辽东明军的境地。那时候,关外的明军尚有三百万汉人百姓支撑,现在,关外却没有一个汉人。纯靠关内调粮支援,太平军在关外就好比一座破败的房子,处处露风。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再次出现萨尔浒的悲剧,万劫不复。
更重要的是,周士相不可能在关外长期驻扎大军。驻军少了,对付不了满州人,驻军多了,关内的财政吃不消。依明朝现有的人口,二三十年间也无法做到将关外开发成周士相前世的所知道的东北,所以周士相坚持北上辽东,断满州出关后路,将他们堵在山海关内。哪怕这个计划在当下根本不符合太平军的利益,也不利于收复北方。他却执意如此。
为了不让满清出关,周士相甚至秘令一部太平军伪扮清军在唐三水手下牵制阻挠北上的十几万忠贞营,早前更有一支骑兵以八旗的身份和吴军先锋吴之茂部发生交战,这两件事情若是公布出来,周士相头顶上的反清英雄光环立时就会变得黯淡,军内军外都会非议一片。
军部的提案被否决后,郭雄以为周士相不会理会山东,但很快,他就得到命令,马上起草一封给东海舰队的战斗文书。
陆地上,周士相是不会派一兵一卒北进的了,但山东的反清起义军,他却不会不管。不管是以定武朝廷的名义还是以他齐王周士相的名义,太平军都必须对山东的反清起义军表达善意和支持。
........
在舟山休整并准备北上辽东的东海水师总镇、定海公郑鸣俊接到了军部急令,命令要求东海水师马上启程北上,目标夺取山东莱州的青岛港。
青岛并非大明的地名,而是周士相在莱州沿海新起的一个地名,此地原是明朝莱州水师所在。当年孔有德登州作乱失败后,便是在青岛港出海投奔后金的。其临走之前,一把火烧毁了莱州水营,清军入关后,登莱水师残部向满清投降。清廷重建了莱州水营,营地就在青岛港。不过因为清朝不重视水师,且北方没有明军水师活动,所以莱州水营一直得不到清廷重视,实力很小,只有大小战船几十艘,船上的水兵甚至都有老掉牙的存在。说莱州水营也是抬举了那帮人。
周士相要求郑鸣俊率东海水师抢占青岛港,歼灭莱州水营那可怜的几十条船,将青岛打造为东海水师的港口,并成为未来北上辽东大军的中转战。
郑鸣俊接到命令后,立即和侄子、建平侯郑缵绪、东海水师安军大使、思明伯冯锡范商议如何抢占青岛。
在舟山休整的这段时间内,郑鸣俊和冯锡范他们一直没有闲着,早就派了快船北上测绘沿途海道,并找来了当年北上登莱做过生意的郑家老人,将他们当年绘制的海图和现在的测绘结果印证。大体上对于北上,郑鸣俊他们都很有信心。
青岛这个地名在郑鸣俊他们看来是很陌生,不过胶莱运河他们却是熟悉。当年元朝为了方便海运漕粮,曾在山东半岛开僻了一条海运河,称之为胶莱运河,这条运河的出海口就是青岛,也就是现在的莱州水营所在。
除了占领青岛外,郑鸣俊他们还有一个使命,就是全力支援登莱的于七起义军。周士相要求他们占领青岛后要马上和起义军取得联系,向他们输送粮草和武器装备,并且征得于七等人的同意后,可以向起义军派遣军官,也可以派出一些擅于陆战的精锐帮助起义军和山东清军作战。
郑鸣俊的部下中有一定数量的铁甲兵,甚至还有一些西班牙、葡萄牙和倭人。这些原本都是郑泰生前招募蓄养的私兵,郑泰死后,这些人因为是郑泰私兵的缘故,根本不可能得到郑经的信任,所以大多追随郑鸣俊叔侄投奔了太平军。周士相对这些人也一视同仁,没有要求郑鸣俊叔侄将人交出,而是继续留在东海水师,组成了一支人数不到千人的陆战部队。水师内部称为陆战队。
制定了北上计划后,郑鸣俊立即命令侄儿郑缵绪先行带领240条大小战船和6000多名水兵北上,两天后,他和冯锡范一起带领东海水师余下的300多条战船和12000多名水师起锚北上。
占领青岛,消灭只有几十条船的莱州水营,对于庞大的东海水师而言,根本不算什么。但这一次水师大举北上,却是自万历年间抗倭战事以来,明朝水师的又一次庞大集结,更是甲申以来,明朝军队第一次踏上距离北京最近的土地,其性质远比一般海战来得还要大。
周士相特别要求东海水师只能在青岛周围百里之地活动,绝不能出现在天津沿海一带。如此是为了避免水师把北京的小皇帝和满州权贵们吓到,弄巧成拙。不过要是清廷仅仅因为山东沿海出现了明军水师就吓得仓皇出关,那周士相对此也只能表示无奈,认为自己还是高估了满州大爷们的胆量。
东海水师从舟山出发,到达崇明补充淡水和粮食时,河南战事的最新消息送到了周士相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