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还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臻收了马季良的名刺,连他手下的仆人都没见,更没一个字回复,就打发了出来。马季良接到回报,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第二天,第一个站出来针对马季良的是张知白,以中书的名义要求马季良对三司库以烂茶帐的事情作出回复。这道命令甚至没有经过三司使,直接到了马季良手里。三司使号为“计相”,但其常务是中书属下,人事也被宰执掌控,实际上还是中书门下的衙门。
事情到了这一步,马季良也豁出去了,回复因为茶法变更,官方收到的都是商人挑剩下的茶叶,官方的库里只有这种货色。折支成茶跟他没有关系,但让他发茶就只能如此。
回复到了中书,宰执就起了分歧。张知白主张派人查三司的库,看马季良的是否属实。鲁宗道却认为马季良是故意闹事挑战新茶法,根本不需要费事去查,把这人趁早踢出京城去是正经。也不知他从哪里打听到宫里买白糖是内侍阎文应主持的,直接上书弹劾这两人内外勾结,以次充好,贪昧钱财,意图栽赃新茶法。
事情到这一步,就超出了几位宰执控制的范围。
太后要回护马季良,事情便就转到了新茶法与旧茶法的比较上来。
李咨是新茶法的主持者,上书详列了新旧茶法的比较,但他脑怒中书直接越过自己去找马季良,此时三司库里的存茶到底如何就略过一字不提。
因为这一件事,新旧茶法的议论再起,朝中大臣互相攻讦,再无宁日。
自从把陈茶摆到了路边,徐平没事便到相国寺去逛。相国寺的书铺为了抢生意,内容无所不包,像这种热闹的事件,朝中大臣的奏折,最晚第二天在书铺里就有出售手抄本,极为快捷。没人知道这些奏折是从哪里流出来的,但多年来就已如此,大家已经习已为常。
看着一份份奏章,各个都是高屋建瓴,凛然大义,得有鼻子有眼,好像不按他们的马上就要亡国一般。
徐平却越来越觉得有些不妙。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天之后,奏折的内容全部都集中到了新旧茶法的攻讦上,而白糖铺子收到陈茶的事情竟慢慢在奏折里消失了。新旧茶法如何,跟此时的徐平没半毛关系,他只关心自己的钱什么时候要回来。而一旦失去上层关注,他的心眼也就没了用处,几个公人就能逼他把茶搬回屋子里去。
事情就这样拖了十多天,眼看就快到三月了,茶虽然还摆在外面,但已经没有人围观了。这十几天里,也卖出去了几十饼茶。徐平心里明白那都是什么人买的,都是买了回去给自己主人看的。然而,在徐平买来看的朝廷奏折里,已经彻底没人提起这堆陈茶了。
徐平的心慢慢也凉了,只是等着看开封府什么时候来人逼自己把摆在外面的茶收起来。事情没有结果,徐正一直病在床上,请了很多名医看,也不上来什么病征,只是浑身无力,没有半分精神。
这一天徐平没精打采地来到相国寺的书铺,这已经成了他每天的例行公事,看看有什么新消息,等待那个最坏结果的到来。
书铺里的主管童安远已经与他熟了,看见徐平,笑道:“看官人的样子,再没有好消息,要不了几天也要病倒了。”
徐平勉强地笑笑:“主管不要笑!”
童安远手里捏着几张纸,对徐平扬了扬,笑着:“我这里有一剂良药,官人一看必定药到病除!你要怎么谢我?”
徐平天天在他这里买奏章看,童安远知道他是州桥那边白糖铺子的主人,当然知道是为了什么事。今天既然这么,怕不是有了什么好消息?
徐平快步上前,一把那几张纸抢过来,口中道:“哪天主管有闲,我请你饮酒。一色绝品好酒管够!”
这是一份新的奏章,来自一直沉默的吕夷简的奏章。
自新旧茶法争论再起,作为参知政事的吕夷简一直沉默,直到昨天才上了第一道关于茶法的奏章。
把这几页纸看完,徐平有摸不着头脑。首先对他们家是好事,奏章里的第一件事就是事情的缘起,都是因为白糖铺子收到了腐烂的陈茶,才发生了后边那么多事。这是第一份认真对待陈茶的奏章,得明白,白糖是宫里用的,三司以陈茶付账,是不给皇上和太后脸面,必须予以严惩,三司使和提举诸司库务都难辞其咎。收到陈茶的商家,可以由三司把陈茶收回,由宫里重新付账,以示皇恩。至于新旧茶法,既然争论激烈,那朝廷就再选人重议好了,这最重要的争论却被他轻轻揭过。
徐平把奏章看了几遍,迷惑不解。自己家跟吕夷简有亲戚?没听过啊。但他这份奏章却完完全全都是为徐家着想,能够把钱要回来,至于最关键的茶政争议却相当于没。或许是李家托了他的关系?没听李家这么大面子,吕夷简八面玲珑,怎么会跟宗室外戚这种只会坏事的套近乎。
童安远见了徐平的样子,笑着问道:“官人是以为这奏章是假的?”
徐平摇了摇头:“你们书铺的信誉我如何信不过?只不过吕相公的这份大礼太重,我竟一时接受不了。”
闲聊两句,徐平告辞:“等到事情过了,请主管饮酒!”
捏着这份奏章,徐平不回铺子,直接回到自己在光化坊的家里。
此时快近中午,保福出去买东西了,豆儿在屋里忙张三娘交待的活计,庭院里一个人都没有。
到了屋里,坐在徐正床头的张三娘见到徐平,问道:“大郎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铺子里没事了吗?”
徐平道:“铺子里能有什么事?我今天给阿爹带了剂良药回来!”
徐正无精打采地道:“大郎的孝心我知道。可怜我这病却是无药可医,一辈子辛苦,到老来竟是这个结局。”
止住要话的张三娘,徐平把奏章伸到徐正头上,口中道:“阿爹看看这是什么?”
徐正摇头:“我现在哪里还看得了这些?”
徐平便俯下身子,轻声把吕夷简的奏章读了一遍。
徐正听完,愣了一会,猛地抬头:“这么来,宫里有可能会还我们钱了?大郎,不是你写了来安尉阿爹的?”
徐平笑道:“阿爹哪里话,这些日子我天天都到相国寺买朝廷的奏章,这是最新的一份。”
徐正做了一辈子生意,当然知道有不少同行专门天天收集朝廷重臣的奏章,从里面发现商机。徐平得有鼻子有眼,不由得他不信。
把奏章拿到手里,徐正凑上去看,多少日子吃不下喝不下,却是头晕眼花,根本看不清。便对徐平道:“我儿,扶我到院子里阳光下看个清楚!”
张三娘忙拿件衣服给徐正披上,口中道:“注意些,不要着了风寒。”
语气中却是喜不自禁。十几天了徐正都是病在床上,今天能够下地了就是病要好了。
由徐平扶着来到院子里,徐正找个阳光好的地方坐了,拿着奏章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口中喃喃道:“这真要还钱了?几万贯啊!一辈子就赚这么多。”
徐平轻声:“这奏章上去,只要太后或皇上个可字,钱就回来了。”
吕夷简的奏章里把还钱和皇室的面子挂钩,又不是多大的数目,没有理由赖着不还,太后和皇上还不至于那么没脸皮。
到了晚上,徐正连喝了几碗粥,脸色也红润了起来,只盼着天亮,连床都不想上了,好像赖在床上十几天的不是他一样。
天刚蒙蒙亮,徐正就把徐平叫了起来,对他道:“听见没有,外面喜鹊吱吱喳喳地叫,今天必有喜事!我们快去铺子里。”
徐平看着天色,无耐地:“阿爹,现在天还没亮,外面连个行人都没有,去铺子里有什么用?再你病倒在床多少日子了,好好养养身子,铺子里有我看着就行了,有什么好消息马上回来告诉你。”
张三娘已经从屋里出来,对徐正骂道:“老汉,你瞎折腾什么?好好回屋里躺着去!外面有大郎就够了,你去有什么用?”
徐正被娘儿两个,不好再回嘴,只好道:“也好,大郎你早些到铺子里,有了消息回来告诉我啊!”
被父亲这么一闹,徐平也睡不着了,干脆起来。洗漱罢了,豆儿却还没起来做早饭,想起外面有卖吃的,徐平便出了房门。
此时天刚微明,路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徐平到了汴河边的大路上,慢慢走着到了州桥下面。
州桥上却已经很热闹了,路两边挤满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里大多都是伺候自己主人上朝的仆人,在这里买东西吃等主人下朝。还有一些没有上朝资格的官和公吏,御街两边州桥以北挤满官署,每天在这里上下班的以万人计,热闹非常。
这个时代极有农耕民族的特色,早睡早起,上班绝早。京城里第一拨喧闹的声音就是上早朝的臣子们,然后是去衙门里的官吏。有头有脸的人物上过了早朝,还要回到官署处理日常事务,也够辛苦的。由于请病假躲早朝的人太多,前几年还特别有旨意,凡是病假不上朝的都要有医生证明。
徐平有时候也在想,这年头当个官,尤其是在京城里当个朝官,得有多辛苦,到底有多大意思。怪不得有的重臣年老了都想到外地找个好地方养老,在京城里伺候皇帝还真不是一般人干的。
到了州桥上,徐平到个馄饨摊子要了碗馄饨喝了,看看天边的太阳已经冒出了个头,但付了账溜达到白糖铺子门前。
今天又是郑天林当值,指挥着厮开了铺子,看见徐平站在外面,急忙上来见了礼:“官人今天好早!”
徐平道:“起得早,闲来无事,过来看看!”
由于陈茶的事情一闹,最近铺子的生意不怎么好,徐平与郑天林坐在柜台后面闲谈,一上午也不过卖出去几十斤。
看看快到中午,徐平让在店里招呼的刘乙去买果子包子之类的,给大家做个零嘴。此时不流行吃午饭,但人到了那个总会觉得饿,要吃些零食。
刘乙刚走,店里就来了一个黄门,二十多岁,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除了没有胡子,看起来也是一个好男儿。
问了厮,黄门来见徐平和郑天林。
双方见过了礼,黄门道:“在下石全彬,在宫里皇上身边使唤。这铺子你们哪一个主事?”
郑天林道:“在下是这铺子里的主管,这位是我们铺子的东家。”
石全彬看着徐平:“请问贵姓?”
徐平拱手答道:“在下徐平。”
石全彬笑笑:“主人家在这里最好!你们铺子里年前不是有两万斤白糖卖入宫中吗?我奉当今皇上之命来给你们付账!”
皇上两字他咬得特别重,像是提醒徐平,这回付账是皇上亲自吩咐下来的,与太后没有关系。
想了多少日子的事情终于有了着落,徐平竟一时手足无措,连连道谢,最后问道:“那从三司库里领回来的茶怎么办?”
石全彬道:“不用管它!只管堆在一边,等他们领回去!”
郑天林在一边道:“阁长到后面拜茶。”
石全彬摆摆手:“不急,你们出来核对货款,我好交差。”
几人出了门,才看见店外面停了一辆牛车,上面用布蒙着,旁边站了几个皇城司的军士。
石全彬道:“钱财之物,不好漏人眼里,店家找几个厮搬进里面去。”
此时店里也没有客人,郑天林让几个厮出来,石全彬上前把车上的布掀起,让厮们一搬进店里。
车上都是珠玉象牙之类,徐平在一边看得眼都直了。自来这个世界,他还没见过这么多宝物。
指挥着厮把满车的宝物搬进内室,郑天林大致估了价,偿两万斤白糖的价钱还有余,就在清单上写了回执,让徐平和自己一起都画了押。石全彬收在怀里,便让来的军士赶着牛车回去。
徐平急忙吩咐郑天林,给来的人都准备一份礼物带上。店里没有别的,每人包了两斤白糖揣在怀里。此时的白糖还是独家经营,一斤差不多要一贯足钱,这礼物也不轻了。几个皇城司军士笑嘻嘻地告辞。
把石全彬请进内室,上了茶,徐平和郑天林再次道谢:“劳驾阁长!”
石全彬喝过了茶,才慢悠悠地对徐平道:“主人,你可知道为什么这次官家特意命我把货款结给你们?”
徐平可不好自己已经看过吕夷简的奏章,只好答道:“实不相瞒,这笔钱我们盼了许多日子了,数目太大,我阿爹为了这事卧病在床,到现在都不见好。有这个结果,多亏阁长周全!”
石全彬道:“这事我不好领功,是吕坦夫相公有一道奏章起此事,官家阅览奏章的时候,我恰好在身边伏侍,了几句你们店家的不易。圣上念你们店家辛苦,便让我从内藏库里拨款把你们的欠账结了。”
徐平连忙称谢。听石全彬话里的意思,这事有这个结果他也出了不少力的。话到这里,待会少不了给他个大红包。
石全彬又道:“你们也知道,这种大宗货款,宫里很少会以现钱偿付。我特意给你们要了五百两白银,解解你们目前困苦。其它的珠玉象牙,各种香料之类,我也看过了,都是一色好货,足够偿付所值了。”
徐平和郑天林再次道谢。心中却有些含糊,这个黄门这么上心,过一会要多大的红包打发他?至于那五百两白银,徐平早已看到,与自己家里存的银铤一个样式,果然是宫里出来的。本来他还没看上眼,白银哪里比得上象牙珠玉珍贵,没想到这还是石全彬特意要来。再一想,与珠宝象牙之类比起来白银是此时的硬通货,他倒还是善意。
又聊了一会,石全彬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要与徐平套近乎,让徐平惶恐不安。自己这个身份,能给他带来什么?
到了最后,送石全彬离开的时候,郑天林包了一大包宝物给他,反正有徐平在这里,能够做得了这个主。
石全彬却随手取了一颗珠子在手里,口中道:“我若是一物不取,主人家也心里不安,这颗珠子取了回去给辈玩耍。”
最后对徐平一拱手:“主人不要忘记今日之情。”
看着石全彬离去,徐平和郑天林面面相觑。这个石全彬什么意思?若不是徐平穿越而来头脑清醒,简直要以为自己是什么大人物的私生子了。
王臻收了马季良的名刺,连他手下的仆人都没见,更没一个字回复,就打发了出来。马季良接到回报,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第二天,第一个站出来针对马季良的是张知白,以中书的名义要求马季良对三司库以烂茶帐的事情作出回复。这道命令甚至没有经过三司使,直接到了马季良手里。三司使号为“计相”,但其常务是中书属下,人事也被宰执掌控,实际上还是中书门下的衙门。
事情到了这一步,马季良也豁出去了,回复因为茶法变更,官方收到的都是商人挑剩下的茶叶,官方的库里只有这种货色。折支成茶跟他没有关系,但让他发茶就只能如此。
回复到了中书,宰执就起了分歧。张知白主张派人查三司的库,看马季良的是否属实。鲁宗道却认为马季良是故意闹事挑战新茶法,根本不需要费事去查,把这人趁早踢出京城去是正经。也不知他从哪里打听到宫里买白糖是内侍阎文应主持的,直接上书弹劾这两人内外勾结,以次充好,贪昧钱财,意图栽赃新茶法。
事情到这一步,就超出了几位宰执控制的范围。
太后要回护马季良,事情便就转到了新茶法与旧茶法的比较上来。
李咨是新茶法的主持者,上书详列了新旧茶法的比较,但他脑怒中书直接越过自己去找马季良,此时三司库里的存茶到底如何就略过一字不提。
因为这一件事,新旧茶法的议论再起,朝中大臣互相攻讦,再无宁日。
自从把陈茶摆到了路边,徐平没事便到相国寺去逛。相国寺的书铺为了抢生意,内容无所不包,像这种热闹的事件,朝中大臣的奏折,最晚第二天在书铺里就有出售手抄本,极为快捷。没人知道这些奏折是从哪里流出来的,但多年来就已如此,大家已经习已为常。
看着一份份奏章,各个都是高屋建瓴,凛然大义,得有鼻子有眼,好像不按他们的马上就要亡国一般。
徐平却越来越觉得有些不妙。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天之后,奏折的内容全部都集中到了新旧茶法的攻讦上,而白糖铺子收到陈茶的事情竟慢慢在奏折里消失了。新旧茶法如何,跟此时的徐平没半毛关系,他只关心自己的钱什么时候要回来。而一旦失去上层关注,他的心眼也就没了用处,几个公人就能逼他把茶搬回屋子里去。
事情就这样拖了十多天,眼看就快到三月了,茶虽然还摆在外面,但已经没有人围观了。这十几天里,也卖出去了几十饼茶。徐平心里明白那都是什么人买的,都是买了回去给自己主人看的。然而,在徐平买来看的朝廷奏折里,已经彻底没人提起这堆陈茶了。
徐平的心慢慢也凉了,只是等着看开封府什么时候来人逼自己把摆在外面的茶收起来。事情没有结果,徐正一直病在床上,请了很多名医看,也不上来什么病征,只是浑身无力,没有半分精神。
这一天徐平没精打采地来到相国寺的书铺,这已经成了他每天的例行公事,看看有什么新消息,等待那个最坏结果的到来。
书铺里的主管童安远已经与他熟了,看见徐平,笑道:“看官人的样子,再没有好消息,要不了几天也要病倒了。”
徐平勉强地笑笑:“主管不要笑!”
童安远手里捏着几张纸,对徐平扬了扬,笑着:“我这里有一剂良药,官人一看必定药到病除!你要怎么谢我?”
徐平天天在他这里买奏章看,童安远知道他是州桥那边白糖铺子的主人,当然知道是为了什么事。今天既然这么,怕不是有了什么好消息?
徐平快步上前,一把那几张纸抢过来,口中道:“哪天主管有闲,我请你饮酒。一色绝品好酒管够!”
这是一份新的奏章,来自一直沉默的吕夷简的奏章。
自新旧茶法争论再起,作为参知政事的吕夷简一直沉默,直到昨天才上了第一道关于茶法的奏章。
把这几页纸看完,徐平有摸不着头脑。首先对他们家是好事,奏章里的第一件事就是事情的缘起,都是因为白糖铺子收到了腐烂的陈茶,才发生了后边那么多事。这是第一份认真对待陈茶的奏章,得明白,白糖是宫里用的,三司以陈茶付账,是不给皇上和太后脸面,必须予以严惩,三司使和提举诸司库务都难辞其咎。收到陈茶的商家,可以由三司把陈茶收回,由宫里重新付账,以示皇恩。至于新旧茶法,既然争论激烈,那朝廷就再选人重议好了,这最重要的争论却被他轻轻揭过。
徐平把奏章看了几遍,迷惑不解。自己家跟吕夷简有亲戚?没听过啊。但他这份奏章却完完全全都是为徐家着想,能够把钱要回来,至于最关键的茶政争议却相当于没。或许是李家托了他的关系?没听李家这么大面子,吕夷简八面玲珑,怎么会跟宗室外戚这种只会坏事的套近乎。
童安远见了徐平的样子,笑着问道:“官人是以为这奏章是假的?”
徐平摇了摇头:“你们书铺的信誉我如何信不过?只不过吕相公的这份大礼太重,我竟一时接受不了。”
闲聊两句,徐平告辞:“等到事情过了,请主管饮酒!”
捏着这份奏章,徐平不回铺子,直接回到自己在光化坊的家里。
此时快近中午,保福出去买东西了,豆儿在屋里忙张三娘交待的活计,庭院里一个人都没有。
到了屋里,坐在徐正床头的张三娘见到徐平,问道:“大郎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铺子里没事了吗?”
徐平道:“铺子里能有什么事?我今天给阿爹带了剂良药回来!”
徐正无精打采地道:“大郎的孝心我知道。可怜我这病却是无药可医,一辈子辛苦,到老来竟是这个结局。”
止住要话的张三娘,徐平把奏章伸到徐正头上,口中道:“阿爹看看这是什么?”
徐正摇头:“我现在哪里还看得了这些?”
徐平便俯下身子,轻声把吕夷简的奏章读了一遍。
徐正听完,愣了一会,猛地抬头:“这么来,宫里有可能会还我们钱了?大郎,不是你写了来安尉阿爹的?”
徐平笑道:“阿爹哪里话,这些日子我天天都到相国寺买朝廷的奏章,这是最新的一份。”
徐正做了一辈子生意,当然知道有不少同行专门天天收集朝廷重臣的奏章,从里面发现商机。徐平得有鼻子有眼,不由得他不信。
把奏章拿到手里,徐正凑上去看,多少日子吃不下喝不下,却是头晕眼花,根本看不清。便对徐平道:“我儿,扶我到院子里阳光下看个清楚!”
张三娘忙拿件衣服给徐正披上,口中道:“注意些,不要着了风寒。”
语气中却是喜不自禁。十几天了徐正都是病在床上,今天能够下地了就是病要好了。
由徐平扶着来到院子里,徐正找个阳光好的地方坐了,拿着奏章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口中喃喃道:“这真要还钱了?几万贯啊!一辈子就赚这么多。”
徐平轻声:“这奏章上去,只要太后或皇上个可字,钱就回来了。”
吕夷简的奏章里把还钱和皇室的面子挂钩,又不是多大的数目,没有理由赖着不还,太后和皇上还不至于那么没脸皮。
到了晚上,徐正连喝了几碗粥,脸色也红润了起来,只盼着天亮,连床都不想上了,好像赖在床上十几天的不是他一样。
天刚蒙蒙亮,徐正就把徐平叫了起来,对他道:“听见没有,外面喜鹊吱吱喳喳地叫,今天必有喜事!我们快去铺子里。”
徐平看着天色,无耐地:“阿爹,现在天还没亮,外面连个行人都没有,去铺子里有什么用?再你病倒在床多少日子了,好好养养身子,铺子里有我看着就行了,有什么好消息马上回来告诉你。”
张三娘已经从屋里出来,对徐正骂道:“老汉,你瞎折腾什么?好好回屋里躺着去!外面有大郎就够了,你去有什么用?”
徐正被娘儿两个,不好再回嘴,只好道:“也好,大郎你早些到铺子里,有了消息回来告诉我啊!”
被父亲这么一闹,徐平也睡不着了,干脆起来。洗漱罢了,豆儿却还没起来做早饭,想起外面有卖吃的,徐平便出了房门。
此时天刚微明,路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徐平到了汴河边的大路上,慢慢走着到了州桥下面。
州桥上却已经很热闹了,路两边挤满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里大多都是伺候自己主人上朝的仆人,在这里买东西吃等主人下朝。还有一些没有上朝资格的官和公吏,御街两边州桥以北挤满官署,每天在这里上下班的以万人计,热闹非常。
这个时代极有农耕民族的特色,早睡早起,上班绝早。京城里第一拨喧闹的声音就是上早朝的臣子们,然后是去衙门里的官吏。有头有脸的人物上过了早朝,还要回到官署处理日常事务,也够辛苦的。由于请病假躲早朝的人太多,前几年还特别有旨意,凡是病假不上朝的都要有医生证明。
徐平有时候也在想,这年头当个官,尤其是在京城里当个朝官,得有多辛苦,到底有多大意思。怪不得有的重臣年老了都想到外地找个好地方养老,在京城里伺候皇帝还真不是一般人干的。
到了州桥上,徐平到个馄饨摊子要了碗馄饨喝了,看看天边的太阳已经冒出了个头,但付了账溜达到白糖铺子门前。
今天又是郑天林当值,指挥着厮开了铺子,看见徐平站在外面,急忙上来见了礼:“官人今天好早!”
徐平道:“起得早,闲来无事,过来看看!”
由于陈茶的事情一闹,最近铺子的生意不怎么好,徐平与郑天林坐在柜台后面闲谈,一上午也不过卖出去几十斤。
看看快到中午,徐平让在店里招呼的刘乙去买果子包子之类的,给大家做个零嘴。此时不流行吃午饭,但人到了那个总会觉得饿,要吃些零食。
刘乙刚走,店里就来了一个黄门,二十多岁,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除了没有胡子,看起来也是一个好男儿。
问了厮,黄门来见徐平和郑天林。
双方见过了礼,黄门道:“在下石全彬,在宫里皇上身边使唤。这铺子你们哪一个主事?”
郑天林道:“在下是这铺子里的主管,这位是我们铺子的东家。”
石全彬看着徐平:“请问贵姓?”
徐平拱手答道:“在下徐平。”
石全彬笑笑:“主人家在这里最好!你们铺子里年前不是有两万斤白糖卖入宫中吗?我奉当今皇上之命来给你们付账!”
皇上两字他咬得特别重,像是提醒徐平,这回付账是皇上亲自吩咐下来的,与太后没有关系。
想了多少日子的事情终于有了着落,徐平竟一时手足无措,连连道谢,最后问道:“那从三司库里领回来的茶怎么办?”
石全彬道:“不用管它!只管堆在一边,等他们领回去!”
郑天林在一边道:“阁长到后面拜茶。”
石全彬摆摆手:“不急,你们出来核对货款,我好交差。”
几人出了门,才看见店外面停了一辆牛车,上面用布蒙着,旁边站了几个皇城司的军士。
石全彬道:“钱财之物,不好漏人眼里,店家找几个厮搬进里面去。”
此时店里也没有客人,郑天林让几个厮出来,石全彬上前把车上的布掀起,让厮们一搬进店里。
车上都是珠玉象牙之类,徐平在一边看得眼都直了。自来这个世界,他还没见过这么多宝物。
指挥着厮把满车的宝物搬进内室,郑天林大致估了价,偿两万斤白糖的价钱还有余,就在清单上写了回执,让徐平和自己一起都画了押。石全彬收在怀里,便让来的军士赶着牛车回去。
徐平急忙吩咐郑天林,给来的人都准备一份礼物带上。店里没有别的,每人包了两斤白糖揣在怀里。此时的白糖还是独家经营,一斤差不多要一贯足钱,这礼物也不轻了。几个皇城司军士笑嘻嘻地告辞。
把石全彬请进内室,上了茶,徐平和郑天林再次道谢:“劳驾阁长!”
石全彬喝过了茶,才慢悠悠地对徐平道:“主人,你可知道为什么这次官家特意命我把货款结给你们?”
徐平可不好自己已经看过吕夷简的奏章,只好答道:“实不相瞒,这笔钱我们盼了许多日子了,数目太大,我阿爹为了这事卧病在床,到现在都不见好。有这个结果,多亏阁长周全!”
石全彬道:“这事我不好领功,是吕坦夫相公有一道奏章起此事,官家阅览奏章的时候,我恰好在身边伏侍,了几句你们店家的不易。圣上念你们店家辛苦,便让我从内藏库里拨款把你们的欠账结了。”
徐平连忙称谢。听石全彬话里的意思,这事有这个结果他也出了不少力的。话到这里,待会少不了给他个大红包。
石全彬又道:“你们也知道,这种大宗货款,宫里很少会以现钱偿付。我特意给你们要了五百两白银,解解你们目前困苦。其它的珠玉象牙,各种香料之类,我也看过了,都是一色好货,足够偿付所值了。”
徐平和郑天林再次道谢。心中却有些含糊,这个黄门这么上心,过一会要多大的红包打发他?至于那五百两白银,徐平早已看到,与自己家里存的银铤一个样式,果然是宫里出来的。本来他还没看上眼,白银哪里比得上象牙珠玉珍贵,没想到这还是石全彬特意要来。再一想,与珠宝象牙之类比起来白银是此时的硬通货,他倒还是善意。
又聊了一会,石全彬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要与徐平套近乎,让徐平惶恐不安。自己这个身份,能给他带来什么?
到了最后,送石全彬离开的时候,郑天林包了一大包宝物给他,反正有徐平在这里,能够做得了这个主。
石全彬却随手取了一颗珠子在手里,口中道:“我若是一物不取,主人家也心里不安,这颗珠子取了回去给辈玩耍。”
最后对徐平一拱手:“主人不要忘记今日之情。”
看着石全彬离去,徐平和郑天林面面相觑。这个石全彬什么意思?若不是徐平穿越而来头脑清醒,简直要以为自己是什么大人物的私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