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邕州的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桑怿带来了徐平的家信,家中并没有什么大事,倒是丈人林文思离开原任后改任蔡州确山县主簿,并续弦给徐平娶了个丈母娘,也是个破落官宦人家的女儿。李璋与苏儿成亲后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已经过百日了。
徐平得了消息,急忙备了一份礼物,与秀秀给苏儿的礼物一起托人寄回去。两家关系非比寻常,这种礼数是少不了的。
李用和一任考城县巡检做完,改官没有成功,还接着在考城县呆着。
虽说这个年代磨勘制度已经完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顺利利的地按年资升官,甚至对于下层官员来说,不改官直接连任都算好运气。因为无论磨勘还是各种补贴都是按实职差遣,官只要做着就不吃亏,相反一进了待选的大坑,收入和待遇骤然降低,不知猴年马月才出缺,那日子才是难熬。
陪着桑怿在太平县里游玩了两天,各种当地特色美食吃遍,徐平便陪着他出了太平县。桑怿去迁隆峒找高大全,徐平则视查蔗糖务新开的蔗田。
此时正是二月中旬,杏花刚落,桃花盛开,太平县里的房前屋后,不时就挑出一枝嫣红,点染着春天的图画。
走在这画里,人也好像变得雅静了许多,一时竟忘记了红尘的喧嚣。
徐平和桑怿并排骑马走在前头,谭虎带着十个兵士随后,得得的马蹄声清脆地敲击着石板路,沿着溪流走出了太平县。
一出县城,满野的油菜花开得正盛,远远看去如同一片黄色的海洋,无边无际。杂在这黄色的花海里,有粉色的桃花,火一般的木棉花,东一簇西一簇,让这花海凭添了无数生气。
不远处的小山上各色杜鹃把山林染得五颜六色,包围着油茶花的海洋,像是一个五彩的花环。
桑怿停住马,看着这花的海洋,五彩缤纷的图画一样的世界,赞叹道:“当时我指射了左江道的差事,家里人都要死要活,以为我再没有活着回中原的一天了。人人都说岭南多瘴疠,邕州尤甚,为官者大半都要客死在这里。却没想到来了之后是这副景象,尤胜于中原的繁华。我没去过江南,只是听说人人都道江南好,在我想来,江南也不过是如此了。”
谭虎听了,在后面笑着说:“是巡检来的时候好,若是几年之前,通判初来邕州,可不就是遍地瘴气,就是猛兽也常出来伤人。那时候随着通判巡视各县,哪次我都是鼓着打虎的勇气随着去。自从通判开蔗田,后来建蔗糖务,田地都开辟了出来,人口多了,瘴气也没了,这两年也没听见说猛虎伤人了。往年武缘县里那里,光是应付打虎的赏格县里就叫苦不堪,前两天我见到他们县尉,说起这事情来,他说现在都是猎户为了虎皮钻深山里打虎,岂可想象?”
桑怿看看徐平,叹了口气:“你在这里几年,可真算是改天换地了。按说起来,你这几年的官职升迁,比当年寇莱公也不遑多让,但如果真正来这里看过,怕所有人还是认为不足以酬你这几年的辛劳。”
寇准十九岁中进士乙科,为太平兴国五年探花,三十岁为枢密副使,位列宰执,其升官之速,进中枢的时候之年轻,可谓是空前绝后。这个年代的人说起升官快,往往拿寇准做例子,徐平此时本官升迁之快还超过了寇准当年。
徐平有前世记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却知道寇准是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太宗皇帝得位不正,急需要用新的政治势力压倒当时掌权的勋贵,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这才大力提拔进士出身的文人,才有了寇准,有了太平兴国三、四、五年进士科人才济济、名臣辈出的局面。这些人的登台,才有了宋初名相赵普晚年的黯然收场。
进士出身的文人登上前台,勋贵退场,士大夫也由此成了大宋的主角。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背景,怎么能够简单比较呢。
人生就像是舞台,我们不过是台上的一个小角色。即使有人以为自己是主角,拼命地吸引每一道目光,以为自己能够主宰这个整个世界的风云变幻。可无论你在台上多么风光,当落幕的时候,终会发现自己不过是舞台上的小小装饰,真正的主角永远不会出现在舞台上。
人生的舞台没有人看戏,人生的舞台没有主角,我们都在这个别人安排的舞台上,我们都是小角色。
徐平听了桑怿的话,看着前方无边无际的花海,淡淡地道:“我们两个相识多年,你知道我家里有千顷良田,牛羊成群,娇妻幼女,富贵对我来说已经有了。考进士,来做官,终究是搏一个出身,官高官低也就那么回事了。”
“话虽然是如此说,不过官所以任能,爵所以酬功,你做了这些事,就应该得到相应的酬赏,不然我们这些官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徐平听了桑怿的话,没说什么,只是摇了摇头,催马前行。
话说出来总是好听的,但说出来越好听,揭开外衣看到事实,会让人越灰心。坐在这个位子上骗骗自己很快乐,不想骗自己便摇摇头不管它。
一路到了罗白,正是中午时候,众人下马找了个酒馆,吃些酒菜。
正所谓桃花开,雨水起,邕州的花期来得早,雨水也来得早,此时河里水初涨,天气转暖,各种鱼鳖虾蟹活跃起来。也是徐平带来的习惯,有钱人家也开始吃虾吃鳖,就连这路边小店里也卖上好的山瑞汤。
徐平与桑怿坐一桌,谭虎打横作陪,顺便倒酒添菜。
自从到了邕州徐平也习惯了进店先来一盘牛肉开胃,又要了几样当地小菜,与桑怿喝了三杯。
闲聊几句,桑怿看着店前的路问徐平:“自进了岭南,从桂州那里一路下来,都是这种石子铺的大路,马走起来甚是轻快,就是蹄铁磨得厉害。我也问了当地人,都说是从邕州这里学过去的,路这样铺有什么说法吗?以前在中原的时候,就是官道也不过是夯实罢了,怎么这里就不一样?”
徐平想了一会才道:“南北地理不同,北方干燥,夯土路当然没什么问题。岭南这里就不行了,一到雨季雨就下个不停,路上没个干燥时候,夯土哪里禁得起雨水浸泡?这种路下面路基都是大石,上面是小石块,最上面才是掺着黄土的小石子,雨水能够顺着石缝流下去,不至于积水。在这种湿润地方还是这种路合适,就是石板路也比不上,石板雨天路滑,坏得又快。”
桑怿点点头:“说得也有道理,走起来确实轻快。”
真正的道理桑怿哪里一下就想清楚?不过徐平已经把大概说了,以后在这里日子长了总能搞清楚。
徐平道:“不过这种路也娇贵,得有人时时养护。路边的排水沟渠不能堵塞了,不然会坏路基。路面上的石子慢慢会被磨成粉,过些日子就要有人铺洒。我这蔗糖务里专门养得有一指挥人,养护周围道路。过了古万寨,那边的路就是牢城军卒养护,一点马虎不得。”
这实际上就是后世的砂石公路,因为徐平前世大量在国防道路铺设,有的地方又称为“国防路”,看起来不起眼,却有很多讲究。这路最大的好处还不是徐平讲的那些,而是能过载重车辆。由于路基都是石块,上面是小石子,重型车辆通过的时候小石子卡进大石块缝里,使路有了一定弹性,不至于一压就坏。不过这年代也没什么载重卡车,这最大的好处反而没什么用了。
但在多雨地区,这种路还是非常适合的,车行马行都方便。至于水泥路和沥青路,那是工业社会才能大规模铺设的奢侈东西,邕州窖里烧的那点水泥连修坝建渠都不够,哪有多余的来铺路。再者说了,水泥路养护起来更加麻烦,对农业社会来说纯粹是沉重负担,徐平从一开始就没那个打算。
桑怿喝着酒,看着路上的行人,觉得来了邕州,越发看不透徐平这个人了。以前在中牟的时候种地,徐平有各种奇思妙想,可以说是种地也种出花来了。没想到来到岭南,还是各种各样有趣的怪主意层出不穷。桑怿是多年走南闯北的人,又在基层任职几年,自然知道这路不像徐平说的那么简单。岭南难就难在路难走,真要让徐平把这种铺满岭南,无异于为大宋再造一个江南。
在城里头,路的两边还是石板路,就连排水沟都建在石板下面,石板上不耽误摊贩摆摊,行人行走,实在是方便得很。
大宋不是没有专门分出人行道的路,但那是东京城里有限的几条,这样用不同路面分出人行车行,还大规模铺设,邕州倒是头一份。
当年在中牟与徐平偶然结识,这个小兄弟给了他很多惊奇,没想到来了邕州之后这惊奇更大。
接下来的日子,不知还有什么奇怪的事在等着他。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桑怿带来了徐平的家信,家中并没有什么大事,倒是丈人林文思离开原任后改任蔡州确山县主簿,并续弦给徐平娶了个丈母娘,也是个破落官宦人家的女儿。李璋与苏儿成亲后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已经过百日了。
徐平得了消息,急忙备了一份礼物,与秀秀给苏儿的礼物一起托人寄回去。两家关系非比寻常,这种礼数是少不了的。
李用和一任考城县巡检做完,改官没有成功,还接着在考城县呆着。
虽说这个年代磨勘制度已经完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顺利利的地按年资升官,甚至对于下层官员来说,不改官直接连任都算好运气。因为无论磨勘还是各种补贴都是按实职差遣,官只要做着就不吃亏,相反一进了待选的大坑,收入和待遇骤然降低,不知猴年马月才出缺,那日子才是难熬。
陪着桑怿在太平县里游玩了两天,各种当地特色美食吃遍,徐平便陪着他出了太平县。桑怿去迁隆峒找高大全,徐平则视查蔗糖务新开的蔗田。
此时正是二月中旬,杏花刚落,桃花盛开,太平县里的房前屋后,不时就挑出一枝嫣红,点染着春天的图画。
走在这画里,人也好像变得雅静了许多,一时竟忘记了红尘的喧嚣。
徐平和桑怿并排骑马走在前头,谭虎带着十个兵士随后,得得的马蹄声清脆地敲击着石板路,沿着溪流走出了太平县。
一出县城,满野的油菜花开得正盛,远远看去如同一片黄色的海洋,无边无际。杂在这黄色的花海里,有粉色的桃花,火一般的木棉花,东一簇西一簇,让这花海凭添了无数生气。
不远处的小山上各色杜鹃把山林染得五颜六色,包围着油茶花的海洋,像是一个五彩的花环。
桑怿停住马,看着这花的海洋,五彩缤纷的图画一样的世界,赞叹道:“当时我指射了左江道的差事,家里人都要死要活,以为我再没有活着回中原的一天了。人人都说岭南多瘴疠,邕州尤甚,为官者大半都要客死在这里。却没想到来了之后是这副景象,尤胜于中原的繁华。我没去过江南,只是听说人人都道江南好,在我想来,江南也不过是如此了。”
谭虎听了,在后面笑着说:“是巡检来的时候好,若是几年之前,通判初来邕州,可不就是遍地瘴气,就是猛兽也常出来伤人。那时候随着通判巡视各县,哪次我都是鼓着打虎的勇气随着去。自从通判开蔗田,后来建蔗糖务,田地都开辟了出来,人口多了,瘴气也没了,这两年也没听见说猛虎伤人了。往年武缘县里那里,光是应付打虎的赏格县里就叫苦不堪,前两天我见到他们县尉,说起这事情来,他说现在都是猎户为了虎皮钻深山里打虎,岂可想象?”
桑怿看看徐平,叹了口气:“你在这里几年,可真算是改天换地了。按说起来,你这几年的官职升迁,比当年寇莱公也不遑多让,但如果真正来这里看过,怕所有人还是认为不足以酬你这几年的辛劳。”
寇准十九岁中进士乙科,为太平兴国五年探花,三十岁为枢密副使,位列宰执,其升官之速,进中枢的时候之年轻,可谓是空前绝后。这个年代的人说起升官快,往往拿寇准做例子,徐平此时本官升迁之快还超过了寇准当年。
徐平有前世记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却知道寇准是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太宗皇帝得位不正,急需要用新的政治势力压倒当时掌权的勋贵,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这才大力提拔进士出身的文人,才有了寇准,有了太平兴国三、四、五年进士科人才济济、名臣辈出的局面。这些人的登台,才有了宋初名相赵普晚年的黯然收场。
进士出身的文人登上前台,勋贵退场,士大夫也由此成了大宋的主角。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背景,怎么能够简单比较呢。
人生就像是舞台,我们不过是台上的一个小角色。即使有人以为自己是主角,拼命地吸引每一道目光,以为自己能够主宰这个整个世界的风云变幻。可无论你在台上多么风光,当落幕的时候,终会发现自己不过是舞台上的小小装饰,真正的主角永远不会出现在舞台上。
人生的舞台没有人看戏,人生的舞台没有主角,我们都在这个别人安排的舞台上,我们都是小角色。
徐平听了桑怿的话,看着前方无边无际的花海,淡淡地道:“我们两个相识多年,你知道我家里有千顷良田,牛羊成群,娇妻幼女,富贵对我来说已经有了。考进士,来做官,终究是搏一个出身,官高官低也就那么回事了。”
“话虽然是如此说,不过官所以任能,爵所以酬功,你做了这些事,就应该得到相应的酬赏,不然我们这些官做着还有什么意思?”
徐平听了桑怿的话,没说什么,只是摇了摇头,催马前行。
话说出来总是好听的,但说出来越好听,揭开外衣看到事实,会让人越灰心。坐在这个位子上骗骗自己很快乐,不想骗自己便摇摇头不管它。
一路到了罗白,正是中午时候,众人下马找了个酒馆,吃些酒菜。
正所谓桃花开,雨水起,邕州的花期来得早,雨水也来得早,此时河里水初涨,天气转暖,各种鱼鳖虾蟹活跃起来。也是徐平带来的习惯,有钱人家也开始吃虾吃鳖,就连这路边小店里也卖上好的山瑞汤。
徐平与桑怿坐一桌,谭虎打横作陪,顺便倒酒添菜。
自从到了邕州徐平也习惯了进店先来一盘牛肉开胃,又要了几样当地小菜,与桑怿喝了三杯。
闲聊几句,桑怿看着店前的路问徐平:“自进了岭南,从桂州那里一路下来,都是这种石子铺的大路,马走起来甚是轻快,就是蹄铁磨得厉害。我也问了当地人,都说是从邕州这里学过去的,路这样铺有什么说法吗?以前在中原的时候,就是官道也不过是夯实罢了,怎么这里就不一样?”
徐平想了一会才道:“南北地理不同,北方干燥,夯土路当然没什么问题。岭南这里就不行了,一到雨季雨就下个不停,路上没个干燥时候,夯土哪里禁得起雨水浸泡?这种路下面路基都是大石,上面是小石块,最上面才是掺着黄土的小石子,雨水能够顺着石缝流下去,不至于积水。在这种湿润地方还是这种路合适,就是石板路也比不上,石板雨天路滑,坏得又快。”
桑怿点点头:“说得也有道理,走起来确实轻快。”
真正的道理桑怿哪里一下就想清楚?不过徐平已经把大概说了,以后在这里日子长了总能搞清楚。
徐平道:“不过这种路也娇贵,得有人时时养护。路边的排水沟渠不能堵塞了,不然会坏路基。路面上的石子慢慢会被磨成粉,过些日子就要有人铺洒。我这蔗糖务里专门养得有一指挥人,养护周围道路。过了古万寨,那边的路就是牢城军卒养护,一点马虎不得。”
这实际上就是后世的砂石公路,因为徐平前世大量在国防道路铺设,有的地方又称为“国防路”,看起来不起眼,却有很多讲究。这路最大的好处还不是徐平讲的那些,而是能过载重车辆。由于路基都是石块,上面是小石子,重型车辆通过的时候小石子卡进大石块缝里,使路有了一定弹性,不至于一压就坏。不过这年代也没什么载重卡车,这最大的好处反而没什么用了。
但在多雨地区,这种路还是非常适合的,车行马行都方便。至于水泥路和沥青路,那是工业社会才能大规模铺设的奢侈东西,邕州窖里烧的那点水泥连修坝建渠都不够,哪有多余的来铺路。再者说了,水泥路养护起来更加麻烦,对农业社会来说纯粹是沉重负担,徐平从一开始就没那个打算。
桑怿喝着酒,看着路上的行人,觉得来了邕州,越发看不透徐平这个人了。以前在中牟的时候种地,徐平有各种奇思妙想,可以说是种地也种出花来了。没想到来到岭南,还是各种各样有趣的怪主意层出不穷。桑怿是多年走南闯北的人,又在基层任职几年,自然知道这路不像徐平说的那么简单。岭南难就难在路难走,真要让徐平把这种铺满岭南,无异于为大宋再造一个江南。
在城里头,路的两边还是石板路,就连排水沟都建在石板下面,石板上不耽误摊贩摆摊,行人行走,实在是方便得很。
大宋不是没有专门分出人行道的路,但那是东京城里有限的几条,这样用不同路面分出人行车行,还大规模铺设,邕州倒是头一份。
当年在中牟与徐平偶然结识,这个小兄弟给了他很多惊奇,没想到来了邕州之后这惊奇更大。
接下来的日子,不知还有什么奇怪的事在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