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新的机遇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世间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汴河连通中原与江淮,使京师得到了江淮两浙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包括官员和军队在内的百万以上人口的口粮,但也从而使江南产粮区的粮米以极低代价进入中原,严重影响了两京地区的粮食生产。
江南土地肥沃,又一年稻麦双收,粮价远远低于其他地方。中原地区的粮食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根本无法相比。再加上五代战乱,人口凋零,黄河的泛滥又使得土地变得贫瘠,曾经的天下精华地区中原早已经不是两汉繁华时的样子,此时旷野千里。
两京和皇陵大量抽取人力,汴河来的粮食又压死了粮价,使得开封府和京东京西两路的农业生产恢复一直很缓慢。周边农业发展不起来,朝廷便愈加依赖漕运来的粮米,漕运来的粮米越多周边农业便越难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相对来说,京东路受到的影响小一些,农业生产恢复得也快一些。
北不如南,西不如东,正是现在大宋的经济格局,与徐平前世颇为相似。但与前世不同的是,此时的政治和军事重心却全都集中在北方,市场也在北方。
东西二京,开封和洛阳,毫无疑问是现在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但这消费市场却没把周边的产业培育起来,造成的问题就很多了。
两京越发展,便越依赖江南漕运,发达的漕运又抑制本地产业,掏空中原的根基。在全国的格局上来说,这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以前徐平就隐隐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现在王素一问,一切就突然间豁然开朗。
漕运本来只能是补充,结果却发展成命脉,这就不对了。要化解或者说最起码要缓和这对矛盾,中原地区必须培本固源,尽量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不要说媲美两汉,最少也要达到隋朝时的水平,依靠黄河中下游就去支撑住两京。
而这些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式农具,恰巧就能起到这个作用。中原地区土地平旷,利于用畜力代替人力,用新式农具耕作。推广开来,未必不是降低粮食成本的手段,说不定农业生产就迎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天。
王素却没想到徐平心里会想这么多,点了点头:“若是如此,倒是可以买上一些新式农具,在周围县里买些闲田,也算是安身立命的产业。最近国子监出的书上,一再评论朝臣家里在京城开解库不应当,此是大势所趋,这路子朝廷早晚要禁了。”
解库大略相当于后世的当铺,暗含着高利贷性质,而官员依法是不能从事高利贷行业的。不过这是来钱快,又没有风险,坐着收钱的行当,京城里的大户很多都开,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被国子监和馆阁里的词臣盯上,一下子就成了热点,讨论得相当热烈。本来按以前的办法,还可以让府中的干人去经营,把自己摘出去,但自从出了三司公吏舞弊的案子,对干人经营产业也有了限制。王素这些大户人家,就要另想路子。
开封城周围县里的空地还是很多的,价钱也不贵,只要有人力,买来建农庄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初期投入较多,不是大户人家也难做起来。
城北的铺子里,曾公亮带着弟弟和仆人在卖农具的地方转了一圈,却发现这些农具虽然好用,但对自己的家乡却并不怎么实用。
福建路地狭人稠,晋江更是多山地,地块本来就不大。用了新式农具,确实能够省工省力,但对山地又有多少好处呢?省下来的那点人工,全都到上上下下搬运农具上了。
曾公亮的弟弟见哥哥皱着眉头不说话,不禁问道:“怎么,哥哥觉得这些不好?那我们还买不买?天色大亮,人可是越来越多了。”
想了一会,曾公亮下定决心道:“不买这些了,我们再看看别的。你这一趟回去,记得出手了货物快去快回。我估摸着,有了这些农具,在开封城周围种地反而划得来。贩运这一趟,手里有了本钱,我也在京城留心,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买。”
“哥哥怎么这么想?我们是泉州人,在这里买地,难道还在开封城安家不成?”
“真能在这里安家,可是求不来的好事!别的不说,进士发解就容易了许多,总比在家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强上许多!好了,不说这些,走一步看一步吧。农具就不买了,我们到那边楼阁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值钱又轻便的货物。”
福建路和江南路是文化发达的地方,发解试不比省试简单多少,能够到开封府来参加科举,难度就降低了无数倍。以前是京城里面寸土寸金,就是官员想在京城里安家也不容易,但到周围县里去,可就简单得多了。
看看已经快到中午,王素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头,皱眉头:“杂乱人等太多,却是让人心烦意乱。不争在这一时,云行,我们出去找间酒楼小酌两杯,等离的远的人都去了,铺子里空下来再回来看吧。”
徐平想的与王素可不一样,他要的就是热闹,不过王素提起,不好拒绝,便答应了。
两人并肩走在一起,王素边走边说:“一会你与我讲一讲那农庄到底是怎么开的,我看你庄上不只是种稻麦,还种各种牧草,又养的有牛羊。牛羊价贵,又强似种粮食,是也不是?若是养上些好马,利钱就更加大了。”
徐平摇头:“马羊是可以养,牛养不得。平常又不省心,又卖不上价钱,实际上养着赔钱。我庄上养的牛,都是用来耕地,不得不养罢了。”
王素“哦”了一声,点点头表示明白。牛的交易有官价限着,开封周围养,那一定是赔钱货。这里的牛都是从外地贩来,只有种地不得已的才会养。
两人刚走到铺子的门口,却听到身后有人叫徐平。
转过身来,只见管这铺子的主管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向徐平行礼:“副使,刚才小的收了张帖子,让铺子把百姓都清出去,两个时辰之后宫里来采办货物,这如何是好?”
听了这话,徐平脸上就变了颜色。今天是开张的日子,怎么能够把百姓清场,专门让一些大人物来逛商场?岂不是坏了三司的口碑!
伸手出去,徐平道:“帖子给我,看看是什么人如此大的排场!”
主管把帖子递过来,小声道:“副使息怒,这上面也有老太公的名字。”
听了这话,徐平一下子怔住。自从升了待制,父亲徐正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出来外人都称其为徐太公。借着徐平的光,徐正如今在京城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过今天是什么日子,他来掺和什么!(未完待续。)
世间事有一利就有一弊,汴河连通中原与江淮,使京师得到了江淮两浙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保证了包括官员和军队在内的百万以上人口的口粮,但也从而使江南产粮区的粮米以极低代价进入中原,严重影响了两京地区的粮食生产。
江南土地肥沃,又一年稻麦双收,粮价远远低于其他地方。中原地区的粮食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根本无法相比。再加上五代战乱,人口凋零,黄河的泛滥又使得土地变得贫瘠,曾经的天下精华地区中原早已经不是两汉繁华时的样子,此时旷野千里。
两京和皇陵大量抽取人力,汴河来的粮食又压死了粮价,使得开封府和京东京西两路的农业生产恢复一直很缓慢。周边农业发展不起来,朝廷便愈加依赖漕运来的粮米,漕运来的粮米越多周边农业便越难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相对来说,京东路受到的影响小一些,农业生产恢复得也快一些。
北不如南,西不如东,正是现在大宋的经济格局,与徐平前世颇为相似。但与前世不同的是,此时的政治和军事重心却全都集中在北方,市场也在北方。
东西二京,开封和洛阳,毫无疑问是现在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城市,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但这消费市场却没把周边的产业培育起来,造成的问题就很多了。
两京越发展,便越依赖江南漕运,发达的漕运又抑制本地产业,掏空中原的根基。在全国的格局上来说,这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以前徐平就隐隐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现在王素一问,一切就突然间豁然开朗。
漕运本来只能是补充,结果却发展成命脉,这就不对了。要化解或者说最起码要缓和这对矛盾,中原地区必须培本固源,尽量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不要说媲美两汉,最少也要达到隋朝时的水平,依靠黄河中下游就去支撑住两京。
而这些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式农具,恰巧就能起到这个作用。中原地区土地平旷,利于用畜力代替人力,用新式农具耕作。推广开来,未必不是降低粮食成本的手段,说不定农业生产就迎来了柳暗花明的一天。
王素却没想到徐平心里会想这么多,点了点头:“若是如此,倒是可以买上一些新式农具,在周围县里买些闲田,也算是安身立命的产业。最近国子监出的书上,一再评论朝臣家里在京城开解库不应当,此是大势所趋,这路子朝廷早晚要禁了。”
解库大略相当于后世的当铺,暗含着高利贷性质,而官员依法是不能从事高利贷行业的。不过这是来钱快,又没有风险,坐着收钱的行当,京城里的大户很多都开,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被国子监和馆阁里的词臣盯上,一下子就成了热点,讨论得相当热烈。本来按以前的办法,还可以让府中的干人去经营,把自己摘出去,但自从出了三司公吏舞弊的案子,对干人经营产业也有了限制。王素这些大户人家,就要另想路子。
开封城周围县里的空地还是很多的,价钱也不贵,只要有人力,买来建农庄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初期投入较多,不是大户人家也难做起来。
城北的铺子里,曾公亮带着弟弟和仆人在卖农具的地方转了一圈,却发现这些农具虽然好用,但对自己的家乡却并不怎么实用。
福建路地狭人稠,晋江更是多山地,地块本来就不大。用了新式农具,确实能够省工省力,但对山地又有多少好处呢?省下来的那点人工,全都到上上下下搬运农具上了。
曾公亮的弟弟见哥哥皱着眉头不说话,不禁问道:“怎么,哥哥觉得这些不好?那我们还买不买?天色大亮,人可是越来越多了。”
想了一会,曾公亮下定决心道:“不买这些了,我们再看看别的。你这一趟回去,记得出手了货物快去快回。我估摸着,有了这些农具,在开封城周围种地反而划得来。贩运这一趟,手里有了本钱,我也在京城留心,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买。”
“哥哥怎么这么想?我们是泉州人,在这里买地,难道还在开封城安家不成?”
“真能在这里安家,可是求不来的好事!别的不说,进士发解就容易了许多,总比在家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强上许多!好了,不说这些,走一步看一步吧。农具就不买了,我们到那边楼阁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值钱又轻便的货物。”
福建路和江南路是文化发达的地方,发解试不比省试简单多少,能够到开封府来参加科举,难度就降低了无数倍。以前是京城里面寸土寸金,就是官员想在京城里安家也不容易,但到周围县里去,可就简单得多了。
看看已经快到中午,王素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头,皱眉头:“杂乱人等太多,却是让人心烦意乱。不争在这一时,云行,我们出去找间酒楼小酌两杯,等离的远的人都去了,铺子里空下来再回来看吧。”
徐平想的与王素可不一样,他要的就是热闹,不过王素提起,不好拒绝,便答应了。
两人并肩走在一起,王素边走边说:“一会你与我讲一讲那农庄到底是怎么开的,我看你庄上不只是种稻麦,还种各种牧草,又养的有牛羊。牛羊价贵,又强似种粮食,是也不是?若是养上些好马,利钱就更加大了。”
徐平摇头:“马羊是可以养,牛养不得。平常又不省心,又卖不上价钱,实际上养着赔钱。我庄上养的牛,都是用来耕地,不得不养罢了。”
王素“哦”了一声,点点头表示明白。牛的交易有官价限着,开封周围养,那一定是赔钱货。这里的牛都是从外地贩来,只有种地不得已的才会养。
两人刚走到铺子的门口,却听到身后有人叫徐平。
转过身来,只见管这铺子的主管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向徐平行礼:“副使,刚才小的收了张帖子,让铺子把百姓都清出去,两个时辰之后宫里来采办货物,这如何是好?”
听了这话,徐平脸上就变了颜色。今天是开张的日子,怎么能够把百姓清场,专门让一些大人物来逛商场?岂不是坏了三司的口碑!
伸手出去,徐平道:“帖子给我,看看是什么人如此大的排场!”
主管把帖子递过来,小声道:“副使息怒,这上面也有老太公的名字。”
听了这话,徐平一下子怔住。自从升了待制,父亲徐正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出来外人都称其为徐太公。借着徐平的光,徐正如今在京城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不过今天是什么日子,他来掺和什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