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一世富贵 > 第76章 税改

第76章 税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看着汉子牵着驴拉着车向洛阳城走去,唐老儿对唐妈妈道:“这汉子是个明白人,买了这车可真是有了大用场。像这些竹笋之类的山货,山里人都懒得去挖,也只有他这种有车的人才能赚这个钱。一个春天下来,车钱就赚回来啦。这车啊,对乡下人可真有用!”

    话刚说完,看见远处种诂和齐本吉两人过来,急忙起身迎了上去。

    见过礼,齐本吉问唐老儿:“老丈,秦二嫂可是在酒楼里吗?”

    “在的,连尤三姐也都在的。家里大姐说是要商量什么事情,三个人在房里说了半天了。我们老两口不明白现在的事,也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

    齐本吉笑道:“她们说的自然是公司的事情,这都是今年新出来的名词,你们听不明白很正常。就是我,现在回家浑家说的事情也很多不懂。”

    唐老儿叹了口气:“哎,今年世道变化太快,我们老人脑子不够用喽。你们先到那边坐着,我让小厮上点酒菜,我陪你们喝上两杯。”

    齐本吉摆了摆手:“老丈的心意领了,只是我们可没有这个时间。今天是唐大姐几个人特意让我带种家大郎来,有公司里的事情要商量。”

    “有什么事情要麻烦种大郞?”

    见唐老儿一头雾水,齐本吉笑道:“老丈还不知道,最近官府出了布告,自今以后公司的账官家要清查了。这账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做的,必须要由官府考过,发下出身文告,才可以做账。我和种大郎前些日子到洛阳城里上学,学的就是这个。”

    听了这话,唐老儿问道:“既然你可以做账,为什么还要找种大郎?”

    “我要避嫌,这账不能够让亲属来做,必须另外请人。自从得这出身,这些日子城里不知多少人家来找我们,去给他们做账呢。想到种大郎,还是看我们往日交情。”

    唐老儿不懂这些,摇了摇头,嘴里嘀咕了两句。做账有什么难的?酒楼里每日也有不少账目,不都是唐老儿记着,唐妈妈管着,怎么还要去请人?亏了赚了,反正少不了官府的税算就是,现在官家管得真多,怎么连账都管起来了。

    却不知对徐平来说,这是没办法的事,不是实在必要,他怎么会把前世的注册会计师类似的概念引到这个时代?对官府来说,可是增加了不少管理难度。

    成立公司,对民间来说是让经济更加有活力,增加就业的机会,对官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从公司里要收到税。之所以引入公司这么一个经济实体,抛开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考虑不说,另一个目的就是改变官方的收入来源。

    此时官府对商业抽税主要有住税和过税两种。住税是对固定店铺抽的税,基本就是一个既定的数额。过税则是对贩卖商品的行商抽税,按比例抽成。对于规模不同的商户,官府加的负担不是通过税,而主要是通过科配来进行。

    一个是买,官方从行户手里买货,一般都不会按市价,这个价差就是额外的税。理论上是先从大商户再到小商户层层摊派,经营规模越大摊派的越多,这也是官方组织各个行业的行会的目的。真正按市价收买的,称为和买,会特别提出来的。

    再一个是卖,不管是三司还是地方官府,都有许多渠道收或者罚没各种物资,这些物资官方卖起来很麻烦,大多都是直接向相关的行会摊下去,算是另一种负担。有时有的地方官会把官方的茶、酒、盐等专卖物资按户强行摊派,更是敛财的常见手段。

    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商业不发达,这种做法还行得通,到了商品经济就不行了。如果公司还是像先前的商铺那样管理,大的公司必然会偷逃税款,负担向中小商户转移。

    公司抽税,不能用先前那种粗糙的手段,必须要合理,才能起到徐平所想的作用。按照前世的经难,徐平对京西路新成立的公司重新定了收税的条例。

    首先就是营业税或者是增殖税,这是最重要的税种,也是公司跟以前的商铺税赋负但最大的不同,按照公司的经营规模来抽税。商业和服务业类主要是营业税,按照交易额抽取固定的比例,工业类则主要是增殖税,按照利润来抽税。当然,一些小的公司,比如唐大姐等人制衣小公司,为了简化手续,也同样是按营业税来收取。

    再一个城防税。公司都是开在城里面,城墙的修护,道理的整治,还有河道,这些公共事业同样要由公司负担。这税与营业税和增殖税区别开来,直接作为本城的收入,由地方上掌握,按营业税和增殖税的固定比例征收。

    与城防税差不多的是教育税,以后教育经费不再时有时无了,有固定的来源。这税也同样是由地方官府掌控,建立学校等各种公益性的教育事业。

    还有一个所得税。同样的规模,有的公司利润高,有的公司利润低,不可能负担同样的税赋,由所得税来调节,按照公司的经营利润依比例征收。这一部分税款直属三司,不像营业税和增殖税一样要与地方分成。

    最后一个是契约税,也就是徐平前世的印花税。所有正式的契约、合同之类全部都要交这一种税,向官府买专门印制的贴条,跟邮票差不多,贴在契约文书上,按照契约的交易数额征收。如果文书上不贴,则就得不到官方的认可,后果自负。

    契约税这个年代本来就有,同样是由官方公证的契约收取。只是一般情况下,官府断案并不会因为没有官方公证就不认可契约的法律效力,所以逃税很普遍。公司跟个人不一样,不用考虑人情,所以徐平改了征收方式,严格征收。印的贴花也同样由有公证功能的书铺发卖,立契约的同时收取。

    契约税与其他税种不同,是属于内藏库的,归皇帝个人所有。这么大的改革,总得让有守财奴特质的皇家得到点好处,不然皇帝的支持只怕要打折扣。

    这些税要想收上来,就必须要有专门做账的这么一个人群,要不然的话,以后官府不用做别的了,天天就审理各种逃税的官司。这些做账的,由官方给予权威,由公司支付报酬,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作为官方和公司之间的缓冲。

    虽然这些事情可以由公吏来做,但官方的身份会加剧与经济实体的矛盾。有了这么一层缓冲,官与民的冲突便就不会那么激烈,而且也同样可以约束官办公司。而这一个人群,也会成为徐平改革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