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一世富贵 > 第205章 夫妻对话

第205章 夫妻对话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邓州集议一结束,徐平便就与杨告和王尧臣等人快马赶回,倒是去得晚的李迪和陈尧佐在那里多待了两天,由赵贺和贾昌龄两人陪着游览附近胜景。南阳古郡,名胜极多,又是汉光武帝龙兴之地,可游之处甚多。

    坐镇京西路南部的方偕趁机带着属下公吏,去了一趟离着不远的西峡县,看那里新开的铜矿。徐平事务繁忙,只管让方偕每年组织运多少铜到洛阳阜财监,杂事就不管了。

    四月二十,天近傍晚,徐平一行回到了洛阳城,没有去衙门,直接各自回家。

    拜过了父母,报了平安,徐平匆匆忙忙到了后院花园,看在那里闲坐的林素娘。日子一天一天这么过下来,林素娘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再有两三个月就要临盘,行动不便,一去近半个月,徐平的心里也放心不下。

    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刚刚进夏,天气还不炎热,寒气却已经远去。后花园里百花吐艳,芳草遍地,花木间还有不知从哪里飞来的鸟儿叽叽喳喳。

    满天的金光下,林素娘坐在竹椅上,看着西天的太阳出神。

    一边不远处盼盼带着妹妹在玩耍,有一搭没一搭的,有些不耐烦。这个妹妹以前她天天抱在身边,几乎就是她带大的,现在也会走了,也会说话了,盼盼却有些不喜欢带她玩了。盼盼性子天真活泼,生性好动,没想到妹妹安安现在显出本性来,跟她截然相反。安安生性文静,见人害羞,也不敢跟人说话,就只会天天粘着姐姐。

    九岁的盼盼正是喜欢玩的时候,哪里受得了身边天天跟着个闷油瓶,除了拉着自己的衣角,什么也不会做。拖累得盼盼很多想玩的也玩不了,怎能不气闷。

    徐平的身影出现,盼盼欢呼一声,过来拉住徐平的手,仰起小脸问道:“阿爹怎么一走就些日子?去那么远的地方,有没有带什么好玩的东西给我?”

    一把拉住盼盼,看着后面安安迈开小腿嘟着嘴跟过来,徐平取出两个小玉雕,对盼盼道:“盼盼,你是姐姐,什么时候都记得要看住妹妹,怎么一个人跑过来!”

    盼盼鼻子一拧,“嗯”了一声,转身去拉住妹妹。

    玉雕一个小龙,是盼盼的属相,一个小狗,是安安的属相,徐平分给她们,让盼盼带着妹妹自己去玩,自己要跟妈妈说话。

    “不好玩!”盼盼拿着小玉龙,嘟着嘴,拉着妹妹到一边数蝴蝶去了。

    徐平到林素娘对面坐下,取了一包乌梅递到她手里:“邓州也没有什么好物,只是那里近荆湖,卖的梅子倒是比我们这里看起来精致些。”

    林素娘把乌梅放一边,笑着道:“我都到这个时候了,还吃什么梅子。此去邓州,一切都还顺利吧?这次你们动静这么大,洛阳城里的百姓都议论纷纷。”

    徐平奇道:“他们议论什么?这次的事情又与百姓无关。”

    “洛阳到底是西京,怎么也是王城,王城的百姓哪有不关心官府的事情的?这种事情要是放在开封,必定满城沸沸扬扬,洛阳的百姓对这些还算不上心的。”

    徐平笑着摇了摇头,王城脚下的百姓,还真是都有议论朝政的爱好。

    林素娘又道:“你离开这些日子,朝廷可是真地出了大事。今天有几个官宦人家的姐妹过来陪我说话,就连女人家都在议论呢。”

    徐平笑道:“有诸位宰执相公在,能有什么大事?还能把他们全换了——”

    林素娘低头看着徐平,抿着嘴笑道:“大郎,常言道言为心声,你这句话,是不是在心里真盼着把相公们都换了?以你现在年纪,怎么也做不了宰执相公,这样想可是不好。”

    “瞎说什么!你说朝廷里出了大事,还能有比这种事情更大的?”

    林素娘叹了口气:“你这次可是说对了,宰执相公们虽然没有全换,但也差不多了。”

    徐平一怔:“真有宰执被换了?都换了哪些人?东府还是西府?”

    “我女人家,哪里说得清那些!只知道一夜之间,两位宰相和两位执政全都罢官,政事堂只剩下一位章相公了。你说,这是不是大事?”

    听了这话,徐平不由张大了嘴巴,过了好一会才道:“你这话说的可是真的?不是你们女人家乱嚼舌头,传来的谣言吧——”

    林素娘啐了一口:“瞎说什么呢!这种大事,一两天时间就传到洛阳来,这城里有多少官宦人家?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传得差了!”

    徐平低头想了一会,平静下心神,才对林素娘道:“到底怎么回事,把你听到的说给我听!这不是小事,只怕与我的前程有关,说得越详细越好!”

    就是因为关系到徐平的前程,林素娘才对这消息上心,不然她又不是平常闲在家里没事做的长舌妇,打听这些干什么。

    把听到的消息跟徐平说了一遍,林素娘叹道:“吕相公这人说起来也不坏,就是独得太过厉害,若是心里稍微能容人,哪里会有今天?好在能进能退,没有纠缠,走得还算干净利落。要不然,肯定要被人闲话。王相公多好的人啊,对谁都和和气气的。”

    徐平一头雾水:“为什么这么说?又是从哪里听来的消息?”

    “这要什么消息啊,不是明摆着的吗?王相公以前在京城的时候我有见过,慈眉善目很和气的一个人,据说就没人见过他红过脸。这样的人,竟然被吕相公挤兑得在政事堂里做不下去,可见吕相公为人太独,不然哪里会这样?”

    徐平听了不由摇头:“快不要说了,国事哪里像你们女人想的这样。对了,你说吕相公走得干脆不纠缠又是个什么意思?又是听谁说的?”

    林素娘不耐烦地道:“这要听谁说?不是明摆着的吗?就京城百姓的嘴,政事堂里发生点什么事,谁说了什么第二天满城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是吕相公为人干脆,哪里会这样一下子四位相公一起罢了。王相公说话,他不接着不就行了吗?难道还有人赶他走!”

    听到这里,徐平再也忍不住,不由笑着摇头:“妇人之见!我还以为你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消息呢,也敢揣摩朝里相公的心思!”

    “哎呀,我说的哪句话没有道理?你做几天官,也学会瞧不起女人了!”

    徐平笑着道:“好,我说给听,让你有自知之明。以后这些消息听过就算,不要试着去分析政事,也就是我,你说给别人听会被人笑话的。——连我一起笑话!”

    见林素娘的眼睛不由睁大了,显然不服,徐平道:“我告诉你,天下最不想让王相公离开政事堂的人里,最少就有一位吕相公。政事堂两位宰相,必然互相制衡,亲密无间是不行的,所以吕相公和王相公政见不同,是很平常的事,跟心眼大小无关。”

    “这话说的,两个人就非得说不上话?就不能和和气气的?”

    “和和气气,那干脆独相算了,又何必要两人?我大宋又不是一定要有两位宰相,立国数十年,难道独相的还少了?皇帝亲政没有多少年,不管是吕相公还是王相公,都是先帝留下来的老臣子,皇上心里拿不准的,怎么可能让一个人主持国政?”

    林素娘是个聪明人,只是自从嫁给徐平之后,就安心在家里相夫教子,对外面的事情不关心。徐平说到这里,她便明白过来,朝里两位宰相相争的局面是有意造成的。不说别人,张士逊为相的时候不就与吕夷简合作得亲密无间吗?为何要把他换成王曾?

    皇帝年少,满朝老臣,不采取措施制衡才是不正常。等上一二十年,赵祯有了自己的班底,当然可以不这样做,别说宰相互相配合,就是独相也无所谓,现在可不行。

    道理是明白了,林素娘还是不服:“就是朝里非得两位宰相,吕相公也不一定就非得离开啊!王相公要走,大不了换一个跟他差不多的人就是,吕相公难道不能赖在朝里!”

    “赖在朝里?他怎么赖在朝里?”徐平连连摇头。“能够制衡吕相公的,天底下能有几个人?孟州李相公,是被吕相公排挤罢相的,说明奈何不了他。枢密张相公,明摆着与吕相公关系非浅,就不说他们还是亲戚了。你还能说出人来吗?素娘,朝里的相公们做事想得周密着呢!王相公一说情愿自己走,吕相公就知道他的相位保不住了,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保得住的!哪怕当时赖着不走,过不了几天皇帝也会把他赶出来!与其到那个时候脸上难看,还不如干脆一点,不让人小瞧了他。能赖,你以为他不会赖?妇人之见!”

    朝政到了这个地步,能够制约吕夷简的实际上只有王曾,一旦王曾打定了主意不与吕夷简同朝为相了,吕夷简的宰相也就做不下去了。正是因为如此,吕夷简在很多事情上宁愿迁就王曾的意见,只要不损坏他的利益。新政也是如此,吕夷简态度改变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王曾。想一手遮天,吕夷简的巴掌还没有那么大。

    其实听了林素娘说的当日政事堂里的大致情形,徐平基本就猜到了前因后果。看起来两位宰相都得到了自己编的《富国安民策》,但怎么用有分歧。最后王曾发现无法忍受吕夷简要采取的措施,干脆一起走人。他阻止不了吕夷简的施政,拉他下台还办得到。其实王曾的意思一说清楚,吕夷简就知道大局已定,无法挽回。后面的应对,纯粹是做给别人看的,特别做给赵祯看,最起码要保住自己荐举后来人的资格。

    赵祯当然对此心如明镜,才会把四人一起罢掉,把中书门下空了出来,等新人上任。

    林素娘打量着徐平,口中道:“大郎,这几个月你心眼怎么多了?那你说谁会做宰相?”

    徐平叹了一口气:“为了父母,为了你,为了孩子,我心眼不能不多啊!谁做宰相说不准,但十之八九,吕相公和王相公会各荐一人。”

    由于真宗晚年长时间不开科,进士出身的人才出现断层,现在老的老,小的小,到底怎么用人恐怕赵祯自己的心里都没有底。最稳妥的办法,还是让两位前宰相推荐。前宰相不和,他们荐上来的人便就依然保持互相制衡的局面。其他大臣,只怕也会照此办理。只有在中下层的关键位置上,赵祯才会开始提拔自己看重的人才,慢慢培养观察。

    皇帝的位子不是那么好坐的,特别是从真宗朝起,皇城司这些帝王耳目被外朝压制得厉害,赵祯对外面的情报了解有限。太祖太宗朝,大臣晚上吃了什么第二天皇帝就都知道了,现在怎么可能做得到?冯拯在家里本来相当奢侈,天圣年间重病的时候刘太后派内侍上门问疾,他把家里弄得寒酸,破被子盖着,把刘太后和赵祯感动得直流眼泪。这种情况之下,赵祯必须保持朝里的人员互相制衡,他敢把大权放给谁?

    不是徐平这几个月长了心眼,是范仲淹被贬确实刺激了他,时时保持戒惧之心。在朝中为官如覆薄冰,不敢说谨小慎微一步不敢踏错,但认清形势保持警惕总是对的。

    徐平说了这么多,林素娘心里明白,自己的丈夫已经不是当年跑马斗狗的少年了,官场的日子不是白混过来,自己再像从前那样想提建议就没了意思。以后该听的消息自然要听,但分析利害得失还是免了,被丈夫笑没什么,被外人笑就不好了。

    看着徐平坐在那里想心事,夕阳洒在他的身上,林素娘的脸上不由露出笑意。这个家终究是靠丈夫撑着的,徐平成长起来,自己也才能安心。什么高官厚禄,自从有了孩子对林素娘的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大了,一家人平平安安才是最好的。

    (今天大章,算是补前面的欠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