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养起来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种国家大事,赵祯作为皇帝对具体程序也作不了主,一切按照规矩来。第二天特下诏让八大王赵元俨告于太庙,,又派晏殊为使告于天地、社稷,兼知太常院的石中立告于诸陵。一直在外做事的石全彬被召回宫中,管理苗才人的一应杂事。
皇子出生,再次大赏群臣,徐平被密赐金合。当打开看到里面满满的瓜子金,足有二三百两的时候,徐平的心情非常复杂。这种待遇非常罕见,当然不是没有用意的。
苗才人的母亲许氏,本来是赵祯的乳母,因为被宫女造谣告黑状,放出宫来。出宫后嫁给了苗继宗,生下了苗才人。赵祯登基之后,天圣二年许氏邀车驾,诉说自己当年的冤枉,被封为县夫人,不久之后女儿进入宫中,到现在累封到郡夫人。
这种家世,在后宫妃嫔中是非常寒酸的,跟现在的杨太后有得一比。如果生了皇子之后依着以前的规矩,不由生母抚养,则她能够跟曹皇后相处融洽,平安无事。这道理就跟赵祯小的时候,名义上的母亲是刘太后,实际养育他的却是杨太后。正是因为杨太后家在外朝没有任何势力,惟一的一个亲戚杨景宗还不成器,刘太后对她足够放心。但是现在赵祯听了徐平的意见,把旧的规矩改了,让皇子由生母抚养,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
曹皇后虽然是内宫之主,但母子天性,将来这孩子真成了皇帝,曹皇后的地位会如何则很难说。如果是由自己从小养着是一回事,不由自己养,只是做个礼仪上的母亲,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曹家累世将门,大宋最顶尖的家族,现在算是人材淍零,官至刺史以上的也有好几个人,而且在军中的声望极高。苗才人的家世跟曹皇后比起来,天差地远。
皇宫里的事情,徐平这样的地位,也不知道细节,只能靠猜测,后世所谓的那些宫闱秘闻,本来就大多是猜测。皇子降生,生母抚养,曹皇后的态度未知。虽然徐平不相信她能干出戕害皇子的事情,但平时生活上态度严厉,克扣俸给,让周围的人给予压力,这些可没有人能说出什么。最极端的情况,一旦赵祯出现意外,事情就微妙了。
为了防止这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赵祯要给这孩子在外朝找个靠山,而且还不能够太过明显,免得再出现太宗晚年群臣结党争立太子的事情。赵祯先择了徐平,虽然现在还没有明说,但意思有了,与徐平两人心知肚明而已。本来他最好的选择是李用和,但李用和现在显然还不能胜任,只能退而求其次。
皇家的事情,影响重大,赌对了比立下多少大功都有用,但切忌入戏太深。归根结底那是人家的孩子,从旁辅助是可以的,但如果真当成自己的事情,则会弄巧成拙。
事后徐平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暂时把这事情放在心里,与赵祯心照不宣。现在两人都还年轻,意外不一定会发生。如果一切正常,最好是帮着李用和家里,最合适的人选是李璋,一步一步在军中建立起威望来,掌握军权。皇位最可靠的保障是军队,宰执大臣意见重要的前提也是军队稳定。李璋外戚的身份,才最适合做这种事情。
几天之后,一切仪式化的事情忙完,赵祯在延和殿特意召见徐平。
见礼毕,赵祯赐了座,喜滋滋地对徐平道:“你曾说母子天性,子不能离母,先前我还不怎么信。这几天二哥跟着生母,极是健壮活泼,宫里人人都说皇子未尝见过如此,才信你说的果然是有道理。虽然改旧例诸般纷扰,只要皇子平安,一切都值得!”
徐平犹豫了一下才道:“陛下兄弟六人,健康长成的只有陛下一人而已,即使贫寒百姓之家也少见。由此可见纵然锦衣玉食,还是比不得母子亲情。”
赵祯连连接称是,他的五位哥哥最大的才长到九岁,若说没有离开母亲身体孱弱的原因,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赵祯虽然也是一出生便就离开了生母,但从他以后的经历的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孩子心宽,什么都想得开,反而好养活。
转过话头,赵祯对徐平道:“才人生父现在提举在京仓草场,职事过于辛苦,你可于三司内选个轻便的职事于他。皇子尚幼,不好骤然拔擢,当从容升迁。”
这话里的意思,是新生皇子的亲外公最好把官升上去,但又不要让外朝说外戚因缘得官,最好是有功劳,让别人说不出什么来。怎么做合适,徐平有经验,赵祯当然交给他。
想了一会,徐平才道:“此事等臣回去仔细想一想,再回复陛下。——不过陛下既然提起了此事,臣恰好有与此相关的事情禀告,只是还没有考虑稳妥,今日便先请陛下参详。”
赵祯正在兴头上,让徐平只管讲。
“现在三司属下公司众多,前几日臣算了一下,大大小小已经有三百多家。这些公司大小不一,年入过万贯的有近百家,过十万贯的也有三十多家,最大的三家年入都在两百万贯以上,不包括蔗糖务、营田务和各家银行。商税过万贯已经是上州,过十万贯的全国不过两三州府而已,至于两百万贯则超过天下各路。这么大的公司,还是由吏人管理,全部没有设官,于理不合。臣请按照公司年入分等,设官员提举,考其课最。如果合适,便就安排才人生父去管理公司,选合适的人选为副就好。”
赵祯听了,略一沉吟说道:“若是如此,天下又多好多官缺,会不会有冗官之嫌?”
“年年有大笔钱款入账,怎么能算是冗官?比照往年场务旧例,如果没有进项,便就任民间百姓扑买就是。不过往年管场务的官,多是低级武官,事务不熟。那些大的公司应该设一些文职官位,以年入考其殿最,真选出能做实务的官员来。”
见赵祯沉吟未定,徐平又道:“在臣想来,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安排外戚近臣到这些官位上,别选得力人员为副手即可。现在外戚近臣子弟,多为军职,无非是贪军职禄厚而已。公司都是钱款往来,可以给以厚禄,让他们就职,免得在军中平白误了军队。”
赵祯道:“如此做,若是有不肖之人,岂不又搞坏了这些公司?平白损钱粮!”
徐平心道还心痛钱粮,怎么不心痛军队变成一滩烂泥?那些人总是要找个办法养起来的,想人人成圣,人类还没有找到办法。到三司公司里去,无非多分一点给他们好了,不折腾军队,不折腾百姓,已经善莫大焉。至于公司经营,只能让他们少操心多拿钱了。
“陛下,便如地方有知州通判一般,别设官员管事就好,严考其殿最即可。”
赵祯想了一会,对徐平道:“具体如何章程,你写一道奏章出来,大臣详议。若是此法可行,倒也不失为利国利民的好办法,只是就怕三司管不了这些人。”
徐平笑道:“无妨,还有审计司呢。只要他们查得严,总有办法。”
这种国家大事,赵祯作为皇帝对具体程序也作不了主,一切按照规矩来。第二天特下诏让八大王赵元俨告于太庙,,又派晏殊为使告于天地、社稷,兼知太常院的石中立告于诸陵。一直在外做事的石全彬被召回宫中,管理苗才人的一应杂事。
皇子出生,再次大赏群臣,徐平被密赐金合。当打开看到里面满满的瓜子金,足有二三百两的时候,徐平的心情非常复杂。这种待遇非常罕见,当然不是没有用意的。
苗才人的母亲许氏,本来是赵祯的乳母,因为被宫女造谣告黑状,放出宫来。出宫后嫁给了苗继宗,生下了苗才人。赵祯登基之后,天圣二年许氏邀车驾,诉说自己当年的冤枉,被封为县夫人,不久之后女儿进入宫中,到现在累封到郡夫人。
这种家世,在后宫妃嫔中是非常寒酸的,跟现在的杨太后有得一比。如果生了皇子之后依着以前的规矩,不由生母抚养,则她能够跟曹皇后相处融洽,平安无事。这道理就跟赵祯小的时候,名义上的母亲是刘太后,实际养育他的却是杨太后。正是因为杨太后家在外朝没有任何势力,惟一的一个亲戚杨景宗还不成器,刘太后对她足够放心。但是现在赵祯听了徐平的意见,把旧的规矩改了,让皇子由生母抚养,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
曹皇后虽然是内宫之主,但母子天性,将来这孩子真成了皇帝,曹皇后的地位会如何则很难说。如果是由自己从小养着是一回事,不由自己养,只是做个礼仪上的母亲,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曹家累世将门,大宋最顶尖的家族,现在算是人材淍零,官至刺史以上的也有好几个人,而且在军中的声望极高。苗才人的家世跟曹皇后比起来,天差地远。
皇宫里的事情,徐平这样的地位,也不知道细节,只能靠猜测,后世所谓的那些宫闱秘闻,本来就大多是猜测。皇子降生,生母抚养,曹皇后的态度未知。虽然徐平不相信她能干出戕害皇子的事情,但平时生活上态度严厉,克扣俸给,让周围的人给予压力,这些可没有人能说出什么。最极端的情况,一旦赵祯出现意外,事情就微妙了。
为了防止这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赵祯要给这孩子在外朝找个靠山,而且还不能够太过明显,免得再出现太宗晚年群臣结党争立太子的事情。赵祯先择了徐平,虽然现在还没有明说,但意思有了,与徐平两人心知肚明而已。本来他最好的选择是李用和,但李用和现在显然还不能胜任,只能退而求其次。
皇家的事情,影响重大,赌对了比立下多少大功都有用,但切忌入戏太深。归根结底那是人家的孩子,从旁辅助是可以的,但如果真当成自己的事情,则会弄巧成拙。
事后徐平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暂时把这事情放在心里,与赵祯心照不宣。现在两人都还年轻,意外不一定会发生。如果一切正常,最好是帮着李用和家里,最合适的人选是李璋,一步一步在军中建立起威望来,掌握军权。皇位最可靠的保障是军队,宰执大臣意见重要的前提也是军队稳定。李璋外戚的身份,才最适合做这种事情。
几天之后,一切仪式化的事情忙完,赵祯在延和殿特意召见徐平。
见礼毕,赵祯赐了座,喜滋滋地对徐平道:“你曾说母子天性,子不能离母,先前我还不怎么信。这几天二哥跟着生母,极是健壮活泼,宫里人人都说皇子未尝见过如此,才信你说的果然是有道理。虽然改旧例诸般纷扰,只要皇子平安,一切都值得!”
徐平犹豫了一下才道:“陛下兄弟六人,健康长成的只有陛下一人而已,即使贫寒百姓之家也少见。由此可见纵然锦衣玉食,还是比不得母子亲情。”
赵祯连连接称是,他的五位哥哥最大的才长到九岁,若说没有离开母亲身体孱弱的原因,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赵祯虽然也是一出生便就离开了生母,但从他以后的经历的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孩子心宽,什么都想得开,反而好养活。
转过话头,赵祯对徐平道:“才人生父现在提举在京仓草场,职事过于辛苦,你可于三司内选个轻便的职事于他。皇子尚幼,不好骤然拔擢,当从容升迁。”
这话里的意思,是新生皇子的亲外公最好把官升上去,但又不要让外朝说外戚因缘得官,最好是有功劳,让别人说不出什么来。怎么做合适,徐平有经验,赵祯当然交给他。
想了一会,徐平才道:“此事等臣回去仔细想一想,再回复陛下。——不过陛下既然提起了此事,臣恰好有与此相关的事情禀告,只是还没有考虑稳妥,今日便先请陛下参详。”
赵祯正在兴头上,让徐平只管讲。
“现在三司属下公司众多,前几日臣算了一下,大大小小已经有三百多家。这些公司大小不一,年入过万贯的有近百家,过十万贯的也有三十多家,最大的三家年入都在两百万贯以上,不包括蔗糖务、营田务和各家银行。商税过万贯已经是上州,过十万贯的全国不过两三州府而已,至于两百万贯则超过天下各路。这么大的公司,还是由吏人管理,全部没有设官,于理不合。臣请按照公司年入分等,设官员提举,考其课最。如果合适,便就安排才人生父去管理公司,选合适的人选为副就好。”
赵祯听了,略一沉吟说道:“若是如此,天下又多好多官缺,会不会有冗官之嫌?”
“年年有大笔钱款入账,怎么能算是冗官?比照往年场务旧例,如果没有进项,便就任民间百姓扑买就是。不过往年管场务的官,多是低级武官,事务不熟。那些大的公司应该设一些文职官位,以年入考其殿最,真选出能做实务的官员来。”
见赵祯沉吟未定,徐平又道:“在臣想来,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安排外戚近臣到这些官位上,别选得力人员为副手即可。现在外戚近臣子弟,多为军职,无非是贪军职禄厚而已。公司都是钱款往来,可以给以厚禄,让他们就职,免得在军中平白误了军队。”
赵祯道:“如此做,若是有不肖之人,岂不又搞坏了这些公司?平白损钱粮!”
徐平心道还心痛钱粮,怎么不心痛军队变成一滩烂泥?那些人总是要找个办法养起来的,想人人成圣,人类还没有找到办法。到三司公司里去,无非多分一点给他们好了,不折腾军队,不折腾百姓,已经善莫大焉。至于公司经营,只能让他们少操心多拿钱了。
“陛下,便如地方有知州通判一般,别设官员管事就好,严考其殿最即可。”
赵祯想了一会,对徐平道:“具体如何章程,你写一道奏章出来,大臣详议。若是此法可行,倒也不失为利国利民的好办法,只是就怕三司管不了这些人。”
徐平笑道:“无妨,还有审计司呢。只要他们查得严,总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