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蜡丸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角城都护府,徐平和王凯仔细推敲着战事细节。西寿监军司只剩最后一击,徐平让桑怿把攻势缓了下来,先清理已占领地区的番贼生羌。同时命冯诰的巡检司抓紧时间扩充人手,前去把防守的任务接下来。与此同时,高大全对天都山南院的攻势更加猛烈。
这是缓兵之计,防止元昊在陇右准备完成之前,不顾一切地从天都山逃跑。这计策并不高明,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不过人终是有侥幸心理,看出来是一回事,能够痛下决心放弃一切却不那么容易。这计策达到了效果,元昊对于出天都山一直犹豫不决。
坐回椅子上,徐平出了一口气道:“桑怿等了大半个月,就是为了让张亢和曹克明所部能够赶上来。现在他们终于到了屈吴岭左近,时机合适,就可以先打掉窦维吉了。”
王凯道:“谭虎所部机宜司,这些日子一直在查看唐时萧关县一带地势,再等一两日便可绘出详细地图来。不如等到地图出来,再让桑怿、张亢和曹克明攻灭窦维吉。”
徐平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耽误一两天,有地图就可以弥补,而且有了地图之后对以后的战事很重要,这是长久有利的事。
正在这时,谭虎从外面进来,叉手唱诺:“都护,泾原路派信使来,正候在外面。”
“信里说什么?拿来我看。——对了,好生安置来使。”
听了徐平的话,谭虎道:“回都护,信使带的是蜡丸,一定要见了都护面呈——”
徐平吃了一惊。自己在西北近两年了,这还是第一次碰到用蜡丸传递军情,想来非常紧急,忙命谭虎带人去官厅。
蜡丸与密信的特殊加密形式一样,是宋军一种制度化的传递军情的方式,非是特别紧急、非常重要的信息,不用这种方法。中国这片土地上打了数千年的仗,不管战场上的作战方式、武器装备,还是沿边烽燧、军情传递,都已经形成了非常详细的制度。这个年代只是受制于技术水平、制度管理,水平落后,在细节上反而详备。
到了官厅,就见有七八个人站在那里,全是附近山里蕃民的打扮,想来他们是改装潜行而来。这些人都是严选出来的,就连神态都跟山民一般无二。
见到徐平,几个人一起叉手唱诺。人群后面的一个壮年汉子上前,对徐平行礼:“泾原经略司准备指使刘易,拜见都护!”
徐平看这个人面目平平无奇,但却自有一种强悍干练的气质,想来是韩琦精远出来的人物。让几人免礼,徐平道:“本官陇右都护徐平,若有韩经略蜡丸,可以面呈。”
刘易退后一步,向谭虎叉手:“机宜权借利刃一柄予我。”
谭虎向卫士要了一把解腕尖刀,又命取了一碗烈酒来,交予刘易。口中道:“这酒可助胆气,而且让人不那么疼痛,壮士先饮一碗。”
刘易笑道:“机宜好意,在下心领。且取了蜡丸再饮不迟!”
说完,接过解腕尖刀,把自己左腿的裤管划开,露出大腿来。他的腿上明显有一道伤疤,微微鼓了起来。轻“嘿”一声,刘易手起刀落,把那鼓着的地方划了开来。
一边的卫士早已取了大盆在一边,接住刘易腿上不断流下的鲜血。
刘易神色不变,伸刀一剜,把藏在里面的蜡丸取了出来,顺势放进下面盆里清洗。
这么多年以来,徐平三教流的人物见得多了,特别是在军中,对于人身上的这一股狠劲早已见怪不怪。不过这个刘易整个过程中面色不变,还是让人佩服。
把蜡丸放进盆中水里,刘易才接了那一碗酒来,仰头一口喝下。还了碗,向谭虎叉手行礼:“谢机宜好酒!”
谭虎点了点头,让等在一边的军医上前包扎。
蜡丸是写好之后用蜡包裹,以防水湿,而后由送信人缝进自己肉里。这种办法送情报代价不小,当然保密性也高,除非碰上特殊的意外,不然多能安全送到。
谭虎取了蜡丸,去了蜡衣,交到徐平手里。
徐平接过来看了一遍,信里原来是韩琦向自己说明泾原路对天都山的布置。因为时间紧急,两路中间又有六盘山阻隔,山中多生羌,只好采用这种办法。如果按照正常的公文传递路线,绕到小陇山去,则路途过于遥远,就没有了时效性。
看罢信中内容,徐平对刘易道:“你来时,韩经略还有没有其他吩咐?”
刘易叉手:“经略言,军情如火,公文往返已经来不及。都护如果有吩咐,可径送任福军中,或送经略司参军耿傅处,他们自会遵令而行。”
徐平看了看谭虎:“若是我这里前去送信,以何为记?”
刘易指着身边的一个中年大汉道:“韩经略已经备了人手在这里。在下负责送密信来都护处,取出信后,身上有伤,急切间不能再纳蜡丸。这一位与我同是经略司准备指使,名为董士廉,可以送信。董兄与都护军中大将刘沪相识,是靠得住的人。”
徐平点了点头,心中隐约猜到了这几个人的身份,让谭虎先带这几个人下去休息。
准备指使是经略司属官,按照正常编制三人左右,以供奉官以下小使臣充。不过战时经略司可以自辟属官,给一些不在编制内的人安上这么个名头而已。最开始见到刘易徐平就有一种感觉,等到说起董士廉认识刘沪,徐平就明白这几个人其实是关中游侠。
关中多游侠儿,这些人不愿受到约束,又喜好功名,大战一起,很多人便到边路帅府大将以及要害关隘处,谋一个差使。如果有了军功在身,借此谋一个出身。
这种人很多,其实未叛宋前的张元和吴昊也是。他们的反叛也正说明了游侠的一个特点,即热心于功利声望,对国家、民族的意识却相对淡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徐平这里收留的这种人很少,偶尔来的几个,多被徐平安排在了纳质院做教头,偶尔帮着秦州衙门做些杂事。但在其他路,这种人非常不少,名头最大的姚嗣宗甚至来往于几路帅府。
帅臣收留这些游侠人物,倒也未必是多么看重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希望因为自己怠慢,导致他们跟张、吴二人一样叛国投敌。
董士廉和刘易跟以前的张元、吴昊一样,常年在边境地区游走,希望得到边疆将帅的赏识,立军功搏出身,也是由此认识刘沪。韩琦派他们做信使,倒是人尽其材。
三角城都护府,徐平和王凯仔细推敲着战事细节。西寿监军司只剩最后一击,徐平让桑怿把攻势缓了下来,先清理已占领地区的番贼生羌。同时命冯诰的巡检司抓紧时间扩充人手,前去把防守的任务接下来。与此同时,高大全对天都山南院的攻势更加猛烈。
这是缓兵之计,防止元昊在陇右准备完成之前,不顾一切地从天都山逃跑。这计策并不高明,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不过人终是有侥幸心理,看出来是一回事,能够痛下决心放弃一切却不那么容易。这计策达到了效果,元昊对于出天都山一直犹豫不决。
坐回椅子上,徐平出了一口气道:“桑怿等了大半个月,就是为了让张亢和曹克明所部能够赶上来。现在他们终于到了屈吴岭左近,时机合适,就可以先打掉窦维吉了。”
王凯道:“谭虎所部机宜司,这些日子一直在查看唐时萧关县一带地势,再等一两日便可绘出详细地图来。不如等到地图出来,再让桑怿、张亢和曹克明攻灭窦维吉。”
徐平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耽误一两天,有地图就可以弥补,而且有了地图之后对以后的战事很重要,这是长久有利的事。
正在这时,谭虎从外面进来,叉手唱诺:“都护,泾原路派信使来,正候在外面。”
“信里说什么?拿来我看。——对了,好生安置来使。”
听了徐平的话,谭虎道:“回都护,信使带的是蜡丸,一定要见了都护面呈——”
徐平吃了一惊。自己在西北近两年了,这还是第一次碰到用蜡丸传递军情,想来非常紧急,忙命谭虎带人去官厅。
蜡丸与密信的特殊加密形式一样,是宋军一种制度化的传递军情的方式,非是特别紧急、非常重要的信息,不用这种方法。中国这片土地上打了数千年的仗,不管战场上的作战方式、武器装备,还是沿边烽燧、军情传递,都已经形成了非常详细的制度。这个年代只是受制于技术水平、制度管理,水平落后,在细节上反而详备。
到了官厅,就见有七八个人站在那里,全是附近山里蕃民的打扮,想来他们是改装潜行而来。这些人都是严选出来的,就连神态都跟山民一般无二。
见到徐平,几个人一起叉手唱诺。人群后面的一个壮年汉子上前,对徐平行礼:“泾原经略司准备指使刘易,拜见都护!”
徐平看这个人面目平平无奇,但却自有一种强悍干练的气质,想来是韩琦精远出来的人物。让几人免礼,徐平道:“本官陇右都护徐平,若有韩经略蜡丸,可以面呈。”
刘易退后一步,向谭虎叉手:“机宜权借利刃一柄予我。”
谭虎向卫士要了一把解腕尖刀,又命取了一碗烈酒来,交予刘易。口中道:“这酒可助胆气,而且让人不那么疼痛,壮士先饮一碗。”
刘易笑道:“机宜好意,在下心领。且取了蜡丸再饮不迟!”
说完,接过解腕尖刀,把自己左腿的裤管划开,露出大腿来。他的腿上明显有一道伤疤,微微鼓了起来。轻“嘿”一声,刘易手起刀落,把那鼓着的地方划了开来。
一边的卫士早已取了大盆在一边,接住刘易腿上不断流下的鲜血。
刘易神色不变,伸刀一剜,把藏在里面的蜡丸取了出来,顺势放进下面盆里清洗。
这么多年以来,徐平三教流的人物见得多了,特别是在军中,对于人身上的这一股狠劲早已见怪不怪。不过这个刘易整个过程中面色不变,还是让人佩服。
把蜡丸放进盆中水里,刘易才接了那一碗酒来,仰头一口喝下。还了碗,向谭虎叉手行礼:“谢机宜好酒!”
谭虎点了点头,让等在一边的军医上前包扎。
蜡丸是写好之后用蜡包裹,以防水湿,而后由送信人缝进自己肉里。这种办法送情报代价不小,当然保密性也高,除非碰上特殊的意外,不然多能安全送到。
谭虎取了蜡丸,去了蜡衣,交到徐平手里。
徐平接过来看了一遍,信里原来是韩琦向自己说明泾原路对天都山的布置。因为时间紧急,两路中间又有六盘山阻隔,山中多生羌,只好采用这种办法。如果按照正常的公文传递路线,绕到小陇山去,则路途过于遥远,就没有了时效性。
看罢信中内容,徐平对刘易道:“你来时,韩经略还有没有其他吩咐?”
刘易叉手:“经略言,军情如火,公文往返已经来不及。都护如果有吩咐,可径送任福军中,或送经略司参军耿傅处,他们自会遵令而行。”
徐平看了看谭虎:“若是我这里前去送信,以何为记?”
刘易指着身边的一个中年大汉道:“韩经略已经备了人手在这里。在下负责送密信来都护处,取出信后,身上有伤,急切间不能再纳蜡丸。这一位与我同是经略司准备指使,名为董士廉,可以送信。董兄与都护军中大将刘沪相识,是靠得住的人。”
徐平点了点头,心中隐约猜到了这几个人的身份,让谭虎先带这几个人下去休息。
准备指使是经略司属官,按照正常编制三人左右,以供奉官以下小使臣充。不过战时经略司可以自辟属官,给一些不在编制内的人安上这么个名头而已。最开始见到刘易徐平就有一种感觉,等到说起董士廉认识刘沪,徐平就明白这几个人其实是关中游侠。
关中多游侠儿,这些人不愿受到约束,又喜好功名,大战一起,很多人便到边路帅府大将以及要害关隘处,谋一个差使。如果有了军功在身,借此谋一个出身。
这种人很多,其实未叛宋前的张元和吴昊也是。他们的反叛也正说明了游侠的一个特点,即热心于功利声望,对国家、民族的意识却相对淡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徐平这里收留的这种人很少,偶尔来的几个,多被徐平安排在了纳质院做教头,偶尔帮着秦州衙门做些杂事。但在其他路,这种人非常不少,名头最大的姚嗣宗甚至来往于几路帅府。
帅臣收留这些游侠人物,倒也未必是多么看重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原因,是不希望因为自己怠慢,导致他们跟张、吴二人一样叛国投敌。
董士廉和刘易跟以前的张元、吴昊一样,常年在边境地区游走,希望得到边疆将帅的赏识,立军功搏出身,也是由此认识刘沪。韩琦派他们做信使,倒是人尽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