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不动声色的掠夺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到艾前的建议,马向东并没有一丝丝的兴奋,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官僚,他很清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如果有一个国家突然对你充满善意,愿意急你所急,想你所想的时候,那他们想要的,一定比他们付出的会多得多。
他警惕地看着艾前。
“不知艾大人有什么建议?”
艾前笑咪咪地道:“楚国有很多好东西,比方说你们的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东西,我们恰恰都不多,也没有楚国的好,楚国可以拿这些东西来顶帐。首辅大人,您以国家的名义收购,然后再卖给我们,这中间,肯定是有差价的嘛,楚国还可以从中小赚一笔,您说对不对?”
听到艾前这么说,马向东立时便明白,这是要楚国以国家的名义出头去向那些商人收购这些东西,那价格,自然会被压到最低,甚至是可以打白条的,然后转手送给明人。这似乎是一条路子,毕竟这样做,比起赤裸裸的加税,面子上要好看得太多。楚国人哪怕暂时拿不到钱,但总还有希望在。
“这倒是一个可行的路子。”他沉吟道。
“还有食盐!”艾前又道:“说句老实话,我们大明的盐,真是又贵又难吃,而楚盐呢,却是得天独厚,如果楚国朝廷能让我们大明商务司得到一张不限量的盐引,让我们能往大明贩盐的话,那我们是愿意为此付钱的,当然,这个价格嘛,咱们就要好好的商量商量了。”
马向东吸了一口气,有些小兴奋起来:“这个可以有。”盐,本身就是国家专卖的,明国愿意拿真金白银来买楚国的盐,那自然是求之不得。
“不过呢,这些与我们之前交易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首辅大人,我们大明有一家昌隆银行您知道吧?”作好了一系列的铺垫,艾前终于还是慢慢地亮出自己锋利的爪子。
“昌隆银行?我自然是知道的,那是一家钱庄,听说是大明数十位大商人合资办的,在大明,能与朝廷开办的太平银行分庭抗礼。”马向东点了点头。
“对了,就是他们。”艾前笑吟吟地道:“其实这一次我过来呢,他们的大老板专门来找过我,不怕马首辅知道,他们很是给了我一些好处,想求我办一件事儿,我一听呢,这事儿对我这趟的差事很有帮助啊,便也大胆的答应了下来。”
“不知是什么样的事情?”马向东问道。
“他们想在楚国开办分行,希望得到楚国朝廷的支持。”艾前道。
“一家钱庄想开一个分号,这算不得什么大事,我们大楚与大明是姻亲之国,现在又同气连枝,所以嘛,他们想开分行,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马向东慷慨地答应了下来,“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们来开分行,能给我们什么好处?”
“他们能给你们楚国朝廷提供贷款!”艾前笑吟吟地道:“你们不是没钱吗?可昌隆银行有钱啊。他们愿意贷款给你们,而且钱息,好商量。绝对不会比贵国的那些钱庄放钱的钱息高,我可以保证,只低不高。”
“有这样的好事?”马向东有些纳闷了。
“当然,他们贷款给大楚朝廷,是需要担保的。而楚国最有信用的,莫过于国库了,所以,他们要求,楚国必须以每年的赋税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每年还本付息的时候,直接从国家的赋税里面将钱款拨付给他们。当然,这些生意上的事情,他们会有专门的人来和您们这边的行家谈。只要首辅同意这件事,他们便愿意贷款给楚国,而且这些钱,足以让你们能买得起我们的武器。”艾前不动声色的继续下着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马某倒是完全可以作得了主。”马向东想了好一会儿,实在没有觉得这里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当下便答应了下来。
“太好了!”艾前喜形于色,“这样贵国得到了武器,能够有效的抵抗齐国的进攻,我呢,也完成了这一趟的任务,而且学小有所得。”
他故意露出了一副贪婪的模样,似乎在为拿到了昌隆银行的好处而沾沾自喜。
对于这样借着公干的机会来中饱私囊的官员,马向东见识得太多了,倒根本不以为怪,反倒认为这是官场常态,谁不找机会为自己谋到一点好处呢?听说明国对官员的管理极为严苛,这个艾前借着这一次成为特使的机会为自己谋一点好处,只怕国内也根本就查不出来。一想到这些,马向东的心里反而觉得妥当了。
艾前喜笑颜开的又从怀里掏出一叠厚厚的卷宗:“马首辅,这便是我刚刚所说的全部内容的合约了,请您拿去审查,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双方便可以正式签约了,然后,已经在我大明宝清港装船了的各类武器装备,便将启航运抵泉州,然后再送到荆湖,交给程帅。”
“交给程务本?这不行。”马向东脱口而出。
“马首辅,楚国的第一要务,是必须要抵挡住齐国的进攻,所以这第一批武器,自然是该送到程务本的手里,至于以后的武器,你们要送到哪里,我们自然就会送到哪里去,那就不关我们的事情了。”艾前正色道:“如果程务本在荆湖抵挡不住齐人的攻击,那楚国只怕就要不存在了,我们又哪里还有生意可做?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马向东沉默了半晌,终于还是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这一点,我会向皇帝陛下争取的,第一批武器装备,就给程务本。”
“太好了。”艾前点头道。
入夜的时候,艾前笑咪咪地走出了首辅官邸,这一趟差使简直完成的太完美了,看起来这位马首辅比起大明的长阳马郡守,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哦,自己这些把戏,想在马向南面前耍弄,只怕要被他喷得满脸花。
大明现在准备大开海贸,而楚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东西,却是海外利润最高的一些东西,可偏生这些东西,大明却没有,即便有的那一些,与楚国比起来,那也是无法在质量之上与之较量的。现在,有了与楚国的这个合约,大明能够能极低的价格弄到大批的货物,然后运到海外去赚取暴利。
这件事情,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楚国为了获得更多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必然会加大对这些产区地方加大盘剥,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楚国最为富庶的地方,过度的盘剥,会使这些地方离心离德,而作为楚国的基本盘,一旦这些地方出现动摇,那么,楚国统治的根基,也就要开始动摇了。
而食盐,则与大明国内的内政有关。皇帝陛下已经准备要整顿盐务了,而一旦开始,国内的盐价必然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盐,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吃的,看着每个人的数量都用得很少,但整个加起来,却是一个极恐怖的数字。从楚国拿到低价盐,在适当的时候投放到市场之上,稳定大明的盐价,将会让国内盐务的整顿所波及到的程度更小一些。
作为商务署的高官,艾前知道,皇帝陛下已经决定要将盐务一事收归朝廷,禁绝私人的倒卖,而接手盐务这个摊子的,将是商务署,接下来,商务署将成为一个全新的部门,专门经管食盐,将所有的利润都要收归到朝廷,当然,地方政府也会从中分到一杯羹。
而这一次谈判的大头戏,自然就是昌隆银行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到楚国开始经营了。这是大明对楚国进行经济掠过的一个重要开端。之所以不用太平银行,是因为太平银行国有的背景太扎眼,而昌隆银行作为私人股份,就不那么显眼了。
昌隆将借着楚国财政的担保,公然的每年拿走楚国赋税的一部分,而这还只是一个引子,当每年楚国的真金白银运进昌隆的时候,将会使得昌隆在楚国的地位凌驾于其它任何一个私人钱庄之上,而楚国,是没有国有钱庄的。这是一种信用,一种可以让老百姓放心的背书。
而昌隆在楚国发行的是明国的纸币。
也就是说,运进来的是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金子,但昌隆拿出来的,却是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纸。
让大明纸币在楚国正大光明的流通起来,从而不动声色的让楚国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向大明,才是这一次生意的真正目的。
当然,卖武器的确赚钱,而且,大明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这些特殊的产品,虽然非常好用,但他的质量,比起自用的,可就差太多了。太平坊们的大匠们很鬼,他们做出来的诸如连弩这样的武器,有的可以经历个两三场战役,有的可能只打一仗就要报销,而有的,用得时间就更长一些,这样会让楚国人根本不会注意到其中的质量问题,当他们用惯了明国的这些武器的时候,他们便会要求源源不断地买进同样的武器。
道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让他去吃猪食,他自然是吃不下去的。
听到艾前的建议,马向东并没有一丝丝的兴奋,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官僚,他很清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如果有一个国家突然对你充满善意,愿意急你所急,想你所想的时候,那他们想要的,一定比他们付出的会多得多。
他警惕地看着艾前。
“不知艾大人有什么建议?”
艾前笑咪咪地道:“楚国有很多好东西,比方说你们的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东西,我们恰恰都不多,也没有楚国的好,楚国可以拿这些东西来顶帐。首辅大人,您以国家的名义收购,然后再卖给我们,这中间,肯定是有差价的嘛,楚国还可以从中小赚一笔,您说对不对?”
听到艾前这么说,马向东立时便明白,这是要楚国以国家的名义出头去向那些商人收购这些东西,那价格,自然会被压到最低,甚至是可以打白条的,然后转手送给明人。这似乎是一条路子,毕竟这样做,比起赤裸裸的加税,面子上要好看得太多。楚国人哪怕暂时拿不到钱,但总还有希望在。
“这倒是一个可行的路子。”他沉吟道。
“还有食盐!”艾前又道:“说句老实话,我们大明的盐,真是又贵又难吃,而楚盐呢,却是得天独厚,如果楚国朝廷能让我们大明商务司得到一张不限量的盐引,让我们能往大明贩盐的话,那我们是愿意为此付钱的,当然,这个价格嘛,咱们就要好好的商量商量了。”
马向东吸了一口气,有些小兴奋起来:“这个可以有。”盐,本身就是国家专卖的,明国愿意拿真金白银来买楚国的盐,那自然是求之不得。
“不过呢,这些与我们之前交易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不过首辅大人,我们大明有一家昌隆银行您知道吧?”作好了一系列的铺垫,艾前终于还是慢慢地亮出自己锋利的爪子。
“昌隆银行?我自然是知道的,那是一家钱庄,听说是大明数十位大商人合资办的,在大明,能与朝廷开办的太平银行分庭抗礼。”马向东点了点头。
“对了,就是他们。”艾前笑吟吟地道:“其实这一次我过来呢,他们的大老板专门来找过我,不怕马首辅知道,他们很是给了我一些好处,想求我办一件事儿,我一听呢,这事儿对我这趟的差事很有帮助啊,便也大胆的答应了下来。”
“不知是什么样的事情?”马向东问道。
“他们想在楚国开办分行,希望得到楚国朝廷的支持。”艾前道。
“一家钱庄想开一个分号,这算不得什么大事,我们大楚与大明是姻亲之国,现在又同气连枝,所以嘛,他们想开分行,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马向东慷慨地答应了下来,“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们来开分行,能给我们什么好处?”
“他们能给你们楚国朝廷提供贷款!”艾前笑吟吟地道:“你们不是没钱吗?可昌隆银行有钱啊。他们愿意贷款给你们,而且钱息,好商量。绝对不会比贵国的那些钱庄放钱的钱息高,我可以保证,只低不高。”
“有这样的好事?”马向东有些纳闷了。
“当然,他们贷款给大楚朝廷,是需要担保的。而楚国最有信用的,莫过于国库了,所以,他们要求,楚国必须以每年的赋税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每年还本付息的时候,直接从国家的赋税里面将钱款拨付给他们。当然,这些生意上的事情,他们会有专门的人来和您们这边的行家谈。只要首辅同意这件事,他们便愿意贷款给楚国,而且这些钱,足以让你们能买得起我们的武器。”艾前不动声色的继续下着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马某倒是完全可以作得了主。”马向东想了好一会儿,实在没有觉得这里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当下便答应了下来。
“太好了!”艾前喜形于色,“这样贵国得到了武器,能够有效的抵抗齐国的进攻,我呢,也完成了这一趟的任务,而且学小有所得。”
他故意露出了一副贪婪的模样,似乎在为拿到了昌隆银行的好处而沾沾自喜。
对于这样借着公干的机会来中饱私囊的官员,马向东见识得太多了,倒根本不以为怪,反倒认为这是官场常态,谁不找机会为自己谋到一点好处呢?听说明国对官员的管理极为严苛,这个艾前借着这一次成为特使的机会为自己谋一点好处,只怕国内也根本就查不出来。一想到这些,马向东的心里反而觉得妥当了。
艾前喜笑颜开的又从怀里掏出一叠厚厚的卷宗:“马首辅,这便是我刚刚所说的全部内容的合约了,请您拿去审查,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双方便可以正式签约了,然后,已经在我大明宝清港装船了的各类武器装备,便将启航运抵泉州,然后再送到荆湖,交给程帅。”
“交给程务本?这不行。”马向东脱口而出。
“马首辅,楚国的第一要务,是必须要抵挡住齐国的进攻,所以这第一批武器,自然是该送到程务本的手里,至于以后的武器,你们要送到哪里,我们自然就会送到哪里去,那就不关我们的事情了。”艾前正色道:“如果程务本在荆湖抵挡不住齐人的攻击,那楚国只怕就要不存在了,我们又哪里还有生意可做?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马向东沉默了半晌,终于还是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这一点,我会向皇帝陛下争取的,第一批武器装备,就给程务本。”
“太好了。”艾前点头道。
入夜的时候,艾前笑咪咪地走出了首辅官邸,这一趟差使简直完成的太完美了,看起来这位马首辅比起大明的长阳马郡守,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哦,自己这些把戏,想在马向南面前耍弄,只怕要被他喷得满脸花。
大明现在准备大开海贸,而楚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这些东西,却是海外利润最高的一些东西,可偏生这些东西,大明却没有,即便有的那一些,与楚国比起来,那也是无法在质量之上与之较量的。现在,有了与楚国的这个合约,大明能够能极低的价格弄到大批的货物,然后运到海外去赚取暴利。
这件事情,还有一个副作用,那就是楚国为了获得更多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必然会加大对这些产区地方加大盘剥,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楚国最为富庶的地方,过度的盘剥,会使这些地方离心离德,而作为楚国的基本盘,一旦这些地方出现动摇,那么,楚国统治的根基,也就要开始动摇了。
而食盐,则与大明国内的内政有关。皇帝陛下已经准备要整顿盐务了,而一旦开始,国内的盐价必然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盐,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吃的,看着每个人的数量都用得很少,但整个加起来,却是一个极恐怖的数字。从楚国拿到低价盐,在适当的时候投放到市场之上,稳定大明的盐价,将会让国内盐务的整顿所波及到的程度更小一些。
作为商务署的高官,艾前知道,皇帝陛下已经决定要将盐务一事收归朝廷,禁绝私人的倒卖,而接手盐务这个摊子的,将是商务署,接下来,商务署将成为一个全新的部门,专门经管食盐,将所有的利润都要收归到朝廷,当然,地方政府也会从中分到一杯羹。
而这一次谈判的大头戏,自然就是昌隆银行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到楚国开始经营了。这是大明对楚国进行经济掠过的一个重要开端。之所以不用太平银行,是因为太平银行国有的背景太扎眼,而昌隆银行作为私人股份,就不那么显眼了。
昌隆将借着楚国财政的担保,公然的每年拿走楚国赋税的一部分,而这还只是一个引子,当每年楚国的真金白银运进昌隆的时候,将会使得昌隆在楚国的地位凌驾于其它任何一个私人钱庄之上,而楚国,是没有国有钱庄的。这是一种信用,一种可以让老百姓放心的背书。
而昌隆在楚国发行的是明国的纸币。
也就是说,运进来的是白花花的银子,黄灿灿的金子,但昌隆拿出来的,却是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纸。
让大明纸币在楚国正大光明的流通起来,从而不动声色的让楚国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向大明,才是这一次生意的真正目的。
当然,卖武器的确赚钱,而且,大明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这些特殊的产品,虽然非常好用,但他的质量,比起自用的,可就差太多了。太平坊们的大匠们很鬼,他们做出来的诸如连弩这样的武器,有的可以经历个两三场战役,有的可能只打一仗就要报销,而有的,用得时间就更长一些,这样会让楚国人根本不会注意到其中的质量问题,当他们用惯了明国的这些武器的时候,他们便会要求源源不断地买进同样的武器。
道理就是这样,一个人吃惯了山珍海味,突然让他去吃猪食,他自然是吃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