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点醒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宫里热热闹闹地给皇帝娶进更多女人的时候,韩孺子正在倦侯府里忙碌,要在大楚数千名将领当中选出几位合格的楼船将军与步兵将军。
围剿云楚泽和东海群盗,都需要大量战船与步兵,船可以慢慢建造,步兵可以从各地调集,唯有指挥者最难寻找。
武帝时期的成名老将不少人尚还建在,如果朝廷肯一次性派出大军,他们都能指挥得不错,可朝廷偏偏不想耗费太多,这下子就难办了,老将们一被问起,全都谨慎地摇头,不敢给出肯定获胜的回答。
年轻将领当中倒是有不少人胆子够大,愿意接管任何一支军队,却说不出具体的剿匪计划,其才华又不像是第二个邓粹,韩孺子不放心将重任交给他们。
海上需要大船,造得比较慢,暂不需要大将,云梦泽的剿匪行动已开始执行,数千名楚军士兵正在建筑第一批据点,数量不多,全都背靠大城,易守难攻,寻常将领就能指挥。
这给了韩孺子一点时间。
兵部自有一套选将办法,准备在京城以南的湖上进行一次水军演练,持续十几天,根据将领们的表现,分出等级,供皇帝选用。
韩孺子在身边的勋贵侍从当中也找出一批中意者,打算轮番派出,与成熟的将领配合,学习治军之术。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韩孺子能感觉到整个大楚的配合,这还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各方与皇帝的配合不算完美,像是一辆重新上路的老旧车辆,能听到吱吱嘎嘎的摩擦声。
皇帝与宰相仍未取得互信,韩孺子每天上午仍在勤政殿执政,可申明志还是越来越紧张,每次都要想方设法地拖延时间,希望将皇帝一直留在身边。
迄今为止,他都没有成功,到了中午总得吃饭,一旦脱离大臣的视线,谁也没法拦住皇帝。
韩孺子在倦侯府与另一群人商议朝政,在这里,规矩不重要,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解决问题,才是大家讨论的重点。
他也在这里审阅奏章,为了表示对宰相的尊重,他很少当场批复,而是要么送到勤政殿,要么等第二天与群臣一块确定批复内容。
宫中纳妃的第五天,韩孺子在倦侯府接到一份特殊的奏章,署名“淑妃”,经张有才提醒,他才知道这就是邓粹的妹妹邓芸。
皇后之下有贵妃,再往下是普通妃子,名称众多,淑妃是其中之一,她们与朝廷官员一样,也都有品级、官印与掾属,可以向皇帝递送奏章,但是很少有人这么做,宫里的事情要在宫里解决,皇后或者太后是最终裁决者,用不着惊动皇帝。
一名刚刚得到册封的普通妃子,就敢给皇帝写奏章,胆子不小,唯有想到这是邓粹的妹妹,皇帝和身边的太监们才觉得稍微合理一些。
邓芸的奏章文采飞扬,她说自己进宫如兵家第一次当将军、如进士第一次领官职,心所念念就是为国效忠,可惜空有一腔热情,却连皇帝本人都见不到,难免心生疑惑,以为自己才疏艺浅,不足以领军治民,云云。
她的比喻不只这一个,被移植到无人幽谷的奇花异草、被藏于箱箧中的蒙尘珠宝、被无知者用来铺路的珍贵石材等等都是她的形象,意思只有一个,皇帝起码要来看她一眼,不枉夫妻一场。
妃子的奏章不可能直接送到皇帝面前,韩孺子问了一下,得知它来自慈宁宫中,原来这里有母亲的支持,心中不由得纳闷,是皇后亲自召入邓芸的,新淑妃怎么刚进宫就倒向了慈宁太后?
韩孺子批复“阅”,两天之后的中午,在离开皇宫前往倦侯府之前,他正式召见了所有新晋的十二名嫔妃,皇后以及两位太后都在场。
四位妃子是主角,韩孺子认得佟青娥,还有两妃是大臣的女儿,第四位妃子就是邓粹的妹妹邓芸了。
在这十二人当中,邓芸的容貌最为出众,否则的话,邓粹也不会推荐给皇帝,她的胆子也最大,别人都是在向皇帝行礼时迅速瞥一眼,其它时候全都垂目瞧着地面,连眼珠都不敢乱动,唯有邓芸,一开始就瞅了皇帝两眼,行礼时,更是与皇帝对视了一小会。
这次见面本来只应是一场仪式,很快就该结束,结果却变成一场内宫议事,两位太后,包括对皇帝根本不关心的慈顺太后,先后开口,劝说皇帝留住宫内,不要总在外面过夜,皇后也劝说了几句,当着外人的面,她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韩孺子恭敬地回应,表示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自己需要时时接听天下各处送来的消息,住在深宫里有诸多不变,待事态稍缓一缓,他会回到宫中。
邓芸就在这时候开口,将其她嫔妃以及在场的太监、宫女们都吓了一跳。
“陛下的确该以国事为重,既然陛下一时无法常住宫中,不如让嫔妃轮流出宫服侍陛下,倦侯府里的仆妇,也需要一个人管理。”
邓芸有其兄邓粹的本事,一击必中,两位太后和皇后都表示同意,皇帝也想不出理由拒绝,而且他有一种感觉,短短几天工夫,邓芸似乎取得了所有人的欢心,他预料中的争斗根本没有发生。
服侍皇帝也要按品级排序,每人三天,头两位妃子都是大臣的女儿,行事谨慎,几乎不出房门,皇帝夜里不来,她们也不催促,三天之后乖乖回宫,没有半句怨言。
韩孺子不跟她们同床,一是因为感到愧对皇后,二是的确没有这个心思,这些天里,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选将之事,几百个名字几乎能够倒背如流,一半人的履历也都烂熟于心,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
有人勇猛如樊撞山,若是两军对阵非其莫属,步步为营一点点向匪巢推进,却非他们所长。
有人心存韬略如柴悦,若是麾下将士数量足够,他们自可排兵布阵,定下万全之策,可朝廷派去云梦泽的士兵眼下只有数千人,必要时可以调用周围郡县的驻兵,全加在一起也不过上万人,就算柴悦亲自出面,也没法用这点兵力包围云梦泽。
至于多数平庸之辈,只能在大将麾下任职,没有独挡一面的能力。
韩孺子甚至说不清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将军,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倦侯府里的众多侍从与顾问,因此也都有些糊涂。
这天夜里,韩孺子留下五位勋贵侍从,又召来三名兵部推荐的将军,对着云梦泽的地图,一块空谈,说来说去,总是离不开“窘迫”二字,剿匪想要成功,不是派出更多兵力,就是征发周围更多民夫。
韩孺子动摇了,但他不想这么快就劳师动众,更倾向于暂停剿匪,待大楚实力恢复一些之后,再制定完善的计划。
这个想法他只是留在心中,并未宣之于口,打算等京南的水军演练结束之后,如果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将军,再与大臣们商量。
大厅里灯烛通明,虽然没有万全之计,大家讨论得却很激烈,都想在皇帝面前充分展现才华,如果能派出十万雄兵,韩孺子立刻就能指定其中两人担任大将。
东海王和崔腾也在,东海王偶尔还能插几句话,崔腾只会打哈欠,瘫在椅子上半睡不睡。
争论即使没有结果,对皇帝也有好处,韩孺子起码熟悉了大楚的将领。
中途有太监前来禀事,不敢打扰皇帝,向张有才使眼色,张有才出去一会,回来之后没说什么,显然不是大事,可是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不停地进进出出,其中一次出去的时间颇长,韩孺子注意到了,但是当时正在兴致勃勃地讨论攻打水寨的办法,因此对太监的行为不是特别在意。
中司监刘介留在宫中,倦侯府里管事的人就是老太监何逸与小太监张有才,张有才毕竟年轻,沉不住气,每次回到皇帝身边,脸色都比上一次更差。
东海王有所察觉,笑着建议大家休息,时间不早了,别人能睡懒觉,皇帝明天一早还得上朝。
这些人都住在倦侯府里,一块告辞离去,韩孺子意犹未尽,一个人仍盯着地图思来想去,好一会才想起身边的太监,“有才,怎么回事?”
张有才总算等到皇帝的询问,立刻开口道:“陛下快去看看吧,淑妃……淑妃将府里的鸡鸭给杀了!”
淑妃已经来了两天,韩孺子早忘在脑后,听张有才一说,大吃一惊,那些鸡鸭都是皇后崔小君的心爱之物,平时没人敢碰,竟然被杀死了。
韩孺子大怒,“带朕去看看。”
张有才前头带路,太监与侍卫随后,一行十几人向后宅走去。
时间已经是后半夜,府里的人大都已经入睡,淑妃却没有,张有才带皇帝去的不是卧房,而是后花园。
一进园子,众人就闻到一股香气,拐了个弯,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场景惊得呆住了。
堂堂淑妃,不仅杀死了数只鸡鸭,还将它们烤成了食物,配上美酒大吃了一顿,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正对着池塘吟诗,语气豪迈,只是声音含混,谁也听不清念的是什么,周围五名太监与宫女呆呆地守着,一看到皇帝到来,立刻先抹嘴再下跪。
淑妃停止吟诗,转过身来,摇摇晃晃地看着皇帝,突然傻笑起来,“皇帝养的鸡鸭果然不同凡响,肉质比别人家的都要鲜美,陛下,来来,咱们干一杯,也不枉此良辰美景、美味佳肴。”
韩孺子大步走到淑妃面前,神情严厉,正要开口质问,淑妃突然向前一扑,倒在了他的怀中,马上又站直,长舒一口气。
“你为何……”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淑妃邓芸道:“既然是剿匪,为什么陛下总想着用兵呢?天下可用之人……”
淑妃突然转身,冲着池塘哇哇大吐起来。
韩孺子又一次呆住,这回却与淑妃的表现无关,是被她的话点醒。(未完待续。)
皇宫里热热闹闹地给皇帝娶进更多女人的时候,韩孺子正在倦侯府里忙碌,要在大楚数千名将领当中选出几位合格的楼船将军与步兵将军。
围剿云楚泽和东海群盗,都需要大量战船与步兵,船可以慢慢建造,步兵可以从各地调集,唯有指挥者最难寻找。
武帝时期的成名老将不少人尚还建在,如果朝廷肯一次性派出大军,他们都能指挥得不错,可朝廷偏偏不想耗费太多,这下子就难办了,老将们一被问起,全都谨慎地摇头,不敢给出肯定获胜的回答。
年轻将领当中倒是有不少人胆子够大,愿意接管任何一支军队,却说不出具体的剿匪计划,其才华又不像是第二个邓粹,韩孺子不放心将重任交给他们。
海上需要大船,造得比较慢,暂不需要大将,云梦泽的剿匪行动已开始执行,数千名楚军士兵正在建筑第一批据点,数量不多,全都背靠大城,易守难攻,寻常将领就能指挥。
这给了韩孺子一点时间。
兵部自有一套选将办法,准备在京城以南的湖上进行一次水军演练,持续十几天,根据将领们的表现,分出等级,供皇帝选用。
韩孺子在身边的勋贵侍从当中也找出一批中意者,打算轮番派出,与成熟的将领配合,学习治军之术。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韩孺子能感觉到整个大楚的配合,这还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各方与皇帝的配合不算完美,像是一辆重新上路的老旧车辆,能听到吱吱嘎嘎的摩擦声。
皇帝与宰相仍未取得互信,韩孺子每天上午仍在勤政殿执政,可申明志还是越来越紧张,每次都要想方设法地拖延时间,希望将皇帝一直留在身边。
迄今为止,他都没有成功,到了中午总得吃饭,一旦脱离大臣的视线,谁也没法拦住皇帝。
韩孺子在倦侯府与另一群人商议朝政,在这里,规矩不重要,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解决问题,才是大家讨论的重点。
他也在这里审阅奏章,为了表示对宰相的尊重,他很少当场批复,而是要么送到勤政殿,要么等第二天与群臣一块确定批复内容。
宫中纳妃的第五天,韩孺子在倦侯府接到一份特殊的奏章,署名“淑妃”,经张有才提醒,他才知道这就是邓粹的妹妹邓芸。
皇后之下有贵妃,再往下是普通妃子,名称众多,淑妃是其中之一,她们与朝廷官员一样,也都有品级、官印与掾属,可以向皇帝递送奏章,但是很少有人这么做,宫里的事情要在宫里解决,皇后或者太后是最终裁决者,用不着惊动皇帝。
一名刚刚得到册封的普通妃子,就敢给皇帝写奏章,胆子不小,唯有想到这是邓粹的妹妹,皇帝和身边的太监们才觉得稍微合理一些。
邓芸的奏章文采飞扬,她说自己进宫如兵家第一次当将军、如进士第一次领官职,心所念念就是为国效忠,可惜空有一腔热情,却连皇帝本人都见不到,难免心生疑惑,以为自己才疏艺浅,不足以领军治民,云云。
她的比喻不只这一个,被移植到无人幽谷的奇花异草、被藏于箱箧中的蒙尘珠宝、被无知者用来铺路的珍贵石材等等都是她的形象,意思只有一个,皇帝起码要来看她一眼,不枉夫妻一场。
妃子的奏章不可能直接送到皇帝面前,韩孺子问了一下,得知它来自慈宁宫中,原来这里有母亲的支持,心中不由得纳闷,是皇后亲自召入邓芸的,新淑妃怎么刚进宫就倒向了慈宁太后?
韩孺子批复“阅”,两天之后的中午,在离开皇宫前往倦侯府之前,他正式召见了所有新晋的十二名嫔妃,皇后以及两位太后都在场。
四位妃子是主角,韩孺子认得佟青娥,还有两妃是大臣的女儿,第四位妃子就是邓粹的妹妹邓芸了。
在这十二人当中,邓芸的容貌最为出众,否则的话,邓粹也不会推荐给皇帝,她的胆子也最大,别人都是在向皇帝行礼时迅速瞥一眼,其它时候全都垂目瞧着地面,连眼珠都不敢乱动,唯有邓芸,一开始就瞅了皇帝两眼,行礼时,更是与皇帝对视了一小会。
这次见面本来只应是一场仪式,很快就该结束,结果却变成一场内宫议事,两位太后,包括对皇帝根本不关心的慈顺太后,先后开口,劝说皇帝留住宫内,不要总在外面过夜,皇后也劝说了几句,当着外人的面,她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韩孺子恭敬地回应,表示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自己需要时时接听天下各处送来的消息,住在深宫里有诸多不变,待事态稍缓一缓,他会回到宫中。
邓芸就在这时候开口,将其她嫔妃以及在场的太监、宫女们都吓了一跳。
“陛下的确该以国事为重,既然陛下一时无法常住宫中,不如让嫔妃轮流出宫服侍陛下,倦侯府里的仆妇,也需要一个人管理。”
邓芸有其兄邓粹的本事,一击必中,两位太后和皇后都表示同意,皇帝也想不出理由拒绝,而且他有一种感觉,短短几天工夫,邓芸似乎取得了所有人的欢心,他预料中的争斗根本没有发生。
服侍皇帝也要按品级排序,每人三天,头两位妃子都是大臣的女儿,行事谨慎,几乎不出房门,皇帝夜里不来,她们也不催促,三天之后乖乖回宫,没有半句怨言。
韩孺子不跟她们同床,一是因为感到愧对皇后,二是的确没有这个心思,这些天里,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选将之事,几百个名字几乎能够倒背如流,一半人的履历也都烂熟于心,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
有人勇猛如樊撞山,若是两军对阵非其莫属,步步为营一点点向匪巢推进,却非他们所长。
有人心存韬略如柴悦,若是麾下将士数量足够,他们自可排兵布阵,定下万全之策,可朝廷派去云梦泽的士兵眼下只有数千人,必要时可以调用周围郡县的驻兵,全加在一起也不过上万人,就算柴悦亲自出面,也没法用这点兵力包围云梦泽。
至于多数平庸之辈,只能在大将麾下任职,没有独挡一面的能力。
韩孺子甚至说不清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将军,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倦侯府里的众多侍从与顾问,因此也都有些糊涂。
这天夜里,韩孺子留下五位勋贵侍从,又召来三名兵部推荐的将军,对着云梦泽的地图,一块空谈,说来说去,总是离不开“窘迫”二字,剿匪想要成功,不是派出更多兵力,就是征发周围更多民夫。
韩孺子动摇了,但他不想这么快就劳师动众,更倾向于暂停剿匪,待大楚实力恢复一些之后,再制定完善的计划。
这个想法他只是留在心中,并未宣之于口,打算等京南的水军演练结束之后,如果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将军,再与大臣们商量。
大厅里灯烛通明,虽然没有万全之计,大家讨论得却很激烈,都想在皇帝面前充分展现才华,如果能派出十万雄兵,韩孺子立刻就能指定其中两人担任大将。
东海王和崔腾也在,东海王偶尔还能插几句话,崔腾只会打哈欠,瘫在椅子上半睡不睡。
争论即使没有结果,对皇帝也有好处,韩孺子起码熟悉了大楚的将领。
中途有太监前来禀事,不敢打扰皇帝,向张有才使眼色,张有才出去一会,回来之后没说什么,显然不是大事,可是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不停地进进出出,其中一次出去的时间颇长,韩孺子注意到了,但是当时正在兴致勃勃地讨论攻打水寨的办法,因此对太监的行为不是特别在意。
中司监刘介留在宫中,倦侯府里管事的人就是老太监何逸与小太监张有才,张有才毕竟年轻,沉不住气,每次回到皇帝身边,脸色都比上一次更差。
东海王有所察觉,笑着建议大家休息,时间不早了,别人能睡懒觉,皇帝明天一早还得上朝。
这些人都住在倦侯府里,一块告辞离去,韩孺子意犹未尽,一个人仍盯着地图思来想去,好一会才想起身边的太监,“有才,怎么回事?”
张有才总算等到皇帝的询问,立刻开口道:“陛下快去看看吧,淑妃……淑妃将府里的鸡鸭给杀了!”
淑妃已经来了两天,韩孺子早忘在脑后,听张有才一说,大吃一惊,那些鸡鸭都是皇后崔小君的心爱之物,平时没人敢碰,竟然被杀死了。
韩孺子大怒,“带朕去看看。”
张有才前头带路,太监与侍卫随后,一行十几人向后宅走去。
时间已经是后半夜,府里的人大都已经入睡,淑妃却没有,张有才带皇帝去的不是卧房,而是后花园。
一进园子,众人就闻到一股香气,拐了个弯,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场景惊得呆住了。
堂堂淑妃,不仅杀死了数只鸡鸭,还将它们烤成了食物,配上美酒大吃了一顿,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正对着池塘吟诗,语气豪迈,只是声音含混,谁也听不清念的是什么,周围五名太监与宫女呆呆地守着,一看到皇帝到来,立刻先抹嘴再下跪。
淑妃停止吟诗,转过身来,摇摇晃晃地看着皇帝,突然傻笑起来,“皇帝养的鸡鸭果然不同凡响,肉质比别人家的都要鲜美,陛下,来来,咱们干一杯,也不枉此良辰美景、美味佳肴。”
韩孺子大步走到淑妃面前,神情严厉,正要开口质问,淑妃突然向前一扑,倒在了他的怀中,马上又站直,长舒一口气。
“你为何……”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淑妃邓芸道:“既然是剿匪,为什么陛下总想着用兵呢?天下可用之人……”
淑妃突然转身,冲着池塘哇哇大吐起来。
韩孺子又一次呆住,这回却与淑妃的表现无关,是被她的话点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