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将尧舜做到底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叶春秋见刘瑾诙谐的样子,莞尔一笑,只点点头道:“我先去见陛下。”
等进入了暖阁,方才发现这暖阁里竟已是变了另外一种风格,那金玉镶嵌和装饰的器皿早已不见了踪影,连御案,也只是一方斑驳着黑漆的长案子。
什么感觉呢,就像是叶春秋走进了一个县衙门,该有的东西都有,却偏偏是多了那么点儿岁月的痕迹。
呃,简单一句,就是官不修衙的感觉。
再看朱厚照,竟见他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衣衫,脚下……居然穿着草屑,脚趾头露了出来,他很自然地拿着手扣着自己的脚丫子,偶尔……很没形象地拿抠了脚丫子的手往鼻子下嗅一嗅。
这对朱厚照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当初有着在关外牧场生活的经验,现在这番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轻车熟路,再熟悉不过了。
俗话说,做戏要做足,叶春秋还真是打心里佩服朱厚照的这份专业。
叶春秋行礼道:“见过陛下。”
朱厚照见叶春秋来了,目光最先让叶春秋的一身衣着给吸引了,皱着浓眉,不认同地道:“春秋啊,你怎的穿的这样光鲜亮丽?你这一身置办下来只怕靡费不少吧,少说也得花个几十两银子,哎,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也,你想想看,上月河南布政使司就糟了水患,许多百姓衣食无着,还饿着肚子呢,若是将你这一身衣衫当了,却不知能让多少人活命呢,哎,朕很忧心啊,现在奢侈之风太盛了,京里的权贵,还有地方上的豪强,一个个不晓得……”
“河南遭灾了?”叶春秋直翻白眼,然后一本正经地道:“臣弟也是现在才知道,陛下啊,这可不是小事啊,天灾接下来就是人祸,陛下这番话说的极好,臣弟幡然悔悟,不妨如此,陛下和臣弟在镇国府的这个月的分红,都统统捐给朝廷赈灾吧,如何?”
“什么?”朱厚照还想继续保持他的优哉游哉,只是叶春秋的话,却是令他受了刺激般……
朱厚照一轱辘翻身坐直,脚丫子也不抠了,瞪大着眼睛道:“这……这……岂有此理,朝廷赈灾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怎么能动用私银呢?若是如此,这就是坏了规矩,规矩一坏,往后再有灾情,莫非都靠募捐?不可,不可,祖宗有法度的。”
叶春秋一时无语,牌坊你要立,BIAO子你也要做,我很为难啊。
叶春秋一副失望的样子道:“既如此,好吧,那臣弟就不募捐了,这身体面的朝服,是否可以保住?”
朱厚照却是摇了摇头,郁郁地道:“哎……你是不知朕的苦心啊,朕真是忧国忧民啊,不过,算了,朕做好自己即可,难道朕要做明君,还非要求着你们都做廉臣吗?朕不强人所难的,全凭大家的心意,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吧,朕管不着。”
说着,又长长地叹口气,痛心疾首地道:“朕这几日看了奏疏,现在的官吏,真是不知收敛了,大鱼大肉,鲜衣怒马,当然,朕说的不是你,朕是说,这天下啊,总该有人来做一做表率了,噢,你爹的奏疏已是到了,他已押解了杨贼人等抵达了山海关,不日就将回到京师,朕现在倒是很想见一见他,等你父亲到了,你去迎接吧,到时你们父子一并入宫来。”
以往两个人做任何事都挺有默契的,可这一次,朱厚照突然发现叶春秋这家伙挺难沟通的,跟他说了一通廉政之风,他居然还如此的木讷,无法体会自己苦心,又怕继续说下去,这家伙真的脑子被驴踢了,将镇国府的分红送去国库,只要这样一想,就整个人感觉很不好了。
叶春秋听到父亲已经不日入京,倒是精神一震,父子二人,相别数年,又是差点生死离别,此时心里自然是想念得紧,他喜笑颜开地道:“臣遵旨。”
朱厚照笑呵呵地道:“怎么,想你爹了?不过不要急,也就这一两日的事,不过说起来,朕这几日似乎是开窍了。”
朱厚照左右看一眼,使了个眼色,将身边穿着‘丐衣’的宦官赶走,等暖阁里只剩下了朱厚照和叶春秋。
叶春秋不由道:“不知陛下开了什么窍?”
朱厚照感叹道:“朕终于找到了做圣君的捷径了,哈,你瞧,这可轻松多了,现在满朝文武见了朕如此,就心疼得很,连李师傅他们见了朕,眼睛都也红了,说朕可以和先帝比肩,你瞧,这卖力气做圣君太难了,可只换一身衣衫,就成了尧舜了啊,你说痛快不痛快?”
叶春秋苦笑道:“陛下,你这一身衣衫置办起来,只怕比从前的锦衣靡费的还要多一些吧,臣弟听说,现在京师里,旧衣竟比新衣还贵。”
朱厚照嘻嘻一笑道:“花了银子,至少听了响,不是?朕当初就没有想到这个,还走了许多的弯路,却总是被百官们腹诽,现在好了,一切都顺其自然,朕也打定了主意,将这尧舜做到底。”
“……”叶春秋脸上的肌肉抽了抽,竟是无言。
不过话说回来,这就是清流最可恨的地方,高道德标准要求别人,最注重的不是实干,却是这种形式,表面上似乎是节俭了,值得称道了,可实际上……
然并卵啊,无非就是折腾而已,皇帝做了表率,下头的人都欢天喜地的置办旧衣,既然天子都形同乞丐了,谁还敢穿比陛下还新的衣衫?
结果就是,好好的新衣服,让人给撕碎了,再用针缝补起来,这还嫌不够,不留两个窟窿都觉不好称节俭,这尼玛的日子怎么过?
不过对叶春秋来说,这只是小节,倒也没什么值得谏言的地方,陛下爱如此,清流们呢,又都称颂,清议那儿也是敲锣打鼓,沸沸汤汤,一片叫好,实干的大臣也不敢触这个霉头,哪里敢说三道四,于是朝野一致好评。
好吧,既然是皆大欢喜,那就随他们去吧。
叶春秋见刘瑾诙谐的样子,莞尔一笑,只点点头道:“我先去见陛下。”
等进入了暖阁,方才发现这暖阁里竟已是变了另外一种风格,那金玉镶嵌和装饰的器皿早已不见了踪影,连御案,也只是一方斑驳着黑漆的长案子。
什么感觉呢,就像是叶春秋走进了一个县衙门,该有的东西都有,却偏偏是多了那么点儿岁月的痕迹。
呃,简单一句,就是官不修衙的感觉。
再看朱厚照,竟见他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衣衫,脚下……居然穿着草屑,脚趾头露了出来,他很自然地拿着手扣着自己的脚丫子,偶尔……很没形象地拿抠了脚丫子的手往鼻子下嗅一嗅。
这对朱厚照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当初有着在关外牧场生活的经验,现在这番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轻车熟路,再熟悉不过了。
俗话说,做戏要做足,叶春秋还真是打心里佩服朱厚照的这份专业。
叶春秋行礼道:“见过陛下。”
朱厚照见叶春秋来了,目光最先让叶春秋的一身衣着给吸引了,皱着浓眉,不认同地道:“春秋啊,你怎的穿的这样光鲜亮丽?你这一身置办下来只怕靡费不少吧,少说也得花个几十两银子,哎,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也,你想想看,上月河南布政使司就糟了水患,许多百姓衣食无着,还饿着肚子呢,若是将你这一身衣衫当了,却不知能让多少人活命呢,哎,朕很忧心啊,现在奢侈之风太盛了,京里的权贵,还有地方上的豪强,一个个不晓得……”
“河南遭灾了?”叶春秋直翻白眼,然后一本正经地道:“臣弟也是现在才知道,陛下啊,这可不是小事啊,天灾接下来就是人祸,陛下这番话说的极好,臣弟幡然悔悟,不妨如此,陛下和臣弟在镇国府的这个月的分红,都统统捐给朝廷赈灾吧,如何?”
“什么?”朱厚照还想继续保持他的优哉游哉,只是叶春秋的话,却是令他受了刺激般……
朱厚照一轱辘翻身坐直,脚丫子也不抠了,瞪大着眼睛道:“这……这……岂有此理,朝廷赈灾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怎么能动用私银呢?若是如此,这就是坏了规矩,规矩一坏,往后再有灾情,莫非都靠募捐?不可,不可,祖宗有法度的。”
叶春秋一时无语,牌坊你要立,BIAO子你也要做,我很为难啊。
叶春秋一副失望的样子道:“既如此,好吧,那臣弟就不募捐了,这身体面的朝服,是否可以保住?”
朱厚照却是摇了摇头,郁郁地道:“哎……你是不知朕的苦心啊,朕真是忧国忧民啊,不过,算了,朕做好自己即可,难道朕要做明君,还非要求着你们都做廉臣吗?朕不强人所难的,全凭大家的心意,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吧,朕管不着。”
说着,又长长地叹口气,痛心疾首地道:“朕这几日看了奏疏,现在的官吏,真是不知收敛了,大鱼大肉,鲜衣怒马,当然,朕说的不是你,朕是说,这天下啊,总该有人来做一做表率了,噢,你爹的奏疏已是到了,他已押解了杨贼人等抵达了山海关,不日就将回到京师,朕现在倒是很想见一见他,等你父亲到了,你去迎接吧,到时你们父子一并入宫来。”
以往两个人做任何事都挺有默契的,可这一次,朱厚照突然发现叶春秋这家伙挺难沟通的,跟他说了一通廉政之风,他居然还如此的木讷,无法体会自己苦心,又怕继续说下去,这家伙真的脑子被驴踢了,将镇国府的分红送去国库,只要这样一想,就整个人感觉很不好了。
叶春秋听到父亲已经不日入京,倒是精神一震,父子二人,相别数年,又是差点生死离别,此时心里自然是想念得紧,他喜笑颜开地道:“臣遵旨。”
朱厚照笑呵呵地道:“怎么,想你爹了?不过不要急,也就这一两日的事,不过说起来,朕这几日似乎是开窍了。”
朱厚照左右看一眼,使了个眼色,将身边穿着‘丐衣’的宦官赶走,等暖阁里只剩下了朱厚照和叶春秋。
叶春秋不由道:“不知陛下开了什么窍?”
朱厚照感叹道:“朕终于找到了做圣君的捷径了,哈,你瞧,这可轻松多了,现在满朝文武见了朕如此,就心疼得很,连李师傅他们见了朕,眼睛都也红了,说朕可以和先帝比肩,你瞧,这卖力气做圣君太难了,可只换一身衣衫,就成了尧舜了啊,你说痛快不痛快?”
叶春秋苦笑道:“陛下,你这一身衣衫置办起来,只怕比从前的锦衣靡费的还要多一些吧,臣弟听说,现在京师里,旧衣竟比新衣还贵。”
朱厚照嘻嘻一笑道:“花了银子,至少听了响,不是?朕当初就没有想到这个,还走了许多的弯路,却总是被百官们腹诽,现在好了,一切都顺其自然,朕也打定了主意,将这尧舜做到底。”
“……”叶春秋脸上的肌肉抽了抽,竟是无言。
不过话说回来,这就是清流最可恨的地方,高道德标准要求别人,最注重的不是实干,却是这种形式,表面上似乎是节俭了,值得称道了,可实际上……
然并卵啊,无非就是折腾而已,皇帝做了表率,下头的人都欢天喜地的置办旧衣,既然天子都形同乞丐了,谁还敢穿比陛下还新的衣衫?
结果就是,好好的新衣服,让人给撕碎了,再用针缝补起来,这还嫌不够,不留两个窟窿都觉不好称节俭,这尼玛的日子怎么过?
不过对叶春秋来说,这只是小节,倒也没什么值得谏言的地方,陛下爱如此,清流们呢,又都称颂,清议那儿也是敲锣打鼓,沸沸汤汤,一片叫好,实干的大臣也不敢触这个霉头,哪里敢说三道四,于是朝野一致好评。
好吧,既然是皆大欢喜,那就随他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