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国子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分封了诸多为大秦国出生入死的大将们后,再加上,如今大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大秦百姓逐渐富足安康,如此一来,大秦国也算是能称得上个国泰民安了。
在派了个能说会道的人物出使乌恒国以后,大秦国内,目前对于李显来说的头等大事,自然是明年的开科取士之事。
郡学,早在二年前,李显就已经开放了,可惜的是,郡学里的先生们对于李显给的那六经一算术,自己都是半桶水的水平,想要教出什么优秀的学生来,估计还真的很难,唯一一个能看中的,估计也是个不能以常理计的天才。
而李显准备着就在武穆四年秋开一次科举,那也是实在被逼的没办法的事情。
如今整个大秦国天下里,处于军管状态已经是足足二年多时间,军管之制的利处就在于,可以一时半会间让某一个地区的统治体系不会陷入瘫痪状态,而能有效的进行统制。
可惜的是,李显实行的军管制确是一整个国家的,而且一实行起来就是二年多。
三年五载的时间,都实行军管之制,这个国家,其所能进步的脚步,那也是有限的紧的。
因为军管,就代表着局限性。
没有谁都是文武全才,上马能征天下,下马能治万民的全能型人物的,一个国家出上那么三五人,那已经是逆天般的存在了,又哪能有那许多。
可是,就算李显明知道这种局限性,你又能让他如何?
如今各州都督手上,他们自己手上的常备官员都没有找齐,你让他们怎么办?到哪里再去找这种能为李显守牧一方的一州刺史型人物?
所以,这整个大秦国的士大夫阶层不与与李显合作的情况之下,李显如今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在继续实行军管之余,而尽快的增开一次科举。
从各地郡学里,征招出其中最优异者,分派到大州六州八十一郡的各县去,让他们就近的从政开始属理公文政事,而成绩一般者,要么打回郡学继续深造,要么就从事于教学工作,替换掉现在的这些勉强只能识字断章的先生,由这些新学成的人开始教育下一届学子,如此,一直进行良性的循环,直到有真正的大才之士读通李显的所抄录来的四书七经三算术,而成为一方大儒。
~~~~~~~~~~~~~~~~~~~~~~~~~~~~~~~~~~~~~~~~~~~~~
科举之事,本来李显属意的是国子监的,而当初李显也是让李丰这位家学最为渊源的宗正去了国子监,加上其它四位老大人的。
可惜,如今昔人已作长水逝,如今国子监里,呆着的却是李丰的长子李傲,次子李兴,他们二兄弟。
所谓子继父业,大概也正如李傲这般样子吧。
自他父亲死了之后,而李家里又出了李显这等样一位惊才绝艳的绝顶枭雄人物,李傲他们心自然也就安了下来,而安心的呆在这里,教书育人做学问。
这兄弟二人,可能是受到其父亲李丰的影响,对于知识却总是报着一总热忱的态度,以前他们所能读的书并不多,读来读去也就那么几本,可是,如今,在他们手上握着的,却是林林总总有十几本之多,而且每一本,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是属于那种 以让人读上一辈子,也可能弄不清楚的大学问。
所以,这兄弟二人,却是在这国子监里,是一头扎进了这四书六经三算术里,那是怎么也拔不出来了。
李显,他是属于那种性子来了,就要去做的人。
今天分封赏赐了诸多大将,又让萧谨准备明年秋开科举之事后,想着国子监上,所以,李显也就在下朝之后,慢步的往这边走来。
而当李显慢步踏进这国子监,确正好看到李傲,李兴兄弟二人,带着他们家的六七个小崽子,再加上李邈,李晃二叔侄二人,这若大的一个国子监里,也就他们数人在这里认真的或读或看或抄录着。
“三哥。。。”李晃这浑人,只要一看到书,那就是浑浑恶恶两眼直,这地他正神游天外呢,倒是被他第一个看到了李显的进来,忙不迭的喊了声三哥。
“拜见大王。。。”
“见过王叔。。。”
边上,被李晃这般一嗓子,诸人也都看了过来,见是李显回来了,李傲,李兴外加上他家几个孩子和李邈,数人皆是起身拜见。
如今,整个大秦朝里,可谓是李显的一言堂,满朝中官员,不是李显提拔上来的军中大将,就是一些小鱼小虾米完全都没有说话的份儿。
所以,这时间越长,李显的那一份唯我独尊的威严霸气却是养得越深,特别是经过了这一次征乌恒之战。
这一次西征乌恒之战,李显可谓是每每都在险地里求生,身上受创处,更是不计其数,血场杀伐之征,养成的这一份杀气以及那种唯我独尊的霸气,那自然是更加的沉重。
所以,自李显一进来之后,除了李晃这个浑人外,其它人对于李显,多少都还是有些畏惧的,特别是李傲家的那六个小崽子,平日里,李傲他们三兄弟,就多有为他们家的子侄辈灌输着一种李显无敌的思想。
他们却是怕到时候自家子侄长大后,仗着王亲国戚身份,而惹怒了李显这位杀性沉重的铁血大帝,到时候来个满门抄斩什么的,那可就彻底的后悔了。
所以,平常之时李傲他们,总是教育自家子嗣们,告诉他们李显曾经杀过多少多少人什么的,而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一个对于李显完全惧怕的阴影。
所以才会有此刻,这李傲家六个小崽子在见到李显之后,是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瑞儿,带堂弟们出去玩,王叔有话与你父亲说。”让李傲的儿子李瑞,带上这六七个孩子全都出去后,李显方才把眼看向了站立在那显得很是局促不安的李傲,李兴二人。
“三兄呢?”李显尽量用平淡的语气问道。
李显说的三兄,指的乃是李丰的第三个儿子李平。按年龄来论的话,李平却是足足大了李显十一岁,所以,李显才会喊一声三兄。
“三弟最近迷上了活字印刷术,最近一直都呆在印染坊。”抹了把头上那虚冒出来的冷汗,李傲不无紧张的回答道。
所谓伴君如伴虎,这话可是李显自己写在那本易经里的。
周易有云,初爻在下,为民,二爻居中,为君子、卿大夫;三爻在二爻之上,为诸侯;四爻近五,为近臣;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上爻在最上,为宗庙。
一般说来,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故多荣誉,多有功绩。也就是说,《周易》二五两爻辞多是吉利的。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四爻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即所谓伴君如伴虎。
前段时间,李傲多少是把这《周易》给看了一遍,深觉里面的学问之深奥,所以,也只是看了个大概,可是,对于这上下爻之卦意,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伴君如伴虎啊,犹不得他们不小心。
要知道,当初李显在李丰死之后,可是安排他们三兄弟,呆在这国子监里的,而如今这李平竟然偷偷跑到印染坊去了,这事儿,说他是个事儿吧,李平他也没处可说去,可你要说他不是个事儿吧,李平这般做法,往重里说那就是违抗李显之令了,严重的那就直接可以杀头了。
“无妨,本王来找诸兄长却是因着准备来年秋的科举之事,此事本王本属意国子监由王叔代办,只是如今王叔没于王事,这国子监本王准备转交于大兄,却不知大兄意下如何?”
“臣愿为大王分忧。”正经的行了个君臣之礼,这算是李傲接受了李显的提议了。
“那二兄呢,你可有何想做之事?”安排了李傲,李显又把头转向了李兴。
如今李显手头上实在是缺人,而李家能用得上了,也就李傲,李兴,李平这三兄弟,可惜的是,这三兄弟,除了长兄李傲外,李兴,李平二人才能皆是平平,完全就是属于那种拿不出手的类型,也着实让李显头疼该把他们安排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用眼角看了看边上的大哥李傲,见得大哥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李兴不由得有些无味的撇了撇嘴,方才回道:“我意属《春秋》。”
为了证明自己,李兴还特意从桌上取来一本厚厚的册子,很是慎重的交给了李显,对于这位只看春秋不过一二年的人,就想着写点什么东西的人物,李显却是笑笑之余,浑没在意,只是拿得来随手翻了翻。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光看这一段,李显就不由得给予了李兴一份敬佩的眼光,看春秋能看出这些来,不得不说李兴绝对是个天才。
其实《春秋》这一书有很多,有《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邹氏春秋》《夹氏春秋》本种,而李显抄录来的,确是最常见的《左氏春秋》和《公羊春秋》两册,共一万八千多字。
只是这春秋之书实在是难让人搞懂,里面每一句话,都有褒贬之分好多种意思,想要读懂,估计就是李显这个光会背的人,也是无法理解的。
而李兴能在区区一两年时间内,就能开始为这春秋写注,不得不说这家伙,跟那关二爷一样,也是位读春秋的料啊。
人家关二爷读春秋读出个武圣人来,李显还真希望他李家子能靠这读春秋读出个文圣人来呢。
~~~~~~~~~~~~~~~~~~~~~~~~~
55555,感谢&1t;想北山>你的十张贵宾票啊,这是本书写到快四十万字第一次收到的大礼包。。。
在分封了诸多为大秦国出生入死的大将们后,再加上,如今大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大秦百姓逐渐富足安康,如此一来,大秦国也算是能称得上个国泰民安了。
在派了个能说会道的人物出使乌恒国以后,大秦国内,目前对于李显来说的头等大事,自然是明年的开科取士之事。
郡学,早在二年前,李显就已经开放了,可惜的是,郡学里的先生们对于李显给的那六经一算术,自己都是半桶水的水平,想要教出什么优秀的学生来,估计还真的很难,唯一一个能看中的,估计也是个不能以常理计的天才。
而李显准备着就在武穆四年秋开一次科举,那也是实在被逼的没办法的事情。
如今整个大秦国天下里,处于军管状态已经是足足二年多时间,军管之制的利处就在于,可以一时半会间让某一个地区的统治体系不会陷入瘫痪状态,而能有效的进行统制。
可惜的是,李显实行的军管制确是一整个国家的,而且一实行起来就是二年多。
三年五载的时间,都实行军管之制,这个国家,其所能进步的脚步,那也是有限的紧的。
因为军管,就代表着局限性。
没有谁都是文武全才,上马能征天下,下马能治万民的全能型人物的,一个国家出上那么三五人,那已经是逆天般的存在了,又哪能有那许多。
可是,就算李显明知道这种局限性,你又能让他如何?
如今各州都督手上,他们自己手上的常备官员都没有找齐,你让他们怎么办?到哪里再去找这种能为李显守牧一方的一州刺史型人物?
所以,这整个大秦国的士大夫阶层不与与李显合作的情况之下,李显如今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在继续实行军管之余,而尽快的增开一次科举。
从各地郡学里,征招出其中最优异者,分派到大州六州八十一郡的各县去,让他们就近的从政开始属理公文政事,而成绩一般者,要么打回郡学继续深造,要么就从事于教学工作,替换掉现在的这些勉强只能识字断章的先生,由这些新学成的人开始教育下一届学子,如此,一直进行良性的循环,直到有真正的大才之士读通李显的所抄录来的四书七经三算术,而成为一方大儒。
~~~~~~~~~~~~~~~~~~~~~~~~~~~~~~~~~~~~~~~~~~~~~
科举之事,本来李显属意的是国子监的,而当初李显也是让李丰这位家学最为渊源的宗正去了国子监,加上其它四位老大人的。
可惜,如今昔人已作长水逝,如今国子监里,呆着的却是李丰的长子李傲,次子李兴,他们二兄弟。
所谓子继父业,大概也正如李傲这般样子吧。
自他父亲死了之后,而李家里又出了李显这等样一位惊才绝艳的绝顶枭雄人物,李傲他们心自然也就安了下来,而安心的呆在这里,教书育人做学问。
这兄弟二人,可能是受到其父亲李丰的影响,对于知识却总是报着一总热忱的态度,以前他们所能读的书并不多,读来读去也就那么几本,可是,如今,在他们手上握着的,却是林林总总有十几本之多,而且每一本,都是精华中的精华,是属于那种 以让人读上一辈子,也可能弄不清楚的大学问。
所以,这兄弟二人,却是在这国子监里,是一头扎进了这四书六经三算术里,那是怎么也拔不出来了。
李显,他是属于那种性子来了,就要去做的人。
今天分封赏赐了诸多大将,又让萧谨准备明年秋开科举之事后,想着国子监上,所以,李显也就在下朝之后,慢步的往这边走来。
而当李显慢步踏进这国子监,确正好看到李傲,李兴兄弟二人,带着他们家的六七个小崽子,再加上李邈,李晃二叔侄二人,这若大的一个国子监里,也就他们数人在这里认真的或读或看或抄录着。
“三哥。。。”李晃这浑人,只要一看到书,那就是浑浑恶恶两眼直,这地他正神游天外呢,倒是被他第一个看到了李显的进来,忙不迭的喊了声三哥。
“拜见大王。。。”
“见过王叔。。。”
边上,被李晃这般一嗓子,诸人也都看了过来,见是李显回来了,李傲,李兴外加上他家几个孩子和李邈,数人皆是起身拜见。
如今,整个大秦朝里,可谓是李显的一言堂,满朝中官员,不是李显提拔上来的军中大将,就是一些小鱼小虾米完全都没有说话的份儿。
所以,这时间越长,李显的那一份唯我独尊的威严霸气却是养得越深,特别是经过了这一次征乌恒之战。
这一次西征乌恒之战,李显可谓是每每都在险地里求生,身上受创处,更是不计其数,血场杀伐之征,养成的这一份杀气以及那种唯我独尊的霸气,那自然是更加的沉重。
所以,自李显一进来之后,除了李晃这个浑人外,其它人对于李显,多少都还是有些畏惧的,特别是李傲家的那六个小崽子,平日里,李傲他们三兄弟,就多有为他们家的子侄辈灌输着一种李显无敌的思想。
他们却是怕到时候自家子侄长大后,仗着王亲国戚身份,而惹怒了李显这位杀性沉重的铁血大帝,到时候来个满门抄斩什么的,那可就彻底的后悔了。
所以,平常之时李傲他们,总是教育自家子嗣们,告诉他们李显曾经杀过多少多少人什么的,而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一个对于李显完全惧怕的阴影。
所以才会有此刻,这李傲家六个小崽子在见到李显之后,是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瑞儿,带堂弟们出去玩,王叔有话与你父亲说。”让李傲的儿子李瑞,带上这六七个孩子全都出去后,李显方才把眼看向了站立在那显得很是局促不安的李傲,李兴二人。
“三兄呢?”李显尽量用平淡的语气问道。
李显说的三兄,指的乃是李丰的第三个儿子李平。按年龄来论的话,李平却是足足大了李显十一岁,所以,李显才会喊一声三兄。
“三弟最近迷上了活字印刷术,最近一直都呆在印染坊。”抹了把头上那虚冒出来的冷汗,李傲不无紧张的回答道。
所谓伴君如伴虎,这话可是李显自己写在那本易经里的。
周易有云,初爻在下,为民,二爻居中,为君子、卿大夫;三爻在二爻之上,为诸侯;四爻近五,为近臣;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上爻在最上,为宗庙。
一般说来,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故多荣誉,多有功绩。也就是说,《周易》二五两爻辞多是吉利的。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四爻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即所谓伴君如伴虎。
前段时间,李傲多少是把这《周易》给看了一遍,深觉里面的学问之深奥,所以,也只是看了个大概,可是,对于这上下爻之卦意,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伴君如伴虎啊,犹不得他们不小心。
要知道,当初李显在李丰死之后,可是安排他们三兄弟,呆在这国子监里的,而如今这李平竟然偷偷跑到印染坊去了,这事儿,说他是个事儿吧,李平他也没处可说去,可你要说他不是个事儿吧,李平这般做法,往重里说那就是违抗李显之令了,严重的那就直接可以杀头了。
“无妨,本王来找诸兄长却是因着准备来年秋的科举之事,此事本王本属意国子监由王叔代办,只是如今王叔没于王事,这国子监本王准备转交于大兄,却不知大兄意下如何?”
“臣愿为大王分忧。”正经的行了个君臣之礼,这算是李傲接受了李显的提议了。
“那二兄呢,你可有何想做之事?”安排了李傲,李显又把头转向了李兴。
如今李显手头上实在是缺人,而李家能用得上了,也就李傲,李兴,李平这三兄弟,可惜的是,这三兄弟,除了长兄李傲外,李兴,李平二人才能皆是平平,完全就是属于那种拿不出手的类型,也着实让李显头疼该把他们安排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用眼角看了看边上的大哥李傲,见得大哥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李兴不由得有些无味的撇了撇嘴,方才回道:“我意属《春秋》。”
为了证明自己,李兴还特意从桌上取来一本厚厚的册子,很是慎重的交给了李显,对于这位只看春秋不过一二年的人,就想着写点什么东西的人物,李显却是笑笑之余,浑没在意,只是拿得来随手翻了翻。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光看这一段,李显就不由得给予了李兴一份敬佩的眼光,看春秋能看出这些来,不得不说李兴绝对是个天才。
其实《春秋》这一书有很多,有《左氏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邹氏春秋》《夹氏春秋》本种,而李显抄录来的,确是最常见的《左氏春秋》和《公羊春秋》两册,共一万八千多字。
只是这春秋之书实在是难让人搞懂,里面每一句话,都有褒贬之分好多种意思,想要读懂,估计就是李显这个光会背的人,也是无法理解的。
而李兴能在区区一两年时间内,就能开始为这春秋写注,不得不说这家伙,跟那关二爷一样,也是位读春秋的料啊。
人家关二爷读春秋读出个武圣人来,李显还真希望他李家子能靠这读春秋读出个文圣人来呢。
~~~~~~~~~~~~~~~~~~~~~~~~~
55555,感谢&1t;想北山>你的十张贵宾票啊,这是本书写到快四十万字第一次收到的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