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晚上,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李超辞职了,但不会有人觉得李家就败落了。李家声势摆在那,李超的功绩摆在那呢,大家都认为,李超不过是在跟皇帝赌气,过几天肯定学要回朝的。
“相国真不干了?”马周惊讶的望着李超。
“这朝廷有我不多,没我不少,少了我张屠夫,也不用吃带毛猪啊。”李超把李世民的那句话搬了出来。
马周笑笑。
“这朝廷新政变法改革,你可是带头人呢。”
“新政早已经提出推行,没有我也一样啊。”
马周低下头,端起茶杯细品着。
过了会,他抬头,“你真有退隐之心?”
“我如今功名爵位都有了,钱财也够了,何必还那么辛苦拼命,是时候归隐养老了。”
“可你今年才二十六。”马周有些无语,二十六你就喊归隐养老,你有想过我们的感受吗,我可比你还大呢。
对马周,李超是没什么保留的。
很直接的道,“我得陛下信任,这几年是出将入相,有了不少声名,我觉得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陛下是个宽容大量之明君。”马周说了一句。
“我知道,所以我现在退隐。”
马周无语摇头。
“跟你相识相知几年,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看明白你。”
“你也别劝我了,我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什么意气用事。是真的想退隐,天下没有我李超,照样继续。”
马周不再劝说,两人喝茶,聊李超的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是你的新诗?”马周看到李超客厅墙上挂了一副字画,上面的字一看就是李超的。不过这首诗没见过,这首诗既有苦闷愁结,又有豪迈雄放,有些纠结矛盾,但却是一首好诗。
“这是李白写的。”李超道。
马周哦了一声。
“你以李白之名在半月谈和时报上发过的诗文不少,这首又是一首佳作啊,只不过你愁闷什么啊,其实你若想施展胸中抱负,又为何要自我束缚呢?”
李超无奈的笑笑。
他当然给半月谈和时报发文助阵,确实用过李白的不少诗,当时用李白这个名投稿,本意也是复杂的,谁料最后这事还是没隐藏住,结果李白成了李超的一个别名,现在大唐的文人都知道,李白和李太白、青莲居士、谪仙人这几个名号所作的诗,其实都是相国李超所写的。
李超有嘴也说不清,干脆也就算是默认了。
与马周谈了许多,最后不免又喝酒,马周喝到醉去。对马周来说,李超这个时候退隐,让他意料不及,也想象不通。他觉得,李超这个人有的时候就跟他写的那首诗一样的充满矛盾。
胸中有无数抱负,可有时却又不愿意为之全力以赴。
一面雄才大略,可一面又总想着妻妾儿女情长,想着悠然南山的生活。
马周甚至妒忌李超,如果他有李超的才华,肯定是要为之全部付出投入的,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拼命一把,最后博个青史留名。
文人,不就是应当以此为奋斗目标吗?
可李超却老想着激流勇退,如今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他却主动的要归隐,要去那狼山北的封地,去那鸟不拉屎的偏僻塞外建设那三百里的荒芜领地,简直就是浪费了那一身本事。
马周最后大醉。
醉的不醒人事。
这一晚马周在李府夜宿,天亮之后,马周醒来,更衣过后没去打扰李超,直接出府上朝。路上,听着报童清脆的卖报之声,马周叫停马车。
“郎君,要报纸吗?今天刚出的半月谈和时报,还有汉京报呢,来一份吧。”
马周掏出钱袋,抽了一张一百文钱的庄票,递了过去,“一样给我来一份,不用找了。”
报童欢天喜地的道谢,手脚麻利的从布袋里掏出三份报纸递给马周。
马车继续前行,马周坐在车厢里翻看起报纸来。
半月谈和时报,都是李家的产业,办的早,如今名声大,销量广。半月谈五天一期,而时报一天一期,都是破万份的大报。汉京办则是今年新办的报,由礼部发行,算是官方喉舌,发行量也不小。
当然,如今报纸早为大唐士人官员们接受,除了这三份大报,还有不少的小报。有半月一刊的,也有十天一刊,七五天一刊的。不过销量上,都远不如这三大报,多的也就千把份,有些甚至只是几百份销量而已。
但论起影响力,还是只有三大报。而且半月谈的权威性最高,时报则时事性最强。
不过今天半月谈和时报都同时发刊。
马周先看时报。
结果时报头版的时事新闻,正刊登着侯君集审理案。时报用了整个头版,把这个案件前情以及现在的结果都刊登了。
报纸上,侯君集的种种无耻行为,都在上面。而且这报纸还难得的是很客观,整个案情,各方角度描写,人证物证等等齐全。
甚至连侯君集当庭袭击李超之事都如实描述了。
最后,还附带着刊登了李超辞职的消息。
看到这,马周脸上微变。
这个时候,时报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甚至毫不客气的把皇帝给扯了进去,这不是好事啊。
虽然没有一句话是直接写皇帝的,但李超为何辞职?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啊。
马周眉头紧皱,这个时候这个案情公布出来,只怕会让事情更加麻烦啊。可他也知道,这上面写的都是非常客观公正的事实。
再看半月谈,果然也把此案放在了头条。
倒是汉京报,对此案根本没有只字片语,他们的头版头条,还是高句丽使团抵达襄阳,递上降表的事情。
这天早上,襄阳城里许多人都看了时报和半月谈。
得益于李超的策略,半月谈和时报一开始的办报宗旨就是客观公正,而且是以广告创收,因此如今两份报纸内容丰富,时事新鲜,但报纸却卖的很便宜,简直是跟送一样。一份不过两文钱。
襄阳做为临时京城,各大衙门还有讲武堂、国子监等学校也在,再加上那些酒楼茶肆里也都会订有报纸,还请人念报,因此这两份报纸在襄阳的影响力是极大的。
早上报纸一出来,到了中午的时候,差不多整个襄阳的人,都知道了侯君集案。
也都知道了李超辞职之事。
等到下午的时候,报纸的影响力进一步展现出来。
国子监做为大唐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勋戚官僚子弟们的贵族学校,加之这几年朝廷重视教育,有把国子监做为吏员的培训学校,因此国子监的生员极多。
如今整个国子监拥有生员八千余,既有勋戚贵族官僚子弟,也有大量的寒门士人。他们在学校读书,受如今朝廷改革影响,学员们对于时政更加关心,毕竟他们以后多数人要成为吏员,将来甚至成为官员,而这时政,正是他们以后参加吏员考试科举考试重要的一环。
连国子监的老师们,都是当代有名的儒者以及不少衙门抽调来的能吏。
两大报纸把侯君集案一披露,特别是李超因此案辞职,引发许多把李超视为偶像的学生们的极度不满。
有学生号召,要联名上奏朝廷,为李相说话,要严惩侯君集。
半天时间,他们的联军书上就有三千多学生的签名手印。
然后讲武堂的学生们也不甘寂寞了。
国子监学生视李超为偶像,认为李超是大文宗大文豪,可他们讲武堂也一样视李超为偶像啊。
李相国可是讲武堂的总教官,而且还是大唐的军神呢,战无不胜,常胜将军,这些讲武堂的学员哪个不崇拜李超。
侯君集这样的军界耻辱,人渣、败类,当然得受到一致声讨。
讲武堂学生没有国子监多,他们有中军军官进修班,初级军官培训班,还有士官班以及少年班学员,加一起,也就千多号人。
可他们比国子监更团结,签名单上,所有人都签名按了手印。
为李相鸣不平,声讨败类侯君集!
襄阳的街坊里巷,也都到处在热议这件事情。
“李相这么大的功臣,怎么能辞职呢。”
“侯君集这样的败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杀侯君集!”
“支持李相!”
杀侯挺李,全城热议。
舆论汹汹。
密切监视着民间舆论的六扇门第一时间上报,李世民听了之后,面色阴沉,沉默许久。
他没有料到,李超在民间,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百姓是如何的支持他。而侯君集,居然到了天下人都恨不得吃肉喝血的地步。
原本还想要跟中书门下宰相施压的李世民,这个时候也不由的冷静了下来。
再去保侯君集,那就是与天下民心做对了。
“王太监,你去给李超宣旨,加封李超为太保,再赏赐李超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四子县男爵位,让李超回尚书省主持事务,嗯,再赐些宫中御用之物给李府。”
王太监领旨。
出了宫,他特意高调的弄出很大阵仗,巴不得让全襄阳的人都知道,他是奉皇帝之旨,去给李超赐封加赏,给李超官复原职的。
到了李府,王太监一脸高兴的宣完旨。
“李相,接旨吧。”
李超起身,面带笑容,可却让人意外的道,“抱歉,王太监,这旨我不能接,太保之封不敢授,而且我也不愿再回尚书省任职,如今辞官后的生活挺好的。”
王太监目瞪口呆。
晚上,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李超辞职了,但不会有人觉得李家就败落了。李家声势摆在那,李超的功绩摆在那呢,大家都认为,李超不过是在跟皇帝赌气,过几天肯定学要回朝的。
“相国真不干了?”马周惊讶的望着李超。
“这朝廷有我不多,没我不少,少了我张屠夫,也不用吃带毛猪啊。”李超把李世民的那句话搬了出来。
马周笑笑。
“这朝廷新政变法改革,你可是带头人呢。”
“新政早已经提出推行,没有我也一样啊。”
马周低下头,端起茶杯细品着。
过了会,他抬头,“你真有退隐之心?”
“我如今功名爵位都有了,钱财也够了,何必还那么辛苦拼命,是时候归隐养老了。”
“可你今年才二十六。”马周有些无语,二十六你就喊归隐养老,你有想过我们的感受吗,我可比你还大呢。
对马周,李超是没什么保留的。
很直接的道,“我得陛下信任,这几年是出将入相,有了不少声名,我觉得是时候功成身退了。”
“陛下是个宽容大量之明君。”马周说了一句。
“我知道,所以我现在退隐。”
马周无语摇头。
“跟你相识相知几年,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看明白你。”
“你也别劝我了,我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什么意气用事。是真的想退隐,天下没有我李超,照样继续。”
马周不再劝说,两人喝茶,聊李超的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是你的新诗?”马周看到李超客厅墙上挂了一副字画,上面的字一看就是李超的。不过这首诗没见过,这首诗既有苦闷愁结,又有豪迈雄放,有些纠结矛盾,但却是一首好诗。
“这是李白写的。”李超道。
马周哦了一声。
“你以李白之名在半月谈和时报上发过的诗文不少,这首又是一首佳作啊,只不过你愁闷什么啊,其实你若想施展胸中抱负,又为何要自我束缚呢?”
李超无奈的笑笑。
他当然给半月谈和时报发文助阵,确实用过李白的不少诗,当时用李白这个名投稿,本意也是复杂的,谁料最后这事还是没隐藏住,结果李白成了李超的一个别名,现在大唐的文人都知道,李白和李太白、青莲居士、谪仙人这几个名号所作的诗,其实都是相国李超所写的。
李超有嘴也说不清,干脆也就算是默认了。
与马周谈了许多,最后不免又喝酒,马周喝到醉去。对马周来说,李超这个时候退隐,让他意料不及,也想象不通。他觉得,李超这个人有的时候就跟他写的那首诗一样的充满矛盾。
胸中有无数抱负,可有时却又不愿意为之全力以赴。
一面雄才大略,可一面又总想着妻妾儿女情长,想着悠然南山的生活。
马周甚至妒忌李超,如果他有李超的才华,肯定是要为之全部付出投入的,不管结果如何,都要拼命一把,最后博个青史留名。
文人,不就是应当以此为奋斗目标吗?
可李超却老想着激流勇退,如今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他却主动的要归隐,要去那狼山北的封地,去那鸟不拉屎的偏僻塞外建设那三百里的荒芜领地,简直就是浪费了那一身本事。
马周最后大醉。
醉的不醒人事。
这一晚马周在李府夜宿,天亮之后,马周醒来,更衣过后没去打扰李超,直接出府上朝。路上,听着报童清脆的卖报之声,马周叫停马车。
“郎君,要报纸吗?今天刚出的半月谈和时报,还有汉京报呢,来一份吧。”
马周掏出钱袋,抽了一张一百文钱的庄票,递了过去,“一样给我来一份,不用找了。”
报童欢天喜地的道谢,手脚麻利的从布袋里掏出三份报纸递给马周。
马车继续前行,马周坐在车厢里翻看起报纸来。
半月谈和时报,都是李家的产业,办的早,如今名声大,销量广。半月谈五天一期,而时报一天一期,都是破万份的大报。汉京办则是今年新办的报,由礼部发行,算是官方喉舌,发行量也不小。
当然,如今报纸早为大唐士人官员们接受,除了这三份大报,还有不少的小报。有半月一刊的,也有十天一刊,七五天一刊的。不过销量上,都远不如这三大报,多的也就千把份,有些甚至只是几百份销量而已。
但论起影响力,还是只有三大报。而且半月谈的权威性最高,时报则时事性最强。
不过今天半月谈和时报都同时发刊。
马周先看时报。
结果时报头版的时事新闻,正刊登着侯君集审理案。时报用了整个头版,把这个案件前情以及现在的结果都刊登了。
报纸上,侯君集的种种无耻行为,都在上面。而且这报纸还难得的是很客观,整个案情,各方角度描写,人证物证等等齐全。
甚至连侯君集当庭袭击李超之事都如实描述了。
最后,还附带着刊登了李超辞职的消息。
看到这,马周脸上微变。
这个时候,时报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甚至毫不客气的把皇帝给扯了进去,这不是好事啊。
虽然没有一句话是直接写皇帝的,但李超为何辞职?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啊。
马周眉头紧皱,这个时候这个案情公布出来,只怕会让事情更加麻烦啊。可他也知道,这上面写的都是非常客观公正的事实。
再看半月谈,果然也把此案放在了头条。
倒是汉京报,对此案根本没有只字片语,他们的头版头条,还是高句丽使团抵达襄阳,递上降表的事情。
这天早上,襄阳城里许多人都看了时报和半月谈。
得益于李超的策略,半月谈和时报一开始的办报宗旨就是客观公正,而且是以广告创收,因此如今两份报纸内容丰富,时事新鲜,但报纸却卖的很便宜,简直是跟送一样。一份不过两文钱。
襄阳做为临时京城,各大衙门还有讲武堂、国子监等学校也在,再加上那些酒楼茶肆里也都会订有报纸,还请人念报,因此这两份报纸在襄阳的影响力是极大的。
早上报纸一出来,到了中午的时候,差不多整个襄阳的人,都知道了侯君集案。
也都知道了李超辞职之事。
等到下午的时候,报纸的影响力进一步展现出来。
国子监做为大唐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勋戚官僚子弟们的贵族学校,加之这几年朝廷重视教育,有把国子监做为吏员的培训学校,因此国子监的生员极多。
如今整个国子监拥有生员八千余,既有勋戚贵族官僚子弟,也有大量的寒门士人。他们在学校读书,受如今朝廷改革影响,学员们对于时政更加关心,毕竟他们以后多数人要成为吏员,将来甚至成为官员,而这时政,正是他们以后参加吏员考试科举考试重要的一环。
连国子监的老师们,都是当代有名的儒者以及不少衙门抽调来的能吏。
两大报纸把侯君集案一披露,特别是李超因此案辞职,引发许多把李超视为偶像的学生们的极度不满。
有学生号召,要联名上奏朝廷,为李相说话,要严惩侯君集。
半天时间,他们的联军书上就有三千多学生的签名手印。
然后讲武堂的学生们也不甘寂寞了。
国子监学生视李超为偶像,认为李超是大文宗大文豪,可他们讲武堂也一样视李超为偶像啊。
李相国可是讲武堂的总教官,而且还是大唐的军神呢,战无不胜,常胜将军,这些讲武堂的学员哪个不崇拜李超。
侯君集这样的军界耻辱,人渣、败类,当然得受到一致声讨。
讲武堂学生没有国子监多,他们有中军军官进修班,初级军官培训班,还有士官班以及少年班学员,加一起,也就千多号人。
可他们比国子监更团结,签名单上,所有人都签名按了手印。
为李相鸣不平,声讨败类侯君集!
襄阳的街坊里巷,也都到处在热议这件事情。
“李相这么大的功臣,怎么能辞职呢。”
“侯君集这样的败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杀侯君集!”
“支持李相!”
杀侯挺李,全城热议。
舆论汹汹。
密切监视着民间舆论的六扇门第一时间上报,李世民听了之后,面色阴沉,沉默许久。
他没有料到,李超在民间,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百姓是如何的支持他。而侯君集,居然到了天下人都恨不得吃肉喝血的地步。
原本还想要跟中书门下宰相施压的李世民,这个时候也不由的冷静了下来。
再去保侯君集,那就是与天下民心做对了。
“王太监,你去给李超宣旨,加封李超为太保,再赏赐李超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四子县男爵位,让李超回尚书省主持事务,嗯,再赐些宫中御用之物给李府。”
王太监领旨。
出了宫,他特意高调的弄出很大阵仗,巴不得让全襄阳的人都知道,他是奉皇帝之旨,去给李超赐封加赏,给李超官复原职的。
到了李府,王太监一脸高兴的宣完旨。
“李相,接旨吧。”
李超起身,面带笑容,可却让人意外的道,“抱歉,王太监,这旨我不能接,太保之封不敢授,而且我也不愿再回尚书省任职,如今辞官后的生活挺好的。”
王太监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