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天下家族,排名第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走吧,回屋里说话,外面挺冷的。”李超刚才练了半天,出了些汗,坐在这里聊了会,便有些冷了。汉京还是不如岭南的,从交州出发时,穿两件就行了。到了汉京,现在已经得穿皮袍或棉袄了。
马周今天就穿了一件棉袄,棉布袍子里面夹着棉花,看起来显得有些臃肿,但确实非常暖和。比起过去衣服里夹的丝絮,不知道要暖和多少。如今许多贵族大族也都放下皮裘,买棉袄穿了。
比起皮裘来,棉袄虽然现在也挺贵,但还是便宜的多。况且,是真暖和。
回到屋里,李超让马周先坐着喝茶,自己去冲了个澡换了衣服。
“你们上次编的氏族志,应当没我灞上李家之名吧?”李超笑着坐下。
马周有点小尴尬,灞上李家如今确实红红火火,李超大名更是天下皆知,但之前他们确实没把李超编进去。因为氏族志是士族排序啊,李家哪算士族。老铁枪,那是个老府兵。李超,被老和尚收留的弃婴小沙弥啊。
李超笑着拿起一个蜜桔剥了起来。
“尝尝,江西广丰蜜桔,非常甜。北方可没有这么好吃的桔子,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要说桔子,最好吃的还是江西的。江西赣州还有橙子,也是非常美味。岭南的荔枝啊、波萝啊、芒果啊、椰子啊,也都好吃的。”
马周也拿起一个金黄的桔子剥起来。
“之前我们确实没有把李家编进去。”他承认。
李超笑道,“如果我猜的不错,如我义父齐郡王家,还有老程等诸多郡王国公等开国勋臣,只怕也都不在其列吧?”
马周点头。
氏族志,之前都是按郡望来的,哪一个能进入其中的,不得是几百年的士族,一郡之望,甚至是如崔郑这些千年世家。连皇族,都只能列在第五。
当今的许多勋贵,那些山东豪杰出身的军事新贵,出身多是些小地主甚至是农民,哪可能有资格列入。
李超慢条斯理的撕着桔子瓣上白色的经络。
“这不就对了嘛,朝中王公贵族们多数被你们扔下榜,皇族列第五,反倒是崔郑等你们排在最前面,你说陛下怎么可能接受呢。”
当今坐天下的是李家,朝堂之上的是谁呢?
是李超那一群军功新贵们,这些人多不是士族,更不是世家。而崔郑等老牌士族呢,虽然崔干也当了侍郎,但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其实是不高的。
大唐取得天下之初,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
关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
西魏北周到隋,关陇贵族是相当得势的,但在隋朝开始解体,到了唐后已经远不如从前,经历了此次的汉京之乱后,可以说关陇集团已经被打入泥底。关陇贵族是以武力起家的,到了如今,偃武修文,文武分开,武将受到极大限制,加之关陇旧阀站错队,自然也就一撅不振。
江左和代北的士族,在隋末就已经没落了。
唯有关东士族,虽然在东魏北齐时代,就大受打击,但在隋一统天下后,隋朝恢复汉魏礼制,关东士族又很快的凭着他们的千年底蕴起来了。
甚至凭借着他们向来的联姻策略,关东士族迅速的借着与勋戚集团联姻,又爬了上来。
在魏晋南北朝时,谱籍是个很重要的东西,这是选官的根据。划分门弟,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阀,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而李世民要修本氏族志,难道还是要走魏晋南北朝的老路?
隋文帝当年弄出了科举制,就是为了打破这一套的。从科举诞生,到如今新科举的推行,可以说朝廷一直以来就是要实行一种全新的选才选官制度,要打破士族门阀的垄断。
“还望三郎指点迷津。”
李超也没小气,“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做等级。”
“只以当下官爵高下做等级?”马周大惊。
之前的那版氏族志,不但李超没能列入,他马周也是一样的没列入的。
因为他虽是宰相,可他连小地主出身都不是,真正的黎民百姓。
“这样可以吗?”
“当然可以,刚才我也说了,你先弄明白陛下为何要修氏族志,知道陛下的目的,那么就好办了。陛下是要给崔郑等揍臭脚吗?当然不是,也不是为了尊崇那些什么千年百年世家。修这个氏族志,根本目的,还是要把如今大唐的社会阶层,重新排个序,这是为了稳定秩序。”
皇帝是要打造一个大唐的士族体系,也就是说,这些士族不论从前,是从大唐开始算的。如马周,过去只是个穷人子弟,黎民百姓。但他如今是大唐的宰相,中书省的次官,爵位还是实封国公,有封地的顶级爵位。这样的马周,当然能列入大唐的士族之中,甚至还能排名靠前。
如李超,就更不得了。大唐异姓臣子中唯一一个亲王,功高着著,又是太师。还是皇帝姻亲,因此就算他以前不是世家士族出身,但大唐的士族中,灞上李家也有一份,还一样得靠前。
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罗士信、李绩、单雄信、牛进达等等这些当今朝廷的顶级勋臣,他们过去都不是士族,但从今往后,他们都将成为大唐的新士族,并且是要排名靠前的。
这,才是李世民真正修氏族志的本意。
马周他们连这个都搞不明白,还修个屁的氏族志,把崔干列为第一等修出来让皇帝添堵吗?
皇帝做的这事情,是有背后深层意义的,是为了巩固大唐帝国的统治。对皇帝来说,与他一起打天下的李超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等等这些人,才是自己人。崔卢郑王李等算什么?
马周得了李超的指点,拜谢过后连忙赶回去了。
李超却坐在客厅里皱眉。
他没料到氏族志还是修了,只是比历史上提前了几年。
历史上,李世民修氏族志,当然也有抑制关东士族的意思,但并不是完全打压士族,他是要搞新门阀和世封制。
历史上,李世民后来搞世封刺史,氏族志就是相辅相成而出台的。
现在李世民还是弄出了氏族志,因此李超可以说一眼就能知道李世民想的是什么。他要搞一个大唐的新士族体系,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唐贵族体系,这个制度目的当然就是新贵族的全面夺权了。
新贵族取代旧贵族,这对朝廷来说是有利的,新贵族才是自己人。
对李超来说,这个氏族志对他对李家对那些勋戚们来说,也有好处。好处还很大,这是大大提升他们地位的。可以说,汉京之乱后,皇帝迫切的需要加强统治,多获得支持者。
一个汉京之乱,最终让大唐割裂,虽然最终李世民凭着强硬的手段,以武力镇压了叛乱,还清洗了许多反对者,但这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
他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再来一次。
让陪他打江山的臣子们站上来,同时也是对崔郑等旧士族留一个位置。虽然地位降了,但还是有他们一席之地的。
特别是如今新科举推行,对于旧士族还是影响极大。过去相当于旧士族们直接垄断了,现在他们得出来跟寒门地主子弟同场竞争,虽然士族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占有优势,可毕竟还是得跟泥腿子们争的。
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李世民也是有些保守的。或者说,比较稳重。当年杨广就是改革的步子迈的太大,结果扯到了蛋,亡了国。
李世民经历汉京之乱后,也不敢完全无视那些旧士族门阀。
一边是推行新科举制度,一面却又让人编氏族志,要确立大唐的士族门阀排行。
用新士族取代旧士族,而不是全面打压士族,这就是李世民的策略。不得不说,李世民倒是越来越厉害了。
三十而立,越来越接近三十岁的李世民,越来越老辣了。
这是一个妥协,却又是带着进攻的防御。
马周从李家离开,直接就回了皇城的中书门下。一进去,就让人把高士廉和岑文本、韦挺、令狐德芬四个一起主修氏族志的高官拉了过来。
“几位看下这个。”
马周把一张纸递到四人面前,上面是他路上时在车上匆匆写的氏族志编修新方向。
“皇族第一等,勋戚次之,余以朝廷爵位官职为序。”
这基本上就是李超给马周定的调了。
不再以姓为主,而是以官爵为主了。甚至这勋戚排在第二,意味着以前不是士族的庶族地主出身的那些勋贵们也将进入氏族志,甚至还要排到崔郑等旧士族的前面。
“皇家第一,那这第二是谁?”
高士廉皱着眉头问,马周的这个提议,简直如一道雷劈下来。
氏族志分为姓氏和家族,姓氏一个排行榜,家族一个排行榜。
李姓肯定就要排在第一了,那么第一家族也肯定是皇族,那谁是第二姓,谁是第二家族呢?
马周道,“第一姓氏当然是皇家,是李姓。第二姓,应当是后族,所以应当是长孙氏。至于家族排名,皇家也是第一家族,第二家族应当是后族,因此我认为应当也选洛阳长氏家族。”
岑文本在一边道,“如果是这样的标准排名,那我认为家族排行第三,应当是灞上李氏。李文远是唯一一个异性亲王,且是朝廷太师,又是皇家姻亲,儿女与太子订婚,儿子也尚公主。”
高士廉道,“若是按马相提出的这个标准,灞上李家当为家族榜第三名,在李姓中则排第二名。”
“不过,不尚姓而尚官,这个标准,能符合陛下心意吗?”
马周却是很有信心,“不如我们一起去面见陛下,当面呈奏就知道结果了,总比我们在这里瞎猜的好!”
“走吧,回屋里说话,外面挺冷的。”李超刚才练了半天,出了些汗,坐在这里聊了会,便有些冷了。汉京还是不如岭南的,从交州出发时,穿两件就行了。到了汉京,现在已经得穿皮袍或棉袄了。
马周今天就穿了一件棉袄,棉布袍子里面夹着棉花,看起来显得有些臃肿,但确实非常暖和。比起过去衣服里夹的丝絮,不知道要暖和多少。如今许多贵族大族也都放下皮裘,买棉袄穿了。
比起皮裘来,棉袄虽然现在也挺贵,但还是便宜的多。况且,是真暖和。
回到屋里,李超让马周先坐着喝茶,自己去冲了个澡换了衣服。
“你们上次编的氏族志,应当没我灞上李家之名吧?”李超笑着坐下。
马周有点小尴尬,灞上李家如今确实红红火火,李超大名更是天下皆知,但之前他们确实没把李超编进去。因为氏族志是士族排序啊,李家哪算士族。老铁枪,那是个老府兵。李超,被老和尚收留的弃婴小沙弥啊。
李超笑着拿起一个蜜桔剥了起来。
“尝尝,江西广丰蜜桔,非常甜。北方可没有这么好吃的桔子,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要说桔子,最好吃的还是江西的。江西赣州还有橙子,也是非常美味。岭南的荔枝啊、波萝啊、芒果啊、椰子啊,也都好吃的。”
马周也拿起一个金黄的桔子剥起来。
“之前我们确实没有把李家编进去。”他承认。
李超笑道,“如果我猜的不错,如我义父齐郡王家,还有老程等诸多郡王国公等开国勋臣,只怕也都不在其列吧?”
马周点头。
氏族志,之前都是按郡望来的,哪一个能进入其中的,不得是几百年的士族,一郡之望,甚至是如崔郑这些千年世家。连皇族,都只能列在第五。
当今的许多勋贵,那些山东豪杰出身的军事新贵,出身多是些小地主甚至是农民,哪可能有资格列入。
李超慢条斯理的撕着桔子瓣上白色的经络。
“这不就对了嘛,朝中王公贵族们多数被你们扔下榜,皇族列第五,反倒是崔郑等你们排在最前面,你说陛下怎么可能接受呢。”
当今坐天下的是李家,朝堂之上的是谁呢?
是李超那一群军功新贵们,这些人多不是士族,更不是世家。而崔郑等老牌士族呢,虽然崔干也当了侍郎,但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其实是不高的。
大唐取得天下之初,主要有四个地域集团,并各有所尚。
关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
西魏北周到隋,关陇贵族是相当得势的,但在隋朝开始解体,到了唐后已经远不如从前,经历了此次的汉京之乱后,可以说关陇集团已经被打入泥底。关陇贵族是以武力起家的,到了如今,偃武修文,文武分开,武将受到极大限制,加之关陇旧阀站错队,自然也就一撅不振。
江左和代北的士族,在隋末就已经没落了。
唯有关东士族,虽然在东魏北齐时代,就大受打击,但在隋一统天下后,隋朝恢复汉魏礼制,关东士族又很快的凭着他们的千年底蕴起来了。
甚至凭借着他们向来的联姻策略,关东士族迅速的借着与勋戚集团联姻,又爬了上来。
在魏晋南北朝时,谱籍是个很重要的东西,这是选官的根据。划分门弟,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阀,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而李世民要修本氏族志,难道还是要走魏晋南北朝的老路?
隋文帝当年弄出了科举制,就是为了打破这一套的。从科举诞生,到如今新科举的推行,可以说朝廷一直以来就是要实行一种全新的选才选官制度,要打破士族门阀的垄断。
“还望三郎指点迷津。”
李超也没小气,“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做等级。”
“只以当下官爵高下做等级?”马周大惊。
之前的那版氏族志,不但李超没能列入,他马周也是一样的没列入的。
因为他虽是宰相,可他连小地主出身都不是,真正的黎民百姓。
“这样可以吗?”
“当然可以,刚才我也说了,你先弄明白陛下为何要修氏族志,知道陛下的目的,那么就好办了。陛下是要给崔郑等揍臭脚吗?当然不是,也不是为了尊崇那些什么千年百年世家。修这个氏族志,根本目的,还是要把如今大唐的社会阶层,重新排个序,这是为了稳定秩序。”
皇帝是要打造一个大唐的士族体系,也就是说,这些士族不论从前,是从大唐开始算的。如马周,过去只是个穷人子弟,黎民百姓。但他如今是大唐的宰相,中书省的次官,爵位还是实封国公,有封地的顶级爵位。这样的马周,当然能列入大唐的士族之中,甚至还能排名靠前。
如李超,就更不得了。大唐异姓臣子中唯一一个亲王,功高着著,又是太师。还是皇帝姻亲,因此就算他以前不是世家士族出身,但大唐的士族中,灞上李家也有一份,还一样得靠前。
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罗士信、李绩、单雄信、牛进达等等这些当今朝廷的顶级勋臣,他们过去都不是士族,但从今往后,他们都将成为大唐的新士族,并且是要排名靠前的。
这,才是李世民真正修氏族志的本意。
马周他们连这个都搞不明白,还修个屁的氏族志,把崔干列为第一等修出来让皇帝添堵吗?
皇帝做的这事情,是有背后深层意义的,是为了巩固大唐帝国的统治。对皇帝来说,与他一起打天下的李超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等等这些人,才是自己人。崔卢郑王李等算什么?
马周得了李超的指点,拜谢过后连忙赶回去了。
李超却坐在客厅里皱眉。
他没料到氏族志还是修了,只是比历史上提前了几年。
历史上,李世民修氏族志,当然也有抑制关东士族的意思,但并不是完全打压士族,他是要搞新门阀和世封制。
历史上,李世民后来搞世封刺史,氏族志就是相辅相成而出台的。
现在李世民还是弄出了氏族志,因此李超可以说一眼就能知道李世民想的是什么。他要搞一个大唐的新士族体系,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唐贵族体系,这个制度目的当然就是新贵族的全面夺权了。
新贵族取代旧贵族,这对朝廷来说是有利的,新贵族才是自己人。
对李超来说,这个氏族志对他对李家对那些勋戚们来说,也有好处。好处还很大,这是大大提升他们地位的。可以说,汉京之乱后,皇帝迫切的需要加强统治,多获得支持者。
一个汉京之乱,最终让大唐割裂,虽然最终李世民凭着强硬的手段,以武力镇压了叛乱,还清洗了许多反对者,但这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
他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再来一次。
让陪他打江山的臣子们站上来,同时也是对崔郑等旧士族留一个位置。虽然地位降了,但还是有他们一席之地的。
特别是如今新科举推行,对于旧士族还是影响极大。过去相当于旧士族们直接垄断了,现在他们得出来跟寒门地主子弟同场竞争,虽然士族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占有优势,可毕竟还是得跟泥腿子们争的。
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李世民也是有些保守的。或者说,比较稳重。当年杨广就是改革的步子迈的太大,结果扯到了蛋,亡了国。
李世民经历汉京之乱后,也不敢完全无视那些旧士族门阀。
一边是推行新科举制度,一面却又让人编氏族志,要确立大唐的士族门阀排行。
用新士族取代旧士族,而不是全面打压士族,这就是李世民的策略。不得不说,李世民倒是越来越厉害了。
三十而立,越来越接近三十岁的李世民,越来越老辣了。
这是一个妥协,却又是带着进攻的防御。
马周从李家离开,直接就回了皇城的中书门下。一进去,就让人把高士廉和岑文本、韦挺、令狐德芬四个一起主修氏族志的高官拉了过来。
“几位看下这个。”
马周把一张纸递到四人面前,上面是他路上时在车上匆匆写的氏族志编修新方向。
“皇族第一等,勋戚次之,余以朝廷爵位官职为序。”
这基本上就是李超给马周定的调了。
不再以姓为主,而是以官爵为主了。甚至这勋戚排在第二,意味着以前不是士族的庶族地主出身的那些勋贵们也将进入氏族志,甚至还要排到崔郑等旧士族的前面。
“皇家第一,那这第二是谁?”
高士廉皱着眉头问,马周的这个提议,简直如一道雷劈下来。
氏族志分为姓氏和家族,姓氏一个排行榜,家族一个排行榜。
李姓肯定就要排在第一了,那么第一家族也肯定是皇族,那谁是第二姓,谁是第二家族呢?
马周道,“第一姓氏当然是皇家,是李姓。第二姓,应当是后族,所以应当是长孙氏。至于家族排名,皇家也是第一家族,第二家族应当是后族,因此我认为应当也选洛阳长氏家族。”
岑文本在一边道,“如果是这样的标准排名,那我认为家族排行第三,应当是灞上李氏。李文远是唯一一个异性亲王,且是朝廷太师,又是皇家姻亲,儿女与太子订婚,儿子也尚公主。”
高士廉道,“若是按马相提出的这个标准,灞上李家当为家族榜第三名,在李姓中则排第二名。”
“不过,不尚姓而尚官,这个标准,能符合陛下心意吗?”
马周却是很有信心,“不如我们一起去面见陛下,当面呈奏就知道结果了,总比我们在这里瞎猜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