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襄城郡王府。
“文远上次处理辅机的方法,某很欣赏,很大气。”房玄龄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长孙相国也是一心为国,我能理解他。咱们都是为了大唐,也为了这个天下,若连这点容人之量也没有,也不配坐在这中枢相位上了。”张超也跟着落了一子。
“我观文远这些年的行事,似乎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推动着贵族和工商阶层的壮大?”
“是的。”张超毫不隐瞒,房玄龄是个相当眼光老到的人。他虽然平时比较温和,可这位却是有着火眼金睛的人。两次玄武门之变的重人谋士,这样的人张超从不敢小瞧。
“大唐若是和北周隋朝一样,沿革不改,那么房相以为,十四年贞观和六年武德,会有什么变化吗?不管北周如何强大一统北方,也不管隋是如何强盛一统天下。其实周和隋都没有跳出历史的臼窠,永远只能在中原打转。哪怕有隋之开皇盛世,也难以持久。”
“顶多一二百年,就又要循环。我希望大唐能够跳出这个臼窠,能够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说来,隋虽强盛一时,可其疆域却也不曾超过秦汉。细观历史,其实自周分封天下到秦一统天下之后,中原已经变的保守。我们一直在中原这个圈子打转,北方草原胡族,世世代代心腹大敌,杀不绝剿不灭,每隔个百年左右,草原就要南侵中原,杀的江山变色。”
“中原的南方,蛮夷之地,也是反反复复的难以有什么开拓。甚至连秦汉之时的交州等地,还老是丢失。”
“这一切是为何?”
张超头也没有回,“秦时起,中央集权让中原王朝总能隔一二百年强盛一时。可却也正是这个中央集权,让中原难以强盛持久。”
房玄龄愣了一下,笑着摇头,再下一子。
“你总能说出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比如你说的那个太阳地球月亮的说法,还有那个地心引力,让人无法反驳。”
张超道,“我说的这些可不是歪理邪说,是有论据的。周分封天下,推行分封与宗法制,这才是维系了周八百年天下的根本。其实自秦以还,千余年历史,尽可缩为一日。你看自秦始皇一统天下,然后是朝代更迭,亦或是外族入侵,基本上只是朝代姓氏的变迁而已,而表面上的国家典章制度和内里的宗法制度,有多少实质的变更呢?”
“这一切的更源是什么?是周公制礼和孔子的万世师表。”
周人之异于商者,一是立嫡之制,由而生宗法和丧服之制。并由是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是庙数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道德一团体,就就是周公制礼的本意。
而周礼,正是千百年来华夏王朝一直在遵循的一套基本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周礼根本。
但到了隋唐,宗法制还在,分封制其实已经没了。
殷人尚鬼,崇拜鬼神。殷商的权力更替,兄终弟及,没有父死传子,没有嫡庶之分。这其实和草原上的部族一样,一个父亲有许多个儿子,传到最小的弟弟后,是该幼子之子继位呢还是兄长之子继位呢,于是就容易起纷争。
而从周公制礼开始,明确规定,父子相传,先嫡后庶。确立宗法制度,使得权力的传承同道德文化思想统一起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都以这套标准行事,从民间风尚到国家制度都是一致的。
从那个时候起,华夏历经千百年,王朝更替,但是这套宗法制度却没有变,因为大家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此后孔家的儒家思想,更是成为汉以来,独尊的学术思想。
儒家的思想,影响的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是那些精英阶层,是那些统治阶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人伦这些就是让汉人思想统一的工具。
可以说,这一套思想也是有其作用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统一了天下人的思想,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哪怕再经历战乱、分裂,最终大家都还是认为都是汉人,都以统一为目标。
这在张超看来,也是居功自伟的。如果没有这个统一思想,也许河北人就自称为燕人,山东人自称齐人,关中人自称秦人,江南自称吴越,江汉自称楚人,蜀地称蜀人等等。
没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思想,广阔的中原,早就分裂了。
欧洲比中原大不了多少的一块地方,始终没有统一是为何,首先还是思想。
儒家当然也有缺点,但能一直被各朝统治阶层采用,当然是有其价值所在。
“宗法制和分封制。”房玄龄又落下一子,“宗法制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曾改变过。倒是分封制,秦废分封立郡县,汉朝行郡国制,到了后来,分封制度更是不断改变,隋以皇子镇守地方授总管之职却不分封藩国。我大唐立国之后,也是如此,到贞观之后,才有了分封之始。现在想来,贞观年的分封,也是你张文远一手推动的。”
“看来,你真正的目的就是要重建分封制了。”
张超想了想,“中原广阔,朝廷对外开拓,如果依然中央直辖,那么如此广阔的地方,其实鞭长莫及。倒不如分封,中原是朝廷直接管辖,而周边分封给宗室和功臣,形成屏藩朝廷之势。这样,朝廷还能够支持诸侯对外继续扩张,既给了诸侯们扩张的权力,同时也坐享了大唐的扩张利益。”
“可周分封天下,也并不太平啊。平王东迁,然后就是五百年的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最后战国争雄。”
张超笑笑,“可起码,诸侯尊周天子八百年。而且,周立国之时,华夏才多大?甚至中原都遍地戎夷,更别说周边蛮胡环伺。而几百年后呢,昔日诸侯已经为华夏打出一片大大的天下,虽各地方言不一,但华夏却始终没变过。”
“天下各地都奉周天子为共主,都以华夏自居,尊王攘夷,才有这文明传世。”
秦汉以后,中原王朝纷乱不止,哪怕一统王朝,也难有什么对外开拓的功绩。反倒是秦汉时的交州、辽东、西域等地不断的丢失。
“文远,你想再行封建,可你就不担心周的春秋战国诸侯混战,不担心汉之七国之乱,晋之八王之乱?”
“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肯定会有博弈,但并非就是无解。朝廷分封诸侯,同时也有推恩令,诸侯国不断的推恩分封变小,并且诸侯封国极多,互相制衡。如果说,所有的封国,或者大多数诸侯都起兵叛乱,那只能说朝廷肯定做错了。”
“房相,如今是大航海时代了,我们的商船都已经能航行到美洲、澳洲,去非洲和欧洲,甚至能去北冰洋。世界那么大,天下不只再是那个中原。如此广阔的天地,我们为何还要死死的限制着我们的脚步呢?”
房玄龄感受的到张超这番话的真诚。
“文远下一步要做什么?”
“海外殖民。林邑、扶南、真腊、膘国、狼牙修、羯荼、狮子国、戒日····世界很大,华夏文明的种子可以随着大唐的战船撒向世界各地。”
房玄龄笑笑,“跟你聊这么一会,我感觉我已经老了。我的眼睛还只是盯着眼皮底下的那一小块地方,你这眼睛却已经看向万里之外。”
“朝廷的安稳也十分重要,中原安稳、繁荣,才能培育出更多的人才啊。”
“文远,你需要我做什么?”房玄龄问。
“和我一起领导好内阁,协助陛下治理好天下。”
一颗棋子落定,房玄龄点头,“这本来就是我的职责。”
·······
周末。
张超换了身便服,今天休沐,他没在家闲着。他只带了柯庆一起上街,到处逛了会,便去了附近的一所学校。
周末,学校里今天放假,但有老师讲课。给这附近的居民们讲课,讲的还是孔孟的经典。
今天讲课的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一个老儒生。
他说的是一口带着河东口音的官话,早在十几年前,张超带着国子监的老师、学生们编了武德字典,后来又编了贞观词典。
武德字典最重要的不是一本字书,他还有一套拼音符号,给所有的标准汉字注音,注的音不是过去读书人的读书音。而是给所有人用的标准读音,也称为官话。
从那时起,朝廷就规定了,参加科举的士子,必须掌握官话。甚至朝廷的官员和吏员,也得接受官话的培训学习,要求他们掌握一口流利的官话。
各地的学校,这些年也都在推行着这套官话。甚至不少地方的扫盲班,识字课,也会教授拼音称号,教授官话。
十来年过去,如今官话推广普及的还算成功,起码官吏、士人甚至是商人,都差不多能说官话,虽然许多人多少带点地方口音,可起码能听懂啊。不像过去,有的官员到任听不懂地方话,地方人听不懂官员的话。
甚至有皇帝召见官员时,听不懂官员说话的。
儒家经典中节选的一篇很普通的文章,但老校长讲的很不错,深入浅出,甚至举些例子等,听课的这些贩夫走卒的普通百姓们,也都听的明白。
“三郎,这有什么可听的。”
张超认真的听完了这堂课,等到开始准备学区内的例行议事时,他才离开。
“潜移默化,今天听课的这些贩夫走卒听了这圣贤之语,也会有不少变化。你知道这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吗?不是战乱不是贫穷,而是愚昧。愚昧让人成为睁眼瞎,成为傻子,甚至只是一个行尸走肉。要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最重要的不是吃饱喝足,而是开启民智。愚民,永远是最愚蠢的一种治国治民之策。”
愚民治国的成本当然是最低的,可这样的朝廷永远也不会强大,百姓都是愚昧无知的,又如何强大?
还好,大唐这些年做的还不错。
开启民智,这也是强国之根本。
襄城郡王府。
“文远上次处理辅机的方法,某很欣赏,很大气。”房玄龄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长孙相国也是一心为国,我能理解他。咱们都是为了大唐,也为了这个天下,若连这点容人之量也没有,也不配坐在这中枢相位上了。”张超也跟着落了一子。
“我观文远这些年的行事,似乎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推动着贵族和工商阶层的壮大?”
“是的。”张超毫不隐瞒,房玄龄是个相当眼光老到的人。他虽然平时比较温和,可这位却是有着火眼金睛的人。两次玄武门之变的重人谋士,这样的人张超从不敢小瞧。
“大唐若是和北周隋朝一样,沿革不改,那么房相以为,十四年贞观和六年武德,会有什么变化吗?不管北周如何强大一统北方,也不管隋是如何强盛一统天下。其实周和隋都没有跳出历史的臼窠,永远只能在中原打转。哪怕有隋之开皇盛世,也难以持久。”
“顶多一二百年,就又要循环。我希望大唐能够跳出这个臼窠,能够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说来,隋虽强盛一时,可其疆域却也不曾超过秦汉。细观历史,其实自周分封天下到秦一统天下之后,中原已经变的保守。我们一直在中原这个圈子打转,北方草原胡族,世世代代心腹大敌,杀不绝剿不灭,每隔个百年左右,草原就要南侵中原,杀的江山变色。”
“中原的南方,蛮夷之地,也是反反复复的难以有什么开拓。甚至连秦汉之时的交州等地,还老是丢失。”
“这一切是为何?”
张超头也没有回,“秦时起,中央集权让中原王朝总能隔一二百年强盛一时。可却也正是这个中央集权,让中原难以强盛持久。”
房玄龄愣了一下,笑着摇头,再下一子。
“你总能说出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比如你说的那个太阳地球月亮的说法,还有那个地心引力,让人无法反驳。”
张超道,“我说的这些可不是歪理邪说,是有论据的。周分封天下,推行分封与宗法制,这才是维系了周八百年天下的根本。其实自秦以还,千余年历史,尽可缩为一日。你看自秦始皇一统天下,然后是朝代更迭,亦或是外族入侵,基本上只是朝代姓氏的变迁而已,而表面上的国家典章制度和内里的宗法制度,有多少实质的变更呢?”
“这一切的更源是什么?是周公制礼和孔子的万世师表。”
周人之异于商者,一是立嫡之制,由而生宗法和丧服之制。并由是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是庙数之制,三是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
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道德一团体,就就是周公制礼的本意。
而周礼,正是千百年来华夏王朝一直在遵循的一套基本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周礼根本。
但到了隋唐,宗法制还在,分封制其实已经没了。
殷人尚鬼,崇拜鬼神。殷商的权力更替,兄终弟及,没有父死传子,没有嫡庶之分。这其实和草原上的部族一样,一个父亲有许多个儿子,传到最小的弟弟后,是该幼子之子继位呢还是兄长之子继位呢,于是就容易起纷争。
而从周公制礼开始,明确规定,父子相传,先嫡后庶。确立宗法制度,使得权力的传承同道德文化思想统一起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都以这套标准行事,从民间风尚到国家制度都是一致的。
从那个时候起,华夏历经千百年,王朝更替,但是这套宗法制度却没有变,因为大家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此后孔家的儒家思想,更是成为汉以来,独尊的学术思想。
儒家的思想,影响的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是那些精英阶层,是那些统治阶级。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人伦这些就是让汉人思想统一的工具。
可以说,这一套思想也是有其作用的,最大的作用,就是统一了天下人的思想,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哪怕再经历战乱、分裂,最终大家都还是认为都是汉人,都以统一为目标。
这在张超看来,也是居功自伟的。如果没有这个统一思想,也许河北人就自称为燕人,山东人自称齐人,关中人自称秦人,江南自称吴越,江汉自称楚人,蜀地称蜀人等等。
没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思想,广阔的中原,早就分裂了。
欧洲比中原大不了多少的一块地方,始终没有统一是为何,首先还是思想。
儒家当然也有缺点,但能一直被各朝统治阶层采用,当然是有其价值所在。
“宗法制和分封制。”房玄龄又落下一子,“宗法制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曾改变过。倒是分封制,秦废分封立郡县,汉朝行郡国制,到了后来,分封制度更是不断改变,隋以皇子镇守地方授总管之职却不分封藩国。我大唐立国之后,也是如此,到贞观之后,才有了分封之始。现在想来,贞观年的分封,也是你张文远一手推动的。”
“看来,你真正的目的就是要重建分封制了。”
张超想了想,“中原广阔,朝廷对外开拓,如果依然中央直辖,那么如此广阔的地方,其实鞭长莫及。倒不如分封,中原是朝廷直接管辖,而周边分封给宗室和功臣,形成屏藩朝廷之势。这样,朝廷还能够支持诸侯对外继续扩张,既给了诸侯们扩张的权力,同时也坐享了大唐的扩张利益。”
“可周分封天下,也并不太平啊。平王东迁,然后就是五百年的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最后战国争雄。”
张超笑笑,“可起码,诸侯尊周天子八百年。而且,周立国之时,华夏才多大?甚至中原都遍地戎夷,更别说周边蛮胡环伺。而几百年后呢,昔日诸侯已经为华夏打出一片大大的天下,虽各地方言不一,但华夏却始终没变过。”
“天下各地都奉周天子为共主,都以华夏自居,尊王攘夷,才有这文明传世。”
秦汉以后,中原王朝纷乱不止,哪怕一统王朝,也难有什么对外开拓的功绩。反倒是秦汉时的交州、辽东、西域等地不断的丢失。
“文远,你想再行封建,可你就不担心周的春秋战国诸侯混战,不担心汉之七国之乱,晋之八王之乱?”
“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肯定会有博弈,但并非就是无解。朝廷分封诸侯,同时也有推恩令,诸侯国不断的推恩分封变小,并且诸侯封国极多,互相制衡。如果说,所有的封国,或者大多数诸侯都起兵叛乱,那只能说朝廷肯定做错了。”
“房相,如今是大航海时代了,我们的商船都已经能航行到美洲、澳洲,去非洲和欧洲,甚至能去北冰洋。世界那么大,天下不只再是那个中原。如此广阔的天地,我们为何还要死死的限制着我们的脚步呢?”
房玄龄感受的到张超这番话的真诚。
“文远下一步要做什么?”
“海外殖民。林邑、扶南、真腊、膘国、狼牙修、羯荼、狮子国、戒日····世界很大,华夏文明的种子可以随着大唐的战船撒向世界各地。”
房玄龄笑笑,“跟你聊这么一会,我感觉我已经老了。我的眼睛还只是盯着眼皮底下的那一小块地方,你这眼睛却已经看向万里之外。”
“朝廷的安稳也十分重要,中原安稳、繁荣,才能培育出更多的人才啊。”
“文远,你需要我做什么?”房玄龄问。
“和我一起领导好内阁,协助陛下治理好天下。”
一颗棋子落定,房玄龄点头,“这本来就是我的职责。”
·······
周末。
张超换了身便服,今天休沐,他没在家闲着。他只带了柯庆一起上街,到处逛了会,便去了附近的一所学校。
周末,学校里今天放假,但有老师讲课。给这附近的居民们讲课,讲的还是孔孟的经典。
今天讲课的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一个老儒生。
他说的是一口带着河东口音的官话,早在十几年前,张超带着国子监的老师、学生们编了武德字典,后来又编了贞观词典。
武德字典最重要的不是一本字书,他还有一套拼音符号,给所有的标准汉字注音,注的音不是过去读书人的读书音。而是给所有人用的标准读音,也称为官话。
从那时起,朝廷就规定了,参加科举的士子,必须掌握官话。甚至朝廷的官员和吏员,也得接受官话的培训学习,要求他们掌握一口流利的官话。
各地的学校,这些年也都在推行着这套官话。甚至不少地方的扫盲班,识字课,也会教授拼音称号,教授官话。
十来年过去,如今官话推广普及的还算成功,起码官吏、士人甚至是商人,都差不多能说官话,虽然许多人多少带点地方口音,可起码能听懂啊。不像过去,有的官员到任听不懂地方话,地方人听不懂官员的话。
甚至有皇帝召见官员时,听不懂官员说话的。
儒家经典中节选的一篇很普通的文章,但老校长讲的很不错,深入浅出,甚至举些例子等,听课的这些贩夫走卒的普通百姓们,也都听的明白。
“三郎,这有什么可听的。”
张超认真的听完了这堂课,等到开始准备学区内的例行议事时,他才离开。
“潜移默化,今天听课的这些贩夫走卒听了这圣贤之语,也会有不少变化。你知道这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吗?不是战乱不是贫穷,而是愚昧。愚昧让人成为睁眼瞎,成为傻子,甚至只是一个行尸走肉。要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最重要的不是吃饱喝足,而是开启民智。愚民,永远是最愚蠢的一种治国治民之策。”
愚民治国的成本当然是最低的,可这样的朝廷永远也不会强大,百姓都是愚昧无知的,又如何强大?
还好,大唐这些年做的还不错。
开启民智,这也是强国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