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得十钱而不死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柯教头,如今汉京寻常百姓一日收入多少?”吃着酸酸甜甜还很冰脆的糖葫芦,漫步在这热闹的汉京街头,张超感觉很惬意,也很自豪。这大唐盛世,提前到来,他也功不可没。
“汉京寻常百姓做工,一日可得百钱。若是有技术的工匠,则收入更高。寻常人,也就百钱左右吧。”柯庆身为替张超掌管暗影的人,对于京师的市井生活,也是很清楚的。
一天工钱百钱,指的是在汉京打零工的人,或者是工坊普通工人、商铺一般伙计等,这个收入应当说还是很不错的,但考虑到汉京做为大唐都城,人口百万,生活成本还是较高的。
一天百钱,其实也就一般了。
“想起十几年前,在灞上的时候,一百钱可不容易赚。”
那时还是开国之初,粮价高,但房屋田产等却便宜。如今汉京周边的田产、住宅商铺这些都是节节高升,虽说现在田地不像过去那么紧张,许多百姓只要愿意,就能去边地移民分田。
可汉京毕竟人口百万,这里附近的地依然是寸土寸金,汉京边上最肥沃的良田,成交价格达到二十贯每亩,一般的良田也有十来贯。但与之相对应的,离京城越远,田价越便宜。
大唐田价最贵的就是五京,还有各大超过十万人口的都市郊区。五京是一线地价,达到十贯每亩以上。而杭州、交州、钦州、福州、扬州、江陵、江州等算是二线田价,一般在三贯以上十贯以下。
三线价格则是那些州城附近,一般在一到三贯左右。
一些偏远的地方,价格只在每亩一贯左右。
最便宜的是在既偏远,灌溉又不利的一些地区,每亩田价仅三五百钱而已。
这也是人口效应,许多偏远的地方,也是移民移走最多的地方,人口下降,百姓田地拥有数量也变多,田地交易变少。而那些都市大城周边,因为工商业旺,人口聚集,田地的价格也就节节上升。
如汉京边上,最贵的都达到二十贯每亩,甚至还有价无市。而如果愿意去边疆领主们的封地,去了就能免费给田,甚至还有安家费可得。
汉京的房产、商铺的价格,也是眼下高居不下,不断上涨。尤其如汉京这样拥有百万人口,流动人口又多的都城,对住宅和商铺的需求是极大的。
特别是商铺数量基本上固定的,尤其是那些旺市街区,店面的租金更是惊人。好在当初设计汉京的时候,就早早为汉京城设立了许多卫星城,这些京郊的商镇,承担着许多手工业区、仓库码头,和大量工人百姓的住宅区的功能,为汉京分担了很大的住宅压力,要不然,汉京再大,人都挤在城里,也是会相当拥堵的。
朝廷修建了不少的城郊住宅区,提供廉租房,为许多在汉京生活的百姓减轻了压力。
甚至每年来京的许多商人,还有那些赶考的士子,都喜欢住到城郊。那里房租便宜,生活成本低,节省很多开支。
能在汉京城里住房的,都是收入不错的,若能在汉京城里买房,哪怕是在外城买,也是相当有实力的。
“汉京的百姓,起码还是能维持温饱的,日子算是很不错了。”
张超觉得汉京百姓生活压力大,可柯庆却觉得他们很幸福。
温饱,仅这一条,就是柯庆区别好与坏的标准。
隋朝的开皇盛世之时,长安城的外城墙甚至都还没有修建完成,城里依然有大量的空置坊区,百姓在那里面住粮食,甚至在里面建起窝棚,许多贫民在那里生活,形成一片片不在官方登记里,却实际存在的贫民窟。
可在汉京,却很少看到乞丐。
基本上,都还是能维持温饱。
虽说汉京生活成本高,但朝廷在城郊建有许多廉租房,房租很便宜,配套的设施却不少。
有学校有医院,还有配套的公厕和澡堂,甚至有专门安排人做卫生清洁。本来应当是贫民区的城郊廉租房区,却很干净整齐,也治安良好。保甲制度下,大家都盯着邻居,谁要是有不法行为,会马上被上报。
而人如果能维持温饱,谁又愿意去做偷鸡摸狗的事情呢,大家也愿意活的有尊严。
孩子们送入里坊学校读书,大家们周末甚至也去学校听讲课传经。
“在汉京,一人一天最基本开支差不多二十文钱。”柯庆告诉张超。
不少官吏士兵读书人,都已经开始习惯三餐,但还是有不少普通百姓依然习惯两餐。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丝一匹。
如果是家庭条件好的,一日三餐,一天可能要食米两升。但如果条件普通点的,一天只吃两餐,一天才吃一升粮。
而朝廷雇工做役,标准口粮是一天两升粮。
朝廷给秀才、举人、国子监生员们的粮食补贴,也是一天两升。
而朝廷给上京番上宿卫的府兵和禁军士兵的口粮,同样是每天两升。
一人一天吃两升看似很多,但对于青壮来说,确实不多。尤其是这个时代普遍是缺少副食油水,兼之体力劳动较大的情况下。
对于普通百姓之家来说,均合一下,人均一天一升到一升半左右。不过光有粮不够,还得做成饭。因此薪炭、油盐酱醋茶这些也是要的。
大唐有对孤寡残疾的救助政策,每月会给这些人发放口粮。标准就是每天二十钱最低保障补助。
遇灾情,对灾民也是这般求助,日给二十文。
这二十文中,十文是用来买粮的,剩余十文是其它生活必须品。
饥穷之人,日得十钱之资,升合之米,则不死矣,这就是朝廷低保的标准。
这个低保政策,也还是当初张超一力推动的,对于那些人,张超认为朝廷有义务责任去救助他们。
这些人多数是老弱病残,又没有家人,他们也不可能移民边疆,留在地方上也不能自力更生,若朝廷不照顾他们,这些人就只能等死了。
朝廷还开有养老院、孤儿院、救济院等,对里面收养的这些人标准就是日给米二升、钱二十文。
在如今的大唐,在汉京这种一线城市生存,一天起码二十文钱。
一家人一天一百文钱可以过日子,不过一年的生活开支可不止这些,还得包括住房、穿衣,还有年节应酬,生老病死,婚嫁等。
对百姓们来说,好在朝廷现在推行六年义务教育,孩子读完初小和高小六年,是不用花钱的,甚至孩子还能在学校吃一顿免费营养午餐。成绩好的孩子,还能拿一份奖学金,甚至能补贴点家用。
在汉京生活的百姓,多数算是城市居民了,他们在城市里工作,无法如乡村里的百姓一样衣食自给,各种都要靠买,成本要高的多。
柯庆笑道,“人之一身,每日所食,不过米一升,终年所衣,不过一两匹,若酒食杂费,岁计不过百千,此切成身不可阙。”
按他的意思,除了衣食,一个人一年的开销算下来大约在千钱左右。
当然,这是最低消费了。
汉京里原来有数万北衙禁军,这些北衙禁军不同于府兵是番上宿卫,禁军是职业募兵,常备兵职业军人。
他们就是靠军饷养家。一般的禁军,每年军饷大约五十贯,平均一天一百三十余文,要高于普通百姓收入,这是能养活一家人,保证温饱的收入。
禁军如遇出征,另有奖赏。若是打仗立功,赏赐收入不少。甚至还能获得不少战利品,若升为军官,则就能过的很好了。
大唐的官员们收入很高,武德时官员收入低,主要靠各种职田等的田租,而贞观后,朝廷改革,官员们改过去的禄米、田租收入为主,变为月俸为主。月俸收入大增,比如张超这个宰相,月入就好几百贯,更别说他的那几个重要兼职头衔,何况他还有自己领地的一半税赋收入,兼之不少官员都有投资经商,或者购买田地耕种或者出租,使得大唐的官员生活优越。
连庞大的吏员阶层,也都纳入了朝廷的财政供给体系,不用自己想办法靠灰色收入生存,而是朝廷直接发薪水,薪水还都不低。
依靠着朝廷庞大的财政收入,保证了官、吏、兵这三大阶层的收入。
一天基本保障只有二十文,最大的原因是粮食市场的稳定。
虽间隔有灾年,有地方歉收。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积蓄,大唐的粮食调控很好,朝廷手里握有大量的粮食,各地的转运仓、储存仓,还有地方上的社仓、义仓里都堆满粮食。
基本上粮食商人没有了什么操纵的空间。
朝廷手里的大量粮食,可以随时调控粮食市场,把想扰乱市场价格的不法商人打击的破产。
汉京斗米二十文,这已经算是全国最贵的粮价了,在东南的许多粮食产区,斗米往往才五六文,还是朝廷实行了价格保护,不让粮食价格过低以伤粮农。
大米的价格一文才两文,而麦、粟等更便宜,现在又有玉米、土豆等新粮食作物出现,导致粮食供应越发的充足。
当百姓不用担心粮食价格,不用为吃担忧后,那么哪怕京师其它生活成本高些,可起码能保证一家人有地方住,有饭吃,孩子还能有书读。
这就是柯庆所说的如今百姓日子远胜从前,过的还不氏的原因。甚至哪怕是那些孤寡残疾,无所养无所依的人,都还能享受到朝廷的救济低保,这样的时代,百姓的日子怎么能不说好呢。
“柯教头,如今汉京寻常百姓一日收入多少?”吃着酸酸甜甜还很冰脆的糖葫芦,漫步在这热闹的汉京街头,张超感觉很惬意,也很自豪。这大唐盛世,提前到来,他也功不可没。
“汉京寻常百姓做工,一日可得百钱。若是有技术的工匠,则收入更高。寻常人,也就百钱左右吧。”柯庆身为替张超掌管暗影的人,对于京师的市井生活,也是很清楚的。
一天工钱百钱,指的是在汉京打零工的人,或者是工坊普通工人、商铺一般伙计等,这个收入应当说还是很不错的,但考虑到汉京做为大唐都城,人口百万,生活成本还是较高的。
一天百钱,其实也就一般了。
“想起十几年前,在灞上的时候,一百钱可不容易赚。”
那时还是开国之初,粮价高,但房屋田产等却便宜。如今汉京周边的田产、住宅商铺这些都是节节高升,虽说现在田地不像过去那么紧张,许多百姓只要愿意,就能去边地移民分田。
可汉京毕竟人口百万,这里附近的地依然是寸土寸金,汉京边上最肥沃的良田,成交价格达到二十贯每亩,一般的良田也有十来贯。但与之相对应的,离京城越远,田价越便宜。
大唐田价最贵的就是五京,还有各大超过十万人口的都市郊区。五京是一线地价,达到十贯每亩以上。而杭州、交州、钦州、福州、扬州、江陵、江州等算是二线田价,一般在三贯以上十贯以下。
三线价格则是那些州城附近,一般在一到三贯左右。
一些偏远的地方,价格只在每亩一贯左右。
最便宜的是在既偏远,灌溉又不利的一些地区,每亩田价仅三五百钱而已。
这也是人口效应,许多偏远的地方,也是移民移走最多的地方,人口下降,百姓田地拥有数量也变多,田地交易变少。而那些都市大城周边,因为工商业旺,人口聚集,田地的价格也就节节上升。
如汉京边上,最贵的都达到二十贯每亩,甚至还有价无市。而如果愿意去边疆领主们的封地,去了就能免费给田,甚至还有安家费可得。
汉京的房产、商铺的价格,也是眼下高居不下,不断上涨。尤其如汉京这样拥有百万人口,流动人口又多的都城,对住宅和商铺的需求是极大的。
特别是商铺数量基本上固定的,尤其是那些旺市街区,店面的租金更是惊人。好在当初设计汉京的时候,就早早为汉京城设立了许多卫星城,这些京郊的商镇,承担着许多手工业区、仓库码头,和大量工人百姓的住宅区的功能,为汉京分担了很大的住宅压力,要不然,汉京再大,人都挤在城里,也是会相当拥堵的。
朝廷修建了不少的城郊住宅区,提供廉租房,为许多在汉京生活的百姓减轻了压力。
甚至每年来京的许多商人,还有那些赶考的士子,都喜欢住到城郊。那里房租便宜,生活成本低,节省很多开支。
能在汉京城里住房的,都是收入不错的,若能在汉京城里买房,哪怕是在外城买,也是相当有实力的。
“汉京的百姓,起码还是能维持温饱的,日子算是很不错了。”
张超觉得汉京百姓生活压力大,可柯庆却觉得他们很幸福。
温饱,仅这一条,就是柯庆区别好与坏的标准。
隋朝的开皇盛世之时,长安城的外城墙甚至都还没有修建完成,城里依然有大量的空置坊区,百姓在那里面住粮食,甚至在里面建起窝棚,许多贫民在那里生活,形成一片片不在官方登记里,却实际存在的贫民窟。
可在汉京,却很少看到乞丐。
基本上,都还是能维持温饱。
虽说汉京生活成本高,但朝廷在城郊建有许多廉租房,房租很便宜,配套的设施却不少。
有学校有医院,还有配套的公厕和澡堂,甚至有专门安排人做卫生清洁。本来应当是贫民区的城郊廉租房区,却很干净整齐,也治安良好。保甲制度下,大家都盯着邻居,谁要是有不法行为,会马上被上报。
而人如果能维持温饱,谁又愿意去做偷鸡摸狗的事情呢,大家也愿意活的有尊严。
孩子们送入里坊学校读书,大家们周末甚至也去学校听讲课传经。
“在汉京,一人一天最基本开支差不多二十文钱。”柯庆告诉张超。
不少官吏士兵读书人,都已经开始习惯三餐,但还是有不少普通百姓依然习惯两餐。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丝一匹。
如果是家庭条件好的,一日三餐,一天可能要食米两升。但如果条件普通点的,一天只吃两餐,一天才吃一升粮。
而朝廷雇工做役,标准口粮是一天两升粮。
朝廷给秀才、举人、国子监生员们的粮食补贴,也是一天两升。
而朝廷给上京番上宿卫的府兵和禁军士兵的口粮,同样是每天两升。
一人一天吃两升看似很多,但对于青壮来说,确实不多。尤其是这个时代普遍是缺少副食油水,兼之体力劳动较大的情况下。
对于普通百姓之家来说,均合一下,人均一天一升到一升半左右。不过光有粮不够,还得做成饭。因此薪炭、油盐酱醋茶这些也是要的。
大唐有对孤寡残疾的救助政策,每月会给这些人发放口粮。标准就是每天二十钱最低保障补助。
遇灾情,对灾民也是这般求助,日给二十文。
这二十文中,十文是用来买粮的,剩余十文是其它生活必须品。
饥穷之人,日得十钱之资,升合之米,则不死矣,这就是朝廷低保的标准。
这个低保政策,也还是当初张超一力推动的,对于那些人,张超认为朝廷有义务责任去救助他们。
这些人多数是老弱病残,又没有家人,他们也不可能移民边疆,留在地方上也不能自力更生,若朝廷不照顾他们,这些人就只能等死了。
朝廷还开有养老院、孤儿院、救济院等,对里面收养的这些人标准就是日给米二升、钱二十文。
在如今的大唐,在汉京这种一线城市生存,一天起码二十文钱。
一家人一天一百文钱可以过日子,不过一年的生活开支可不止这些,还得包括住房、穿衣,还有年节应酬,生老病死,婚嫁等。
对百姓们来说,好在朝廷现在推行六年义务教育,孩子读完初小和高小六年,是不用花钱的,甚至孩子还能在学校吃一顿免费营养午餐。成绩好的孩子,还能拿一份奖学金,甚至能补贴点家用。
在汉京生活的百姓,多数算是城市居民了,他们在城市里工作,无法如乡村里的百姓一样衣食自给,各种都要靠买,成本要高的多。
柯庆笑道,“人之一身,每日所食,不过米一升,终年所衣,不过一两匹,若酒食杂费,岁计不过百千,此切成身不可阙。”
按他的意思,除了衣食,一个人一年的开销算下来大约在千钱左右。
当然,这是最低消费了。
汉京里原来有数万北衙禁军,这些北衙禁军不同于府兵是番上宿卫,禁军是职业募兵,常备兵职业军人。
他们就是靠军饷养家。一般的禁军,每年军饷大约五十贯,平均一天一百三十余文,要高于普通百姓收入,这是能养活一家人,保证温饱的收入。
禁军如遇出征,另有奖赏。若是打仗立功,赏赐收入不少。甚至还能获得不少战利品,若升为军官,则就能过的很好了。
大唐的官员们收入很高,武德时官员收入低,主要靠各种职田等的田租,而贞观后,朝廷改革,官员们改过去的禄米、田租收入为主,变为月俸为主。月俸收入大增,比如张超这个宰相,月入就好几百贯,更别说他的那几个重要兼职头衔,何况他还有自己领地的一半税赋收入,兼之不少官员都有投资经商,或者购买田地耕种或者出租,使得大唐的官员生活优越。
连庞大的吏员阶层,也都纳入了朝廷的财政供给体系,不用自己想办法靠灰色收入生存,而是朝廷直接发薪水,薪水还都不低。
依靠着朝廷庞大的财政收入,保证了官、吏、兵这三大阶层的收入。
一天基本保障只有二十文,最大的原因是粮食市场的稳定。
虽间隔有灾年,有地方歉收。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积蓄,大唐的粮食调控很好,朝廷手里握有大量的粮食,各地的转运仓、储存仓,还有地方上的社仓、义仓里都堆满粮食。
基本上粮食商人没有了什么操纵的空间。
朝廷手里的大量粮食,可以随时调控粮食市场,把想扰乱市场价格的不法商人打击的破产。
汉京斗米二十文,这已经算是全国最贵的粮价了,在东南的许多粮食产区,斗米往往才五六文,还是朝廷实行了价格保护,不让粮食价格过低以伤粮农。
大米的价格一文才两文,而麦、粟等更便宜,现在又有玉米、土豆等新粮食作物出现,导致粮食供应越发的充足。
当百姓不用担心粮食价格,不用为吃担忧后,那么哪怕京师其它生活成本高些,可起码能保证一家人有地方住,有饭吃,孩子还能有书读。
这就是柯庆所说的如今百姓日子远胜从前,过的还不氏的原因。甚至哪怕是那些孤寡残疾,无所养无所依的人,都还能享受到朝廷的救济低保,这样的时代,百姓的日子怎么能不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