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四分五裂(九)搅局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接下来的两日,萧遥正式发布战书,代表蒙古国四王子殿下忽必烈向全天下宣布与全真教开战。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全真之战即将一触即发时,一直按兵不动,甚至都没什么大动作的萧遥却并未按着众人设想,立即大举兴兵攻山。而他这种宣而不战的做法,不仅让旁观诸众捉摸不透,就连忽必烈也是如同云山雾罩,赶忙差人前来秘询,直到萧遥将之前的计划统统上禀后,忽必烈一听,顿时大为称赞,这才再不过问。
宣战后的两日之中,整个中原武林便如一潭亘古寒池,表面上一片宁静,波澜不惊,连平日里那些惯于争勇斗狠的门派,刹那间也都像是销声匿迹了一般,再也不见踪影,然而在这般的平静之下,却是暗流涌动,便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那种压抑,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闷。所有的江湖人士,现在在茶楼酒肆这些平日里都是大声说话,大口喝酒的地方碰见时,却都尽可能地沉默不语,实在避无可避时,也不再高谈阔论,而是轻声细语地说上两句,就会赶忙散开,且话题明显同样是有所避讳。对此大家心照不宣,相互间都十分配合,整个中原武林,一时间被一种诡异的气氛团团包裹着,不止是那些打算借此机会有所作为的帮派,就连置身事外的小门派或者跑单帮的势力,也都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一个个噤若寒蝉,默默等着爆发的那一天。
而现在这样的局面相当于将人半死不活地吊在半空中,不管是与之相关还是不相关的人都十分难受。性格暴烈好战的,心中想的是:“要打就打,要杀就杀,咱们痛痛快快地战上一场,岂不快哉?像这样宣而不战地有一日拖一日,这当真是难受之极,别扭之极。现在就算是照老子身上砍个五百刀,也胜过这样天天受煎熬得强。”
而性格稍显懦弱的便会想:“若是决定不打的话,那当初何必宣战?现在既然宣战,可是又迟迟不开战,这是什么意思?虽说现在的处境仍是十分平安,但这种不知死亡何时降临的感觉,真是让人如置火焚。要是真决定不打的话,那就早点撤兵,双方握手言和多好,为何非要闹成现在这般你死我活的局面?”
但不管外界有多少的议论与猜测,眼下只有一人仍是稳坐钓鱼台,且心神丝毫不受影响,他就是一手造成这种局面的萧遥萧将军。
他自公开宣战后,便大肆遣人,对中原武林暗中监测,待得知眼见自己宣而不战,难以捉摸后,那些本来蠢蠢欲动的帮派,便渐渐有些沉不住气了,一个个焦躁难安,便如热锅上的蚂蚁。闻知此讯,萧遥顿时为之大喜,知道出手的时机已是渐渐成熟了起来。
他知道这些帮派若是论及奇谋鬼策、纵横天下的权术之道,或许还错的远,但要说顺水推舟、见风使舵的功夫,那可是一等一的行家。正因如此,萧遥才特意想出了这么一个宣而不战的办法,先令所有人都以为大战必起,然后令其做好充足的准备等待,这就等于是剑出鞘,战鼓擂,正是对方士气最旺的时候。这时自己若是率军出击的话,那就是直接撞在了对方的枪口上,所遇到的阻碍和困难将是最大的,但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这话却是一点没错儿。萧遥现在宣战后却避战两日,这一错开,就恰好让对方的满腔战意无处发泄,便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而己方则完全能借此机会养精蓄锐,慢慢地将士气提升上去;加上对手也并非正规的军队,而是一群心思各异的乌合之众,因此在这一刻意的拖延之下,相互间本就没有完全统一到一块去的思想,定会马上出现不和谐的现象,而这样的不和谐,正是此时萧遥最需要的局面。
因此,待各方探报纷纷传来时,萧遥审时度势,立知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赶忙叫来杨过与金轮法王,命二人即刻开始着手准备。二人自前两天分别与萧遥谈过后,不管是否心甘情愿,现在反正却都是一样地用心做事,因此一得吩咐,根本没费多少功夫,一支尽皆由招贤馆中高手组成的队伍便秘密在大兴城中聚集。
金轮法王遵从萧遥的指示,召集的这些人中,武功最低的只能与马光佐相仿,有的甚至还略有不如,但即便如此,由于他们各有所长,因此在江湖中,基本上也都能够算是一流的高手了,而这样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所代表的力量几乎已经能与武林中一般的中小门派相抗衡了。当萧遥带着杨过,二人一起出现在这两百人的面前时,他分明能看到杨过眼中渐渐升腾起来的那种惊喜之意,而他心中也明白,恐怕唯有此时,杨过才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报仇”对他而言,并不再只是一个那般遥远的词汇了。
另一边,由于萧遥已经公开对全真教宣战,因此耶律齐也已遵从忽必烈的吩咐,来到了他的身边,随时听候差遣。而萧遥知道前番他奉命离间全真教内部时,已成功地将赵志敬拉拢了过来,因此在与金轮法王和杨过分别密谈过后,便吩咐耶律齐秘密修书一封,送到赵志敬的手里,令他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在教内都要坚持求和,主张与蒙古军队妥协。于是,在萧遥故意宣而不战的那两日中,全真教内部的争论便一直没有结束。
其实与上次萧遥前来敕封的情况一样,全真教内,仍是李志常、王志坦等人为主战派,坚持抵抗到底,决不妥协,而赵志敬一脉的弟子则以全真教百年基业,不能毁于一旦为由,主张与蒙古修好。这两方势力不断争执,但却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在外患难除的情况下,便只得将目光瞄向教派内部的中间派。但这两方都不知道的是,这些所谓的中间派,正是完颜萍一直暗中收拢的那些人。
萧遥在战前便已料到了此节,知道迟早有此一日,因此早就传讯给了完颜萍,叮嘱她无论何时,都不要轻易暴露了自己的势力,是以现在直到兵临城下,完颜萍一系的人奉她安排,态度一直十分暧昧,既不表态支持抗争到底,却又不声援赵志敬的求和,而是保持中立。这三方势力,相互间都企图拉拢吞并对方,以增加己方的实力,但这般博弈,却是谁都没有能够得逞。
恰在此时,一个如期而至的意外,却令这三方再也没有了内斗的心思。他们所有的精力,都被一个突然攻上山来,自称为“飞剑门”的帮派死死地牵扯住了。
接下来的两日,萧遥正式发布战书,代表蒙古国四王子殿下忽必烈向全天下宣布与全真教开战。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全真之战即将一触即发时,一直按兵不动,甚至都没什么大动作的萧遥却并未按着众人设想,立即大举兴兵攻山。而他这种宣而不战的做法,不仅让旁观诸众捉摸不透,就连忽必烈也是如同云山雾罩,赶忙差人前来秘询,直到萧遥将之前的计划统统上禀后,忽必烈一听,顿时大为称赞,这才再不过问。
宣战后的两日之中,整个中原武林便如一潭亘古寒池,表面上一片宁静,波澜不惊,连平日里那些惯于争勇斗狠的门派,刹那间也都像是销声匿迹了一般,再也不见踪影,然而在这般的平静之下,却是暗流涌动,便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那种压抑,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闷。所有的江湖人士,现在在茶楼酒肆这些平日里都是大声说话,大口喝酒的地方碰见时,却都尽可能地沉默不语,实在避无可避时,也不再高谈阔论,而是轻声细语地说上两句,就会赶忙散开,且话题明显同样是有所避讳。对此大家心照不宣,相互间都十分配合,整个中原武林,一时间被一种诡异的气氛团团包裹着,不止是那些打算借此机会有所作为的帮派,就连置身事外的小门派或者跑单帮的势力,也都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一个个噤若寒蝉,默默等着爆发的那一天。
而现在这样的局面相当于将人半死不活地吊在半空中,不管是与之相关还是不相关的人都十分难受。性格暴烈好战的,心中想的是:“要打就打,要杀就杀,咱们痛痛快快地战上一场,岂不快哉?像这样宣而不战地有一日拖一日,这当真是难受之极,别扭之极。现在就算是照老子身上砍个五百刀,也胜过这样天天受煎熬得强。”
而性格稍显懦弱的便会想:“若是决定不打的话,那当初何必宣战?现在既然宣战,可是又迟迟不开战,这是什么意思?虽说现在的处境仍是十分平安,但这种不知死亡何时降临的感觉,真是让人如置火焚。要是真决定不打的话,那就早点撤兵,双方握手言和多好,为何非要闹成现在这般你死我活的局面?”
但不管外界有多少的议论与猜测,眼下只有一人仍是稳坐钓鱼台,且心神丝毫不受影响,他就是一手造成这种局面的萧遥萧将军。
他自公开宣战后,便大肆遣人,对中原武林暗中监测,待得知眼见自己宣而不战,难以捉摸后,那些本来蠢蠢欲动的帮派,便渐渐有些沉不住气了,一个个焦躁难安,便如热锅上的蚂蚁。闻知此讯,萧遥顿时为之大喜,知道出手的时机已是渐渐成熟了起来。
他知道这些帮派若是论及奇谋鬼策、纵横天下的权术之道,或许还错的远,但要说顺水推舟、见风使舵的功夫,那可是一等一的行家。正因如此,萧遥才特意想出了这么一个宣而不战的办法,先令所有人都以为大战必起,然后令其做好充足的准备等待,这就等于是剑出鞘,战鼓擂,正是对方士气最旺的时候。这时自己若是率军出击的话,那就是直接撞在了对方的枪口上,所遇到的阻碍和困难将是最大的,但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这话却是一点没错儿。萧遥现在宣战后却避战两日,这一错开,就恰好让对方的满腔战意无处发泄,便似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而己方则完全能借此机会养精蓄锐,慢慢地将士气提升上去;加上对手也并非正规的军队,而是一群心思各异的乌合之众,因此在这一刻意的拖延之下,相互间本就没有完全统一到一块去的思想,定会马上出现不和谐的现象,而这样的不和谐,正是此时萧遥最需要的局面。
因此,待各方探报纷纷传来时,萧遥审时度势,立知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赶忙叫来杨过与金轮法王,命二人即刻开始着手准备。二人自前两天分别与萧遥谈过后,不管是否心甘情愿,现在反正却都是一样地用心做事,因此一得吩咐,根本没费多少功夫,一支尽皆由招贤馆中高手组成的队伍便秘密在大兴城中聚集。
金轮法王遵从萧遥的指示,召集的这些人中,武功最低的只能与马光佐相仿,有的甚至还略有不如,但即便如此,由于他们各有所长,因此在江湖中,基本上也都能够算是一流的高手了,而这样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所代表的力量几乎已经能与武林中一般的中小门派相抗衡了。当萧遥带着杨过,二人一起出现在这两百人的面前时,他分明能看到杨过眼中渐渐升腾起来的那种惊喜之意,而他心中也明白,恐怕唯有此时,杨过才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报仇”对他而言,并不再只是一个那般遥远的词汇了。
另一边,由于萧遥已经公开对全真教宣战,因此耶律齐也已遵从忽必烈的吩咐,来到了他的身边,随时听候差遣。而萧遥知道前番他奉命离间全真教内部时,已成功地将赵志敬拉拢了过来,因此在与金轮法王和杨过分别密谈过后,便吩咐耶律齐秘密修书一封,送到赵志敬的手里,令他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在教内都要坚持求和,主张与蒙古军队妥协。于是,在萧遥故意宣而不战的那两日中,全真教内部的争论便一直没有结束。
其实与上次萧遥前来敕封的情况一样,全真教内,仍是李志常、王志坦等人为主战派,坚持抵抗到底,决不妥协,而赵志敬一脉的弟子则以全真教百年基业,不能毁于一旦为由,主张与蒙古修好。这两方势力不断争执,但却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在外患难除的情况下,便只得将目光瞄向教派内部的中间派。但这两方都不知道的是,这些所谓的中间派,正是完颜萍一直暗中收拢的那些人。
萧遥在战前便已料到了此节,知道迟早有此一日,因此早就传讯给了完颜萍,叮嘱她无论何时,都不要轻易暴露了自己的势力,是以现在直到兵临城下,完颜萍一系的人奉她安排,态度一直十分暧昧,既不表态支持抗争到底,却又不声援赵志敬的求和,而是保持中立。这三方势力,相互间都企图拉拢吞并对方,以增加己方的实力,但这般博弈,却是谁都没有能够得逞。
恰在此时,一个如期而至的意外,却令这三方再也没有了内斗的心思。他们所有的精力,都被一个突然攻上山来,自称为“飞剑门”的帮派死死地牵扯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