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迁都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0月23日,第9军占领东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的首府达卡市,随后第9军和第18军陆续占领2个邦的其它地区,使得英国失去了对两邦的管理。
到11月中旬,夏帝国控制了整个阿萨姆邦、东孟加拉邦的恒河以东部分和西孟加拉邦恒河以北的部分,以恒河为界与英国对对峙。
夏帝国的驱逐舰和快速鱼雷艇以及运输船在恒河上来回穿梭,使得英国人感觉压力倍增;这个时候四国联军刚刚在罗马聚集完毕;而夏帝国的海军已经控制了印度洋的中部、东部和南部,孟加拉湾也被封锁,没有海军的保护,单凭驻印英军和仆从军是不敢与夏帝国的正规军对抗的。
在这两个邦的封建主手中,夏帝国军队没收了大量的财富,只是金银珠宝等就价值近十亿夏元,使得前线官兵热情高涨,希望能去掠夺更多的封建主,每个师都申请打过恒河去。
11月上旬,房良在达卡市组建前敌指挥部之后,感觉不占领恒河对岸,船只在恒河航行很不安全,容易遭到对岸英军的攻击;如果英军切断恒河的一点,则恒河上游的夏帝国官兵容易失去物资补给成为孤军;更有各军打过恒河,掠夺更多财富的申请,为此,房良向秦飞请示,让军队打过恒河,占领更多的地盘,确保恒河运输的畅通。
这个时候剩余4个军的援军已经到达吉大港和达卡市,秦飞的底气非常足,也希望占领更多的地盘,毕竟开疆扩土是每位将军的理想,不过他不敢私自做主,于是与房良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后,向总参谋部请示。
张伟看了秦飞的计划,感觉有兵了秦飞的胆子也壮了,竟然要占领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把所有的印度人全部赶到德干高原上去;计划是好计划,秦飞想占领的地区非常肥沃,张伟也很喜欢,也很想占领,而且能掠夺更多的封建主,获得更多的财富,不过这样的话就与当初的计划变动太大了,需要派遣更多的军队才可以达成目标。
张伟犹豫不决。
陆伟民总参谋长建议:“陛下,这个不必着急,秦飞的计划虽好,但不能操之过急,如果现在大量增兵,我怕把四国联军给吓回去了,要是他们不敢来,就起不到战争的效果了;所以,我的建议是趁四国联军未到之前,允许秦飞占领恒河以北以东的区域之外,向恒河对岸推进100到200公里,向西占领到德里,还是采取现在的办法,抢光所有的财富,然后再收缩一下战线,只占领对岸50公里左右的范围;把当地人全部驱赶走,成为流民,让他们全部进入英国人控制的区域,使他们成为英国人沉重的负担;等消灭了四国联军和英法联合舰队之后,陛下就可以前去印度一次,放出40个国防师,很轻松的就能完成秦飞的计划。”
张伟对陆伟民的计划非常满意,等消灭掉四国联军和英法联合舰队,估计英法很难再向印度派兵了,以后印度就是夏帝国的地盘,而且势力可以顺利进入中亚和中东地区。
陆伟民见张伟对这个建议动心,就决定加把火,继续说道:“陛下,只要占领了恒河两岸,没有了英军的干扰,就能加快把恒河东部和北部印度流民迁移到对岸去的速度,等战争结束,在瘟疫和缺粮的双重打击之下,印度人能存活下来多少就要看天意了,这非常有利于帝国将来对印度地区的统治。”
张伟猛然醒悟过来,在前世,印度不足华夏国三分之一的地盘,却能养活比华夏国还多的人口,靠的就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出产的大量粮食,只要控制了这两个平原地区,印度再也不会发展成前世那样规模的人口了;如果战后印度人口衰减的厉害,还可以继续压缩印度人的生存范围,让他们永远处在缺粮的状态,永远都发展不起来,永远是夏帝国的附庸。
就是把他们赶到南部高原地区,也不能让他们好过,一定采取印巴克什米尔地区的办法,按照种族和信仰的不同,给他们划分很多居住地域,形成不同的派别,为了生存、种族和信仰,让他们永远处在战争、冲突和暴乱之中。
张伟决定采纳陆伟民的建议,说道:“你的想法很好,完善后发给秦飞执行,需要我配合的提前通知我。”
“是,陛下!”陆伟民对张伟能这么快就想明白了,并接受自己的意见而感到高兴。
夏帝国水陆并进,海军占领英法两国在印度洋里的众多殖民地,陆军占领恒河以东和以北的大面积土地,出击速度之快让英法两国目瞪口呆。
而关于夏帝国的情报也被汇总后迅速传递到远征军司令部。
得知夏帝国只是派出了6个军的陆军进入印度,四国联军没有感觉到任何压力;只是对夏帝国紧急成立的印度洋舰队感到恐惧,印度洋舰队和中央舰队加起来的主力舰远超英法联合舰队的实力;要是海军不占优势,甚至是海军战败的情况下,他们的联军就是到了印度也会成为孤军,最终会因弹尽粮绝而被夏帝国消灭。
英国海军部对夏帝国的情报进行分析之后,感觉夏帝国已经把所能利用的军舰全部编入现役了,短时间内很难再有军舰补充,而大英帝国每年至少有4艘战列舰加入现役,而且英国正在开发更大口径主炮的战列舰,只要英国能坚持过这最困难的时刻,一定能将夏帝国的海军打击的一蹶不振,为此,海军部决定加大联合舰队的实力,加派2艘夏级战列舰和2艘兰芳级战列舰,这是英国在保护本土之外,能拿出的最大力量了。
英国首相给联合舰队司令的电报中警示,只能胜,不能败,否则英国的海军实力会被德国超过,失去海上霸权帝国的宝座,而且会失去印度殖民,大英帝国从此将会衰落,西班牙和荷兰就是帝国的前车之鉴,万望慎重!慎重!再慎重!
鉴于前线严峻的形势,首相督促远征军加快进军的速度,早日进入印度与夏帝国决战,争取把夏帝国的5个军消灭在印度,然后挥师东进,收复被占领的殖民地。
11月中旬,总参谋部的计划下发到房良手中,房良随之下达命令,第9军和第18军沿恒河修筑防御工事,新到达的4个军越过恒河,开始抢劫。
这4个军到达时间晚了一些,没有安排相应的任务,只能看着第9军和第18军丰富的缴获而眼馋,对财富和军功的渴望被压抑了这么久,激情被调到起来了,四个军沿恒河一字排开,横扫恒河对岸,就像是耙子一样,任何财富都不放过。
到11月下旬,西进的部队沿河达到阿格拉,正在向德里前进;中部的军队占领阿拉哈巴德、奥兰加巴德、兰契等地;东部的军队已经占领库尔纳和杰索尔。
金银珠宝等财富被成船的运回夏帝国,粮食、布匹等被成船的运到达卡和吉大港;大量的流民被驱赶着向西向南迁移。
饥饿的流民一路偷盗抢劫,烧杀抢掠,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使得更多的人加入流民行列;流民带来了瘟疫,使得瘟疫在西部、南部开始泛滥。
英国在印度驻兵很少,现在别说抵挡夏帝国军队的进攻了,就连流民都没有办法管理了。
英国统治印度的秘诀在于“分而治之”四个字,印度是南亚的一个大国,表面看,印度是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实际上,印度从未实现过统一;不仅各封建割据王国互相争斗,连中央内部也矛盾重重;再加上传统的种姓制度,使社会各阶层矛盾非常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殖民者占领印度后,便充分利用了印度国内的各种矛盾,让“印度人打印度人”,造成极度混乱局面后,英国才出面收拾残局,进而确立自己的殖民统治权,从而坐收渔利。
英国还训练了雇佣军,也就是仆从军,这支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大英帝国的“保护”,它由英国军官训练和指挥,实际上这支部队是为英国人服务的。
这些仆从军镇压平民的反抗很威风,相互内斗也可以,要是面对夏帝国的正规军就显得非常胆怯了,他们自知不是夏帝国军队的对手,根本不敢对战。
加尔各答市有被包围的危险,这个时候印度副总督、驻印军副总司令以及远征军参谋长等人急了,他们原本认为夏帝国的军队占领恒河沿岸与英国决战,没有想到敌人突然发力,越过了恒河,进军速度之快超出他们的想象。
在瘟疫、流民,还有被包围的危险,想对抗实力又不够等众多因素之下,11月底,远征军参谋长和副总督向远征军总司令以及内阁请示搬迁首都,暂时躲避夏帝国军队的锋芒,到孟买与远征军汇合,然后再一起反攻。
这个时候远征军的前部已经到达孟买,远征军司令也害怕印度首都被攻破,副总督等人要是被俘虏,他没有办法向内阁交代,就同意了搬迁首都的申请。
英国内阁也有类似的顾虑,要是印度首都被攻破,印度总督等被俘虏,那大英帝国以后就没有脸面统治印度了,也同意了搬迁的申请。
只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仓促搬迁首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未完待续。)
10月23日,第9军占领东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的首府达卡市,随后第9军和第18军陆续占领2个邦的其它地区,使得英国失去了对两邦的管理。
到11月中旬,夏帝国控制了整个阿萨姆邦、东孟加拉邦的恒河以东部分和西孟加拉邦恒河以北的部分,以恒河为界与英国对对峙。
夏帝国的驱逐舰和快速鱼雷艇以及运输船在恒河上来回穿梭,使得英国人感觉压力倍增;这个时候四国联军刚刚在罗马聚集完毕;而夏帝国的海军已经控制了印度洋的中部、东部和南部,孟加拉湾也被封锁,没有海军的保护,单凭驻印英军和仆从军是不敢与夏帝国的正规军对抗的。
在这两个邦的封建主手中,夏帝国军队没收了大量的财富,只是金银珠宝等就价值近十亿夏元,使得前线官兵热情高涨,希望能去掠夺更多的封建主,每个师都申请打过恒河去。
11月上旬,房良在达卡市组建前敌指挥部之后,感觉不占领恒河对岸,船只在恒河航行很不安全,容易遭到对岸英军的攻击;如果英军切断恒河的一点,则恒河上游的夏帝国官兵容易失去物资补给成为孤军;更有各军打过恒河,掠夺更多财富的申请,为此,房良向秦飞请示,让军队打过恒河,占领更多的地盘,确保恒河运输的畅通。
这个时候剩余4个军的援军已经到达吉大港和达卡市,秦飞的底气非常足,也希望占领更多的地盘,毕竟开疆扩土是每位将军的理想,不过他不敢私自做主,于是与房良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后,向总参谋部请示。
张伟看了秦飞的计划,感觉有兵了秦飞的胆子也壮了,竟然要占领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把所有的印度人全部赶到德干高原上去;计划是好计划,秦飞想占领的地区非常肥沃,张伟也很喜欢,也很想占领,而且能掠夺更多的封建主,获得更多的财富,不过这样的话就与当初的计划变动太大了,需要派遣更多的军队才可以达成目标。
张伟犹豫不决。
陆伟民总参谋长建议:“陛下,这个不必着急,秦飞的计划虽好,但不能操之过急,如果现在大量增兵,我怕把四国联军给吓回去了,要是他们不敢来,就起不到战争的效果了;所以,我的建议是趁四国联军未到之前,允许秦飞占领恒河以北以东的区域之外,向恒河对岸推进100到200公里,向西占领到德里,还是采取现在的办法,抢光所有的财富,然后再收缩一下战线,只占领对岸50公里左右的范围;把当地人全部驱赶走,成为流民,让他们全部进入英国人控制的区域,使他们成为英国人沉重的负担;等消灭了四国联军和英法联合舰队之后,陛下就可以前去印度一次,放出40个国防师,很轻松的就能完成秦飞的计划。”
张伟对陆伟民的计划非常满意,等消灭掉四国联军和英法联合舰队,估计英法很难再向印度派兵了,以后印度就是夏帝国的地盘,而且势力可以顺利进入中亚和中东地区。
陆伟民见张伟对这个建议动心,就决定加把火,继续说道:“陛下,只要占领了恒河两岸,没有了英军的干扰,就能加快把恒河东部和北部印度流民迁移到对岸去的速度,等战争结束,在瘟疫和缺粮的双重打击之下,印度人能存活下来多少就要看天意了,这非常有利于帝国将来对印度地区的统治。”
张伟猛然醒悟过来,在前世,印度不足华夏国三分之一的地盘,却能养活比华夏国还多的人口,靠的就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出产的大量粮食,只要控制了这两个平原地区,印度再也不会发展成前世那样规模的人口了;如果战后印度人口衰减的厉害,还可以继续压缩印度人的生存范围,让他们永远处在缺粮的状态,永远都发展不起来,永远是夏帝国的附庸。
就是把他们赶到南部高原地区,也不能让他们好过,一定采取印巴克什米尔地区的办法,按照种族和信仰的不同,给他们划分很多居住地域,形成不同的派别,为了生存、种族和信仰,让他们永远处在战争、冲突和暴乱之中。
张伟决定采纳陆伟民的建议,说道:“你的想法很好,完善后发给秦飞执行,需要我配合的提前通知我。”
“是,陛下!”陆伟民对张伟能这么快就想明白了,并接受自己的意见而感到高兴。
夏帝国水陆并进,海军占领英法两国在印度洋里的众多殖民地,陆军占领恒河以东和以北的大面积土地,出击速度之快让英法两国目瞪口呆。
而关于夏帝国的情报也被汇总后迅速传递到远征军司令部。
得知夏帝国只是派出了6个军的陆军进入印度,四国联军没有感觉到任何压力;只是对夏帝国紧急成立的印度洋舰队感到恐惧,印度洋舰队和中央舰队加起来的主力舰远超英法联合舰队的实力;要是海军不占优势,甚至是海军战败的情况下,他们的联军就是到了印度也会成为孤军,最终会因弹尽粮绝而被夏帝国消灭。
英国海军部对夏帝国的情报进行分析之后,感觉夏帝国已经把所能利用的军舰全部编入现役了,短时间内很难再有军舰补充,而大英帝国每年至少有4艘战列舰加入现役,而且英国正在开发更大口径主炮的战列舰,只要英国能坚持过这最困难的时刻,一定能将夏帝国的海军打击的一蹶不振,为此,海军部决定加大联合舰队的实力,加派2艘夏级战列舰和2艘兰芳级战列舰,这是英国在保护本土之外,能拿出的最大力量了。
英国首相给联合舰队司令的电报中警示,只能胜,不能败,否则英国的海军实力会被德国超过,失去海上霸权帝国的宝座,而且会失去印度殖民,大英帝国从此将会衰落,西班牙和荷兰就是帝国的前车之鉴,万望慎重!慎重!再慎重!
鉴于前线严峻的形势,首相督促远征军加快进军的速度,早日进入印度与夏帝国决战,争取把夏帝国的5个军消灭在印度,然后挥师东进,收复被占领的殖民地。
11月中旬,总参谋部的计划下发到房良手中,房良随之下达命令,第9军和第18军沿恒河修筑防御工事,新到达的4个军越过恒河,开始抢劫。
这4个军到达时间晚了一些,没有安排相应的任务,只能看着第9军和第18军丰富的缴获而眼馋,对财富和军功的渴望被压抑了这么久,激情被调到起来了,四个军沿恒河一字排开,横扫恒河对岸,就像是耙子一样,任何财富都不放过。
到11月下旬,西进的部队沿河达到阿格拉,正在向德里前进;中部的军队占领阿拉哈巴德、奥兰加巴德、兰契等地;东部的军队已经占领库尔纳和杰索尔。
金银珠宝等财富被成船的运回夏帝国,粮食、布匹等被成船的运到达卡和吉大港;大量的流民被驱赶着向西向南迁移。
饥饿的流民一路偷盗抢劫,烧杀抢掠,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使得更多的人加入流民行列;流民带来了瘟疫,使得瘟疫在西部、南部开始泛滥。
英国在印度驻兵很少,现在别说抵挡夏帝国军队的进攻了,就连流民都没有办法管理了。
英国统治印度的秘诀在于“分而治之”四个字,印度是南亚的一个大国,表面看,印度是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实际上,印度从未实现过统一;不仅各封建割据王国互相争斗,连中央内部也矛盾重重;再加上传统的种姓制度,使社会各阶层矛盾非常尖锐;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殖民者占领印度后,便充分利用了印度国内的各种矛盾,让“印度人打印度人”,造成极度混乱局面后,英国才出面收拾残局,进而确立自己的殖民统治权,从而坐收渔利。
英国还训练了雇佣军,也就是仆从军,这支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大英帝国的“保护”,它由英国军官训练和指挥,实际上这支部队是为英国人服务的。
这些仆从军镇压平民的反抗很威风,相互内斗也可以,要是面对夏帝国的正规军就显得非常胆怯了,他们自知不是夏帝国军队的对手,根本不敢对战。
加尔各答市有被包围的危险,这个时候印度副总督、驻印军副总司令以及远征军参谋长等人急了,他们原本认为夏帝国的军队占领恒河沿岸与英国决战,没有想到敌人突然发力,越过了恒河,进军速度之快超出他们的想象。
在瘟疫、流民,还有被包围的危险,想对抗实力又不够等众多因素之下,11月底,远征军参谋长和副总督向远征军总司令以及内阁请示搬迁首都,暂时躲避夏帝国军队的锋芒,到孟买与远征军汇合,然后再一起反攻。
这个时候远征军的前部已经到达孟买,远征军司令也害怕印度首都被攻破,副总督等人要是被俘虏,他没有办法向内阁交代,就同意了搬迁首都的申请。
英国内阁也有类似的顾虑,要是印度首都被攻破,印度总督等被俘虏,那大英帝国以后就没有脸面统治印度了,也同意了搬迁的申请。
只是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仓促搬迁首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