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不排除是仿作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时,听见田老的询问,王观也有几分迟疑,不过最终据实说道:“也不是什么,就是一幅字卷而已。”
“什么字卷?”田老好奇道:“书法名家的字卷吗?”
“对。”王观点头承认。
“谁的字卷?”田老更加好奇了,要知道不是什么人能够称为名家的。随便找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称为名家试试看,绝对会被人喷死。
现代的名家就不提了,还没有经受历史考验,但凡有点名气的都能够称为名家,然而在世人的心目中,只有古代的名家才是真正的名家。至于现在的名家,至少要一百年,经受得住时间的洗礼,才可以盖棺定论。反正时间就是一个大熔炉,起到去芜存菁的作用。
“这个嘛……”
本来拿回来就是想请田老鉴赏,王观也没有隐藏的意思,不过还是卖了个关子,有几分狡黠笑道:“说出来怕您老不信。”
“有什么不信的。”
田老含笑道:“就算你把唐代名家的真迹手稿拿来,我也不会觉得奇怪。”
“唐代名家就算了,我真拿不出来。”王观轻轻摇头,微笑道:“这是宋代名家的真迹,不知道能不能入田老的法眼。”
“嗯。”
田老眉毛一扬,立即伸手道:“拿来看看。”
“这是长卷。”王观提醒了声,就把锦盒递了过去。
“是什么东西?”
与此同时,纪老和刑老也不吵闹了,顺势打量田老手中的锦盒。只要是人,多少会有一些好奇心的,其他人也不例外,纷纷看了过来。
适时,田老已经把盒盖打开,立即看到了长卷。
“好像不错。”
田老把长卷拿起来,上手之后从裱料的手感来判断,就不像是新做的东西。当然,这仅是最原始不过的判断,根本不代表什么。关键还是内容,题款、钤印、个人风格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风格不仅仅是文字的字体风格而已,还包括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用墨、用色和章法结构等等细节。
反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执笔方法、行笔速度、落笔轻重,以及笔锋转折节奏等,都有不同的方法和习惯。甚至连盖印的时候,盖在题款的前面,还是后面,或者左边、右边,甚至隔了多少寸的距离,这些都很有讲头。
另外还有一些人,喜欢把印文钤盖在开卷右上位置,这叫引首章,与之对应的就是盖在左下角的押角章。还有盖在文字缝隙之中的骑缝章等等,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用章习惯,有的时候,一些鉴赏家甚至可以通过作品钤印的风格,判断一幅作品的真伪。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此时此刻,田老已经把长卷绳带解开,然后轻手把长卷推开一点,恰好能够看见卷首的几行文字。
“咦!”
乍看之下,田老感到十分意外。
“赤壁赋!”
刑老凑过来打量,也十分惊奇道:“巧了,又是一幅临摹仿品?”
“先看看,看看再说。”
田老手指在字卷面上轻轻滑过,却是有几分惊讶之色。因为他发现字卷的载体是绢纸,十分古朴光润的绢纸。
“摆桌子。”
感觉字卷较长,刑老干脆招呼起来,让大家帮忙,把三四张桌子并在一起,然后用抹布把桌面擦干净了,再请田老铺开字卷,好让大家一同观赏。
田老欣然点头,感觉东西不一般,小心翼翼的放在桌面,才一点一点的铺展开来。刹时之间,大家立即看到一幅墨色淋漓,气魄纵横的大字长卷。
“后赤壁赋?”
有人眼尖,也发现在长卷的三分之一位置,看见了后赤壁赋的开头。
“前后赤壁赋?”
田老微微一怔,多多少少也有几分意外,不过很快就释然了。毕竟他本身也曾经把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书写,更不用说有赵孟頫、祝允明、董其昌这些事例在前,可见二合一的情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同一时刻,有人赞道:“这字,写得挺好的呀。”
既然是书画协会,肯定有人研究书法,他们看了一眼,就觉得长卷字体布局疏密有致,墨迹浓淡相间,首先第一印象就很好。接着再深入研究的时候,一些人顿时皱起了眉头。
不是觉得不好,而是……太好了。
“高手,绝对是高手。”
片刻之后,一个老人有些激动的叹道:“这些字的笔法丰润,字体结构舒展,横轻竖重,深得苏东坡书法的精髓。”
这个老人的评点,就是苏东坡书法较为明显的特点了。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名家,苏东坡用笔重按;黄庭坚用笔轻慢;米芾用笔快速;蔡襄则喜用涩笔书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显著风格,恰好这个老人就是学习苏东坡行书的,对于苏东坡的字体非常了解,也知道临摹仿写的难度,所以看见有人写得这么逼真,肯定忍不住感叹起来。
“没错,太像了。”
旁边有人附和起来:“就算是大字书,笔法却自然不拘,多带行书笔意。这与东坡居士不强调书法严谨法度的风格如出一辙。”
由于字卷太长了,正好每人看一段。有人看开头,有人看中间,自然有人注意到卷尾。就有这时,有人表情古怪道:“不仅是书法风格相近,连笔款也是东坡居士。”
“什么?”
许多人吃了一惊,连忙涌到了卷尾观看起来。
“不仅是落款,还有东坡居士本人,包括黄山谷、朱熹等人在内的跋尾。”适时又有人开口提醒起来,他的表情也十分复杂,那是一种夹带了惊喜、茫然、迷惑、怀疑的情绪。
“真的?”
这个时候,许多人才注意到在赤壁赋正文之后,还有一篇篇跋文。每篇跋文的字迹不同,显然是出自不同人的手笔。
田老一眼扫视而过,也有了初步的判断,勉强忍耐兴奋翻腾的激动心情,立即回头问道:“王观,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王观明知故问,一脸轻松和煦的笑容。
“少装糊涂。”
田老笑骂一句,继续追问道:“东西哪来的?是不是东坡居士的真迹?”
“才骗到手的东西。”
王观笑容可掬道:“至少是真是假,这不是想请田老帮忙掌眼吗。”
“没一句实话……”
有时候的就这样,说真话却没人相信。田老瞪了王观一眼,有几分埋怨之色。不过他也没空和王观计较了,立即挥手让其他人退开几步,然后再叫人去房间把他的装备拿来。
“田兄,东西是真的吗?”
与此同时,刑老和纪老等人也意识到这幅长卷的重要意义了,每个人都十分激动、兴奋,眼中充满了期盼的光芒。
苏东坡前后赤壁赋长卷,如果能够证实是真迹,那么肯定是国宝级别的珍贵文物,地位与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黄州寒食帖相当,说不定还能更胜一筹。毕竟寒食帖只是诗二首,这幅长卷却是两篇赤壁赋啊,单纯从字数来说,就压住寒食帖一头。
当然,文字数量肯定不能代表作品的质量。毕竟书圣王羲之的真迹手稿,大多数是一些平常的问候用语,简短的十几二十个字而已,却堪称稀世珍宝。由此可见,决定作品质量的,从来不是字数,而是字体的品质,以及附加价值。
所谓的附加价值,自然是指长卷中的各种名人跋文,以及流传过程中经历的奇闻趣事,还有作品本身的研究意义……
不管怎么说,东西价值之类的可以稍后再探讨,现在最重要的是确定真假,这个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不然东西是赝品,再多的欢喜都是一场空。
“我要研究之后才能确定。”
在众人的关注下,田老微微摇头,不敢轻易下结论,同时示意道:“纪兄,你立即打电话让池兄他们过来。”
“对对,差点忘了他们。”纪老也反应过来,急忙打电话去了。
就在这时,也有人把田老的装备拿下来了。那是一个便携式皮革小箱,打开箱子一看,只见里头摆放了许多东西,单单是放大镜就有十几块。
知道东西的珍贵,田老也不敢等闲视之,穿戴好白手套之后,再拿起一块放大镜仔细的研究起来。不过并不是研究文字跋文,而是在研究纸质。
“这是绢纸。”
研究之时,田老随口问道:“王观,宋代的绢纸有什么特点?”
王观明白,田老不是不懂,而是想借自己之口,给大家解释他的举动罢了。当下自然认真回答起来:“宋代的绢,横竖丝都是单丝,丝线较粗,颜色较深。而且随着年代的迭进,会风化出一种光亮平滑的包浆,充满了古朴光润,古香古色的韵味。”
“如果是赝品的绢,首先编织的工艺就不对,再则想要在绢料上作旧,肯定会留下各种明显痕迹。所以一般情况下,伪造字画的人极少敢在绢上做文章。”
在王观的解释下,众人的眼睛一亮。这样说来,东西是真迹的可能性又增加了几分。
“这不是现代工艺的绢纸。”
这个时候,田老也十分肯定的点头,不过在众人喜形于色的时候,却泼冷水道:“当然,也不排除是仿作……”
此时,听见田老的询问,王观也有几分迟疑,不过最终据实说道:“也不是什么,就是一幅字卷而已。”
“什么字卷?”田老好奇道:“书法名家的字卷吗?”
“对。”王观点头承认。
“谁的字卷?”田老更加好奇了,要知道不是什么人能够称为名家的。随便找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称为名家试试看,绝对会被人喷死。
现代的名家就不提了,还没有经受历史考验,但凡有点名气的都能够称为名家,然而在世人的心目中,只有古代的名家才是真正的名家。至于现在的名家,至少要一百年,经受得住时间的洗礼,才可以盖棺定论。反正时间就是一个大熔炉,起到去芜存菁的作用。
“这个嘛……”
本来拿回来就是想请田老鉴赏,王观也没有隐藏的意思,不过还是卖了个关子,有几分狡黠笑道:“说出来怕您老不信。”
“有什么不信的。”
田老含笑道:“就算你把唐代名家的真迹手稿拿来,我也不会觉得奇怪。”
“唐代名家就算了,我真拿不出来。”王观轻轻摇头,微笑道:“这是宋代名家的真迹,不知道能不能入田老的法眼。”
“嗯。”
田老眉毛一扬,立即伸手道:“拿来看看。”
“这是长卷。”王观提醒了声,就把锦盒递了过去。
“是什么东西?”
与此同时,纪老和刑老也不吵闹了,顺势打量田老手中的锦盒。只要是人,多少会有一些好奇心的,其他人也不例外,纷纷看了过来。
适时,田老已经把盒盖打开,立即看到了长卷。
“好像不错。”
田老把长卷拿起来,上手之后从裱料的手感来判断,就不像是新做的东西。当然,这仅是最原始不过的判断,根本不代表什么。关键还是内容,题款、钤印、个人风格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风格不仅仅是文字的字体风格而已,还包括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用墨、用色和章法结构等等细节。
反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执笔方法、行笔速度、落笔轻重,以及笔锋转折节奏等,都有不同的方法和习惯。甚至连盖印的时候,盖在题款的前面,还是后面,或者左边、右边,甚至隔了多少寸的距离,这些都很有讲头。
另外还有一些人,喜欢把印文钤盖在开卷右上位置,这叫引首章,与之对应的就是盖在左下角的押角章。还有盖在文字缝隙之中的骑缝章等等,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用章习惯,有的时候,一些鉴赏家甚至可以通过作品钤印的风格,判断一幅作品的真伪。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此时此刻,田老已经把长卷绳带解开,然后轻手把长卷推开一点,恰好能够看见卷首的几行文字。
“咦!”
乍看之下,田老感到十分意外。
“赤壁赋!”
刑老凑过来打量,也十分惊奇道:“巧了,又是一幅临摹仿品?”
“先看看,看看再说。”
田老手指在字卷面上轻轻滑过,却是有几分惊讶之色。因为他发现字卷的载体是绢纸,十分古朴光润的绢纸。
“摆桌子。”
感觉字卷较长,刑老干脆招呼起来,让大家帮忙,把三四张桌子并在一起,然后用抹布把桌面擦干净了,再请田老铺开字卷,好让大家一同观赏。
田老欣然点头,感觉东西不一般,小心翼翼的放在桌面,才一点一点的铺展开来。刹时之间,大家立即看到一幅墨色淋漓,气魄纵横的大字长卷。
“后赤壁赋?”
有人眼尖,也发现在长卷的三分之一位置,看见了后赤壁赋的开头。
“前后赤壁赋?”
田老微微一怔,多多少少也有几分意外,不过很快就释然了。毕竟他本身也曾经把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书写,更不用说有赵孟頫、祝允明、董其昌这些事例在前,可见二合一的情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同一时刻,有人赞道:“这字,写得挺好的呀。”
既然是书画协会,肯定有人研究书法,他们看了一眼,就觉得长卷字体布局疏密有致,墨迹浓淡相间,首先第一印象就很好。接着再深入研究的时候,一些人顿时皱起了眉头。
不是觉得不好,而是……太好了。
“高手,绝对是高手。”
片刻之后,一个老人有些激动的叹道:“这些字的笔法丰润,字体结构舒展,横轻竖重,深得苏东坡书法的精髓。”
这个老人的评点,就是苏东坡书法较为明显的特点了。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名家,苏东坡用笔重按;黄庭坚用笔轻慢;米芾用笔快速;蔡襄则喜用涩笔书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显著风格,恰好这个老人就是学习苏东坡行书的,对于苏东坡的字体非常了解,也知道临摹仿写的难度,所以看见有人写得这么逼真,肯定忍不住感叹起来。
“没错,太像了。”
旁边有人附和起来:“就算是大字书,笔法却自然不拘,多带行书笔意。这与东坡居士不强调书法严谨法度的风格如出一辙。”
由于字卷太长了,正好每人看一段。有人看开头,有人看中间,自然有人注意到卷尾。就有这时,有人表情古怪道:“不仅是书法风格相近,连笔款也是东坡居士。”
“什么?”
许多人吃了一惊,连忙涌到了卷尾观看起来。
“不仅是落款,还有东坡居士本人,包括黄山谷、朱熹等人在内的跋尾。”适时又有人开口提醒起来,他的表情也十分复杂,那是一种夹带了惊喜、茫然、迷惑、怀疑的情绪。
“真的?”
这个时候,许多人才注意到在赤壁赋正文之后,还有一篇篇跋文。每篇跋文的字迹不同,显然是出自不同人的手笔。
田老一眼扫视而过,也有了初步的判断,勉强忍耐兴奋翻腾的激动心情,立即回头问道:“王观,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王观明知故问,一脸轻松和煦的笑容。
“少装糊涂。”
田老笑骂一句,继续追问道:“东西哪来的?是不是东坡居士的真迹?”
“才骗到手的东西。”
王观笑容可掬道:“至少是真是假,这不是想请田老帮忙掌眼吗。”
“没一句实话……”
有时候的就这样,说真话却没人相信。田老瞪了王观一眼,有几分埋怨之色。不过他也没空和王观计较了,立即挥手让其他人退开几步,然后再叫人去房间把他的装备拿来。
“田兄,东西是真的吗?”
与此同时,刑老和纪老等人也意识到这幅长卷的重要意义了,每个人都十分激动、兴奋,眼中充满了期盼的光芒。
苏东坡前后赤壁赋长卷,如果能够证实是真迹,那么肯定是国宝级别的珍贵文物,地位与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黄州寒食帖相当,说不定还能更胜一筹。毕竟寒食帖只是诗二首,这幅长卷却是两篇赤壁赋啊,单纯从字数来说,就压住寒食帖一头。
当然,文字数量肯定不能代表作品的质量。毕竟书圣王羲之的真迹手稿,大多数是一些平常的问候用语,简短的十几二十个字而已,却堪称稀世珍宝。由此可见,决定作品质量的,从来不是字数,而是字体的品质,以及附加价值。
所谓的附加价值,自然是指长卷中的各种名人跋文,以及流传过程中经历的奇闻趣事,还有作品本身的研究意义……
不管怎么说,东西价值之类的可以稍后再探讨,现在最重要的是确定真假,这个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不然东西是赝品,再多的欢喜都是一场空。
“我要研究之后才能确定。”
在众人的关注下,田老微微摇头,不敢轻易下结论,同时示意道:“纪兄,你立即打电话让池兄他们过来。”
“对对,差点忘了他们。”纪老也反应过来,急忙打电话去了。
就在这时,也有人把田老的装备拿下来了。那是一个便携式皮革小箱,打开箱子一看,只见里头摆放了许多东西,单单是放大镜就有十几块。
知道东西的珍贵,田老也不敢等闲视之,穿戴好白手套之后,再拿起一块放大镜仔细的研究起来。不过并不是研究文字跋文,而是在研究纸质。
“这是绢纸。”
研究之时,田老随口问道:“王观,宋代的绢纸有什么特点?”
王观明白,田老不是不懂,而是想借自己之口,给大家解释他的举动罢了。当下自然认真回答起来:“宋代的绢,横竖丝都是单丝,丝线较粗,颜色较深。而且随着年代的迭进,会风化出一种光亮平滑的包浆,充满了古朴光润,古香古色的韵味。”
“如果是赝品的绢,首先编织的工艺就不对,再则想要在绢料上作旧,肯定会留下各种明显痕迹。所以一般情况下,伪造字画的人极少敢在绢上做文章。”
在王观的解释下,众人的眼睛一亮。这样说来,东西是真迹的可能性又增加了几分。
“这不是现代工艺的绢纸。”
这个时候,田老也十分肯定的点头,不过在众人喜形于色的时候,却泼冷水道:“当然,也不排除是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