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科考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乔木那是一心一意为了在外面不容易的燕阳在打算,只要有好东西第一时间肯定是给燕阳送过去。根本就不知道燕城主这点小心思。
也就不知道这位公公已经对她越来越放纵了,基本上对于儿子独宠这个女人的事情放任自流了。
当然了在燕城主看来,儿子对这个女人的独宠,也不过是因为儿子看着还算顺眼,也没怎么宠,没看到连书信都不怎么来往吗,
可见儿子对乔氏也就是那回事,不怎么放在心上,燕少城主认为可能儿子在男女之道上,还没开窍呢,所以对这些事情有些冷淡,
因为燕阳实在是除了乔木根本就没怎么在意过女人,就这么一个乔木还待理不理的,真心的没看出来怎么喜爱。
燕城主满足于对儿子的设想,不然说成儿子被乔氏这个女人各种东西收买了,他老人家肯定是接受无能。
不过这么多的好东西,要是收买他老人家的话,他老人家也不知道能不能扛住呢。
燕城这边的一系官员,对京都那边盯得紧,就怕京都那边看到少城主稳定了局势,还帮着人家开荒种地之后,京都那个不要脸的过去摘桃子,
燕城这边现在连文臣们都在考虑,要怎么保卫燕少城主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秦地了。
文人都主张动手,可想而之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对此什么态度了,各家子弟督促着练武,就等着燕城主一声令下,就冲闸而出呢。
文人这边天天的闹腾,有人主张让秦氏出面,这样的话,京都那边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秦氏首先自己就没答应,其次,燕城主也没有表态,秦氏可用,可再把那么富裕的秦地给秦氏,燕氏父子从来没想过。
京都有今日的弊端,那就是氏族做大各自为政,管理不集中。他们燕氏虽然还没有成气候,可京都的错误路线那肯定是不能在走一遍的。
对于未来,燕氏父子有自己的看法,如今燕城这样挺好的,氏族确实值得敬重,也有超高的地位,可都要在清贵那边走,再给他们地盘,再给他们私兵,那是绝无可能的,
就是选官这方面,也不能在光凭氏族举荐的方式了,他们燕城这样能者入仕,寒门科考入仕都挺不错的,
虽然在燕城因为条件苦寒,地方特殊才得以推广,可这不是有现成的例子在了吗,相信以后这些肯定能够更加的完善起来,应用到更广泛的的地方,只是时间问题。
这样大规模损害世家利益的改革,实行起来肯定是举步维艰的,所以世家的力量从现在开始就要一点一点的消弱。
难道还要在燕城这边再把,把持大齐半壁江山的秦氏扶起来,到时候还有他们燕氏父子什么事。
秦氏在燕城这边肯定是地位崇高的,肯定是受人追捧的,不过只能因为学识,不会在因为其他了。
燕城主不愿意把秦氏送回秦地,可也不能因为这个让秦氏以及秦氏过来的那些氏族们有抵触心里,所以最近燕城这边,秦氏的声望一时无两,可以说已经被学子们推崇备至了。
秦家主那都要被誉为秦圣人了,就要被当成读书人的鼻祖祭拜了。
秦氏子弟走在路上那都是昂着脖子骄傲的,因为他们是读书人的后人,那是读书人的典范,
甚至燕城主都让人帮着秦氏著书了,书里面着重介绍的就是秦地出过多少名儒,士子,而这些士子出仕多少人,都做过什么官,为官期间为百姓做过什么事。
这样的一本书出来之后,秦氏的声望就被推到了顶端,
燕城的那些士子们看到这本书之后,都已秦氏为荣,这可真是个荣耀有本事的家族,秦氏的学问,无疑是没得说的。
就是那些旁枝的秦氏子弟也是一脸的骄傲,以身为秦氏子弟为荣,唯有秦氏嫡支那些子弟,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脊背发凉后脖颈子的汗毛都竖起来,
这东西看着荣耀,可仔细算算,例数书中的文武大臣,竟然是占了大齐王王朝的一半。
换谁当权能容忍这个呀,也难怪他们秦地落得如此下场。
秦家主看到这书的时候,也是失落的很,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看不到危机,可尾大甩不掉呀,
秦氏子弟众多,能人辈出,放出去的孩子不由娘呀,哪个秦氏子弟不愿意在权的时候,举荐上去两个自家人呀,谁还能没有点自己的班底呀,枝叶繁茂,就这么做了秦半朝了。
这么多能人辈出的秦地,愣是让大齐给霍霍成那样,这半朝堂的秦氏子弟岂不是讽刺,竟然无一人有此远见吗。
再走老路那是不可能了,秦家主如今算是知道了,人贵精不贵多,再说了,人家燕城主都能让这样一本书在燕城大卖了,他们秦氏若是在不知道收敛,那可就真的不会再有日后了。
在重臣摇摆不定,不知道要怎么安置秦地的时候,秦家主站出来了,首先他们秦氏子弟不会再去秦地这个伤心地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说这话的时候,秦家主都掉眼泪了,一半真,一半假,不过也是真情流露,换谁都能理解这份丢失祖宗家业的心情。
其次表示秦氏子弟以后就专门做学问了,不会在出仕了。
燕城主没等秦家主在说什么就给打断了,脸色难看:‘秦家主可是小巧我燕氏父子了,难道秦家主认为我燕氏父子无容人之量不成,秦氏子弟优秀,如何不能出仕为国为民。难道我燕氏是因为一己之私,阻断能为百姓筹谋的名门子弟出头之辈不成。’
人家这话说的可真是直白,愣是把一层遮羞布给撤下来了。
秦家主都在想,难道自己真的误会了燕城主了,说句实话,谁家不愿意子弟出息呀,蛰伏那不是没法子吗。
秦家主:‘燕城主误会了,我秦氏得燕城大恩,但凡燕城主用得着的,我秦氏子弟愿一死回报,若非是我秦氏子弟无能,不堪重用,怎会搪塞’
燕城主:“秦家主这话实在是让人不明白”
秦家主一脸的沧桑:‘我秦氏子弟被称作秦半朝,可这半朝的秦氏子弟,让我秦地被折腾成如今这样,其不是我秦地子弟愚蠢至极,实在是愧不敢当,这样的子弟再不敢放出去危害一方的。’
燕城主:“秦家主实在是多想了,这同秦氏子弟有何关系,秦家主教育子弟忠义,自然是君王说什么是什么,秦地的事情跟秦氏子弟无关,秦家主切莫要在做此想了。”
说完对着众位大人说道:“今日本城主再此宣布,不管是秦氏子弟,亦或者是其他氏族子弟,只要是有本事,人品德行俱佳就有出仕的机会,哪怕半朝都是一家子弟,那也是人家家族出来的子弟有本事,教育的好。我燕城用人,用的是学识,用的是德行,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埋没了人才。”
秦家主真的挺感激的,若是燕城主愿意用这个买面子的话,他秦氏子弟就出去两个入仕好了,不过真不会有秦半朝的事情了。
世家子弟们听到这个也高兴。跟着燕城主就说了:‘我燕城正是用人之际,少城主那边更是缺人用。各家子弟若是愿意出仕,皆可有所作为。不过鉴于,各家子弟众多,如何录用确实要有个章程的,不能让人说我燕城,燕氏父子厚此薄彼。’
不是举荐为官吗,刚来燕城,才走了官路的世家们有点蒙,这还有个什么公平途径不成。
就听燕城主开口了:“尤其是不能让秦氏子弟,说我燕氏故意打压,怕秦氏子弟出头。”
秦家主跪了:“城主大人,我秦氏绝无此意。”
燕城主:“秦家主不必如此,您是这么想的,想来天下人都是这么想的,我燕氏父子不是这样的人,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也给我燕氏父子一个交代。”
这可如何交代呀,有的人再着急,属相大人同御史大人就不太着急,悠然的很,城主大人戏精上身了。
不就是让寒门跟着入仕吗,以往直接开考就是了。城主大人跟谁商量过呀。
如今燕城的人多了,城主大人做事倒是知道迂回了。
秦家主人精呀,看出来了,燕城主既然这时候提出来这个问题,想来是要借着此事达成什么目的了:“如此,还请燕城主费心,我秦氏子弟是愿意追随燕城的。”
好吧,秦家主一句话,奠定了燕秦两氏之间,燕氏的无上地位,秦家主后悔吗,不后悔,来燕城的时候,就已经从四大世家种败北退出了,
如今不过是更加的明白自己的身份而已,有什么后悔的,何况现在的秦地还是人家少城主在挽救,在扶持呢,秦家主只恨,没能早些过来燕城,求助于燕氏父子,至少能让他秦地百姓少受些苦楚。
燕城主:‘这样,本城主以燕城主的身份,请出几位大儒,制定出一个详细的章程,让各家子弟,不,让天下有本事,有学问的人,都来应试,最后排出名次,能者聚能为我燕城所用。’
燕城的寒门官员不少,早就熟悉这个章程,不过城主大人说要制出来详细的章程,那就制呗。反正不会断了他们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
世家那边早就知道燕城主用人唯才是用,可竟然不知道,世家子弟也要经过科考,这样的话,世家子弟出仕比例肯定要降低的,别看天下那么大,可能当官的,官位毕竟有限。
秦家主虽然没吭声,可鲁氏那边的官员就开口了:“城主大人,如此的话,岂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科考入仕,官员学识固然重要,人品却更加难得,良莠不齐,只怕这些人为害一方。”
燕城主:“顾虑的很是,所以不管是哪个学子要去科考,都要有先生们联名做保的,包括户籍,先生,从哪个学堂学成,有无略记都要详细造册的,诸位大人放心,学识,人品都不会放过的。”
这都想的那么清楚了,这打算肯定不是一天了。明白人都知道,人家燕城就这么个规矩。
世家们也不都精明:“我堂堂的世家子弟同那些寒门子弟一起科考,岂不是有失身份。”
燕城主冷眼扫过去:“若是连寒门子弟都考不过,那可是真是妄为世家子弟了,可以这么想,这些寒门子弟就是陪考的。”
好吧这下子世家子们都不太敢让自家子弟下场了,若是真的没有寒门子弟考得好,那不是给人家打脸了吗。到时候可就磕碜了。
鲁氏子弟骄傲,根本就不把寒门子弟放在眼里,他们较劲的是亲事子弟,能够拉出来比比,他们可是很激动的,秦氏凭什么就在学识上拔尖呀,那不是吹出来的吗。
这么多年呢,人家鲁氏子弟早就憋着这口气了,他们之所以被秦氏子弟压一头,那就是秦氏那边的官多,真要是拉出来比比,还不定什么样呢。
秦氏子弟也高兴,若是能够胜出,他们秦氏子弟才算是实至名归呢。至于寒门子弟,真的就没人看在眼里。
毕竟这年头读书,条件那是很苛刻的,有钱都不一定有书读。他们可能把燕城的书馆一时给忘记了。那可是谁都可以进去读书的地方。
燕城这边的学子都平淡的很,在这上,他们燕城跟人家鲁地秦地没法比。所以这真的是人家两家子弟的战场。
秦氏如今都是燕城主的行事而为。有这么两大世家捧场,燕城那边的世家又都习惯了,所以这事基本上就定性了。
叽歪的那些世家很多,不过实力不行,实在是说不上话去,想要用世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他们才到燕城,地盘还没划出来呢,实在是很被动呀。
燕城主一席话,让这些世家们很心动,害怕子弟不能胜出,到时候给家里抹黑。可他们初来乍到,连燕氏父子的大门都没有进去过,实在是摸不清这里面的门道,说不上话去,家里的子弟如何举荐,这也算是一条不是出路的出路吧。
所以姑且试试也未尝不可。就这样燕城主挺顺利就把第一次大规模的用人科考搞定了。
乔木那是一心一意为了在外面不容易的燕阳在打算,只要有好东西第一时间肯定是给燕阳送过去。根本就不知道燕城主这点小心思。
也就不知道这位公公已经对她越来越放纵了,基本上对于儿子独宠这个女人的事情放任自流了。
当然了在燕城主看来,儿子对这个女人的独宠,也不过是因为儿子看着还算顺眼,也没怎么宠,没看到连书信都不怎么来往吗,
可见儿子对乔氏也就是那回事,不怎么放在心上,燕少城主认为可能儿子在男女之道上,还没开窍呢,所以对这些事情有些冷淡,
因为燕阳实在是除了乔木根本就没怎么在意过女人,就这么一个乔木还待理不理的,真心的没看出来怎么喜爱。
燕城主满足于对儿子的设想,不然说成儿子被乔氏这个女人各种东西收买了,他老人家肯定是接受无能。
不过这么多的好东西,要是收买他老人家的话,他老人家也不知道能不能扛住呢。
燕城这边的一系官员,对京都那边盯得紧,就怕京都那边看到少城主稳定了局势,还帮着人家开荒种地之后,京都那个不要脸的过去摘桃子,
燕城这边现在连文臣们都在考虑,要怎么保卫燕少城主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秦地了。
文人都主张动手,可想而之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们对此什么态度了,各家子弟督促着练武,就等着燕城主一声令下,就冲闸而出呢。
文人这边天天的闹腾,有人主张让秦氏出面,这样的话,京都那边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秦氏首先自己就没答应,其次,燕城主也没有表态,秦氏可用,可再把那么富裕的秦地给秦氏,燕氏父子从来没想过。
京都有今日的弊端,那就是氏族做大各自为政,管理不集中。他们燕氏虽然还没有成气候,可京都的错误路线那肯定是不能在走一遍的。
对于未来,燕氏父子有自己的看法,如今燕城这样挺好的,氏族确实值得敬重,也有超高的地位,可都要在清贵那边走,再给他们地盘,再给他们私兵,那是绝无可能的,
就是选官这方面,也不能在光凭氏族举荐的方式了,他们燕城这样能者入仕,寒门科考入仕都挺不错的,
虽然在燕城因为条件苦寒,地方特殊才得以推广,可这不是有现成的例子在了吗,相信以后这些肯定能够更加的完善起来,应用到更广泛的的地方,只是时间问题。
这样大规模损害世家利益的改革,实行起来肯定是举步维艰的,所以世家的力量从现在开始就要一点一点的消弱。
难道还要在燕城这边再把,把持大齐半壁江山的秦氏扶起来,到时候还有他们燕氏父子什么事。
秦氏在燕城这边肯定是地位崇高的,肯定是受人追捧的,不过只能因为学识,不会在因为其他了。
燕城主不愿意把秦氏送回秦地,可也不能因为这个让秦氏以及秦氏过来的那些氏族们有抵触心里,所以最近燕城这边,秦氏的声望一时无两,可以说已经被学子们推崇备至了。
秦家主那都要被誉为秦圣人了,就要被当成读书人的鼻祖祭拜了。
秦氏子弟走在路上那都是昂着脖子骄傲的,因为他们是读书人的后人,那是读书人的典范,
甚至燕城主都让人帮着秦氏著书了,书里面着重介绍的就是秦地出过多少名儒,士子,而这些士子出仕多少人,都做过什么官,为官期间为百姓做过什么事。
这样的一本书出来之后,秦氏的声望就被推到了顶端,
燕城的那些士子们看到这本书之后,都已秦氏为荣,这可真是个荣耀有本事的家族,秦氏的学问,无疑是没得说的。
就是那些旁枝的秦氏子弟也是一脸的骄傲,以身为秦氏子弟为荣,唯有秦氏嫡支那些子弟,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脊背发凉后脖颈子的汗毛都竖起来,
这东西看着荣耀,可仔细算算,例数书中的文武大臣,竟然是占了大齐王王朝的一半。
换谁当权能容忍这个呀,也难怪他们秦地落得如此下场。
秦家主看到这书的时候,也是失落的很,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看不到危机,可尾大甩不掉呀,
秦氏子弟众多,能人辈出,放出去的孩子不由娘呀,哪个秦氏子弟不愿意在权的时候,举荐上去两个自家人呀,谁还能没有点自己的班底呀,枝叶繁茂,就这么做了秦半朝了。
这么多能人辈出的秦地,愣是让大齐给霍霍成那样,这半朝堂的秦氏子弟岂不是讽刺,竟然无一人有此远见吗。
再走老路那是不可能了,秦家主如今算是知道了,人贵精不贵多,再说了,人家燕城主都能让这样一本书在燕城大卖了,他们秦氏若是在不知道收敛,那可就真的不会再有日后了。
在重臣摇摆不定,不知道要怎么安置秦地的时候,秦家主站出来了,首先他们秦氏子弟不会再去秦地这个伤心地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说这话的时候,秦家主都掉眼泪了,一半真,一半假,不过也是真情流露,换谁都能理解这份丢失祖宗家业的心情。
其次表示秦氏子弟以后就专门做学问了,不会在出仕了。
燕城主没等秦家主在说什么就给打断了,脸色难看:‘秦家主可是小巧我燕氏父子了,难道秦家主认为我燕氏父子无容人之量不成,秦氏子弟优秀,如何不能出仕为国为民。难道我燕氏是因为一己之私,阻断能为百姓筹谋的名门子弟出头之辈不成。’
人家这话说的可真是直白,愣是把一层遮羞布给撤下来了。
秦家主都在想,难道自己真的误会了燕城主了,说句实话,谁家不愿意子弟出息呀,蛰伏那不是没法子吗。
秦家主:‘燕城主误会了,我秦氏得燕城大恩,但凡燕城主用得着的,我秦氏子弟愿一死回报,若非是我秦氏子弟无能,不堪重用,怎会搪塞’
燕城主:“秦家主这话实在是让人不明白”
秦家主一脸的沧桑:‘我秦氏子弟被称作秦半朝,可这半朝的秦氏子弟,让我秦地被折腾成如今这样,其不是我秦地子弟愚蠢至极,实在是愧不敢当,这样的子弟再不敢放出去危害一方的。’
燕城主:“秦家主实在是多想了,这同秦氏子弟有何关系,秦家主教育子弟忠义,自然是君王说什么是什么,秦地的事情跟秦氏子弟无关,秦家主切莫要在做此想了。”
说完对着众位大人说道:“今日本城主再此宣布,不管是秦氏子弟,亦或者是其他氏族子弟,只要是有本事,人品德行俱佳就有出仕的机会,哪怕半朝都是一家子弟,那也是人家家族出来的子弟有本事,教育的好。我燕城用人,用的是学识,用的是德行,不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埋没了人才。”
秦家主真的挺感激的,若是燕城主愿意用这个买面子的话,他秦氏子弟就出去两个入仕好了,不过真不会有秦半朝的事情了。
世家子弟们听到这个也高兴。跟着燕城主就说了:‘我燕城正是用人之际,少城主那边更是缺人用。各家子弟若是愿意出仕,皆可有所作为。不过鉴于,各家子弟众多,如何录用确实要有个章程的,不能让人说我燕城,燕氏父子厚此薄彼。’
不是举荐为官吗,刚来燕城,才走了官路的世家们有点蒙,这还有个什么公平途径不成。
就听燕城主开口了:“尤其是不能让秦氏子弟,说我燕氏故意打压,怕秦氏子弟出头。”
秦家主跪了:“城主大人,我秦氏绝无此意。”
燕城主:“秦家主不必如此,您是这么想的,想来天下人都是这么想的,我燕氏父子不是这样的人,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也给我燕氏父子一个交代。”
这可如何交代呀,有的人再着急,属相大人同御史大人就不太着急,悠然的很,城主大人戏精上身了。
不就是让寒门跟着入仕吗,以往直接开考就是了。城主大人跟谁商量过呀。
如今燕城的人多了,城主大人做事倒是知道迂回了。
秦家主人精呀,看出来了,燕城主既然这时候提出来这个问题,想来是要借着此事达成什么目的了:“如此,还请燕城主费心,我秦氏子弟是愿意追随燕城的。”
好吧,秦家主一句话,奠定了燕秦两氏之间,燕氏的无上地位,秦家主后悔吗,不后悔,来燕城的时候,就已经从四大世家种败北退出了,
如今不过是更加的明白自己的身份而已,有什么后悔的,何况现在的秦地还是人家少城主在挽救,在扶持呢,秦家主只恨,没能早些过来燕城,求助于燕氏父子,至少能让他秦地百姓少受些苦楚。
燕城主:‘这样,本城主以燕城主的身份,请出几位大儒,制定出一个详细的章程,让各家子弟,不,让天下有本事,有学问的人,都来应试,最后排出名次,能者聚能为我燕城所用。’
燕城的寒门官员不少,早就熟悉这个章程,不过城主大人说要制出来详细的章程,那就制呗。反正不会断了他们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
世家那边早就知道燕城主用人唯才是用,可竟然不知道,世家子弟也要经过科考,这样的话,世家子弟出仕比例肯定要降低的,别看天下那么大,可能当官的,官位毕竟有限。
秦家主虽然没吭声,可鲁氏那边的官员就开口了:“城主大人,如此的话,岂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科考入仕,官员学识固然重要,人品却更加难得,良莠不齐,只怕这些人为害一方。”
燕城主:“顾虑的很是,所以不管是哪个学子要去科考,都要有先生们联名做保的,包括户籍,先生,从哪个学堂学成,有无略记都要详细造册的,诸位大人放心,学识,人品都不会放过的。”
这都想的那么清楚了,这打算肯定不是一天了。明白人都知道,人家燕城就这么个规矩。
世家们也不都精明:“我堂堂的世家子弟同那些寒门子弟一起科考,岂不是有失身份。”
燕城主冷眼扫过去:“若是连寒门子弟都考不过,那可是真是妄为世家子弟了,可以这么想,这些寒门子弟就是陪考的。”
好吧这下子世家子们都不太敢让自家子弟下场了,若是真的没有寒门子弟考得好,那不是给人家打脸了吗。到时候可就磕碜了。
鲁氏子弟骄傲,根本就不把寒门子弟放在眼里,他们较劲的是亲事子弟,能够拉出来比比,他们可是很激动的,秦氏凭什么就在学识上拔尖呀,那不是吹出来的吗。
这么多年呢,人家鲁氏子弟早就憋着这口气了,他们之所以被秦氏子弟压一头,那就是秦氏那边的官多,真要是拉出来比比,还不定什么样呢。
秦氏子弟也高兴,若是能够胜出,他们秦氏子弟才算是实至名归呢。至于寒门子弟,真的就没人看在眼里。
毕竟这年头读书,条件那是很苛刻的,有钱都不一定有书读。他们可能把燕城的书馆一时给忘记了。那可是谁都可以进去读书的地方。
燕城这边的学子都平淡的很,在这上,他们燕城跟人家鲁地秦地没法比。所以这真的是人家两家子弟的战场。
秦氏如今都是燕城主的行事而为。有这么两大世家捧场,燕城那边的世家又都习惯了,所以这事基本上就定性了。
叽歪的那些世家很多,不过实力不行,实在是说不上话去,想要用世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他们才到燕城,地盘还没划出来呢,实在是很被动呀。
燕城主一席话,让这些世家们很心动,害怕子弟不能胜出,到时候给家里抹黑。可他们初来乍到,连燕氏父子的大门都没有进去过,实在是摸不清这里面的门道,说不上话去,家里的子弟如何举荐,这也算是一条不是出路的出路吧。
所以姑且试试也未尝不可。就这样燕城主挺顺利就把第一次大规模的用人科考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