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庶子夺唐 > 第四十八章 所谓降封

第四十八章 所谓降封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事不过政事堂草议,尚未定论,殿下万不可早言,乱了人心啊。”

    如果说李恪酒醉,脑袋不甚利索,偶有胡言,李长沙兴许还不甚忧心,但王玄策不善饮酒,整个酒宴从始至终,王玄策都未饮几杯,神色清楚地很,李恪和王玄策的话入耳,李长沙只觉得后背一阵冷风吹过,打了个寒颤,顿时清醒了过来。

    李恪身为皇子,在长安时本就是位高权重,李恪业师岑文本更是官拜中书宰辅,可参绝朝政,论耳目,李恪自是比他们这些久居晋阳的宗亲勋贵来的多地多,知道政事堂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李长沙听着李恪的话,虽还不明其意,但似乎也是于他们不利,正是忧心,于是对李恪问道:“不知殿下所言何事?当初上皇和陛下特准咱们渤海郡王府定于太原,难道如今又有了什么变数吗?”

    李长沙的话出口,还不等李恪回他,又是一旁的王玄策插上了话,对李长沙道:“殿下今日高兴,喝醉了,有些事都还没个定数便借着酒劲说了出来,郡公不必当真。”

    李恪喝了多少酒,李长沙是看在眼中的,李恪酒后嘴巴松了劲,似是讲了些平日里不便讲,不该讲的话,但王玄策脑袋却还清醒地很,一再地拦住了李恪。可王玄策越是如此,李长沙越是觉得李恪所言之事不同寻常。

    李长沙对王玄策问道:“不知大都督所言何事,似乎与我关系甚切,还望先生相告。”

    王玄策道:“殿下酒后所言,不过捕风捉影罢了,恐怕未必当得真,若是传了出去,只怕不妥啊。”

    王玄策越是如此,李长沙便越是心急,李长沙忙道:“还望大都督和先生相告,长沙定守口如瓶,绝不叫旁人知晓。”

    李长沙再三请问,王玄策也犯了难,王玄策对李恪问道:“殿下,此事尚未定论,郡公又执意追问,臣也不知该当如何了,还请殿下自己拿个主意吧。”

    李恪摆手大方道:“无妨,堂兄不是外人,有何不可说。”

    说着,李恪拢了拢手,示意李长沙附耳过来。

    李长沙见状,连忙将耳朵贴了过去,只听得李恪带着满口酒气,对李长沙道:“堂兄当知贞观元年,大唐宗室郡王降封之事吧。”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那是自然。”李长沙回道。

    武德年间,李唐初得天下,大封宗室子弟,凡景皇帝李虎之后,李渊的兄弟子侄辈,宗室子弟数十人,无论功勋大小,大多得封郡王。

    而贞观元年,因长乐郡王李幼良谋逆,勾结突厥,于朝野内外起轩然大波,朝中推廷议,降无大功、非皇帝血亲的宗室郡王为郡公、县公。

    宗室郡王中,除了淮南王李神通、河间王李孝恭、任城王李道宗等数位功勋卓著的郡王得保王爵外,只有渤海王李奉慈、陇西王李博义等寥寥数人得恩旨仍号郡王,余者皆被降封。

    李奉慈在宗室子弟中本就声望不佳,当初李世民特下恩旨保了李奉慈的王爵,在朝中还引起许多非议,如今李恪当着李长沙的面又提此事,李长沙顿觉不妙。

    果然,李恪接着道:“如今朝中风声颇大,此事恐怕再生波澜啊。”

    李长沙讶然问道:“怎会如此?”

    李恪回道:“我李唐宗室子弟中并非人人尽如伯父和堂兄这般尊礼守矩,行事不轨,违乱法纪的大有人在。就在年初,郇国公李孝协于魏州刺史任上贪墨过甚,为御史台所查,禀奏父皇,父皇大怒,下旨彻查。再加之如今大唐外战仍频,连遭天灾,朝中财政吃紧,恐怕又有降封宗室的可能,而且此事已经提上了政事堂,只是不知父皇的意思如何了。”

    李家在得国前,本就是因兵起家的陇右巨阀,李恪和李奉慈的高祖李虎更是居西魏八柱国之列,李家一脉煊赫百年,子嗣繁盛,宗室子弟甚多,凡每岁朝廷国库用于赡养宗室的钱粮损耗便不知多少,如今国库吃紧,朝中宰相打上了宗室的注意倒也不无可能。

    不过宗室子弟纵是要降封,也绝不会降李恪、李泰这样的皇子亲王,要降的也是嗣王亦或是郡王、国公之类,而李奉慈和李长沙正在其列。

    旁人李长沙不知,但李奉慈在朝中一向名声不佳,此事若当真成了,那李奉慈必定难逃一劫。

    李长沙担忧地问道:“大都督以为此事有几分能成?”

    李恪想了想,回道:“此事本王也拿不准,本王只是随口一提,伯父与父皇相交匪浅,父皇未必会动伯父的郡王爵,堂兄也不必担忧。”

    李恪越是这么说,李长沙反倒越发地不安了,李恪若当真觉得李奉慈的郡王爵稳固,便不会有方才之言了。

    李长沙道:“大都督,阿爹同我都无官职在身,又常不在京中,人微言轻,恐怕陛下未必能思及我等,还望大都督垂怜相助啊。”

    李恪接着酒劲,倒也大方,李长沙的话出口,李恪也一口应了下来,对李长沙道:“难得你我兄弟性情如此相投,这有何难,过些日子,本王便手书一封,送入长安,为伯父和堂兄说情。”

    “如此便有劳大都督了。”李长沙听得李恪应了下来,连连拱手谢道。

    李恪是李世民爱子,如今又身在太原,若是李恪愿意说情,李世民自然会多考量几分。

    李恪把此事抛了出来,李长沙心中想着事情,也没有了再饮的兴致,又与李恪闲谈了几句,便就起身告辞离去了。

    李长沙起身刚走,片刻后出了府门,直奔渤海郡王府而回。

    “殿下,李长沙已经走了。”看着李长沙出府离去,王玄策回到了偏厅,对李恪道。

    原本还坐在偏厅,一副熏醉之态的李恪一听得王玄策的话,顿时便来了精神,脸上的醉意全无,眼睛也恢复了神采。

    不过想来也是,李恪善饮,千杯不倒,区区一坛酒,李恪又怎会醉了,方才李恪的这幅模样也只是做给李长沙看的罢了。

    王玄策站在李恪的身旁,对李恪道:“方才宴上听殿下的意思,似乎无意严惩李奉慈。”

    李恪点了点头回道:“本王只是稍加敲打罢了,确无意同他撕破脸面。”

    王玄策道:“这位渤海郡王在太原名声极差,不止穷奢极欲,甚至还常有侵占民田,强买强卖之行,李奉慈这些罪迹证据确凿,殿下要想动他不难。”

    李恪和李奉慈,一个是爱子和一个是久不联络的堂兄,孰亲孰远,李世民心中自有计较,更何况李奉慈所犯的又都是损宗室名望,李世民忌讳的事情,只要李恪愿意,一封手书进京,扒了李奉慈的王爵并非不能。可听得李恪方才的意思,显然不欲对李奉慈下重手,王玄策也颇为不解。

    李恪闻言,也悠悠地叹了口气,李恪清楚,李奉慈之流,虽无乱国大祸,但放在太原,只会伤民害政,于朝不利,李恪又何尝不想动他,又何尝不想为民除害,但有些时候,他也有他无奈的地方。

    李恪道:“本王如何不想动他,只是现在还不是动他的时候,本王不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魏玄成,本王做不得孤臣,本王要成大志,便离不得宗室里的助力,李奉慈在宗室子弟中位份不低,本王一时半会儿还动不得他,只能暂行敲打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