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并安南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安南竟然出了乱子,随时可能波及到岭南。岭南之地,对大明来说,可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岭南盛产稻米、蔗糖、铁器、瓷器,另外还有造船厂,军械厂,从云南出来的铜,也要送到广州。
基本上这么说,岭南就是大明半壁江山的钱袋,米仓,军火库,根本不能出问题。
现在安南大乱,百姓四处逃避,万一涌进大明,这可就麻烦了。
因此应天中书百官,立刻进行讨论,前后持续了三天时间,他们商量出一整套措施,随后孙炎和毛贵一起来求见张希孟。
又是对外,又是涉及到用兵,方方面面,张希孟自然是权威。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层,安南那边起义的百姓,打着“张子”的旗号,很显然,张太师的名望,已经传播到了海外。
“正因为如此,我似乎不便表态,应该请陛下定夺。”
孙炎忙笑道:“太师过谦了,首先您一秉大公,谁不清楚?其次如果安南这边,以您的名号,举兵起义,能够成功,其他各处,似乎都可以推而广之……这事情牵连太大,还是先商议个结果,然后再去麻烦陛下比较妥当。”
张希孟也没有说更多的废话,而是主动道:“毛尚书,你看安南那边,有推行均田的基础吗?他们能不能行?”
毛贵立刻打起精神,对张希孟道:“太师,您也知道,安南一直是中原属国,五代十国才自立出去,论起来比高丽要晚太多了。说起来,安南和中原有不少相似之处。只不过由于山岭重叠,北宋的时候,把岭南都视作天涯海角,烟瘴之地,更不要说安南了。这一次之所以起兵,是借着安南兵败占城的机会,也是和这十余年,大明和安南的交往有关系,总而言之,是天时地利人和凑在了一起,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毛贵说话很有意思,他用的是机会,而不是麻烦。
时间发展到了现在,大明朝廷已经没有几个大臣,一听到外面乱了,就心惊肉跳,手足没地方放……这一次安南出事,虽然让人担忧,却也不至于惶惶不安。甚至像毛贵等人,还盘算着借助这一次的事情,好好捞一笔!
毛贵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安南和中原有交流,双方其实算是很密切的。
但是由于地形阻隔,加上南方一直不是中原王朝的经营重点,安南这一片有着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
他们借着中原衰弱的机会自立,随后元朝三次征讨,悉数失败。
他们现在就是离开家门的逆子,觉得靠自己能过得很好,并不愿意再回到原来的家庭,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大约就是这么個状态,如果不出意外,安南会同中原渐行渐远,以至于彻底分道扬镳。
但是随着大明朝建立,事情发生了变化。
由于明军击败元廷,收复故土,甚至还俘虏了元朝皇帝……赫赫武功,慑服了安南上下的心,让他们重新恢复了尊重,甚至是敬畏。
接下来就要说张希孟的这套全新主张,对安南的影响了。
双方离着这么近,大明又这么强,早就是文化中心,不可能对周边没有任何影响……而此时的安南处于陈朝后期,国家末世,该有的矛盾,安南一样不少。
由于国土狭小,表现更加剧烈,人丁滋生,土地不足,豪强权贵大肆兼并,百姓民不聊生。
陈朝还有个很奇葩的政策,由于前面元廷三次征讨安南。
陈朝这边,就实行了世代为兵的世兵制,而且还不许入仕为官。
这么对待将士,简直比历史上明朝的军户制还过分。
可以说陈朝已经走到了最后阶段,
偏偏这时候,他们还调集十二万兵马,进攻占城,又把国王折损在了战斗中……事情到了这一步,要是还能相安无事,就出鬼了。
其实事情不复杂,安南是一定要出事的,是豪强将领,取代陈朝,还是百姓揭竿而起,改朝换代……无非这么两种可能。
是出王莽曹操,还是出陈胜吴广的问题。
在原本的历史上,是豪强取代了陈朝,并且在永乐年间,和朱老四闹得天翻地覆。
而这一世张希孟的影响力,已经早就走出了国门。
哪怕在安南,也有一批中下层读书人,他们以张子门徒自诩。
他们主张效仿大明,彻底改革安南。
包括均田均赋,大兴教化,公平入仕等等……说白了,这些底层读书人也想分享蛋糕。
甚至有人干脆主张,重新并入大明算了。
很显然,这只是少数人的异想天开,大多数的安南百姓是不赞同的。
张希孟耐心听完,总结道:“困难不小,机会难得。你们觉得呢?”
孙炎立刻点头,“太师所言极是,确实如此……我盘算着能不能调动大军,以帮助安南百姓,讨伐昏君奸佞为名,出师安南?”
毛贵也说道:“太师,安南损失了十二万人,国力衰微,如果给占城下旨,要求占城出兵,南北夹击安南,似乎可以效仿高丽,顺利收回安南之地,确实是天赐良机!”
显然,这俩人都主张对安南用兵,而且是越快越好,大局兴兵,半点不能客气。
张希孟微微皱眉,思忖再三。
“安南这种地方,难度永远不是怎么打进去,而是怎么治理!”张希孟道:“安南本就天高皇帝远,和中原隔阂极大,好容易自立,随后元廷几次用兵,打赢了还好,反而输了,更让安南小觑中原,生出了傲慢之心。我们此刻出兵,他们必定以为是落井下石,心有不服。即便暂时压制住,他们也未必会心服口服,接下来依旧会此起彼伏,祸乱不断。”
毛贵微微皱眉头,“太师说得没错,但是时机……”
张希孟摆手,笑道:“我没说要放弃这一次机会……我的想法是能不能派遣一支船队……以调停两国冲突为名,拦住占城的兵马!”
“占城?”毛贵一怔,连忙道:“太师,我刚刚打算说来着,别看这一次占城赢了,但是总体来讲,占城比陈朝还要衰弱。我们帮着安南,万一陈朝缓过一口气,灭了占城,有了南方的粮仓,安南就不好对付了。”
张希孟笑道:“你先听我把话说完……我的意思是借着保护安南的名义,压制占城,随后我们在两国中间驻扎兵马,借着阻止两国继续战斗的名义,敲开安南和占城的国门,一口气把这两处都拿到手!”
孙炎和毛贵互相看了看,都不约而同露出了不愧是太师,一口气想要吞并两个国家,还真是胃口惊人。
孙炎又沉吟了一会儿,张希孟笑道:“怎么,你有别的看法?”
孙炎慌忙摆手,“太师的想法已经很完满了,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我还有一件小事,想要看太师的意思。”
“什么事?”张希孟好奇道。
孙炎微微压低声音,“太师,我们先压制占城,不许他们继续攻击安南,反过来敲开安南的门户……但是对外,或者说咱们的报纸,能不能告诉我们的百姓,朝廷是为了支援义士,讨伐昏君?”
张希孟眉头微皱,虽然说此刻直接出师安南,趁虚而入,趁火打劫,会留下后患……但是安南国内出现了均田的主张,有一批亲近大明的读书人,也不能让他们失望。
更何况张希孟所讲的,是大明的底限,如果能捞取更多,又为什么要拒绝!
“可以!”
张希孟这一点头,毛贵和孙炎,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随后他们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方略,递给了朱元璋。
老朱也很快答应。
大明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报纸上连篇累牍,主要是介绍安南过去属于中原王朝的历史,也说了安南百姓的凄苦艰难。
更有如今愤然起兵,讨伐昏君的勇毅。
报纸大肆报道,使得原本就激起热闹的话题,一下子就爆了。
原来安南竟然是这么回事,原来这个小国,也盼着推行大明的国策……这可是大好事啊!
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帮帮场子。
别人不说,刚刚卖了釜山港,换来一笔钱的张东,他此刻已经是鸟枪换炮。
由于张子明拿到了大明功勋勋章,加上张东俘虏高丽国王的功劳……他们这对父子,瞬间名扬天下,家喻户晓。
有了名气,什么都方便了。
不少有志青年,都来投靠张东,数量超过了三百人。
张东也跑去了刘家港的造船厂,报上了名字之后,见到了主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弄到了五艘最新的快速战船!
除此之外,张东还买到了一批军火,包括十门火炮,二百支新式火铳,而且还是友情价。
一瞬间,他的手下,鸟枪换炮。
“安南义民起兵,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他们信奉太师学说,就是我们的兄弟!”
手下的这帮年轻人,也是跃跃欲试,只不过有人还心存忧虑。
“朝廷什么意思?万一我们去了,惹出祸端,那该怎么办?”
张东呵呵一笑,“我们是为了大明的利益战斗!安南就是大明的疆土。就算朝廷出于种种考虑,不好直接下手,我们也要想办法,把安南拿回来……就像是我们在高丽做得那样!”
安南竟然出了乱子,随时可能波及到岭南。岭南之地,对大明来说,可是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岭南盛产稻米、蔗糖、铁器、瓷器,另外还有造船厂,军械厂,从云南出来的铜,也要送到广州。
基本上这么说,岭南就是大明半壁江山的钱袋,米仓,军火库,根本不能出问题。
现在安南大乱,百姓四处逃避,万一涌进大明,这可就麻烦了。
因此应天中书百官,立刻进行讨论,前后持续了三天时间,他们商量出一整套措施,随后孙炎和毛贵一起来求见张希孟。
又是对外,又是涉及到用兵,方方面面,张希孟自然是权威。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层,安南那边起义的百姓,打着“张子”的旗号,很显然,张太师的名望,已经传播到了海外。
“正因为如此,我似乎不便表态,应该请陛下定夺。”
孙炎忙笑道:“太师过谦了,首先您一秉大公,谁不清楚?其次如果安南这边,以您的名号,举兵起义,能够成功,其他各处,似乎都可以推而广之……这事情牵连太大,还是先商议个结果,然后再去麻烦陛下比较妥当。”
张希孟也没有说更多的废话,而是主动道:“毛尚书,你看安南那边,有推行均田的基础吗?他们能不能行?”
毛贵立刻打起精神,对张希孟道:“太师,您也知道,安南一直是中原属国,五代十国才自立出去,论起来比高丽要晚太多了。说起来,安南和中原有不少相似之处。只不过由于山岭重叠,北宋的时候,把岭南都视作天涯海角,烟瘴之地,更不要说安南了。这一次之所以起兵,是借着安南兵败占城的机会,也是和这十余年,大明和安南的交往有关系,总而言之,是天时地利人和凑在了一起,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毛贵说话很有意思,他用的是机会,而不是麻烦。
时间发展到了现在,大明朝廷已经没有几个大臣,一听到外面乱了,就心惊肉跳,手足没地方放……这一次安南出事,虽然让人担忧,却也不至于惶惶不安。甚至像毛贵等人,还盘算着借助这一次的事情,好好捞一笔!
毛贵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安南和中原有交流,双方其实算是很密切的。
但是由于地形阻隔,加上南方一直不是中原王朝的经营重点,安南这一片有着根深蒂固的地方势力。
他们借着中原衰弱的机会自立,随后元朝三次征讨,悉数失败。
他们现在就是离开家门的逆子,觉得靠自己能过得很好,并不愿意再回到原来的家庭,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大约就是这么個状态,如果不出意外,安南会同中原渐行渐远,以至于彻底分道扬镳。
但是随着大明朝建立,事情发生了变化。
由于明军击败元廷,收复故土,甚至还俘虏了元朝皇帝……赫赫武功,慑服了安南上下的心,让他们重新恢复了尊重,甚至是敬畏。
接下来就要说张希孟的这套全新主张,对安南的影响了。
双方离着这么近,大明又这么强,早就是文化中心,不可能对周边没有任何影响……而此时的安南处于陈朝后期,国家末世,该有的矛盾,安南一样不少。
由于国土狭小,表现更加剧烈,人丁滋生,土地不足,豪强权贵大肆兼并,百姓民不聊生。
陈朝还有个很奇葩的政策,由于前面元廷三次征讨安南。
陈朝这边,就实行了世代为兵的世兵制,而且还不许入仕为官。
这么对待将士,简直比历史上明朝的军户制还过分。
可以说陈朝已经走到了最后阶段,
偏偏这时候,他们还调集十二万兵马,进攻占城,又把国王折损在了战斗中……事情到了这一步,要是还能相安无事,就出鬼了。
其实事情不复杂,安南是一定要出事的,是豪强将领,取代陈朝,还是百姓揭竿而起,改朝换代……无非这么两种可能。
是出王莽曹操,还是出陈胜吴广的问题。
在原本的历史上,是豪强取代了陈朝,并且在永乐年间,和朱老四闹得天翻地覆。
而这一世张希孟的影响力,已经早就走出了国门。
哪怕在安南,也有一批中下层读书人,他们以张子门徒自诩。
他们主张效仿大明,彻底改革安南。
包括均田均赋,大兴教化,公平入仕等等……说白了,这些底层读书人也想分享蛋糕。
甚至有人干脆主张,重新并入大明算了。
很显然,这只是少数人的异想天开,大多数的安南百姓是不赞同的。
张希孟耐心听完,总结道:“困难不小,机会难得。你们觉得呢?”
孙炎立刻点头,“太师所言极是,确实如此……我盘算着能不能调动大军,以帮助安南百姓,讨伐昏君奸佞为名,出师安南?”
毛贵也说道:“太师,安南损失了十二万人,国力衰微,如果给占城下旨,要求占城出兵,南北夹击安南,似乎可以效仿高丽,顺利收回安南之地,确实是天赐良机!”
显然,这俩人都主张对安南用兵,而且是越快越好,大局兴兵,半点不能客气。
张希孟微微皱眉,思忖再三。
“安南这种地方,难度永远不是怎么打进去,而是怎么治理!”张希孟道:“安南本就天高皇帝远,和中原隔阂极大,好容易自立,随后元廷几次用兵,打赢了还好,反而输了,更让安南小觑中原,生出了傲慢之心。我们此刻出兵,他们必定以为是落井下石,心有不服。即便暂时压制住,他们也未必会心服口服,接下来依旧会此起彼伏,祸乱不断。”
毛贵微微皱眉头,“太师说得没错,但是时机……”
张希孟摆手,笑道:“我没说要放弃这一次机会……我的想法是能不能派遣一支船队……以调停两国冲突为名,拦住占城的兵马!”
“占城?”毛贵一怔,连忙道:“太师,我刚刚打算说来着,别看这一次占城赢了,但是总体来讲,占城比陈朝还要衰弱。我们帮着安南,万一陈朝缓过一口气,灭了占城,有了南方的粮仓,安南就不好对付了。”
张希孟笑道:“你先听我把话说完……我的意思是借着保护安南的名义,压制占城,随后我们在两国中间驻扎兵马,借着阻止两国继续战斗的名义,敲开安南和占城的国门,一口气把这两处都拿到手!”
孙炎和毛贵互相看了看,都不约而同露出了不愧是太师,一口气想要吞并两个国家,还真是胃口惊人。
孙炎又沉吟了一会儿,张希孟笑道:“怎么,你有别的看法?”
孙炎慌忙摆手,“太师的想法已经很完满了,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我还有一件小事,想要看太师的意思。”
“什么事?”张希孟好奇道。
孙炎微微压低声音,“太师,我们先压制占城,不许他们继续攻击安南,反过来敲开安南的门户……但是对外,或者说咱们的报纸,能不能告诉我们的百姓,朝廷是为了支援义士,讨伐昏君?”
张希孟眉头微皱,虽然说此刻直接出师安南,趁虚而入,趁火打劫,会留下后患……但是安南国内出现了均田的主张,有一批亲近大明的读书人,也不能让他们失望。
更何况张希孟所讲的,是大明的底限,如果能捞取更多,又为什么要拒绝!
“可以!”
张希孟这一点头,毛贵和孙炎,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随后他们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方略,递给了朱元璋。
老朱也很快答应。
大明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报纸上连篇累牍,主要是介绍安南过去属于中原王朝的历史,也说了安南百姓的凄苦艰难。
更有如今愤然起兵,讨伐昏君的勇毅。
报纸大肆报道,使得原本就激起热闹的话题,一下子就爆了。
原来安南竟然是这么回事,原来这个小国,也盼着推行大明的国策……这可是大好事啊!
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帮帮场子。
别人不说,刚刚卖了釜山港,换来一笔钱的张东,他此刻已经是鸟枪换炮。
由于张子明拿到了大明功勋勋章,加上张东俘虏高丽国王的功劳……他们这对父子,瞬间名扬天下,家喻户晓。
有了名气,什么都方便了。
不少有志青年,都来投靠张东,数量超过了三百人。
张东也跑去了刘家港的造船厂,报上了名字之后,见到了主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弄到了五艘最新的快速战船!
除此之外,张东还买到了一批军火,包括十门火炮,二百支新式火铳,而且还是友情价。
一瞬间,他的手下,鸟枪换炮。
“安南义民起兵,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他们信奉太师学说,就是我们的兄弟!”
手下的这帮年轻人,也是跃跃欲试,只不过有人还心存忧虑。
“朝廷什么意思?万一我们去了,惹出祸端,那该怎么办?”
张东呵呵一笑,“我们是为了大明的利益战斗!安南就是大明的疆土。就算朝廷出于种种考虑,不好直接下手,我们也要想办法,把安南拿回来……就像是我们在高丽做得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