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缺人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帝亲自迎出午门,才是真正的不合礼制,见到隆武帝待汪克凡如此亲厚,在场的礼部官员们惊羡之余,心里各有感慨。
“天威难测呀!”
一个身穿六品官服的礼部主事跪在地上,对着旁边交好的同僚嘀咕道:“早知如今,又何必当初呢!”
“小声些,让谁听去了,到大宗伯跟前点上一炮,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大宗伯,就是礼部尚书的别称,那同僚是个谨小慎微的人,听那主事话里有幸灾乐祸的意思,立刻紧张地看向杨廷麟,却发现杨廷麟的样子不大对。
皇帝既然亲自出来了,迎接仪式的规格就相应提高,有些礼仪需要更改,杨廷麟作为礼部尚书,应该充当一个现场总指挥的角色,但他此刻却和大家一样跪在地上,两眼一直盯着隆武帝,神色间竟然带着一股子委屈和不服气的意思。
到底是怎么回事嘛?
皇帝又到底偏向哪一头?
为什么楚勋集团面子里子都有了,受伤的总是我们礼部!总是东林!
礼乐声中,汪克凡上前伏地叩首,山呼万岁,隆武帝含笑受了,亲手把他扶起,温言呵问辛苦,目光中透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个人,手下有三万多楚军,是南明第二大的军头,仅次于李过的忠贞营,而且忠贞营有加入楚军的迹象。
这个人,是南明数得着的封疆大吏,除了广东苏观生以外,就数他的势力范围最大。
这个人,遥在湖广,却每时每刻都在对朝廷产生影响,以他为首的楚勋集团羽翼渐丰,已是朝廷里最强的政治势力之一,连隆武帝都有些忌惮……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见到汪克凡后,隆武帝仍然很高兴。
因为他打赢了湖广会战。
湖广会战爆发的时候,南明岌岌可危,隆武朝廷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战败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一仗,许胜不许败。
汪克凡胜了!
而且是全歼强敌,战果辉煌的大胜!
随着这场大胜,内忧外患都一起消除,朝廷政局空前稳固,隆武帝终于腾出手来,推行后续的各种计划,打压杨廷麟,在东林党把持的礼部里掺沙子。只是第一步的准备工作,后面的才是重头戏。
可攘外,可安内,汪克凡这样的能臣太难得了,隆武帝对他是真心赏识。
这个人有野心?不怕!
自古能臣多为权臣。手里没权怎么施展才能,关键在于君主如何驾驭,在于权臣能否守住底线,迄今为止,汪克凡的表现还不错,别的不说,就这次汪克凡返回桂林。再三推辞王公之礼的待遇,就让隆武帝感到很满意。
不许汪克凡超爵庆典,保住了朝廷体面,就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予补偿,隆武帝颇有“不能让雷锋吃亏”的觉悟,这才亲自迎出午门。以示皇恩浩荡,对汪克凡圣眷正隆。
“有点恩威并施的意思了。”隆武帝的心里有点小得意,这一年多来他才真正体会到做皇帝的乐趣,政治手腕的能力也小有所成,比在福建的时候提高了不少。
君臣二人携手走进午门。
杨廷麟脸色铁青。目光游移,似乎在琢磨什么事情……
一套必要礼仪程序走下来,一些场面上没营养的话说完,大概半个多时辰后,汪克凡和隆武帝单独坐在一间偏殿里,有些事情终于可以深入谈一谈了。
“圣上为何首先整肃礼部?”汪克凡这个疑问憋了很久,这回打压杨廷麟,只是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事先汪克凡也没有想到。趁着湖广大胜的机会,重新捏合整顿朝廷各股势力可以理解,但怎么先拿礼部开刀?这好像不是最要紧的地方。
“杨廷麟不知变通,敲打一下,让他想一想。”隆武帝的气场比一年前要强得多,挥挥手毫不在意的样子,又热切说道:“朝廷现在急缺人才,朕有意重开国子监,汪卿觉得如何?”
东林党的思维方式还是老一套,在朝廷里很少起到积极作用,隆武帝要做什么事情,往往在他们这里受到的阻力最大,既然跟不上形势,受到打压就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人才的匮乏也让隆武帝对礼部的工作很不满意,连续开了三次恩科之后,合适的人才已经挑选的差不多了,第四次恩科要么放低选拔标准,要么就得暂缓,但可用的官员还有不小的缺口,隆武帝这才想到重开国子监,搞一些速成班性质的中央官学应急,却遭到了东林党的坚决反对。
这是关系到文官选拔晋升的方法问题,大家都是科班出身慢慢熬出来的,搞一批“函授文凭”就能当官,让朝廷里这里官员如何自处?代表着士林利益的东林党反应最为激烈,并得到了整个文官系统的支持,隆武帝也拗不过他们,重开国子监的事情一度搁浅。而强行在礼部砸开一个口子,是隆武帝的又一次尝试。
“这个,似乎有些急于求成了。”汪克凡斟酌着用词,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拔苗助长恐怕带来隐患。”
隆武帝有些失望:“哎,我这也是着急啊,太多的事情要做,就是没有得力的人!”
汪克凡想了一会,建议道:“另设一座官学怎么样?不用国子监的名字,出了什么偏差也好补救,要是真的办不好,直接关掉就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撤到了西南大后方,设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南撤的清华、北大和南开联合组成,这个方法可以借鉴。
隆武帝两眼渐渐眯成了一条线,突然一拍椅子把手:“好!这个办法好!就依着汪卿的意思办!”
不搞国子监了,再开一座官学,各种标准没有成例可循,就能完全按照隆武帝的意思来办,如此简单的办法,却能轻易避开文官们的阻力,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
困扰多日的难题迎刃而解,隆武帝觉得心里一阵轻松,看向汪克凡的目光也更加亲切。
ru
皇帝亲自迎出午门,才是真正的不合礼制,见到隆武帝待汪克凡如此亲厚,在场的礼部官员们惊羡之余,心里各有感慨。
“天威难测呀!”
一个身穿六品官服的礼部主事跪在地上,对着旁边交好的同僚嘀咕道:“早知如今,又何必当初呢!”
“小声些,让谁听去了,到大宗伯跟前点上一炮,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大宗伯,就是礼部尚书的别称,那同僚是个谨小慎微的人,听那主事话里有幸灾乐祸的意思,立刻紧张地看向杨廷麟,却发现杨廷麟的样子不大对。
皇帝既然亲自出来了,迎接仪式的规格就相应提高,有些礼仪需要更改,杨廷麟作为礼部尚书,应该充当一个现场总指挥的角色,但他此刻却和大家一样跪在地上,两眼一直盯着隆武帝,神色间竟然带着一股子委屈和不服气的意思。
到底是怎么回事嘛?
皇帝又到底偏向哪一头?
为什么楚勋集团面子里子都有了,受伤的总是我们礼部!总是东林!
礼乐声中,汪克凡上前伏地叩首,山呼万岁,隆武帝含笑受了,亲手把他扶起,温言呵问辛苦,目光中透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个人,手下有三万多楚军,是南明第二大的军头,仅次于李过的忠贞营,而且忠贞营有加入楚军的迹象。
这个人,是南明数得着的封疆大吏,除了广东苏观生以外,就数他的势力范围最大。
这个人,遥在湖广,却每时每刻都在对朝廷产生影响,以他为首的楚勋集团羽翼渐丰,已是朝廷里最强的政治势力之一,连隆武帝都有些忌惮……
但这一切都不重要。见到汪克凡后,隆武帝仍然很高兴。
因为他打赢了湖广会战。
湖广会战爆发的时候,南明岌岌可危,隆武朝廷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战败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一仗,许胜不许败。
汪克凡胜了!
而且是全歼强敌,战果辉煌的大胜!
随着这场大胜,内忧外患都一起消除,朝廷政局空前稳固,隆武帝终于腾出手来,推行后续的各种计划,打压杨廷麟,在东林党把持的礼部里掺沙子。只是第一步的准备工作,后面的才是重头戏。
可攘外,可安内,汪克凡这样的能臣太难得了,隆武帝对他是真心赏识。
这个人有野心?不怕!
自古能臣多为权臣。手里没权怎么施展才能,关键在于君主如何驾驭,在于权臣能否守住底线,迄今为止,汪克凡的表现还不错,别的不说,就这次汪克凡返回桂林。再三推辞王公之礼的待遇,就让隆武帝感到很满意。
不许汪克凡超爵庆典,保住了朝廷体面,就可以从其他方面给予补偿,隆武帝颇有“不能让雷锋吃亏”的觉悟,这才亲自迎出午门。以示皇恩浩荡,对汪克凡圣眷正隆。
“有点恩威并施的意思了。”隆武帝的心里有点小得意,这一年多来他才真正体会到做皇帝的乐趣,政治手腕的能力也小有所成,比在福建的时候提高了不少。
君臣二人携手走进午门。
杨廷麟脸色铁青。目光游移,似乎在琢磨什么事情……
一套必要礼仪程序走下来,一些场面上没营养的话说完,大概半个多时辰后,汪克凡和隆武帝单独坐在一间偏殿里,有些事情终于可以深入谈一谈了。
“圣上为何首先整肃礼部?”汪克凡这个疑问憋了很久,这回打压杨廷麟,只是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事先汪克凡也没有想到。趁着湖广大胜的机会,重新捏合整顿朝廷各股势力可以理解,但怎么先拿礼部开刀?这好像不是最要紧的地方。
“杨廷麟不知变通,敲打一下,让他想一想。”隆武帝的气场比一年前要强得多,挥挥手毫不在意的样子,又热切说道:“朝廷现在急缺人才,朕有意重开国子监,汪卿觉得如何?”
东林党的思维方式还是老一套,在朝廷里很少起到积极作用,隆武帝要做什么事情,往往在他们这里受到的阻力最大,既然跟不上形势,受到打压就是必然的。
除此之外,人才的匮乏也让隆武帝对礼部的工作很不满意,连续开了三次恩科之后,合适的人才已经挑选的差不多了,第四次恩科要么放低选拔标准,要么就得暂缓,但可用的官员还有不小的缺口,隆武帝这才想到重开国子监,搞一些速成班性质的中央官学应急,却遭到了东林党的坚决反对。
这是关系到文官选拔晋升的方法问题,大家都是科班出身慢慢熬出来的,搞一批“函授文凭”就能当官,让朝廷里这里官员如何自处?代表着士林利益的东林党反应最为激烈,并得到了整个文官系统的支持,隆武帝也拗不过他们,重开国子监的事情一度搁浅。而强行在礼部砸开一个口子,是隆武帝的又一次尝试。
“这个,似乎有些急于求成了。”汪克凡斟酌着用词,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拔苗助长恐怕带来隐患。”
隆武帝有些失望:“哎,我这也是着急啊,太多的事情要做,就是没有得力的人!”
汪克凡想了一会,建议道:“另设一座官学怎么样?不用国子监的名字,出了什么偏差也好补救,要是真的办不好,直接关掉就是。”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撤到了西南大后方,设立西南联合大学,由南撤的清华、北大和南开联合组成,这个方法可以借鉴。
隆武帝两眼渐渐眯成了一条线,突然一拍椅子把手:“好!这个办法好!就依着汪卿的意思办!”
不搞国子监了,再开一座官学,各种标准没有成例可循,就能完全按照隆武帝的意思来办,如此简单的办法,却能轻易避开文官们的阻力,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
困扰多日的难题迎刃而解,隆武帝觉得心里一阵轻松,看向汪克凡的目光也更加亲切。
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