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失陷的上海!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淞沪会战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军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这无疑是与日
本当初的判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日本是个岛国,资源有限,同中国这个庞然大国比拼耐力和韧劲,,是万万消耗不起的,因此惟一途径即是速战速决。此时,日本统帅部对于日军经数次增兵后依旧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甚至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会战态势,感到极为恼怒,同时也大为焦急。大本营经过审慎研究商讨后,认为中国已倾全国兵力之五分之三云集上海,已然摆出决战架势,而此前日军一直放主力于华北方向寻求决战无异战略部署的浪费,因而提出目前刻不容缓的是迅速结束上海战役,并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
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日军统帅部还于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日军第10军的作战要领方案是:一、预定在10月末或11月初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地域登陆,主力以快速突进方式向黄浦江之线前进,攻占松江,切断沪杭铁路,一部向闵行渡河点前进,策应上海派遣军作战;二、渡过黄浦江之后向上海以西及南方攻击前进,与上海派遣军配合消灭上海周边的中国军队。
就在敌人大举调兵遣将、即将大兵压境之际,蒋介石却又深陷于列强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这样的念头他一直没有断绝过。淞沪这一仗,是被日本人逼迫太甚不得已而为之,&qu;打&qu;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好地&qu;谈&qu;。而国际社会的调节,就是他紧抓不放的救命稻草。所以,当蒋介石闻听国际联盟要于11月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qu;九国公约&qu;会议,讨论中日之战,立刻喜出望外。本来,蒋介石已听取了白崇禧、陈诚等人建议,决定放弃上海,采取持久战策略,全军退到上海外围既设之国防工事固守,抗击消耗日军,这么做在当时形势下是明智的可行之举。但&qu;国联&qu;要开会的消息传来,却搅乱了蒋介石的头脑,他在命令下达的第二天,11月1日夜10时偕白崇禧、顾祝同等人乘火车,冒雨来到国民党淞沪前线中央军总部驻地南翔,在一所小学里召集由师长以上将领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
在会上蒋介石说什么九国公约会议对国家命运关系甚大,我要求你们做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10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上海是政府的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基地,如果过早地放弃,会使政府的财政和物资受到很大影响。会后,便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新命令传到阵地上,部队一片哗然,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中国守军士气大受影响,一些已经卷好铺盖要走的士兵只好又匆匆返回阵地,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
看到老蒋命令的反复,孙翔感觉一拳砸到棉花上,无处受力,胸口闷疼不已,上海这次空战已经给部队的后撤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根据88师师长、后升任72军军长的孙元良后来回忆:他们一个师15000人左右,到最后,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这是曾任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的一段话。
从这些将军们的话中,可以得知当时战斗的惨烈,有很多时候,当双方部队杀到一起时,天上的航空队都不能给于地面部队有效的支援!因为双方的部队绞杀到一起,让人根本不敢向地面射击,因为自己的战友也在机枪的准星里!
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防守这里的,原先有张发奎第8集团军所属的4个师1个旅数万人的兵力,因蒋介石一直认为日军全力进攻上海正面,不会有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故在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一一投入前方战场,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陶广第62师的2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既无重炮,也无像样工事,面对10万装备精良的日本生力军,结果可想而知。迅速即被日军击溃,日军登陆成功后,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成立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日大本营规定其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任务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以结束战局为目地,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第6、第18师团按照预先部署,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
当蒋介石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时,不禁大吃一惊。立即命令淞沪战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陈诚急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殊知,这个军刚从豫北调来,在松江附近未及集结完毕,即遭遇日军凶猛攻击,苦战3天3夜,未能退敌。11月8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守军死亡殆尽,吴克仁率残兵据守西门,兀自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年仅43岁。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9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
与此同时,日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指挥下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这时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再不撤退将成瓮中之鳖,被日军一网打尽。此时的南京统帅部和淞沪战场各个高级指挥部已经方寸大乱,是撤是守,争执不下。蒋介石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他表示只要我们在上海继续顶下去,相信“九国公约”国家会出面制裁日本,此时此刻还在做梦。
(鞠躬感谢70人生、新疆V正义之剑同学的打赏~)
淞沪会战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中国军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控制上海,这无疑是与日
本当初的判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日本是个岛国,资源有限,同中国这个庞然大国比拼耐力和韧劲,,是万万消耗不起的,因此惟一途径即是速战速决。此时,日本统帅部对于日军经数次增兵后依旧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甚至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会战态势,感到极为恼怒,同时也大为焦急。大本营经过审慎研究商讨后,认为中国已倾全国兵力之五分之三云集上海,已然摆出决战架势,而此前日军一直放主力于华北方向寻求决战无异战略部署的浪费,因而提出目前刻不容缓的是迅速结束上海战役,并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
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日军统帅部还于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日军第10军的作战要领方案是:一、预定在10月末或11月初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地域登陆,主力以快速突进方式向黄浦江之线前进,攻占松江,切断沪杭铁路,一部向闵行渡河点前进,策应上海派遣军作战;二、渡过黄浦江之后向上海以西及南方攻击前进,与上海派遣军配合消灭上海周边的中国军队。
就在敌人大举调兵遣将、即将大兵压境之际,蒋介石却又深陷于列强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这样的念头他一直没有断绝过。淞沪这一仗,是被日本人逼迫太甚不得已而为之,&qu;打&qu;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好地&qu;谈&qu;。而国际社会的调节,就是他紧抓不放的救命稻草。所以,当蒋介石闻听国际联盟要于11月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qu;九国公约&qu;会议,讨论中日之战,立刻喜出望外。本来,蒋介石已听取了白崇禧、陈诚等人建议,决定放弃上海,采取持久战策略,全军退到上海外围既设之国防工事固守,抗击消耗日军,这么做在当时形势下是明智的可行之举。但&qu;国联&qu;要开会的消息传来,却搅乱了蒋介石的头脑,他在命令下达的第二天,11月1日夜10时偕白崇禧、顾祝同等人乘火车,冒雨来到国民党淞沪前线中央军总部驻地南翔,在一所小学里召集由师长以上将领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
在会上蒋介石说什么九国公约会议对国家命运关系甚大,我要求你们做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10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上海是政府的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基地,如果过早地放弃,会使政府的财政和物资受到很大影响。会后,便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新命令传到阵地上,部队一片哗然,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中国守军士气大受影响,一些已经卷好铺盖要走的士兵只好又匆匆返回阵地,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
看到老蒋命令的反复,孙翔感觉一拳砸到棉花上,无处受力,胸口闷疼不已,上海这次空战已经给部队的后撤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根据88师师长、后升任72军军长的孙元良后来回忆:他们一个师15000人左右,到最后,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这是曾任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的一段话。
从这些将军们的话中,可以得知当时战斗的惨烈,有很多时候,当双方部队杀到一起时,天上的航空队都不能给于地面部队有效的支援!因为双方的部队绞杀到一起,让人根本不敢向地面射击,因为自己的战友也在机枪的准星里!
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防守这里的,原先有张发奎第8集团军所属的4个师1个旅数万人的兵力,因蒋介石一直认为日军全力进攻上海正面,不会有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故在战事趋于激烈、兵源枯竭之时,将防守杭州湾的部队一一投入前方战场,到日军登陆时,在杭州湾北岸从全公亭至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仅有陶广第62师的2个步兵连、炮兵第2旅2团6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既无重炮,也无像样工事,面对10万装备精良的日本生力军,结果可想而知。迅速即被日军击溃,日军登陆成功后,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成立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日大本营规定其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任务以挫伤敌之战斗意志,获得以结束战局为目地,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第6、第18师团按照预先部署,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
当蒋介石得知日军登陆金山卫的消息时,不禁大吃一惊。立即命令淞沪战场前敌指挥官陈诚作出应变处置,陈诚急令右翼军的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前往增援松江。殊知,这个军刚从豫北调来,在松江附近未及集结完毕,即遭遇日军凶猛攻击,苦战3天3夜,未能退敌。11月8日夜,日军凭借强大火力从东、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守军死亡殆尽,吴克仁率残兵据守西门,兀自死战不退,最后壮烈殉国,年仅43岁。第67军全军覆没,日军遂占松江。随即兵分两路,一部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趋南京,主力则指向枫泾镇、嘉兴、平望。9日,切断沪杭铁路及公路。
与此同时,日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指挥下在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登陆成功,前锋直指京沪铁路和公路,形成合拢之势。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这时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再不撤退将成瓮中之鳖,被日军一网打尽。此时的南京统帅部和淞沪战场各个高级指挥部已经方寸大乱,是撤是守,争执不下。蒋介石死抱着对国联不切实际的幻想,迟迟不肯下令后撤,他表示只要我们在上海继续顶下去,相信“九国公约”国家会出面制裁日本,此时此刻还在做梦。
(鞠躬感谢70人生、新疆V正义之剑同学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