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虎视眈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子地位的不稳,不由的让杨谅生出一份本不该有的垂涎之心。皇帝父亲老了,太子大哥又无能,身为天子的嫡子,手中又有这样大的地盘和强壮的兵马,他凭什么就不能多想一些呢。
别看他如今地位极高,权势正盛,坐镇东方,手握着几十万人马,掌控着五十二个州,大家对他毕恭毕敬,但他却很清楚,这些都只是表面的而已。大家敬畏的是他手中的权力,如今他是皇帝宠爱的皇子,因此能拥有如此大的地盘。但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随着天子日益老迈,要不了太久,老皇帝总有驾崩的一天。到时,就算是无能的太子大哥即位之后,他还能容忍自己继续坐镇关东五十二州吗?西汉有七王之乱,哪来的?不就是因为汉太祖立国之后分封宗氏为王,然后等到后来,汉景帝又要削藩,结果就起七国之乱。如今他的并州大总管是天子封的,但等将来太子即位后,说不定就要削藩收权。父亲可以让儿子坐镇一方,但大哥会让兄弟坐镇一方?
五兄弟中,杨谅最幼,太子成婚之时,杨谅还在吃奶。太子都当了十八年的太子了,而他才不过刚刚就藩一年多时间而已。就藩之后,杨谅是充分的感受到了坐镇一方的那种爽快,那种大权大握,生杀由已的感觉。可皇帝越来越老了,当了十八年皇帝,天子还能在位几年?
说心里话。他还刚刚偿到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心里是万分舍不得这个位子的。他们五兄弟,三哥杨俊原本也先后出任过并州总管、扬州总管、荆州总管、秦州总管。可是去年他出任并州总管之时,三哥杨俊却被天子给免去了一切官职,整天只能呆在王府中反省。这次他回京时,去秦王府看望了三哥,堂堂一个亲王,曾经的大总管,如今才隔了一年时间。整个人都已经跨了。病怏怏的躺在床上,瘦的不成样子。他绝不愿意成为第二个秦王,绝不愿意被免去官职。只能呆在京城的王府中哪里也去不了,当一个废人。
并州总管府是个大总管府,几乎包括了整个原北齐旧地。可在他心里,自己这个并州总管的地位并不稳固。他在这里干的再好。这里也不会是他的王国。天子虽然让几个亲王儿子坐镇各地。但他们也只是以总管的名义坐镇各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封建国。并州总管府,不是他的汉国。既然只是总管,只是一个外任官职,那么今天皇帝能封,那新皇帝也随时能撤。大隋立国到现在不过十八年,可并州总管这个位置,最初是晋王杨广的。后来秦王也出任过,晋王后来又短暂的出任过。最终又由他出任。甚至中间还由外姓文武官员,出任过这一要职。杨谅不得不去想,自己到底能在这个地方呆多久?
杨谅很羡慕汉和晋的分封制度,皇子亲王们都可以封建开国,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王国。汉朝和晋朝的那些亲王郡王们,有自己的王国有自己的军队,若是皇帝和朝廷想要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敢跟皇帝直接干起来,西汉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不都是这样么。和汉晋的那些王比起来,自己真的跟个穷光蛋一样,守着一座大金山,但却没有一块金子是自己的。按照直白点的话说,自己就是个替天子的看门的。这偌大的并州总管府,这些钱他可以花可以吃可以用可以挥霍,甚至可以送人,但并不真正属于自己。
眼看着大哥杨勇,那么无能平庸的人,却只因为出生的早些,就成了储君。等将来天子驾崩了,这么巨大的一个王朝就完全属于他的了。
这样的结果他难以接受,越想越难以接受,就算是普通人家分家产,除了那些庶出子,嫡子可是都有权分一份的。就算长房嫡子分的多些,可其它嫡子也有份分一份啊。他杨谅和杨勇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就算将来杨勇继承皇位,那他这个亲王怎么也应当分封一个王国啊。
所以,杨谅想不通之余,也开始在考虑自己的后路。以前在京师的时候,他没有去想这些。那个时候,他也没有什么依仗可以让自己去想这些。不过在京师的时候,他却是看到二哥杨广一直在行动着。二哥杨广有着天下称赞的贤名,还曾经统领大军平灭南陈,且坐镇江南多年,成功的安抚了南方,理政上深得父亲喜欢,而且杨广在私生活方面也做的很好,与晋王妃萧氏感情极好,三十多岁了,仅有的两个儿子也全都是王妃所出嫡子,根本没有和太子一样沉于女色,和一群身份卑微的女人生了一堆的庶子、野合之子。
杨谅没有大哥那样的天然嫡长子的优势,也没有二哥那样的贤名。他过去唯一能仪仗的也就是做为天子和皇后的小儿子而多得二圣的几分宠爱了,不过现在,他出镇并州,手中却是有了五兄弟中谁都比不了的兵强马壮。
历史上有过很多兄弟最后刀兵相见的例子,不过除了那些乱世之时的小朝代,那些汉晋等大国好像并没有宗氏起兵造反还成功的先例。西汉的七国之乱败了,西晋的八国之乱,则更复杂一些,至于南北朝之时的那些走马换将似的小朝廷,则没什么相借鉴性的。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并不是一条什么光明的大道。
可让他就这样甘心认命,他又难以接受。特别是这次他回京去,更是听到了不少的宝贵消息。先前有京师的朋友告诉他,太子这回估计是要保不住地位了。然后等他到了大兴之后,突然又有消息从宫中的可靠人那里传来,说是太子的地位暂时又稳住了。这个突然的变化,竟然来自于一个极其意外的变数。
易风,或者说叫杨林。
当年太子和元太子妃夭折的那个孩子,居然没死,时隔十六年后又出现了。
而且更让他意外的是,这个突然出现的侄子居然就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在他差不多领兵出征辽东的时候,整日里与那烂泥浆较劲的时候,易风竟然在他的地盘边上迅速的整合了燕山、秦山的那些绿林马贼们,在短短的时间内整合出了一支不小的势力,并且借着北方局势的复杂紧张,他居然还马上洗白了。随后更是因为突然暴出了他皇孙的身份,竟然在他吃败仗不得不狼狈回朝时,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侄子却成了新设的武州总管。
在长安的那段时间里,他也经常听到关于易风的传闻。天子对这个长孙很感兴趣,而这个易风似乎也相当了得,原本只是一个塞外马贼,可如今却已经在他家门口弄出了一个不小的势力。现在更是直接成了他杨谅的一个部下,原本的并州五十二州之地,现在新增了妫州和武州,他的地盘有了五十四州了。易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侄子也是他的麾下总管之一了。
燕山和秦山的那些盗匪马贼,杨谅是知道的。去年到任并州之后,部下就曾经仔细跟他禀报了关于边境上的这些盗匪的事情。当时杨谅就曾经有过要去剿灭这些盗匪的打算,不过后来一时抽不出身来,就拖了下来。再后来征辽之事定下来,更是没了功夫。没想到,转眼间,这些盗匪都被易风给整合招安了。招安了这些盗匪后,易风竟然又在怀荒建城筑堡,设立边市,甚至在这短短时间里,还跟北方的铁勒人打了好几仗,干掉了数万的胡人,竟然还把北方的奚、契丹、霫几个数十万人的部族给拉拢到了一起。
那些事情杨谅在长安听到的时候,简直觉得就跟听故事一样神奇。可经过天子的确认,这些确实是事实。
现在不仅是天子对这个皇孙感兴趣了,就是杨谅也对这个侄子感兴趣了。
一来感兴趣的是这个侄子的突然出现竟然暂时帮太子稳固了储君之位,二来,则是他在长安时就听闻这个易风招安了那些盗匪们收获了一笔海量的财宝,再其次,易风在怀荒开设边市,跟胡人们市易牛马药材皮货等,据说每日金银如流水般的赚着。
杨谅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动了想法了。
若是能把易风除掉,然后把怀荒招安的那些盗匪兵马收归已用,把怀荒的那些钱财收入囊中,这可是一大助力啊。降掉易风,说不定太子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没了。
晚上歇在王妃房里,小别胜新婚,与豆卢王妃一夜缠绵。
第二天一早,杨谅起来,豆卢毓早已经在前厅侯着了。
“关于易风这个人你知道多少?另外,对于武州那边的情况,你现在又知道多少?”杨谅一见到豆卢毓,立即问道。
“我来也正是要跟大王禀报易风和武州之事的,就是大王不问,我也正好要跟大王禀报。”豆卢毓笑着道。(未完待续。。)
太子地位的不稳,不由的让杨谅生出一份本不该有的垂涎之心。皇帝父亲老了,太子大哥又无能,身为天子的嫡子,手中又有这样大的地盘和强壮的兵马,他凭什么就不能多想一些呢。
别看他如今地位极高,权势正盛,坐镇东方,手握着几十万人马,掌控着五十二个州,大家对他毕恭毕敬,但他却很清楚,这些都只是表面的而已。大家敬畏的是他手中的权力,如今他是皇帝宠爱的皇子,因此能拥有如此大的地盘。但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随着天子日益老迈,要不了太久,老皇帝总有驾崩的一天。到时,就算是无能的太子大哥即位之后,他还能容忍自己继续坐镇关东五十二州吗?西汉有七王之乱,哪来的?不就是因为汉太祖立国之后分封宗氏为王,然后等到后来,汉景帝又要削藩,结果就起七国之乱。如今他的并州大总管是天子封的,但等将来太子即位后,说不定就要削藩收权。父亲可以让儿子坐镇一方,但大哥会让兄弟坐镇一方?
五兄弟中,杨谅最幼,太子成婚之时,杨谅还在吃奶。太子都当了十八年的太子了,而他才不过刚刚就藩一年多时间而已。就藩之后,杨谅是充分的感受到了坐镇一方的那种爽快,那种大权大握,生杀由已的感觉。可皇帝越来越老了,当了十八年皇帝,天子还能在位几年?
说心里话。他还刚刚偿到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心里是万分舍不得这个位子的。他们五兄弟,三哥杨俊原本也先后出任过并州总管、扬州总管、荆州总管、秦州总管。可是去年他出任并州总管之时,三哥杨俊却被天子给免去了一切官职,整天只能呆在王府中反省。这次他回京时,去秦王府看望了三哥,堂堂一个亲王,曾经的大总管,如今才隔了一年时间。整个人都已经跨了。病怏怏的躺在床上,瘦的不成样子。他绝不愿意成为第二个秦王,绝不愿意被免去官职。只能呆在京城的王府中哪里也去不了,当一个废人。
并州总管府是个大总管府,几乎包括了整个原北齐旧地。可在他心里,自己这个并州总管的地位并不稳固。他在这里干的再好。这里也不会是他的王国。天子虽然让几个亲王儿子坐镇各地。但他们也只是以总管的名义坐镇各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封建国。并州总管府,不是他的汉国。既然只是总管,只是一个外任官职,那么今天皇帝能封,那新皇帝也随时能撤。大隋立国到现在不过十八年,可并州总管这个位置,最初是晋王杨广的。后来秦王也出任过,晋王后来又短暂的出任过。最终又由他出任。甚至中间还由外姓文武官员,出任过这一要职。杨谅不得不去想,自己到底能在这个地方呆多久?
杨谅很羡慕汉和晋的分封制度,皇子亲王们都可以封建开国,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王国。汉朝和晋朝的那些亲王郡王们,有自己的王国有自己的军队,若是皇帝和朝廷想要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敢跟皇帝直接干起来,西汉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不都是这样么。和汉晋的那些王比起来,自己真的跟个穷光蛋一样,守着一座大金山,但却没有一块金子是自己的。按照直白点的话说,自己就是个替天子的看门的。这偌大的并州总管府,这些钱他可以花可以吃可以用可以挥霍,甚至可以送人,但并不真正属于自己。
眼看着大哥杨勇,那么无能平庸的人,却只因为出生的早些,就成了储君。等将来天子驾崩了,这么巨大的一个王朝就完全属于他的了。
这样的结果他难以接受,越想越难以接受,就算是普通人家分家产,除了那些庶出子,嫡子可是都有权分一份的。就算长房嫡子分的多些,可其它嫡子也有份分一份啊。他杨谅和杨勇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就算将来杨勇继承皇位,那他这个亲王怎么也应当分封一个王国啊。
所以,杨谅想不通之余,也开始在考虑自己的后路。以前在京师的时候,他没有去想这些。那个时候,他也没有什么依仗可以让自己去想这些。不过在京师的时候,他却是看到二哥杨广一直在行动着。二哥杨广有着天下称赞的贤名,还曾经统领大军平灭南陈,且坐镇江南多年,成功的安抚了南方,理政上深得父亲喜欢,而且杨广在私生活方面也做的很好,与晋王妃萧氏感情极好,三十多岁了,仅有的两个儿子也全都是王妃所出嫡子,根本没有和太子一样沉于女色,和一群身份卑微的女人生了一堆的庶子、野合之子。
杨谅没有大哥那样的天然嫡长子的优势,也没有二哥那样的贤名。他过去唯一能仪仗的也就是做为天子和皇后的小儿子而多得二圣的几分宠爱了,不过现在,他出镇并州,手中却是有了五兄弟中谁都比不了的兵强马壮。
历史上有过很多兄弟最后刀兵相见的例子,不过除了那些乱世之时的小朝代,那些汉晋等大国好像并没有宗氏起兵造反还成功的先例。西汉的七国之乱败了,西晋的八国之乱,则更复杂一些,至于南北朝之时的那些走马换将似的小朝廷,则没什么相借鉴性的。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并不是一条什么光明的大道。
可让他就这样甘心认命,他又难以接受。特别是这次他回京去,更是听到了不少的宝贵消息。先前有京师的朋友告诉他,太子这回估计是要保不住地位了。然后等他到了大兴之后,突然又有消息从宫中的可靠人那里传来,说是太子的地位暂时又稳住了。这个突然的变化,竟然来自于一个极其意外的变数。
易风,或者说叫杨林。
当年太子和元太子妃夭折的那个孩子,居然没死,时隔十六年后又出现了。
而且更让他意外的是,这个突然出现的侄子居然就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在他差不多领兵出征辽东的时候,整日里与那烂泥浆较劲的时候,易风竟然在他的地盘边上迅速的整合了燕山、秦山的那些绿林马贼们,在短短的时间内整合出了一支不小的势力,并且借着北方局势的复杂紧张,他居然还马上洗白了。随后更是因为突然暴出了他皇孙的身份,竟然在他吃败仗不得不狼狈回朝时,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侄子却成了新设的武州总管。
在长安的那段时间里,他也经常听到关于易风的传闻。天子对这个长孙很感兴趣,而这个易风似乎也相当了得,原本只是一个塞外马贼,可如今却已经在他家门口弄出了一个不小的势力。现在更是直接成了他杨谅的一个部下,原本的并州五十二州之地,现在新增了妫州和武州,他的地盘有了五十四州了。易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侄子也是他的麾下总管之一了。
燕山和秦山的那些盗匪马贼,杨谅是知道的。去年到任并州之后,部下就曾经仔细跟他禀报了关于边境上的这些盗匪的事情。当时杨谅就曾经有过要去剿灭这些盗匪的打算,不过后来一时抽不出身来,就拖了下来。再后来征辽之事定下来,更是没了功夫。没想到,转眼间,这些盗匪都被易风给整合招安了。招安了这些盗匪后,易风竟然又在怀荒建城筑堡,设立边市,甚至在这短短时间里,还跟北方的铁勒人打了好几仗,干掉了数万的胡人,竟然还把北方的奚、契丹、霫几个数十万人的部族给拉拢到了一起。
那些事情杨谅在长安听到的时候,简直觉得就跟听故事一样神奇。可经过天子的确认,这些确实是事实。
现在不仅是天子对这个皇孙感兴趣了,就是杨谅也对这个侄子感兴趣了。
一来感兴趣的是这个侄子的突然出现竟然暂时帮太子稳固了储君之位,二来,则是他在长安时就听闻这个易风招安了那些盗匪们收获了一笔海量的财宝,再其次,易风在怀荒开设边市,跟胡人们市易牛马药材皮货等,据说每日金银如流水般的赚着。
杨谅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动了想法了。
若是能把易风除掉,然后把怀荒招安的那些盗匪兵马收归已用,把怀荒的那些钱财收入囊中,这可是一大助力啊。降掉易风,说不定太子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没了。
晚上歇在王妃房里,小别胜新婚,与豆卢王妃一夜缠绵。
第二天一早,杨谅起来,豆卢毓早已经在前厅侯着了。
“关于易风这个人你知道多少?另外,对于武州那边的情况,你现在又知道多少?”杨谅一见到豆卢毓,立即问道。
“我来也正是要跟大王禀报易风和武州之事的,就是大王不问,我也正好要跟大王禀报。”豆卢毓笑着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