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我居然成了诱饵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八十四章 我居然成了诱饵
伯州平是负责甲氏日常政务的,他听到询问上前回答:“第二军在邯郸补充了军械,他们直接奔东山皋落氏去了——皋落氏有一条大路通向我们甲氏,大军沿着这条路行进,补给方便。”
东山皋落氏(垣曲县,商周为亘方,春秋为东山皋落氏部族。战国魏地称垣,西汉称垣县)为赤狄强部,春秋早期,赤狄因受晋国压迫,曾东下太行而“伐邢、灭卫”;为此齐桓公率领郑、宋等华夏国抵御狄人, “救邢安卫”。此后,赤狄还攻打过郑、东周、齐等国。在晋献公时代,一场宫廷阴谋使献公令晋太子申生攻打皋落氏,“尽敌而返”……
随后发生的事件就是晋文公重耳出奔到了白狄(金发碧眼的白人部落),白狄人把美女叔隗嫁给重耳,季隗则嫁给赵衰。而赤狄此后受晋国压迫不断北迁……再后来,赤狄部落被称之为“匈奴”。
然而,赤狄强部皋落氏,并不是炎黄之外的部族,上古传说认为尧帝时,皋落氏部族首领皋陶(读音作gāoyáo,不可读作gǎotáo)乃黄帝之子少昊之后,又名咎繇,他曾是尧帝选定的继承人,只是因为早死而未得到继位,所以皋陶与尧、舜、禹并列为“古代四圣”——皋陶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刑法和教育制度,帮助尧推行“五刑”、“五教”。皋陶是在中国建立司法制度的第一人,被后人尊为“狱神”。中国的司法之所以叫“法”,得名于皋陶的一头宠物,那宠物是头独角兽,名字就叫“法”。
东山皋落氏被晋国兼并之后,起初这块领地被赐给先元帅里克,但因为这块土地在晋献公、晋文公时代属于飞地,隔着甲氏有无数狄人部落生存,所以里克家族也没有对这片领地进行经营,等到了后来,里克家族在晋国的家族争斗中衰落下去,皋落氏更是处于被遗忘的地步——直到赵武开始开发甲氏。
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现在的历史上,当赵武开始着手开发长治盆地的时候,已经被边缘化的里克家族遗脉开始找上赵武,他们本打算依附赵氏做附庸,但没想到国君对这片土地也非常的有兴趣——此时,里克家族遗脉已经分化成“皋氏”、“洛氏”。
而国君对这片土地感兴趣,是因为这片土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它本是后羿的故乡。更确切的说,它是后羿妻子的故乡。而后羿这位妻子有两种身份,其一是民间传说中的洛神宓妃,其二则是另一位神灵,即那位偷吃了后羿仙药,奔向月亮的嫦娥……
因为有了国君的关注,皋落氏开始缓慢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赵氏不得不修建一条大路,连同东山皋落氏部族。再后来,有了霸主国封地的身份,皋落氏逐渐吸引周围的赤狄部族定居,然后发展成一个较大的部落,兴建起自己的城市。等到了战国之后,皋落氏终于实现了他们最初的愿望,即:依附于赵氏旗下当作附庸。
中行氏带领大军不走阳氏,反而走了偏西的道路,也是时代的必然——好歹中行氏带领了一个整编军,约两万余人,这两万余人一天吃一斗粮,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两万多斗,而阳氏毕竟交通不便,粮草储存不多,选择阳氏这条道路,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方便大军前进。
赵武现在行进的阳氏大路是由齐军开拓的,阳氏前面不远也有一块仿佛鸡泽一样的大湖,只是春秋时代,阳氏属于被人忽视的角落,这座大湖没有被命名。穿过这个大湖,也差不多像鸡泽一样,只行进五六十米就是黄河。等渡过黄河,在黄河两条南北支流夹裹的那片孤岛上,对称性的出现另一个湖泊,这个被称为“衡水湖”的湖泊到了现代已经干枯。
赵氏的军队就行进在这种古树森森,湖光水色里,仿佛是《勇敢的心》中,行进在苏格兰丛林中的英国军队一样,对这一切司空见惯的古人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赵武却看得心旷神怡,只希望这样的旅行可以到永远。
可惜,离开阳氏没走多久,家臣卫敏兴匆匆的赶来汇报,打破了宁静:“主上,前方发现齐军修筑的一处宿营地,营地四周丢弃了许多巨木——都是晒干晒透的木材。”
卫敏话说一半,嘎然而止,他眼巴巴的望着赵武,等待赵武接腔。
卫敏不得不急切,如今赵氏家臣的新一代迅速崛起,这一代人都是赵城学宫出来的,他们紧紧的依附嫡长子赵成周围,卫敏这群老人几乎挨不到赵成身边。而赵武此时也开始对家臣们进行赏功,早一代家臣当中,齐策、潘党已经获得了封地,正式成为赵氏的封臣(臣下臣),接下来肯定轮到了赵氏财务管家东郭离了……但再接下来会是谁?
对此,卫敏等家臣翘首企盼。
如果他们这伙人,这次无法从赵武那里获得自己的封地,或许今后永远轮不到他们了——眼见得赵成即将掌管家业,今后就没有机会让这群老臣立功了。
赵武回答的很爽快——这种远方飞地,与其自己经营花费巨大行政成本,不如分封给臣下,既能赏功,又能扩张属地:“谁发现,谁拥有,既然是你发现的,你就召唤自己的家臣,占据那座营地,然后四处伐木,将木材运至黄河边,修建造船厂,建造船只……等周围的森林伐光了,那就是粮田了——此地便封给你了。”
卫敏喜出望外,犹豫片刻,卫敏扭捏的说:“不知主上打算怎么命名这处封地……哦,我虽然被称为卫敏,但把此处称为卫,也不合适,恳请主上另外想个名字。”
卫敏说着,齐策递上来当地的地图,这是封建礼的第一步,赵武需要在地图上标注此处的地名。
提起笔来,赵武思索片刻,犹豫的说:“干脆把此地称之为‘蒙’。”
齐策马上提醒:“秦国已经有了一块叫做蒙的封地。”
“无所谓了,我记得被称为唐的国家有两三个,被称为燕的国家也有两三个,至于被称为阳的国家有四五个,连南方楚国也有一个阳国(南阳),所以,世上再多一个蒙国也无所谓。”
赵武的意思是:卫敏这次获得封赏,纯因他心情好,给自己“蒙”来一块封地,所以应该被称为“蒙”。
卫敏——现在应该被称为蒙敏——对赵武的心思不了解,他还在为自己获得封地而傻乐,高兴了半天,他指着更南方询问:“主上,再往南去有一片大泽,还没有命名,请主上一并命名它。”
赵武坏坏的笑着:“既然此处的地理仿佛鸡泽,干脆就叫它‘鸭泽’。”
卫敏兴奋的拜谢……这厮的幸运立刻引起了随行武士的羡慕,大家都知道赵武这一趟旅行将封赏老臣,没想到赵武手头这么松,卫敏随随便便就“蒙”得了一片位于河边的肥沃领地。
这片土地确实肥沃,旁边是鸭泽,周围是森森的古木,这些巨大的树木对别人来说,可能是行动的妨碍,或者难以逾越的天堑,但对赵氏来说,那是数不清的财富。卫敏只要把族人迁居于此处,前期对此地的开发可以依靠贩卖树木获益,等到周围的树木砍光了,土地就平整为农田了,他将继续从农田中获益。
蒙敏的幸运立刻引起家臣的效仿,在剩下的旅途中,家臣们显得很殷勤,卖力地围在赵武身边讨好,而赵武也确实慷慨大方,他走一路封赏一路,原本被他视为股肱的家臣,被他星罗棋布的分布在沿途……
如此慷慨的行为,被齐策赞赏不止,他凑在赵武身边低声自语:“‘吾土吾民……守土守民’。齐人曾不为人知的推进到此处,原本我们赵氏为了防范齐人,要花大力气构筑一条东部防线,但现在有了这些封臣,他们因为守土有责,便让我赵氏不花一分钱,建立起了东部防御屏障。”
齐策说的话,就是对“超稳定”封建社会的本质的描述:封臣们有了自己的封土,便拥有了自己的封民,这使他们成为贵族,封土封民是封建贵族立身于这个社会的基础,失去了自己的封地,他们就成了一位浪人(流浪武士),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以及贵族身份,在他们遇到侵略时,不用别人招呼,他们会自发的拼死抵抗。所以在封建社会,绝不会出现类似宋末、明末那种一两个金兵攻陷数座城市的现象——除非当地封臣们都死光了。
这些沿途的无主之地,如果由赵氏亲自开发,不免要动用大量的家族财力与物力,将这片土地封赏给功臣,功臣们不免要动用自己历年的积蓄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发,由此,本地的开发从动用赵氏积蓄变成家臣群策群力,赵氏自己不需投一个钱,事后能获得家臣交纳的“征税”,而且赵氏有功必赏的行为,让家族武士对家族充满凝聚力……
这“一举”何止“三得”,简直令赵氏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对于齐策来说,他本人当然期望这片土地能得到大力开发,因为他自己的封地就在黄河南南支流的南岸。如果这片土地开发完善,则意味着他本人的领地得以与赵氏本土沟通起来,再也不是“孤悬海外”——正因为如此,齐策才凑到赵武身边,假装低声赞颂,却把话清晰地传入赵武耳中。
赵武一路封赏下来,也带来另一种后果,随着他一路南行,家臣们不断的派遣自己的家臣赶往邯郸城,他们呼朋唤友,开始组织家族迁移的事宜,他们的行为,又使得这条道路上人员来往不停,原先偏僻的大路,顿时熙熙攘攘成了主干道。
穿过了鸭泽,快马赶来的筑桥队伍也赶到了这附近,在伯州平的规划下,鸭泽左右将修建起两座连通南岸的大桥,筑桥工程师们紧张的谈论着筑桥方案,索要着筑桥物资。赵武在鸭泽停留数天,见这项工程一时难以结束,便留下伯州平继续与筑桥工人商议,自己又带着大部队向黄河入海口行进。
秋末,赵武的队伍一边走一边伐木修路,一边接近了赵氏位于海边的飞地——东津(东晋),此时,晋军的战况也接踵而至。中行吴不愧是天生打手,他抵达皋落氏后,立刻分兵两路,自己带队直奔鲜虞,击破了集结在鲜虞附近的中山国残余分子,而后率领大军继续北上,前锋已经进入燕国,与久不通中原的燕国国君开始接触。
而另一路大军则由赵获统领——此前,赵获得到赵武的允诺,他将担任晋国东部防区最高长官,这也意味着中山赵氏将在当地,重新获得一块自己的封地,并从赵氏独立出去,成为一位新贵族。
被巨额的奖励刺激的赵获,已完全陷入疯狂状态,他把自己家族所有的力量全部拿出来,马不停蹄的以令人惊诧的速度向南扫荡着代国的游牧部落——据军报传来的消息,赵获居然创造了一日连破十一城的战绩,这份战绩连赵武见了都有点瞠目结舌。
“好凶猛啊”,赵武感慨:“一日连破十一城,我自己都做不到。”
一向喜欢唱反调的潘党照例开腔了,不过这次他唱得反调,其实是一个马屁:“主上何必妄自菲薄,代国所谓的‘城’,连中原一个小‘邦’都赶不上,顶多也就是一个村落。而赵获如此快速的攻击行动,终究是源于赵氏的骑兵战术。
当年赵获被你指使到了中山国,那中山国本身是个大牧场,赵获在中山国学到了赵氏的骑兵马鞍技术与马蹄铁技术,他在中山国这么多年,主要负责中山国的治安,所以天天与骑兵打交道,自然学会了赵氏游骑兵的游骑战术。在我看来,他这次行动,不过是赵氏巡警队战术的山寨而已。”
潘党是个军人——哦,现在应该叫他阳党了——他的说法纯粹从军事角度分析赵获的战术,这一点都没错。
赵获现在确实在采用中山巡警队扫荡当地游牧部族时所使用的战术。中山国毕竟是一个落后国家,该国游牧人使用的都是劣质青铜武器,因为冶炼技术欠发达,弓箭手们手里拿的箭杆很少有金属箭头,大多数属于骨质或石头制成的。赵获在那里多年,用铁器文明攻击处于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士兵……那不是一场战斗了,简直是一场屠杀。
赵获自己的家族武装并不多,只有大约一千多人。他带的的士兵中,除了家族武装外,剩下的,多数是中山国当地渴望获得功勋的低层武士,想当初他们出战的时候,配置的武器也不高级——毕竟中山国才开发了十多年。
但谁让赵获临走前去了一趟邯郸呐,从那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如今赵获旗下两个师的队伍,最差也能得到一副金镂甲,高级军官则是全身板甲,再加上锋利的刀剑,用赵氏出产的钢刀对付手持棍棒的代国部族民,简直像全副武装的武士去攻击手无寸铁的农夫一样,那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
军报上说,赵获所有的战绩,几乎都是一鼓而下,脆弱的代国守军承受不住他的一次冲锋,基本上都溃散了,势如破竹的赵获现在已经开始分散军队,四处攻击代国人的定居点,渴望掠夺更多的奴隶,以及牛、马、羊等战利品。
“不对,兵力分散的太开”,赵武看着军报,低声嘟囔:“居然以‘卒(375人)’为单位,四散攻击代国人的村落,这样一来,攻击面是足够宽了,但,一旦代国反击,急切之间,赵获恐怕集结不起足够的力量进行反击。”
阳党嘲笑说:“你终究还是一个属乌龟的,总想着手中握有尽量多的兵力——其实,战争一旦发动,统帅应该倾听前线将领的判断,毕竟他们亲身感受到敌军的战斗力,可以给出第一手的资料。
嗯,赵获自发动攻击以来,所向披靡,代国的军力完全不值得一提,赵获依据自己的交战经历,做出合适的指挥……所以,你就别干涉他的行动了。”
赵武叹了口气,将军报扔到一边:“不是我多虑,侯晋之前来报告说,代国的攻击让他穷于应付——侯晋虽然出于郑国,但他好歹在晋国军中待过几年,既然他这么说了,说明代国的军事力量,还是不容小视的。
赵获带领大军负责南部攻略,在我看来,他应该挥军直接攻击代国首都,如今,他才在边境打了几个小村子,就分散军队四处掳掠,一旦代国主力回军,我看他拿什么进行反击。”
阳党摆摆手:“代国终究是个小国,如今还处于部落联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听到晋国的上军将带领大军从北攻击,佐军佐则中路开花,而号称‘天下第一将’的元帅,偷偷的带领军队沿黄河向动推进,你猜代君的主力会冲谁来——别告诉我代君没有发现你的动态,这种说法纯粹是掩耳盗铃。”
赵武又好气又好笑:“你是说,我被赵获那厮利用了,明明我是来视察自己领地的,这厮却大肆宣扬我的到来,利用我引来代君的注意力,自己在后头闷头发财……我军是否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第二百八十四章 我居然成了诱饵
伯州平是负责甲氏日常政务的,他听到询问上前回答:“第二军在邯郸补充了军械,他们直接奔东山皋落氏去了——皋落氏有一条大路通向我们甲氏,大军沿着这条路行进,补给方便。”
东山皋落氏(垣曲县,商周为亘方,春秋为东山皋落氏部族。战国魏地称垣,西汉称垣县)为赤狄强部,春秋早期,赤狄因受晋国压迫,曾东下太行而“伐邢、灭卫”;为此齐桓公率领郑、宋等华夏国抵御狄人, “救邢安卫”。此后,赤狄还攻打过郑、东周、齐等国。在晋献公时代,一场宫廷阴谋使献公令晋太子申生攻打皋落氏,“尽敌而返”……
随后发生的事件就是晋文公重耳出奔到了白狄(金发碧眼的白人部落),白狄人把美女叔隗嫁给重耳,季隗则嫁给赵衰。而赤狄此后受晋国压迫不断北迁……再后来,赤狄部落被称之为“匈奴”。
然而,赤狄强部皋落氏,并不是炎黄之外的部族,上古传说认为尧帝时,皋落氏部族首领皋陶(读音作gāoyáo,不可读作gǎotáo)乃黄帝之子少昊之后,又名咎繇,他曾是尧帝选定的继承人,只是因为早死而未得到继位,所以皋陶与尧、舜、禹并列为“古代四圣”——皋陶的主要功绩,是制定了刑法和教育制度,帮助尧推行“五刑”、“五教”。皋陶是在中国建立司法制度的第一人,被后人尊为“狱神”。中国的司法之所以叫“法”,得名于皋陶的一头宠物,那宠物是头独角兽,名字就叫“法”。
东山皋落氏被晋国兼并之后,起初这块领地被赐给先元帅里克,但因为这块土地在晋献公、晋文公时代属于飞地,隔着甲氏有无数狄人部落生存,所以里克家族也没有对这片领地进行经营,等到了后来,里克家族在晋国的家族争斗中衰落下去,皋落氏更是处于被遗忘的地步——直到赵武开始开发甲氏。
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现在的历史上,当赵武开始着手开发长治盆地的时候,已经被边缘化的里克家族遗脉开始找上赵武,他们本打算依附赵氏做附庸,但没想到国君对这片土地也非常的有兴趣——此时,里克家族遗脉已经分化成“皋氏”、“洛氏”。
而国君对这片土地感兴趣,是因为这片土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它本是后羿的故乡。更确切的说,它是后羿妻子的故乡。而后羿这位妻子有两种身份,其一是民间传说中的洛神宓妃,其二则是另一位神灵,即那位偷吃了后羿仙药,奔向月亮的嫦娥……
因为有了国君的关注,皋落氏开始缓慢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赵氏不得不修建一条大路,连同东山皋落氏部族。再后来,有了霸主国封地的身份,皋落氏逐渐吸引周围的赤狄部族定居,然后发展成一个较大的部落,兴建起自己的城市。等到了战国之后,皋落氏终于实现了他们最初的愿望,即:依附于赵氏旗下当作附庸。
中行氏带领大军不走阳氏,反而走了偏西的道路,也是时代的必然——好歹中行氏带领了一个整编军,约两万余人,这两万余人一天吃一斗粮,每天消耗的粮草就是两万多斗,而阳氏毕竟交通不便,粮草储存不多,选择阳氏这条道路,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方便大军前进。
赵武现在行进的阳氏大路是由齐军开拓的,阳氏前面不远也有一块仿佛鸡泽一样的大湖,只是春秋时代,阳氏属于被人忽视的角落,这座大湖没有被命名。穿过这个大湖,也差不多像鸡泽一样,只行进五六十米就是黄河。等渡过黄河,在黄河两条南北支流夹裹的那片孤岛上,对称性的出现另一个湖泊,这个被称为“衡水湖”的湖泊到了现代已经干枯。
赵氏的军队就行进在这种古树森森,湖光水色里,仿佛是《勇敢的心》中,行进在苏格兰丛林中的英国军队一样,对这一切司空见惯的古人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赵武却看得心旷神怡,只希望这样的旅行可以到永远。
可惜,离开阳氏没走多久,家臣卫敏兴匆匆的赶来汇报,打破了宁静:“主上,前方发现齐军修筑的一处宿营地,营地四周丢弃了许多巨木——都是晒干晒透的木材。”
卫敏话说一半,嘎然而止,他眼巴巴的望着赵武,等待赵武接腔。
卫敏不得不急切,如今赵氏家臣的新一代迅速崛起,这一代人都是赵城学宫出来的,他们紧紧的依附嫡长子赵成周围,卫敏这群老人几乎挨不到赵成身边。而赵武此时也开始对家臣们进行赏功,早一代家臣当中,齐策、潘党已经获得了封地,正式成为赵氏的封臣(臣下臣),接下来肯定轮到了赵氏财务管家东郭离了……但再接下来会是谁?
对此,卫敏等家臣翘首企盼。
如果他们这伙人,这次无法从赵武那里获得自己的封地,或许今后永远轮不到他们了——眼见得赵成即将掌管家业,今后就没有机会让这群老臣立功了。
赵武回答的很爽快——这种远方飞地,与其自己经营花费巨大行政成本,不如分封给臣下,既能赏功,又能扩张属地:“谁发现,谁拥有,既然是你发现的,你就召唤自己的家臣,占据那座营地,然后四处伐木,将木材运至黄河边,修建造船厂,建造船只……等周围的森林伐光了,那就是粮田了——此地便封给你了。”
卫敏喜出望外,犹豫片刻,卫敏扭捏的说:“不知主上打算怎么命名这处封地……哦,我虽然被称为卫敏,但把此处称为卫,也不合适,恳请主上另外想个名字。”
卫敏说着,齐策递上来当地的地图,这是封建礼的第一步,赵武需要在地图上标注此处的地名。
提起笔来,赵武思索片刻,犹豫的说:“干脆把此地称之为‘蒙’。”
齐策马上提醒:“秦国已经有了一块叫做蒙的封地。”
“无所谓了,我记得被称为唐的国家有两三个,被称为燕的国家也有两三个,至于被称为阳的国家有四五个,连南方楚国也有一个阳国(南阳),所以,世上再多一个蒙国也无所谓。”
赵武的意思是:卫敏这次获得封赏,纯因他心情好,给自己“蒙”来一块封地,所以应该被称为“蒙”。
卫敏——现在应该被称为蒙敏——对赵武的心思不了解,他还在为自己获得封地而傻乐,高兴了半天,他指着更南方询问:“主上,再往南去有一片大泽,还没有命名,请主上一并命名它。”
赵武坏坏的笑着:“既然此处的地理仿佛鸡泽,干脆就叫它‘鸭泽’。”
卫敏兴奋的拜谢……这厮的幸运立刻引起了随行武士的羡慕,大家都知道赵武这一趟旅行将封赏老臣,没想到赵武手头这么松,卫敏随随便便就“蒙”得了一片位于河边的肥沃领地。
这片土地确实肥沃,旁边是鸭泽,周围是森森的古木,这些巨大的树木对别人来说,可能是行动的妨碍,或者难以逾越的天堑,但对赵氏来说,那是数不清的财富。卫敏只要把族人迁居于此处,前期对此地的开发可以依靠贩卖树木获益,等到周围的树木砍光了,土地就平整为农田了,他将继续从农田中获益。
蒙敏的幸运立刻引起家臣的效仿,在剩下的旅途中,家臣们显得很殷勤,卖力地围在赵武身边讨好,而赵武也确实慷慨大方,他走一路封赏一路,原本被他视为股肱的家臣,被他星罗棋布的分布在沿途……
如此慷慨的行为,被齐策赞赏不止,他凑在赵武身边低声自语:“‘吾土吾民……守土守民’。齐人曾不为人知的推进到此处,原本我们赵氏为了防范齐人,要花大力气构筑一条东部防线,但现在有了这些封臣,他们因为守土有责,便让我赵氏不花一分钱,建立起了东部防御屏障。”
齐策说的话,就是对“超稳定”封建社会的本质的描述:封臣们有了自己的封土,便拥有了自己的封民,这使他们成为贵族,封土封民是封建贵族立身于这个社会的基础,失去了自己的封地,他们就成了一位浪人(流浪武士),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以及贵族身份,在他们遇到侵略时,不用别人招呼,他们会自发的拼死抵抗。所以在封建社会,绝不会出现类似宋末、明末那种一两个金兵攻陷数座城市的现象——除非当地封臣们都死光了。
这些沿途的无主之地,如果由赵氏亲自开发,不免要动用大量的家族财力与物力,将这片土地封赏给功臣,功臣们不免要动用自己历年的积蓄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发,由此,本地的开发从动用赵氏积蓄变成家臣群策群力,赵氏自己不需投一个钱,事后能获得家臣交纳的“征税”,而且赵氏有功必赏的行为,让家族武士对家族充满凝聚力……
这“一举”何止“三得”,简直令赵氏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对于齐策来说,他本人当然期望这片土地能得到大力开发,因为他自己的封地就在黄河南南支流的南岸。如果这片土地开发完善,则意味着他本人的领地得以与赵氏本土沟通起来,再也不是“孤悬海外”——正因为如此,齐策才凑到赵武身边,假装低声赞颂,却把话清晰地传入赵武耳中。
赵武一路封赏下来,也带来另一种后果,随着他一路南行,家臣们不断的派遣自己的家臣赶往邯郸城,他们呼朋唤友,开始组织家族迁移的事宜,他们的行为,又使得这条道路上人员来往不停,原先偏僻的大路,顿时熙熙攘攘成了主干道。
穿过了鸭泽,快马赶来的筑桥队伍也赶到了这附近,在伯州平的规划下,鸭泽左右将修建起两座连通南岸的大桥,筑桥工程师们紧张的谈论着筑桥方案,索要着筑桥物资。赵武在鸭泽停留数天,见这项工程一时难以结束,便留下伯州平继续与筑桥工人商议,自己又带着大部队向黄河入海口行进。
秋末,赵武的队伍一边走一边伐木修路,一边接近了赵氏位于海边的飞地——东津(东晋),此时,晋军的战况也接踵而至。中行吴不愧是天生打手,他抵达皋落氏后,立刻分兵两路,自己带队直奔鲜虞,击破了集结在鲜虞附近的中山国残余分子,而后率领大军继续北上,前锋已经进入燕国,与久不通中原的燕国国君开始接触。
而另一路大军则由赵获统领——此前,赵获得到赵武的允诺,他将担任晋国东部防区最高长官,这也意味着中山赵氏将在当地,重新获得一块自己的封地,并从赵氏独立出去,成为一位新贵族。
被巨额的奖励刺激的赵获,已完全陷入疯狂状态,他把自己家族所有的力量全部拿出来,马不停蹄的以令人惊诧的速度向南扫荡着代国的游牧部落——据军报传来的消息,赵获居然创造了一日连破十一城的战绩,这份战绩连赵武见了都有点瞠目结舌。
“好凶猛啊”,赵武感慨:“一日连破十一城,我自己都做不到。”
一向喜欢唱反调的潘党照例开腔了,不过这次他唱得反调,其实是一个马屁:“主上何必妄自菲薄,代国所谓的‘城’,连中原一个小‘邦’都赶不上,顶多也就是一个村落。而赵获如此快速的攻击行动,终究是源于赵氏的骑兵战术。
当年赵获被你指使到了中山国,那中山国本身是个大牧场,赵获在中山国学到了赵氏的骑兵马鞍技术与马蹄铁技术,他在中山国这么多年,主要负责中山国的治安,所以天天与骑兵打交道,自然学会了赵氏游骑兵的游骑战术。在我看来,他这次行动,不过是赵氏巡警队战术的山寨而已。”
潘党是个军人——哦,现在应该叫他阳党了——他的说法纯粹从军事角度分析赵获的战术,这一点都没错。
赵获现在确实在采用中山巡警队扫荡当地游牧部族时所使用的战术。中山国毕竟是一个落后国家,该国游牧人使用的都是劣质青铜武器,因为冶炼技术欠发达,弓箭手们手里拿的箭杆很少有金属箭头,大多数属于骨质或石头制成的。赵获在那里多年,用铁器文明攻击处于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士兵……那不是一场战斗了,简直是一场屠杀。
赵获自己的家族武装并不多,只有大约一千多人。他带的的士兵中,除了家族武装外,剩下的,多数是中山国当地渴望获得功勋的低层武士,想当初他们出战的时候,配置的武器也不高级——毕竟中山国才开发了十多年。
但谁让赵获临走前去了一趟邯郸呐,从那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如今赵获旗下两个师的队伍,最差也能得到一副金镂甲,高级军官则是全身板甲,再加上锋利的刀剑,用赵氏出产的钢刀对付手持棍棒的代国部族民,简直像全副武装的武士去攻击手无寸铁的农夫一样,那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
军报上说,赵获所有的战绩,几乎都是一鼓而下,脆弱的代国守军承受不住他的一次冲锋,基本上都溃散了,势如破竹的赵获现在已经开始分散军队,四处攻击代国人的定居点,渴望掠夺更多的奴隶,以及牛、马、羊等战利品。
“不对,兵力分散的太开”,赵武看着军报,低声嘟囔:“居然以‘卒(375人)’为单位,四散攻击代国人的村落,这样一来,攻击面是足够宽了,但,一旦代国反击,急切之间,赵获恐怕集结不起足够的力量进行反击。”
阳党嘲笑说:“你终究还是一个属乌龟的,总想着手中握有尽量多的兵力——其实,战争一旦发动,统帅应该倾听前线将领的判断,毕竟他们亲身感受到敌军的战斗力,可以给出第一手的资料。
嗯,赵获自发动攻击以来,所向披靡,代国的军力完全不值得一提,赵获依据自己的交战经历,做出合适的指挥……所以,你就别干涉他的行动了。”
赵武叹了口气,将军报扔到一边:“不是我多虑,侯晋之前来报告说,代国的攻击让他穷于应付——侯晋虽然出于郑国,但他好歹在晋国军中待过几年,既然他这么说了,说明代国的军事力量,还是不容小视的。
赵获带领大军负责南部攻略,在我看来,他应该挥军直接攻击代国首都,如今,他才在边境打了几个小村子,就分散军队四处掳掠,一旦代国主力回军,我看他拿什么进行反击。”
阳党摆摆手:“代国终究是个小国,如今还处于部落联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听到晋国的上军将带领大军从北攻击,佐军佐则中路开花,而号称‘天下第一将’的元帅,偷偷的带领军队沿黄河向动推进,你猜代君的主力会冲谁来——别告诉我代君没有发现你的动态,这种说法纯粹是掩耳盗铃。”
赵武又好气又好笑:“你是说,我被赵获那厮利用了,明明我是来视察自己领地的,这厮却大肆宣扬我的到来,利用我引来代君的注意力,自己在后头闷头发财……我军是否做好了迎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