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大唐还是很有骨气滴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地良心,李元吉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威胁李靖。
不过显然李靖是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
打吐蕃,除了李靖,自己暂时也想不到其他的合适人选。
秦琼老了,不,是病了,这几年来一直在养病,且身子骨原来越差,根本不能继续领兵打仗。
颉利和薛万彻这俩货极不稳定,当个副将还没问题,当主帅?那是闲兵力太多了。
程知节那货咋说呢,精明的跟个猴似的,打死他也不会去。
其余的还有谁?苏定方?现在的苏定方还有些嫩,而且作为自己真正的第一个嫡系,李元吉并不打算把他派出去,至少暂时不会。
又或者那个始终看自己不顺眼,又不敢说话的侯君集?
乍眼一看,可用的人的确不少,可仔细的一挑,合适的气势也没几个。
虽然李靖有些想歪了,但歪了就歪了吧,谁让找不到合适的人呢。
“朕命你为蜀道行军总管,蜀地内所有的兵力,任由你挑选,大军驻扎于雅州,朕早已派人了解过,那里最低与最高相差大约四五千步,那里到处都是练兵的好地方。到了之后,你可分别在各处布置军营,让将士逐个适应,由低至高,当将士彻底适应当前营地一个半月以后,才可向下一座军营转进,若在高处军营七日尚有反应,必须要立即送下山休整。切记不可乱来,一定要一步步的稳扎稳打。”李元吉缓缓的看着远方,继续道:
“等将来进攻吐蕃的时候,那里的地势可能会比雅州更高,所以更不能乱来,打吐蕃朕不求快,但必须要稳,若只是少量将士出现反应,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命其返回即可,若大多将士出现反应,则就地,或退后一些修建营地就地驻守,跟训练的时候一样,等适应之后在向前推进。”
“陛下,这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真若如此,打下吐蕃岂不要耗时五六年之久?”房玄龄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李元吉的话中处处透漏着危险。
虽然不知道所谓的反应是什么,但相比应该是跟呼吸有关系,但不管怎样,房玄龄还是觉得有些夸张。
“危言耸听?等你亲自到那里瞧一瞧就知道了,在那里求快,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没!敌人甚至都不用动手,只需带着你溜圈子就行了,用不了半个月就能搞定你。至于五六年,太久了,自出兵之日起,朕的底线是三年,三年内能灭掉吐蕃,结果便可以接受。”吐蕃并不强大,但却是最让自己上心的一个敌人。
他们的地里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吐蕃人全面退防逻些(lasa),其他地方完全不设防,大唐派出百万大军,若不适应环境,这百万大军根本就走不了一半的距离就要全跪。
别说现在,就是后世一个营养充足的壮年男子,去了那边也依旧会有反应。
而大唐这些极度缺乏营养的子民,去了那里就更好不到哪去。
“而且那边的环境远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你永远不可能想到,在那里,水是永远也烧不开的,饭是永远也做不熟的。”李元吉的一双眼中渐渐的出现了丝丝的空洞,似是看到了那边的情况。
“战马要换,现在的战马到了那边根本不行,玄龄要想办法,或是从西域,或是从其他地方,多找一些高原战马,用交易,用买,或是用战争!”
“兵部要尽快着手,先行整编出一支十万人的部队,愿意前往雅州的,待遇提高五成。”
“朕会让科学院尽快研究一种能充饥又不占地方,还又可以保证营养和方便贮存的口粮。”
看着李靖,一副帝王的气势瞬间扑面而来,坐在这个位置这么久的时间,就算什么也不练,依旧可以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
“副将你自己选,部队你自己选,带什么装备,只要能带过去的,朕都给你,朕给你五万人的兵力,除了不能冒进以外,朕不干预你任何的决定。”
“臣遵旨!臣此去不破吐蕃,势不还朝!”李靖感动的双眼饱含着泪珠。
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可以给下属这么重的信任。
就算是这件事情放在苏定方身上,自己也不会相信,更何况还是自己?
玄武门的时候,自己没有帮他,后来还又进攻了镇北,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终究是敌对。
现如今,李元吉却给了自己这种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信任。
除了推心置腹,永远忠诚以外,李靖实在想不到自己还能怎样?
自己没去过吐蕃,但也从这次的谈话中了解到了吐蕃的一些情况,极其的恶劣,甚至不适宜人的生存,但即使如此,自己也要前去,不仅要去,还要灭掉吐蕃。
因为一队吐蕃的使者在长安周边的放肆,让一个庞大的帝国动了灭国的心思。
这种事情放在现在这个时候,很难让人理解。
就是放在以前,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以解决的,毕竟他们打的只是普通百姓,又不是重要的官员,也不是皇亲国戚。
在所有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元吉,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四个人便已经商定了要打吐蕃的决定,不仅做下了这个决定,还拿出了具体的方案,效率之高,简直让人惊讶。
府兵制,战斗力的确不错,但这却是基定于租庸调制之上的,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的减少,这一制度早晚会崩溃。
宋朝不缺钱,采取的也是募兵制,军饷什么的也很高,各种装备也很先进,理论上说宋军的战斗力应该很不错才是。
但宋朝的文官治国理念,愣生生的将军队给压制成了二流,甚至是三流,所以才导致了这个结果。
身为后世人,李元吉很清楚这两种制度的弊端,也很清楚,为什么唐朝在改变租庸调之前,很少远征的原因。
简单的说,就是府兵并不适合远征作战,他们更适应本土作战,对于远征他国,从心里面就没有完全的接受。
募兵制倒是不存在这个问题,常年待在军中,会让他们渐渐的放下这种戒备,这样的军队才更适合远征。
比如说历史上的唐军,曾经以三万人的驻军规模,控制了整个西域、中.东等地,李元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
朝廷高层发生的一些转变,并没有对基层的百姓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
异邦在长安附近打了汉人,这事倒是传的沸沸扬扬的,但百姓们的态度却也很让人惊奇。
憎恨的倒是没有,或者说极少,大多数都是觉得那些异邦挺可怜的,估计还能不能回去都是一个问题。
对于外邦的傲气,整个大唐是深入到骨子里的,上到皇帝官员,下到普通的黎民百姓,就是奴隶们也敢拉着异邦一顿暴揍。
话题只能是话题,日子还要继续。
水泥作坊依旧是一片的忙碌,来来往往的车队,一车车的水泥被运往各个地方。
路上偶尔的也能看到急着赶路的车队,出了吐蕃那档子事以后,沿途的驻军也都派出一队,在自己的辖区主路上来回的巡视着。
太平坊的生意依旧很火爆,最赚钱的还是李元吉的火锅店,皇帝开的,就算味道不怎么样,生意也不会差,况且味道可谓是冠绝整个长安。
特别是每日只有一份的新式辣椒火锅,更是成为了众人哄抢的对象,价格一路从五百钱暴涨至一贯,便是如此,也很难吃到。
牢房内,辛苦的刑部官员,牢房的牢头,努力了好几天的功夫,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消息。
好人不好做,坏人谁不会做啊?
“你确定他是来求亲的?”得知结果的李元吉,险些惊掉了下巴,没见过这么虎的人,来求亲还敢找事,到底是来求亲的?还是拉仇恨的?
“他就是这么说的,除了求亲以外,还想从我们这里引入一些手雷,吐蕃内部最近并不安稳,虽说他们的赞普刚刚平反了叛乱。”张亮一脸无语的说着,他只觉得那货脑子有病,有大病。
李元吉在脑子里快速的搜索着,历史上好像出现过这么回事,松赞干布派人来长安求亲,结果被李世民拒绝,然后就出兵攻打边境,李世民觉得恶心,便派兵反击,很轻易的便打退了他们,但追击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唐军根本上不去,然后只能无奈的退回来,结果松赞干布又来了。
一直恶心的李世民想吐,于是便册封了一位宗室女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至此,唐朝与吐蕃这才算是安稳了一些年,著名的布达拉宫,就是为这位公主修建的。
和亲,卵用也没有,李元吉是不打算把唐朝的女儿远嫁外邦,哪怕是宣扬上国的威严也不行。
不过,松赞干布那货今年好像也没多大吧?刚平定了叛乱,就派了这么个脑袋缺根筋的家伙来长安,真的没有问题吗?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另外告诉他,大唐不会远嫁任何一位公主,如果非要娶大唐的公主,就让他们的赞普到长安来当朕的驸马……”
天地良心,李元吉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威胁李靖。
不过显然李靖是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
打吐蕃,除了李靖,自己暂时也想不到其他的合适人选。
秦琼老了,不,是病了,这几年来一直在养病,且身子骨原来越差,根本不能继续领兵打仗。
颉利和薛万彻这俩货极不稳定,当个副将还没问题,当主帅?那是闲兵力太多了。
程知节那货咋说呢,精明的跟个猴似的,打死他也不会去。
其余的还有谁?苏定方?现在的苏定方还有些嫩,而且作为自己真正的第一个嫡系,李元吉并不打算把他派出去,至少暂时不会。
又或者那个始终看自己不顺眼,又不敢说话的侯君集?
乍眼一看,可用的人的确不少,可仔细的一挑,合适的气势也没几个。
虽然李靖有些想歪了,但歪了就歪了吧,谁让找不到合适的人呢。
“朕命你为蜀道行军总管,蜀地内所有的兵力,任由你挑选,大军驻扎于雅州,朕早已派人了解过,那里最低与最高相差大约四五千步,那里到处都是练兵的好地方。到了之后,你可分别在各处布置军营,让将士逐个适应,由低至高,当将士彻底适应当前营地一个半月以后,才可向下一座军营转进,若在高处军营七日尚有反应,必须要立即送下山休整。切记不可乱来,一定要一步步的稳扎稳打。”李元吉缓缓的看着远方,继续道:
“等将来进攻吐蕃的时候,那里的地势可能会比雅州更高,所以更不能乱来,打吐蕃朕不求快,但必须要稳,若只是少量将士出现反应,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命其返回即可,若大多将士出现反应,则就地,或退后一些修建营地就地驻守,跟训练的时候一样,等适应之后在向前推进。”
“陛下,这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真若如此,打下吐蕃岂不要耗时五六年之久?”房玄龄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李元吉的话中处处透漏着危险。
虽然不知道所谓的反应是什么,但相比应该是跟呼吸有关系,但不管怎样,房玄龄还是觉得有些夸张。
“危言耸听?等你亲自到那里瞧一瞧就知道了,在那里求快,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没!敌人甚至都不用动手,只需带着你溜圈子就行了,用不了半个月就能搞定你。至于五六年,太久了,自出兵之日起,朕的底线是三年,三年内能灭掉吐蕃,结果便可以接受。”吐蕃并不强大,但却是最让自己上心的一个敌人。
他们的地里优势实在是太大了,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吐蕃人全面退防逻些(lasa),其他地方完全不设防,大唐派出百万大军,若不适应环境,这百万大军根本就走不了一半的距离就要全跪。
别说现在,就是后世一个营养充足的壮年男子,去了那边也依旧会有反应。
而大唐这些极度缺乏营养的子民,去了那里就更好不到哪去。
“而且那边的环境远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你永远不可能想到,在那里,水是永远也烧不开的,饭是永远也做不熟的。”李元吉的一双眼中渐渐的出现了丝丝的空洞,似是看到了那边的情况。
“战马要换,现在的战马到了那边根本不行,玄龄要想办法,或是从西域,或是从其他地方,多找一些高原战马,用交易,用买,或是用战争!”
“兵部要尽快着手,先行整编出一支十万人的部队,愿意前往雅州的,待遇提高五成。”
“朕会让科学院尽快研究一种能充饥又不占地方,还又可以保证营养和方便贮存的口粮。”
看着李靖,一副帝王的气势瞬间扑面而来,坐在这个位置这么久的时间,就算什么也不练,依旧可以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
“副将你自己选,部队你自己选,带什么装备,只要能带过去的,朕都给你,朕给你五万人的兵力,除了不能冒进以外,朕不干预你任何的决定。”
“臣遵旨!臣此去不破吐蕃,势不还朝!”李靖感动的双眼饱含着泪珠。
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可以给下属这么重的信任。
就算是这件事情放在苏定方身上,自己也不会相信,更何况还是自己?
玄武门的时候,自己没有帮他,后来还又进攻了镇北,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终究是敌对。
现如今,李元吉却给了自己这种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信任。
除了推心置腹,永远忠诚以外,李靖实在想不到自己还能怎样?
自己没去过吐蕃,但也从这次的谈话中了解到了吐蕃的一些情况,极其的恶劣,甚至不适宜人的生存,但即使如此,自己也要前去,不仅要去,还要灭掉吐蕃。
因为一队吐蕃的使者在长安周边的放肆,让一个庞大的帝国动了灭国的心思。
这种事情放在现在这个时候,很难让人理解。
就是放在以前,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以解决的,毕竟他们打的只是普通百姓,又不是重要的官员,也不是皇亲国戚。
在所有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元吉,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四个人便已经商定了要打吐蕃的决定,不仅做下了这个决定,还拿出了具体的方案,效率之高,简直让人惊讶。
府兵制,战斗力的确不错,但这却是基定于租庸调制之上的,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的减少,这一制度早晚会崩溃。
宋朝不缺钱,采取的也是募兵制,军饷什么的也很高,各种装备也很先进,理论上说宋军的战斗力应该很不错才是。
但宋朝的文官治国理念,愣生生的将军队给压制成了二流,甚至是三流,所以才导致了这个结果。
身为后世人,李元吉很清楚这两种制度的弊端,也很清楚,为什么唐朝在改变租庸调之前,很少远征的原因。
简单的说,就是府兵并不适合远征作战,他们更适应本土作战,对于远征他国,从心里面就没有完全的接受。
募兵制倒是不存在这个问题,常年待在军中,会让他们渐渐的放下这种戒备,这样的军队才更适合远征。
比如说历史上的唐军,曾经以三万人的驻军规模,控制了整个西域、中.东等地,李元吉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
朝廷高层发生的一些转变,并没有对基层的百姓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
异邦在长安附近打了汉人,这事倒是传的沸沸扬扬的,但百姓们的态度却也很让人惊奇。
憎恨的倒是没有,或者说极少,大多数都是觉得那些异邦挺可怜的,估计还能不能回去都是一个问题。
对于外邦的傲气,整个大唐是深入到骨子里的,上到皇帝官员,下到普通的黎民百姓,就是奴隶们也敢拉着异邦一顿暴揍。
话题只能是话题,日子还要继续。
水泥作坊依旧是一片的忙碌,来来往往的车队,一车车的水泥被运往各个地方。
路上偶尔的也能看到急着赶路的车队,出了吐蕃那档子事以后,沿途的驻军也都派出一队,在自己的辖区主路上来回的巡视着。
太平坊的生意依旧很火爆,最赚钱的还是李元吉的火锅店,皇帝开的,就算味道不怎么样,生意也不会差,况且味道可谓是冠绝整个长安。
特别是每日只有一份的新式辣椒火锅,更是成为了众人哄抢的对象,价格一路从五百钱暴涨至一贯,便是如此,也很难吃到。
牢房内,辛苦的刑部官员,牢房的牢头,努力了好几天的功夫,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消息。
好人不好做,坏人谁不会做啊?
“你确定他是来求亲的?”得知结果的李元吉,险些惊掉了下巴,没见过这么虎的人,来求亲还敢找事,到底是来求亲的?还是拉仇恨的?
“他就是这么说的,除了求亲以外,还想从我们这里引入一些手雷,吐蕃内部最近并不安稳,虽说他们的赞普刚刚平反了叛乱。”张亮一脸无语的说着,他只觉得那货脑子有病,有大病。
李元吉在脑子里快速的搜索着,历史上好像出现过这么回事,松赞干布派人来长安求亲,结果被李世民拒绝,然后就出兵攻打边境,李世民觉得恶心,便派兵反击,很轻易的便打退了他们,但追击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唐军根本上不去,然后只能无奈的退回来,结果松赞干布又来了。
一直恶心的李世民想吐,于是便册封了一位宗室女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至此,唐朝与吐蕃这才算是安稳了一些年,著名的布达拉宫,就是为这位公主修建的。
和亲,卵用也没有,李元吉是不打算把唐朝的女儿远嫁外邦,哪怕是宣扬上国的威严也不行。
不过,松赞干布那货今年好像也没多大吧?刚平定了叛乱,就派了这么个脑袋缺根筋的家伙来长安,真的没有问题吗?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另外告诉他,大唐不会远嫁任何一位公主,如果非要娶大唐的公主,就让他们的赞普到长安来当朕的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