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八章:常平仓奇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事实证明,粮食多了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百姓们急于清仓等待新粮入仓,所以家里面留下的粮食,大多会只保留一两个月的,其余的全部清仓。
而官府既然制止了外面的粮商进入,那么他们就不能因为官仓不足而不去收购粮食,不然底下绝对会闹翻的。
这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漕运运力不足,下面收粮食的速度很快,官仓内的一批粮食还没有运走,新的一批粮食就送上来了。
“不行啊,都督,陆路消耗太大,且运力不足,十辆车的粮食运到长安,能剩下两车就算不错了。”曹瑜猛的摇着头,但凡是有一丁点选择的,就没人会选择陆运。
那不是在运粮,而是在想办法消耗粮食。
“那就扩建官仓!”马周挠了挠头,只能采取最后的办法。
官仓并不好修建,需要考虑的事件太多,比如说最基本的,防雨,防潮,防老鼠,还要保持干燥,能够多通风。
粮仓不比其他,稍有不慎,整个仓库的粮食就有可能坏掉,到时候损失的会更多。
而各地官仓的设置,也是根据人口规模来设计的,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去设置一个巨大的官仓,而官仓耗费的财力也绝非一般人敢想象的。
曹瑜努了努嘴,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只能这样了,不过都督,下官还是觉得,您应该跟朝廷写封奏疏,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调些船过来,或者再来一批移民?”
“这些早就在做了,但当下却没有那么多船只可以调运的,至于移民……”马周抬头望了眼南方,继续道:“如今关中、中原等地也已安定,各项惠民的政策已经推行开来,愿意来北边的人已经不多了。”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么个奇怪的东西,同样的事情,放在不同的时间,会做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抉择。
镇州可以足授,但除了镇州,其他人少地多的州也可以足授,随着李元吉的入主长安,镇州对于百姓已经没了那么多的吸引力,因为重心不可能一直在北边。
百姓们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谁又肯流离千里的到镇州去?虽然去那里有可能会发财。
马周很无奈,所有的官员都很无奈,就连李元吉对此也只能表示无奈。
……
与镇北完全不同的场面有很多,因为各自的情况不同,所以造成了这种不同。
在这一时期,镇北的粮价是下降的,因为百姓急于清仓为新粮腾地方。
但是在关中等地,这个时候却正好是粮食涨价的时候。
去年的粮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距离新粮还有一个月左右,人总不能饿着,而百姓们手中也渐渐的有了钱。
青黄不接的时候,恰好是粮商们大赚特赚的好时机。
“昨天还三百钱一抖呢,今天咋就三百二十钱了呢?”黄大春懊恼的挠着头,满脸的尴尬与无奈。
昨日在城中上工,临走的时候特意瞧了眼粮价,家里的粮食已经没有了,因为自己忙于上工,对土地疏于照料,加上连续的大灾,所以今年的产量总体都不怎么好。
于是今日便拿出了很久的积蓄,打算先买一抖回家应急。
虽然三百钱一抖的粮价已经算是天价,但比起去年的粮价,这时候已经降了一倍有余,虽然工钱还是那么点。
粮商坐在柜台前优哉游哉的看着店铺外的街道上,一点也不着急。
根本没有着急的理由,早买早划算,今天不买,明天就再涨十钱,这个利润已经足以让他们肉疼的了,在他们看来,这跟没有利润差不太多。
不过粮商也发现了一些异常。
比如说,今日在门前转悠的百姓越来越少,并不多。
这让不少粮商都有些疑惑,但也没太当回事,粮食嘛,稳赚不赔的买卖!
“三百二十钱?呸!狗日的jian商,老子就是拿钱去喂狗,也不买你的粮食,留着放在仓库里发霉吧。”有人来到这里瞅了眼,发现门口挂着的是三百二十钱,立即不屑的怒骂道。
“这位老哥,粮价再高也得买啊,不然家里吃什么?”黄大春无奈的拉了拉旁边那位,他可深知道那些粮商的尿性,惹怒了他们立马涨价,根本不给你解释的机会。
“到别处转转去,老子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三抖粮都买不了,大不了省着点吃,老子就不买。”那人愤愤不平的怒斥着。
这是个极不公平的时代,但相比现在,以前的格局更不公平,百姓根本没有赚钱的机会,所以也根本买不起粮食。
而粮商的主要客户也并不是他们,所以对于这些买不了多少的散户,真正在意的粮商却并不多。
开门面,不过只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家的存在感而已。
“还卖三百二十钱呐?掌柜的,祝您生意兴隆啊,俺们穷鬼一个,就不来给您撑门面了。”有人路过,瞅了眼,嘿嘿一笑的讽刺道,继续说:“我说大家伙,都楞在这干啥呢?没事在城里多走走,有好处的。”
“啥好处?”黄大春一愣,这货看着咋那么像来砸场子的?
“好处大大滴!”那货露出一副贱贱的表情,从身后露出了一个粮袋,里面差不多装了两抖粮食那么多。一脸装B道:“常平仓放粮了,二百钱一抖,而且我有个兄弟在那边帮忙,说仓里的粮食虽然没装满,但咱们这里根本不缺粮。镇州那边今年是大丰收,粮食多的仓库里都存不下,所有的船都被调过去往内部运粮了,便是如此,码头上的粮食也依旧是堆积如山。”
“真的假的?我还从没见过堆积如山的粮食呢!”黄大春觉得有些不敢相信,粮食堆积如山,那得多震撼啊?虽然听着很过瘾,但总觉的有点不靠谱。
镇州那么远,就算粮食多的吃不完,运过来卖个三百钱就算是仁义了,卖两百钱图个啥?
“嘿,我说你这老哥咋就这么不信人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哪去了?”那货被黄大春的话给逗的乐了起来,但也毫不在意,一脸自豪的拍拍胸脯,继续道:“既然你们不信,那我就在给你们透**内幕消息吧,知道我为啥不买太多的粮食吗?就是因为呀……”
“快说……”
关键时刻,那货竟然卖起了关子,引的周围一群人恨的牙痒痒,恨不能上前将其暴揍一顿。
“额……”似乎是意识到自己快要引起众怒了,远一些的人甚至已经悄悄的溜走了,连忙开口道:“我那兄弟跟我说,二百钱只是现在的价格,后面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被运过来,之后的粮价可能会更低,但不管价格低了没,上面可是下旨了,今年的粮价最高不得超过二百钱。”
……
“大哥,朝廷这是想玩死我们啊。”郑善奇一脸恼怒的捶打着桌子,恨得牙痒痒,但却毫无办法。
刚开始他并不相信外面的流言,但随着消息越穿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来向他汇报,他也不得不相信了。
连忙派人到常平仓看了下,那里的队伍排的很长,而且放粮的速度很快,价格也确实是二百钱,并且限量购买,凭借户籍,每户每月可购买不超过五抖粮食。
这消息犹如是晴天霹雳一般的猛然砸下,吓的郑善奇连忙找关系打听一些内幕消息,结果便打听到了事情确实如此,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
尽管他们早就知道镇州大丰收,也做足了准备,不然今年的粮食不可能只卖三百钱。
可没有想到的是,朝廷竟然连三百钱也不肯让他们赚走。
“降价吧,跟常平仓价格持平,不限数量,所有人皆可随意购买。”郑善果摇了摇头,心中叹了口气,吩咐道。
“大哥,二百钱咱们可没什么利润了。”郑善奇有些不满,搞不懂大哥为什么会这么软弱。
就算是皇帝强势,咱也……好吧,现在是真的没什么办法了。
“派你去镇北跟他接触了那么久,难道你还不了解他的为人吗?”郑善果白了眼郑善奇,继续道:“镇州的情况咱们比谁都清楚,说养活整个大唐那是胡说,但那里少说也有百万石以上的余粮,若是全部运过来,你觉得我们手中的粮食还能卖出去吗?他这是在给我们下最后通牒啊。”
说到这里,郑善果再次摇了摇头,道:“全力清仓吧,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降价,但估计今年是不大可能了,若是今年清不完,明年别说是赚钱,能不把今年赚的赔出去就算不错了。”
常平仓的设立就是为了平衡粮价的,当粮价过低的时候,常平仓就全力收粮,当粮价过高的时候,常平仓就低价放粮,逼迫粮商不得不降价。
这是朝廷对粮价的一种保护制度,但对于粮商来说,却是切断他们发财的一把利刃。
郑善果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当初在选择合作的时候,就决定要放弃郑家的传统项目,所以现在这个结果,其实也很正常。
作为李元吉来说,也算是做了一切该做的,仁义也好,不仁也好,前面的确是给了世家赚钱清仓的机会,现如今镇州粮食丰收,李元吉又何必要看他们的脸面?
从漕运下手?船队都被收缴充公了,拿什么下手?
事实证明,粮食多了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百姓们急于清仓等待新粮入仓,所以家里面留下的粮食,大多会只保留一两个月的,其余的全部清仓。
而官府既然制止了外面的粮商进入,那么他们就不能因为官仓不足而不去收购粮食,不然底下绝对会闹翻的。
这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漕运运力不足,下面收粮食的速度很快,官仓内的一批粮食还没有运走,新的一批粮食就送上来了。
“不行啊,都督,陆路消耗太大,且运力不足,十辆车的粮食运到长安,能剩下两车就算不错了。”曹瑜猛的摇着头,但凡是有一丁点选择的,就没人会选择陆运。
那不是在运粮,而是在想办法消耗粮食。
“那就扩建官仓!”马周挠了挠头,只能采取最后的办法。
官仓并不好修建,需要考虑的事件太多,比如说最基本的,防雨,防潮,防老鼠,还要保持干燥,能够多通风。
粮仓不比其他,稍有不慎,整个仓库的粮食就有可能坏掉,到时候损失的会更多。
而各地官仓的设置,也是根据人口规模来设计的,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去设置一个巨大的官仓,而官仓耗费的财力也绝非一般人敢想象的。
曹瑜努了努嘴,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只能这样了,不过都督,下官还是觉得,您应该跟朝廷写封奏疏,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调些船过来,或者再来一批移民?”
“这些早就在做了,但当下却没有那么多船只可以调运的,至于移民……”马周抬头望了眼南方,继续道:“如今关中、中原等地也已安定,各项惠民的政策已经推行开来,愿意来北边的人已经不多了。”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么个奇怪的东西,同样的事情,放在不同的时间,会做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抉择。
镇州可以足授,但除了镇州,其他人少地多的州也可以足授,随着李元吉的入主长安,镇州对于百姓已经没了那么多的吸引力,因为重心不可能一直在北边。
百姓们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谁又肯流离千里的到镇州去?虽然去那里有可能会发财。
马周很无奈,所有的官员都很无奈,就连李元吉对此也只能表示无奈。
……
与镇北完全不同的场面有很多,因为各自的情况不同,所以造成了这种不同。
在这一时期,镇北的粮价是下降的,因为百姓急于清仓为新粮腾地方。
但是在关中等地,这个时候却正好是粮食涨价的时候。
去年的粮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距离新粮还有一个月左右,人总不能饿着,而百姓们手中也渐渐的有了钱。
青黄不接的时候,恰好是粮商们大赚特赚的好时机。
“昨天还三百钱一抖呢,今天咋就三百二十钱了呢?”黄大春懊恼的挠着头,满脸的尴尬与无奈。
昨日在城中上工,临走的时候特意瞧了眼粮价,家里的粮食已经没有了,因为自己忙于上工,对土地疏于照料,加上连续的大灾,所以今年的产量总体都不怎么好。
于是今日便拿出了很久的积蓄,打算先买一抖回家应急。
虽然三百钱一抖的粮价已经算是天价,但比起去年的粮价,这时候已经降了一倍有余,虽然工钱还是那么点。
粮商坐在柜台前优哉游哉的看着店铺外的街道上,一点也不着急。
根本没有着急的理由,早买早划算,今天不买,明天就再涨十钱,这个利润已经足以让他们肉疼的了,在他们看来,这跟没有利润差不太多。
不过粮商也发现了一些异常。
比如说,今日在门前转悠的百姓越来越少,并不多。
这让不少粮商都有些疑惑,但也没太当回事,粮食嘛,稳赚不赔的买卖!
“三百二十钱?呸!狗日的jian商,老子就是拿钱去喂狗,也不买你的粮食,留着放在仓库里发霉吧。”有人来到这里瞅了眼,发现门口挂着的是三百二十钱,立即不屑的怒骂道。
“这位老哥,粮价再高也得买啊,不然家里吃什么?”黄大春无奈的拉了拉旁边那位,他可深知道那些粮商的尿性,惹怒了他们立马涨价,根本不给你解释的机会。
“到别处转转去,老子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三抖粮都买不了,大不了省着点吃,老子就不买。”那人愤愤不平的怒斥着。
这是个极不公平的时代,但相比现在,以前的格局更不公平,百姓根本没有赚钱的机会,所以也根本买不起粮食。
而粮商的主要客户也并不是他们,所以对于这些买不了多少的散户,真正在意的粮商却并不多。
开门面,不过只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家的存在感而已。
“还卖三百二十钱呐?掌柜的,祝您生意兴隆啊,俺们穷鬼一个,就不来给您撑门面了。”有人路过,瞅了眼,嘿嘿一笑的讽刺道,继续说:“我说大家伙,都楞在这干啥呢?没事在城里多走走,有好处的。”
“啥好处?”黄大春一愣,这货看着咋那么像来砸场子的?
“好处大大滴!”那货露出一副贱贱的表情,从身后露出了一个粮袋,里面差不多装了两抖粮食那么多。一脸装B道:“常平仓放粮了,二百钱一抖,而且我有个兄弟在那边帮忙,说仓里的粮食虽然没装满,但咱们这里根本不缺粮。镇州那边今年是大丰收,粮食多的仓库里都存不下,所有的船都被调过去往内部运粮了,便是如此,码头上的粮食也依旧是堆积如山。”
“真的假的?我还从没见过堆积如山的粮食呢!”黄大春觉得有些不敢相信,粮食堆积如山,那得多震撼啊?虽然听着很过瘾,但总觉的有点不靠谱。
镇州那么远,就算粮食多的吃不完,运过来卖个三百钱就算是仁义了,卖两百钱图个啥?
“嘿,我说你这老哥咋就这么不信人呢?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哪去了?”那货被黄大春的话给逗的乐了起来,但也毫不在意,一脸自豪的拍拍胸脯,继续道:“既然你们不信,那我就在给你们透**内幕消息吧,知道我为啥不买太多的粮食吗?就是因为呀……”
“快说……”
关键时刻,那货竟然卖起了关子,引的周围一群人恨的牙痒痒,恨不能上前将其暴揍一顿。
“额……”似乎是意识到自己快要引起众怒了,远一些的人甚至已经悄悄的溜走了,连忙开口道:“我那兄弟跟我说,二百钱只是现在的价格,后面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被运过来,之后的粮价可能会更低,但不管价格低了没,上面可是下旨了,今年的粮价最高不得超过二百钱。”
……
“大哥,朝廷这是想玩死我们啊。”郑善奇一脸恼怒的捶打着桌子,恨得牙痒痒,但却毫无办法。
刚开始他并不相信外面的流言,但随着消息越穿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来向他汇报,他也不得不相信了。
连忙派人到常平仓看了下,那里的队伍排的很长,而且放粮的速度很快,价格也确实是二百钱,并且限量购买,凭借户籍,每户每月可购买不超过五抖粮食。
这消息犹如是晴天霹雳一般的猛然砸下,吓的郑善奇连忙找关系打听一些内幕消息,结果便打听到了事情确实如此,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
尽管他们早就知道镇州大丰收,也做足了准备,不然今年的粮食不可能只卖三百钱。
可没有想到的是,朝廷竟然连三百钱也不肯让他们赚走。
“降价吧,跟常平仓价格持平,不限数量,所有人皆可随意购买。”郑善果摇了摇头,心中叹了口气,吩咐道。
“大哥,二百钱咱们可没什么利润了。”郑善奇有些不满,搞不懂大哥为什么会这么软弱。
就算是皇帝强势,咱也……好吧,现在是真的没什么办法了。
“派你去镇北跟他接触了那么久,难道你还不了解他的为人吗?”郑善果白了眼郑善奇,继续道:“镇州的情况咱们比谁都清楚,说养活整个大唐那是胡说,但那里少说也有百万石以上的余粮,若是全部运过来,你觉得我们手中的粮食还能卖出去吗?他这是在给我们下最后通牒啊。”
说到这里,郑善果再次摇了摇头,道:“全力清仓吧,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降价,但估计今年是不大可能了,若是今年清不完,明年别说是赚钱,能不把今年赚的赔出去就算不错了。”
常平仓的设立就是为了平衡粮价的,当粮价过低的时候,常平仓就全力收粮,当粮价过高的时候,常平仓就低价放粮,逼迫粮商不得不降价。
这是朝廷对粮价的一种保护制度,但对于粮商来说,却是切断他们发财的一把利刃。
郑善果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当初在选择合作的时候,就决定要放弃郑家的传统项目,所以现在这个结果,其实也很正常。
作为李元吉来说,也算是做了一切该做的,仁义也好,不仁也好,前面的确是给了世家赚钱清仓的机会,现如今镇州粮食丰收,李元吉又何必要看他们的脸面?
从漕运下手?船队都被收缴充公了,拿什么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