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二八九章:民心

第二八九章:民心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世家的日子不好过,很不好过。

    从隋朝开始,隋文帝由温和的方式开始转变态度,到了隋炀帝之后,更是直接以强硬的态度来处置这件事情。

    那一次,世家赢了,结局便是,隋朝灭亡了,李唐兴起了。

    李渊倒是位深明大义的皇帝,知道他的李唐江山是怎么来的,所以对世家依旧不敢太过,只敢在暗中小打小闹的找些绊子。

    似乎是双方形成了一种默契,世家允许皇帝来找他们的小麻烦,但皇帝也不会就此将问题扩大化。

    如此一来,皇帝得到了面子,对下面的人有了交待,世家也没有损失什么利益,一举两得。

    而在这一时期,世家的实力也正在迅速的恢复着,虽不及隋朝时期,但也相差不大。

    而到了李世民时期,前面倒是有过蜜月期,但是很短暂。

    世家们也同意支持李世民,不去动乱他的江山,但是在处置李元吉问题上,又必须要动用世家的利益。

    至此,李世民对世家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转变,由开始的商议,到后面的强硬。

    如今换了李元吉,世家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一场精简人员行动,将世家立足的根基砸的稀巴烂,李元吉的根基在于镇州,很让人无奈,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本是一片荒芜的镇州,便成为了一块铁板,无论世家怎么用心,也很难打入进去。

    虽说精简人员精简的是中央朝廷,地方衙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在一项项惠民政策铺天盖地的砸下去之后,世家手中仅有的那些势力,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阳奉阴违?

    真以为被分散到各地的驻军就是去赏光的?在维护地方治安的同时,他们也在监视着地方衙门有没有违背朝廷的旨意。

    起初有人就是不信邪,但一个月时间不到,接连撤了一个治中,一个刺史,五个县令,七个县丞,整个下面立即一片安静,再也不敢有所反抗。

    掌握了民心,掌握了军权,军事改革,说是为百姓谋福利,实则便是加强中央集权,在府兵制的制度上,更加进一步的加强了皇帝对于军队的掌控。

    郑善奇努了努嘴,他与李元吉有过不少的接触,也被明着暗着坑了不少次。

    虽然有些坑是看到了,也不得不跳下去的,但心里的确很不爽。

    此时自家又被李元吉这么一通明坑,损失的可不仅仅只是千百贯的利润,而是数万贯,数十万贯的利润。

    “大哥,咱们若是这么做了,某些人怕是会笑掉大牙的!”郑善奇满心不爽的说着。

    虽然现在都知道世家已经失去了四肢,在李元吉已经初步完成了凝结民心官意的时候,世家的力量已经被削弱了很多。

    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并不会为自己带来什么利益,只可能是毁灭。

    可堂堂世家,数百年来的积累,声望,财富,地位,凭借着这一次的不言不语,毫无反抗,将会对郑家带来巨大的打击,甚至有可能直接让郑家就此陨落。

    “要面子?还是要命?”郑善果直勾勾的盯着郑善奇,语气坚定的问着。

    或许在世家看来,面子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面子,损失一些利益也不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在郑善果看来,只有命才是最重要的。

    郑家的地位的确大不如前了,可也没到最坏的地步。

    李元吉虽然步步紧逼,但好歹也给了条生路,又不是把他们往死路上逼。

    “大哥……”郑善奇惊愕的望着郑善果,简直不敢相信这话会是从他口中说出来的。

    “我们不过是换了个身份而已,此刻也只有还看不清楚局势的人,才会死要面子。”郑善果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着。

    ……

    “父亲,郑家降价了,与常平仓持平!而且不限制购买数量。”王亮有些着急的跑来说着外面的最新情况。

    最近一段时间王家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尽管王珪依旧在朝廷任职,且职位没有变化,依旧是代理侍中,同样也是内阁的成员之一。

    也正是因此,王珪才觉得事情更难办。

    左思右想,只能说服家族长老,然后下令王家的粮铺与常平仓价格持平,并且也不限制数量。

    “这郑善果倒是个明白人!”听到郑家的决定竟然与自己一样,不由得暗暗赞叹着。

    郑善果虽然年纪大了,不过现在看来,头脑也并不昏庸嘛。

    “那郑三爷可是在家里闹腾着呢,不过好像也没翻起啥浪花来。”王亮继续说着。

    “随他怎么闹!”王珪摇了摇头,看向自己这儿子,几个儿子虽然都很省心,但那只是自己看见的一幕,之前的那件事情,导致王家被一脚踹出来的案例可还历历在目呢,虽然和解了,但王珪也始终不敢大意,继续叮嘱道:“吩咐下去,让家里的近些时间都老实一些,若是谁惹了麻烦,倒霉的可不仅仅只是你们自己。”

    “父亲放心,别人想死还是想活咱们管不着,但是咱们王家人,孩儿会亲自盯着的,绝不会出现差错。”王亮点了点头。

    老实讲,以前自己是没什么想法,家族优秀的子弟太多,自己在继承顺位上又不占优,运气好些也就分些家产滚蛋,运气不好,那就打一辈子工呗。

    但是这次世家的转型,倒是给了自己太多的机会,而通过努力,自己也逐渐的展现在了众人眼前。

    就好比以前,父亲是绝不会跟自己单独相处这么久,还如此语重心长的交代一些事情。

    自己上面的两个哥哥才是父亲的重点培养对象。

    王珪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人挪活,树挪死,这话一点也不假。

    以前不显山不漏水的庶子,现如今却让自己如此欣赏,固然有表现的成份在内,但自己还是看出了一些值得欣赏的东西。

    知子莫如父,虽然王珪与王亮接触的并不算特别多,至少比不上那两个嫡子,但对其也是很了解的。

    “有些事情,并不适合你去做,这件事情还是让你大哥二哥去做吧!”王珪心中暗叹了口气,虽然也觉得有些不公平,但这就是规矩,这就是道理,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心中也有些不忍,继续鼓励道:“你专心去负责与皇室的接触,看能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是,父亲!孩儿知道了!”王亮努了努嘴,但刚到一半就收了回来,老老实实的答应道。

    王亮收的快,但还是没有王珪的眼神快,他的这些举动,被王珪看的一清二楚。

    委屈肯定是有的,换谁也不可能不觉得委屈,除非是王拓那个败家子,只要有钱,你就是把他赶出去不让回来都行,什么权力之类的,跟他统统没有关系,他的眼里只认钱。

    家族的权力是肯定没有王亮什么事的,但王珪也很清楚,这事决不能这么下去,能否平衡一个家族的心态,是衡量一个族长的基本标准。

    “有些事情,就算是不说,为父也都看在眼里,好好去做,心中不要有什么怨言,为父不会亏待你母亲与你的。”

    “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会好好去做的。”王亮重重的点了点头。

    一句空洞的许诺,但在王亮看来却至关重要。

    身为一族之长,在这种事情上是绝对不会食言的,无论是不是当着众人的面许诺的。

    况且自己毕竟是他的儿子,即便是按照常规的处置,到时候也会分配至少一间店铺给自己经营,作为将来的收入来源。

    现在王珪既然这么说了,也就意味着,自己有机会争取更多的财产。

    ……

    随着王、郑两家的降价,整个大唐境内的粮食价格也开始逐渐的下降。

    没有人能够抗住常平仓、王、郑,三个屯粮大户共同降价所带来的影响。

    就算是其他几个世家,也依旧做不到稳坐钓鱼台。

    王珪说服家族长老的理由很简单,身为侍中的他,能够轻易的了解到更多的内幕。

    马周那边头疼到什么地步,王珪也很清楚,加上镇州那边传来的消息,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如今的粮价,只会降而不会涨,降多少,完全看皇帝让不让世家和那些粮商们活下去。

    好在皇帝给出了二百钱一抖的价格,虽然赚的不多,但也不至于赔钱。

    只是王珪却很清楚,二百钱,怕是最近几年以来,粮价最高的时候了,等过了夏收以后,粮价怕是会继续降低。

    随着镇州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入,加上关中、中原等粮仓的收成,基本上可以保证常平仓内随时都有足够的粮食来调控市价。

    靠着粮食发大财的行为,现如今已经很不靠谱了。

    如同郑家一样,王家也主动的减少了粮食在家族产业中的分量,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的方面。

    粮食如此平稳的降价,随着降价的粮商越来越多,消息传的越来越广,现如今常平仓或者其他粮铺门口,已经看不到长长的队伍了,多数人也只是一抖一抖的去买,说不定下一次购买的时候,价格就更低了。

    不得不说,常平仓的确是发挥出了奇效,也更加让百姓的心得以稳定下来,只是苦了那些小粮商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