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 唐朝最佳闲王 > 第四三一章:杀?不杀?

第四三一章:杀?不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处州位于大唐的东南部,扬州的南部。

    现在的处州可不是后世的处州,当然,处州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其实也就是后世的丽水。

    处州始建于隋开皇年间,据此也仅仅不过三十余年的时间。

    地处偏远,交通落后,人流不足,加上不太舒适的气候等原因,造成了那里的相对闭塞的大环境。

    气候问题几乎在整个南部都有,主要是古人大多数活动于中原一代,或者更北一些的位置,四季分明,空气干燥。

    而南方则多水,特别是沿海地区,空气湿润,到了冬季更是冷的让人难受。

    别说是唐代,就是到了后面的宋代,元代等朝代,南方也并不是这些朝代的重心所在。

    正是因为这些地方地理位置特殊,环境相对闭塞,所以军队才要重点盯防,而那边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战事,所以军队的日常,便是各种各样的训练。

    再一次训练中抓到这个团伙,并且将其一网打尽,不得不说,运气还是占据了较大成份的。

    张行成拿来的只是一份简单的名录以及基本的概要,具体的卷宗则在刑部存档。

    皇帝虽然要审核一个人的生死,但也没时间去将具体的卷宗一件件的翻阅查看,如果真要这么做的话,一年至少也要浪费一半的时间在这上面。

    所以,对于名录概要书写的官吏来说,要求就比较高了。

    必须要用最简短的内容来表达出最重要的东西,除此之外,李元吉还推行了两种不同的制度。

    就拿手中这份名录概要来说,其实它是由两个官吏合力完成的,而这两个官吏则代表着不同的部门,说白了,这两个人就是刑部内部的律师。

    一个负责有罪诉讼,一个则负责无罪辩护。

    负责有罪诉讼的,要将具体的罪名什么的统统讨论一遍,任何疑点都不能放过。

    而无罪辩护其实就是字面上理解的意思,从卷宗中去寻找一丝丝的猫腻,哪怕有一丁点的可能,就要进行无罪辩论。

    这么做的劣势是极大的增加了刑部的工作量,拖长了办案的时间等等,可好处是几乎不会存在任何冤假错案,各有利弊,可毕竟身为皇帝,有着决定一个人生死的权力,李元吉也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会做出草菅人命的决定。

    “查清楚具体的受害人数了吗?”瞅了眼名录概要上的内容,李元吉似是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回避下,基本上已经查清楚了。”张行成回应道。

    “查案怎能用基本来形容?清楚就是清楚,不清楚就是不清楚!”李元吉面色严谨的训斥了句,倒不是觉得这件案子有什么冤情,“继续查,这三十余人人人手中皆沾了人命,受害人怎么可能只有三十余人?朕知道这件案子有些难办,但即使再难,也要想办法搞清楚一切状况,否则一旦这些人被处斩,那些没被招出来的受害人,岂不要成为孤魂野鬼?”

    这么大一个团伙,拥有如此精明的犯案头脑,侦查与反侦察意识如此的强烈,难道受害人仅仅只与他们的团伙成员人数相等吗?

    虽然的确有这种可能,但李元吉却觉得不怎么相信。

    根据口供,他们选择的目标都是有选择的,第一,性格跋扈,喜在外浪荡的小富人家子弟。第二,不对对方家族长子长孙,或重要族人下手。第三,每次犯案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盯梢侦查,甚至连逃跑的路线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并且进行踩点。

    这是这帮人可以活到今天的主要原因。

    小富人家,什么是小富?村里的地主,县里的落魄贵族,这些人往往在官场上没有什么太多的人脉,只要他们能够收拾好尾巴,案发的可能性并不大,加上受害人的性格行为问题,即便是失踪,也几乎有很大的可能被认为是跑路了。

    当然,这伙人很聪明,聪明到竟然找了几个女人一起入伙,而根据他们的供述,其手段跟仙人跳差不太多,这也让对方家族更加深信不疑的确定了他们的后代不是被杀死了,而是跑路了。

    这时候别说是报官,只要人家不报官就算好的了。

    而且遇到一些真正无权无势的小富人家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会上门索要赔偿,不过这只是少数情况。

    而小富人家的资本跟那些大户比起来本就不算什么,这些不争气的子弟,身上又能有多少钱?

    即便是杀死,将其身上扒个干干净净,能够拿到手的又有多少?

    要想维持一个三十余人的团伙,又需要多少的钱粮?

    这帮人决不能以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去看待,毕竟过的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谁还会委屈了自己?

    仅仅只凭这三十余个受害人,是远远无法支撑他们这么久的。

    李元吉不是觉得他们不该杀,而是再杀之前,要让更多的案子浮出水面,让更多尚在阴霾之下的亡魂重见天日。

    继续看下去,名单上的人很复杂,各种各样的人群都有。

    有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多年的积累之后,终于爆发了出来,然后奋起杀人的。

    有因为失手而杀人的,总之,后面的这些人比起那个团伙来说,其无论是作案手段还是头脑来说,都只能算是小儿科。

    李元吉只是在一些自己认为有疑点的人名上画了个圈,示意刑部继续深查一遍。

    虽然制度已经有了,可一些相关的规范还是很难一步到位,毕竟不是专业的律师,这年头也没有什么疑罪从无的法律规定。

    至于那些疑罪从无还是从有,完全看皇帝个人的心情,皇帝说有就是有,皇帝说无就是无。

    不过在第三阶段的名单中,李元吉却是看到了一个老熟人。

    侯君集。

    罪名很明显,霍乱军纪,违抗军令。

    刑部的无罪辩护司已经放弃了对其的辩护,犯了军规往往更简单,也更直接,根本没有什么辩护的理由。

    侯君集是一部主帅,命令是他下的,抢夺最多的也是他,这还怎么辩护?有人怂恿?可你身为主帅,能被人怂恿,你的智商哪去了?

    加上案子本身涉及军方,所以刑部那边也没打算过多的深入,只是就几个违反军规的条例列举了出来,并且将证据摆了出来。

    意思就是说,刑部不过份的去做有罪诉讼,也不会去做无罪辩护,有能耐你们军方自己去让皇上将侯君集的名字从这里拿出来,俺们只负责实事求是,把现有的资料给递上去,其他的与俺们无关。

    关于侯君集一事,李元吉并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去走。

    毕竟侯君集是大唐的一名战将,虽然个人人品和风纪有很大的问题,可毕竟是对大唐有着巨大的功劳。

    所以在此之前,李元吉已经进行了两次的批阅,结果全部是斩,而如今到了第三次,李元吉依旧有些犹豫不决。

    一方面,他不想就这么杀掉一个对大唐有功的人,而他的所作所为,无非也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念。

    可另一方面,不杀侯君集,对军规,对其他的军人没办法交代,军规是用来约束所有军人的,而不是只用来约束基层军人的,倘若侯君集不死,其他将军也有样学样,自己该怎么办?军队又该怎么办?

    李元吉很纠结,也很犹豫。

    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真正定下侯君集生死的流程,虽然是将他与死囚放在一起的。

    可实际上这三个阶段,只是让李元吉下定一个决心,看到底要不要将他放在死囚的名单上,倘若这次自己也签下了准字,那么接下来,将会进行新一轮的死囚流程,先由皇帝审核第一遍,在拿到内阁审核第二遍,皇帝审核第三遍,然后秋后问斩。

    普通的死囚这一套流程只需要一年,但李元吉却给了侯君集两年的时间,一共六次的机会。

    李元吉曾经试图说服自己,可到头来还是失败了。

    不杀侯君集并不难,将他流放,永不录用便是了。

    可一方面是他在历史上曾经说出的那些话,不管是牢骚也好,真心话也罢,对于皇帝而言,这种言论是无法忽视的。

    李元吉不想养第二个长孙无忌出来,事实上,侯君集与长孙无忌相比,侯君集对于朝廷的威胁性显然更大一些。

    他懂兵,他知兵,他可以用抢夺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及士气,虽然最终的结果不可能会成功,可真若是让他造反了,大唐又将损失多少?

    作为一个君主,志向远大,远远不如懂的平衡各方势力更有用一些。

    多希望侯君集能像程知节,或是房玄龄那般懂事机智啊,若是那样的话,朕现在也就不必因为这些去头疼了。

    杀?不杀?

    这是个两难的抉择,但李元吉更倾向于杀这一边。

    想了许久,李元吉还是下不去这个决心,一但自己签了准,接下来就要正式的走流程了,即便是拿到内阁,也未必会有人敢去反驳。

    “这事先等一等,朕去见一见他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