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祭祀宫殿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bxw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李元吉的统治之下,官员们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度,不再像以前那样有着太多太多的束缚。
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去放手一做,如果没有把握,也可以向上级提交报告,然后再去做。
在这样的高度自由的前提下,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另外一些问题,比如说大量的浪费时间以及资金,换取那些谁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的失败经验。
关于这一点,许多大臣都曾向李元吉建议应该禁止。
而为了迎合李元吉的想法,大臣们又建议应由朝廷先行测试,然后逐步开放某一个区域内的授权,让百官可以在这些区域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而这个建议则被李元吉给接受了,不过也增加了一条,百官可以提出任何区域内的测试申请。
这件事说明了当下政治环境的宽松,同样也无法摆脱作为封建社会的帝王专治权力,李元吉也从未想过要摆脱这种模式。
因为不现实,因为没有人会甘愿舍弃掉已经到手的权力。
即便是李元吉自己,也不愿意这么干。
“陛下,修建宫殿的事情朝廷没有进行预算,若是规模太大的话,就只能压缩其他地方的预算,以朝廷当下的能力,无法支撑这种大规模的建设工程。”皇甫无逸连忙上前提醒道。
修建宫殿用于祭祀战死的将士,而这肯定不会是只有这一批,搞不好的话,以前战死的将士也会被请进里面,加上以后的,其规模甚至不用多想就可以确定,绝对超过太极宫里的任何一座宫殿。
虽然新式的建筑方式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可那么大一座宫殿,成本再低,也得数千上万贯的预算。
在宣布这个决定之前,或者说在各部汇总下一年度计划预算之前,户部就接到了李元吉的命令,下一年度的预算,要多划一万五千贯给科学院,主要用于战场急救药品的研发,武器装备的研发等项目。
在这一前提下,各部的下一年度预算本就被缩减了不少,这若是再来个缩减,很多项目甚至都要无法进行,只能放到下一个计划期。
户部的日子这些年来好过了不少,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有钱了,可这也不是绝对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一切的事情都有了计划,有多少钱就干多少事,每一贯钱,在上一年末的时候都被划分了去除,户部要做的就是严格看管,监督使用。
而李元吉没有在年中胡乱的去指挥,增添新的项目什么的,这样即便是预算有些偏差,偏差的数额也不会太多,户部留下的备用资金足够填补这个窟窿。
但是现在,计划已经做出来了,也已经分配到了各衙门,再去进行更改的话,砍谁的项目?砍什么项目?这成了最大的问题。
“若以兴道坊为大小,将其一半建成宫殿,预算多少?”李元吉没有回应皇甫无逸的提醒,而是看向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愣了下,暗道这个预算自己没法去做。
有偏差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以兴道坊为大小,而先前李元吉也说了,要在太极宫前建造这么一座宫殿。
那么问题来了,建在哪里?是西内苑北边?还是朱雀门面前,亦或者就是李元吉问起的兴道坊?
现如今的兴道坊可不是以前的兴道坊,虽说商业化气息还达不到太平坊那样,可在太平坊的带领下,加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那里的地价也是不断的上升的。
特别是李元吉为了推行商业化,所以改动的一些政策。
不过如果需要用地的是朝廷的话,那也是有一个特权的,天下万物,皆为皇帝的东西,他若想用,可随时征召之。
但李元吉并不愿意这么干,所以替代的办法是,同等规模置换,也就是说,如果选在兴道坊,那就需要在类似差不多的位置上,将兴道坊内的居住民给安顿好,否则就只能进行商业运作,直接买下整个地皮,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财大气粗的商业集团,现在也不敢说就能拿下整个兴道坊。
“陛下,若以兴道坊为例,按照陛下先前提出的条件,大约需要三四万贯左右,若是有更高的要求,预算则会继续增加,现在臣对于此事并不了解,所以无法给出具体的预算情况。”工部尚书有些头疼的给了个粗略的数据,虽然没有上限,但却给了个下限,没有三四万贯,这事是想也不用想的。
三四万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年一整年,大唐朝廷总收入的六分之一。
宫殿越大,造价也就越大,比起单一的宫殿,这种超大型宫殿需要用到的材料更多,要求更高,技术也更难。
“内府还有多少钱?”李元吉问向宋忠。
钱的问题,他还真没看在眼里,钱多与钱少,这些都无所谓,就像之前房玄龄想的那样,这是一种政治态度,绝对要趁热打铁的干起来,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皇帝的信念,从而更加对皇帝产生一种崇拜。
他要大唐江山的稳固,长久不衰,这仅仅只不过是其中的第一步而已,虽然并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元吉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
有自己思考出来的,也有参考后世的一些制度,还有对以往的那种制度的改进。
反正在李元吉看来,这种方式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是可以保证大唐长久不衰的。
“陛下,内府还有十万贯左右,但皇室每月的固定开销为四千贯,以及陛下规定的预留三万贯的备用资金,实际上内府现在可动用的资金大约只有两万两千贯左右。”宋忠麻利的回应着。
宋忠是太监,同样也是内府的一名内侍官员,而且还是级别比较高的哪一种。
虽然在内府没有什么实权,但处于职位因素,他却能够查阅内府所有的资料,包括那些保密资料。
所以对于内府的资金情况也是比较清楚,同时为了防止皇帝问起情况,宋忠每个月都要去内府查看一番最新的资料,特别是资金的使用情况,剩余等问题。所以,这个数额即便是有偏差,但最多也就是四千贯左右的偏差。
内府是在李元吉决定皇室开销由自己承担之后才建立起来的,专门负责皇室的一切私人事务,包括资金,赏罚等。
而按照李元吉的要求,内府必须要留足一年的开销,以及三万贯的备用资金,其余的才是当年可动用的资金,而这笔资金多用于皇帝的赏赐,皇宫的意外修葺等。
“就以兴道坊为蓝图,工部要尽快拿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除了占地面积为一半的宫殿以外,宫殿前还要树立一座不低于宫殿最高处的石碑,其余地方……就以园林设计为标准吧!”李元吉想了下,这么大的工程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即便采用了新式的建筑方式,从开建到投入使用,最快也得两三年的时间。
这还是人力物力都可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其中更是涉及到搬迁,安置,拆出,清运等一系列的工作。
也就是说,即便是从现在开始,等到真正的开建,最快也得是三个月以后。
而内府只需要拿出两万贯,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今年的建造需求,至于园林什么的,设计好了也可以暂时拖一拖,等到明年,或者后年再去做,因为这些并不是紧要的。
“陛下,即便钱的问题能够解决,可那么大的石碑……”工部尚书一脸的郁闷。
比宫殿最高处还要高的石碑,这上哪找去?就算找到了,又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运过来?
运输石头最大的问题在哪里?车辆问题?
不,那些都是小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沿途各处,大多数地方的桥梁,都无法支撑这种重量的通行。
即便是走航运,这么大的石碑,途中也要拆掉很多桥梁才可以确保通过。
即便是一路上都熬了过来,可那么大的石碑又怎么进入长安城?难道为了一块石碑,就把城门给拆掉吗?
这得有多败家才能干出来啊?
李元吉满额头的黑线,心中暗道这这帮人咋就这么耿直呢?
脑子咋就不知道转个圈呢?
“石碑可用混凝土浇筑,在其外部贴上一层薄片石碑,尽可能减小缝隙,用同色的材料进行填补即可……”李元吉无奈的说着。
混凝土浇筑的石碑,实际上要远比一块正儿八经的石碑还要结识。
而造这么个石碑的代价,其实就跟造一根大殿的承重梁差不多,而单独的一座,在其速度上甚至要快于宫殿的建造。
不少人都猛的松了口气,还真怕皇帝执拗的要去搞那么大一块石碑过来,如果只是混凝土浇筑,然后贴上一层薄薄的石碑的话,这已经可以用简单来形容了,而造价也并不高,就算用上钢筋,几十贯也就差不多了。
“陛下,钱呢?”解决了工部的大难题,皇甫无逸却又站出来问道。
“钱从内府出!”
在李元吉的统治之下,官员们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度,不再像以前那样有着太多太多的束缚。
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去放手一做,如果没有把握,也可以向上级提交报告,然后再去做。
在这样的高度自由的前提下,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另外一些问题,比如说大量的浪费时间以及资金,换取那些谁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的失败经验。
关于这一点,许多大臣都曾向李元吉建议应该禁止。
而为了迎合李元吉的想法,大臣们又建议应由朝廷先行测试,然后逐步开放某一个区域内的授权,让百官可以在这些区域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而这个建议则被李元吉给接受了,不过也增加了一条,百官可以提出任何区域内的测试申请。
这件事说明了当下政治环境的宽松,同样也无法摆脱作为封建社会的帝王专治权力,李元吉也从未想过要摆脱这种模式。
因为不现实,因为没有人会甘愿舍弃掉已经到手的权力。
即便是李元吉自己,也不愿意这么干。
“陛下,修建宫殿的事情朝廷没有进行预算,若是规模太大的话,就只能压缩其他地方的预算,以朝廷当下的能力,无法支撑这种大规模的建设工程。”皇甫无逸连忙上前提醒道。
修建宫殿用于祭祀战死的将士,而这肯定不会是只有这一批,搞不好的话,以前战死的将士也会被请进里面,加上以后的,其规模甚至不用多想就可以确定,绝对超过太极宫里的任何一座宫殿。
虽然新式的建筑方式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可那么大一座宫殿,成本再低,也得数千上万贯的预算。
在宣布这个决定之前,或者说在各部汇总下一年度计划预算之前,户部就接到了李元吉的命令,下一年度的预算,要多划一万五千贯给科学院,主要用于战场急救药品的研发,武器装备的研发等项目。
在这一前提下,各部的下一年度预算本就被缩减了不少,这若是再来个缩减,很多项目甚至都要无法进行,只能放到下一个计划期。
户部的日子这些年来好过了不少,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有钱了,可这也不是绝对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一切的事情都有了计划,有多少钱就干多少事,每一贯钱,在上一年末的时候都被划分了去除,户部要做的就是严格看管,监督使用。
而李元吉没有在年中胡乱的去指挥,增添新的项目什么的,这样即便是预算有些偏差,偏差的数额也不会太多,户部留下的备用资金足够填补这个窟窿。
但是现在,计划已经做出来了,也已经分配到了各衙门,再去进行更改的话,砍谁的项目?砍什么项目?这成了最大的问题。
“若以兴道坊为大小,将其一半建成宫殿,预算多少?”李元吉没有回应皇甫无逸的提醒,而是看向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愣了下,暗道这个预算自己没法去做。
有偏差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以兴道坊为大小,而先前李元吉也说了,要在太极宫前建造这么一座宫殿。
那么问题来了,建在哪里?是西内苑北边?还是朱雀门面前,亦或者就是李元吉问起的兴道坊?
现如今的兴道坊可不是以前的兴道坊,虽说商业化气息还达不到太平坊那样,可在太平坊的带领下,加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那里的地价也是不断的上升的。
特别是李元吉为了推行商业化,所以改动的一些政策。
不过如果需要用地的是朝廷的话,那也是有一个特权的,天下万物,皆为皇帝的东西,他若想用,可随时征召之。
但李元吉并不愿意这么干,所以替代的办法是,同等规模置换,也就是说,如果选在兴道坊,那就需要在类似差不多的位置上,将兴道坊内的居住民给安顿好,否则就只能进行商业运作,直接买下整个地皮,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财大气粗的商业集团,现在也不敢说就能拿下整个兴道坊。
“陛下,若以兴道坊为例,按照陛下先前提出的条件,大约需要三四万贯左右,若是有更高的要求,预算则会继续增加,现在臣对于此事并不了解,所以无法给出具体的预算情况。”工部尚书有些头疼的给了个粗略的数据,虽然没有上限,但却给了个下限,没有三四万贯,这事是想也不用想的。
三四万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年一整年,大唐朝廷总收入的六分之一。
宫殿越大,造价也就越大,比起单一的宫殿,这种超大型宫殿需要用到的材料更多,要求更高,技术也更难。
“内府还有多少钱?”李元吉问向宋忠。
钱的问题,他还真没看在眼里,钱多与钱少,这些都无所谓,就像之前房玄龄想的那样,这是一种政治态度,绝对要趁热打铁的干起来,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皇帝的信念,从而更加对皇帝产生一种崇拜。
他要大唐江山的稳固,长久不衰,这仅仅只不过是其中的第一步而已,虽然并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元吉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整套完整的方案。
有自己思考出来的,也有参考后世的一些制度,还有对以往的那种制度的改进。
反正在李元吉看来,这种方式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是可以保证大唐长久不衰的。
“陛下,内府还有十万贯左右,但皇室每月的固定开销为四千贯,以及陛下规定的预留三万贯的备用资金,实际上内府现在可动用的资金大约只有两万两千贯左右。”宋忠麻利的回应着。
宋忠是太监,同样也是内府的一名内侍官员,而且还是级别比较高的哪一种。
虽然在内府没有什么实权,但处于职位因素,他却能够查阅内府所有的资料,包括那些保密资料。
所以对于内府的资金情况也是比较清楚,同时为了防止皇帝问起情况,宋忠每个月都要去内府查看一番最新的资料,特别是资金的使用情况,剩余等问题。所以,这个数额即便是有偏差,但最多也就是四千贯左右的偏差。
内府是在李元吉决定皇室开销由自己承担之后才建立起来的,专门负责皇室的一切私人事务,包括资金,赏罚等。
而按照李元吉的要求,内府必须要留足一年的开销,以及三万贯的备用资金,其余的才是当年可动用的资金,而这笔资金多用于皇帝的赏赐,皇宫的意外修葺等。
“就以兴道坊为蓝图,工部要尽快拿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除了占地面积为一半的宫殿以外,宫殿前还要树立一座不低于宫殿最高处的石碑,其余地方……就以园林设计为标准吧!”李元吉想了下,这么大的工程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即便采用了新式的建筑方式,从开建到投入使用,最快也得两三年的时间。
这还是人力物力都可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其中更是涉及到搬迁,安置,拆出,清运等一系列的工作。
也就是说,即便是从现在开始,等到真正的开建,最快也得是三个月以后。
而内府只需要拿出两万贯,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今年的建造需求,至于园林什么的,设计好了也可以暂时拖一拖,等到明年,或者后年再去做,因为这些并不是紧要的。
“陛下,即便钱的问题能够解决,可那么大的石碑……”工部尚书一脸的郁闷。
比宫殿最高处还要高的石碑,这上哪找去?就算找到了,又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运过来?
运输石头最大的问题在哪里?车辆问题?
不,那些都是小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沿途各处,大多数地方的桥梁,都无法支撑这种重量的通行。
即便是走航运,这么大的石碑,途中也要拆掉很多桥梁才可以确保通过。
即便是一路上都熬了过来,可那么大的石碑又怎么进入长安城?难道为了一块石碑,就把城门给拆掉吗?
这得有多败家才能干出来啊?
李元吉满额头的黑线,心中暗道这这帮人咋就这么耿直呢?
脑子咋就不知道转个圈呢?
“石碑可用混凝土浇筑,在其外部贴上一层薄片石碑,尽可能减小缝隙,用同色的材料进行填补即可……”李元吉无奈的说着。
混凝土浇筑的石碑,实际上要远比一块正儿八经的石碑还要结识。
而造这么个石碑的代价,其实就跟造一根大殿的承重梁差不多,而单独的一座,在其速度上甚至要快于宫殿的建造。
不少人都猛的松了口气,还真怕皇帝执拗的要去搞那么大一块石碑过来,如果只是混凝土浇筑,然后贴上一层薄薄的石碑的话,这已经可以用简单来形容了,而造价也并不高,就算用上钢筋,几十贯也就差不多了。
“陛下,钱呢?”解决了工部的大难题,皇甫无逸却又站出来问道。
“钱从内府出!”